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2200000001

第1章 晚期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抑或陀思妥耶夫斯基?》(Tolstoy or Dostoevsky?)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乔治·史丹纳(George Steiner)所写的一本书名,我多年前看过,内容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只依稀记得他的结论是:各有千秋。当代世界各大作家之中,也各有托翁和陀翁的粉丝,但妙的是更有反陀翁者——昆德拉(Milan Kundera)即是其一,但他崇拜的卡夫卡却是陀翁的忠实读者,名作曲家马勒亦是如此。拥托翁的在中国更大有人在,鲁迅的友人许寿裳曾赠给他八字对联:“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可见早期的鲁迅也是师崇托翁的,但却译了陀翁的早期小说《穷人》。茅盾当年也是独尊托翁的,似乎在他的西洋文学论集中没有太多关于陀翁的文字。两人的中文译文中,最新出版的是草婴译自俄文的《战争与和平》。

以赛亚·柏林(Isaiah Berlin)爵士的那本小书《刺猬与狐狸》,被我屡次引用,原书却是讨论托尔斯泰的史观的。柏林爵士生前特别钟情俄国文学,甚至迷倒在前苏联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石榴裙下,在他的《俄国思想家》一书中畅谈十九世纪俄国思想史,但似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所展现的思想不屑一顾。俄裔小说家纳布可夫(Vladimir Nabokov)在他的《俄国文学讲稿》中说:“托尔斯泰是最伟大的俄国散文小说家”,他的尺度是散文(prose)技巧,而非思想内涵,所以他列出来的前四名俄国伟大作家的排行榜是:托尔斯泰、果戈理、契诃夫和屠格涅夫,陀翁被排在榜外。他还不忘揶揄一番:“这犹如给学生打分数,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素提可夫(Saltykov)正等在我的办公室门外,要和我讨论他们的低分数。”纳布可夫又说了一句:“当你读屠格涅夫的时候,你知道你在读屠格涅夫;当你读托尔斯泰的时候,你读它因为你停不下来”,真是一语中的!我去年重读《战争与和平》的英译本,废寢忘食,停不下来,读《安娜·卡列尼娜》时更是如此。然而,我介绍这两本小说给朋友看,朋友却读不下去。想来香港的大部分读者皆如此。我个人在早年旅美求学时就迷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特别是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并曾为文列为我自己心路历程中最重要的三本书之一,也因为这个原因才选修十九世纪俄国思想史,不料在博士口试时,那位教授却问我一个有关托尔斯泰的小问题:“在《战争与和平》小说中皮埃有没有参加Free Masons的组织?”我一时不知所措,答不出来。重读这本小说时还是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答案当然是参加了。也许,我这后半生的“心路历程”中也应该把《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列进去,那么自己的兴趣是否已从陀翁转向托翁?去年是托翁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我从电影改编文学的角度,写了八篇文章。今年是陀翁出生一百九十周年、逝世一百三十周年纪念,我是否该重读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还有《白痴》(The Idiot)和《群魔》(The Demons)?托翁或陀翁?鱼与熊掌,如何定夺?看来我已经没有挑剔的资格,应该兼容并取,照单全收。我的重读陀翁计划嚷了数年,至今尚未开始,只好再谈谈托翁的社会影响。

如果用纳布可夫的文学尺度来衡量,非但陀翁的小说是二流作品,而且托翁除了小说以外的其他散文作品更不值一读。然而托翁自己却在后半生写了大量的非小说作品,包括各种有关文学、宗教、教育和社会改革的文章——那篇长文《艺术论》(What is Art?)更被后人(如萨特)视为经典。他的书信更可观,收入全集的就有八千多封。比起托翁来,鲁迅犹如小巫见大巫,但两人也有不少共通点:两人都是“国宝”,被全国奉为神明,作品被引入中学教科书,但实际上两人的小说创作并不算多,鲁迅从来没有写过一本长篇小说;托尔斯泰虽写了三本长篇和数本中篇和短篇,但他的散文更多,和鲁迅的杂文一样。这些散文可以说是托翁后半生“看破红尘”后的呕心沥血之作(最近有一本英文选集:Last Steps:The Late Writings of Leo Tolstoy,Jay Parini编)。他自愧生为俄国贵族,享尽荣华富贵,但俄国的农民却不识字、生活在经济底线之下,即使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沙皇已经正式解放农奴,但农民的生活并未改善,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比美国黑奴的命运更差。除此之外,托翁深觉俄国的官方宗教(东正教)害人不浅,教义保守之至,组织森严,以宗教为名压迫人民,这种愚民政策非改革不可,所以他必须从基督教义中发展出他自己的宗教,简言之就是兼爱,应该彻底消灭阶级,人人在上帝面前生而平等。他自己更身体力行,把全部财产捐出来,稿费也从公,所以在晚年积极从事农民教育,写了不少入门教材,更以他的名声到处为人抱不平,最后终于迁怒了沙皇和俄国教廷,把他逐出教外。然而他的声誉却因此蒸蒸日上,在广大的俄国群众心目中,地位比沙皇更高。到他死前早已被奉为圣人。他那幅白胡逾尺,穿着平民装的形象照片,更是人人皆知。我以前学俄国思想史时,觉得托翁的这些非文学作品十分浅薄,没有陀翁的思想深厚,所以不值一读,然而现在看来,托翁的看法更合时宜。最近读了一本新出版的传记Tolstoy:A Russian Life(《托尔斯泰:一个俄国人的一生》,2010),著者是曾为契诃夫写过传记的柏特莱(Rosamund Bartlett),这才发现托翁晚年的影响不可低估,他在生前已有不少信徒,形成了一个“托尔斯泰主义”组织和运动,这个组织的发起人名叫契特可夫(Vladimir Chertkov),会员遍及全国,甚至传到西伯利亚。他们坚守几个信条:财产公有,共住公社,积极致力于平民教育和农耕,吃斋禁欲,彻底反战,主张以和平手段抗争。这些信念后来直接影响印度的甘地和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

托翁虽成了“教主”,但他自己却受家室之累,实践不了自己的信条。这一段托翁生前最后一年(1910)的故事,被一位美国教授柏里尼(Jay Parini)写成一本小说,根据的是一手资料:除了托翁自己的作品外,尚有他的妻子、秘书、子女、医生和其他身边人的回忆录,从三个主要人物——托翁发妻苏菲亚、秘书布加可夫、组织的主持人契特可夫——的不同立场来展现情节,其中把苏菲亚写得最有血有肉,而契特可夫则成了阴险无比的坏蛋,秘书布加可夫夹在中间,还有一段恋情。此书被改成电影,在台湾很引起一阵轰动,甚至诚品书店也把托翁的数本小说和柏里尼的原作陈列出来,我因此得以购买一本。回港后又买了影碟观看,觉得两位演员(饰托翁的Christopher Plummer和饰妻子的Helen Mirren)实在演得精彩,但也因此把这套戏几乎变成了“家庭肥皂剧”,苏菲亚和契特可夫争夺托翁著作版权成了情节的重心,全然不顾“托尔斯泰主义”,社会和历史意义全失。只有全片最后一段——托翁离家出走、病死在一个小火车站——导演处理得十分卖力,当时已有电讯设备,全球记者云集,各个搭篷等待这位文豪圣人咽下最后一口气,这“最后一站”(书名就叫The Last Station)的确变成一场媒体造成的“壮观”戏(spectacle),反而近于史实,较原著更传神。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般观众更不会重视托翁晚年作品的意义。在柏特莱传记的最后一章,她把“托尔斯泰主义”运动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特别是对于推翻沙皇的直接作用,所以连革命领袖列宁也对托翁推崇备至,列宁的那篇名文:《托尔斯泰作为俄国革命的明镜》也成了人人必读的革命教科书。表面上被供奉上神台,但真正代表的精神却被意识形态所控制。柏特莱不无感叹地说:在俄国大革命后,托翁名声虽仍如日中天,但“托尔斯泰主义”却处处遭政府打杀。原来1917年俄国大革命时仍有六七千托翁信徒,以良心理由拒绝被征召参军,结果各个受到整肃,入监牢或被发放到西伯利亚。连托翁的一个女儿Alexandra也数次身陷囹圄。最后不折不挠坚持到底、为出版托翁全集而奔走,并数度向政府请愿拨款的反而是契特可夫。这套全集总共九十册,终于在1958年出齐,但编委会上已经不见契特可夫和Alexandra的名字。本世纪初,俄罗斯社科院又发起出版全无删节的托翁全集,预计一百册,至今尚未出齐,柏特莱说,这一次的原因不是政治,而是市场经济。前苏联虽然解体,言论和宗教恢复自由,但至今托翁被俄国教廷逐出教会的事,尚未得到平反。但托翁的曾孙已经接掌托氏家族的故居在莫斯科南部数百公里的一个农庄,名叫Yasnaya Polyana,现已成为著名托翁博物馆,到俄罗斯旅游的游客不妨绕路到此一游。

同类推荐
  • 纸上民国

    纸上民国

    本书作者是《新文学史料》主编,与史料打交道多年,因此有关现代作家的人与事十分稔熟,民国文坛旧事,品评文学大家,写来如数家珍。难得是作者颇多创见。全书貌似信笔闲话,却也不失为一部严肃的、有分量的现代文学史。
  • 被背叛的生活

    被背叛的生活

    《被背叛的生活》主要内容包括居住之道;越来越年轻;无从选择的选择;被背叛的生活;永远需要说“不”;中国知识分子的官瘾;马尔赛尔夫主义;人之恶;成熟的代价;六盘山区的小姑娘;威海的冬天等。
  • 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

    该书作者沿着自己成长的历程,以回忆、纪实、叙事和抒情等笔法,为读者再现了50后这一代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沧桑变迁和艰苦卓绝的奋斗风采。作者出生在海岛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小时候父亲就瘫痪在床18年,九口之家全靠国家救济,自己也是靠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才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从基层公社到上级政府机关,转业到企业,再到政府机关,又到基层乡镇,先后进出了6个单位,每到一处都展现了作者奋斗不息的精神面貌。作者严格遵守着“低调做人,高调干事”的行为准则,像一名过了河界历经风雨不言累的小卒,一直向前,他是这一代人的个体再现。
  •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

    请让我为你讲一个故事,一个老故事。和许多老故事一样,其中有欢乐也有哀伤,有温馨也有酸楚,有热闹也有寂寞;似乎过于平凡,还有点不合时宜,却有一种看似“慢半拍”但永不过时的温暖、悠然和浪漫;当然,还有爱情。
  • 海南剿匪大捷

    海南剿匪大捷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生在海南五指山腹地的故事。它的情节很像“智取威虎山”。武等官兵闯龙潭、入虎穴,打入犯罪团伙内部。部队参谋长足智多谋,运筹帷棍,指挥内外,里应外合,一举将一个特大犯罪团伙打掉。
热门推荐
  • 秀才家的俏长女

    秀才家的俏长女

    云朵莫名穿越,来到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异世,成为东凌国苏秀才家的俏长女。沉眸看着将自己一家五口扫地出门的人,云朵捏了捏掌心:“总有你们后悔的那一日!”
  • 我本反派

    我本反派

    结怨神道大帝李世易、暗算盟友先辈长老易剑心、强上侍神女帝慕千紫...累累罪行径,苏刑一夜醒来,发现自己一手的烂牌,看似花团锦簇,却即将成为神乾帝国开国初最无脑的反派。无奈,为了不成为别人的垫脚石,苏刑不得不逆天改命,将反派做到底。反命、反人...,直至最后,反到了拨弄这一切的源头——看似无常无序的天与地!
  • 有间汤药铺

    有间汤药铺

    在夜和黎明,有梦境的魇浮现,在找自己的过往。——论两个活了万八千年的老怪物的现代日常。古老的宅院合着香暖的风,一股脑儿的扑进半敞的窗棂中,窗帘轻轻轻轻的卷,青丝慢慢慢慢的缠。谁先笑出声的,不记得了。谁先吻了谁的唇,也不记得了。只知道花红柳绿,春日正好。唇齿交融,艳色无边。还有比这更撩人的吗?“可是我真有病。”“我真有药。”
  • 仙界帝师

    仙界帝师

    九天之上,他是仙帝尊师,修真之界奉他为神,千年前,仙、妖、魔、鬼四界爆发混战,无数强者陨落,而他却遭人算计,不得不转世重生。荆天明先天九阳之体,幸得怪人师傅真传,踏入了那纷乱多彩的修真世界!他入妖域、平魔界、闯鬼城,只为曾经那一句誓言,活在当世,必将风动天下!
  • 崩坏世界的黑剑士

    崩坏世界的黑剑士

    无尽的杀戮,虚无渺茫的人生,这样的世界不如毁灭算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老婆可盐也甜

    总裁老婆可盐也甜

    (1v1男主体力好,女主很苦恼)沈绵绵给锦城最尊贵的男人治病,没想到将自己给搭了进去。睡了国民男神,她觉得自己也不亏了,于是便想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谁知这个男人居然一睡上瘾,从此霸上她的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珠澜

    珠澜

    我想做个好人,但我不能!!!一路相随,却立场不同;一起拼命,又各怀鬼胎;一次说谎,次次圆谎。情有千种,难有善终;道路万千,难有归途。神器齐聚,真相浮起,扑朔迷离。话不多说,一起雅俗共赏吧!
  • 度地

    度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