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1900000016

第16章

辩惑篇第二之四

击像焚经坑僧诏

元魏世祖太武帝

帝讳焘。以明元帝泰常八年即位。时年八岁。尚在幼冲。资政所由惟恃台辅。时司徒崔浩尤不信佛。帝访国事。每以为怀言。佛法虚诞为俗费害。黄老仙道可以存心。浩既雅信仙道。授帝老经。随言信用曾无思择。即立道坛四追方士。当时佛法隆盛。浩内嫉之。常求瑕衅。会盖吴反于杏城。关中骚动。帝乃西伐。时浩从焉。既至长安。有沙门。种麦于寺中。御驺牧马。帝入观马从官入。其便室见有弓矢。出以奏闻。帝怒曰。此非沙门所用。当与盖吴通谋规害人耳。命有司案诛一寺。阅其财产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盖以万计。诏乃焚破佛像。敕留台下。四方一依长安行事。太平真君五年。帝年二十有九。春秋方富盛于武功。崔浩邪谋相接交扇方士。仙观日有登临。释门清众将事歼殄。又下诏曰。愚民无识信伪惑妖。私养师巫挟藏谶记。沙门之徒。假西域虚诞。坐致妖[薛/女]。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者。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时恭宗为太子监国。素敬佛法。频上表陈刑杀沙门之滥。又非图像之罪。今罢其道杜诸寺门。世不修奉。土木丹青自然毁灭。如是再三不许。时有沙门玄高者。空门之秀杰也。太子晃师之。晃敬事如佛。崔浩得幸于帝。恐晃摄政。或见危逐。密谗于帝晃有异图。若不先虑后悔无及。又晃结纳玄高。高又通灵鬼物善得人心。可不猜耶。帝初不从。后且幽之。又梦其先祖云。太子无事。又问百官。咸云。太子仁孝。抂见幽辱。帝乃出晃以政归之。浩又重谮。帝信之便幽死晃于禁中。缢高于郊南。浩得志于朝廷也。列辟莫敢致言。便以太平真君七年三月下诏。一切荡除。所有图像胡经皆击破焚毁。沙门无少长悉坑之。斯并崔浩之意致也。及后帝遭疠恼。浩被族诛。呼嗟长慨无所及矣。事迹如前释老志广之

周灭佛法集道俗议事

周高祖猜忌为心。安忍嫌隙。大冡宰晋国公护。权衡百揆决通庶政。帝窃嫉之。恐有陵夺。召护入内。亲自诛之。并大臣六家并从族灭。帝以得志于天下。一无所虑也。然信任谶纬偏以为心。自古相传黑者得也。谓有黑相当得天下。犹如汉末讹言黄衣当王。以黄代赤承运之像。言黑亦然。所以周太祖挟魏西奔。衣物旗帜并变为黑。用期讹谶之言。斯亦汉光武之余命也。昔者高洋之开齐运。流俗亦有此谣。洋言黑者稠禅师黑衣天子也。将欲诛之。会稠远识。悟而得免备如别说。故周祖初重佛法下礼沙门。并着黄衣为禁黑故。有道士张宾。谲诈罔上。私达其党。以黑释为国忌。以黄老为国祥。帝纳其言。信道轻佛。亲受符录躬服衣冠。有前僧卫元嵩。与宾唇齿相扇惑动帝情云。僧多怠惰贪逐财食。不足钦尚。帝召百僧。入内七宵行道。时既密知各加恳到。帝亦同僧寝处觇候得失。或为僧读诵。或赞呗礼悔。僧皆懔厉莫不讶帝之微行也。既期已满无何而止。至天和四年岁在已丑三月十五日。敕召有德众僧名儒道士文武百官二千余人。帝御正殿量述三教。以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最上。以出于无名之前。超于天地之表故也。时议者纷纭情见乖咎。不定而散。至其月二十日。依前集论。是非更广莫简帝心。帝曰。儒教道教此国常遵。佛教后来朕意不立。佥议如何。时议者陈理无由除削。帝曰。三教被俗。义不可俱。至四月初。更依前集。必须极言陈理。无得面从

又敕司隶大夫甄鸾。详度佛道二教。定其深浅辩其真伪。天和五年鸾乃上笑道论三卷。用笑三洞之名。至五月十日。帝大集群臣详鸾上论。以为伤蠹道法。帝躬受之。不惬本图。即于殿庭焚荡。时道安法师。又上二教论。云内教外教也。练心之术名三乘。内教也。教形之术名九流。外教也。道无别教即在儒流。斯乃易之谦谦也。帝览论以问朝宰。无有抗者。于是遂寝。乃经五载至建德三年。岁在甲午五月十七日。初断佛道两教沙门道士并令还俗。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给王公。余如别述。于时卫王不忍其事。直入宫烧乾化门。攻帝不下。退至虎牢。捉获入京。父子十二人。并同谋者并诛

二教论

沙门释道安

归宗显本第一 儒道升降第二 君为教主第三 诘验形神第四 仙异涅盘第五 道仙优劣第六 孔老非佛第七 释典道流第八 服法非老第九 明典真伪第十 教指通局第十一 依法除疑第十二

归宗显本第一

有东都逸俊童子。问于西京通方先生曰。仆闻风流倾坠。六经所以缉修。夸尚滋彰。二篇所以述作。故优柔弘润于物必济曰儒。用之不匮于物必通曰道。斯皆孔老之神功。可得而详矣。近览释教文博义丰。观其汲引则恂恂善诱。要其指趣则亹亹兹良。然三教虽殊劝善义一。涂迹诚异理会则同。至于老嗟身患孔叹逝川。固欲后外以致存生。感往以知物化。何异释典之厌身无常之说哉。但拘滞之流未驰高观。不能齐天地于一指均是非乎一气。致令谈论之际每有不同。此所谓匿摩尼于胎[谷-禾+卵]。掩大明于重夜。伤莫二之纯风。塞洞一之玄指。祈之弥劫。奚可值哉。敬请先生为之开阐。通方先生曰。子之问也激矣哉。可谓穷辩未尽理也。仆虽不敏稽疑上国。服膺灵章陶风下席。今当为子略陈其要。夫万化本于无生而生。生者无生。三才兆于无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有化有生人之聚也。聚虽一体而形神两异。散虽质别而心数弗亡。故救形之教。教称为外。济神之典。典号为内。是以智度有内外两经。仁王辩内外二论。方等明内外两律。百论言内外二道。若通论内外。则该彼华夷。若局命此方。则可云儒释。释教为内儒教为外。备彰圣典。非为诞谬。详览载籍寻讨源流。教唯有二宁得有三。何则昔玄古朴素。坟典之诰未弘。淳风稍离丘索之文乃着。故包论七典统括九流。咸为治国之谟。并是修身之术。故艺文志曰。儒之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五德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其道最高者也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者南面之术。合于尧之克让。易之谦谦。是其所长也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者所长也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敕法。此其所长也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官。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有鬼。此其所长也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词。此其所长也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含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五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此其所长也。若派而别之。则应有九教。若总而合之。则同属儒宗。论其官也。各王朝之一职。谈其籍也。并皇家之一书子。欲于一代之内令九流争川大道之世使小成竞辩。岂不上伤皇极莫二之风。下开拘放鄙荡之弊。真所谓巨蠹鸿猷眩曜朝野矣

佛教者穷理尽性之格言。出世入真之轨辙。请其文则部分十二。语其旨则四种悉檀。理妙域中。固非名号所及。化擅系表。又非情智所寻。至于遣累落筌。陶神尽照。近超生死远证泥洹。播阐五乘。接群机之深浅。该明六道。辩善恶之升沉。夐期出世而理无不周。迩比王化而事无不尽。能博能要不质不文。自非天下之至虑。孰能与斯教哉。虽复儒道千家墨农百氏取舍驱驰。未及其度者也。惟释氏之教理富权实。有余不了称之曰权。无余了义号之为实。通云善诱。何成妙赏。子谓三教虽殊劝善义一。余谓善有精粗优劣宜异。精者超百化而高升。粗者循九居而未息。安可同年而语其胜负哉。又云。教迹诚异理会则同。爰引世训以符玄教。此盖悠悠之所昧。未暨其本矣。教者何也。诠理之谓。理者何也。教之所诠。教若果异理岂得同。理若必同教宁得异。筌不期鱼蹄不为兔。将为名乎理同安在。夫厚生情笃身患之诫遂兴。不悟迁流逝川之叹乃作。并是方内之至谈。谅非踰方之巨唱。何者推色尽于极微。老氏之所未辩。究心穷于生灭宣尼又所未言。可谓瞻之似尽。察之未极者也。故涅盘经曰。分别色心有无量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且声闻之与菩萨。俱越妄想之乡。菩萨则惠兼九道。声闻则独善一身。其犹露润之方巨壑。微尘之比须弥。况凡夫识想。何得齐乎。故净名曰。无以日光等彼萤火。若夫以齐而齐不齐者未齐矣。以齐而齐于齐者未齐焉。余闻善齐天下者以不齐而齐天下者也。何须夷岳实渊然后方平。续凫截鹤于焉始等。此盖狷夫之野议。岂达士之贞观。故谚曰。紫实昧朱。狂斯滥哲。请广其类更晓子怀。上至天子下至庶民。莫不资色心以成躯。禀阴阳以化体。不可以色心是等而便混以智愚。安得以阴阳义齐则同之贵贱。此之不可至理皎然。虽强齐之其义安在

儒道升降第二(儒通六典道止两篇升降二事备彰四史)

问曰。先生泾渭孔释清浊大悬。与夺儒道取舍尤滥。史迁六氏道家为先。班固九流儒宗为上。讨其祖述并可命家。论其宪章未乖典式。欲言俱非情谓未可。傥其都是何宜去取。答曰。涂轨乖顺不可无归。朱紫之际久宜有在。汉书十志并是古则。艺文五行岂今始有。农为治本史迁不言。安毁纵横官典俱漏。故孟坚之撰。今古褒其是。子长之论。曩见贬其非。是以前汉书曰。史迁序坟籍。则先黄老后六经。论游侠则退处士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羞贫贱。此其为弊也

后汉书曰。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楚汉春秋列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义浅而不笃。其论术学也。则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贱守节。此其甚弊伤道所过极刑之咎也。又晋书礼乐志曰。世称子长史记奇而不周。奇谓博古远达。不周谓弊于儒道。儒道既弊圣教不兴。何王摹之。尚道废儒惑乱天下。变风毁俗。遂使魏晋为之陵迟。四夷交侵中国微矣。此皆国史实录之文。奚独可异校其得失。详列典志。取舍升降何豫鄙怀

问。老子之教。盖修身治国绝弃贵尚。论大道则为三才之元。辩上德则为五事之本。犹陶埏之成造。譬槖龠之不穷。先生何为抑在儒下

答曰。余闻恬志大和者不务变常。安时处顺者不求反古。故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惟艺文之盛。易最优矣。吾子谓老与易何若。昔宓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文王重六爻。孔子弘十翼。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故系词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说曰。夫有形生于无形。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

太始者形之始

太素者质之始

本气形质而未相离。故曰混沌。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孝经说曰。奇者阳节。偶者阴基。得阳而成。合阴而居。数相配偶乃为道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谓之神。此而遐瞻足贤于老也

子谓仁由失德而兴。礼生忠信之簿。安其所习毁所不见。且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岂在饰敬之年责报之岁哉。然老氏之旨本救浇浪。虚柔善下修身可矣。不上贤能于治何续。既扶易之一谦。便是儒之一派。幸勿同放兼弃五德

君为教主第三(世谓孔老为弘教之人访之典谟则君为教主)

问。敬寻懋制剖析离合云。派而别之应有九教。统而合之同一儒宗。采求理例犹谓未当。何者名杂邓尹法参悝商。墨出由胡农兴野老。斯皆制通贤达。不可以为教首。孔老圣欤。可以命教。故九流之中唯论其二。儒教道教岂不婉哉

答曰。子之问也。似未通远。夫帝王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此盖皇业之盛事也。而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百王同其风。万代齐其轨。若有位无才。犹亏弘阐。有才无位。灼然全阙。昔周公摄政七载。乃制六官。孔老何人得为教主。孔虽圣达无位者也。自卫回轮始弘文轨。正可修述非为教源。且柱史在朝本非谐赞。出周入秦为尹言道。无闻诸侯。何况天子。既是仙贤。固宜双缺。道属儒宗已彰前简

问。孔子问礼于老聃。则师资之义存矣。又论语。孔子自称。吾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云孔圣而云老贤比类之义义将焉在。褒贬乖衷谅为侮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怜跃幽忧忧

    怜跃幽忧忧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 云宫旧事

    云宫旧事

    生活在21世纪的普通小姑娘云乐17岁时因一起交通事故意外穿越到历史上不曾记载的云启国,成为云启国帝王最宠爱的嫡公主云璃。且看她如何在这个世界成长,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姊妹情

    姊妹情

    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里,有一个中等阶层家庭,家有三姐妹。由于小妹莉莎比两个姐姐小十来岁,而深受父母和两个姐姐的呵护、宠爱、甚至是溺爱。
  • 快穿黑化之脸盲Boss你别跑

    快穿黑化之脸盲Boss你别跑

    【1V1,苏宠撩,HE】绑定了治愈系统的顾舒有点懵,反派Boss为什么不能好好黑化等自己拯救,上来就撩是什么神操作?顾舒:我只是想好好做个任务治个病怎么就这么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能女王:妖孽又作祟

    异能女王:妖孽又作祟

    浴血重生,她从24世纪全星球的异能女王变成上世纪一个无能的商业千金,竟然还是被收养的?她身份不明、丑陋、懦弱无能、废物?搞笑,全都胡扯。初见,她在网吧与他PK秀出神级操作;再见,她在校园虐渣遇见了他并电了他;再再见,她在网游国际竞技场与他PK。就此他们经常见,她撩他,不料撩了个大魔王,他宠她,不料一宠一发不可收拾。她被爆出他未婚妻的身份,她却拽拽地说道她不屑。他却突然壁咚:“不屑我就要了你。”她反壁咚:“看看是谁要谁。”别人不爽她,虐掉。他看她咬牙切齿,她却邪笑着吧唧一口。她就喜欢别人看她不爽却又干不掉她的样子。这是一个有时表面男攻实际女攻的故事,记住是有时。爽文+宠文+男强女强+热血+狂拽
  • 在风中等相遇

    在风中等相遇

    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赶之不走,弃之不掉,忘之不了,这就叫做羁绊。如果林希的世界里唯一的羁绊就是苏念生的话,那么她愿接受这一切,哪怕自己一人与命运作斗争时,风起浪涌,雨打电闪,她都无所畏惧。
  • 幽灵古堡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幽灵古堡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

    互联网使舆情研究成为中国的一项显学。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姜胜洪副研究员的这部专著,从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入手,解析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剖析了网络谣言的危害,借鉴了中国古代和国外治理谣言的经验与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将舆情引导与网络谣言防控相结合来进行研究,找到了治理网络谣言的方向与措施。可以说,这部著作顺应时势,为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作出了新的贡献。
  • 这一帮子

    这一帮子

    这是一帮生活在现实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和打工仔。他们大多数是处在八零后,工作、婚姻、家庭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生活压力使他们气喘嘘嘘。然而他们放弃太多的自由只身在喧哗的都市中跳蚤似慌乱般蹦跳穿梭在城市与城市,高楼与高楼之间寻找可以栖身之处。 这是一群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一代人,他们正用一双双勤劳的手打造自己幸福生活的美好明天。即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那样这样的不易。尤其是像他们这些从外地农村来城里的打工者,他们用智慧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美丽的东西。他们勇于在自己的家庭充当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当得起了一个社会的主角,为这个蒸蒸繁荣的社会和他人服务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