登陆注册
4713900000030

第30章 丹心播火李怀信(1)

罗元生汪国良春日的北京,百鸟欢歇,姹紫嫣红。3月中旬的一天,受总后宣传部领导和创作室老师所托,我们走进了后勤指挥学院那栋灰色的小楼,走进了李怀信教授的生活。

坐在我们面前的李教授,谦逊而平和,从他朴实的言辞中,你根本想像不到年过半百的他,就是从教二十余年的全军优秀政治理论教员,总后首批“三星工程”中“科技银星”奖的获得者。“当教员,工作很平凡,最主要的事就是讲课,是个天天动嘴的工作。当教员几十年来,从未想过有人来采访我,我也真的没有什么可采访的。”我们的谈话就从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每天讲课”开始。

(一)把脚印深深踩进昆仑山的胸膛,把声音永远留在沱沱河畔,在海拔最高的兵站讲出水平晕高的政治课

1996年的8月30日。清晨。一轮硕大的朝日把莽莽的青藏高原照得晶莹剔透。此时,年逾半百、身材中等的李怀信站在世界屋脊的一座兵站里,两眼紧紧盯着“太阳出世”的壮景,心里充满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半个世纪之前的1935年,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这样伫立在黄河上游,仰望着昆仑之巅,吟出了“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的磅礴诗句;而此刻,作为军中热血学者的李怀信,心里澎湃着一种同样的声音:向西,再向西。我要把我的课堂搬到这世界屋脊,让我的声音日夜陪伴着守护在兵站上的那些寂寞的官兵!

作为总后政工干部教育培训讲师团一员的李怀信教授,在每向西迈进一步的时候,他在考虑着这样的问题:如何讲好自己人生“最高的一课”,自己有没有能力和信心把这一课讲深讲透讲好,让兵站上的官兵能接受能喜爱?

为了这一课,李怀信的决心是早早下定了。

刚到格尔木的时候,讲师团随行的有关领导和同志们就风趣地劝他说,“老李,你今年都50出头了,听说你的血压还有些高嘛,这么多天一直奔波、讲课,看来你这辈子是看不到昆仑山的日出了。不过,你如果真想去喝一口沱沱河的水,亲手摸一摸唐古拉山的界碑,你就多吸点氧,我们就不吸了,都留给你。”

“我们只不过是个匆匆过客,不管脚步是多么难挪动,也要咬紧牙关挺过去。那么多干部战士都长期生活在兵站,他们能坚持、能忍耐,我们就不能?你们要是不让我去,我也要自己去一趟,去看看那里的官兵,不然让我怎么去教育他人?不管怎样,山我是要上的!”就这样,李怀信迈开了沉重的双腿,开始了一次有意义的人生跨越。

昆仑山以它桀骜不驯的性格,不愿接纳一切生命的足印,但是另一种脚印却深深地踩进了它的胸膛,永远地留了下来。这是人类战胜自然的见证,这是英雄挑战自我的证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士们,动用了几十万部队,修通了令全世界惊愕的青藏公路,开辟了青藏运输线,铺设了输油管道,架设了国防通信线。

李怀信这位自70年代之初就投笔从军的老战士,早就对这支伟大神圣而又有些神秘的英雄部队充满了敬慕之情。作为全军优秀的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他清楚地记得,在90年代之初,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兵站部“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的荣誉称号,当年7月18日,军委江泽民主席为兵站题词:“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曾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李怀信多次对自己说,将来有一天,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亲自上山去看看,像著名作家王宗仁同志那样,去看看那里蓝蓝的天空,呼吸那里低氧的空气,欣赏那里如银的月光,再陪那里的官兵吃顿饭,给他们上堂课……这次,梦寐以求的机会来了,他能眼睁睁看着它擦肩而过吗?

李怀信要紧紧抓住这一“良机”。而这一抓住是要付出代价的。

唐占拉山在藏语中是山上之山的意思。这儿最高海拔在5231米。

同行的医生告诉李怀信说,“格尔木只有海拔2800米,对身体的影响还不算很大,可是继续向西行就不一样了。随着高原高度的上升,每前行1000米,血压将上升10%。另外,在缺氧50%的情况下,人的大脑细胞80%处于浅眠状态,20%处于深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去讲课很困难,万一在讲课的路途中或在讲课中出现了问题怎么好处理?”

李怀信没有说什么。此时,他知道说什么也没有随行医生讲的有说服力。他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前方,做了个“视死如归”的样子。

“大风起兮云飞扬,壮士一去兮气势昂”。李怀信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西行之路。

为了铭记这次“生命的超越”,他在日记里详细记述了到达每一站的经过和心里感受。

在采访过程中,李怀信教授拿出了日记本,交到我手里。这里我不妨挑选几则,实录如下:

1996年8月30日。星期五。

今天讲师团一行四人,侯振汉、堵继学、周碧晴和我,由格尔木出发,上线去拉萨。

我们上午9时出发,兵站部张安发副政委、马尚武副部长、李海乾主任送别。

车出格尔术南行,不久,就驶入昆仑山山地。在山脚下有我们的泵站,输油管线就从这里开始。这里的山光秃秃的,几乎什么也不长。车在山地里穿行一段后向西一拐,就到了纳赤台。我们下车看“昆仑泉”,水非常清,喝了一口,甜甜的,口感非常好。昆仑泉以前喷得好高。兵站部的“雪线纯”矿泉水就出自这里。

车继续向上爬行。突然,南天边山顶上出现了雪。啊!这就是昆仑雪峰了。雪峰越来越大,整个山的上部几乎都被雪覆盖。在一个并不显眼处,车停下来了。路右侧有碑,上写“昆仑山山口”,标出海拔4767米。大家下来照相,风飕飕地从耳边吹过,冰冷透骨。但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巍巍昆仑不过如此而己。这使我若有所悟:一切伟大的东西靠近之后,似乎都是平凡的。

当车过不冻泉,向西上了一个高坡之后,回头看,昆仑山的一座座雪峰从西向东,在北天边一字摆开,不但气势雄伟,而且十分秀丽。这时,车在高原上行驶,高原开阔、平坦,阳光灿烂。一团团的云,像战舰似的,在天际一排排地“停泊”着。地上不时可看到一片片的积水,说明近两天这里下过雨。

车向西南奔跑,过楚玛尔河,再过几道山粱,就到了五道梁。我们在五道梁兵站吃午饭。五道梁位于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高山反应很厉害。我觉得头痛、胸闷、脚下轻飘飘的,在厕所解小手,不扶墙似乎都要晕到,我还是硬挺着,尽量不让同志们看出来。

吃饭时李教导员说起他们这里情况:冬天风雪大,雪把门封了,门都出不去。战士吃不上饭,他从伙食费里挤出点钱给大家买方便面,还挨了有关部门批评。他说犯错误,我也要给大家买点吃的。他说道,这顿饭,鱼只是最后一条了,留了好长时间,腰果留了这么几个,因不常做,还炒煳了……他说着说着,我的鼻中一酸,泪水涌了出来。我哽咽着,与堵继学、周碧晴一起去给做饭的炊事员敬了一杯酒,鞠了一个躬。

我心里想,他们在这里吃苦,忍受高原反应、奉献,能得到什么呢?我们在格尔木北,看到了在那里的烈士墓,几百名官兵在奉献了他们最后一滴血后,静静地长眠在那里。我讲了许多奉献精神、人生大道理。我实在不知道应对这些最最应受到尊敬、又所得甚微的人应该讲什么。我都有些惭愧,感到对不起他们。我们的党、国家、人民,不应该给这些最可敬的人更多的关心吗?我满怀着激动离开五道梁兵站时,对李教导员说,这里的士兵遇到你这么好的主官,是他们的福气,我们谢谢你。

关心士兵就是讲政治,官兵安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成果!

车继续向西方行驶,穿过风火山时,李科长高山反应很强。他在呕吐。这里的山路,高低起伏很大,大家都觉得不好受。

下午4时许,车到沱沱河。这里有长江源头第一桥。我们在桥头照了相,晚上到沱沱河兵站。这里海拔4700多米,高山反应很大,头痛欲裂。吃饭开了个干部座谈会,我觉得说话都很吃力,硬挺着说了几句话,9时许,就休息了。沱沱河晚上的月色明如灯笼。小战士说,这里的电是自己发的,晚11点停电,但月亮可以当灯。

8月31日,周六。

由于缺氧,晚上一夜翻来覆去,几乎没睡。

早上7点半,我们一行9人继续前行。

上午10时,车到唐古拉山兵站。这里海拔5231米,但草还是绿绿的,不时可看到藏族的羊群、牦牛群。我们在唐古拉兵站吃过早饭,就开始讲课。我先讲,内容是讲政治,周碧晴讲高原精神,堵继学讲思想工作。大家精神抖擞,讲得很振奋。裴医生说,当听到我讲到青藏兵站部是“英雄的部队、光荣部队、高尚的部队、伟大的部队”,她激动得掉泪了……

官兵们流泪了,李怀信流泪了,沱沱河流泪了……

李怀信的讲课在唐古拉山兵站引起了轰动。

然而,李怀信的“轰动”远远不止这一次。

自1995年总后成立讲师团以来,李怀信就作为讲师团的主要成员之一,来回穿棱于总后所属的每一个基层单位。从总后机关、院校、医院、基地到仓库、厂站、兵站、军代局、军工厂等,足迹遍及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广州、武汉、襄樊、镇江、长春、石家庄、郑州、焦作、晋城、西安、西宁、格尔木、拉萨等地,讲课、作报告达100多场次,听课的既有将军、专家、教授,也有普通的干部、战士、学员和临时工,所到之处常常引起意想不到的“轰动”。

在总后礼堂。20多位将军在内的全体总后机关干部认真地坐在台下,静静地听李怀信关于“深刻领会江主席关于讲政治的论述,作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的领导者”的报告。听课率100%,两小时内无一人离席。在一次又一次震耳的掌声之后,总后首长高兴地说,“这场讲座讲得好,讲得及时,讲得生动,讲出了我们对政治的认识,这样的讲座将来听课的范围还要进一步扩大。”很快,后政在政工信息上对李怀信的这次讲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山城重庆。虽然春末夏初的气候有些闷热难挨,但后勤工程学院的大礼堂里却座无虚席。2000多人聚集在这里听李怀信讲课,礼堂里时时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带头鼓掌的有将军、教授,也有学员、战士。

课后,建筑系教授刘宏宝专门找到李怀信,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李教授,这么多年,我是第一次昕到如此生动实在的政治课,我很感谢您,我们学院和学员很感谢您,感谢总后领导为基层办了件大好事、大实事。”

有这种感受的绝非刘宏宝教授一人。在第三军医大学,作为皮肤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刘荣卿,在听过李怀信关于讲政治的讲座后,也是感叹不已。当天晚上,刘教授带着水果及重庆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小礼品,来到三医大的招待所,通过招待所的服务台打听李教授下榻的房间,先去了两次未找上,到第三次才见到。两位教授素不相识,研究的领域也各不相同,然而,就是这场报告,使两位教授“一见钟情”,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刘教授激动地说,“讲政治,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大家不爱听,不愿接受,关键在于你如何讲,讲什么。只有讲得实在,讲得结合实际,大家才感兴趣,才有说服力,才算得上党的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就着这一话题,围绕着理想、信念和青年军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两位教授促膝而谈,谈到深夜。

在后勤指挥学院礼堂。李怀信为总后军需部、财务部、审计署等业务部门的同志们讲“市场经济概论”。由于前几天一直在监考、评卷,他的血压居高不下,家属和同事都劝他先到医院去检查一下,李怀信说,我自己的身体,我最清楚,业务部门的同志都太忙,我挺一挺就过去了。

在课堂上,李怀信完全沉浸在市场经济理论的海洋里,伴随着阵阵掌声,忘记了自己身体的不适。还是坐在前面细心的同志发觉到,此刻的李教授,讲话非常吃力,而且手有些颤抖。可李怀信一声不吭,咬牙坚持把课讲完后,才被学生搀扶着走下了讲台。听课的同志都强忍着泪水,目送着李怀信走出礼堂。沉寂,片刻的沉寂之后,震耳的掌声穿透屋顶,响彻云霄……

(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如今漫步从头越。超越自我,完善人生

教书育人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都很敬佩。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传播真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难问题。可是,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最有效地实践“传道”、“授业”和“解惑”,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许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答案。

李怀信也有自己的答案。从走上教师这一“行道”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说了这么一句话:人们都说教师是“春蚕”,不停地吐丝;是“蜡烛”,时刻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而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做“春蚕”和“蜡烛”,而应是不老的春蚕和不灭的蜡烛。

好一个不老的春蚕、不灭的蜡烛!春蚕如何才能不老呢?蜡烛又怎能长明不灭?这听起来有点新鲜却朴实的话语,蕴涵着一个哲理,那就是如何变短暂为永恒。春蚕、蜡烛的生命都是十分短暂的,而将这一短暂变为永恒,就要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教师,就应该这样。

其实,超越不仅仪表现在教师这一职业上,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李怀信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实践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戏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戏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由李悦所著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戏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一书的篇章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对中国14个少数民族的26个戏曲剧种,进行了文化传统、历史沿革、演出剧目、舞台艺术等多方面的考察;第二部分“当代少数民族戏曲事业”,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民族戏曲事业的发展,概述了党的政策、措施以及在剧种、剧目、资料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第三部分“民族剧种的生成与发展”,结合既往历史与目前现状,就少数民族戏曲的生成规律、艺术特征、发展走向、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 赤裸裸的温柔

    赤裸裸的温柔

    本书是作者的短篇作品集,内容包括:温柔的疼痛;我们相信;谁先爱上谁;掸去尘埃;相约分手;相见不如怀念;最美的回忆等。
  • 凝思集

    凝思集

    本书是本散文作品集。收录了日月经天、冬日五则、平明小札、大地的心灵、夕阳红到无边、我的海、秋风十渡、白桦树、春雪等散文。
  •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是实力派中年作家邓一光的散文集。军旅题材的散文写人叙事独具一格,鲜活生动,细节真实,视角独到。
  •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平凡的我与她

    平凡的我与她

    这是我和她的故事,很平凡也很平淡但是我很珍惜。
  • 被凉

    被凉

    胆小、懦弱、遇事怕担责任,成为慕容蓝云的代名词,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以往脆弱的他变得坚强起来,颠沛流离,一路坎坷,一度尝尽人间各种辛酸,命运最终给予了他回馈……
  • 良辰美景在此刻

    良辰美景在此刻

    第一个文,文笔不好,大家担待一下苏美景喜欢叶良辰很久了,久到没有精力再去说喜欢,有一天她不愿意暗恋了,终于表白了苏美景:“wxhn。”叶良辰表示:我还what呢。其实他俩互相喜欢,但都不知道可能虐,可能甜,还有作者简介废,直接看文就好了
  • 上天途

    上天途

    女娲造就了人类,盘古开天辟地,上有天下有地,天上有神仙,地上有凡人,地下有阎王猛鬼。有道是,人都想成道修仙。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天有九重天,地下有十八层地狱。道家叛逆杜始祖偷宝修仙不成变恶魔,道祖派徒追宝遇害,玩世不恭的遗子道逍遥背负父命,追逐恶魔夺回道家宝物,意外得道成仙,唯我独尊战群魔,斩群妖,号令天下群雄承救天下沧桑,挥手逆转天河只为美人一笑,几度血染天地,只为天下众生。道逍遥,往前走……
  • 我于天之上

    我于天之上

    强者的世界,弱者只能在屈辱中苟延残喘,就如陷入泥泞中的寒夜如果前方断崖已绝路,那就踩地踏空行于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之妃本倾城

    穿越之妃本倾城

    本是一介孤儿,穿越成王妃,重来的一世,我定活的更好。穿越为妃,爱了就爱了,你说你要死?没她的允许,谁准!江湖险恶,四处谋生,天山雪莲?无论如何,她要定了!君临天下,她本应离去,最远的距离?她在你面前,你却不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都市不灭仙帝

    重生之都市不灭仙帝

    都市重生,内修之路。有恶必报,仙帝不灭。
  • 三生石铭

    三生石铭

    黄泉路畔,奈何桥边,三生石魂,孟婆谪仙……五公子,小女子这厢有礼了。
  •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云梦睡虎地泰简的发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