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7900000003

第3章 忘情(3)

“杜德先生在说葬礼安排的事,”牧师对她说道,语气温柔而带劝诫,“全部东西,包括墓碑。你想在墓碑上刻什么都行。”

“哦,花哨的东西一律不要。”格雷丝说。

上周五早晨在杜德家工厂的锯木操作间发生了一幕极为骇人的惨剧。杰克·阿格纽先生在探检主转轴时,衣袖不慎被法三盘上的定位螺钉挂住,导致胳膊和肩膀被卷压在主转轴下,其头部触上直径约一英尺的圆盘锯。这位不幸者的头颅被瞬间削下,从左耳下方切入,锯断了整个脖子,造成其当场遇难。在此过程中他并未说话呼喊,喷溅而出的血雨向工友们警示了这场惨剧。

事故发生后一周,这则报道再次出现在报纸上,专供错过消息和想寄一份给别镇亲友(尤其是曾在卡斯泰尔斯住过)的人。修订了“法兰”的拼写错误[5],边上还有一条更正说明。文章还描述了葬礼的规模之大,邻近镇子,甚至远到沃利都有人来参加。人们坐轿车和火车前来,还有骑马和坐轻便马车的。杰克·阿格纽生前跟这些人并不相识,但正如报上所写的,人们希望为那起悲惨惊骇的意外默哀。当天下午,卡斯泰尔斯休市两小时。旅馆并未停业,是为了给所有的来访者提供餐饮。

遗属包括妻子格雷丝与四岁的女儿莉莲。死者在大战中表现英勇,受过一次伤,但并不严重。许多人都为这次的悲剧扼腕。

出于疏忽,报纸没有提到那仍健在的父亲。报纸编辑并非卡斯泰尔斯本地人,等到有人提醒他时已经太迟了。

父亲对此未加抱怨。葬礼当日天气格外晴好,他出了镇子,跟平日里不用去杜德家工厂的那几天一样。他头戴毡帽,身穿一件长外套,打瞌睡的时候可以拿它来当毯子。他的套鞋穿得很妥帖,用密封罐子用的橡皮筋固定着。他想出去钓几条胭脂鱼。渔猎季尚未开放,但他总是能稍微提前一点。他常在春季和初夏钓鱼,钓来的鱼就自己煮了吃。他在河岸藏了一口平底煎锅和一把茶壶。茶壶是用来煮玉米的,再过一阵子从地里偷偷掰来的玉米。那时节他也摘野苹果和野葡萄吃。他心智健全,但厌恶与人交谈。儿子去世后的这几周,他躲不过去,但总有办法长话短说。

“干活的时候自己要当心啊。”

走在乡间的那天,他遇到一个同样没去参加葬礼的人。一个女人。她无意提起话头,事实上她看起来和他一样喜欢独处,难以接近。她迈着生风的大步,两人擦肩而过。

那家以制造风琴起家的钢琴厂在小镇西头延伸着,仿佛中世纪的城墙。工厂有两排长长的建筑,就像里外两道防御土墙。一座封闭的桥梁连接两栋建筑,主要的几间办公室都在那里。深入小镇和工人所住的那条街,能看见窑房、锯木厂、贮木厂和堆货棚。工厂的汽笛号叫众人起床,每天早晨六点拉响。七点那次是上工,十二点吃午饭,一点下午上工,五点半那次是让工人们放下工具回家。

出工规章镶在玻璃镜框里,挂得离打卡机不远。头两条规定是:

迟到一分钟扣十五分钟工钱。要守时。

安全意识勿麻痹。为己为人,小心作业。

厂里出过几次事故,曾有工人被滚落的木材碾压身亡,那是在阿瑟当家管事之前。还有一次是在大战期间,一个工人丢了条胳膊,也有说是胳膊的一截。出事那天阿瑟去多伦多跑外勤了。他从没亲眼见过什么事故—总之严重的都没见过。但那感觉一直留在脑海里,他总觉得可能有事要发生。

或许他不像妻子去世前那么确定麻烦不会来找他了。她死于1919年,死于最后一波西班牙流感疫情,那时人们都已从起初的恐惧中恢复过来,她甚至从未恐惧过。近五年过去了,但阿瑟仍将其视为一生中逍遥时光的终结。不过对于别人,他总是显得十分负责和严肃—没人察觉到他身上的变化。

在他的梦中,事发现场存在某种会扩散的寂静,一切都停滞下来。现场所有的机器不复发出平日的噪声,每个人都闭口不言,当阿瑟朝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时,他明白那一劫终于来了。他永远说不上究竟是看到了什么让他这样想。就是那个空间,厂区里的灰尘,告诉他来了。

那几本书在他轿车的地板上放了不止一个星期。直到女儿贝亚说“这几本书是怎么回事?”,他才想起来。

贝亚念起了书名和作者名。《约翰·富兰克林爵士与西北水道的探险之旅》,作者G.B.史密斯。《世界怎么了?》,作者G.K.切斯特顿。《接收魁北克》,作者阿奇博尔德·亨德里。《布尔什维克主义:实践和理论》,作者伯特兰·罗素伯爵。

“伯尔—阿维克—主义。”贝亚念道,阿瑟告诉她如何正确发音。她问那是什么,他答道:“从俄国传过来的,我自己也弄不太懂。听说不怎么光彩。”

贝亚那年十三岁。她听说过俄国芭蕾舞和苦行僧。此后几年,她都相信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一种邪恶而下流的舞蹈,至少长大之前她是被这么告知的。

她没提起这些书和那个出事故的工人有关。一提,故事就没那么有趣了。也有可能是她已经忘记了。

图书管理员有些不安。有几本书里还留着卡片,也就是说未被登记过,是从书架上直接拿走的。

“罗素伯爵的这本不见好一阵子了。”

阿瑟不习惯被这样训话,但他还是温和地答道:“我是替别人来还的。出事的那个伙计。因厂里的事故丧命的那个。”

图书管理员面前摊着富兰克林的那本书。她凝视着船只被浮冰困住的图片。

“他妻子让我来还的。”阿瑟说道。

她把书逐一拿起摇了摇,像是期待着有东西掉落。她的手指翻动着书页。下颌不雅地抽动着,仿佛正咬着脸颊内侧。

“我猜他觉着喜欢这些书就带回家了。”阿瑟说。

“什么?”她停顿了一会儿说道,“您说什么?抱歉。”

肯定是那桩事故,他想。死于非命的那男人正是打开这本书、翻看这本书的最后一个人。或许书中还留有他生命的气息:用作书签的纸片或烟斗通条,甚至还有点烟叶末子。这一切让她心神不宁。

“没事儿,”他说,“我只是顺路来还。”

他转身离开她的桌子,但没有马上走出图书馆。他有好几年没来了。两扇临街的窗户之间悬挂着他父亲的照片,照片会在那里一直挂下去。

A.V.杜德,杜德风琴厂创始人、图书馆资助人。进步、文化、教育的信仰者。卡斯泰尔斯人和工人们的挚友。

图书管理员的书桌位于前后屋之间的拱廊下。后屋里成排的书架上码放着图书。带绿遮光罩的电灯,长长的拉绳开关,悬垂于中间的过道。阿瑟还记得几年前镇议会里有人发起过一个议案,希望用60瓦的灯泡取代40瓦的。那位图书管理员也在呼吁者之列,后来他们照办了。

在临街的屋子里,报纸和杂志摆放在木质架子上,几张笨重的圆桌,带着配套的椅子,便于人们坐下阅读。玻璃后面厚重的深色封面图书成排摆放。可能是些词典、地图册和百科全书。两扇高大堂皇的窗户朝向大街,阿瑟父亲的照片则位居两窗之间。屋里其他画都挂得太高,模糊的说明文字挤作一堆,苦了抬头辨读的人们。(后来阿瑟在图书馆里待了不少时间,还和管理员商量了那些画的事情,他知道了其中一幅画的是弗洛登战役[6],画中苏格兰国王冲下山坡直闯烟幕,有一幅画的是罗马少年皇帝的葬礼,还有一幅是奥伯龙和泰坦尼亚的争执,典出《仲夏夜之梦》。)

他选了一张可以望向窗外的阅览桌坐下。拿起一本《国家地理》,杂志原本就搁在那边。他背对着图书管理员,觉得这样比较得体,因为她看起来有些焦躁。有人进来,她开始和他们说话。她的声音现在听上去差不多正常了。他一直觉得自己该走了,却迟迟没有起身。

他喜欢看那高大洗练的窗户充盈着春日黄昏的余晖。他喜欢屋里那种肃穆和秩序。那些来来往往的成年人如此专注于阅读,使他感到某种愉悦的困扰。一周接一周,一本接一本,如此这般,一生不辍。他自己偶尔会读上一本别人推荐的书,通常都挺喜欢,但读完后他会去翻杂志,免得自己落伍。如果没有别的书跟着盲打误撞过来,他是不会想到读下一本的。

偶尔有几回,屋里只剩下他与图书管理员。

有一次她走过来站在他身旁,开始给报架换新报纸。换完之后,她跟他说话,语气里有一种按捺着的紧迫感。

“那份事故报道,印在报纸上的—是不是有没说清楚的地方?”

阿瑟回说那或许写得太清楚了。

“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说?”

他提到公众对骇人细节追逐不休。难道报纸应该去迎合吗?

“哦,我想那很自然,”管理员答道,“想知道最糟的消息是人之常情。人们就是希望能想象出那种情形。我自己也是。对机械我一无所知,很难想象发生了什么。连报纸也帮不上忙。那台机器突然失灵了吗?”

“不,”阿瑟说,“并不是机器把他拽进去的,不是像野兽吃人那样。是他操作失误,或者说多少有点不小心。然后他就出事了。”

她沉默不语,但也没有走开。

“你得时刻警醒,”阿瑟说,“一刻都不能走神。机器是你的仆人,一个很棒的仆人,可它也会让主人变成傻瓜。”

他琢磨着自己是不是在哪里读到过这句话,或是自己的独创。

“难道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吗?”图书管理员说道,“但你一定都清楚。”

然后她就离开了他。有人进来了。

事故过后天气突然变暖了。夜晚的变短和白天的宜人暖意宛若意外之赐,似乎在这片土地上,长年以来寒冬并非如此告退。大片泛滥的河水神奇地退至沼泽,泛红的枝条上迸出新芽,谷场空地的气息飘散到镇上,带着丁香的味道。

在这样的夜晚,比起去户外走动,阿瑟发觉自己更想到图书馆,而且往往最后就动身去了那里,坐在他第一次就选定的那个位置。他一坐就是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他浏览伦敦的《画报新闻》、《国家地理》、《周六之夜》和《科里尔》。这些报刊他自家都订了,他大可以坐在那儿,在自己舒适的书房里,眺望由老阿格纽大致打理好的带有树篱的草坪,还有花坛里那些品类荟萃、花色烂漫的郁金香。他似乎更中意大街上的景致,偶尔驶过的一辆外观轻巧的新款福特,或是顶着灰蒙蒙的布车篷、突突作响的老式汽车。他更中意那家邮局,那座钟楼的四面会分别报出四个不同的时间,而且就像人们说的,没一面靠谱。还有人行道上的过客和闲人。有人正在修理饮水台,虽说那要到7月1日才会启用。

他并不是想要跟人交际才去的。他不是去那里聊天的,遇上叫得出名字的人他仍会打招呼,那儿大多都是他叫得上名的人。他可能会和管理员稍稍聊上两句。不过通常不外乎进门时的“早安”和离开时的“晚安”。他不麻烦任何人。他感觉自己现身此地显得亲切、友好,更重要的是显得自然。看书、沉思,在这里而非在家里,他自觉在贡献着些什么。对此人们能有所指望。

他喜欢这样的称呼。公仆。那位正从高处望着他的父亲,双颊晕染着婴儿特有的淡粉色,一双呆滞的蓝眼睛,一张老人逞性的嘴,从未想到他会变成这样。他父亲更看重自己公众人物、捐助人的身份。他按自己想到的那套来管理厂子,我行我素。生意淡的时候,他会去厂里走一圈,一个接一个地告诉工人:“回家,现在就回去。有活了你再回来。”他们便听话地回家。他们会打理花园,去外面猎兔子,赊账买些生活必需品。他们并不作他想。学他吆喝仍是他们的一个乐子:“都回家去! ”他是工人们的主心骨,阿瑟可及不上。但如今他们不准备照老规矩办了。大战期间,他们习惯了好工钱,活儿总是源源不断。没人想过士兵回来后劳力会过剩,不知道红火的生意时刻要靠运气和智谋,一旦缺了这些,一年甚至一季都好过不了。他们不喜欢变化—眼下转产自动钢琴让他们心生不快,尽管阿瑟确信那是前景所在。阿瑟会恪尽职守,不过方式却与他父亲相反。非不得已必居幕后,处世不失尊严,待人恪守公正。

人们盼着你打点周全。整个镇子都这么盼着。工作会有的,就如每天按时升起的太阳。工厂要缴的税增加了,同时用水不再免费。道路养护的责任从小镇转嫁到了工厂。循道宗教堂在募集一笔不小的款子,用于建新的主日学校。小镇冰球队要换新队服。竖立在战争纪念公园的石头门柱。还有每年送毕业班里最聪明的男孩子上大学,要蒙杜德一家的美意。

求就必得着。[7]

家中也不乏期许。贝亚吵着要去私立学校,费尔利太太留意到了新上市的一套搅拌厨具,外加一台新洗衣机。整栋楼的镶边饰条到今年得重新刷一遍。那些裱花蛋糕形的装饰要耗费大量涂料。开支中还包括阿瑟为自己订的新车—一辆克莱斯勒小轿车。

这是必需品—他必须开一辆新车。他必须开一辆新车,贝亚必须离家上学,费尔利必须买最新款的厨具,镶边饰条必须白得像圣诞节的初雪。如若不然,他们将自尊不保,自信不保,他们会想是不是在走下坡路了。这些都能安排妥帖,只要好运相随,一切都能安排妥帖。

父亲去世后几年,他觉得自己成了他的顶替者。这种感觉并未持续,但时不时会冒出来。现在它消失了。他坐在这里,感到它已消失了。

同类推荐
  • 黑铁时代

    黑铁时代

    李银河独家授权,并亲自校订全稿。完整收入28篇未竟稿,9篇为首次曝光。读过这本,才算完整读过王小波。迄今最完整的王小波手稿拾遗整理。王小波小说、随笔未竞稿合集,收入《黑铁时代》《黑铁公寓》等未完成的小说作品,亦包括《白银时代》《寻找无双》等经典作品创作材料、写作笔记,以及题材罕见的对科学论文的眉批、自书简介、年谱等。其中,《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海鬼》《大学四年级》等9篇根据手稿整理的未竞稿为SHOU次出版。本书充满了王小波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幻想与批判,清晰勾勒了王小波的创作版图,令读者得以一窥其日臻成熟的创作过程。
  • 明斯克以西

    明斯克以西

    阿列克谢并不知道,奥可涅洛夫上校即将派遣给他的任务有多危险。此刻的他还在边悠闲地嚼着美军观察员前天送给他的口香糖,边认真擦着他那把心爱的德国产毛瑟Kar98k狙击步枪,这把枪是他在明斯克保卫战中,用一把只剩下两发子弹的勃朗宁消灭一个德军狙击手后的战利品。此时是1941年7月2日,德军刚刚占领了明斯克,德军的大部队也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开去,听说圣诞节之前这帮混蛋就会攻占莫斯科。渐渐悲观的气氛同战火一起,在苏联的西部一点点蔓延开来。
  • 受死

    受死

    王郎赤身裸体地徘徊在他只有三平方米多一点的房间里,怎么也找不到一个打水的东西家里的水井被毁坏了,他得去河里取水,但能盛水的家什都被盗了没有水,早饭也做不成,这真成了一个难死人的问题王郎十九岁时来到这个世界,掐指算来,他做鬼已经三十多个年头了他是当年在一次大的车祸中受了重伤,医治不了后,离开阳间,来到阴间的那次车祸,让他们四十九个一起坐车的人,下车后永远地走到了一起有的,他原来认识,有的,他原来并不认识一路走来,一起过桥,一起过关,慢慢地他们都熟悉了,认识了,住在一起时间长了,也成了好朋友。
  • 电梯里的活尸

    电梯里的活尸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慕容思炫眉目微微一蹙,轻轻放下手中那本岛田庄司的《斜屋犯罪》,把门打开,只见门外站着一位神清目秀的男青年。那男青年嘴带微笑,神采奕奕,跟思炫一头杂乱头发下呆滞的眼神和木然的表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于神?”思炫低声说。那男青年叫于神,是思炫的朋友,自称魔术师。“走!”于神直截了当地说,“还有二十分钟!”
  • 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

    年轻的金妮是反对派议会成员领袖多姆尼克·艾治的妻子,安于主妇生活。一次偶尔听说了丈夫的出轨丑闻,犹如晴空中打了一个霹雳,让她如梦方醒。蒙羞的金妮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屈的意志冷酷无情地利用男人的愚蠢为自己捞好处。部长大臣、报章编辑、神职人员,甚至是君王都被她玩于股掌之中,沦为了她那高超的政治手腕的牺牲品。
热门推荐
  • 管理决定未来

    管理决定未来

    企业只有生存下去,才能创造利润,才能为社会作贡献,才能让全体员工与企业共享成功的喜悦。经济危机无处不在,一旦现身,就凸显出了很多企业的弱不禁风和渺小无奈,不少企业在动荡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毫无选择余地。千万个企业不约而同陷入生与死的困局之中,令人猝不及防,显得触目惊心。
  • 壶中人

    壶中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逆者死。浩瀚星球、人神兽魔拼死相争。
  •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问世于1948年,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的书,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大辽之挥洒风采

    大辽之挥洒风采

    每个王朝都有别样的新的崛起,一个当兵的人在一次喝醉酒情况下,成为了未来的辽国的皇帝,他在辽国不断的改革,最终打败了自己的对手一统天下。
  • 无限BOSS进化

    无限BOSS进化

    普通版:灵气复苏之世,天骄争锋,豪雄并起,陈锐从微末崛起,一步一世界,最终成为BOSS的传奇。文艺版:进化诸天,见过最黑的夜,也遇见过最亮的光,脚踏诸天仙佛的尸骨,十方修罗为我礼赞,我终将为王。PS:杀伐果决,BOSS型主角,第一个世界杀破狼2,天下第一,大唐双龙,秦时
  • 将军非礼请靠近

    将军非礼请靠近

    哎,她真够倒霉的!考古穿越也就算了,还穿成了将军府的小马倌!嗷嗷嗷,她一定要想办法穿回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才魔妃:特工四小姐

    天才魔妃:特工四小姐

    21世纪皇牌特工北宫月冰,穿越异世,成就新一代驯兽师掌门人。一柄嗜血的宝剑,剑舞九天。弃我者,不可留;叛我者,杀无赦!谁敢嫌小女子不够强?驯兽至尊之皇,聚齐七魔龙珠,驾驭天下无敌战神魔龙,睥睨千秋,主宰风云!沉浮千年如同弹指瞬间,月皎亦明,冰寒而韧!……为了一个人,颠覆一个世界的滋味是什么?v读者QQ群:284995877
  • 逢魔见闻录

    逢魔见闻录

    假面骑士的五个誓言:1.身为假面骑士,要永远向前进2.我们并非为正义而战,而是为人类的自由而战3.一个人的世界和所有人的世界都要拯救,身为假面骑士绝不选择题4.身为假面骑士,要相信自己,决不后悔5.我们所挥舞的拳头乃是正义的象征
  • 重生之嫡女枭妃

    重生之嫡女枭妃

    夫妻七年,他给了她六年的窘迫流离,半年的绝世恩宠,还有最后三月的凌迟绝望。太子府地牢,帝都第一美人,切腹而死。怨念通天,阴魂难散,阴毒嫡女重生归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她只想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守着娘亲,偷得浮生半日闲。只是父亲偏心,庶母狠毒,庶妹骄纵,她岂会无动于衷?皇子逼婚,贵妃仄逼,她怎能任人摆布?投毒,暗杀,陷害源源不断,她恬然安笑间,化解一切!阴谋,诡计,杀伐生生不息,她素手轻扬间,灰飞烟灭!既然这些人一个个都闲活的太久,她就好心帮帮他们,打入地狱永不翻身。那一世她温婉贤淑,事事以夫为天;这一生,她要做回自己,毒也要,狠也罢,用一双纤手谱出盛世人生。。。。。。。。林紫曦:我是从地狱爬上来的恶鬼,张开獠牙,绝不姑息一个想要害我之人。你问我是否有心?呵呵,不巧,我没有!玄梓君:此生此世,永生永世我都会陪在你身边,你若上天我便斩尽天下名山,为你铺砌通天之路。你若下地,我就灭尽地狱孤魂,为你碾平刀山火海。
  • 中投之王

    中投之王

    一代篮球天才,经历球场挫折,当他再次回到球场,面对曾经的老对手,以及两代人的篮球恩怨,何思鸿又该打出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