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2400000068

第68章 20世纪中国新诗(1978—1989)(2)

食指和黄翔是这一类在黑暗与光明际会时刻的诗人的代表。像他们在压抑中用传统方式唱出受压抑声音的诗人还有哑默、路茫等。这些诗人的诗敢创作以明确的对于灾难性现实的批判思考而有别于传统的颂耿形态。但他们又以坚定的理想激情体现了与50年代诗歌精神的接续,他们的力量在于批判历史和现实的勇气和独立精神。超前形态的愤激的声音具有诱发的力量,开启了一个时代的灵智。他们创造了以传统的方式而充盈着反叛精神的忠实于特定时代的艺术方式。这种方式面向中国新诗的未来,却生发于过去那些优秀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激情淘筛了以往的矫饰和虚夸,而他们的面对社会积街的勇敢和坚定又根本区别于以往的顺从和媚俗对于理想的追寻和把握时代而对之实行批判,正是这些过渡性诗人对中国新诗在新时代求得开拓发展的贡献。可以说,正是由于他们的启蒙一当然还由于别的一些因素,中国新诗随后产生的巨变方才成为可能。

诗歌和文学的发展在史家的眼光中往往予以截然的阶段的划分,但事实却难以如此,往往是新的潮流出现了而旧的潮流未必就此浬没。中国新诗在历史新时期尽管出现了艺术的跨越时代的巨变,但事实却是所谓新旧的交替表现为彼此的互渗和胶着的状态,近于实际的判断是旧中有新、新中有旧,虽有呈主流状态的嬗变,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断然区分。

文革结束初期,最引人注目的诗界现象是呼唤诗歌直面现实的人生,以真诚的追寻重新燃起人们对诗的信心和热情。艾青为此呼吁诗人必须讲真话,公刘也提出诗要真诚。当日的抗争是杜绝虚假,以真实的血泪的声音表现诗人的良知而与千篇一律的空洞叫喊和矫情对抗。几乎所有的诗人都站在了这一旗峡之下,他们以对于动乱时势的感知和亲历的灾难,提炼而为凝聚着特殊时代精神的诗篇,总的题目是投射着黑暗的阴影的光的赞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饱经离乱和心灵狀害之苦的归来的一群。

一批年轻的耿者以他们拥有的经历加人了归来的合唱。他们和他们的前辈虽说经历了同一个悲苦的年代,但感受并不全然相同。对于他们的前辈而言,年华的骤失不仅意味着苦难的人生,而且意味着不可换回的人生;他们则是转眼之间童年宣告消失,或是转眼之间人已中年。李其纲的《魔方、积木及其它》把玩积木和玩魔方作为两代人的象征,积木化为火的消失喻指着这一代人的特有悲凉。这诗传达了对于玩魔方的童年的羡慕。杨牧的《我是青年》是另一种年龄段人的青春祭。这诗表达了被称为青年而事实已进入中年的特殊的一代人的心境,自我揶揄中透露着辛酸,心灵痛楚中依然感到责任。杨牧和周涛、章德益长期生活在西北,他们的诗强悍、粗犷、雄浑,具有男性的力量,被认为是新边塞诗群的代表诗人。杨牧的《她骑马走向晶亮的雪山》、周涛的《鹰之击》、章德益的《地球赐给我这一角荒原》,均属于这时期的诗歌力作。

回望青春的眷恋与失落感,是这一代诗人重要的创作主题。李小雨(1951)的《红纱巾》是一首典型的诗篇。这诗的副题是写在第二十九个生日时。红纱巾记载着青春的血液和跳跃的脉搏,它曾是我的颜色,它也保留了噩梦的惊恐,在今日的风雪中,它依然点染着我那疲乏的并不年轻的青春,作为青春纪念的象征,它有着典型意义。引人注目的是,这首迟到的青春之歌中多了点这一年龄罕有的苍桑,这正是特殊时代留下的印记。傅天琳写过一系列果园生活的诗,让岩石覆盖苍茫,使荆棘护卫昨天,该埋葬的永远埋葬,这是一代人的《心音》。她的最重要的诗是《七层塔顶的黄桷树》,它通过这一独特的意象,对这一代人的生存困境作了特异的概括:

一棵树长在了塔顶——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像一件高高晾着的衣衫,

旷野,

拖着寂寞的影子,

许是鸟儿口中,

偶然失落的一粒籽核,

不偏不倚,

在砖与灰的夹缝里,

萌发了永恒的灾难。

她不知道那摇曳的枝叶究竟是舞蹈还是挣扎,但她觉察到了这种绝不会死去的活着是充满了喜剧色彩的一场永恒的灾难:她用近于揶揄的口气说这树它活得多别扭。傅天琳的诗写出一代人生存的尴尬。当然,也有这一代人那种对于信念的执着。

诞生在50年代前后的这批诗人,他们受到传统诗教的营养,诗歌是他们传达理想表现真实人生的手段。一旦环境有了改善他们便会迅速地弃置昨日的迷惘而以真诚的声音面对他们的时代。文革的结束重新燃起他们以诗行使权力的使命感。最早的呼声来自李发模(1942—)的诗,他在长诗《呼声》中控诉文革对于一位无辜少女的迫害,他呼吁制止这种残暴的死亡。此诗保持了繁冗叙事的特点,对于故事的注重使它忽视了提炼。它是把50年代诗风与文革现实予以衔接的最初的尝试。

1979年出现了两首引起震撼的诗,这就是叶文福(1942—)的《将军,不能这样做》和雷抒雁(1942—)的《小草在歌唱》。这两首诗弥合了诗与现实曾经发生的脱节,诗的视野重新向着现实生活矛盾表现出尖锐紧张的地方,向着民众关切的主题接近。诗人的正义和良知,锐利地指向腐败和邪恶的力量。前者为此经受新的磨难,但他的勇气激动了全社会。

社会性命题不仅唤起诗人的热情,而且得到社会积极的回应。曲有源继承和发展了郭小川式的激情,他的政治抒情诗超越了颂耿模式而具有强大的批判和讽刺的力量。《关于人党动机》、《打呼噜会议》等诗都以尖刺向着当时已经显露的社会痼弊。曲有源同样为此付出代价。熊召政的《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和刘祖慈的《为高举的和不举的手臂歌唱》都是出现在80年代第一年的名篇。这些诗均以积极的介入生活和为民众代言的倾向而为诗歌羸得了声誉。一些诗如《将军,不能这样做》或《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都因干预了生活而受到生活的干预。这些,当然都是中国社会古老的话题,既是积习原也不必多怪。尽管这些实践未必为诗学的开拓积累更多的经验,但诗人的真诚和勇气都化作了新时期诗歌美好的一页记忆。

这一时期诗创作响应了诗人要讲真话的号召,并以此对抗和替代前此时期诗歌创作的假、大、空,使诗回到良性循环的秩序。但是介入和贴近现实生活并不意味着对待美的轻忽。一些诗体在关切社会的同时表现了过于具体、直接甚至冗繁,这是值得总结的倾向。这时期有首韩瀚创作的《重量》。以近于纯净的诗的方式(包括凝炼、含蓄、简洁等)表达了充分社会性的命题——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重量。

韩瀚的经验成为这一时期诗歌面对血泪真实的一个总结。

这是被逼迫流放的一代,他们的青春之花经历了风雪的摧残,却也在那里洒下了汗水,取得了通往成熟人生的宝贵经验。他们的诗中保留了泥土的香味和劳苦农人的人性温馨,这似是艰难环境额外的报偿。李松涛(1950)带来了山野《第一缕炊烟》,他在政治充斥着诗行的年代,把来自田野的成熟的秋声邀回诗中,人们从他的《盛秋》一类诗中欣喜地与久违了的声韵之美重逢。叶延滨(1948)在陕北的黄土坡上获得了美好人性的震撼,他在物质的贫瘠中感悟到精神的富足。组诗《干妈》堪称这一代诗人吸取自民间的最丰足的收获。千妈是新时代的大堰河,我们从不同时代诗人的笔下,发现了那里流淌着共同的滋润诗心的母性的乳汁。

从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到文革结束,再到广大的知青流放者加人归来的歌咏,对中国新诗来说,是展开一个划时代变革的准备期。应当说,从社会政治的因素到文化艺术的因素,对于一个新的诗潮的形成,业已提供了充沛的条件。

萧萧的凉风中,

黎明,在缓缓地分娩。

哦,光明的诞生原来这样痛苦,

看山的那边

还渗出一滴殷红的血。

这首由王泽洲创作的《日出》仿佛是一个宣告,日出不仅不再是那种一往无前的光芒万丈,而且是一种艰难苦痛的诞生。这种转变是时代性的,它表达了诗人的觉醒。对世间万象的观照和表现并不存在单一的受规定的模式,所有的人都可以选择和拥有自己的视点和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首《日出》的风格还预示:一种悲怆的忧患的审美态度正在涌现,它将消解已成定格的欢乐时代。

文革的动乱使中国新诗自50年代以来的线性发展突告中断。在此之前,诗的艺术方式为意识形态的动机所规定,诗的运营也由一个又一个的政治运动所组织。基于巩固新政权的曲折动机,促使诗加速了向着一统化以及古典和格律的回归进程,而意识形态的需要又几乎切断了中国诗与外国现代诗的所有联系。陷人孤立的新诗只能听凭于政治的驱使,而把艺术的和诗美的可能丢失殆尽。

极限产生新的希望,危境促发生机。对于僵硬的非诗规范的反叛,在新诗的废墟中萌生。抄家和焚毁的剩余物,那些理应被消灭的幸存者一人类优秀的文化和诗在那些已醒悟的受欺骗者中悄悄地流传。许多材料都记载了当日的禁书在上山下乡知青中流传的事实。70年代初,北京青年地下阅读黄皮书热潮同时在白洋淀展开。除去被查封的《奥涅金》、《当代英雄》、《红楼梦》等外,这些青年还读到了刚刚译出供批判用的《麦田守望者》、《带星星的火车票》、《在路上》、《娘子谷及其他》及一些现代派诗作。这些自由不羁的灵魂诉说,使他们饱享了偷食禁果的快乐,也开启了他们的心智。早在1970年前后,我们这些朋友突然将文革前十七年出的所有的有点价值的书都翻找出来了。古今中外,哲学和社会科学、历史和政治方面的凡是有些价值的书籍,甚至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不知从那个渠道在我们之中流传开来。这些书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和思维。另一篇材料记载,除了上述书名外,还涉及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梅热拉依梯斯的组诗《人》和《现代资产阶级文论选》、茨维塔耶娃的组诗《尘世的特征》、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等。这些记述提供了新诗复兴广泛的文化艺术背景的实证。越是思想统治、文化禁锢的年代,人们越是采取异端的方式以更为迫切的心情攫取精神食粮。

这种地下阅读为中国新诗在新时代的发展作了广泛的文化和诗学的准备。与此种阅读有关的是那时文学青年中自然形成的各种基地、文化沙龙和各种人际交往的團子。其中如著名的白洋淀就是集中了一批诗人的一个基地。人们利用这些形式写作和交流切磋诗艺,包括朗诵、传抄和出版油印小册子。

动乱的时代在宣告死亡的同时宣告新生。文革把诗推向了歌颂狂热运动和现代迷信的极限,由此也产生了对它实行否定并予以超越的愿望和实践。这批诗人的出现并不是大学中文系制造出来的,而是,他们面临时代的贫乏和精神的深渊。特殊的经历和有异于常的感受,寻找新的语言、新的意象和新的表达方式。对于庸俗化了的古典艺术形式的厌倦,使年轻一代更为倾心于现代主义的表达。这种表达与他们的文化接受有关、与他们幻灭式的追求和流浪的处境有关、也与思想统治下的受到限制的语言环境有关。新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在那一代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严力说过:当时我们既想用现代一些的手法但又下意识或有意识地担心因文字而被定罪,所以写的时候有时会多拐几个弯,但那种被压抑的忧愁气氛在诗里从头贯穿至尾。现代手法或称对西方现代诗的模仿反过来让我们对放人的情感有种慰藉,就好像这种形式才是适合灵魂躺进去休息的躯壳。

对于现代主义或现代倾向的选择与对既有模式的拒绝表现为因果关系。新诗人断然排斥意识形态化的语言污染,这种排斥造成与对象拉开距离的陌生感,新鲜意象通过暗示和隐喻造出了震撼的效果,以此为契机引爆一场新的艺术变革。在以往充斥着红旗、青松、巨浪、光芒以及磅礴欲出、冉冉升起和反帝反修的地方,如今出现一个奇异的世界——

果子熟了,

这红色的血,

我的果园染红了,

同一块天空的夜晚,

一条浸血的飘带散发不穷的腥气,

吸引四面八方的恶狗狂吠通筲,

用苦艾酒洗浇一下受创的灵魂,

剖开脚下的土地,

掩埋下这颗幽咽的心……

这表面看来是一种替代,但替代的背后是决绝,决绝预示了一场挑战。

从1976年10月文革的覆灭到1978年底,时间飞速地前进了两年。这两年酝酿着一个重大的时代一即结束自我禁锢而转向对世界开放的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巨变使中国的诗歌(当然不只诗歌)受到直接的鼓励。几乎与1978年底的那个决定开放政策的会议召开的同一个时刻,北京一个民间的刊物《今天》终于宣告出版。

这是一次年轻、单纯、充满才气而又颇为自负的宣告。《今天》创刊号发表的《致读者》这样宣称:

历史终于给了我们机会,使我们这代人能够把埋藏在心中十年之久的歌放声唱出来,而不致再遭到雷霆的处罚。我们不能再等待了,等待就是倒退,因为历史已经前进了……

同类推荐
  • 必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套装28种)

    必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套装28种)

    必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你值得拥有!本作品集实质上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的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内容依次为:戴望舒作品 、洪灵菲作品 、胡也频作品 、蒋光慈作品 、梁遇春作品1 、梁遇春作品2 、刘呐鸥作品 、刘呐鸥小说经典 、章衣萍小说经典 、刘云若作品 、卢彦作品 、卢隐作品 、鲁迅:呐喊 、穆时英作品 、彭家煌小说经典 、钱玄同散文经典 、钱玄同作品 、丘东平小说经典 、柔石作品 、滕固作品 、闻一多作品 、萧红作品1 、萧红作品2 、徐志摩作品 、许地山作品 、叶紫作品 、郁达夫作品 、章衣萍作品 、朱自清作品 、邹韬奋作品。
  • 寻路青春

    寻路青春

    人生如朝露,青春才是永恒。现在的自己,还能否读懂曾经的理想主义少年?这是一本“记忆地志”,文笔细腻又朴实的杨照先生通过重新梳理自己的青春往事,带领读者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台湾,展现了那一代人在成长中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本书共有五个部分,包括“旧时光里的永恒”“在音乐中迷失”“文青未完成”“奢侈的诗意”“无关风景的漫游”,无论是作者在童年时与家人交往的故事,还是少年时期学习音乐的感悟,亦或者青春期时懵懂的爱情,都被作者巧妙地将其与故事发生的地点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文艺青年的活动地图,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领悟无数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 北宋名家词选讲

    北宋名家词选讲

    当代词学宗师叶嘉莹女士力作。在风格多样的北宋名家词中,有人喜欢晏、欧的旷达,有人喜欢柳永的旖旎,有人喜欢秦观的柔婉,有人喜欢苏轼的豪放,有人喜欢周邦彦的功力。但是,你可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种不同的风格?你可知道如何去欣赏这种种不同的风格?叶嘉莹教授带领我们穿越时代走近作者的心灵,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领会他们藏在内心深处不肯说出来的幽约怨悱。而当我们近距离欣赏了这么多北宋名家词作之后,对词体那种难以言说的不同于诗的特色,恐怕已经有些心领神会了吧?
  •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山西省一级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0,全国公开发行。自1994 年1 月1 日创刊以来, 晨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经济,服务建设;关注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为理念,围绕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报纸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晨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 万份,同时,在太原城区400 余个社区拥有600 余个阅报栏,覆盖人群超过百万。
  • 赵瑜散文

    赵瑜散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赵瑜散文的首次集结。赵瑜向以纪实文学力作震荡文坛。其实,他的散文同样深厚、独特而有趣。面对时下散文的疲软与苍白,赵瑜的叙述有现代气象,有北国古风,因事而作,有感而发,是将泥土夯实之后烧制而成的一块块沉砖。我们能体味到作家心灵的率性和真诚。
热门推荐
  • 隔壁那家伙

    隔壁那家伙

    “喂,小声点,还让不让人睡觉啊”林小溪搬来的第一天,就被邻居投诉,刚打开门,就看见一个很有气质的男生,五官很好看,就是皱着眉头,他笑起来应该很好看吧,林小溪心里打量着……
  • 冷情弃妃要造反

    冷情弃妃要造反

    人生在世,并不是事事都能如愿。她报了仇,也如愿的死了,偏偏老天又给她一次生命。她借尸还魂又来到了这个时空,皇帝的一道旨意,她要嫁给他,为了躲避这场婚姻,她巧施计谋,躲入春楼,受尽折磨,却是逆天而行的惩罚,她注定要是五皇妃,注定要卷入宫廷的斗争。五年了,她回来了,回到了原来的自己,本以为什么都看淡,却原来只是对自己的一个谎言。曲终人散,千年隔世,一个噩耗激起万丈悬河,敛财物,求良将,收三国,斗君红,三生三世能否换来一世情缘。【此文美女多多,帅哥多多,妖魔鬼怪多多,神仙哥哥一个,深坑一个,绝不弃文】
  • 你好,我是貂蝉

    你好,我是貂蝉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一朝超越成貂蝉,说好的大胸长腿软妹子,怎么变成了一个平胸小矮子了?还有那奇怪的师徒,多舛的命运,诡异的环境…摔!说好的穿越女是天命所归的呢?为什么会有第九次引气入体失败?师父别走!我真的能修炼!师兄别跑!我真的能锻炼!说好的一堆人围着主角,修炼就跟开挂一样的呢?果然小说都是骗人的……你好,我是貂蝉!别跑!我的霉气不会害死你的!半死不活而已……Ps:前期欢脱风,慢热型,不爱看慢热的可翻第四十章开始看起。
  • 爱国金句

    爱国金句

    本书的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这些名言金句是名家巨人心灵的直接体现,是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是人间智慧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明灯,是铀,是核,必将引爆璀璨的生命火花!
  • 墨上青衣

    墨上青衣

    这样的残忍血腥的场面,夜夜都在墨青衣面前上演,所谓的怜悯之心,早已被她手中的长剑所斩断。她做别人的棋子,遍体鳞伤的存活下来,都只是为了报仇。打打杀杀,宫廷纷争,权势暗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付出代价,而我的代价是,我的命,是孤独长靖的。
  • 游戏来自异世界

    游戏来自异世界

    “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做出那么多风格迥异、无限真实,还非常好玩的游戏?废话,我天天冒生命危险去异世界取材,把亲身经历做成游戏,能不真实好玩吗!”这么说着,苏云双眼一闭,两腿一蹬:“再见,我去异世界了。”
  • The Diary of a Goose Girl

    The Diary of a Goose Gir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从哪里来

    风从哪里来

    张征帆坐在窗前晒太阳时,小刘打来电话,问他做不做,价钱经过双方商量最后压到了十万。征帆把头一抬就看见了老黄的身影,映在眼前的落地玻璃窗上,像梦里的影子,飘忽而轻薄,但还是可以看得出他的背都有些佝偻了,头发也掉得差不多了,露出的大半个光溜额头,像光光的岩石,几缕特意蓄长的头发不屈地扭身缠绕其上。四十五岁的老黄真的老了。做,怎么不做。征帆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钉子凿在木板上。这个李泥鳅,竟然跟我说黄总以前给的价钱是每年二十万的回扣。小刘在那边愤愤不平,还真当我们是傻子,要不是张总你是内部知情人,我们还差点真给他讹了。
  • 这个师门有点闹腾

    这个师门有点闹腾

    这年头穿越烂大街啦。随便一穿就是师尊,但我可不会当男主或者反派boss,安安心心当掌门最好了。李慕然坐在屋檐下看着门派里其(sha)乐(qi)融(teng)融(teng)的景象,十分满意。徒儿们真是让为师欣慰啊。[随缘更新,剧情完全看作者心情,极大可能半路太监,各位看个开心就好]
  • 凤凰令之龙凤劫

    凤凰令之龙凤劫

    经历龙凤初劫、巫妖之战的洗礼,神界终于恢复了几万年的平静。只是这平静倒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这...”一位身穿白衣青纱的老者对着一旁身着锦衣绣袍的女子道:“这卦象福祸相依,神魔两成,实难妄下断论。只是...”一旁的女子目光清转,一刹的凝重与担忧瞬间被一如的从容取代,“但说无妨。”....仅几百岁的倾心亲眼看着尊贵的母后被贬时,她只是远远地望着,倔强的不让一滴眼泪流出...初及笄的倾心望着邢台上自剔仙骨的男子时,也只是远远望着,依旧倔强着不流一滴泪...“公主?叫本尊圣尊!我与那九重天早无瓜葛!”倾心慵懒的躺在贵妃榻上淡淡的说道。若寻不得离念,九重天?哼,我这府邸也该扩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