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56

第56章 《王人美文选》序(2)

与其他散文作家相比,余秋雨是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诚如《文化苦旅》这本散文集的《作者简介》所言,他是一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一一“散文作家”置放在末位,也就说明了他写散文属于业余的性质。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余秋雨倘若没有“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的功底(知识结构及与此相关的独特感受力便不可能有其别具一格的散文的诞生。余秋雨是属于那种学者型的、或那种拥有地道的“文化人”质泽的散文作家。这种类型的散文作家,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曾出现过不少。只是到了当代,随着知识的贬值及“说古道今”的日益危险(吴晗、邓拓受难即在于此),这一类型的散文作家也就渐趋于凤毛麟角。学者型或“文化人”散文作家的优势就在于知识,而丰富的知识及某一文化领域的敏锐悟性,也就使得他们的作品与众不同。余秋雨的散文成就主要体现于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与《山居笔记》系列一这些作品的重要特点就是“谈古”,就是对往昔的回忆与追踪。纵观余秋雨的散文创作,其中的抒写内容几乎都与历史相关,从《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废墟》到《一个王朝的背影》、《流放者的土地》、《脆弱的都城》、《抱愧山西》,莫不是如此。这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好古激情,而是一种复杂的审美,一种从过去的岁月中寻找自己与发现现实的过程。当然,对于余秋雨来说,其中也包含着他的经验所长,乃至他的审美敏感点于冥冥之中的规定性。说到“谈论昔日往事”,无论是荣辱还是兴衰,其中所可能包孕的功能,无非是理性的“借鉴”与感性的诸如命运之类的激情冲动,抑或是两者的结合一余秋雨的散文大致可以判断为两者的结合。倘若仅仅是“借鉴”(如司马迁所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那便有实用倾向的功利主义嫌疑;很明显,余秋雨之于历史的回忆与追踪,其中虽有提供“借鉴”或启示之镜意味,但绝非仅仅如此,因为我们从他的那些数量及篇幅都很可观的作品中,不难感悟到(就如同作者感悟到)某种相当浓郁的展示人生或命运(包括历史命运)的思情气息:特别是那些与现时与将来相关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一这,便是审美的冲动,而不是历史学了。

其实,这种可以归属于激情的意蕴,在《史记》这样的既是史着又是散文的描写中,也随时能够感触与碰撞到。余秋雨的散文落点较少那种历史学或文化学领域所常见的断语与结论;他的抒写是含蓄的、微妙的,即便是那种理论家或史家的严谨审慎,也被悄悄地埋藏在叹息与感慨之中;他只是轻轻地拂去时光造就的尘埃,进而深情地抚摸历史的肌肤,或更加细致去剥落包裹于往昔躯体上的坚韧外壳,从而把曾经发生过的人文变迁、人事更迭及艺术现象袒露在读者的面前,并引诱读者踏进那个被牵引而至的往昔时空,去享受品味的快乐。在这里,历史的回忆与追踪只是一种传达心灵感受的博大场所,而所谓的文化精神、传统气韵,以及种种与人生、与命运、与人的存在景况相关的意蕴,也就经由这样的场所而获得自然而然的体现。与此可以相互印证的是——余秋雨在其《文化苦旅.自序》中说:“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这里所表达的,依然是激情与悟性,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往昔时光或历史模样的描述与介绍。其实,《文化苦旅.自序》中的这些倾诉,更适合于《山居笔记》系列篇章的实情。毫无疑问,《山居笔记》要比《文化苦旅》更沉郁、更厚实、也更富有审美力量及感染读者的可能,因为这些作品尽可能地堵住了直截的抒情与浅露的表白。总的来说,余秋雨的散文虽有某种苍老之感,但此种苍老大都是因了抒写对象苍老的缘故,而且,苍老形体中的那些悲凉忧郁,恰恰造就了作品的魅力——所谓“写忧而造艺”,余秋雨的散文亦为绝好的例证。

说起“写忧而造艺”,这确实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套数,无论是诗文还是戏剧小说大抵如此。这多少有点儿文学是痛苦使然的味道,或者说,痛苦比欢乐更能造就卓越的诗文,好作品主要是苦恼辛酸坎坷磨难的思情结晶。倘若马丽华的创作中没有那种人的生存的艰辛、那种痛苦行旅(人生)中的虔诚,而周涛的散文与诗的苍凉、与黄昏般的秋意无缘、余秋雨的散文与回忆的悲怆、与废墟中的叹息毫不相干,那他们的作品也就无所谓“造艺”了。其实,史铁生(以及后面还要谈到的张承志)的散文也是如此。我们从史铁生的作品——如《我与地坛》、《好运设计》、《随笔十三》中可以感觉到,他的创作心境是豁然而充满苦痛的,是寂寞而热爱生活的一一也正是因了热爱生活,所以也就寂寞得更为苦痛和烦恼忧郁。但史铁生在传达这种心境时的表情是平静的。这往往使我们在阅读的恍惚中见到一位诗人,他正平静地在向上苍询问世间的人事物理,而眼神中透出一种坚毅与沉思,一种迷茫与执着。在史铁生的散文抒写中,最重要的旋律便是“命运”或“缘分”,尽管他很清楚,“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但他仍然要问:“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设若智慧或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我与地坛》)或许是人生阅历及生活境遇的原因,史铁生是那种沉浸于苦思冥想之中的作家,那种持续地向自己、向人世、向存在诉诸无尽问号的作家,他在他的代表作品《我与地坛》中说:“……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游哉优哉,有时候栖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吗要写作?”实际上,在史铁生的几乎全部散文中都可以遇见这三个问号的影子。诚然,这还不是他的散文境界的全貌,因为我们可以感觉到,在这些问号的背后始终交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但又互相牵扯着的思维走向,即一是怀疑,一是信念——信念是前提,而怀疑为信念所派生;也因了信念与怀疑的交替运行,所以才有了散文中的各式各样的向生活、向上苍的执拗询问,甚至才有了他的“好运设计”倘若失却了生活的信念,也就不会滋生那么多的怀疑、询问及郁郁葱葱的苦思冥想了,更不会以如此坦然平静诚挚的叙述情调与读者一起求索人世的奥秘了。史铁生的求索范围十分广阔,且拥有虚实相间的抒写色泽,也透露出一种从个人到人生到宇宙的沉思特点,譬如人性、人的欲望与绝望、心与坟墓、佛(神位、官位、心位)、爱情、梦、生命、时间、神圣与凡俗等等,都是他撕开表象而挤入其中看个究竟的对象。自然,他的苦思冥想之中时常弥漫起悖论的雾霭,时常把精神的或生存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如他往往既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念的人又是一个崇信命运与缘分的宿命论者一样。

但唯其如此,才使抒写获得了一种思情的真实感,一种逐渐逼近永恒与无限的深邃气息,一种并非人人都拥有的体验与理解。史铁生写下的散文并不算多。他不是那种倚马而立下笔千言的“高产作家”,但他是一位寻求文字分量的作家,一位值得重视的独特的作家一他自己给自己决定了:他所传达的思情意蕴在与人的存在处境的关联方面,要比其他作家显得更为密切、更为细致、也更为丰富深邃一些。

同类推荐
  • 声音与物象

    声音与物象

    作品用丰富的想象来展示乡土的纵深,表达人类对乡土所抚摩和记忆的朴素情感。文笔在心灵与物象之间对话,从物象之中表达内在的禅意与禅思。该书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
  • 致我们正值的青春年华(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致我们正值的青春年华(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缤纷的花墙,泥土的芬芳,真情流露,温馨家园,感悟真情,读懂父亲的真诚,真情如歌,父爱如山,活着就是幸福等。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在世界许多国家,泰戈尔都被尊为“诗圣”。
  • 被遗忘的战士

    被遗忘的战士

    今年春节,辽宁省锦州市大岭村的蒋庆泉老汉接到北京老战友洪炉的电话,对方告诉他,“美国要再拍一部《英雄儿女》,想请你去开机仪式现场。”蒋老汉爽快地答应了这个邀约,甚至开始筹划,让正在上高中的孙女教自己几句“简单的英文”。但家里人有点担心这个83岁老人的健康。去年年底,一个电视编导专门带来一张电影《英雄儿女》的光碟为老人播放。片子刚放了几分钟,蒋老汉便开始不停地发抖,随后大喊着“不看,不能看”,冲出了屋门。在场的孙女惊慌失措地跑出去追爷爷。
  • 如切如磋(民国美文典藏文库)

    如切如磋(民国美文典藏文库)

    本书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废名(即冯文炳)的散文合集。将这些作品纳入典藏文库,是对这些作家及其创作的再次致敬,非常具有出版意义。
热门推荐
  • 颜如语梦

    颜如语梦

    若是有一朝,似繁星升起,我再也不想遇见你。
  • 重生毒妃倾城

    重生毒妃倾城

    结婚当天,晋王与她的姐姐新婚,而自己却惨死。时光逆转,她回到了十五岁时,可却早已得到了记忆心思不再单纯。★“你不是要杀我吗?你自己为自己下的是一粒棋子,可是你没有想过这粒棋子还会自己移动至于你死地吧。”★“晋王,你真是单纯。你还以为我还是那个可以为你一笑而倾尽所有的女子吗,不对,不过现在我倾尽所有只为你一死。”★“一直以为你单纯可爱青涩没想到时光可以使人大变,没想到最后给我一刀的人是你。”★她说,“我以前是信命的,但是现在,我谁也不信。”她说,“狠毒吗?谢谢你这么夸我。”她说,“因为我想好好的活下去,我很自私。”她说,“现在,我想要你好好活着。”她说,“再见。”(欢迎阅读卖萌新文:《王妃卖萌请自重》)
  • 别拦我修仙

    别拦我修仙

    三更半夜,夜深人静,正是修仙时!б?????б?????б?????б?????一觉醒来,苏衍发现自己多了个修仙系统。修仙第一步熬夜是什么鬼?第七天,系统我信了你的邪,劳资再熬就要成修鬼了。各种作死任务的修仙日常。
  • 华为非常道

    华为非常道

    《华为非常道》围绕成功组织3S模型展开分析,核心是领导力。作者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和投资经验体会,提炼总结了成功组织3S模型。《华为非常道》以华为为样本进行案例研究,但最终要回答的是如何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有领导力的企业家;如何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如何让全世界避免危机的不断发生;在投资选择时该选择具有什么样特征的企业和企业家,等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华为非常道》所阐述的健康的组织思维、投资思维和财富思维,对正在路上远行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穿越子午线的日子

    穿越子午线的日子

    罗华政,重庆理工大学教授。他从一个放牛娃成为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核查官员,他作为该机构的专家核心成员,先后到过34个国家,核查化学武器104次,他与同事们数百次穿越地球上那一条条看不见的子午线的同时,也在飞越着他人生历程的子午线。人生处处有考场要想成为联合国机构的官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核查官员。
  • 父与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父与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以描写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冲突为叙事主线,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具备了浓厚的时代色彩。主人公巴扎罗夫代表的是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帕维尔和尼古拉则代表的是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两代人之间关于如何对待贵族文化遗产、艺术与科学、人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社会与教育、个人的社会责任等问题各抒己见,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 柔福帝姬(全集)

    柔福帝姬(全集)

    匪我思存力荐作品,继《东宫》《鹤唳华亭》之后,又一经典古言大作。他是大宋皇帝,落樱花影里对她情根深种。她虽身处乱世,却依然美丽,长成了个妖魅一般的女子,有意无意地挑拨着他对她的暖昧感情……赵构,大宋皇帝,与柔福青梅竹马,情根深种;完颜宗隽,金太祖第八子,对柔福百般呵护。一边是敌人之子,一边是同父哥哥,身在乱世的她,又该如何自保,如何选择……宋靖康元年春,康王赵构在凤池边邂逅了柔福帝姬瑗瑗,个性沉静的赵构被活泼精灵的瑗瑗吸引。靖康年间,时局剧变,山河变色。亡国帝姬柔福流落金国,又复返而归。她依然美丽,但却长成了个妖魅一般的女子……
  • 天道圣语

    天道圣语

    一人一魔法书,在这魔法世界之中,友情的背叛!爱情分离!生与死的别离。
  • 重生八零喜当家

    重生八零喜当家

    生前遇人不淑,一路走到黑,导致父母因为她惨死,姐姐妹妹因为她的牵连,活的人不如狗。生命再来一次,她只为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有钱花,健健康康。没成想却救了一只腹黑的狐狸,每天都被套路套路再套路。她创业,他投资。她做什么,他在背后默默的保驾护航。
  • 黎竹三生缘

    黎竹三生缘

    前世她为百草之神,他为天地之子,因他逃出天界放出神魔,她为消灭神魔自毁元神,仅剩一丝灵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