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1500000042

第42章 警钟为谁而鸣(3)

黄谷阳于1982年以优异成绩被复旦大学生物系录取,进入只有20名学生的遗传学班,这个班的生员是全国录取分数最高的一批。而黄谷阳在当年上海的23万名考生中,十分显赫地名列第11。1986年,黄谷阳与同是复旦高材生的妻子一起来到美国留学,他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获得了马萨诸塞大学生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起,黄在华盛顿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至于他为何要枪杀女上司,一说是他太热衷于他在北京参与开创的华大基因中心的事务而被女上司解雇,心怀不满;另一说是他与女上司同是癌症与艾滋病新药开发这一课题的基因研究专家,两人的研究如此“尖端”,竞争在所难免;所以,也有人猜测命案与产业竞争有关。不管出于何种动因,都是基于心理因素——自私、狭隘、报复、仇视……仇杀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一个疯狂的举动,毁了两个世界级的优秀的基因专家。

卢刚和黄谷阳,一个北大尖子生,一个复旦高材生;一个留美博士,一个留美博士后;一个天体物理专家,一个生物基因专家;同样的文质彬彬,却又同样的手段凶残;同样的仇杀与自杀,同样地毁了他人也毁了自己;同样的心理障碍与性格偏执,造成同样的极端行动;同样是人民用血汗钱造就的”天之骄子”,却同样地沦为辜负火民培养的“杀人凶手”……前后两椿事件,何其相似乃尔!如此血腥悲剧,又何其令人悲哀!如此“天才”殒落,又何其使人惋叹……十年间发生的两起留美博士生杀人惨剧,情形酷似,如出一辙,震惊世界,憾动人心。因性格偏执和心理变态而酿成的如此令人痛心的血腥悲剧,不能不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甚至整个社会引为教训而深长思之。

五、悲剧引出的教育话题莎士比亚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所列举的以上个案,几位当事人最终的结局,实际上都不同程度、不同形态地将自己的前程、理想、工作、事业、爱情、家庭,以及学校的培养、社会的哺育、亲人的期望,等等美好的东西毁于一旦、“破坏”殆尽,留给人们的只能是遗憾与惋惜,悲哀与痛苦。这些事件,无疑都是典型的悲剧。

当然,以上悲剧事件中的几位当事人,其性质和类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的同学W和C,属于心理不健全者当中那种神经极易被绷断的脆弱型,而且他们的悲剧都明显地打上了那个不正常的“左”的年代的特殊烙印,他们的“毁灭”也属于由精神自虐而导致精神崩溃的范畴,自始至终并未以丝毫暴力伤及他人,因而非但不会激起任何公愤,反而引起人们更多地寄予同情。不过就其结局而言,他们由学校时的“品学兼优”终究成为社会的“废人”,是与教育成才的根本宗旨相悖的,这种“不该发生的悲剧”,亦足以引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对教育问题的反思。

关于刚刚发生的伤熊事件,报纸上曾出现过《伤熊事件伤透万人心》这样一个醒目的标题;实际上这位大学生的蠢举所“伤”透的,是全中国从幼儿园小朋友到耄耋老人所有的“人心”。千夫所指,仅此已足见其性质的严重性。报纸上还刊有一幅漫画,画着一只遍体鳞伤而又老泪纵横的黑熊在喃喃自语:“不是说人类是我们的朋友吗?他们为何这样做呢?”那副可怜巴巴憨态可掬的模样儿,以及它的“无奈的质疑”,足可令人同情落泪。名牌大学(清华)的尖子生竟然如此下作,不啻是对“品学兼优”的讽刺,是对教育现状的警策;由此而引发的关于心理教育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讨论,也必然会深刻得多。

至于两起留美博士的杀人事件,由于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属于报复型、极端型,由其惊天命案而带来的社会危害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引起的反响也就更为强烈。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如此血腥的恶性事件,为何会出现在专业知识水平最高、学历学位最高、国家和人民期望值最高的留美博士和博士后身上?二十多年学校教育为他们付出的代价,他们自身寒窗苦读终于“功成名就”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家庭、亲人为之付出的心血的代价而形成的价值观,为什么在他们始而杀人、继而自杀的犯罪动因的天平上竟然一钱不值、轻如鸿毛?为什么他们学历愈高、智商愈高反而心理素质愈低、处理周边人际关系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愈低?为什么他们从小学念到研究生、博士生,顺利通过了各级学校各类考试的重重难关,终于成为了斩关夺隘的胜利者、出类拔萃的佼佼者,然而却在现实生活的相对简单得多的“难题”面前,过不了“心理关”而成为彻底的失败者、无奈而绝望的自杀者?这种“辉煌”的成功者与可耻的失败者集于一身的矛盾现象,从教育的角度该作何解释?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倾向和社会意识中的“学而优则仕”、家庭教育中的“望子成龙”观念,面对这种终究成为“废人”或“罪人”的“失败”现象,该从中作出什么样的反思,引出什么样的教?诚如最近报纸上一篇文章的题目所言,《大学生伤熊,教育有缺陷》,从笔者所列举的个案中,似乎还可以引申出“中学生遇挫折就精神失常成为废人,教育有缺陷”,“高学历高学位的留美博士杀人,教育有缺陷”;如果前段时间报纸上的报道,甚至还可引申出“小学生惧怕考试压力而自杀,教育有缺陷”,等等命题。那么,教育(此处既指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也指广义的即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负其责的教育)的缺陷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就本文论及的范畴而言,教育的缺陷(或日漏洞)在于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在于许多学校和家庭严重忽视以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懂得此项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在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中心、以升学考试为目标的教育框架下,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被严重忽视,或者被繁重的学业、考试所“排挤”,或者教师和家长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这样的观念……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句数十年一以贯之的口头禅流传很广:

“孩子们!同学们!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有时候补上一句“增长道德品质”)的大好时机,你们要加倍努力啊!”这样的“号召”就字面意义而言,好像天经地仪,并无过错。其实不然。第一,它并不全面,并未提醒“孩子们”在以上“三长”的同时还要加上一“长”,唧你的心理素质水平,你的健康性格与健全人格也要与时俱“长”。(反面的例子是,前述个案中的五个当事人,就是各方面“长”到“品学兼优”而心理素质并未随之而“长”的典型)。第二,通常意义的身体健康(即所谓“四肢发达、体魄健壮”)并不能取代“心理健康”,要将二者合起来兼提“身心健康”才算全面。(例子是,前述五人无一不“健康”,然而仅“身”而非“心”也)。第三,一般意义上的“德育”即道德品质的培养(甚至包括思想政治、法律知识的加强)也不能简单地取代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这是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例子是,刘海洋在公安局自述:“我从小就喜欢小鸡、小鸟等小动物,自己家也养过鹦鹉……我知道伤熊是违法,我在大学里也学过刑法……”,他并不是不懂“爱护小动物”的“德”,也并不是不懂“伤害动物违法”的“法”;然而支配他“伤熊”的心理却是“我在书上看到介绍熊的嗅觉特别灵敏、分辨能力特别强,所以就很想试一下”,于是他就居然将硫酸灌进黑熊嘴里去“试”一下。这种极不正常的变态心理,或者说从未“长”大的只相当于三岁顽童的稚弱心理,“驱使”他“战胜”了“德”的观念、“法”的观念而干下丧天害理之事。同样,博士生卢刚、黄谷阳,不可能不懂得报复违“德”、杀人犯“法”的道理,然而终因心理偏狭的极度畸型而突破了“德”与“法”的界限)。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绝不能简单地取代独具科学体系的、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

与此相关的教育话题还很多。诸如:心理健康教育怎样从小抓起,即在孩子年幼可塑性很强时就开始“塑造”健康人格。(顺便提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谈及“伤熊事件”时指出,“我们要从小学教育开始反思,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给大学”,可谓内行之见);家庭、社会和学校怎样密切配合,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怎样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学水准,对孩子的不健康心态从萌芽状态起,就能以“础润而雨,月晕而风”的敏锐眼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怎样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恳谈与交流、沟通与“化解”,让“心灵鸡汤”式的营养液不断地滋润稚嫩的心灵,促其健康成长;怎样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开朗、活泼、健康、亲和的优良性格以及坚韧、顽强、忍耐、刚毅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人际关系、竞争压力与挫折考验……等等。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至为重要。我甚至主张在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医生,相当于某些电台的“心理热线问答”和某些少儿报刊的“知心姐姐信箱”,给予碰到心灵障碍与心理困惑的青少年以及时的帮助、耐心的解答、积极的引导……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长远的建设性战略眼光,取代那种就事论事、出了“问题”才抓下的“短期行为”。以学校为重点,家庭和社会综合配套,长抓不懈,或许能获得理想的成果。

就心理健康教育的目前现状,笔者根据有限的认知范围和认识水准,得出的结论是有喜有忧,或日喜忧参半。

所喜者,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新闻媒体时有正、反两方面的报道,某些大学开设讲座,中、小学开设专课,许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问题,以及教育战线提出“情商”和“智商”齐抓并重,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有所增加等等。尤其是我最近读蓟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小学、初中、高中三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令人感到高兴。

它的分课题目,有《走出困境》、《合理发泄愤怒》、《请放松,别紧张》、《要经得起委屈》、《如何面对不公正》、《面对挫折》、《坦然面对异性同学的交往》、《情绪的自我调节》、《学会制怒》、《告别孤独》、《驱散嫉妒的阴影》、《超越自卑》、修爱生命》、《走向成熟》等等,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讲道理举实例的方式,全方位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是一本较好的教材,一个可喜的兆头。如果全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能使用类似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有着令人欣慰的前程。

所忧者,我们的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排不上号。不少教师仅限于“传道、授业”,而于“解惑”则囿于文化知识的传播,很难(或很少)触及心灵之“惑”的领域。不少家长仍然忙于生计,忙于商务,甚至忙于玩乐,无暇顾及孩子的生理成长。有的家长出高价把孩子“关迸”所谓“贵族学校”,以为万事大吉,殊不知此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准参差不齐,其“封闭式”、“贵族化”的教育方式未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而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孤独感、“小太阳”意识日益严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对降低;许多学校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青少年学生负担愈来愈重,紧张忙碌,穷于应付,几成书蠹;以至求助于心理医生的人数愈来愈多,学生面对眼前的应试竞争与将来的社会竞争,压力将愈来愈大……

所有这一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敲响了催人警醒的钟声……

警钟为谁而鸣?为所有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为所有学生和他们的师长,为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和非教育工作者;甚至为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全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警钟长鸣——但愿它能振聋发聩!

同类推荐
  • 述而批评丛书:珀金斯的帽子

    述而批评丛书:珀金斯的帽子

    忠于幽暗的自己,不驱一时之趣味,不满足于流行。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小说的素材、写作对象、语言以及作者本身出发,挖掘出中国当代文学代表性文本的独到之处,对这些作品做了充满激情的评述。“珀金斯的帽子,作为一个来自生活的被文本和电影固化之后的细节,在我心里变成了一种象征,孤独的、退后的,却又是坚定的。从生活的真实到文本的真实,中间就隔着珀金斯的这顶帽子。在这本评论集中,作者从成长小说、新校园小说、科幻小说、官场小说等不同类型的多部作品入手,结合社会变迁与个人经历,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文本、写作者与批评者进行了多维度的评析。
  •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京华学术文库)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京华学术文库)

    本书主要围绕“语言”和“存在”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书中,著者将“语言”和“存在”这两个不可分隔、相互依存的范畴称为新诗之“根”,并以之作为透视新诗诸种问题的切入点:在分析新诗语言时隐含对现代人生存状况、文化处境的关切,在探讨新诗的存在主题时多从语言层面入手。这样的思路集中体现在前二辑论文中,分别着眼于新诗语言及相关问题的总体论述,和诗人个体、诗歌文本的具体剖析。
  • 公安卫士的情怀

    公安卫士的情怀

    王华聪是红土地上公安战线的一名领导干部。他异常勤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牵手缪斯,用心情浸染文字,写下与发表的诗词作品达300余首之多。
  • 雅典人泰门

    雅典人泰门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大约写于1607—1608年。雅典富有的贵族泰门慷慨好施,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些阿谀奉承的“朋友”,无论穷人还是达官贵族都愿意成为他的随从和食客,以骗取他的钱财。泰门很快家产荡尽,负债累累。那些受惠于他的“朋友们”马上与他断绝了来往,债主们却无情地逼他还债。泰门发现同胞们的忘恩负义和贪婪后,变成了一个愤世者。他宣布再举行一次宴会,请来了过去的常客和社会名流。这些人误以为泰门原来是装穷来考验他们的忠诚,蜂拥而至,虚情假意地向泰门表白自己。泰门揭开盖子,把盘子里的热水泼在客人的脸上和身上,把他们痛骂了一顿。从此,泰门离开了他再也不能忍受的城市,躲进荒凉的洞穴,以树根充饥,过起野兽般的生活。有一天他在挖树根时发现了一堆金子,他把金子发给过路的穷人、妓女和窃贼。在他看来,虚伪的“朋友”比窃贼更坏,他恶毒地诅咒人类和黄金,最后在绝望中孤独地死去。
  • 碧浪湖的秋夜

    碧浪湖的秋夜

    郁达夫诗酒风流,笔下自然不忘“男女”,于是从日记里可以看到其与王映霞那著名的恋爱。从日记里,可以看到作者多愁善感的一面,内心矛盾痛苦是常常会“大哭一场”。日记里还可以看到作者荒唐颓废的一面。
热门推荐
  • 隔墙追到时先生

    隔墙追到时先生

    时亦城一直想不通,在别人的霸道总裁那里都是男人威胁女人签订不平等协议,怎么到自己这里就反过来了?顾梓倾将拟订好的婚前协议扔给时亦城:每晚十一点前必须回家,必须睡在一起,出差不能超过一个月,超长必须带着老婆一起去,协议两年,如有违反,协议延长。时亦城:“你到底是不是女的啊,还必须天天睡在一起?”顾梓倾:“怎么,你不是说对我不感兴趣吗,还会对我有什么非分之想吗?”时亦城冷笑:“呵,怎么可能?”结过婚后彻底的打了他的脸。“顾梓倾你怎么还不太睡觉,我睡不着?”“老婆你出差能不能带我一起去啊?”“你晚上还没有亲我,是不是不爱我了?”………………时亦城只想说句话:“啧,真香!”(男主前期小狼狗,后期小奶狗,双洁文)
  • 遇夫呈祥

    遇夫呈祥

    女在佛前祷告:“信女此生有三个愿望,第一为父报仇,第二重振家业,第三觅得如意郎君。”男在佛前祷告:“善男此生也有三个愿望,第一娶到乔玉贞,第二娶到乔玉贞,第三娶到乔玉贞。”玉贞回头怒视:“你一个土匪也敢自称善男?”
  • 状元养成攻略

    状元养成攻略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三个寡妇就是戏中戏,现代学霸赵凤穿越成了村花赵彩凤,还没出嫁就守了望门寡,眼瞅着就要嫁不出去了,被隔壁的穷秀才一家惦记上了。瞧着小鲜肉一副上进的样子,赵彩凤养着养着竟也养出了感情,只不过……你这一副大男人要护着小媳妇的模样究竟要闹那样呢?姐可是御姐!少来这一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零开始的文明

    从零开始的文明

    突如其来的末日,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为何会被深埋地下的星际战舰。究竟是穿越,还是时间的流逝。数十亿年后,为何魔法和武技纵横大陆,而科技却消失。月球轨道神秘的飞船又是何人,他们于地球的毁灭是否有关。地球面积突增又是为何。欢迎走近地球未解之谜。
  • 沈家门前有条江

    沈家门前有条江

    她是沈府的千金大小姐,却整日游逛江湖无人问津,中间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 班长大人好忙

    班长大人好忙

    章小蛮:“我跟你们说说,咱们的单大班长可是很忙的。”众人:“嗯?我们怎么没看出来?”章小蛮:“明摆着的啊,你看他忙着学习,忙着为班级服务,还有……“”众人:“还有什么?”章小蛮脸一红,自以为小声点说道:“还有……忙着跟我谈恋爱![羞涩]”众人:“……”
  • 乱世直刀行

    乱世直刀行

    草菅人命算什么,值此乱世人命如贱草!身着华服的官员理直气壮。杀人放火算什么,只是劫富济贫罢了!拿着直刀的身影对着地上的官员正义凛然的说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级修仙系统

    超级修仙系统

    楚天歌本是一名高中生,因一场车祸,使其魂游重生于仙武大陆,这个以练元修仙为主流的大陆,他是会一飞冲天还是泯然众人,这一切尽在超级修仙系统。
  • 异世穿书之炮灰修仙传

    异世穿书之炮灰修仙传

    林瞳,一朝被雷劈,穿进了一本手打三千字差评的大女主修仙文!对此穿成了人见人嫌的乞丐?林瞳表示,没事没事,活着就行!穿成了出场就挂的炮灰?林瞳微微一笑,不怕不怕,跑的快就行!作为修仙文中一个命比纸薄的炮灰,林瞳坚定的执行珍爱生命,远离女主的信念,扮猪吃老虎是必须,升级修炼才是王道!至于路上那谁谁谁,美男请都自觉的靠边站,咱不谈念爱,只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