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3800000004

第4章 西沙旺

“西沙旺”已经名不副实了。“西沙旺地儿荒,零零星星几个庄,黄沙从秋刮到春,提来咸水洗衣裳……”这支童谣,依然记得这个城市曾经有着怎样的过往。二十多年了,一些事物匆匆而去,一些事物留了下来。这个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是曾经的西沙旺,也是如今的工业新城区。高楼林立,外商群聚,原本荒弃的土地开始身价攀升,零零星星的那几个庄,也都渐渐没了踪影,到处贴满“外向型”、“现代化”的标签。我走在街头,常有落寞的感觉袭上心来。从西沙旺到这个城市之间,仅仅是一段从荒凉到繁盛的距离么?这些年来同样被改变了的,一定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我来到这里已经整整十年了。最初记忆里,西沙旺的路面有些单调,偶尔才能见到行人和车辆,特别是逢年过节,那些工作与生活在这里的人,都理所当然地回到一个叫作老家的地方,这里于是变得更加空落起来。时光交织叠加,现实在以比想象更快的速度发生着变化,置身其中时日久了,渐渐也就生出几分麻木。我亲见了西沙旺的成长,熟悉它的每一个细节。道路纵横交错,东西走向的是用江河命名,南北贯穿的则以山脉称谓,三十六平方公里土地上,几乎包罗了所有美好河山的名字。长江路为主干路,泰山路属商业街……夹河是名不见经传的,但它是一条真实的河,一路奔波到这里,是为了融入黄海。夹河轻柔地把西沙旺与市区分割开来,一座长桥横卧河上,将断裂的道路牵连起来。人在桥上行,水在桥下漾,一半海水一半河水,交汇之处依稀可辨。然后沿长江路自东向西,依次是东村、海关、彩云城、天马、行政中心、天地广场、科技大厦、3—2小区……这些原本没有意义的字符,已经嵌进这个城市的躯体,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再继续往西,就是“新区”了。外资项目潮汐一样蔓延,村庄在夕阳的余晖中沉默着,钢筋和混凝土结伴前行越来越近。它们略过了那片葡萄园。在潮来潮去的日子里,我更在乎更惦念的,正是那片园子。它位于老区与新区之间,里面有一个很好的酒庄,窖藏了上百年的葡萄美酒。如今,葡萄园陷入工业重围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孤单和尴尬。我一直在想象,一个飘着葡萄酒香的城市,该是怎样的一个典雅、浪漫且富有底蕴的城市。向外地朋友介绍这个小城的时候,我总是一厢情愿地谈到葡萄园,谈到葡萄美酒。

这样的一片葡萄园,让人满怀倾诉之欲。在冰冷的楼群里,在匆忙的车流中,这种倾诉的欲望还有多少?

留住这片葡萄园,永远地。它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梦想。

一场大雪,让那个冬天真正地成为冬天,也让人体味到冷暖之外的更多东西。雪把房屋压塌了,这是我所亲见的事实。雪是美的。当美以风暴的形式呈现,会给人带来什么?雪也是柔弱的。当柔弱携起手来,制造出的却是另一种暴虐和威胁。记得落雪那天,我正沉浸在书房里,写着一篇与雪无关的文章。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终于将窗帘拉开的时候,我看到一片耀眼的白。

去看望那栋被雪压塌的房屋。然后,我离开了。我一直没有说话,只是一个人在看,在走。脚下的积雪很厚,像一些坚硬的心事。行政中心对面的天地广场几乎全部结了冰,有人从中间凿出一条路,窄窄地,仅容三两个人同时走过。我走在雪地上,看到焰火燃放后的痕迹。焰火在高空展示辉煌和美丽,却在地面留下炭黑痕迹。我想象那些夸张的焰火,它们以夜空和白雪为背景,绽放,然后消逝。那个老人从对面如约走来。每天散步时,我总会在这里遇到他。据说他是一个退休了的局长,曾经有着笔直的腰杆,还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威严。此刻他正在散步,手里拽着一根细细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着一只宠物狗。他面无表情地走过焰火燃放后的那段炭黑路面,然后面无表情地从我的身边走过。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听到雪在融化的声音。

以雪为背景,我在做着一些很具体的事情。修理吸尘器,订购家具,邮寄信件,加班赶稿子……这些很具体的事情,在排队等候着我。我想绕过它们,但它们迟迟不肯放过我。一个人可以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是一个问题。一个人值得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是另一个问题。也许,我更适合更愿意面对的,是一张书桌,一张可以同时容纳风雨雷电、苦辣酸甜的书桌。这样的一张书桌,可以让我同时拥有宁静与不安、丰富与贫瘠、短暂与恒久,以及这样与那样……我总觉得我应该是那样的,而不该仅仅是这样的。这样的我总在为那样的我而焦虑,并且心甘情愿或者既不心甘也不情愿地忙碌着。

大学毕业那年的冬天也是多雪。我应聘到西沙旺的一家外企上班,在郊区租住了房子。每天的早晨,我都会匆匆地穿过一段街巷,若是碰到面熟的人,就匆匆地点点头,然后说赶班车呢。那个时候,我觉得赶班车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觉得我不是在赶班车,而是在赶一种被大家认可的生活。只要忙碌着就好,只要不再是流浪的、没有着落的就好,我把别人挑剔的目光,错认成了照耀自己匆匆赶路的北斗。那时我租住的,是一个四合院里的厢房,大约十平方米,没有水,有电,还有一个土炕,每月租金一百三十元。房东是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每个月初的大清早,他都会很准时地来取房租。他总是一个人,赶很远的路来敲我的门,他咳嗽和哮喘的声音,比夜色还深还浓,常常从一个我并不知晓的地方出发,远远地就蔓延过来,成为我睡梦中的背景和底色。那时我的生活很拮据,经常需要饿着肚子。那是1997年的冬天,在烟台市建设路一片待拆的铁路职工宿舍区里,靠着一堆书籍和劣质纸烟,我熬过了那些孤寒的夜晚。第二年的冬天来临时,我从那家外企调入党政机关工作。办公室在六楼,单位在二楼有一间仓库,就做了我的临时宿舍。那间屋子先前是“公证处”的办公场所,宽敞,舒适,有着很好的暖气。我住在里面,渐渐地就有了奇思怪想,总想着某一天会有人来找我公证或验证一点什么,就像那段时间我所写下的那些激情文字,总想为这个世界公证一些什么似的。事实上直到我搬离那间屋子,也没有一个人来找我公证什么,我这才想起那个写着“公证处”的牌子早已挂到斜对面的另一个房间。在一个不挂任何牌子的房间里,我体味到了什么是安静,并且明白这个世界其实是不需要我来证明一些什么的。夏夜里,我几乎听得到窗外柳树的呼吸,还有柳条垂向的那一湾池水,沉默得简直让人无所适从。我住在那里,也工作在那里,白天从二楼坐电梯到六楼上班,下班后再从六楼坐电梯回到二楼。单位与“家”的距离这么短暂,我渐渐地感到了无聊和厌弃,开始盼着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是在某个居民区租住一间屋子,只要能与单位拉开一段距离就好。多年后我才明白了自己,那种想法的更深层次原因是,我想把工作和生活尽可能地区分开来。我不想让它们混合在一起。或者说,工作仅仅是作为谋生的一种方式,我对生活还有更多的理解和想法。这个想法从此就一直跟随着我,再也没有消失过。

从单位到家是十分钟的路,从家到海边也是十分钟的路。从家去单位,然后从单位回到家里,是每天都在重复的事情。偶尔,也会去海边走一走的,比如在高兴的时候,或者不高兴的时候。穿过一片防护林,海就在身前了。

海是阔大的。海边的路并不宽阔。我在海边并不宽阔的路上来回走动,向往着走出一份阔大的心境。我时常看到一个人,在海边旁若无人地吊嗓子,那些来自心底的奇异腔调,不知大海是否能够听得懂?一群穿红袍的老人在练太极拳,他们的一招一式都认真,含蓄,而且绵长,像是躲在潮汐背后的一种力。这样的力可以推动潮来汐去,却总也拨不开早晨清淡的空气。我觉得这里面有一种人生哲学。他们付出大半生的时间,终于弄懂了这种哲学。我也一直在试着去懂,但总也无法抵达,感觉不是多了一点什么,就是缺少一点什么。我相信他们一定经历过太多风浪,一定也曾有过激烈和抑郁,如今都已释然了。在海的面前,他们不需要任何回忆和解释。

沿着海边走,我时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在沙滩上嬉戏玩耍,他们把垃圾丢得到处都是,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我也看到那些漫步的人,随手就将烟盒或饮料瓶子抛向大海,然后心安理得地离开。我想,这些应该不在电子眼的监控范围吧。不在监控范围的,其实还有更多事情。那天,我在海滨路上散步,看到两个拾荒人拥挤在公用电话亭里避风,他们衣衫褴褛,神情漠然,互相并不说话,像在积攒所有力气来抵御外界的寒冷。接下来,我看到一个老人倒在前方的路边,他像影片中的蒙太奇镜头一样,是慢慢地倒了下去的。来往的车辆若无其事地来来往往。终于有一辆车减速停下来,司机刚从车窗探出头,就被车里人一声呵斥,然后匆匆摇上车窗,一溜烟儿地开走了。我离那个倒下的人越来越近,我想过去扶起他,又担心沾上某些说不清的麻烦,好心人因为救人被诬告被索赔,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我不断在心底劝告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掏出手机正准备报警,躲在电话亭里避风的两个拾荒人已经走过去,他们扶起倒在地上的老人,然后不停地招手拦车。来往的车辆仍在若无其事地来来往往,有的车辆甚至提速了。终于,一辆人力三轮车停下来,他们手忙脚乱地将老人扶上车,然后飞速地向着医院的方向蹬去。我愣在那里,好长时间没有动身。就在不久前的某个傍晚,我在海边还看到一个妇人与人力三轮车夫讨价还价。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她讨价还价的认真与她的时髦穿戴,以及人力车夫苍老的表情,好像不在同一个时空。因为怀里的孩子开始哭闹,她终于才肯在三轮车上坐稳,然后对着孩子说:“宝贝你如果再哭,长大了也让你去蹬三轮车。”那孩子居然不再出声,变得安安静静起来。同样沉默的,还有那个蹬三轮车的人。他一言不语,低头蹬着车子走远了。

那天我沿着海边走了很久也走出很远。在一个小渔村,我看到满地蠕动的挖掘机,一片浩大的施工场面。据说有个重要的工业项目落在这里,需要填平一方海域。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填海工程,巨大的石墩井然有序地摆进海里,然后是乱石、混凝土,等等。偌大的海,那些鱼儿该去往何处?

一直以为,我与这个叫作西沙旺的地方有着相同的体温,有着一份不必言说的默契。我常常念想她的原初模样,黄沙漫漫,阡陌纵横,一片并不美好的田园。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想写下这个城市的成长,写下她的繁盛以及繁盛背后的东西。当我拿起笔时,才发觉自己对这个城市其实并不了解。这个没有炊烟的栖息地,总让我觉得心里有些空落。也许,这仅仅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的梦想一直是在远方、在别处的。记得有天傍晚我在法院门前等人,居然看到了一个爆米花的老人。老人的脸膛是黑色的,比他手中摇着的炭炉还要黑。这是我的童年记忆中的人物。他穿街走巷,不知道穿越了怎样的一段距离,才从乡村胡同走到现在的高楼与高楼之间。看着这个原本属于乡下、属于记忆的场景,看着爆米花老人黑色的脸膛和龟裂的手,还有那燃灼着的装着我童年快乐的小小火焰,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站在那里,安静地看着这一切,一股暖意从心底渐渐涌起。然后,一辆城管的车冲了过来。然后,车上跳下几个穿制服的,抬起爆米花的炭炉丢进车里。然后,他们就走了。老人吃力地直起腰,满脸的茫然。我是旁观者,我看着茫然无措的老人,看着老人背后的影影绰绰的人群,还有来了又去的风,我觉得心里有一灼小小的火焰在抖,在抖,终于抖灭了。

这是异乡。我的故乡在别处,在心里。岁月如河,谁曾察觉流水的伤口?那些炊烟,那些蛙鸣,那些素朴的日子,我都用心珍藏着。它们留存在记忆里。它们只能留存在记忆里。这个曾经叫作西沙旺的工业新城,到处都是生产流水线。在这冰冷的格式里,我期望邂逅一些与炊烟蛙鸣有着同样品质的事物,它们来自一个我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带着久违的温情,还有说不出的痛。

同类推荐
  • 你不努力 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醉美文摘)

    你不努力 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醉美文摘)

    你一定要明白,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生活?被尊重,被爱?财富,快乐?其实,你最想的想要的生活,是来自于实力的自信,是你说了算的痛快。这一切,父母无法给你,爱人无法给你。唯有努力和勤奋,才能让你过上想要的生活。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掌握着改变命运的密码,都应该做自己命运的设计师。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 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

    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

    本书作者从方法论角度入手,选择自认为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心得堪为示范的篇什,以便读者不但可从中读出作者对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史的个性阐述,也能够窥得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需要的一些入门路径和基本方法。
  • 杨周翰作品集: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杨周翰作品集: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是杨周翰先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广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角度,来研究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力著。他以17世纪英国文学为突破口,把17世纪文学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考察,以一些虽然影响深远但却少人问津的作家为切入点,揭示了17世纪英国文学的风尚和思潮,发掘出17世纪英国文学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写了英国十七世纪文学的历史,杨周翰先生并非囿于经典文学,而是把一些不为以往的文学史家所关注的文类和文化现象,例如悼亡诗等,纳入自己研究的范围,并从中国学者的独特视角出发比较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悼亡诗,从而得出了一些全新的结论。
  • 住进一粒粮食(怀乡散文)

    住进一粒粮食(怀乡散文)

    这是一本描写乡村和土地的书。如果故乡在你的记忆中已经日渐模糊,那就读一读这本书,让一围粮囤、一盘石磨、一架房梁唤起你曾经的记忆。当回乡变成一种奢望后,故乡的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然而现在真实的乡村是什么样?那些仍然坚守在土地上的人,他们又在想些什么?
  • 跃上葱茏

    跃上葱茏

    本书作者是一位笔耕不辍的学者型官员,退休后仍坚持躬耕文亩,此书便是他近三年的散文随笔精选,共60篇。其中有对工作的思考,更多的是观察社会、品位人生之感悟,不乏史家智慧、学人襟抱、草根情怀。
热门推荐
  • 魔女逆天行

    魔女逆天行

    她,西大陆的天才少女,万药谷的少谷主,天赋卓越,却惨死亲人之手。她,遗落下位面的异族女孩,毒素淤积的身体,丹田受创的废物。当天才的灵魂重生到废材的身体,会在大陆掀起怎样的狂潮?六阶丹药?炼药大师?很了不起吗?本姑娘五岁的时候就已经会炼制八阶丹药了。天品灵器很厉害吗?本姑娘看看我的储物空间里面到底有多少神器先,唔,一、二、三…一百…累死了,数到现在还没数到十分之一,不数了。万药谷的人?揍的就是你。谷主的直系弟子?哎呀,本姑娘听到这话,有点激动,一不小心下手重了点送他去地狱报道了!片段一:“玥儿,你当真要去血域?”轩辕凌风严肃地看着眼前的小人儿,眼神中满满的不舍,“或许这一去叔叔就再也见不到你了。”“我必须去!我也一定会回来!”轩辕宸玥眼神坚定,“老天让我活下来不是让我安逸地躲在叔叔的羽翼之下度过此生的!是让我学会用自己的翅膀在蓝天翱翔的!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自己。”片段二:“你到底是谁?!”月琪惊恐地看着眼前妖媚无双的女子。“你希望我是谁呢?亲爱的表姐?还记得我的诅咒吗?诅咒你不得好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现在就是让诅咒灵验的时间!”“不!不可能!别过来!她已经死了!你到底是谁?”“我是她啊!来,不要紧张,我们很快就要开始了。”轩辕宸玥噙着笑,严重满是狠厉嗜血。挥手一鞭,毁掉了月琪精致的容颜。“不!”“这还是只是开始呢!我亲爱的表姐!”片段三:“不,别杀我!月月,我爱的人一直是你,是那个贱女人勾引我的!看在我们过去的情分上,别杀我!你母亲也是月琪那个贱人叫我去杀的!不是我!不要杀我!”某渣男求饶。“我当然不会杀你,我会送你去和月琪同甘共苦!怎么样?满意吗?”“玥玥,他就交给我的人处置吧。我会让人好好招待他的!”一旁某人掰过轩辕宸玥的脸看向自己,危险地看了一眼地上的男人,她已经看着这个男人好久了!很是不爽啊!本文一对一,无虐心。
  • 宅厨师

    宅厨师

    白夜穿越到了一个很奇葩的以食为天的异世界成为了一个厨师,本以为依旧是平凡的过完一生,但他慢慢的发现这个世界怎么老是有些奇怪的东西乱入啊。美食细胞是什么鬼?远月学院又是怎么回事?传说中的厨具到底是真是假?就连刀剑神域美食猎人版都出来了你到底想要闹哪样……ps:但走心走胃不走肾,想看人形推土机的可以绕道了。虽然感觉也没几个人看,但是还是建了个书友群,欢迎加入宅厨师,群号码:553438462
  •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熟悉历史,其中有一段是东周列国,也就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阳到秦始皇这段悠久的故事。六经皆史。他从小就读古书,有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凡先秦诸家著作,无所不读。
  • 相思相望不相亲之天师爱上九尾狐

    相思相望不相亲之天师爱上九尾狐

    他是除魔卫道的捉妖师,她是醉心修仙的九尾狐妖。九尾狐赖上天师,天师有理说不清。天师好不容易爱上九尾狐,她却说:卿非我族类,你我注定有缘无分!天师说:撩完就想跑,没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帮助孩子成长的30个创造发明故事

    帮助孩子成长的30个创造发明故事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性格爱好的形成过程。锤炼性格,培养爱好”是“帮助孩子成长系列”丛书的要旨,本书也禀承情商、智商并举的思路,从古今中外无数历险探谜中,精心翻译编写了30则故事,为方便读者阅读和讲述,特加注了拼音并配彩图。发明创造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制造出前所未有的生产生活用具,改变人类生活方式,造福社会的壮举。《发明创造故事》再现了人类发明创造的艰辛,彰显了发明家们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告诉我们生活并非本来如此,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而这得益于无数发明者的智慧和奉献。
  • “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

    “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

    熊孩子正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词汇量迅速增长,智力的发展也超乎想象,并且性格也在逐渐地形成。熊孩子因此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给家庭带来快乐的同时,烦恼也是应接不暇。本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惩罚”教子书,作者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书中所描述的教育问题,在每个家庭都会发生,而书中的100种“惩罚”方式,源于作者多年的教育经历。惩罚并不是体罚,而是通过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帮孩子明辨是非,建立责任感,让孩子感受爱和希望的同时,传递爱和希望。
  • 领导用人36计(管理者自助书系)

    领导用人36计(管理者自助书系)

    无须质疑,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一个基本问题驾驭下属。无论是发号施令、调兵遣将,还是指挥作战等,都是在驾驭下属。
  • 梦魇温多弗

    梦魇温多弗

    弗里曼·米尔斯被送到了温多弗——一家专门寄养问题儿童的机构,这本应是他人生的一个新开始。但人生中的第二次机会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创伤童年受害者实验”中,他发现自己可以读取他人的思维。在温多弗接下来的日子里,弗里曼和其他孩子被迫接受了更多的秘密实验项目,这些项目都由一个叫做“信赖会”的神秘组织操纵。然而,这些实验带来的不光是潜能激发。温多弗前身是一家精神病院,实验的电磁场把过去的病人亡灵召唤了出来。随后项目组又新进驻了一名科学家,此人暴躁而残忍,但他是ESP领域的顶尖人物,并且他的大部分研究都围绕着一个对象:他的儿子,弗里曼·米尔斯。
  • 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

    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了拒绝,在无意之中拒绝很多东西,而选择拒绝就意味着堵死了人生的条条大路,不去尝试,不去改变,只固守旧有的生活。《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强调一种“不拒绝”的理念,旨在告诉读者只有面对失败、付出、改变、尝试、责任、宽容、理解、倾听等的时候,应以一种不拒绝的积极心态去应对,才能迎接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