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3900000019

第19章 这里的喝彩没有掌声(2)

70年代后期,走过了浩劫的军队百废待兴。1976年底,上级一纸命令,宋学先跨人了院校的大门,来到了军政大学(国防大学的前身)后勤系。到了这所赫赫有名的大学里,宋学先才知道,自己原来是来这里当教员。他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

生活就这样给他开了一个幽默的玩笑,不过这次的玩笑开对了。

他以后所走的路,就是一条在后勤理论领域的无涯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的整个胸腔里,洋溢着的都是对事业真诚的赤子爱。

在后勤学术理论大厦建设中,他只是一个默默耕耘的奠基者。

后勤理论研究与部队后勤实际工作终究不一样,宋学先知道自己理论功底有限,于是,他一头扎进了书堆里。

多少年后,宋学先已由当初一个初人后勤门道的青年成为一位知名的专家。与自己成功后的默默寡言相比,提起军事后勤,他实在是有太多的话说。学术的东西太过乏味,但从他嘴里谈出来的学术,还是使我们感到很近,很亲切。

“军事后勤是军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而军事后勤理论作为战争实践活动的指导依据之一,在军事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越来越成为知识和技术密集的领域,具有军事性、经济性、中介性、技术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等特点。”

“其实,军事后勤理论作为概括军事后勤实践活动及其行动规律的结晶,源远流长。它发端于古代,发展于近代和现代。在古往今来各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不仅有着军事后勤活动的丰富记载,而且也有着历代诸子百家、哲人名流对军事后勤理论的精辟论述。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就从理论上阐述了后勤与军事的关系,断言‘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着重强调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随着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战争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所消耗的物资日益增多,各项业务技术管理更加复杂,后勤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上升,带来了军事后勤理论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以往的军事理论中,人们往往把军事后勤称为战争准备的科学。现代战争的发展,军事后勤的地位、作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巳不仅仅是战争准备问题,而是贯穿于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的全过程。”

“是一门融指挥、管理、建设、保障、防卫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

提起后勤学术,他便变得眉飞色舞,如数家珍。

1978年,军政大学一分为三,宋学先随军政大学后勤系转到了剐组建的后勤学院,在后方教研室任教员期间,他先后担任过后勤建设、战术后勤、战役后勤、战略后勤、外军后勤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参加了全军通用后勤教材的撰写,还参加过后勤演习的导调工作。这一时期,是宋学先拓宽知识面,大量进行知识积累的时期。那时,尽管军事后勤学理论还不成体系,后勤教学和研究都还没有纳入学科化的轨道,但宋学先的做法是:先钻进去,然后再想法钻出来。

1985年2月1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通过,将军事后勤学列为军事学的一个一级学科,正式确立了后勤科学在中国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它标志着我军后勤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这时的军事后勤学理论研究究竟是个什么状况呢?

1984年,时任总后勤部长的洪学智将军在后勤学院开学典礼上说:“建国30多年了……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具有我军特色的、合乎现代战争要求的后勤理论体系。”

坐在下面的宋学先,先是激动,最后坐不住了。尤其洪部长的下面一段话使他感触颇深。

洪部长说:“军事历史的发展反复证明,一个军队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十分重要,但武器装备并不能决定一切,而军事思想、军事理论落后,就势必被动挨打。”

从那天开始,宋学先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研究了这么多年的理论,是该到总结的时候了,他在心里说。

天遂人愿。领导把这一任务真的交给了他,由他来负责主编这样一部代表全军后勤学术水平的专著。领导认为,宋学先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由他来主编这样的一部著作是最合适的。

领导的慧眼,使这匹千里马终于有了施展自己身手的舞台。

困难和艰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求知者的路永远是一条攀登高山的路。宋学先知道,军事后勤学作为后勤科学的一门带头性学科,在后勤科学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军委总部对这项课题十分重视,因此,搞好这项科研工作,关系到中国军队的整体理论水平,甚至国家的形象问题。

宋学先和他的同事们,从零开始,一步步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知识的大海尽管无边无际,但倘若你和一个从事多年后勤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人交谈,他们都会有这样的深切体会:后勤理论突破难!

正因为这样,所以宋学先接受任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突破口。

终于,他从句古诗中得到启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啊,要想实现后勤理论的突破,一定要跳出后勤自己的小圈子,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来观察后勤和认识后勤。因此,宋学先广泛地涉猎军事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科学学、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一下子感到站得高了,看得远了,进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于是,几千万字的资料查阅,几万张的资料卡片积累,一篇篇的专题论文,一次次的攻关讨论,几年的汗水心血……终于在1989年20余万言的学科理论专著——《军事后勤学》问世了。

这是我军第一部关于军事后勤基本理论的学科性专著,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后勤基本理论和发展演变规律,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后勤理论体系框架,填补了我国军事后勤领域的空白,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军后勤理论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同行公认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该书出版前的评审鉴定中,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

1989年10月,这本书由总参谋部军训部作为军事基础理论教材出版后,下发全军院校、部队试用。因为这本书毕竟是第一次尝试,他们心里并没有十分把握,虽然研究工作继续进行,但他们随时准备迎接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与非议。

时间是真理的母亲。一晃两年过去了。

各方面的消息开始不断地反馈回来,反映非常好。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该书广泛地汲取了相关学科的营养,代表了后勤理论的前沿水平。特别是院校用于研究生教学后,大家都反映该书体系严密,理论上有较大突破,体现了中国特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后勤基础理论著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专家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本书在后勤基础理论上有突破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后勤,树立了科学的后勤观,这是这本书区别于西方同类著作的主要特色之一。书中关于后勤基本概念逻辑联系的认识,关于军事后勤科学体系的认识,关于后勤系统内部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的认识,关于后勤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认识,以及关于后勤与经济、战争、科学技术等方面辩证关系的认识,都坚持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广泛地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拓展了研究视野……

1990年7月,该书被后勤学院学术委员会评为学术专著一等奖。

1992年7月,该书荣获全军军事科研成品一等奖。

后勤理论界的人说,就是这部学术理论著作,起到了建立中国特色后勤理论体系的奠基作用。从此,我军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军事后勤学。而作为主笔人的宋学先,也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军事后勤基本理论学科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

如今,十年过去了,这本书还被一些院校作为研究生的基本教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时间,已在不知不觉中证明和说明了一切。

他在学术研究的海洋里奋勇拼搏,因为他的整个头脑里,想着的都是愿以此身长报国的赤子情。

理论的海洋没有彼岸,理论的路上充满了艰难。

对于一个常常以跋涉的姿态准备攀登高峰的人来说,他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在宋学先的头脑里,洋溢着的都是对事业真诚的赤子情。

宋学先研究发现,每当科学技术进步而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引起军事后勤的巨大变革。一个国家的军事后勤系统如不能主动地去适应这一发展,那么它也将在蒙受重大损失后,被迫去适应这一发展。因此,他敏锐地注意到,就像17世纪的工业革命曾经引起军事领域的大变革一样,我们现在又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

科学的最新发展,往往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现代高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技术密集度空前提高,作战效能大幅度增长。高速度、高精度、高射程、高摧毁力,高探测能力、高隐蔽度等,反映了现代武器装备的共同特点。作战行动立体化、战场态势非线式化、战争规模中小型化、电子战全程化、攻防一体化,作战方式的这些变化肯定对后勤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现代战争的一系列新特点,宋学先对恩格斯关于近代战争中生产力和作战方法的关系的论述认识更深刻了。恩格斯曾经说过:“增长了的生产力是拿破仑作战方法的前提;新的生产力也必定是作战方法上每次新的改进的前提。”当新的生产力已经获得很大发展后,“在军事学术上也不能利用旧的手段去达到新的结果。”

在学术讨论会上,宋学先说:“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去迎接新的挑战,探索高技术战争军事后勤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新特点,关注新现象,揭示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创造新理论,并结合我军实际探讨高技术在军事后勤领域的新应用。”

在高技术战争这一概念还没有普遍被人接受的条件下,宋学先就已经开始了高技术条件下的军事后勤研究。前面提到的《军事后勤学》一书,其中已经贯穿着关于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带有预见性的新理论。

在他和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一部由国家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宋学先主编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军事后勤》一书又付梓了。在这部书里,宋学先提出了我军后勤保障方式变革应确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有限立体化。这是一个新的概念,有人间:“既然战争立体化了,为什么后勤保障方式立体化还必须‘有限’?”

宋学先是这样解释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搞全方位、大立体的网络式后勤保障体系。首先是财力有限。拿美国比较,我们的军费只相当于美国的几十分之一,国家经济能力和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像发达国家那样搞,肯定搞不起;其次我军后勤面临的战场环境也与美军有很大不同,美军在装备上处于绝对优势,在局部战争中一般是以强凌弱,他的后方基本可以保证安全。”

因此,他们的后勤保障方式的基本着眼点是以提高效率和速度为主。

“而我军仍将以劣势装备对付优势装备之敌,后方将面临敌人多种高技术破坏手段的威胁,要承受比敌人大得多的压力。所以,我军的着眼点首先应是如何适应高技术战场环境,正确处理保障作战需要与保卫后勤力量安全的关系。再说,我军的战役、战略后方历经几十年建设,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立足于现有的物质基础,不可能完全离开它另搞一套。所以,后勤保障方式立体化必须搞,不搞就无法在高技术战场环境中完成后勤保障任务;但我们的后勤保障方式立体化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应该搞符合我国国情和军情的、有自己特色的立体保障方式。这就是提出有限立体化理论的基本思路。”

为了清楚地解释他的有限立体化理论,宋学先以交通运输为例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说:“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后方的地面交通线被敌切断,将是我军后勤保障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我军的空运手段有限,不可能全部依靠空运实施后勤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将有限的空运手段与地面运输工具相结合,将可以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具体设想是:在被敌破坏的桥梁、交通枢纽附近,配置必要的空运手段,如直升机、空中飞艇、地效飞行器等,专门负责中转倒运,这样便可将中断的地面交通线又接了起来。这种立体衔接的意义在于,通过点的衔接,就能保证线的畅通,而一个战区内只要若干个关键的交通要点能做到立体衔接,就等于救活了整个地面网状保障体系……”

然后,他又具体而详细地讲述了有限立体化保障方式的基本构想、基本特征和实现这种保障方式的保证措施,让问者心服口服。

这本书出版后,获得了全军“八五”后勤学术研究成果三等奖,全军军事科研成果优秀奖。面对荣誉,宋学先的口头禅是:“集沙成丘,积水成溢,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没有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一个人是不会有这么大成绩的。”

在我采访期间,很多人都谈到了宋学先做学问的品德,他们说:“宋主任不爱宣传自己,你问他自己的成就,他总是摇头,而你和他谈学术,他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如大海里的水,滔滔不绝。”

究其原因,在于宋学先关注的目光,总是“下一个”!

同类推荐
  • 穿凿附会

    穿凿附会

    爷爷是一个老木匠。自打我有记忆起(对不起,可能我比较晚开智,六七岁吧才开始有记忆),爷爷已经老了。刚刚老的那种。还没有老态龙钟。但我见过村里其他老态龙钟的老太太。我们村里真奇怪,长寿的大多是女人,也就是老太太。她们脸上的肌肉一条条挂着,一张小脸有那么多的沟沟坎坎,也真奇了,比绷得紧紧的水灵灵的小姑娘的脸有意味。但,有意味的东西,不一定招人喜欢。她们倒喜欢边摸着小孩的头,边连声说:“乖,乖,真乖啊哈,呵呵……”可小孩们不吃这一套,远远看见了就绕开。
  • 乖,摸摸头

    乖,摸摸头

    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乖,摸摸头》讲述了12个真实的传奇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 ,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乖,摸摸头》一书记录了大冰十余年的江湖游历,以及他和他朋友们的爱与温暖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与风花雪月无关,与鸡汤小清新无关,有的是无畏的奋斗和孤身的寻找,有的是疯狂的爱情和极致的浪漫……12个故事,12种善意,如点点星光与烛火,给所有心怀希望的人们以温暖和光芒。 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 青春1968

    青春1968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接触的知青题材作品中史料容量、思想深度、作者评述最具历史价值的作品。翻开这部书,犹如推开一道沉重的历史之门,扑面而来的,却是豪情满怀的鲜活人生:纯真的理想,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以及柔韧亮丽的人性之花……北大荒知青们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读来无不为之动容。我们可以看看来自国内外的一些评论——美国的《世界日报》在报道中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有2000万城市青年奔赴农村边疆,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贾宏图最新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中,完全呈现。”
  • 自我演戏以来

    自我演戏以来

    《自我演戏以来》系我国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前半生的记录,讲述了他儿时、少时、留学、归国、创艺、敌后宣传抗日的经历。欧阳予倩先生用写自传来消除心理上的罪恶感。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所写的《忏悔录》了。在中国过去也有类似的作品,通常称为“自讼”“自责”“自诅”等。在他所写的《自我演戏以来》一书里,开宗明义就说:“这篇文字是我前半生的自传,也就是我的忏悔。空在戏剧界混了许多年,毫无贡献,只剩下些断纨零绮的记忆,何等惭愧!追思既往,悲从中来,极目修途,心热如火!今后的记录当不至这样空虚罢!”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这是一本关于当下喧嚣社会中静得下来的那群人的书,讲述的是45个城市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有我们身边常见的蛋糕师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上过《国家宝藏》的传统染料制作人仇庆年老先生,也有网红手艺人。打铁、制香、染布、修笔、斫琴、做团扇、刻砚、金缮、刺绣、铸剑、竹艺、酿酒、做面……他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他们代表一种惜物的生活美学态度,他们教给我们在虚无的人生中找到意义,在为生计所苦的同时发现美好。
热门推荐
  • 当主角来敲门

    当主角来敲门

    平静而悠闲的每天,咸鱼的生活总是让人无比的满足。直到?房门被突然打开,一个长着尾巴的少年站在自己面前时,原本普通的生活不见了。鬼怪,忍者,妖魔乃至神灵一个接一个,出现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熟知的那些主角,活生生的出现在面前。为了能够让自己,在这个越来越危险的世界当中生存下去,拿起武器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 大小姐,你被算计了!

    大小姐,你被算计了!

    意外重生,她成了恶毒的千金大小姐,不但身边美男环绕,还跟全校女生心目中的男神订了婚。所有人都羡慕她。只有她一个人知道,为了不露馅,装坏人、扮学渣,当这个大小姐有多不容易!订婚后,她铭记他的话,对他避而远之。可是他呢?一次次地撩她是怎么回事?喂,说好的对她不感兴趣呢?某人眯眼浅笑,“我说过这种话吗?一定是你听错了。”*当他决定宠一个人的时候,会让全世界都知道。
  • 一路狂奔

    一路狂奔

    本书是一部现代都市报业大战的“战地日记”,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觉和切肤之痛,用细敏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了现代都市报业大战波澜壮阔却无比惨烈的真实场景,以及发行员在现实生活泥潭里的血泪挣扎和他们曲折坎坷的命运悲歌。
  • 世界上最神奇的成功秘密

    世界上最神奇的成功秘密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潜能培训首选读本。开启财富、健康、成功的金钥匙!比《秘密》更火爆的励志魔法书!大多数人只开发10%的潜能资源,这正是他们平庸而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本书中,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斯为你揭示最震撼人心的命运真相,开启成功、幸福、财富的钥匙。
  • 夜先生和亦小姐

    夜先生和亦小姐

    一个甜盐相搭的故事。。。暗藏玄机和残酷真相。历经磨难再度相逢的两人,能否重拾起最初的勇气?会有虐,结局甜。
  • 总有那么一只智障

    总有那么一只智障

    智障:媳妇儿媳妇儿你要去哪里啊~林泽:我做任务,你好好的呆在这里不许再跟来了!智障:QAQ媳妇儿带上我我要和你一起去!本文快穿,主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塑原始时代

    重塑原始时代

    意外穿越的陈栋竟然到了远古时代,这里的人们仍旧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连自然行成的火源都还没出现。陈栋的到来带着这里的人快速的走向文明,不仅让周边的小部落归附,更是让海外的人类臣服。陈栋哑然就成了地球村的村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陆先生,一往情深

    陆先生,一往情深

    在陆尔谈眼里,她始终都是一个杀人凶手,是一个被他随意被他使唤的宠物一样。既然这样,那么她便每日消沉,堕落。而到最后,温希娴才知道,那个日日夜夜在游戏里陪着自己身边的男人,竟然是与自己貌合神离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