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2800000006

第6章

释曰此之两句总有四义。一随粗次第。二随染次第。三随器等次第。四随界别次第。且随粗次第者。色有对故诸蕴中粗 谓五蕴中。色蕴有对。余四无对。故色最粗。先说色也。无色中粗。唯受行相。故世说我手等痛言(无色者。受等四蕴。于中最粗唯受行相。何以得知。故举喻言手等也。言痛即在苦受。不言手等想。明知受粗于想。故先说受) 待二想粗。男女等想。易了知故 解云待者对也。二者行识二蕴也。想对此二。即粗故。言待二想粗。次说想蕴也 行粗过识贪嗔等行。易了知故。此贪嗔等。是行蕴摄。既易了知。明知行蕴。粗于识蕴。识最为细。总取境相。难分别故。解云。境有二相。一者总相。谓色声等。二者别相。谓违顺等。心所取别。识取总相。故难分别。最为细也 第二随染次第者。或从无始。生死已来。男女于色。更相爱乐。此由耽著乐受味故。耽受复因倒想生故。此倒想生。由业烦恼(烦恼。是行蕴摄) 故如是烦恼依识而生。由此随染。立蕴次第 第三随器等次第者。器等者。等取饮食助味厨人食者也。夫欲请客。先求食器。既得其器。次求米面。以为饮食。米面已辨。次求盐酢。以为助味。便付厨人。使令调合。饮食既办。进客。令食。色蕴如器。如世间器。饮食所依。色亦如是。受所依故。受类饮食。如世间食。有损有益。受亦如是。乐受益人。苦受便损。想同助味。如世盐醋。助生食味。想亦如是。起怨想时。生苦受味。起亲想时。生乐受味。行似厨人。由行蕴中有业烦恼。能感异熟。如世厨人造得饮食。识喻食者受果报故。故随器等。立蕴次第 第四随界别次第者。于欲界中。有诸妙欲。色相显了。先说色蕴 于色界中。有胜喜等。受相显了。次说受蕴 三无色中。取空等相。想相显了。次说想蕴 第一有中。思最为胜。行相显了。解云。第一有中。非想地也。谓思是业。行蕴所摄。由非想业。能感有顶八万劫果。故思最胜。行相显了。次说行蕴 此前四蕴。识住其中。故后说识。谓识住色中。识住受中。识住想中。识住行中。四是所住。识是能住。故识后说。由如世间。田种次第。先田后种。田喻四蕴。识喻其种。由上四义。立蕴次第故。故此五蕴。无增减失。又论云。即由如是。诸次第因。离行别立受想二蕴。谓受与想。于诸行中。相粗生染。类食同助。二界中强。故别立蕴(前次第因。邻次当辨。是此文也。相粗者。受想粗门。生染者。是受想生染门。类食是受也。同助是想也。此是受想器等门。二界中强者。受色界强。想无色强。是受想界次第门。故次第因含此四门也)。

其次第二。明处界次第者。论云。处界门中。应先辨说六根次第。由斯境识次第可知。颂曰。

前五境唯现  四境唯所造

余用远速明  或随处次第

释曰前三句。约境明次第。第四句。约处明次第。前五境唯现者。前五根境。谓六根中。眼等前五。唯取现境。是故先说。第六意根。取境不定。意境有四。三世无为。于此四中。或时取一。或二三四。是故后说。四境唯所造者。初句前字。流至此中。应言前四境也。谓五根中。前四根境。唯是所造。是故先说。身境不定。是故后说。谓身取触。触有十一。四是能造。地水火风。七是所造。滑涩等。身根有时。或取大种。或取所造。或二俱取。故。不定也。余用远速明者。余谓前四眼耳鼻舌身意外故。名之为余。此四根中。先说眼耳。取远境故。鼻舌不尔。是故后说 于眼耳中。眼用远故。在耳先说。远见山河。不闻声故。

又眼用速。先远见人撞击钟鼓。后闻声故。鼻舌二根。用俱非远。先说鼻者。谓由两义。一速。二明。一速者。如对香美诸饮食时。鼻先臭香。舌后尝味。二明者鼻能取味中之细香。舌不能取香中之细味也 或随处次第者。处是六根。所依之处。随所依处有上下故。辨根次第。谓眼所依。最居其上。其次耳鼻舌。身多居下。意无方所。有即依止诸根生者。故最后说 解云。谓六识身。总名为意。眼等五识。依五根生。非第六识。故言有即依止诸根生者。

从此第五。明名废立者。论云。何缘十处皆色蕴摄。唯于一处。立色处名。又十二处。体皆是法。唯于一种。立法处名。颂曰。

为差别最胜  摄多增上法

故一处名色  一名为法处

释曰为差别三字。通下两句。且初为差别故一处名色者。境有境性。种种差别。名差别也。谓色等五境。为境性。是境界故 眼等五根。名有境性。有境界故 于此十处。若总名色。即无如此境有境性种种差别。为差别故。建立为十。唯一名色。又眼等九各有别名。唯此色处。而无别名。为眼等九名。所简别。虽标总称。即受别名 言最胜者。明色处得通名也。于十处中。色处最胜。故立通名。色有三义。名为最胜。一者有对故。二有见故。三诸世间同说为色故 眼等九处。唯有有对一义。无余两义。不名最胜 又为差别故一名为法处者。释法处也。若总言法。即无差别。谓差别故。立一法处。如色应知。摄多增上法者。此明法处得立通名。一摄多法。有六十四法。名为多法。心所有四十六。不相应有十四。无为有三。及无表色。此等诸法。法处摄故。二摄增上法。增上法者。所谓涅槃。唯法.处摄。由此两义。独名为法。

从此第六。明摄异名。于中有三。一略摄法蕴。二明类摄余蕴等。三别明六界等。就第一略摄法蕴。复分两种。一摄法蕴。二明法蕴量。且初第一摄法蕴者。论云。诸契经中。有余种种蕴。及处界名相可得。为即此摄。为离彼耶(经中种种蕴。及处界者。蕴者谓八万法蕴。于戒等五蕴。名种种蕴。处谓十遍处。八胜处。五解脱处。无想天处。非想天处。名种种处。界谓六十二界。地等六界。名种种界。此经中蕴。为即此论五蕴所摄。此经中处。为即此论十二处摄。此经中界为即此论十八界摄。为离彼蕴处界耶)。彼皆此摄。如应当知(此论文总答前问。彼经中蕴处界。皆此论中蕴处界摄。如其所应。当知下文当辨)。且辨摄余诸蕴。名相。颂曰。

牟尼说法蕴  数有八十千

彼体语或名  此色行蕴摄

释曰。论有两释。诸说佛教语为体者。彼说法蕴。皆色蕴摄。语是音声。故色蕴摄。诸说佛教名为体者。彼说法蕴。皆行蕴摄。名是不相应行。故行。蕴摄。

从此第二。明法蕴量。论云。此诸法蕴。其量云何。颂曰。

有言诸法蕴  量如彼论说

或随蕴等言  如实行对治

释曰初两句颂。约文定量。第三句。约义定量。第四句。约行定量。论云。有诸师言。八万法蕴。一一量等法蕴足论。谓彼一一。有六千颂。如对法中。法蕴足论说。或随蕴等言者。是第二师。约所诠义。以为其量。或者显第二解也。随蕴等者。蕴者谓五蕴。等等取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四食。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三十七觉品。六神通。一无诤定。一愿智。四无碍解等。一一教门。名一法蕴。如实行对治者。是第三解。就行定量。是婆沙中。正义家释。故云如实行。谓贪嗔痴等。八万行别。对治者。是不净观等。能对治门。所对治贪等。有八万故。能对治教。亦有八万。言八万者。谓贪嗔等。十种随眠。此十随眠。一一皆以九随眠。为方便。足成一百 此有前分一百。后分一百。合成三百。置本一百。就前分一百。一一皆以九随眠。为方便。成一千 后分一百。亦以九随眠。为方便。复成一千 兼本一百。成二千一百 已起有二千一百。未起有二千一百。足满四千二百 约多贪。多嗔。多痴。著我。思觉。此之五人。一一有四千二百。合成二万一千。更就三毒等分四人。以配一一。有二万一千。遂成八万四千 如彼所说。八万法蕴。皆此五中。二蕴所摄 若声为体。是色蕴所摄。若名为体。是行蕴摄。

从此大文。第二类摄余蕴等。论云。如是余处诸蕴处界。类亦应然(余处者。余经处也。余经所明。诸蕴处界。皆此论中。蕴处界摄故。言类亦应然也) 颂曰。

如是余蕴等  各随其所应

摄在前说中  应审观自相

释曰初句标经。次两句。明论摄经。下一句。劝观。如是余蕴等者。标经所说。如是余经。所明蕴等。等取处界。蕴谓戒等五蕴。处谓十遍处等。界谓六十二界等。各随其所应摄在前说中者。明论摄经。谓经所明。蕴处界三。各随所应。摄在此论。前所说中。谓此论五蕴。摄经五蕴。此论十二处。摄经十遍处等。此论十八界。摄经六十二界。故言各随其所应也。应审观自相者。观知摄相。相者性也。应审观彼一一自相。夫言摄者。唯摄自相。色唯摄色。心唯摄心。名自相也。经中五蕴。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彼中戒蕴。此色蕴摄。戒是道共无表色也。彼余四蕴。是行蕴摄。解脱蕴以胜解。为体。解脱知见蕴。取尽无生智为体。此之四蕴。是心所法。故行蕴摄。又诸经说十遍处等。前八遍处。无贪性故。十二处中。是法处摄。若兼助伴。五蕴性故。即此意处。法处所摄。此中色蕴。取定共无表色也。色等四蕴。是法处摄。识蕴是意处摄。摄八胜处。应知亦尔。空识二遍处.空无边等四无色处.四蕴性故。即此意处法处所摄 复有二处。谓无想有情天处。及非想非非想处。初处即此。十处所摄。无香味故。后处即此意法处摄。四蕴性故。又多界经。说界差别。有六十二界。随其所应当知。皆此十八界摄。如有颂曰。

界有六十二 十八界为初 三六一四种(三六。一十八。加一四。成二十二界。足前十八界。成四十) 六三后二二(六三十八。二二成四。合二十二。足前成六十二) 三六者(一六。谓地水火风空识界。二六。谓苦乐忧喜舍无明界。三六。谓欲恚害无恚无害无欲也) 一四种者(谓受想行识也) 六三者(一三。欲界色界无色界。二三。色界无色界灭界。三三。过去界。现在界。未来界。四三。善界。不善界。无记界。五三。劣界。处中界。妙界。六三。学界。无学界。非学非无学界也) 后二二者(一二。有漏界。无漏界。二二。有为界。无为界也)。

从此第三。别明六界。论云。地水火风。四界已说。空识二界。未说其相。为即虚空名为空界。为一切识。为识界耶(问也)。不尔(答也)。云何(征也) 颂曰。

空界谓窍隙  传说是明闇

识界有漏识  有情生所依

释曰空界谓窍隙者。正明空界非虚空也。唯取门窗。及口鼻等。内外窍隙。名为空界。传说是明闇者。出空界体。应知此体。不离昼夜。昼以明为体。夜以闇为体 依经部宗。空界是假。萨婆多师。空界是实。明闇为体。论主意。朋经部故曰传说 识界有漏识者。正明识界。非无漏识也。有情生所依者。明无漏识。非识界所以也。由许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故。若无漏法。破坏三有。非生所依故。无漏识非识界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快穿男神超凶的

    快穿男神超凶的

    颜控的宿主自从绑定了猥琐系统,那个揩油的事儿啊经常干!【主线任务开启!宿主请在十分钟之内抱住男神!】南千眼睛一亮,脸上露出兴奋期待的小表情。发疯似的狂奔在甜蜜的小路上。男神看着自己怀里突然蹦哒出来的小姑娘。像是粘了强力胶。凶残的男神一下子被黏的没脾气。南千垂眸羞涩,小脸灼红。这是任务!不是我想这样的!我不是我没有!猥琐系统白眼:任务有让亲亲吗??(1v1甜宠)
  •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
  • 舅家门前

    舅家门前

    太行山脉一路绵延,由东北向西南,行千余里,最南收煞处,是南岭。远看,南岭活像把大开大阖的折叠花扇。扇面上浮了原庄,武城头,红花底,石盘,葛万头,陡角,漏道,白背,后掌等众村庄,数是数不过来的。常见的枣树、梨树、杏树、红果树、榆树、槐树、桑树等植木错错落落,点上去。南岭一带有这么个说法:凡闺女蒙盖头,穿嫁衣,套喜鞋儿迈过娘家门槛,就算出去了。这是新娘子出门。新娘子这一出门,凭管先前是富贵小姐身,还是贫贱丫鬟命,一并都了断归零了。出了门,闺女成了媳妇儿了,活像瓜蒂离了瓜秧,另有了生路。前程凶吉,由各自挣。
  • 仙游飞云之上

    仙游飞云之上

    或龙或虎或枭雄,或虫或蚁或懦夫。。。。。
  • 亲爱的,叙先生

    亲爱的,叙先生

    全世界都知道叙也樊把迪叙疼爱到了骨子里,只有这个傻丫头还以为全世界都是在帮助他,来谋害她,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她一直寻寻觅觅的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在她最任性的时候愿意陪她疯,在她想安定的时候,愿给她浩势婚礼。
  • 早安,豪门首席

    早安,豪门首席

    一场意外,她肚子内多了一个种子!三年后:种子成长,孩子被夺,她该如何应对?!简苏苏目标有三:爬上司爵的床,努力爬上司爵的床,很努力爬上司爵的床。司爵目标有三:把简苏苏踢下床,努力把简苏苏踢下床,很努力把简苏苏踢下床!他跟女人话不过三,但是对于简苏苏而言,却意外的话多!
  • 生熄边缘

    生熄边缘

    地球的安逸是个偶然,要露出宇宙凶险的面目。当然也要露出宇宙无限的奇迹与可能。要信奉科学,不局限科学。这是一个毁灭后残存下来的全新世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随灾难消失,人类万不存一。在新的世界,人类文明重新开启……本书纯属虚构。
  • 我的青春我的梦

    我的青春我的梦

    落日的余晖打在晶莹洁白的雪面上,阳光留下淡淡的光泽,远远看去,还真是像一幅安宁静谧的画卷。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的笑容中更多的是满足,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背对着太阳的女孩儿,似乎周围有了光圈,散发着身上的光芒,刺眼了很。
  • 史上最牛冒险

    史上最牛冒险

    钢铁铸就的繁华都市,给了我们舒适的生活,但同时也禁锢了我们的天性;一个普通的白领青年,一扇神奇的冒险之门;孤岛求生,丛林历练,冰川独行,大漠迷途;末日挣扎,墓穴寻幽,外星探险,洪荒狩猎.......推开冒险之门,带你体验最艰难的求生,最刺激的冒险,释放属于我们的原始天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