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2400000006

第6章 献给他们白色花——论《白色花》的二十位诗人(2)

艰难地移动冻僵的双脚,

在雪上疾走,

企图踏着雪上的,

硃砂似的同伴的血迹,

去追索仇敌的血,

他所极力渲染的正是冰天雪地之中的先行者的硃砂似的斑斑血迹。这样的美,让人警醒。

他们的许多诗作,都可称之为战斗的史诗。如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胡征的《我回来了》,方然的《报信者》。《报信者》中,同样有动人的群众生活场面的描绘:紧张的生活,紧迫的环境,报信者没有忘掉要给那些想念着情郎的少女说几句安慰的话,但他们所承担的使命却是极为神圣的:就在昨天夜里,我们底大队人马呀,就从冰上开过去了!冀汴的《跃动的夜》也是一首雄壮的、而且足以给暗夜抹上瑰丽色泽的诗篇。在防空壕里蜷伏过两小时之后,仍然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跃动的夜。一切,都在夜中迎着光辉。夜市的灯火,繁忙的码头,展现了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和士兵对于抗战的热情,特别是最后描绘的子夜时分诗人越过那狭小的田径,走向那黑色屋檐下的我温暖的巢穴。他在那里听到纺车的声音和推磨的声音,更是一种富有暗示的形象。不可遏制的力的倾流,以及唱着劳动之歌的马达的暴跳,一切都迎着光辉:遥远处,将有火的跳跃,血的流奔。

在我国新诗的创立中,作为向着文言体的旧诗作战最力的,是当日初具规模、但还不稳定的自由体诗。这种诗体经过许多前辈诗人的身体力行,当日已经具有相当的战斗力。如今看来,早期的自由体诗较为成熟的典型应推周作人的《小河》但总的说来,它们往往带着矫枉过正的幼稚,力求语言的平实,而趋向诗意的寡淡;加以对生活的提炼不够,使结构失之松弛;而且内在节律上也缺乏考究。久之,自然影响了新诗的威望。于是新月一派崛起而力主格律诗运动,他们往往忽视诗的内容之切合时代人民的脉动,而过于寻求诗的艺术形式的精深圆熟。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他们的主张自然地与时代产生了不和谐。这时,应运而起代表了时代强音的是艾青、田间等人。绿原在《白色花》的序中回顾了自由诗发展的事实是有说服力的:中国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30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把诗从沉寂的书斋里,从肃穆的讲坛上呼唤出来,让它在人民的苦难和斗争中接受磨练,用朴素、自然、明朗的真诚的声音为人民的今天和明天歌唱:这便是中国自由诗的战斗传统。《白色花》的作者们是这个传统的自觉的追随者,始终欣然承认,他们大多数人是在艾青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这种在内容上强调诗应该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在形式上以诗的散文美和内在的旋律为基本特征的自由诗运动,从30年代后期起始有一个蓬勃的发展。其间,由于胡风所创办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的提倡(不应当忘记,胡风不仅是文艺理论家和文艺组织者,他本人还是诗人,他的《时间开始了》,以及近年发表的《小草对阳光这样说》、《雪花对土地这样说》都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以写自由体诗为主的诗歌艺术流派七月诗派。这对中国新文学和新诗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理应引起人们的喜悦而不应是其它。遗憾的是后来发生了如今人所共知的事件。事件发生之后,连同自由体诗也遭到厄运。有的人把诗创作中本来属于艺术范畴的问题,归咎于自由体诗的存在与提倡,认为在极少数诗人当中,资产阶级诗风有所滋长,民歌受到轻视,看不起自己的民族风格。显然,他们自然地把自由体诗排斥在民族风格之外,在他们看来,它理应属于资产阶级诗风,而民歌体(当然还有古典诗歌的传统)无疑要取消一切风格的迥异而求一统。这显然是一种偏狭的见解。不幸,这种见解一直占据着特殊有利的位置。而七月诗派的诗人们为繁荣新诗创作所作的贡献,一直遭到不公正的指责。

新诗的发展应当沿着新诗自己的传统所提供的经验向前推行,不应当随心所欲地强加给它各式各样的指令。某些业已下达的指令之所以屡屡碰壁,就是因为它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所提供的启示,它是主观的和人为的。新诗绝不应该返回到旧诗中去,也不应该返回到前些年那样的窄路上去。它应当容纳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风格,自由体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白色花》所表现的实力已经说明,它是新诗诸种流派中的雄健有力的一派。

尽管我们称七月诗派是雄健有力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而且应当代替其它的诗歌流派。它之不能替代其它流派正如其它流派之不能替代它一样。取法于古典诗词丰富经验以表现现代生活的旧体诗和学习古典诗歌写成的新诗,无疑仍有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民歌以及民歌体诗无疑亦将存在;新诗中一切格律体诗也将并行不悖地得到发展。现在可以把话题拉回到《白色花》来,诗集中阿塊的名篇《纤夫》对于纤夫劳动生活作了特殊的概括:

伛偻着腰,

匍匐着屁股,

坚持而又强进!

四十五度倾斜的,

铜赤的身体和鹅卵石滩所成的角度,

动力和阻力之间的角度,

互相平行地向前的,

天空和地面,和天空和地面之间的人底昂奋的脊推骨,

昂奋的方向,

向历史走的深远的方向,

动力一定要胜利,

而阻力一定要消灭!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壮场面,它对于力的搏斗的永恒的描写,犹如这些参差不齐的诗行所表达出来的力量、呼吸以及人体动作的错落,它的延伸与短促所造成的内在旋律与听觉间的抑扬顿挫,特别是它锲人现代人的劳动生活所传达出来的真实的力度和美感,都是格律诗所难于达到的,更是那些民歌体诗歌所难以实现的。当然,它有它的弱点,而格律诗则可以在另一方面表现出它的长处来;格律体诗的长处定然也是自由体诗所不可奢望的。

中国新诗要求得发展,不在于给它规定应走这样那样的道路,而仅仅在于应当切实地抛弃那种种偏执的艺术观念,给新诗的艺术发展打开闸门,让它自己去选择应走的道路。《白色花》的出版将为这种发展的前景提供有力的启示。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这批凋谢了二十余年的花朵业已被历史庄严地宣布为无罪。于是它选择了一个美好的日子,向寻觅着这枝白色花的人们的召唤,发出了热情的感人的回响。

《回响》是冀汸的一个诗题。我们都记得他写于黑暗年代的《今天的誓言》中的那份顽强,那份斗争的韧性。在复出之后的《回响》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他的豁达和乐观。他告诉友人,对于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与世隔绝以及不公正的待遇,都算不了什么,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不过是,无关轻重,难以计算分量的一星半点!

风吹雨打,只能把,灰沙卷走,污泥冲掉,玄武岩会留下来,变成矗立的高峰。

他一直在不停歇地劳动:搬砖运瓦;他只是一个人,没有家,只有一个十二平方米的房间;他和书籍做朋友。他告诉友人:他不怕寂寞。泥土里的种子不就是在寂寞里萌芽,在寂寞里生长,又开花?他这么反问。

他们无愧为昔日的战士般的诗人。久经动乱之后,也许发已斑白,但是豪情依旧,仍然对祖国和人民充满着热烈的爱情,对生活不失前进的信念。鲁藜复出之后唱过一首如同旧日那样隽永娟秀的诗《我是云》。这朵云不沉重,它只是轻轻地飘,它怀念童年的伴侣小溪流,每当寒夜星星耀亮时,我化为梦幻般的轻纱覆盖她的全身。它也有它的忧愁和愤怒,那是疯狂的风吹起时,掀翻了大地的草木也弄乱了我的长发歪曲我的形象:

把我变为巨大的妖魔鬼怪,

去吓唬那些天涯海角漂泊的白帆,

但是我挣扎着跑回我的深山,

在溪流上洗掉我满脸的泪痕,

面对逆境,冀彷有他甘于寂寞而坚信光明必将到来的方式;鲁藜同样有他轻轻地飘荡的云彩的方式——它只能始终不渝地钟爱它的小溪流,不管飞得多远多高,它定要回到我那亲爱的清澈的小溪旁。

但生活毕竟曾经是相当冷酷和艰难的。绿原曾以毫不留情的笔墨以《给你一》这样的赠答方式表达过他的难以抑制的愤怒:在那些日子里,唯愿天天下雨,免得让人看出脸上的泪珠;唯愿红海洋淹没一切,免得在墙里墙外,燃起一滩滩的血;甚至愿意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劳苦,免得一不小心睡着了做了一个交代不清的梦。他的深刻在于并不辍笔于此,而是反转过去,讲那一切愿望似乎都是多余的:

更多的眼泪是流不出来的,

更多的血郁积在内伤的脏腑里,

喟叹是一种早已扑灭的病毒,

梦则是资产阶级的一种奢侈品。

他总是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沉思型的讽刺力量。他是一个擅长于以进行历史性对比的思考来表达对于现实的态度的人。牛棚诗抄《重读(圣经)》可以称为早年的《伽利略在真理面前》的姐妹篇。二者各自面对一个畸形的年代,《重读(圣经)》对十年动乱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诗人自信是无神论者,确认自己的上帝只能是人民。他打开《圣经》,没看到什么灵光和奇迹,而只是他认识的形形色色的活动着的人,从而自然地联想到当时的现实。他慨叹说:论世道,和我们的今天几乎相仿,论人品(唉!)未必不及今天的我们——今天,耶稣不止钉一回十字架,今天,彼拉多决不会为耶稣讲情,今天,马丽娅马格达莲注定永远蒙羞,今天,犹大决不会想到自尽。诗人在这里慨叹的,不过是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议论的概括,大约就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八个字。那曾经是疯狂而耻辱的年代啊!

思考使人们成熟并且坚强。当年七月诗派的年轻诗人有的已经不在,健在的如今也都不再年轻。但岁月未能消磨他们的壮志,他们仍然活得坚强而且信念弥坚。彭燕郊有一首《家》,是写给一个在动乱中失掉家的人的。他并不回避生活的严酷和艰辛所带来的那种无言的凄楚小小的蜗牛,带着他小小的家,世界这样广大,而他没有一寸土地!即使如此,残暴者也许仅仅是为了消遣,把蜗牛的家击成了碎片,垂危的流浪者,变成了真正的一无所有!但是,他仍然用豁达的态度劝说这个失掉家的人:人们常说,家是一种负担,现在该感到轻快了吧?笔端充满了悲凉和凄楚,但是仍然未曾失去希望。至少,这里有一丝坚韧的苦笑!曾卓写于60年代的《有赠》,也表现了艰难生涯中的含泪的坚韧。诗中所表达的患难之交的挚爱让人感动: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饥渴,劳累,困顿,是你的灯光在招引我。对于已经不能习惯光亮,也不能习惯你母亲般温存的眼睛的我,这种惶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诗中响起了倔强的声音:你愿这样握着我的手走向人生的长途么?你敢这样握着我的手穿过蔑视的人群么?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幸福属于那些蒙受耻辱而坚定的灵魂!

曾卓的《悬崖边的树》可以说是对这批七月诗人的一个永久性的造型: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躯,

留下了风的形象,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突然而起的奇异的风,把这棵树(也许是这些树)吹到了悬崖边。风塑造了它的扭曲的形象,但它未曾、也不会跌落深谷,那扭曲似乎造就它可供飞翔的翅膀,多么令人欣慰。这些被莫名其妙地吹到悬崖边的树,未曾陷没,也未曾枯槁,苦难给它的是坚强的信念和翅膀。当另一个春天来到人间,它已经化为具有苍松性格和色泽的飞翔的鹰。

回顾那来路的艰辛,也许难以抑制那种失落的怅惘。但是,作为诗人的一生,这种失落也许竟是一种收获。绿原有两句诗,几乎和阿拔的《无题》中的那两句有同样的悲凉。他说:我和诗从没有共过安乐。我和它却长久共着患难。说这话时,是1948年,他正站在光明中国的门槛上。失去的是年华,得到的却是对于人生和诗歌的钻石般坚贞的信念。他们已向昨天告别,应当把一束象征着安宁和幸福的白色花赠送给他们。

1982年春节,北京(原载《新文学论丛》,1982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鲁迅短篇小说选

    鲁迅短篇小说选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同志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海和鱼的秘密

    海和鱼的秘密

    本书为作者一路开花的文集,选取一路开花历年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过的青春校园类文章汇编而成。
  • 天地颂(第三部)

    天地颂(第三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灵魂

    成为爱的所在,与你相遇,成为我们一起走近鲁米、探知自我内在的一个契机!“在对和错的观念之外还有一个所在。我会在那里与你相遇。当灵魂在那里的草地上躺下,世界就满得都没法谈论。观念、语言,甚至彼此这个词,都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鲁米说的这个所在就是一个非二元的世界,超越了所有的好坏对错、是非曲直,最终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回到那里去,如果能在活着的时候到达那片草原,就表示你开悟啦。那里不需要语言,因为所有的想法、言语、彼此等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二元世界的。同样,喜悦、悲伤、幸福、愁苦这些东西,在那里也找不到。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在那里相遇。在那天来到之前,让我们好好享受二元世界的美丑、善恶、对错、好坏吧,谁知道无常或是明天哪一个会提前到来。
热门推荐
  • 重生有妖

    重生有妖

    花生农场的小老板,穿越成天下第一侯的掌上明珠。本应该过上挥金如土的生活,谁曾想小妈挖坑,亲妈埋,从此告别果甜花香,走上了腥风血雨的漫漫征途……【某傲娇龙】:道不同不相为谋。【某女】:我是妖!我也是妖啊……ps:新书幼苗,各种求推荐票,作者讲故事速度略慢,可以先收养肥,蟹蟹各路读者天使大宝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致无尽关系

    致无尽关系

    这是一部散发着浓浓中国味道的小说。小说从过年临近,一家三口回老家过年写起,不避俗、不避土,贴近了纠缠如乱麻的世情、人情,在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公媳、婆媳、妯娌、姑嫂、姑侄诸种关系中,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所决定的人的真实情感、真实境遇由此得以凸显……
  • 斩破无双

    斩破无双

    主角刚开始很废...后来我给他开了金手指应该会变强...反正他一生都很牛批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达成

    达成

    一直想写一本小说,加油!这次一定要坚持下去!加油!加油!不求写的如何,只想打破一直没有写完一本书的僵局!总不能一事无成吧!一切才刚刚开始。。。。。。。
  • 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

    内容介绍这是一本感恩至深的散文集。著名作家肖复兴书写自己与父亲、生母、继母、姐弟之间的情感交织。在艰苦岁月中,父母、姐姐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作者的关爱,而这份爱又透过作者传递给儿子肖铁。作者还在书中回忆了北大荒的知青岁月,记录下特殊岁月中珍贵的友谊,也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这不仅是肖家的故事,也是千万家庭的缩影。书中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文笔、真诚的自省,打动着读者的心。
  • 副手权力细节

    副手权力细节

    《副手权力细节》一书将为你提供一把钥匙,开启一座大门,到智慧库中寻找你所需要的一道道难题的答案。本书对副职领导所处的方位、所应具备的素质、所应培养的能力一一详细阐述;对副队员领导如何处理同“一把手”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同级副职的关系、如何领导和统御下属一一作了细致的介绍。更难得的是,本书还具体、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当了省部级领导副手、地市级领导副手、县处级领导副手的能力和方法。从中随手拈来,比如对如何当好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财政局副局长、税务局副局长、银行副行长,如何当好公司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副矿长、副段长,如何当了大学副校长、中学副校长、出版社副社长、医院副院长等一一作了详细的点拨。
  • 美漫之BOSS入侵

    美漫之BOSS入侵

    齐山穿越了,带着绝对防御,本以为可以过点放肆的日常,哪知道紧接而来的竟然是富江,而后短笛大魔王、飞段、圣主、千年伯爵、蚁王梅鲁艾姆……完了,这个世界完蛋了……一,五,八,零,七,一,六,二,五
  • 剑反

    剑反

    七十年前,孤独飞云剑试天下,江湖中亦如云高手,竟无一人能敌。太白一派自此声名鹊起,独孤飞云改论剑峰下一处天池为-沉剑池。并放言四海:凡使剑者,若能通过太白派法剑、心剑、天剑三关,即可沉剑于此。从此等于昭示天下封剑退隐,江湖恩怨,一笔勾销。若有人找封剑之人寻仇,便是与武林公理为敌,仇敌由太白一力承担,太白即使不敌,也必然与之周旋到底。转眼间,今年的沉剑大会也举办在即,名满天下的华山名侠-江别月已送来沉剑的请呈。太白掌门李守忻分派弟子前往各派发送请柬。前往东越天香谷的柳卿晗一行人,却是奇遇不断,与江别月的弟子-秦简一同卷入了金桃怪盗、东瀛剑圣等纷争之中。而当一行人回到太白时,前来赴会的七大派掌门在太白境内离奇失踪,七派门人受谣言挑唆携江湖群雄围困太白。太白兴亡存于一线,而唯一知道事情真相的秦简,将成为决定武林兴衰的关键。而这一切,都只是风雨前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