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700000072

第72章 概述美国境内的三个种族的现况及其可能出现的未来(14)

[18]在狩猎民族的充满危险的生活中,我知道有一种诱惑力在吸引着人心,使人大脑发热从而不顾理性和经验。读完《坦纳回忆录》后,这个真理就可以被人相信了。〔约翰·坦纳:《困厄记事和在北美内地印第安人中生活三十年》,纽约,1830年,欧内斯特·德·布洛斯维尔法译本名为《约翰·坦纳回忆录或在北美荒野里三十年》(2卷本,巴黎,1835年。)〕坦纳是欧洲人,在六岁时被印第安人掠走,同印第安人在丛林里生活了30年。比他所记述的还要可悲的惨状他不可能见到。他向我们描述了失去了首领的部族和与部落离散了的家族、无家可归的个人、携带着老弱病残的强大部族,在加拿大的冰天雪地和荒原之中无所适从地漂泊着。他们饥寒交迫,每天好像都在等待死亡。民情在他们那里,不再起任何作用,传统已经没有力量。人们变得一天比一天粗野。这一切厄运坦纳也遭遇到了。他后来知道了自己是欧洲人,当时也没有人阻止他与白人往来,所以他每年都能同白人做生意,在白人的家里做客,白人的舒适生活他也看到了。他知道自己一旦要回到文明生活中去,这种生活也很容易就过上。于是当他在荒凉的地区待了30年,之后想要就这样回到文明社会里的时候,他还坦白地承认,他所描写的悲惨的生活,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隐在魅力。他抛弃这种生活,但十分后悔不该离开那么多不幸的人之后,还经常回到那里去。最后当他在白人中间定居下来时,白人的儿童还不让他分享白人的舒适安宁生活。在苏必利尔湖的入口处我亲眼见过坦纳。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在他身上,野蛮人的气质多于文明人的气质。坦纳的著作没有叙述印第安人的制度和生活习性,但是作者却信笔描述了印第安人的成见、激情和恶习,尤其是他目睹的惨状。欧内斯特·德·布洛斯维尔子爵先生,是一部有关英国的流犯殖民地的名著的作者,他把坦纳的回忆录译成法语。而且译文附有非常有趣的注释,可以使读者用坦纳所目睹的事实与之前和现在的大批观察家所记录的事实作对照比较。凡是想了解北美印第安人的现状和预测他们的未来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布洛斯维尔先生的著作。

[19]这种非常开化的民族对不大开化的民族的影响,欧洲人自己也有所察觉。在差不多一百多年前,在荒野中的沃巴什河畔,法国人建立了文森斯镇。美国的移民来到以前,他们一直在那里过着安宁的生活。不久美国的移民就开始依靠竞争排挤那里的老住户,用低价收购他们的土地。沃尔内先生在向我详细介绍这种情况的时候,法国人已经减少到一百多人,大部分还准备迁往路易斯安那和加拿大。这些老实厚道的法国人没有文化和手艺。他们已经沾染了野蛮人的部分习惯,大概在道德方面还不如美国人,但却在智力方面比他们占有更大的优势。美国人受过教育,家里有钱,都有手艺,而且习惯了自我管理。我到加拿大亲自做过考察。在那里,两个民族的文化差距比上述描述的要小得多。在加拿大的土地上,美国人以经营工商业为主,并且发展到四面八方,法国人则被挤到范围很小的土地上。路易斯安那的情况也是如此。英裔美国人掌握着那里的工商业。得克萨斯的情况,在某些方面更使人震惊。大家都知道,得克萨斯是墨西哥的一个州,与美国接壤。英裔美国人在数年以前,就以个人身份渗入人烟稀少的地区,收购土地,开办工厂,并立刻喧宾夺主。如果墨西哥不立即阻止这一运动,可以预计,很快得克萨斯就会脱离墨西哥。欧洲人之间既然在文化上出现的不算太大的差距都导致了这样的结果,那么对于在最完善的欧洲文化与印第安野蛮人接触后必然出现的结果就不难想象了。

[20]关于白人用各种方法侵占印第安人土地的事件,可以参看第二十一届国会(第一次会议)第89号立法文件。英裔美国人有时候以别处没有空地为由,请国会派部队驱赶印第安人,然后到印第安人的地区去定居,他们有时先掠夺印第安人的牲畜,把他们的房屋烧毁,把他们的庄稼割倒,对土著的人施加暴力,然后去定居。这些上述材料证明,土著经常是暴力的牺牲品。一般联邦政府都在印第安人居住地区派驻代表。我在引用的文件中,谈到代表与柴罗基部的关系时,指出代表总是替野蛮人讲话。根据这个文件第12页所记载,代表政府的说:“侵入柴罗基部地区的白人,将使在这里居住的贫困而不惹是生非的人破产。”过了几页以后,他指出佐治亚州打算将柴罗基部的住区缩小,并且界线已经确定。这位联邦代表声称,界线是白人自己划定的,没有同对方商量,自然是无效的。

[21]1829年,亚拉巴马州在克里克部居住地区设县,印第安人被置于欧裔美国行政官的管辖之下。1830年,密西西比州将对巧克陶部和契克索部实行同化为白人的政策,并且宜布:对反对的带头人处以1000美元的罚款和一年徒刑。当这项法令被密西西比州用于其境内的夏克塔部印第安人时,这个问题曾被这个部落的印第安人集会讨论。白人的意图被他们的首长揭穿了,人们号召反对白人的法律。野蛮人同声宣布:他们宁愿重新回到荒山老林去。(参看密西西州的法令)

[22]佐治亚州的白人非常讨厌他们的印第安邻居,导致那里人烟依然稀少,每平方英里才只有7个人。这样的地区在法国应当每平方英里有162人。

[23]国会在1818年下令组织一个考察团,在克里克部、巧克陶部和契卡索部的联合代表团的陪同下去阿肯色地区访问。考察团的主要成员有肯纳利、麦科伊、沃什·胡德和约翰·贝尔诸位先生。考察团的报告和日记,记载于国会(众议院)第87号文件中。

[24]1790年在同克里克部签订的条约中有这样一条:“合众国庄严地保证,在联邦境内凡克里克部占有的土地,均属于该部。”1791年7月(2日)在同柴罗基部签订的条约中,也有类似的内容:“合众国庄严地保证,凡以前柴罗基部没有让出的土地,均属该部(第七条)。如果某一合众国公民或者其他任何印第安人迁到柴罗基部境内定居,合众国则将撤销对该公民的保护,将他移交柴罗基部,他的处分将由该部决定(第8条)。”(参看《印第安人条约、法令及有关印第安人事务条例集》第117页,华盛顿,1826年)

[25]这并没有阻止它冠冕堂皇地作出保证。请看,1829年3月23日总统致克里克部的信(见《纽约市印第安人事务管理处文件集》第5页)中写道:“在大河(密西西比河)彼岸,为了让你们到那里安家立业,你们的祖先早已准备好大片的土地。在那里你们的白人兄弟不会打扰你们,对你们的土地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在那里,你们可以使自己和子女像草木长青和永流不止的河水那样,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那里的一切永远是属于你们的。”1829年4月18日在陆军部长给柴罗基部写的一封信中,这位官员告诉他们不要以在现今居住的土地上安居乐业而自满,他保证他们搬到密西西比河彼岸后会比现在更好(同上文件集第6页)。现在这项权限他也没有拥有,在当时好像他就拥有了似的!

[26]要想明确了解各州和联邦对待印第安人的政策,应当首先查阅各州有关印第安人的所定的法律〔这些法律汇辑于第二十一届国会第319号立法文件(参议院第二次会议第319号报告)〕,其次查阅联邦政府关于这个问题所定的法律,特别是1802年3月30日法令(这项法令收于斯托里:《美国法律》)第2卷第838以下各页。要想了解联邦与所有印第安部落关系的现况,可以参看美国陆军部长卡斯先生1823年11月29日的报告。

[27]1829年11月19日提出。以下的引文是逐字译出来的。

[28]在本书第一版的发行期间,跟我一同前往美国旅行的古斯塔夫·德·博蒙先生正在写作一本题名为《造成这种结果的荣誉,不该属于西班牙人》。如果在欧洲人来到之前不是印第安诸部已经定居务农,也无疑使南美的印第安人会像北美的印第安人那样走向灭亡了。

[29]有关这一点,首先应当看一看1830年2月24日以印第安人事务委员会的名义的贝尔先生提出的报告。在这份报告的第5页,他以非常合乎逻辑的推论旁证博引地论证:“印第安人绝对没有权利因为他们祖先的占有而拥有产权和主权,我们从来没有公开或暗自放弃过这一主要原则。”听到这份出自一位高手的报告时,我们真为作者的信口开河而吃惊,他的论据不以自然权利和理性为基础,即被他称为抽象的理论原则。其次我感到,文明人和未开化人之间存在的差别,以是否合乎正义的观点来看,就在于前者对后者的权利的正义性提出疑义,而后者听任前者侵犯自己的权利。

[30]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请读者回想一下我曾在本书的绪论里提到的一本书。这本书即将出版,它的作者是一起同我去美国考察的古斯塔夫·德·博蒙先生,他的主要目的是让法国明白在美国黑人处于什么地位。德·博蒙先生深刻地阐述了我只能在这里略加说明的问题。他的书里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从未发表过的立法文件和历史文献,并且附有鲜艳而真实的图片。凡想要了解一旦统治违反自然和人道将是如何逐步加剧压迫的读者,不妨去读一读这本著作。

[31]大家知道,一些古代著名作家就是奴隶或者曾当过奴隶。希腊的伊索和罗马的忒伦底乌斯就是这样。被蛮族抓去当俘虏的奴隶很少,蛮族的战争目的是要奴役文明人。

[32]为了让白人放弃关于黑人智力和道德都不如古代奴隶的观点,黑人必须去转变,如果不能转变,白人的这种观点仍将存在下去。

[33]参看贝弗利:《弗吉尼亚史》;《杰斐逊回忆录》。对弗吉尼亚输入黑奴和1778年颁布的禁止输入黑奴第一个法令,后者作了极为详尽的叙述。

[34]虽然北方的奴隶人数不多,为获得贩卖奴隶的好处进行的争论却要比南方激烈。纽约州的立法机构1740年宣布:尽量应当鼓励直接输入奴隶,并将走私贩子严惩,走私会挫败正直商人的积极性。(肯特:《美国法释义》第2卷第206页)(托克维尔所引系在纽约印行的1827年第一版)。在《马萨诸塞历史学会论丛》第4卷第193页上,记载有对新英格兰蓄奴制的贝尔纳普的详尽论述。据贝尔纳普说,新英格兰始于1630年输入黑奴,但是从一开始输入黑奴,立法当局和社会舆论就有反对蓄奴制的表示。(托克维尔所引的部分,记载在1795年出版于波士顿的该论丛第191页及以下各页)从中可知,开始是舆论,随后是法律,最后使蓄奴制废除。

[35]不仅俄亥俄州不准蓄奴,而且已被解放的黑人禁止其入境,任何人都不准收容他们。参看俄亥俄州的法令。

[36]在俄亥俄州,不仅个体劳动者积极,州政府还建有巨大的项目。比如,在伊利湖和俄亥俄河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联结起了密西西比河流域与北方的水系。有了这条运河,欧洲商人来纽约做生意才可以经由水路穿过约500多里的陆地到达新奥尔良。

[37]1830年人口普查的精确数字显示,肯塔基州的人口为688844人,俄亥俄州的人口为937699人。(根据此次的人口普查报告,后者应为937679人)

[38]除了到处都有自由工人以外,他们比奴隶的劳动更有效率和更省费用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只有美国才有的原因应当指出。在美国全境,只有密西西比河流入墨西哥湾的河口一带适宜种植甘蔗。在路易斯安那种植甘蔗收益最大,因此任何地方的农民都没有在这里赚钱多。因为资本和产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路易斯安那的奴隶生活费用也因此较高。但是在路易斯安那加入联邦后,它从美国各地输入奴隶,导致新奥尔良市场上一个奴隶的价格就高于其他所有市场。在土地的生产效益小的地方,使用奴隶种地的费用高得惊人,这就提高了自由工人的竞争力。

[39]方才我提到的最后两个州,要求它们废除蓄奴制是出于一个独特的理由。在这一地区的老户联邦居民的财产,积蓄起来的主要是依靠种植烟草。这里的奴隶全都替人种植这种作物。多年以来,烟草逐渐失去可赚大钱的价值。而奴隶的价格仍然保持原样。生产费用与产品的比例已经因此改变。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白人居民,不管他们仍用奴隶种植烟草,还是已经不种植烟草,不使用奴隶了,都觉得自己的处境不如30年以前了。

[40]凡是已经废除蓄奴制的州,一般都让获得自由的黑人留在本州过着艰难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各州之间很有默契,不幸的黑人只能选择最坏的地方定居。

[41]在废除蓄奴制的各州,白人与黑人的死亡率对比悬殊。从1820年到1831年,每年费城白人的死亡率为42∶1,而黑人却为20∶1。在黑人奴隶中这个死亡率还不算是高的。(见埃默森:《医学统计》第28页,费城,1831年)(精确的数字为42.3∶1,黑人21.7∶1)

同类推荐
  • 中国模范生

    中国模范生

    即将走过的改革开放30年如同一场谁都无法预知答案的世纪“大考”,把浙江称之为这场“大考”中成绩优异的“中国模范生”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其模范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在这片土地上贡献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增长数据,更在于其每时每刻所展现出的与旧思维迥异的改革新世界。很多情况下,活泼泼的改革新世界生发于浙江,进而绽放于中国。正是循着这样的视角,我们清晰地发现了改革开放30年浙江样本的中国价值……本书以客观的记叙和充满理性的思考,使我们再次感受并分享了这一弥足珍贵的宏大篇章。
  • 中国:“十三五”大战略(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十三五”大战略(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前瞻研究、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
  •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腐败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行为。所谓权,是指公共权力;所谓私,是与公相对立的个人私利。以权谋私,就是利用、窃用、滥用公共权力而满足一己之私。据文献记载,早在文明诞生前夜的传说时代,我国腐败现象就已产生。当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腐败遂成为附着于统治阶级身上的痼疾。这些腐败现象在每个王朝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虽然其形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或为金钱,或为权位,但归结其根本,仍然不过是为了满足贪婪者的私欲。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但是,究其根源无不与这些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腐败导致灭亡,严重的腐败导致速亡,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
  • 党员手册

    党员手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帮助广大党员担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本书从党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党员如何以实际行动融入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并提出了要求,有助于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实际工作中校准航向、把握标准。
  • 学懂弄通基本理论

    学懂弄通基本理论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说明理论的精髓、特色和关联。在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貌、全程的基础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懂弄通党的基本理论作为自身良好发展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把理论的力量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指引,以便更好地观察复杂形势,破解疑难问题。本书注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旨在说明其中的贯通性,将精深的基本理论通俗化,做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真正做到学懂弄通,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热门推荐
  • 奥特曼张扬归来

    奥特曼张扬归来

    无边无际的的黑暗宇宙里,只有闪烁着的银河星系在独自闪耀着那一缕光芒,,伴随着一声巨大的震动,从距离银河星系约20000光年的一个宇宙中飞来一道紫色的光团,这光团穿过茫茫宇宙直达银河星系,但是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笔直的向着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冲去。
  • 飞鸟未还

    飞鸟未还

    不同的世界,相同的结局。这一切又究竟是怎样的安排?妄图为一人改掉整个世界,最终还是难逃厄运的安排。历经无数次的生死,依旧痴心不改。幸福的一刻刻装载了无数的希冀,等到失望落泪的一瞬也许才是真正的结局。死亡是最终的归宿,遗憾是轮回前的最后一丝思想风波。不可同生,共死也是一种幸福。“伟大的彼岸花灵、鬼使、孟婆见证,愿在这黄泉路口奈何桥边与君共度轮回,来世相见。”
  • 情起玄机缘

    情起玄机缘

    险些丧命,对其倾心。势力群雄,斗乱不停。再续前缘,误会接踵。“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你。”
  • 魂契

    魂契

    一觉睡醒,谜团和危机接踵而至:素未谋面的网络恋人;一件奇异的游戏装备;死去的前男友;向她寻求帮助的幽灵......这一切,从网线那头展开。探索真相的背后,是一系列缠绵悱恻的故事,情之所向,不可不深,她应该相信自己的情感,还是相信摆在眼前的真相?黎明过后,她又将何去何从?“答应我,除了自己,谁都不要相信!”
  •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〇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毛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
  • 至强杀戮之神

    至强杀戮之神

    杀气浸盛,遮蔽四野;剑气激扬,震慑八方。楚流风单凭一人一剑,要在这汹涌乱世之中闯出一番新天地。
  • 好久不见,南先生

    好久不见,南先生

    五年前,他们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是蓝城市人人称赞的金童玉女。他爱她宠她,为了她可以不惜一切,但换来的,却是一场背叛。公司破产、兄弟罹难,就连他自己也差点命丧异国。五年后,当他荣耀归来,势必要让当年那些人付出惨痛的代价!......男人蹙着眉,大步走过去,伸手一拽,就将景真甩进一旁的沙发,高大的身体随之压下,将她固定于身体与沙发之间,阴暗的视线,几乎将她整个吞噬,“想死?有那么容易吗?景真,你欠我的,我要你一笔一笔偿还,这是你应得的惩罚!想一死了之,门都没有!”她苦笑,从出卖他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已经失去了选择权,这是她欠他的。只是事实的真相,真如他们看到的那样吗?
  • 我每天都有生命危险

    我每天都有生命危险

    作为一个喝水都能呛着,走平路随时随地面临着崴脚的倒霉蛋儿,林雨终于迎来了她人生中最倒霉的一件事儿,被一个不明物体砸中,昏迷了八天后欠下了巨额债务。她以为这已经是她人生中最倒霉的事儿了,却不想,还有更倒霉的……无CP修仙文
  • 不可控之手

    不可控之手

    神是由人的信仰而生,所谓诸神的黄昏,不过是人们负面情绪的集合。看似高高在上的诸神,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拼劲全力。看似如同蝼蚁的人们,却是命运的书写者。
  • 毒蛊小医仙

    毒蛊小医仙

    花洛伶本是花宗宗主得意门生,前途不可限量,谁知她遭奸人陷害被驱逐出宗,后被高额悬赏,过上了逃命的生活。“哎!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伶儿,你的记性真的很差。”她修的一手毒蛊把世人玩的团团转,唯独他体质百毒不侵“你如何认出我来的?”“这天下,修蛊的不就你一个吗。”“可这天下不容我。”“我容你,或者变成我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