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3700000003

第3章 人物观察(3)

《周礼》一书据说是反映了西周时代的职官制度,现代学者多数相信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生的理想化记录。这部书把诸多官职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大系统,为每个官职赋予了一种超越实际政治功能的神圣意义。唐玄宗显然是要把这种神圣性引入到唐代的职官制度之中,但却使编纂者们感到万分为难。唐代官制在结构上与西周的六官系统没有任何相似性,且它的组织原则是经过现实政务运作的无数淬炼后形成的最优结构,本来就不是为了体现某种先验的政治理想。在更换了几任主编者后,《唐六典》由李林甫领衔完成,最终采用了以尚书省六部附会周礼六官的折中做法。但我们在这部书中,却很难看到开元时代新出现的那些最有意义的变化;作为其论述核心的三省六部制与帝国政务的实际运行状况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三百年后,《唐六典》勾画出的政治理念打动了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皇帝,使他决心以这部唐玄宗时代的政治经典来整顿北宋的政治秩序。不过有趣的是,当时在北宋政治生活中发挥实际功效的,恰好是自唐玄宗时代发达起来的“使职差遣”系统。

唐玄宗的编纂典章的用意由此清晰起来。虽然唐玄宗对于道德化的政治理想不感兴趣,但不妨碍他通过制度建设去追求一种富于秩序感的超越性政治理念。这种秩序感具有强烈的形式主义色彩,与玄宗皇帝作为艺术家的浪漫气质息息相关。他还下令编纂了《大唐开元礼》,儒家的礼经从此不再直接指导大唐臣民的礼仪活动,一切都要以《开元礼》的规定为主。唐玄宗晚年益发喜欢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释放这种秩序感,例如改“年”为“载”,改“州”为“郡”,背后都有一套烦琐而精致的说辞。但无论如何,唐玄宗庞大的典章编纂计划成为唐代文化魅力的重要来源,许多后来人正是通过这些纸面上的精致文字来想象一个也许并不那么绚烂的盛唐。

不幸的是,唐玄宗陶醉于他营造的政治秩序感中,这使他对待实际政务的现实主义态度逐渐失去理性的指导。玄宗从未像唐太宗那样把“节俭”内化为君主的行为规范而仅是一种政治策略,这导致他在局面稳定后迅速走向奢靡。对宰相的信任变成了皇帝怠政的借口,导致了李林甫、杨国忠的长期专权。“使职差遣”的推广虽增加了政府的效率与收益,但并未建立起相应的监督与制衡体制,其恶果之一就是节度使职权的迅速膨胀并逐渐军阀化,这为其后安史之乱的爆发与藩镇割据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巨大的繁荣与一夕而至的巨大灾难,这是唐玄宗时代留给后人的巨大感慨与疑惑。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移至更为广阔的时段之中,玄宗时代不仅在唐王朝的历史中具有转折意味,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进程同样如此。在他之前,中国古代文明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分裂与战乱之后浴火重生,秦汉时代质朴有效但也冷酷森严的政治与社会形态已经远去;在他身后,印刷术开始普及,能够识字读书的人益发增多,科举制的不断完善扩大了社会的流动,国家对民众的直接控制开始放松,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总而言之,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事物在唐代不断涌现,统治者仅仅靠总结过去的经验已难于应付。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劫难后还能存在近一百五十年时间,玄宗时代治理手段的创新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如果再考虑到北宋与中晚唐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些重要连续性,这种创新的超前性就更为突出。然而,唐玄宗对理想秩序的追求没有促使他为新创造的治理手段寻找到一套精致的意识形态解释,而是使他执着于对既有制度进行诠释与提升,并展现出相当的复古主义倾向,其结果是使唐代制度成为后代政治人物的楷模之一,其后果则显得益发复杂了。

唐玄宗是一个拥有巨大人格张力的帝王。在他的时代,君主个人的意志、情感乃至风格仍可对整个国家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开元之治的绚烂中便同时浸润着艺术家的浪漫与现实主义者的精明,而这两种色彩并不总是那么的协调与融洽,甚至也会晕染出巨大的阴影。身处历史的变动时期,唐玄宗的人格张力已超越了他的时代而深深嵌入了历史的进程,并在他身后更为长久的岁月里以一种制度甚至文化的形态发挥着巨大作用。玄宗之为玄宗,庶几在此。

范仲淹临危受命

文赵健

庆历年间,北宋已经立国八十多年,各种社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范仲淹总结当时的情势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敌人骄盛,寇盗横炽。”

首当其冲的,是冗官问题。所谓冗,一是人数众多;二是能力庸劣。

宋代科举考试录取规模空前扩大,通过科举就可出仕为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给了宋代读书人出人头地、扬名立万的美梦。但是,这也造成官僚队伍的繁冗丛沓。此外,天水一朝对官僚特别是高级官僚格外优待。恩荫制度,即贵族和高、中级官员子弟可以免试做官,也发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学者推算,宋代平均每年以各种名目恩荫补官者,恐不下500人,而平均每年科举取士的人数,也不过约360人,恩荫补官的人数竟超过了科举取士的人数。每年有如此多的人进入仕途,远远超过了当时官僚系统的自我更新速度与容纳能力。

与官员众多并存的是官吏素质堪虞,这其实是历朝的通病。立国既久,官僚升迁制度已经严密与程式化,升迁与否,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与政绩关系不大。于是因循苟安的思潮在官场中弥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占据主流。真正忧国爱民者想有一番作为,反而会招致同僚非难,甚至排挤。一些重要的管理职位,如刺史、县令之类,也可以靠熬年头、凭资历获得。这种情况导致“不肖混淆,请托侥幸,迁易不已,中外苟且,百事废堕”。欧阳修曾举出两个极端的例子。郢州(今湖北钟祥)知州王昌运,年纪大了,且身体有病,腿脚不利索,连走路都很困难,每天去办公得靠两个人扶着,就这样颤巍巍地还坚持了三年。“三年之内,州政大坏”。继任郢州知州的刘依,也是七十多岁了,“昏昧不堪”。欧阳修任滑州通判时,寄居在滑州的刘依几次来看望他。每次都问:“中书有一个姓王的参知政事,叫什么名字?”一个知州,连副宰相的名字都搞不清,这也算了,三四次问过就忘,其为政情况,简直可以不问自知了。

官吏尸位素餐不作为,还贪污腐化。北宋政府自从开国以来,直到庆历年间,官吏的俸禄一直没有增加。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中下级官僚的生活日渐窘乏。同时,随着官员数量的不断增加,中下级官僚一任结束,通常并不能立即得到新的任命,而需要等着腾出职位来,即所谓“守选”“待阙”,做官也是断断续续。没有职位就没有俸禄。本来俸禄就鲜薄,难有积蓄,又不能持续供应,使得很多“守选”“待阙”的官员“衣食不足,贷债以苟朝夕”。一旦等到上任,就千方百计捞钱还债。贪污腐化就是意料中事了。

人民的苦难还不止于此。宝元二年(1039),宋夏战争爆发,延至庆历二年(1042),北宋政府损兵折将,为旷日持久的战争耗去大量的兵力物力。而作战对物资的要求,最终都得转嫁到人民身上,都是由人民负担。在如此局面之下,农民、士兵起义风起云涌。庆历三年五月,京东路沂州(今山东临沂)一百多名士卒在王伦领导下起义。同年,陕西大旱,商州(今陕西商县)农民一千多人,在张海、郭邈山等人领导下起义,活跃于京西十余郡,幅员数千里,官员纷纷逃窜。驻守光化郡(今湖北老河口市北)的宣毅卒五百多人在邵兴率领下哗变,与起义军互相配合。内忧外困,版图震荡,大宋朝廷已经到了必须改弦更张、变法图强的时候了。

庆历三年(1043),当西北的狼烟已经暂时熄灭,北宋与西夏正在讨价还价,准备媾和之际,仁宗把目光投向在宋夏战争中表现出色的范仲淹、富弼、韩琦一班人,把他们调到中央,出任宰执,主持改革。范仲淹久负人望,早年任职开封府期间,就因为“明敏通照,决事如神”,被京师老百姓称颂:“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一时间,宇内瞩目,希望这群君子能够刷新政治,兴致太平。

但范仲淹是被贬谪后提拔的官员。范仲淹被贬谪,当然不是因为贪污腐化、为非作歹,据当时的一些官僚说,是因为“朋党”。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话语,就是搞宗派主义。

范仲淹能获得这顶大帽子,是与他的大胆与人望分不开的。八年前的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曾上书指责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而吕夷简反依仗权势,指斥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结果,范仲淹被贬出京。曾为范仲淹鸣不平的余靖、尹洙、欧阳修也遭贬逐。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赞扬不当遭贬的诸位为君子,痛斥谏官高若讷不能秉公力争。这篇文章影响相当大,“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恰好契丹使者在首都开封,买了带回现在的北京,还造成了较大影响。就是景祐三年的这次斗争,挑起了北宋旷日持久的“朋党之争”。

但是,范仲淹从政以来在中央,在地方,特别是在西北战争前线的耀目政绩,已经将“朋党”的指摘遮蔽,仁宗皇帝已经暂时把这个事情抛到脑后去了。

改革未成身先殆

庆历三年九月,临危受命的范仲淹应仁宗的要求,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点改革主张。上书虽是出自范仲淹之笔,但其中的改革思想与措施却是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的共识。所以《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庆历新政的施政纲领。这些措施的绝大部分经过仁宗皇帝的首肯,以诏令的形式次第颁布施行。

这十条措施分别是:(一)明黜陟。改变只重资历、不问实绩的官员晋升机制,以“约滥进,责实效”,以期政事修举。(二)抑侥幸。对恩荫加以时间等条件限制,不允许官僚为子弟“陈乞馆阁职事”。“馆阁”主要是藏书机构,并不是位高权重的机要位置,但时人认为是储才之地,“以养器业,为大用之备”,不可轻授。通过抑制恩荫数量与职位,“革滥赏,省冗官”。(三)精贡举。改变“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的局面,“先取履行,次取艺业”。即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兴办学校,注重教育。(四)择官长。通过层层荐举的方式,选择有能力的人出任地方官。“以正纲纪、去疾苦、救生民”。(五)均公田。在外为官者,给予“职田”,弥补俸禄之寡,使其生活“丰足”有保障,然后可以“责士大夫之廉节”。(六)厚农桑。因地制宜,兴修农田水利,抵御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七)修武备。面对边防紧张、重兵戍边的形势,面对冗兵耗费国家大量钱谷的事实,发展民兵,平时生产,冬闲训练,寓兵于农。(八)减徭役。精简合并机构,减少百姓“义务劳动”的时间。“并合县邑,以省徭役,庶宽民力”。(九)覃恩信。赦书内宣布的恩泽,即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十)重命令。改变过去政令朝令夕改的弊端,理顺各类规章捍格抵牾的关系,对有法不依的官吏给予严惩。

钱穆先生总结说:“仲淹的意见,大致是欲求对外,先整理内部。欲求强兵,先务富民。而欲行富民之政,则先从澄清吏治下手。”

为澄清吏治,范仲淹亲自审察地方官吏才干,尤其重视对负有监察州县之权的“监司”长官的沙汰。范仲淹还派出按察使到各地进行按举,他任命的提点江东刑狱王鼎、转运使杨纮、转运判官王绰就因为竞相揭发官吏的“至微隐罪无所贷”,惹得当地官员怨恨不已,将三人“目为三虎”。事情传到汴京,皇帝也有些不高兴了。

从整顿吏治下手,无疑是啃硬骨头,阻力不可避免。新政的组织者对此应是了然于胸的。在范仲淹提出改革方案的次月,欧阳修曾对仁宗上书讲了这样一番话:“然臣所虑者,仲淹等所言,必须先绝侥幸因循姑息之事,方能救今世之积弊。如此等事,皆外招小人之怨怒,不免浮议之纷纭。而奸邪未去之人,须时有谗沮,若稍听之,则事不成矣。”而这担忧,却一语成谶,不幸言中。

与王安石变法期间的众口呶呶,声言“某法害民、某法不便”迥异,彼时改革的反对者直接指责庆历新政具体措施的言论并不多。这其实不难理解,新政是拿官吏开刀,利益受损的,首当其冲的是各级官吏。他们的内心,肯定是以为新法“不便”的。但是,上述措施,不论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看,还是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视角观察,都是无可指摘的,是正确的。除反映个别措施(如均公田)在施行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扰民问题外,利益受损的官吏无法也不能公开表达不满。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小官僚们既不能公开反对,便另辟蹊径,从人事下手,步步为营地对新政组织者与支持者进行打击。封建社会依靠人治,“人亡政息”,只要范仲淹等人下台,推翻新法便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了。

于是,接连发生了几次针对范仲淹一派成员的人事斗争。

同类推荐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 陛下免礼

    陛下免礼

    天庭电视台主办了一场大型古装真人秀节目,不幸成为签约选手的吴驰因此来到了公元950年……嘘,节目开始了——一本披着历史外衣的玄幻小说上线了。书友群:89941815
  • 大明国运

    大明国运

    李安邦因为情变心灰意冷,违反部队纪律参加了穿越试验,幸运的穿越到了大明朝。从他穿越的那一刻起,大明国运将彻底改变……大明犹如一台轰鸣失控的列车,即使“驾驶员”也不能完全掌控走向……
  • 汉骑

    汉骑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李信来到了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候大凌河之战即将爆发,皇太极随时领军南下,围困大凌河城;在中原,李自成声势越来越大。明朝内部,贪官污吏横行。江山随时倾覆。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且看李信,自囚犯而起,一人一骑,纵横关外,周旋于后金、明朝之间。此刻江山如画,豪情万丈。金戈铁马之间,国色天香,美人倾国又倾城。
  •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本书由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共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其内容多为军事政治方面的史实,展现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重现著名战役的金戈铁马,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也有对著名历史人物精彩的点评。在文化史上,《资治通鉴》不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媲美。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著名篇章,为使情节更完整、故事更生动,在合理翻译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加工,能帮助读者更了解我国的历史,获得阅读上的快感。
热门推荐
  • 逍遥雷神

    逍遥雷神

    万年来,为何只存在八位玄神!万年来,八位玄神早已陨落,只留下了八件神器。万年后,少年偶得神器,开始了别开生面的旅行。
  • 史上最无耻炼金术士

    史上最无耻炼金术士

    帝国皇帝:什么?公主被拐走了?炮兵司令呢?把魔导炮给我拉出来!教会教宗:什么?圣女被拐走了?神圣武士团呢?立刻去给我追杀!炼金协会:什么?你问那个家伙?他早就被逐出协会了,所作所为与本会无关!路过某人:哈?杜雷?我不认识这个人啊,哟,老乡,你家的闺女真水灵啊!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小少年,在这个蒸汽与魔法并存的时代,用他的无耻打出了一片大大的天下!
  • 拐个校草来恋爱

    拐个校草来恋爱

    自小认命不认输的优娴历经的生活的磨难,与妈妈相依为命。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生活着前路回有光明的。可为了筹备男朋友袁健的工作押金优娴不得不租自己的房子出去,她的房子所在位置的租金少之又少。就打起了经常与她作对的有钱校草的主意,一场凄美的爱情又随即萌动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谁是你妈

    谁是你妈

    冰山男、腹黑男、温柔男、竹马男…统统Out啦!现在,会卖萌的超超级大帅哥才是王道!!O(∩_∩)O~当爱心爆棚的小护士被超爱卖萌的大帅哥黏上,一场抵抗与反抵抗的运动浩荡登场!帅哥不难拒绝,难以拒绝的是帅哥腹黑还会卖萌^-^如果你也遇上这么一位高富帅的极品,偏偏他还总是像萨摩耶狗狗一样,天天眨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缠着你时,你投降还是不投降呢亲?O(∩_∩)O~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花都最强仙帝

    花都最强仙帝

    正式版简介:北冥仙帝重生都市,掌破鸿蒙开天地,脚踏青云踩乾坤。仙帝奶爸,宠妻狂魔,再现神话辉煌。吱吱版简介:大家好,我是小吱吱吱,这是你从未读过的全新小说,点收藏,看一年,免费章节不花钱。
  • 下堂医女

    下堂医女

    他是归云岛岛主,承长兄之位,身带顽疾她是归云岛范姜医苑苑主,少年得名说到底她范姜杏就是岛主的私人大夫“红杏,我这病,这辈子怕是离不开你,为免误你终生,我决定娶你。”她拒婚无效,吉日一到,她便被他的云龙护卫队“送”到他跟前拜堂新婚之夜,他陪着他同样体弱多病的寡嫂她丝毫不在意他关心寡嫂比关心他的妻子多,她也不在意但是,他因他嫂子的病情延误而大骂她是庸医就太过份了“我要你治好她。”“我尽力了,”药医不死人,治不了心病。“她若有任何差错,范姜医苑休想继续在归云岛立足。”她不是治不好,是不能治,范姜家受牵连,范姜一族从此消失在归云岛三年后,他出现在她面前,指责她红杏出墙“白纸黑字,休书为证,你我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她抖出一张薄纸“休书非我所出。”“休书上有归云岛主印章为证。”他抵死不认,好,他既然指责她红杏出墙,她范姜杏就出墙给他瞧瞧——
  • 我的佛系田园

    我的佛系田园

    前世的她为了真爱早婚早育早离,坚强独立,为母则刚,最后成功把自己早早累死。重生了,她决定好好爱自己,偶尔回乡躲清闲。反正她有车有房,还有一份工作赚口粮,生活安稳平淡。平淡是福嘛,啊哈哈。——但她身上有座山,山上有座观,观里曾经有位道士在炼丹。还有小人在背后戳心肝:哎,小妹,你马甲掉咧~……她啥都不图了,今生还能岁月静好不?(本文纯属虚构,有男主,互动甚少,非牛炸天的女强,无忠犬,慎入。架空勿究,不爽不甜的微宠清新日常文。)新书《一帘风月九重天》她好像死了,可掐肉会痛;她明明还活着,又好像死了无数回。人生真真假假,恍恍惚惚。
  • 流泪的百合花

    流泪的百合花

    《流泪的百合花》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