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2900000012

第12章 论郁达夫(2)

你爸爸是在日本人投降后一个星期才失踪的,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大约是凶多吉少了。关于你爸爸的事是这样:在星加坡沦陷前五天,我们一同离开星加坡到了苏门答腊附近小岛上,后来又溜进了苏门答腊。那时我们大家都改名换姓,化装了生意人,谁也不知道我们的来历。有一次你爸爸不小心,讲了几句日本话,就被日本宪兵来抓去,强迫他当翻译。他没有办法,用“赵廉”这个假名在苏岛宪兵部工作了六个月。在这期间,他用尽方法掩护自己,同时帮忙华侨,所以他给当地华侨印象极好。他在逃难中间的生活很严肃。那时我们也在同一个地方,不过我们住的是乡下。他常常偷偷地来看我们,告诉我们日本人的种种暴行,所以他非常恨日本人。后来,他买通了一个医生,说有肺病不得不辞职,日本人才准了他。

一年半以后,星加坡来了一个汉奸,据告日本宪兵,说他在做国际间谍。当地华侨为这事被捕的很多,日本人想从华侨身上知道你爸爸是否真有间谍行为,结果谁也说没有;所以仍能平安无事。在这事发生以前,我们因为邵宗汉先生和王任叔伯伯在棉兰,要我们去,我们就去棉兰了。他和汪金丁先生和其他的朋友在乡间开了一间酒店,生意很好,就此维持生活。

直到日本人投降后,他想从此可以重见天日了,谁知一天夜里,有一个人来要求他帮忙一件事情,他就随便蹑了一双木屐从家里走出,就此一去不返。至于求诱他出去的人那是谁,现在还不清楚,大约总是日本人。我们为了这事从棉兰赶回苏,多方面打听,毫无结果。以后我们到了星加坡,又报告了英军当局,他们只说叫当地日本人去查(到现在,那里还是日军维持秩序),那会有呢?

问题是在此:日本降后,照例兵士都得回国,而宪兵是战犯,要在当地听人民控告的。人民控告时,要有人证物证,你爸爸是最好的人证,所以他们要害死他了。而他当时没有想到这一层;没有早早离开,反而想在当地做一番事业。

你不要哭,在这几年当中,你爸爸很勇敢,很坚决,这在你也很有荣誉的。况且人总有一死的呀,希望你努力用功!再会。

你的大朋友沈兹九看到这个“凶多吉少”的消息,达夫无疑是不在人世了。

这也是生为中国人的一种凄惨,假使是在别的国家,不要说象达夫这样在文学史上不能磨灭的人物,就是普通一个公民,国家都要发动她的威力来清查一个水落石出的。我现在只好一个人在这儿作些安慰自己的狂想。假使达夫确实是遭受了苏门答腊的日本宪兵的屠杀,单只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要求把日本的昭和天皇拿来上绞刑台!英国的加莱尔加莱尔(T·Carlyle,1795-1881),通译卡莱尔,英国作家、哲学家。

著有《宪章运动》、《英雄与英雄崇拜》等。

说过“英国宁肯失掉印度,不愿失掉莎士比亚”;我们今天失掉了郁达夫,我们应该要日本的全部***头子偿命!……

实在的,在这几年中日本人所给予我们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但就我们所知道的范围内,在我们的朋辈中,怕应该以达夫的牺牲为最惨酷的吧。达夫的母亲,在往年富春失守时,她不肯逃亡,便在故乡饿死了。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陷富阳的日军强迫郁达夫的母亲陆氏驮运货物,郁母于夜间躲入住宅夹壁中,同月三十一日终因冻饿致死。达夫的胞兄郁华(曼陀)先生,名画家郁风的父亲,在上海为伪组织所暗杀。夫人王映霞离了婚,已经和别的先生结合。儿子呢?听说小的两个在家乡,大的一个郁飞是靠着父执的资助,前几天飞往上海去了。自己呢?准定是遭了毒手。这真真是不折不扣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达夫的遭遇为什么竟要有这样的酷烈!

我要哭,但我没有眼泪。我要控诉,向着谁呢?遍地都是圣贤豪杰,谁能了解这样不惜自我卑贱以身饲虎的人呢?不愿再多说话了。达夫,假使你真是死了,那也好,免得你看见这愈来愈神圣化了的世界,增加你的悲哀。

1946年月3月6日

鲁迅与王国维

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与王国维。但我很抱歉,在两位先生生前我都不曾见过面,在他们的死后,我才认识了他们的卓越贡献。毫无疑问,我是一位后知后觉的人。

我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著作是在一九二零年《时事新报·学灯》的《双十节增刊》上。文艺栏里面收了四篇东西,第一篇是周作人译的日本小说,作者和作品的题目都不记得了。

第二篇是鲁迅的《头发的故事》。第三篇是我的《棠棣之花》(第一幕)。第四篇是沈雁冰(那时候雁冰先生还没有用茅盾的笔名)译的爱尔兰作家的独幕剧。《头发的故事》给予我的铭感很深。那时候我是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的医科二年生,我还不知道鲁迅是谁,我只是为作品抱了不平。为什么好的创作反屈居在日本小说的译文的次位去了?那时候编《学灯》栏的是李石岑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四六年十月上海《文艺复兴》第二卷第三期李石岑(1892-1934),又名邦藩,湖南醴陵人。“五四”前后历任《民铎》杂志、《时事新报·学灯》、《教育杂志》主编。后又任上海中国公学、广州暨南大学教授。著有《美学之原理》。

,我为此曾写信给他,说创作是处女,应该尊重,翻译是媒婆,应该客气一点。这信在他所主编的《民铎杂志》月刊。一九一六年六月创刊于东京,一九三一年一月终刊。

发表了。我却没有料到,这几句话反而惹起了鲁迅先生和其他朋友们的不愉快,屡次被引用来作为我乃至创造社同人们藐视翻译的罪状。其实我写那封信的时候,创造社根本还没有成形的。

有好些文坛上的纠纷,大体上就是由这些小小的误会引起来了。但我自己也委实傲慢,我对于鲁迅的作品一向很少阅读。记得《呐喊》初出版时,我只读了三分之一的光景便搁置了。一直到鲁迅死后,那时我还在日本亡命,才由友人的帮助,把所能搜集到的单行本,搜集了来饱读了一遍。象《中国小说史略》一书,我只读过增田涉的日译本,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读过原文。自己实在有点后悔,不该增上傲慢,和这样一位值得请教的大师,在生前竟失掉了见面的机会。

事实上我们是有过一次可以见面的机会的。那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一九二七年年底,鲁迅已经辞卸广州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回到了上海,我也从汕头、香港逃回到上海来了。在这时,经由郑伯奇、蒋光慈诸兄的中介曾经酝酿过一次切实的合作。我们打算恢复《创造周报》,适应着当时的革命剉折期,想以青年为对象,培植并维系着青年们的革命信仰。我们邀请鲁迅合作,竟获得了同意,并曾经在报上登出过《周报》复刊的广告。鲁迅先生列第一名,我以麦克昂的假名列在第二,其次是仿吾、光慈、伯奇诸人。那时本来可以和鲁迅见面的,但因为我是失掉了自由的人,怕惹出意外的牵累,不免有些踌蹰。而正在我这踌蹰的时候,后期创造社的几位朋友回国了,他们以新进气锐的姿态加入阵线,首先便不同意我那种“退撄”的办法,认为《创造周报》的使命已经过去了,没有恢复的必要,要重新另起炉灶。结果我退让了。接着又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死掉。病后我亡命到日本,创造社的事情以后我就没有积极过问了。和鲁迅的合作,就这样不仅半途而废,而且不幸的是更引起了猛烈的论战,几乎弄得来不可收拾。这些往事,我今天来重提,只是表明我自己的遗憾。我与鲁迅的见面,真真可以说是失诸交臂。

关于王国维的著作,我在一九二一年的夏天,读过他的《宋元戏曲史》。那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种小本子。我那时住在泰东书局的编辑所里面,为了换取食宿费,答应了书局的要求,着手编印《西厢》。就因为有这样的必要,我参考过《宋元戏曲史》。读后,认为是有价值的一部好书。但我也并没有更进一步去追求王国维的其它著作,甚至王国维究竟是什么人,我也没有十分过问。那时候王国维在担任哈同哈同(S.A.Hardoon,1847-1931),英国籍犹太人。一八七四年来华后,在上海开办哈同银行,曾投资出版《艺术丛编》,创办仓圣明智大学。办的仓圣明智大学的教授,大约他就住在哈同花园里面的吧。而我自己在哈同路的民厚南里也住过一些时间,可以说居处近在咫尺。但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假使当年我知道了王国维在担任那个大学的教授,说不定我从心里便把他鄙弃了。我住在民厚南里的时候,哈同花园的本身在我便是一个憎恨。连那什么“仓圣明智”等字样只觉得是可以令人作呕的狗粪上的霉菌。

真正认识了王国维,也是在我亡命日本的时候。那是一九二八年的下半年,我已经开始作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和甲骨文、金文发生了接触。就在这时候,我在东京的一个私人图书馆东洋文库里面,才读到了《观堂集林》,王国维自己编订的第一个全集(《王国维全集》一共有三种)。他在史学上的划时代的成就使我震惊了。然而这已经是王国维去世后一年多的事。

这两位大师,鲁迅和王国维,在生前都有可能见面的机会,而我没有见到,而在死后却同样以他们的遗著吸引了我的几乎全部的注意。就因为这样,我每每总要把他们两位的名字和业绩联想起来。我时常这样作想:假使能够有人细心地把这两位大师作比较研究,考核他们的精神发展的路径,和成就上的异同,那应该不会是无益的工作。可惜我对于两位的生前都不曾接近,著作以外的生活态度,思想历程,及一切的客观环境,我都缺乏直接的亲炙。因此我对于这项工作虽然感觉兴趣,而要让我来作,却自认为甚不适当。六年前,在鲁迅逝世第四周年纪念会上,我在重庆曾经作过一次讲演,简单地把两位先生作过一番比较。我的意思是想引起更适当的人来从事研究,但六年以来,影响却依然是沉寂的。有一次许寿裳先生问过我,我那一次的讲演,究竟有没有底稿。可见许先生对于这事很注意。底稿我是没有的,我倒感觉着:假使让许先生来写这样的题目,那必然是更适当了。许先生是鲁迅的至友,关于鲁迅的一切知道得很详,而同王国维想来也必定相识,他们在北京城的学术雰围气里同处了五年,以许先生的学力和衡鑑必然更能够对王国维作正确的批判。但我不知道许先生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兴趣。

首先我所感觉着的,是王国维和鲁迅相同的地方太多。

王国维生于一八七七年,长鲁迅五岁,死于一九二七年,比鲁迅早死九年,他们可以说是正整同时代的人。王国维生于浙江海宁,鲁迅生于浙江绍兴,自然要算是同乡。他们两人幼年时家况都很不好。王国维经过上海的东文学社罗振玉、蒋伯斧等于一八九七年左右发起组织的学术团体,主要研究日本文化。以一九零一年赴日本留学,进过东京的物理学校。鲁迅则经过南京的水师学堂,路矿学堂,以一九零二年赴日本留学,进过东京的弘文学院,两年后又进过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王国维研究物理学只有一年,没有继续,而鲁迅研究医学也只有一年。两位都是受过相当严格的科学训练的。两位都喜欢文艺和哲学,而尤其有趣的是都曾醉心过尼采。这理由是容易说明的,因为在本世纪初期,尼采思想乃至德意志哲学,在日本学术界是磅礴着的。两位回国后都曾从事于教育工作。王国维以一九零三年曾任南通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心理、伦理、哲学,一九零四年转任苏州师范学堂教习,除心理、伦理、哲学之外,更曾担任过社会学的讲座。鲁迅则以一九零九年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生理和化学的教员,第二年曾经短期担任过绍兴中学的教员兼监学,又第二年即辛亥革命的一九一一年,担任了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就这样在同样担任过师范教育之后,更有趣的是,复同样进了教育部,参加了教育行政工作。王国维是以一九零六年在当时的学部(即后来的教育部)总务司行走,其后改充京师图书馆的编译,旋复充任名词馆的协调。都是属于学部的,任职至辛亥革命而止。鲁迅则以一九一二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的部员,初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后迁北京,又改为佥事,任职直至一九二六年。而到晚年来,又同样从事大学教育,王国维担任过北京大学的通信导师,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鲁迅则担任过北大、北京师大、北京女子师大、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的讲师或教授。

两位的履历,就这样,相似到实在可以令人惊异的地步。

同类推荐
  • 擂台霸主

    擂台霸主

    在所有的竞技体育项目中,搏击极具挑战性。八尺擂台,没有刀光刽影,不见炮火硝烟,却演绎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肌肉的对抗、力量的较量、意志的抗衡、技术的比拼、谋略的对弈……汗水和热血在这里流淌,胜利和失败在这里上演,呐喊和欢呼在这里回荡。这里是勇敢者展示辉煌人生的舞台,是征服者走向胜利的战场。书中的人物,既是擂台上的强者。又是人生中的强者。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着刑天断首、共工触山的冲天豪气,充满了神农尝草、精卫填海的献身品格,闪烁着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的顽强意志。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责任,荣誉,拼搏,奉献——金牌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这种宝贵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 杭州宝贝

    杭州宝贝

    《杭州宝贝》不由让人想起多年前卫慧风靡一时的《上海宝贝》。然而两本书是截然不同的。《杭州宝贝》是一部介绍当下走红在各个领域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全书分“名嘴篇”、“艺术篇”、“名牌篇”、“新星篇”,图文并茂,很有视觉效果和看点。
  • 一个梦一个家

    一个梦一个家

    本文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通过家的故事、社区里的“家味道”、色彩纷呈的家文化、弃管小区又逢春……来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城乡大裂变

    城乡大裂变

    报告文学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辛勤地建设了城市,并促使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回到农村,家乡创业,有效调整了中国社会的城乡结构,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复君仇•宫媚(全)

    复君仇•宫媚(全)

    (蓝楹花语:绝望中等待爱情)侯家有女,绝色娇容;花不可比,水过波流;众想揽怀,却之门外。十岁,未婚夫溺水而亡;十二岁,未婚夫半遇盗贼,中剑身亡;从此她被冠上克夫恶名,她相信这一切都是命!十六岁,被视为“妖女”,会带来瘟疫,为了心爱的那个她,她甘愿架上火架。她以为自己死了,可醒来才发现一切都变了,到底是她变了,还是他?一个从小将不幸视为命的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命只是另一个人为自己导演的一场好戏的时候,她又该如何?当爱情遇到阴谋,会击出火花,还是会飞蛾扑火,引火自焚?当她发现自己投入的一切都只是一个玩笑的时候,她又该如何面对?而当他发现原来这只是她的一个阴谋的时候,他又该如何面对?她说:“如果有选择,那么下辈子请不要再遇到我,因为我给不了什么!”他说:“如果有选择,那么下辈子请你不要遇到我,因为我能给你只有伤害!”一个残情冷欲的王爷,一个被胁迫的青楼花魁,他们到底会演绎出怎样的爱情?是爱,还是恨?如果有得选择,宁愿他们在时光交错的时候,缓缓地错过,才不至于想爱而不敢爱,而爱也成了奢侈,更是牺牲!本书又名《舞姬残香——恨怀幽》——————————————————————————亲们可以从【阴谋篇】第一章愁亦仇1开始看起,当然前面也是值得一看的哦!~~~~呵呵~~~~此文有点小悲,有点小乱,亲们小心看着哈~~~漫落好姐妹文推荐:宝贝要幸福——《穿越之美男要嫁我》爆笑到你也想要个这样的美男http://m.pgsk.com/a/83795/
  • 我的都市之崛起

    我的都市之崛起

    一段本是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一个承诺而改变,在这个都市之中风起云涌
  • 青春写在沙上

    青春写在沙上

    突然一天,你发现心中的男孩死掉了,你会难过吗?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网游之正义对决

    网游之正义对决

    ——————————————-随缘——————————————-
  • 诸天穿越者联盟

    诸天穿越者联盟

    “曹孟德同志,我都说了多少遍,你要在赤壁大败一场,让我们的穿越者同志在赤壁打败你曹操,你这样虐他们还让剧本怎么进展下去?”三国世界,纪云气急败坏的对曹操说道。“不是我想赢,是这个穿越者诸葛亮太笨了点,我都放水到这个地步他还赢不了我,这我也没办法?我再放水我曹孟德的人设就崩了?”曹操无奈道。“……这也没办法了,你这边能怎么放水就怎么放水,我给那一边搞一个‘降智光环’,现在也只能这样了,谁让这货太不成器。”为什么很多穿越者明明智商不正常还能有辉煌的成就?就是纪云这样隶属穿越者联盟的穿越者在暗地里给这些穿越者搭桥铺路,让他们尽早成长起来。
  • 凉木可栖

    凉木可栖

    她身上只有一半人类的血,身负灵力,却自幼被当作怪物。修行归来,顶着“小半仙”的名头,却因为二十年前的一个约定,必须去保护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他隐藏身份,潜伏在人间,不信鬼神不信人,却因为上一辈的恩怨诅咒,身负命劫。他们各怀城府,并肩而行却又互相怀疑,不知不觉卷入一潭深水之中,曾经的朋友、师徒、家人,都渐渐变得不可捉摸……
  • 魔道败类

    魔道败类

    一觉醒来,你发现自己身处魔宗,成为了一名臭名昭著的魔门弟子。地牢内,三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正嘤嘤不止。你左手提着钥匙,右手握起长剑,看着眼前浮现而出的金手指面板,想起了许仙放生小白蛇的故事。作为一名魔门弟子,现在问题来了。是不是该放了她们?“放生后可获得30点功德。”或者辣手摧花,一剑杀了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生动介绍了《诗经》的产生、收集与流传、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的情感和思想、《诗经》的特色和地位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