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8000000005

第5章 文学鉴赏概论(4)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道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在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林黛玉的感情随着曲子的演唱而发生的剧烈的变化。由“感慨缠绵”“心动神摇”“如痴如醉”,到“心痛神驰,眼中落泪”。感情的变化非常激荡,体验非常深刻。

形象感受和感情体验在文学鉴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学鉴赏中,只有为鉴赏者的感觉和感情所肯定和接受的东西,才能成为在理性上所肯定和接受的东西。但是,不是说文学鉴赏只是一种感性认识。既然文学鉴赏是一种认识,那就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完整的认识过程。在文学鉴赏中,感觉和感情是同对于作品内容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思维在文学鉴赏中占着重要地位。事实上,在文学鉴赏中,思维是在生动创造性的想象中,与形象感受和感情体验密切结合的过程中,不着痕迹地起作用的。例如,我们在读《祝福》时,伴随着鲜明的形象感受和强烈的感情体验,对于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会得出理性的结论。

2.文学鉴赏的个性差异

在文学鉴赏中,个体差异表现得很明显。这也是一般审美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审美感受离不开主观的感性的愉快,每个人都有理由保持自己的爱好和趣味。审美趣味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

由于一定的鉴赏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阶级、民族和时代,因而这种差异自然包含阶级差异、时代差异和民族差异。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阅历、文化素养、性格气质以及职业、年龄、心境等互不相同,导致审美趣味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正如刘勰所说:“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丧。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例如,王安石喜欢杜甫,而不大喜欢李白;欧阳修则欣赏李白,而不大欣赏杜甫。西方人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文学鉴赏尽管存在着个性差异,但仍有它的客观一致性。也就是不同个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又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审美趣味,对同一作品往往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或相近的审美评价。这是因为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鉴赏者无论有多大的主观性,甚至怀着某种偏见,但都不能否定它本身的审美价值。人们通过理性地欣赏,对作品能得出比较一致的公允结论,这正是艺术作品自身客观价值的体现。例如,不能把贪婪、吝啬、凶狠、狡猾的葛朗台想象成一个乐善好施、扶弱济贫的大善人;也不能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想象成杀伐决断的王熙凤。因此,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他毕竟是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是奥塞罗、李尔王、罗密欧。

3.文学鉴赏的再创造

文学鉴赏的过程,既是审美享受的过程,也是审美再创造的过程。它对于欣赏对象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进行能动地再创造。任何文学鉴赏,鉴赏者都要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特殊处境、文化修养等对鉴赏对象进行想象、联想、加工、补充,把作品中的形象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形象,这就是文学鉴赏中的再创造。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香菱和黛玉谈对王维的一首诗的体会,这样说:“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 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在这里,就包含着欣赏者香菱对王维诗句的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4.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所谓共鸣,本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文学鉴赏中的共鸣一般指人们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时所引起的同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也就是说鉴赏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基本一致,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发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例如,当代优秀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以它所表现的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激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人们把赞颂和同情一致地给予了作者赞颂、肯定的梁三喜、靳开来、梁大娘、雷军长,而对作者谴责的赵蒙生母亲的利己主义、以权谋私产生了愤怒和抗议。作者的情感得到了读者的认同和感应,这就是共鸣。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的产生除了文学作品本身所塑造的形象具体生动、真实典型,富有艺术感染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主体的条件。

首先,鉴赏主体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因为共鸣是在艺术鉴赏过程中产生的,而一定的艺术素养则是进行艺术鉴赏的基础。不能鉴赏,文学作品就不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也就无从产生共鸣。例如,同样面对《牡丹亭》戏文时,林黛玉和贾府中的焦大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其次,鉴赏主体的实践经历和身处的历史条件与鉴赏对象相同或类似。缺乏这样的条件,则再高的艺术修养也只能帮助他鉴赏,而不会使他产生共鸣。例如,《琵琶行》中白居易之所以能对琵琶女的身世产生共鸣,原因之一也在于他们有着相似的遭遇,也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存亡的重要关头,像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示儿》等作品,最能激起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三)文学鉴赏的意义

在第一节已经论述了文学鉴赏的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教育作用,简单地说,它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片面强调“文艺的本质是审美”,或把文学当成单纯的娱乐工具,抹杀文学的认识和教育作用是错误的。

同类推荐
  •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本书的出版发行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书主要介绍了家政服务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家政服务人员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择业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好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常见家政技能须知、家政服务涉及的工作范围、如何照顾老年人等知识。
  • 英语诵读文萃Ⅰ

    英语诵读文萃Ⅰ

    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不尽相同。在每个孩子的眼里,父亲则是永远的英雄。父爱如山,托起孩子的一生;父爱如灯,照亮孩子的一生。
  • 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美德是一杯香茗,是一杯美酒,是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美德可以让心灵变得愉悦而坚定,心灵被美德占据,一切污秽和邪恶便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生命也永远不会枯萎。让这美德的种子洒向人们的心中。
  • 办公室工作实务

    办公室工作实务

    本书旨在加强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学生办公室工作技能培养。编者以新型高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为指导,创设具体、真切的办公室秘书工作适用情境,以具体业务操办流程为线索,重点突破秘书尤其是基层秘书在办公职能活动中涉及的工作项目和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员的业务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 中国高中生作文年选(2017版)

    中国高中生作文年选(2017版)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青春有梦”“心灵之旅”“情感天空”“文化长廊”“社会聚焦”,书中作文可谓文如其人,见字如面。每一篇文章都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每一个文字都是同学们思想的流露,读者透过文字,看到的是一个个有生命、有灵性、有思想的人。在书中每一篇文章的推选理由中,我们不仅看到是这篇文章的水平,更看重的是作者文字背后的人。此作文年度精选主编为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为学杯”组织负责人,对作文教学研究多年,举办赛事多年且具影响力,由其所编2016年度中国高中生作文年选可谓质量上乘,实可期待。
热门推荐
  • 爱的教育(译文经典)

    爱的教育(译文经典)

    《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的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生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但由于它饱含了作家对在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枕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读者阅毕全书,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 匆匆的路过

    匆匆的路过

    在爱情里,人们常说爱情是一个人的事,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爱情至少是两个人以上的事,你爱的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至于理想,至于爱情;我想说,春天不止有爱情和理想,而秋天也不止有孤寂和流浪。春有春的灿烂,秋有秋的邈远。像春花一样绚丽、像秋空一样高远,都可以是女人追求的极致。看着湛蓝湛蓝的天空,看着飞机飞过留下一条好看的飞机云,而我却在过去上午22载,唯留下2次伤痛。
  • 美学讲稿

    美学讲稿

    20世纪80年代,易中天在武汉大学讲授美学。在以自由著称的武大,他的精彩课堂吸引了各个院系学生慕名来听,流连不去,终成一座难求的传说。《美学讲稿》便是这一传奇课程的讲稿集结,根据易中天多年教学经验以及课堂实况加工撰写,保留了风趣口语的同时,补充了大量页边注。体系井然清楚,观点自成一家,兼具专著、教材、演讲之特点,引人入胜,可供广大文学、艺术及美学爱好者阅读、赏析。书后附有《西方古典美学史纲》《中国古典美学史纲》和《西方现代美学史纲》,实际上是三部浓缩的美学史,三张脉络明晰的美学地图。相比其他大家如朱光潜、宗白华、叶朗等的美学作品,《美学讲稿》因成书较晚,故而更加全面;因面向大学生,故而更有条理;因是课堂实录,故而格外轻松易懂。
  • 爆宠娇妻:总裁别乱来

    爆宠娇妻:总裁别乱来

    安然在最后一个亲人离世时,被安家接了回去,成为了安家二小姐。原本是收养的戏码,却变了味道成了私生女。她在充满恶意的生活中举步维艰,直到遇见他。他貌美多金,是这个城市中的王者,唯独有个小毛病就是看谁都是一张脸,却唯独对她免疫。从此,他一边打怪升级,一边护妻虐渣,将一个薄凉清冷的人养得娇蛮任性有多不容易只有他自己知道。却不想,还没给一个完整的结局,便踏入了一场精心谋划的布局之中。爱人便仇人,故人变敌人,爱是否还能继续……
  • 狄金森全集:卷四·书信

    狄金森全集:卷四·书信

    本套狄金森全集乃是译者蒲隆先生倾注二十载心血的结晶,此前蒲教授在1994-95年间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哈佛大学和狄金森故乡专门从事过为期一年的狄金森研究工作,归国后继续潜心钻研多个狄金森诗集版本与国外学术资料,许多诗歌译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本套全集完整编译了约翰逊主编与富兰克林主编的两个版本的狄金森诗全集,两版的差异之处都有注释说明,此外蒲先生还详尽考证了每一首诗的写作背景并附于对应的诗文之后。第四卷为约翰逊主编的狄金森书信选集译文,收录了女诗人整个创作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书信,此外蒲先生同样在每一篇译文后附有背景考证。不论是对于诗歌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有意研究狄金森的学者来说,这套狄金森全集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 傅心缚情

    傅心缚情

    明朝医女祈忻,医术高超,被皇帝召见。遇上有特殊技能的小伙伴们一起插科打诨,治病救人!
  • 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

    正值历史转型期,社会现象光怪陆离,人们的内心充满矛盾:既带着打碎精神枷锁的喜悦,又背负着历史包袱的沉重;既担心鼎新求变会触犯清规戒律,又不甘心在穷苦煎熬中循规蹈矩。世情、人情、亲情、爱情都在社会变革中强烈震荡,于是就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的活剧。听作者娓娓道来,读者如同回首往事,从曾经跨越的时空中依稀辨出一道轨迹,感悟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还将怎样走下去,自然而然的产生对未来的一些思考,不失为开卷有益。同时,旖旎的南国风光,浓烈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风土人情,曲折的人生故事,宛如一壶醇香的老酒,浅斟慢酌,令人陶醉……
  • 野处集

    野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纵观古今,把话说得比唱得好听的人往往都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或吐纳珠玉之声,舌卷风云之色;或温文尔雅,谈笑间逢凶化吉;或凭 “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而在美国从上世纪至今,科学技术不断飞越,美国人仍雷打不动地将“口才”列为世界上生存与发展最有力量的武器。本书从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动事例,精辟论述了说话说得好听给日常生活和人们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并提出些许建议,以供参考。
  • 如果夏天与我跳舞

    如果夏天与我跳舞

    《204号房间》1楔子兰市又到了夏季多雨的时节。兰市是南方城市,靠近海洋,每年夏季,临近台风时节,总会下雨。阴雨天有时候只是一两天,有时候却长达一个多星期。席卷兰市的台风一般都比较小,从海洋刮来的风越过兰市东面的一座小山,水汽也就无法太深入进来。但今年,气象局预报,席卷兰市的是三十年不遇的特大台风,这让兰市的每个人都变得人心惶惶。出于安全考虑,政府还是决定在那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