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2400000087

第87章 小说的预告——刘鹗论(1)

唯一的成功

1898年,当中国一批投身政治改革的知识分子,他们关于未来中国的想象在现实的魔影面前被硼得粉碎的时候。有一位一直梦想着以个人之力参与实业建设以振兴国运的知识分子,也以失败的结局从他投身的山西煤矿被弹劾回到北京。他的失败回京和康、梁的失败出走,发生在同一年,看似偶然,实有必然的潜因,这可说是殊途同归。

这人就是后来写了《老残游记》的刘鹗。刘鹗也如我们前面写到的那位黄遵宪一样,文学是他事业失败之后的归宿。文人到了四处碰壁、无路可走时,诗或者小说,或者别的什么,就成了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这是上个世纪末最先觉悟的那一代文人的悲剧宿命。

刘鹗生于1857年(即咸丰七年广比康有为大一岁。他们是同代人。1898年政变发生时,刘鹗四十二岁。他的经历很特别,二十岁时赴南京乡试落第,回淮安专心研究经世之学;三十岁赴南京再考,未终场,出六合探亲。终其一生好像科举都没有成功,倒是经过自学,学会了算学、测量、绘图等新式学问。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各种铁路、轮船、矿山以及自来水公司等已有出现,实业之风正在悄悄兴起。对于像刘鹗这样接触过新学的人,科举倒不是唯一的出路。青年时代的刘鹗,在淮安开过烟草店,在扬州挂牌行过医,在上海开设过印书局。这些未必成功的实践,已经展现出一种与旧式文人并不相同的生活道路。学问的观念,在这里已经有了新的内涵,一种可供经世的实用之学的观念,正在代替传统的经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学问的观念,至少在一些知识分子中是这样。

1888年,当康有为第一次上万言书给光绪皇帝,极言时危,请变法维新时,刘鹗从实干的另外一方面也开始了他的改造和报效社会的行动。这就是他在这一年赴郑州治理黄河,促成河提合拢成功的故事。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8月13日,郑州上南厅黄河决口。水由郑州东北两县车家堡流人中牟县市于庄出境,被水者一百二十庄,中牟县城被水围绕,浸水所及三百余村。黄河水决堤夺路,疯狂的水由中牟县境滚滚滔滔而出,直趋扶沟县境,一百余里的黄浪吞没了几个县千余座村庄。黄河的决口震惊了最髙统治者,轮番的革除和任命官员几乎无济于事,最后派广东巡抚吴大徵署理东河总督。由于吴大激在现行官吏中是一位精明实干的人,从青年时代便立下以天下为己任而志在圣贤的刘鹗,便欣然前往投效吴大澂,鼎力相助治黄患。

刘鹗向吴大激陈述了设闸坝以泄黄,引清逆淤,束水攻沙等主张。刘的明达于事与吴的知人善任结合,使事情有了转机。加上刘鹗务实苦干,短衣匹马,与徒役杂作。凡同僚所畏惮不能为之事,悉任之,这一番黄祸泛滥终于得到了扼制。光绪皇帝大喜,在年终大家都将过年之时,于12月28日的小年夜破例降旨封赏治河有功人员。甚至连治河无功先后被革职的人,皇帝高兴之下也让他们个个都复了官。吴大澂赏加头品顶戴,补授东河河道总督。刘鹗有功不受,把荣誉让给了他的哥哥。他自己则向吴大徵表示请归读书,于是格外受到器重。这是刘鹗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次的成功。

全面展示的才华

这是刘鹗的首战告捷。这当然依靠他的聪明、才识、务实和勤勉,这对他的才干是一次实际的考察。那时大部分知识分子都热衷于政治改革,他们为中国的摆脱困境设计了各式蓝图。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多半只停留在纸上而少实行。戊戌维新的失败,虽然是当时各派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多少也与这种对社会缺乏理解,以及不切实际的空谈有点关系。但刘鹗有些不同,尽管从有关记载看,刘鹗的政治态度与维新派并无抵梧之处,但他不是只善于空想而是更倾向于实践的人。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使他在社会改造方面倾注了行动的热情。他不是哲学家,他的长处不是议论什么,而是做些什么。以治黄为起点,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他就这样做了一件又一件让这个长期封闭的国度的人感到瞠目结舌的事。虽然这些事如同在中国做的其他事一样,总是以失败或中途夭折而告终,但却展尽了这位怪才的全部智慧。

在治黄成功的基础上,刘鹗继续实行他的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测绘黄河图表,以及编辑《黄河历案大工表》和《皇朝东河图说》等。1889年任测绘豫、直、鲁三省黄河图提调,撰写治河文论。著有《历代黄河变迁图考》及《治河七说》。由于他在实际的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才干,所以虽然他没有经过科举获得资格,但几任上司都纷纷为他咨送和保荐。伹这些举荐似乎都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刘鹗则依然是一个没有学历的专家。他依然游荡在官宦的门外,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刘鹗对于自己的处境,当然不是没有怀才不遇的感慨。1892年山东巡抚福润咨送刘鹗去北京办理各囯通商事务衙门考试,因不合例而没有成功。刘鹗在从北京返回的途中吟诗一首:

魄落魂消酒一卮,冻躯围火得温迟。

人如败叶浑无属,骨似劳薪不可支。

红烛无火贫化泪,黄河传响己流澌。

那堪岁岁荒城道,风雪千山梦醒时!

这诗流露出他对仕途的失望情绪。但对刘鹗所具有的才识,当时的主管官吏还是有公允的评价的。1894年福润再次专片向皇帝保荐刘鹗。福润这样向皇帝介绍他的这位属僚:

该员向习算学、河工、并谙机器、船械、水学、力学、电学等事,著有《勾股天元萆》、《弧三角术》,《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前河臣吴大澂、前河南巡抚倪文蔚于郑工合龙后,测量直、东、豫三省黄河,绘图进呈御览,即委该员办理。其所著各书,考据尚属详明,有益于用。

福润的专片中称刘鹗是通晓洋务的人,这是很允当的知人之论。刘鹗在上一个世纪末的中国,通过艰苦的自学而学得了新的知识,较之那时的旧文人,他对于外部世界所知甚多,既有国学的根底又有西学的渊源,是一个社会新旧转型期奇异的发展全面的人才,用现在的话说,他真是一个精通当日科技发展、掌握一定技术的外向型人才。这个人有着惊人的才华,不仅在拥有新型的科技知识方面,如福润的奏片所描述的,而且在旧学方面也有惊人的造诣。除了传统的经、史、诗、文他在甲骨文的收集和研究方面,在古陶器、古钱币和古印的收藏研究方面,在古董和碑帖的收藏研究方面,也在音乐如古琴谱和乐理的整理研究以及精通音律和具体的古琴演奏等方面。当然,更有是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真是一位全面展示惊人才华的人。

据此,有的国外学者在介绍刘鹗时给他加了一连串的头衔: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和慈善家……不论这些名号是否名实相符,试想,一个人短短的一生的作为能够与这么多、这么广泛而且其间的距离又这么大的专业联系在一起,除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那些巨人,恐怕是很少见的。这又一次印证了本书作者在其它一些篇章中作过的判断,即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是一个不仅出现了许多怪人、而且也是出现了许多巨人的时代。

在笔者读到的关于刘鹗生平的文字中,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文学系马幼垣教授在他与人合编的《中国古典文学辞典》中所写的《刘鹗》一章资料翔实,判断严谨准确,是一篇言简意赅的文字,今用刘德平译文全录如下:

刘鹗,字铁云,号鸿都百炼生。生于1857年,卒于1909年。江苏丹徒人。清代河南开归陈许道布政使衔刘成忠的小儿子。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知识的介绍均有所贡献的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和慈善家的刘鹗,其本人生平与他的学识和名望一样令人不理解和常常引起人们争论。尽管刘鹗因为对当时政治制度失望,所以年轻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但仍然受到了当时的重要官员吴大澂、张曜和福润的青睐和信任,曾在他们手下做事或任顾问。可是由于运气不佳,加上他自己不拘小节的性情和他在各种尝试的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不断误解,使他担任一种职务甚至从事一种职业的时间都不长。大多数他所办的企业,尤其是那些牵涉到外国人利益的企业,均是短命的。并因此使他经常成为被诽谤受攻击之对象。日益积累的敌意和对他名誉的诽谤,最后导致他1908年被不合理地判决为流放新疆,并于次年在那里逝世。

刘鹗最被人铭记的,是他二十回的小说《老残游记》。小说最初的十三回,1903至1904年连载于著名的期刊《绣像小说》,后在《天津日日新闻》报纸上连载完。这部

小说和其他的白话小说一起,1922年经胡适(1891—1962)的大力推荐,一直作为中学语文课本的教材。这样,该书不仅是晚清主要的小说,而且是为数不多的一直流行的作品之一。

《老残游记》一书通过老残——一个受到官场很好接待的走方郎中的旅行,揭露了中国的弊病,叙述了表面是清官,其实是酷吏的厚颜无耻的罪恶。在小说的情节与故事展开中,刘鹗通过其无与伦比的生动流畅的文字,描绘了许多使人难以忘怀的情景,例如第二回中,对两个歌女演唱的极其出色的描写,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这本小说不是自传,但刘鹗在其中糅合了相当多个人的经历和思想。因此很清楚,老残就是刘鹗的替身。从小说的人物中,能找到刘鹗的许多朋友和敌人,例如,在最初儿回出现的庄宫保就代表了刘鹗的保护人张曜。两个在审判过程中弊病百出的典型人物玉贤和刚弼,则代表了两个满族官员毓贤和刚毅,他俩深深地卷入了1898—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刘鹗是非宗教的哲学流派一太谷学派的弟子。太谷学派发展地吸收了儒、佛、道三教的思想。《老残游记》第八至十一回的神秘深奥的遭遇,表面上看与叙述的主线没有联系,也很难懂,并且使小说分成了两个不同的主题的部分,因此有的版本便把他删去了。其实以太谷学派的学说对这些章节进行分析,是了解刘鹗温和原则和为什么他对义和团和革命者持批评立场的关键。同时也就能理解中国50年代和60年代对刘鹗及其《老残游记》的尖锐的有准备的批判了。

一般为《老残游记·二集》的至少九回的续集,1907年连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前面六回叙述了老残新娶的妾,在跟随老残登泰山的路上,与两个有修养的尼姑谈论之后出家的与初集完全不同的故事。后三回写老残游地狱的故事。还有称为《老残游记外编》的残稿,其可靠性已得到验证。至于曾经流传的四十回本的后二十回,很早就已确认为是伪作了。

除了小说,刘鹗对中国文字和商文化的研究,对后世也很有影响。他第一个认出了卜骨上的符号(甲骨文),他也是最早的甲骨收集者。他1903年印行的《铁云藏龟》是研究甲骨文的最早著作,这本书给后来的国家和私人收藏家确定了模式。

刘鹗的著作,还有《治河五说》、《历代黄河变迁图考》、《铁云藏甸》、《铁云泥封》他还发表过有关数学的两本著作。此外,刘鹗也遗留下了各种手稿。1980年,由刘鹗孙子刘蕙孙注释的《铁云诗存》在济南《老残游记》主要场景所在地出版。

屡遭挫折的奇才

在郑州治黄之后,经开明官吏的多次力荐,朝廷终于在1895年给了他一个以知府用的名义,这更鼓舞了常怀奇思异想的刘鹗在另一个领域干些令人惊诧的事业。1895年,正当康有为在北京联合18省1300余人发动公车上书提出维新变法的主张的时候,刘鹗也有他个人的一份上书,内容是自请承办芦汉铁路。看似巧合的两种上书,可以看出当时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命运的两种思路,前者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多数士人,重体制上自上而下的改革;后者如刘鹗这样倾向现代工业文明的个人,重具体通过实业建设的途径以促进社会进步。两种思路的目光均是前瞻的,都代表了当日先进分子的前倾姿态。

修建自芦沟桥至汉口的芦汉铁路之议,始自张之洞。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当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向光绪皇帝建议修建这条铁路,也得到皇帝的认可。但时间过了六年,仍然停留在空泛的议论上而没有进展。1905年光绪皇帝重提此议,但商人多持观望态度而反应冷淡。刘鹗此时受到治黄成功的鼓舞慨然欲有所树立,便在联络了一些资本之后,向政府作了承办修筑芦汉铁路工程的申请。朝廷表面上应允了,但由于各种掣肘之事,加上舆论对刘鹗颇有怀疑,最终还是被搁置起来。这时官场内部电文频繁,大都是对他不利的议论:岂有一无名望之人,能招千万巨款?闻俱是洋人所为,不特人股而已;刘鹗无银行作保,其为不正派洋人招揽洋股无疑等等,不一而足。这样,刘鹗在一番兴奋之后,还是以一无所成而告终。在汉口,理想幻灭之后的刘鹗,登上了古琴台,怀想起伯牙子期遗事,不禁抚然:

琴台近在汉江边,独立苍茫意惘然。

后世但闻传古迹,当时谁解重高贤?

桐焦不废钧天响,人去空留漱石泉。

此地识音寻不着,乘风海上访成连。

同类推荐
  • 石榴树上结樱桃(李洱作品系列)

    石榴树上结樱桃(李洱作品系列)

    《石榴树上结樱桃》除了收录作者的小说作品,也收录了他的一些文学对话录、演讲以及随笔。与《石榴树上结樱桃》作者李洱进行这些对话的批评家、记者,无疑都是文学的行家。借对话和演讲的机会,他讲述了我对人与事、对文学与时代的一些看法。正是那样的一些看法,决定了他为什么会写出这些作品,也决定了这些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 无桨自帆

    无桨自帆

    常言道“世事难料”,渐趋式微的古体诗词,近一时期却大有风行当道之势。且不论老一辈众多爱好者,单就网络上的中青年,越来越多的群体涌入诗词天地,便是中华古典诗词这一国之“雅器”极具顽强生命力的明证。同时,令人感佩的是,诗词创作者与古代士大夫作诗心态几乎无异,往往劳者自歌,非以文章谋稻粱,吟诗填词只为余暇之雅兴。故诗人或抒发情感,或关乎民生,盖出于知识分子自觉良知与社会责任也。
  • 老骥琐谈

    老骥琐谈

    仲冬时节,良金同志送来他的书稿——《老骥琐谈》。书稿收集了作者四十篇散文随笔。其中有赞赏故乡的风土人情,有异地他乡的旅行札记,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感悟。读罢掩卷之后,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心田。
  • 跟范宏大告别

    跟范宏大告别

    过了八十岁的人都能隐隐约约地预知到自己行将来临的死期。这种说法不知对不对,反正阙天津老人相信了。这一天,他说他听到了死神渐渐逼近的脚步声,像广播里天气预报的声音一样清晰、从容和真实可信。那天他醒得比狗还早,他嫌村子太安静了,便在院子里大声嚷起来,这一次我真的要死了。他的四个儿子分别住在院子的四个方向,天气冷,他们还在捂被窝,先是他们的媳妇听到了老人的吵闹,摇醒了各自的男人。儿子们迟迟不答理,老人觉得被怠慢了,很生气,用拐杖使劲地敲打儿子们的房门。
  • 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龙楼,一个远在天涯海角、既古朴又现代的小镇,却隐藏着与众不同的壮美。中国唯一的滨海卫星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就位于龙楼,每次卫星发射,这里都涌入成千上万的人前来一睹龙飞九天的震撼。除去卫星带给人的震撼之外,这里还有铜鼓岭和月亮湾流淌的浪漫,还有旧时光老街记忆中的美好,还有八门湾星空下神秘的探险,更有文昌人尊师重教的传统与承继。“行走美文”女作家曾丹,继博鳌和台儿庄之后,读懂了人生的甘洌清甜,回到了让自己魂牵梦萦的海南,在龙楼书写另一段柔情。她的笔下既展现了龙楼作为航天小镇的恢宏与壮美,又用自己充满爱的眼睛探寻龙楼28公里海岸线的妩媚与别样风情。龙楼镇虽是南海边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小镇,却又不缺乏久酿芬芳后独有的灵动与色彩。让我们跟随作家曼妙的笔触,用眼睛去漫步,用呼吸去碰触,尽情把自己置于海南小镇天蓝海蓝的景色里,游走在科技的日新月异与传统的古香古色之间。让心灵追随眼睛,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热门推荐
  • 机械龙纹师

    机械龙纹师

    铭纹,一种可以强化装备的特殊纹路!当一个精通设计枪械的机械师来到充满异兽的世界,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么样的变化?我是一个单手操作反坦重狙的男人!——天榜龙纹师洛亦全球高能,乱入的机械师!书友群:1036184490欢迎各位同学加入,让我们一起探讨剧情。
  • 东女国传说

    东女国传说

    清朝乾隆年间,在四川西部的嘉绒藏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征讨战争,史称“清廷征讨大小金川”,民间称“乾隆打金川”。泽旺编著的《东女国传说》从文学的角度,展示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史诗画面,揭示了史诗背后令人欷歔的人文情结。《东女国传说》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浓郁,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嘉绒藏区风情画卷。
  • 人鱼冢

    人鱼冢

    已经消失几百年的人鱼,又重现世间,从而拉开了腥风血雨的序幕。人鱼,几乎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秘生物,即是剧毒,也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吃下人鱼肉的人,绝大多数由于无法适应这么剧烈的“药”,身上的皮肤肌肉一块块脱落,在极度痛苦中挣扎三天三夜死去,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在这样的“酷刑”中,获得新生,得到不老不死的全新的身体,世人称这样的人为“人鱼之殇”。所有族人被杀,失去一切后,主人公“殇”踏上了寻找人鱼的旅程,在寻找人鱼的过程中发现,灭族的大仇,与六百多年前人鱼的突然消失,和六百多年前异能者的出现,三者似乎有直接的联系,他能否在这个各方暗黑势力参与的乱局中,揭开重重迷雾,找到一切的真相,为族人报仇呢?
  • 混乱的超能力世界

    混乱的超能力世界

    我叫冯淼,是一名普通得无法再普通的高中生。但在一次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发生后,全世界的人都莫名其妙地拥有了各种各样的超能力。而我,只是从普通的高中生变成普通的超能力者而已。那时我才意识到,超能力的世界或许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
  • 知君倾予安

    知君倾予安

    谁当公主像她这么惨的!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还要替没良心的爹去打仗。他老爹到底知不知道遇到的对手从未打过败仗啊!本以为对手会是一个诡计多端之人,结果……某王爷道:“我对你有救命之恩,现在需要你报答我的恩情。”某女道:“你想要什么?”某王爷道:“以后你的这双手别再让其他男人牵。”某女:“……”(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甜虐交织。请大家放心食用,决不弃坑。)
  • 年少有味

    年少有味

    当众人与你都不同,你是否会感到孤独;当星光璀璨时,你是否会卑微。自幼在异地成长的赵茹熙骤然回到故乡读书,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有悲伤有成长,有好友有暗恋,一切又会怎样发展......
  • 婚途漫漫:冷情老公别太宠

    婚途漫漫:冷情老公别太宠

    她为了挽回父亲毕生的心血刻意接近他,做出了各种有违身份的事情,不过到头来只得到了无尽的嘲弄。“别费尽心思了,你这样的女人,我真的很讨厌。”当面前的男人西装革履,坐在沙发上以睥睨的姿态对着她时,顾婉真的受不了了,毅然决然的反驳了回去,“你即使讨厌我,但你的身体却很诚实。”他双眸微眯,步步紧逼,将她压在身下,“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顾婉欲哭无泪,她似乎又说错了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论一个女配的成仙记

    论一个女配的成仙记

    “哎~~”白白第一百零一次叹气,只听得炕上的白二婶直翻白眼,忍不住开口道,“我的个小祖宗呦,……
  • 金匮钩玄

    金匮钩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季时蔬家常菜

    四季时蔬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2辑):四季时蔬家常菜》教你做四季时蔬家常菜,一学就会!53种应季蔬菜的健康吃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也是万物生长规律,更是顺时养生的原则,吃应季时蔬,更能守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