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1400000001

第1章 译序(1)

圣伯夫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业文学批评家,也曾出版过三部诗集和一部长篇小说,但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起,主要从事文学批评。一八二八年出版的专著《十六世纪法国诗歌和法国戏剧概貌》被誉为探索浪漫主义渊源的力作,从而使他立足文坛。自一八三〇年,他在《东西两半球杂志》等多家报刊发表大量文章,名声鹊起,经久不衰。他先后出版《波尔-罗雅尔修道院史》(1840—1859),《当代人物肖像》(1846—1871),《妇女肖像》(1848),《月曜日丛谈》(十五卷,1851—1862),《论维吉尔》(1857),《帝政时期的夏多布里昂及其文学团体》(1861),《文学家肖像》(1862—1864),《新月曜日丛谈》(十三卷,1863—1870)等,可谓著作等身,浩如烟海。从三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末,近四十年间,圣伯夫称霸文艺评坛,甚至叱咤风云于最高学术机构法兰西学院。他培植了继承其业绩的一批学界强人,诸如勒南、泰纳、布尔热等。虽然曾受到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以象征主义为主体的“世纪末”思潮的冲击,但其影响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减弱。可以说,圣伯夫文学批评的影响长达百年之久。

对这样一位文学批评权威,第一个发难的,就是本书作者普鲁斯特。早在一九〇五年,普鲁斯特就指出:“圣伯夫对同时代所有伟大的作家概不承认”,后来进一步指出,圣伯夫对同时代天才作家的批评全盘皆错。

首先应当说明,普鲁斯特并非全盘否定圣伯夫的功绩,始终承认圣伯夫关于十九世纪以前经典作家的论著,已经成为文学批评的经典,甚至能够勉强接受著名文艺评论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保罗·布尔热对圣伯夫的颂扬——

“圣伯夫才识高明,体事入微,连最细微的差别都提到笔端。他大量采用趣闻轶事,以便拓展视听。他关注个体的人和特殊的人,经过仔细探究之后,运用美学规律的某个典范高瞻远瞩,而后根据这个大写的典范作出结论,也迫使我们得出结论。”

普鲁斯特认为这是布尔热给圣伯夫方法下的定义,揄扬可信,定义简要;但竭力反对推广圣伯夫方法,因为此方法不利文学评论,更不利文学创作。普氏提出怀疑进而否定圣伯夫方法,是从现实出发的,有根有据的:为什么这位杰出的批评家,对同时代所有的文学天才会一概熟视无睹?嫉妒吗?彼时许多同情天才未被承认的人是这么想的,但不足为据。圣伯夫处在文坛至高无上的地位,何必嫉妒其时默默无闻或深受贬压的斯丹达尔、奈瓦尔、波德莱尔、福楼拜呢?那么有可能嫉妒名人名家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缪塞吗?也说不通,因为他早已放弃文学创作,专事文学评论,同行不同类,何必相轻?如果用在他阻止某些学者入选法兰西学院,或许说得通,他确实利用在学院举足轻重的地位,反对过一些人入选。再说,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缪塞等巴结他都来不及呢,比如乔治·桑想去拜见,或引见缪塞,都得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女性魅力;巴尔扎克对他百般殷勤,好话说尽;连雨果都始而把他奉为座上客,继而把他视为知己挚友,终而因他染指其爱妻而反目,但拿他无可奈何。

普鲁斯特不从圣伯夫与大作家们的私人关系去批判圣伯夫的文学评论,相反,他非常厌恶甚至气愤圣伯夫在文学评论中常常拉扯作家的品行、为人、私生活以及跟他个人的关系。比如对斯丹达尔《巴马修道院》的评论,圣伯夫说不同意巴尔扎克对此书的赞扬,远没有巴氏的热情,说它与前人的历史题材小说相比,雕虫小技而已,但笔锋一转,称赞斯丹达尔男女私情上“正直可靠”(其实非常糟糕,据说此公实际死于梅毒),说他虽缺乏小说家的素质,但为人谦虚,是有儒雅风度的谦谦君子。再如,圣伯夫对待波德莱尔的态度更“令人发指”,他口口声声称波德莱尔是他的私交至友,说波氏“谦虚”,“平和”,“有教养”,“识大体”,等等,但对这位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普鲁斯特语)的创作闪烁其词,不置可否。波德莱尔的一些诗歌受到司法追究时,他“见死不救”,只作了个小小的姿态,以示同情。最令普鲁斯特不解和难受的,是波德莱尔自始至终对圣伯夫顶礼膜拜,低声下气,摇尾乞怜。波氏的朋友们实在气愤难平,说了一些坏话,波氏马上出面制止,并写文章公开声明这与他无关。此类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总之,圣伯夫对同时代天才作家这种一打一拉的恶劣手法,深深激怒一向文质彬彬从不说粗话的普鲁斯特:“读圣伯夫,多少次我们恨不得痛骂几声:老畜生或老恶棍。”

普鲁斯特骂过之后,冷静下来,承认圣伯夫说得对:正确判断久已得到公认并列为经典的作家是容易的,难就难在把同时代的作家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而这恰恰是批评家固有的职责,唯能履此职责,批评家才名符其实。可惜圣伯夫本人从来没有身体力行。普鲁斯特认为,问题出在圣伯夫的批评方法不对: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的艺术奥秘,圣伯夫不从他们的作品去寻找,一味热衷于收集他们的近亲好友熟人乃至对手敌人所作的议论、所写的书信、所讲的故事,有点像咱们的“查三代”,“调查社会关系”。圣伯夫过于重视作家的出身、地位、境遇、交往,他对夏多布里昂的阿谀奉承便是明显的例子。确实,作家或艺术家的政治立场,为人处世,生活作风,男女关系,很容易引起争议。历史上一直存在抑或因人废文,抑或因文废人,抑或因文立人的现象。普鲁斯特早在本世纪初就批判圣伯夫对人和文不分的批评方法,这里的文当然指文艺创作。他主张把论人和评文分开,文学批评必须从文本出发。常言道:“圣人中没有艺术家,艺术家中也没有圣人。”不要因为大仲马和小仲马父子为同一个烟花女争风吃醋而否定《基督山伯爵》和《茶花女》的小说价值。也不要因为维克多·雨果放荡得连女用人都不放过而谴责《悲惨世界》中纯洁的爱是虚假的。更不要因为波德莱尔恶习多多而批评他的诗歌伤风败俗,进而否定其艺术性。谁要是读了《忏悔录》而谴责卢梭道德败坏,那就是普鲁斯特所指“不善于读书”的那类人。

普鲁斯特认为,圣伯夫没有看出横在作家和上流社会人物之间的鸿沟,没有懂得作家的自我只在其著作中显现,而在上流社会人物面前只表现为像他们一样的一个上流社会人物。诗人和作家“外部为人”的趣闻轶事无助于理解他们的作品,弄清楚诗人和作家所有的外部问题恰恰排除了他们真正的自我。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是用“内心深处的声音所唤醒的灵感”写就的。普氏说:书是另一个自我的产物,不是我们在习惯中在社会中在怪癖中所表现的那个我。

从上述论点,我们逐步看出,普鲁斯特批判圣伯夫的目的是想建立并阐述自己的文艺观,也是他写本书的目的。他说:本书借圣伯夫之名加以发挥的将大大多于论及他本人,指出圣伯夫作为作家和批评家所犯的错误,也许能对批评家应是何人、艺术应是何物说出个所以然来。难怪许多不熟悉普鲁斯特的法国读者,包括文学系大学生,不明白本书前后部分好多章节尽谈作者身边琐事,看上去同赫然醒目的论战性标题《驳圣伯夫》风马牛不相及。相信中译本读者也会有同感,不要紧,谨请读者诸君硬着头皮读下去,读完就会明白的。因为推倒圣伯夫方法谈何容易,而纯学术理论批判又不是小说家的任务,普鲁斯特只想通过小说,确切讲,散文性小说,阐述自己的文艺观。关键的命题是:文贵乎真。圣伯夫方法的要害也是求真实。问题是求什么样的真实,怎样的真实才算真正的艺术真实。圣伯夫一贯主张小说应在写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用他的话来说,进行“天才的艺术加工”。举个典型的例子,圣伯夫竭力鼓励龚古尔兄弟去罗马实地勘察,体验生活,深入调查他们那位移居罗马的姑妈的身世。回来后,他们以姑妈为女主人公的原型,以真人真事为蓝本,写出了小说《热尔韦泽夫人》。圣伯夫对这部不成功的小说评论道,小说的创作方法是对头的,但缺少艺术性。仿佛艺术性和方法是两回事。对此普鲁斯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是他酝酿已久的创作思想,日后更开现代小说的先河,同时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普鲁斯特认为调查得来的素材只能作为参照,作家必须依据切身的感受才能表现本人的思想,唯其如此,作品才是真实的。为了阐述这个思想,普鲁斯特在本书中用了近乎一半的章节(虽然是后人根据他的设想选编的),讲述他对周围日常事物的感受,从睡眠、房间、光线、天气、太阳、雨水、花园、街道、教堂、钟楼到贵族社会的人物、姓氏、门第、外貌特征、言谈举止、生活习俗等,写的全是感觉:听觉、视觉、触觉、嗅觉、性觉、悟觉,等等。而感觉与印象不可分离,于是他用了大量篇幅谈印象(不是一般的印象,而是想象的印象,即普鲁斯特所谓的“无意识的回忆”)。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比如由听觉引起的联想:一天,作者听见侍者不小心把银匙碰响了瓷盘,清脆的声响使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一次火车经过夜间运行,于清晨停在山区乡间小站,铁路工人用锤敲打火车轮子,在清脆的敲打声中,一个年轻的农村姑娘前来兜售牛奶咖啡。姑娘红润的脸颊宛如天边的朝霞,他“一见钟情”,感到美丽的姑娘与众不同,具有个性。

村姑特殊的美使他悟出,人们头脑中固有的美女形象是枯燥乏味的,对美女的欲求是根据人们的认识想象出来的,抽象的,没有诗意。而送热牛奶咖啡的姑娘使人产生一种想象的快乐,非现实的快乐,作者顿时感到清空醇雅。这种想象印象的真实性弥足珍贵。艺术声称近似生活,若取消这种真实性,就取消了唯一珍贵的东西。艺术家诗人作家应当做的,是追究生活的底蕴,全力以赴打破习惯的坚冰、推理的坚冰,因为习惯和推理一旦形成,立即凝固在现实上,使人永远看不清现实。而两个印象之间的巧合则使人发现现实,从而产生想象的快乐,即诗人唯一真正的快乐。种种印象,哪怕产生一分钟的现实感,也是难能可贵的一分钟,令人欢欣鼓舞。从这个印象和所有与之相似的印象中脱颖而出某种共同的东西,优于我们生活的现实,甚至优于智力激情爱恋的现实。由此产生的愉悦,空明如翼,轻柔若风,是心灵上难得的一瞬即永恒的愉悦。它那具有灵性的光芒使人们幽闭的心灵顿时明媚透亮。这就是艺术魅力,任何其他魅力都不可代替。

同类推荐
  • 微雨中的蝉声

    微雨中的蝉声

    夏日去川南玉屏山森林公园小住,令人感到新奇的是:满山蝉鸣,此起彼伏,自晨至夕,不绝于耳。究其原因,方知遍山所植之树,名日“柳杉”;此类树的特别之处,一是颇利于蝉的繁衍与栖息,二是它的气味能驱蚊灭蚊,所以山中整日蝉声不绝,而蚊蚋则不见踪迹。
  • 契诃夫书信集

    契诃夫书信集

    本书收录了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全部4000余封书信中的217封文学书信。时间的跨度是25年。在这些书信中,展现了契诃夫的创作、生活和思想的发展变化。展现给读者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伟大作家。在这些书信中,你可以看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光辉,也可以看到作为普通人的平凡。
  • 禅与物

    禅与物

    作品从自然物象中发现禅意,用禅的审美方式解读物象。启示读者在大自然中返璞归真,在喧器闹市保持禅心,并在生活中体味禅意。山川风物与哲学、历史相互交融,是一部以作者切身体验为基础的自然哲理散文集。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往事与怀念

    往事与怀念

    这本回忆文集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写到青年求学,从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写到命运的多次坎坷。书中的那些往事,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体现了共和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历史年代里的命运沉浮。回溯的视角更增添了理性的视野。作者那种历经坎坷,却对理想矢志追求的情怀令人感慨而感动。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吸血鬼骑士之堕落的天使

    吸血鬼骑士之堕落的天使

    『沐微殿』被称为“神之友”的大地天使——Raguel,因遭受陷害,被被逐出圣人历,被教皇萨卡列斯,指称为「冒充圣者」的恶魔。堕天使之绝望天使——昔拉,被称为最最危险,最最狂暴,最最疯狂的天使,没人知道他的身世,没人敢靠近他,就连撒旦和欧亚提起他都要胆怯,一般人们说的杀手的化身,就是昔拉。他的力量最恐怖,就是让人绝望!他的力量最恐怖就是让人绝望!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杀戮天使”——KillingAngel。谁又知道,其实昔拉和大地之天使拉贵尔是同一个人?因被背叛,而堕落,化身为黑暗杀手,却不小心掉到另一个时空,遇到了她所渴求的希望,却因为原本违背堕落,被逼堕落,变成一半的堕天使,却依旧拥有令人绝望的杀戮力量。看昔拉在异时空怎样摆脱天堂的追杀,怎样找到原本属于她的希望。其实,吸血鬼并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人心。优雅高贵的吸血鬼始祖,邪魅绝美的蓝血伯爵,温文尔雅的蓝,火爆直率的维.......最神秘的还是那个在校园祭上突然出现的少年.......无数的少年被昔拉的冷漠,淡然,狠绝吸引,看谁最后能得到被称为“绝望天使”的昔拉的心~
  • 我成了大佬之后

    我成了大佬之后

    【喂,不是吧不是吧,这年头还真的有宿主对国家发放的男朋友不感兴趣?】*温柔似水的双面国主了解一下?——“全天下最尊贵的长公主殿下,只有你一个,只能是你。”*体弱多病的邻家哥哥了解一下?——“听风说你见我的第一面,就惦记我了许多年,现在,让我来惦记你的下半辈子吧。”*傲娇的大狼狗总裁了解一下?——“喂,这份心动合同签收一下,期限是余生。”*多人格星际霸主了解一下?——“无论是哪个我,这颗心脏只为你跳动。”*宓恬:滚!谈恋爱就谈恋爱,你老是精神分裂算哪门子好汉!有本事精神分裂,就没本事跟我单挑吗!怂货!系统:【……】妈的绝了(ノ=Д=)ノ┻━┻啊西#别人家的小姐姐只想要甜甜的恋爱,我家的小姐姐恨不得把所有爱情都掐死在摇篮里!救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达达失踪

    达达失踪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你在

    你在

    她的这个病,极可能使她无论多努力都无法活到预期寿命那么长。对于这个事,时薇晓是这样想的:那正好啊,届时,她与年龄长她十多岁的安丰平,便可以几乎同步地抵达晚年,继而,时间差较小地去迎接往生的召唤。这样一来,晚年生活是否有子女的照应,对他们俩来说,也就不太有所谓啦。
  • 小厨娘你别跑

    小厨娘你别跑

    新文《爆宠田园:秀才家的小娘子》,1V1甜宠高甜种田文已发,求支持昂~白案师傅李晓慧,穿越成了杏花村的李家大闺女李雁回,爷奶慈爱,父母勤快,弟弟妹妹娇憨可爱,无奈奶奶身体不好,又逢兵祸雪灾,发挥白案师傅手艺,松子糖,滋味好,做面点,新奇巧......全村致富呱呱叫。那个冰块脸怎么回事儿?什么,少将军?“娘子,我来接你了,咱们回家吧!”“谁是你娘子?”“咱们不是定好的吗?定情信物你都收了!”“谁拿匕首做信物?”“嘿嘿,小厨娘,我看上的人,你就别想跑!!!
  • 我的胞兄刘绍棠

    我的胞兄刘绍棠

    刘绍棠是我的长兄,兄弟相差十二岁,整整一旬。新中国诞生之初,阳光灿烂的日子,大哥像运河乡旁、篱边路畔一朵饱含泥土芳香、顶着晶莹露珠的鲜花,绽放在五十年代的文坛。他十三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独具风格的小说,以清新的“山楂村歌声”,欢快热情地讴歌年轻共和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展露出文学才能的尖尖角。于是,声名鹊起,大哥被人或善意或恶意、或褒或贬捧为“神童”“天才”而红遍全国。那时的我正处蒙昧未开的孩提时代,对大哥的“大红大紫”没有半点儿记忆,更没有沾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实惠。
  • 水调丁香结

    水调丁香结

    这是一部没有介绍的作品。没有。一点儿都没。
  • 凤纹龙

    凤纹龙

    古史有云,凤纹龙相者,与龙绘凤之相相克。萧乾是真的后悔自己当了国师,贵妃生子,他悄咪咪算了一卦,惊了,居然是凤纹龙?不过反正没有凤身绘龙的相,于是他只告诉皇帝这个孩子是真龙,皇帝高兴呀,立刻封了太子,萧乾就滚回老家安享晚年去了。两年之后喜得外孙女,他想,好久没有算卦了,心血来潮算了一卦。算完直哆嗦——完了,那只不能共存的凤出现了。这下真的不敢说了。愁,真的愁。护外孙女还是保太子?他悄咪咪把儿子送进朝廷,做了太傅,萧乾想着那就看看太子怎么样吧,就把太子顺回来了。两年后发现更愁了,太子和外孙女好上了。十四岁时舅舅带回来一个哥哥,根据对舅舅职务的了解,及从外面找来的画像,萧浠发现,这是太子。行吧,还对她瞒着自己真实身份,那也别想好过,两年里变着法子暗悄悄整他。得,还把自己整进去了,摇身一变,成了太子妃了。穆沣挚自幼被立为太子,十六岁时太傅美名其曰带他出去见世面,转头把他拐进自己家,还有一个小姑娘,一起相处两年,这么“照顾”他怎么能不言感谢?以身相许如何?“太子妃,好久不见。”穆沣挚笑眯眯的看着她。“好久不见”萧浠也笑眯眯【咬牙切齿】的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