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16

第16章 叩问沧桑及生命的还乡

关于王充闾的散文新着《沧桑无语》(东方出版中心,一九九九年最恰当的称谓应该是历史随笔。在我看来,随笔是一种更接近智性叙述的散文方式,而所谓历史,则是一个无比博大的范畴,其中囊括了各式各样的文化构成,以及关于文化的千姿百态的创造及承袭,也体现了诸如政治、军事、经济或社会思潮之类的沿革或变迁。当然,文学的(或评或文的)历史也是;即便是今天的文学,也必然要成为历史。我记住了《沧桑无语》中的一句话,那就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内中体现了一种把感慨对象真正视为历史过程的审美姿态。但《沧桑无语》中的随笔,大都属于“今之视昔”的遐想或领悟,既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那“今之视昔”又“亦犹”什么呢?这就可能演绎为一个很复杂也很有意义的命题:至少是在“今之视昔”的过程中,“今”所体现的不仅是时间,同时也是具体的“视昔”之人;人的差别,也就可能造成“今”的含义的差别;而“视”呢,或是怎样的“视”,也必然因视角及穿透力的不同而影响到各自的收获,或直接波及到是否可能抵达“昔”的本相的问题……

虽说“沧桑无语”,但“无语”的根由还在于“沧桑”的被掩盖了的丰富,当然也在于历史仍然在现实中延续:“沧桑”笑看现实,还能说些什么呢?我们的现实始终在传达历史的回忆,或历史与现实永远地保持着相通与默契。我想说的是,“沧桑无语”并不等于现实中的人们面对“沧桑”而“无语”。作者在《沧桑无语——附录》中说:“历史过程本身和对历史过程的记述、对历史的解释是两个层面;历史活动者的意向和历史解释者的意向也属于两个层面。”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回眸沧桑而悠思延绵,要说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联想到的,感悟到的,文化的,政治的,社会变迁的,文学艺术的,叹为观止的,忧心忡忡的,自省的,反思的,激情的,智性的或由此及彼的……但依我看,《沧桑无语》中的作品一作为创作企求,始终如一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疏凿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通道,即在卷入苍茫历史的同时,很自然地卷入现实。我知道这件事的难度,也知道这件事并不是所有散文作家都可能胜任的。但《沧桑无语》的作者不仅尝试了,而且做得很讲究,很扎实,很见文采,让人从诗情与智性的融会中感受的咏史的深度,或者说,是那种才识、见解、文采的交相辉映,特别是那种含而不露的“现实感”,那种因“视昔”而生长起来的警示意味,才赢得了读者的心灵共鸣,甚至能让人想到,我们是在重铸辉煌,还不是在重蹈覆辙?这种想法很有点儿荒诞的色彩,但又很现实。

初读《沧桑无语》,往往能给人留下游记的印象,但实际上,游历只是给创作提供了一种感怀自然或沉思沧喿变迁的契机,或者说,历史才是这些作品的感悟对象一一因游历而涉足名山、名城、名人或名胜古迹,因游历而触发了谈诗、说文、论人或咏史的雅兴,也因游历而回想当年,无论是那些曾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还是其中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扑朔迷离、变幻莫测……因游历而感怀沧桑变迁,仅仅是这些历史随笔的叙述方式。方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随笔的缘物抒怀或有感而发,以及其中所传达的思情质量。在这里,作为抒怀对象的历史,仅仅是一种偶然的遭遇,即便是陈述历史,也绝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或主要是为了打开“视昔”的窗口,以便让读者收获更多的思情——那种既与历史相关、又与现实相关、更与人的精神情怀相关的意味或启迪。我想;这便是《沧桑无语》叩问沧桑的终极目标了。

《青山魂》始于皖南之行,但遭遇的却是诗人李白的一生。由诗而人,由人而涉足社会动荡,最终当然是诗人的命运及对今人的启示。作者在《青山魂》中说:“历史很会开玩笑,生生把一个完整的李白劈成了两半:一半是,志不在于为诗为文,最后竟以诗仙、诗豪名垂万古,攀上荣誉的巅峰;而另一半是,寤寐思服,登龙入仕,却坎坷一世,落拓穷途,不断地跌入谷底。”从李白的选择及遭际中,也从那颗至今活跃与躁动着的诗魂中,今天的人们是可以拾取一些“茅塞顿开”的生命启示的。《寂寞潦梁》自然要写到濠梁,因了濠梁在凤阳的缘故,所以作品在以“濠梁之思”为由头而写出庄子的精神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被称为“濠州真人”的朱元璋的所作所为,写出了追随朱元璋的功臣名将的命运悲剧。庄子就是庄子,他高踞于精神之巅俯瞰红尘,“能够看轻俗人之所重,也能够看重一般人之所轻”。他“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不愿“危身弃生以殉物”,不愿因专制王权的羁縻而丢失自我或葬送精神的自由。《寂寞濠梁》引用了《史记》中的一个故事:楚王听说庄子是个贤才,便用重金聘他为相。庄子却对使者说:你看到过祭祀用的牛吗?平日给它披上华美的衣饰,喂的是上好的草料,等到祭祀时就送进太庙,作为牺牲把它宰掉。到那时候,牛即使后悔,想做个孤弱的小猪崽,还能做得到吗?作为联想,作者在《寂寞濠梁》中写道:“假如那些身居高位、享禄万钟、最后惨遭刑戮的明初开国功臣,有机会读到庄子的这番话,那又该是怎样一种滋味涌上心头呢?”《桐江波上一丝风》也是从游历(游富春江)开始,先是写到了吴均被贬后的沮丧心绪:“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其实是掲示了一种避官遁世的精神状态;简洁的铺垫之后,紧接着便是七里泷,便是名垂千古的严子陵钓台……纵观全篇,作品的抒写旨趣可用两字概括,那就是“隐士”一一也就是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所特有的所谓“隐逸不仕”现象。作品旁征博引、探幽索微,挥洒纵横地对“隐逸不仕”现象作了极具意味的讲述或描写。当然,“隐士”只是一种话题的选择,因为我们读到的或感受到的还不只是“隐逸不仕”的传统故事,而是或更重要的是一种复杂深刻的社会现象,一种游移不定的往往是在仕途受挫后才意识到遁世的人性状态,或一种散射着强烈政治气息与文化折光的精神缩影。“隐逸不仕”被称为“文化”,大约是无愧的一一作品这样写道:“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一个国度,曾像古代中国那样出现过那么庞大的隐士阶层。”隐逸文化确是一个理解中国的通道,或可以作为一种洞观历史本相及中国读书人心态的视角,其中的丰富性与延续性,不能说与当今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毫无牵连。

随笔的叙述虽则更富有智性的气息,但它毕竟是文学创作。也因为如此,《沧桑无语》之于历史的关系,便不可能仅止于“借鉴”——“借鉴”可以是随笔蕴含的一部分,但不是感悟历史的全部。作者意识到:“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站在历史峰峦上登高远眺所获得的深沉的历史感,是一种超越今古时空、令人动心动容的多重感受,反映着作家创造力、选择力的主体意识,是情感的一次次升华诗情的一次次跃动,哲思的一次次闪现……”(《沧桑无语.附录》)就我的印象而言,作为历史随笔,《沧桑无语》之所以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因便在于其中的作品不仅富有诗情诗意诗境,而且贯穿着作者独特的思考或见解,以及由此而可能产生的那种与人类生存状态相关的“现实感”。当然,这里存在一个对于作品中的“诗”的理解问题一不少作品因感怀的需要而引录了数量可观的名家诗句,但这不等于作品的“诗化”;而作品中的抒情,尽管情真意切,但也不等于作品抵达了诗的境界。也许,这些叙述因素也可以认定为诗方式的运用,甚至能起到帮助读者进入某种诗的境界的艺术作用。但我所理解的“诗”,即作品中的诗情诗意诗境,应该是一种叙述结构上的“诗”的实现一如《叩问沧桑》、《邯郸道上》、《陈桥崖海须臾事》等,在整体上便具有一种诗的意味。这些作品的抒写都始于名城名地,但都与沧桑变迁、历史更迭相关,譬如从“陈桥”到“崖海”的“轮回”,其本身就构成某种历史的意象性:它不仅仅是历史事件或必然的历史过程,而是一种人类命运的象征,或一种永远处在动荡中的人类悲剧的揭示。我想,这便是“诗”了一一我们从其中感受到的领悟或慨叹,已经超越了历史现象本身而具有永恒的意味。《文明的征服》与《土囊吟》是两篇激荡着诗情的意味深长之作,且不乏异曲同工之妙,叹惜也罢,哀吟也罢,都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历史的大意象:那就是征服者的被征服,那就是征服者无一例外地会把自己的民族引向毁灭的深渊。《土囊吟》的结尾引用了杜牧的《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其实,统治者大都是知晓历史的残酷教训的,但有几个是“鉴之”了的?这几乎是一种人类的“存在”了。中国是如此,西方也是如此。而《文明的征服》、《土囊吟》,只是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展现了这一“存在”,精妙而富有象征性:当年的金人“上自朝廷的宫阙、服饰,下至民风土俗,一切都是很朴陋的,充满着一种野性的勃勃生机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可是,后来这些值得珍视的遗产在他们的子孙身上就逐渐销蚀了。代之而起的是豪华、奢靡,玩物丧志。他们在燕京,特别是迁都汴梁之后,海陵王完颜亮之辈,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简直比宋徽宗还要‘宋徽宗’了”。因而金朝被元人所灭的下场,不仅必然,而且在具体形态上与宋徽宗们如出一辙。诗人元好问作为目击者,也只能慨叹:“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那么,“阅古今”的结论是什么呢?无论是《文明的征服》,还是《土囊吟》,或者是已经提到的诸如《叩问沧桑》、《邯郸道上》、《陈桥崖海须臾事》之类作品,其中的旨意绝不止于杜牧所说的“鉴之”,而是或更倾向于一种“沧桑境界”的具体化形象化,或一种历史“存在”的勾勒及营构,甚至是在询问:人类是否还有“家园”可回?或历史还会在不绝于耳的“鉴之”声中永远这般模样地死而复生、生而赴死下去吗?

我还想说的是,《沧桑无语》中的不少随笔是可以当作“诗”(甚至是“史诗”)来读的。但这样的历史随笔,就如我已经说到的那样,并非所有的散文作家都能胜任的。人类的或中国历史的遗迹遍布大地,而传统的力量,也并非仅仅留存在有形的生活中,而是更丰富地活跃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面对历史的“回忆”及残存的碎片,究竟能感悟到一些什么?甚至能否意识到这些“回忆”或碎片的存在,都将构成对作家的考验——就如黄河不仅仅是河、长城不仅仅是“老墙”,就如传统到底是什么东西、“自我”与传统是怎样的关系……我们询问历史的时候,历史也在向询问者出难题。也正是在这里,在《沧桑无语》的抒写或感怀中,我们窥见了作者的“文化素质”。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同类推荐
  • 读书随感(黑塞作品08)

    读书随感(黑塞作品08)

    世界文学是一个丰富无比的宝库,因为太丰富了,以致常使我们有不知从何处下手阅读之感,黑塞这本书正是作为阅读世界名著初阶而写的。黑塞是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善于读书、博览书籍的人,由他来写这样一本书,可说再恰当不过了。他写书,他爱书,所以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自由自在的笔法,足可信赖的知识,娓娓道出他对世界名著的看法,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品味世界文学的全般风貌,同时锻炼出一把开启世界文学的钥匙。
  •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种。本文集收入的绝大部分论文写于2004年至2010年之间,大体分为两辑,第一辑论文主要针对新世纪文学理论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与争论,浮躁与颠覆,作出应有的回应;有鉴于当今人文科学中实用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横行,就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人文科学性质的核心问题行了初步探索与阐述。第二辑论文主要侧重于反思,过去六十年间,文学理论经历了曲折而巨大的变化,在复苏与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绩而有所创新,但在反思与评价方面则歧见纷呈。本辑论文本着历史主义的原则,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追寻各个时期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清理与阐述,给以大体合理的定位与总结,以利文学理论的继往开来、创新与发展。
  • 苦菜花,甘蔗芽

    苦菜花,甘蔗芽

    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出来以后,在北京开了个读者见面会。有个女孩想问俺啥,她叫了声奶奶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说的啥俺没听清。她这么难过,俺觉得对不起她,就说:“孩子,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本书来。”俺这辈子跟弹花锤子似的,两头粗,中间细,经历的事太多了。
  • 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

    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

    新锐作家小野酱全新励志散文集,记录成长,也回顾以往。小野酱,超有个性的走南闯北的元气少女,曾经燃爆二次元的软萌妹子,是口条犀利的国际高级培训师,也是外企掌管江浙沪皖的主管,现在的创投精英偶尔客串大学生导师。当过跆拳道社社长,动漫社社长,到成为国际注册高级培训师,语不惊人死不休,幽默以及蛮不在乎,让她收获了大量的读者。本书记录她从业开始,到成为创投精英和大学生的创业导师的心路历程,几十个小故事,看得见的戏谑,悟得到的深刻。袁岳、江南春、臧鸿飞、都市放牛执意推荐,创投界女文青爱掰扯女文青小野酱,捧着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踩着仙气而来!愿你读懂她的彪悍,也读懂她的温柔,不裹挟,不将就,不惧未来!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双蝶弦

    双蝶弦

    本书是一部以爱情与友情,江湖与官场,侠义与权谋为线索虚构出来的古体小说,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引领大家进入到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为读者们开创一个相较玄幻小说更为踏实的想象体验空间。
  • 龙符

    龙符

    苍茫大地,未来变革,混乱之中,龙蛇并起,谁是真龙,谁又是蟒蛇?或是天地众生,皆可成龙?朝廷,江湖门派,世外仙道,千年世家,蛮族,魔神,妖族,上古巫道,千百势力,相互纠缠,因缘际会。
  • ninepercent心之羁绊

    ninepercent心之羁绊

    我们喜欢你的糊涂,喜欢看你的任性装酷,小鱼是我们的掌心热。纵使你的身份有多危险,你永远都是那个小鱼,爱为我们出头,爱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小鱼。[你是神赐的礼物,我们一辈子的小公主]
  • 娇宠甜妻:腹黑老公请节制

    娇宠甜妻:腹黑老公请节制

    暗恋终结,一纸婚约,她嫁给全城第一钻石单身汉,从此踏进豪门,风生水起,人人艳羡。但谁能告诉他,婚前高冷到没朋友的大Boss婚后为什么热情如火,夜夜索欢,不知餍足!“老公,我今天身体不舒服,求放过!”“老公,我亲戚来看我了,求放过!”叶安可总期盼着大Boss能放她一晚的假,可惜她嫁的老公太威猛!他要她的借口有上百种,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却不接受她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娘子,为夫一夜七次都没问题,怪我咯?”大Boss挑起她的下巴,邪魅一笑,叶安可对此欲哭无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凤谋

    凤谋

    玉儿:阿咧?重生了!刘骜:给我当太子妃!玉儿:阿咧?不行,不行,人家还木有适应古代人的生活!刘骜:给我当皇后!玉儿:阿咧?不行,不行,我不要每天都被一群八卦女围攻。再说,再说,人家不喜欢你这个微胖界的太子,人家喜欢的是小~正~太哟!刘骜:跟我去私奔!玉儿:阿咧?……(瞬间被绑手绑脚,臭抹布塞嘴侍候)刘骜:阿了个咧的,直接扛走,哼哼……******************************************************************感谢寒号彥大大之前送的应急封,感谢安雅star大大做的现在的这个封面,十分稀饭!
  • 诸神大悲侠

    诸神大悲侠

    大悲侠,一个极具乐趣的假装快乐的人。他深爱着快乐,但却没法获得快乐,所以他。。。。。。。。
  • 阿飘来了

    阿飘来了

    在云斋学院里有这样一个传言:三清谷里住着个女鬼这个疯子不仅相貌丑陋,武力惊人而且还“好色”楚矜颂:……温息:……(文风比较多变,架空,架得非常空,但是百分百全糖?不喜误入)
  • 傲娇学神很高冷

    傲娇学神很高冷

    (容言!是苏苒苒一眼认定的那个人。)青春期的苏苒苒桀骜不驯,张扬跋扈,是老师眼中的搅屎棍。容言,景城重点高中的学神,高冷之花。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第一次看到容言的苏苒苒,变成了天然呆,不是智商下降,只是看傻了眼。苏苒苒觉得,容言白衣飘飘,仙气缭绕,是谪仙,她可能就是为容言而生的,使出浑身解数的追逐着他的身影。容言的生命分为两个阶段,遇到苏苒苒之前,和遇到苏苒苒以后,苏苒苒是他的光,带他走出黑暗。
  • 灵台烽火天

    灵台烽火天

    那天在网站看到一些素未谋面的人们,在评论区述说着自己曾经被孤立的故事。就在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世界像一个巨大的水晶:人行其中,于猝不及防中看到无数个自己。心中莫名地感到悲凄,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一为倾诉,一为回复。“现实点说,学习是一场被无限提前的储粮活动,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