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24

第24章 高地之风——读周涛《稀世之鸟》六记(2)

他掠过西部的天空与大地,他在世界的屋脊上与角力的群山诚挚交谈,他深入哈拉沙尔领略到了一个永远挺立的民族的自爱与自重,他重返伊犁河谷而终于窥见了秋天的人性与人性的黄金般的秋天,他漫步吉木萨尔的黄土大道并在苍凉冷寂的孤独中意识到了不屈人生的辉煌,他因了黄河的苦难也因了民族自尊感的被触动而悟到了黄河的品性……他俯瞰大地,但决不傲视大地;他游弋山河,但从不把自己看作是山河的上帝。他热爱自然,也热爱人类。他承认自然,也承认人自己。他崇信人与自然之间保持一种默契与和谐。他(或者是“我”),就是这样的“叙述者”:他深入大自然的怀抱,他以他的方式不断捕捉着局贵的景观与情调,而高贵的韵律就在“叙述者”的叙述中回旋荡漾起来了。

周涛经由散文的寻找而寻找到的关于木亭筚咛亭宁,同时也是人的高贵,人的思情的高贵;也正是这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贵,造就了文质气韵的高贵。

诚然,这仅仅是周涛散文的一部分脉络,因为另一些脉络表明,即使在那些世俗人事的抒写中,作者也不断地追踪着人的高贵品性,尤其是那种被历史风云或人生坎坷塑成的充满了自尊自爱自重的社会人性内容。这是一些最普通的人,一些往往被“尊贵者”忽略的人,但这些人却拥有“尊贵者”不具备的高贵个性:善良谦虚,勤劳俭朴,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心平如镜,虚怀若谷,笃诚达观,慷慨大度,不卑不亢而又不屈不挠……在周涛的笔下一焉耆盆地,坂坡村,伊犁秋天的风景里,吉木萨尔的清冷村风里,以及那条无名河畔的哈萨克毡帐里,读者都可以领略到这样的人事人情。而这些纯属生活底层的高贵个性,将会如习习清风一般地去过滤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虚伪与污浊,同时也给危机重重的人类精神生活带来一线灿烂的希望。

5诗质与寓言色泽

周涛是诗人。诗人写散文便呈现出诗的呼吸与诗的气息。但诗毕竟是诗,而散文也终究是散文。不过,周涛的散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诗的自由化的变种,或一种诗的繁衍(但绝不是所谓的“散文诗”)。毫无疑问,无论是界定散文还是给诗下定义,都是徒劳的庸人之举。一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说:“诗是无法解释的,但并非不可理解”,优秀的散文亦如此。这样,我们也就只能凭借着各自的理解来认识与判断散文及散文中的诗的存在了。

诗的存在之于周涛的散文创作,首先是一种不为世俗功利所诱惑的观照眼光。这是诗之所以是诗、艺术之所以是艺术的起码前提。周涛曾经说过:“社会是很了不起的,它能给一切东西身上都抹上它的色彩,艺术也不例外。但是总会有人剥掉这些使之露出本色,这种人就是大艺术家,但是当他完成这件事以后,他自己又被挂上了社会的标签。如此循环,不亦乐乎?”(《我已经寻找过我自己》)是乐是悲暂且不论,那“循环”倒是真实的文学风景一对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风景中的作家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姿势,或一种怎样的心境。而散文中的诗的存在,似乎与这种“循环”中的姿势与心境拥有某种血缘般的默契:譬如诗的意象,诗的象外之境、弦外之音,诗的语言及通感之类的发生,等等,都与作家的那种超脱的生活态度、那种不为功利所诱惑的观照眼光、那种笃信艺术创造可能性的姿势与心境相关。

作为诗人的周涛曾创作不少无愧于诗的诗,而那种诗的理解及诗的造诣,那种诗的感悟方式与诗的艺术思维惯性,一旦融入散文的审美行程及篇章构造的整体经营之中,也就必然地显现出某些别具光芒的灿烂了。与他的顿悟才能相适应,也与他的那种把对象真正当作艺术对象的感受方式相适应的是:他总是可能从被抒写的景观人事物理中寻找到或意识到诗的存在。这种可以被称为“诗的存在”的东西,并不是或主要不是那种散文创造中常见的抒情色彩,而是一种比抒情色彩更为深刻更为微妙也更为博大的精神发现,一种渗透于叙述之中的或荡漾于语言背后的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人类生存景况秘密的思情意蕴一一读散文集《稀世之鸟》,总给人留下一种隐约可辨的感觉,即周涛无论是在崇山之巅,还是在充满腥臊味的草原,或者是在极为普通的民间,甚至是在金币般的秋叶跌落泥土的瞬间……他似乎都能从万千气象之中领悟到某些可以笼盖亨辛举孕竽学纱,或某些可以申II;匕尽疼印亭手。不言而喻,散文中的诗之所以被认为是诗,其中同样渗透了“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的美学原理。或者说,诗的含蓄性及其“言外之意”、“象外之境”的特质,决定了散文中的诗的存在的艺术形态。于是可以领略到,在周涛的散文营构中,诗不仅仅是被裹挟在感觉之中的诸如启示或奥妙之类的理性,也不仅仅是那种可以被诉说的精神意义或独特的思情发现;在很多情状下,周涛散文中的诗的存在及诗的光彩,往往表现为一种由对象化了的生动具象合成的精神境界。《猛禽》这篇散文是由一首精短的叙事诗(《鹰之击》)衍化而成的——诗的精神内涵变成了散文的精神内涵,诗的情节变成了散文的情节,诗的传达形态变成了散文的传达形态——但诗的最基本的特质,以及那种被诗创造所常用的诸如整体象征、局部隐喻、抒写的意象化之类的表现方式,却没有被替代或更换,所以从总的方面审视,《猛禽》虽为散文而实际上依然是一首诗,或依然保留着诗的艺术营构色泽。

如果换一个角度读《猛禽》,那我们还可以认为《猛禽》是一篇相当地道的寓言(甚至是寓言中的动物寓言)一这大约是一种很正常的文学现象,因为诗的艺术结构并不排斥寓言的审美方式,甚至还欢迎宁宁孕宁兮冬,从而使诗更富有耐人寻味的诗情诗意,乃至更具备经得起时光考验的审美生命力。当然,拥有寓言色彩或寓言因素的作品还有:《过河》、《猫事》、《稀世之鸟》、《巩乃斯的马》,以及《哈拉沙尔随笔》、《蠕动的屋脊》、《坂坡村》、《吉木萨尔纪事》、《伊犁秋天的札记》等篇幅较长的散文中的某些章节。以《稀世之鸟》为例:这是一篇很短的散文,所抒写的是“稀世之鸟”朱鹩的生存命运,但其中的寓意却是对于“美的绝种”的担忧。而《吉木萨尔纪事》中的《猫的本事》、《麦子》、《一匹难忘的猪》,也同样具有寓言的特征,即“它们讲述的一系列前后连贯的事情还表示了另外一系列相关的意思”(阿伯拉姆《简明外国文学词典》,湖南人民版,一九八七年)。与这种明显相补相融的,则是作品中被大量运用的,而这种寓言意象是最富有诗的质泽的传达方式,如《蠕动的屋脊》中的关于“挂铃铛的小小藏马,在我的视野里一跳一跳地远了”的那部分抒写……

不难理解,正是由于这种寓言因素的介入,以及各种形态的诗质的存在,周涛散文中的精神意蕴与思情容量也就获得了相应的强化一作品很自然地摆脱了当今散文创作中所常见的那种一味临摹客观美的肤浅抒写方式,从而使美或作为散文对象的景观人事物理,经由自由的充满了个人风格的语言而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感悟的传达,一种审美把握的启示,一种创造性的富有特质的境界的显现。

6自由的艺术表达及其魅力

我谈到了周涛散文的诗质与寓言色泽,但这仅仅是判断的一个方面,或者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艺术特点。因为周涛的散文还存在着另一种同样是带有倾向性的艺术特点,那就是表达的哮宁性及叙述的亭率亭申。在一些习惯了“当代散文传统”的读者看来,周涛的散文一定是得了“东拉西扯”的毛病,或犯了“形散神亦散”的大忌一一周涛的散文也的确把散文的“散”推向了极致,但这种“散”的表达艺术,并没有影响或损害作品的魅力,而且还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放松感觉,一种随作品的自由表达而产生的自由漂泊的艺术印象。这大约也是一种事实。散文集《稀世之鸟》中的几篇较长的作品,大都具有追忆的记述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世界屋脊之行,哈拉沙尔之行、吉木萨尔之行、伊犁秋天之行等等,而作品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要说“章法”,这种自由的记述风格就是“章法”,但作为文体或作为叙述的表达方式,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魅力,弄不好还可能造成一种漫无边际的“流水账”式的冗长之感。因此,周涛散文的自由表达或抒写的随意性之所以可能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个性、并给阅读带来耐人寻味的魅力,亭—串辛〒自由表达及随意性所笼盖下的叙述本身的思情质量及其精神发现的深刻性。若以中国古人教诲而论,这便是“比类虽繁,切早冷宁”,或信手拈来的作文之道了(前者出自《文心雕龙》,后者出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七回眉批。

中国当代散文传统中的创作理论,无疑可以划入“贫困户”之列,那句“形散神不散”的“名句”,几乎成了当代散文理论的最高概括一其实,“形散神亦散”或“神散形不散”,同样可以成为出色的散文。关键并不在于“散”或“不散”,而是在于“散”或“不散”的叙述形态之中所隐含的思情的质地及精神发现的深刻性一这就是所谓的“神”,“神”虽“不散”,但肤浅落俗的“不散”,何益于佳作的创造?因此可以相信,无论“神散”或“形散”,只要其中贯穿的思情富有相应的质量,或显现的精神发现新鲜、深刻、可靠,那便具备了诞生好作品的前提:即使“神散”如天空的繁星,或“形散”到章法全无的“信手拈来”,那也掩盖不了一篇优秀作品的光芒。实际上,散文创作的“无章无法”便是“法”,而所有文学创作的“章法”,也可以认为是散文的“章法”一散文本来就是这样一种自由而随意的文体。

倘若我们假设这样一个课题,即真正撑持周涛散文作品的东西是什么?或者说,是一种怎样的内在诱惑才使他的作品富有魅力?那我们不妨说,是一种作者之于生活洞察的智慧,一种生长于现实之中的敏锐,以及与此相关的那种对于人的生存世界、对于人的过去与未来、对于大自然声息的感悟能力,那种卓着的判断与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新鲜而深刻的结论。《伊犁秋天的札记》一一也许可以认为是一篇最能体现“形散神亦散”的大篇幅作品。“札记”者,“杂记”也。这作品杂到了几乎是什么都写:职业的感慨,“我不尿你”及“十亿中国人里没有不行的”这一“令人恐怖的社会现象”(其中还谈到“我”的创作),告别母体而飘落的秘叶,秋光里的黄金树,散步,赛里木湖的爱情,树与斧头,到伊犁了,碰到一个人,梦,伊犁河,一本自己的历史资料,毡房里的节目,记忆中的哈萨克族小伙子当了一个州的州长,酒徒们的颂歌,尾声是美国诗人考利写给海明威的一首小诗……读者很难理出一个“形不散”或“神不散”的头绪,而有一点儿头绪的,也只是跟着作者“神游”伊犁。《伊犁秋天的札记》洋洋洒洒十六章两万两千字,写的既不全是秋天的人与秋天的事,也不全是伊犁的人与伊犁的事,基本上是听凭感觉的随意而抒、自由而写,其中充斥了大量的信手拈来之笔,议论、抒情、自然、人、历史、现实、幻想、沉思、严肃的、潇洒的、诉诸一点儿幽默、认真地开个玩笑……可谓无所而不为,但在这种放松的流水一般的随意抒写之中,并常呈献给读者,而对于绝大部分读者来说,具体的鉴赏过程并不在意“形散”或“神散”的营构脉络;读者所注重的是作品所可能诉诸的思情提供或精神启示,而这种作为艺术享受的启示或提供一旦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获得承认,作品也就成功了一一其实,所有的文学作品,诗、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所寻觅的效果不就是这种足可以令作家兴奋的情景吗?我想,周涛的散文虽随意自由而不乏引人入胜的魅力,其奥秘大约也与这种阅读情景相关。

高明而富有造诣的画家,他怎么画都会是好画,而另一种画家则万般雕凿也难以画出佳品。散文创作亦如此。你是一个机智敏锐的作家,一个有质有量且善于发现与创造的作家,那你即使是随意而写、自由而论,也一定是“信手拈来无不是”的境界。这绝不是“形散神不散”的问题,而是一个“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的问题(引文为鲁迅先生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周涛之于散文创作所遵循的倒不是所谓的“形散神不散”,而是有点儿如清代毛宗岗所说的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三国演义.读法》)一这就是我在前面所提到的、也是为周涛所念念不忘的关于“避开”的信条。有人写过的,他就不写了;读者明白的,他就不重复了;前者是这样理解的,他就可能那样理解……若要说“神”,那这种“善避善犯”的伎俩就是被周涛领会的“神”,而“神”的要旨,自然是“切至”或“无不是”了。

不言而喻,这才是周涛散文的自由表达所可能产生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同时也是散文集《稀世之鸟》的真正动人之处。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同类推荐
  • 徽州物语

    徽州物语

    这是一本以描写江南风光、徽州风物为主题的散文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生活中看到的有意思的情景和经历,第二部分写江南的山水风光、山地风物,第三部分写作者的生活感受以及食物等,第四部分写江南人物。每篇文章写得细腻、真切和有比较浓郁的诗意,全部在报刊发表过,有的还获过奖。
  •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爱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之后,你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本书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一,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书信精品集,展示了那个年代如此坦荡的爱情!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最新修订文雅词幽,馈赠珍藏首选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新订版)》“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如果决定这样去写似水流年,倒不患没得写,只怕写不过来。这需要一支博大精深的史笔,或者很多支笔。我上哪儿找这么一支笔?上哪儿去找这么多人?就算找了很多同伴,我也必须全身心投入,在衰老之下死亡之前不停地写。这样我就有机会在上天所赐的衰老之邢面前,挺起腰杆,证明我是个好样的。但要作这个决定,我还需要一点时间。
热门推荐
  • 状元相公一品妻

    状元相公一品妻

    一朝穿越,夏悠然竟然穿越到了一个农家女身上,而且还是个被退亲的农家女,老天能再给力点嘛!不过没关系,不就是被退亲吗?她照样好吃好喝。渣男嫌弃她家穷,继而退亲?那她就带着家里人致富,看谁笑到最后!想她一个二十一世的精英女一枚,致富道路估计还是很顺风顺水的。什么?渣男想要吃回头草?不好意思,靠边站!姐看那男的就很不错,人美还多才。可是眨眼间,怎么就变腹黑了呢……
  • 一年级,我来了: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一年级,我来了: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平稳过渡的过程,这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幼升小关键期,家长应正确认识这一阶段的意义,并为孩子提供关键帮助,使孩子在生理、心理、知识储备、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得到提升,为即将升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 女主她很凶残

    女主她很凶残

    上辈子,顾承翌不仅将乖软可爱的妹妹养成了凶残的性子,还把她养成独立自主,凡事自己拿主意的性子,导致她最后为情所困,远走他乡时却死在山坳坳中。这辈子,顾承翌决定改变策略,决定把妹妹养成菟丝花,让她一生攀附着他,让她在他眼皮子底下安稳快乐的度过一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乖巧可爱的妹妹,还是被他养歪了,还是养成了上辈子凶残的性格。
  • Mudfog and Other Sketches

    Mudfog and Other Sket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之超凡主宰

    都市之超凡主宰

    【新书《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火热连载中】从前,他被赶出燕京,被万人嘲笑。三年后,他王者归来,凌驾权利与规则之上,叫万人跪地臣服!书友群:482396247
  • 一个欧皇玩家的陨落

    一个欧皇玩家的陨落

    我本是一个欧皇女玩家,喜好是宠物养成,成就收集!对了,我最喜欢的还是手机武器装备!而且我的运气一直都超好的!想要的装备,总能得手,直到遇到了那个人……我本来只是个周游世界的毒医……呸,是名医!一心为处于苦境中的玩家给予帮助,送他们吃苹果,没事就在家养养鸡,装饰一下家园。直到遇到了那个人……是的,就是她/他,改变了我的游戏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印灵说

    印灵说

    七年前,夏青禾为救大哥而落入背阴山崖底,被邪灵侵了体,七年后出来,才发现有些事已经回不到过去。七年的与恶灵为伴,自己心中也悄然萌发出怨念,一步步紧逼,一步步后退,可为什么你们还是不肯放过我。入背阴,邪入体,寻真相,剖金丹,九死一生,这一次,我不想后退。
  • 锦宫春

    锦宫春

    宫闱纷乱,尔虞我诈,他怀着柔慈的呵护之心,解她于危世。内局倾轧,吞血噬骨,她却带着复仇的杀戮之心。当冷情宫婢遇上心机王爷,究竟谁算计了谁?当旧日的闺友倒戈相向,是谁成为了谁的棋子?机关算尽,留下的真心又有几何?
  • 2012:那些被证实了的预言

    2012:那些被证实了的预言

    如果你不知道诺查丹玛斯,那你最起码要知道《诸世纪》他是一位神奇的预言家,它是一本神奇的预言书,近两个世纪以来,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的事件,几乎都被他和它的书所言中(包括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希特勒的出生、911事件等)。如果这仅仅是巧合,那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种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