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7600000005

第5章 引言(2)

二是疾病隐喻功能的探索。品特的疾病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具有强大的社会文化隐喻功能。在品特的剧作中,疾病之苦难往往垂青于少数族裔人群,他们失明、失聪、失语,甚至还遭受肢体伤残或是灭顶之灾,这当然可追根溯源至品特的少数族裔身份,也与当代泛滥的种族歧视现象密切相关,疾病隐喻着少数族裔在当代社会的苦难生活。在尼采看来,上帝已经死亡,而存在主义先哲海德格尔则对人的生存目的深感困惑,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失常才是现代人的正常状态,在这些特定认识的影响下,品特在他的戏剧中,展现出众多心理变态的畸形人,他们扭曲了传统的爱情观、亲情观,扭曲了传统伦理道德观,人们信仰缺失、精神颓废,这是一个极端异化的世界,传统的仁爱宗教观念被消解了。疾病产生于身体,是身体的不正常现象,因而疾病政治其实也是一种身体政治。在宏观政治中,疾病被统治者所利用,在品特的戏剧中发挥了控制、规训、惩罚等功能,持异见者被视为他者,受到迫害、肢体损伤甚至死亡,弱者在国家权力的施行中致病、致死,遭受无情的践踏,疾病展现了不相和谐的国家权力关系。在微观政治中,疾病作为一种话语策略,被患者和非患者双方所利用,或是为了隐藏真实的目的,或是为了结成同盟以争夺生活中的种种利益,演绎出了一场场看不见硝烟却也惊心动魄的微观政治斗争,疾病展现了病态的社会个人关系。在女性政治中,疾病只是作为一种表象存在,病与不病其实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在女性看似喜欢受虐待的变态心理背后,其实映射出品特时期女性的生存状况。品特在他的剧作中还塑造出满目疮痍、肢体横陈的景象,这是残酷战争的威力与杰作,背后隐藏着剧作家品特对战争的谴责与痛恨。

三是疾病在构建荒诞诗学方面的功用分析。“不确定性”以及“胁迫性”是品特戏剧的两个明显特征,是品特戏剧的核心风格。品特在他的戏剧中不仅仅追求对白的韵律,还往往像诗歌一样只呈现意象,而不解释意象产生的原因。疾病强化了品特的“不确定性”这一戏剧特点,增加了文本的阐释可能。而疾病与生俱来的苦痛感觉,以及它存在的普遍性,再加上品特剧作中的疾病与暴力联姻,往往形成于暴力,同时又因为疾病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强化了品特戏剧的胁迫性。审丑就是审美,对丑的张扬产生了嘲讽的效果,疾病是人的非正常状态,而荒诞则是社会的不正常状态,对于作为“丑”的疾病的张扬展现了社会的荒诞,助力于品特实现讽刺社会现实的目的。疾病在达成品特的戏剧性、形成戏剧张力上功不可没,戏剧性的生成宣泄了观众的情感,也是剧作家品特对他者地位的自我宣泄。

通过研究发现,疾病是剧作家品特对于生活的强烈心理体验,在构建品特的戏剧诗学方面作用显著,是品特戏剧中表现形式最为丰富、象征意义最为广泛、表达力最强、最为活跃的元素之一。而疾病的丰富性、暴力性、政治隐喻性等因素又使得品特的疾病应用在同时代的剧作家中独树一帜。“如果说早期的传统剧作家认为戏剧能够进行道德教化,那么现代剧作家们则认为戏剧能够探寻或是指出人类的复杂性进而治疗自身或观众的心灵疾病”,[9]因而,疾病叙述在助力品特抒发自身情感体验的同时,客观上还起到了“揭示病痛、疗救众生”的效用,反映了剧作家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品特和他的文学成就

2005年10月3日,瑞典皇家颁奖委员会宣布,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最终获得者为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因为他的戏剧“揭开了日常闲谈之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被压抑者紧闭的房门”,并且“让戏剧回归它的最基本元素:一个封闭的空间,不可预测的对话,人物相互之间都可能被对方击败,虚饰土崩瓦解”。[10]从 1950 年在《伦敦诗歌》( Poetry London)发表第一首诗作开始,品特已在文学领域辛勤耕耘了五十多年,他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回报,而他的文学才能也终为世人所认知。今天,品特在世界文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普遍认为他是自萧伯纳以来,迄今为止英国最著名的、最有成就的剧作家,是20世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之一。对于品特与他的戏剧,赞誉的声音不绝于耳。评论家皮科克( D. Keith Peacock)指出:“1956年是20世纪英国戏剧的一个分水岭,品特与奥斯本( John Osborne )、威斯克( Arnold Wesker )等人代表着英国新一波戏剧潮流。品特是这些剧作家当中最成功的、具有领导地位的英国戏剧家,虽然他与这些剧作家通常一道被认知,然而,品特的戏剧成就远在他们之上。”[11]另一位学者罗易斯·高登( Lois Gordon )也指出:“品特是他的时代的莎士比亚,是新一波浪潮的核心人物。”[12]英国著名演员迈克尔·刚邦( Michael Gambon)更是一语道出了品特在英国戏剧界的地位与作用:“哈罗德·品特不只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他是最好的。在他的身后留下了巨大的缺口。我认为他是英国戏剧的坚强支柱,没有他,我们会虚弱无比。”[13]另一位演员林赛·邓肯( Linsa Lincoln )也指出:“品特是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一位世界级的独一无二的作家;他的作品永垂不朽。”[14]陈宏薇,国内较早专注于品特研究的学者也作出了中肯的评价,认为品特的戏剧革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戏剧的创作形式,“在英国战后的戏剧大潮中如闲云野鹤一般出众而独特,是战后英国戏剧主流中孤独的中心”。[15]

品特193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东区哈克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杰克·品特,母亲弗莱西斯·迈恩,全家人主要依靠以裁缝为业的父亲生活。伦敦东区是个移民聚居的地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大都是处于中下层的外来移民,周围的环境纷乱复杂。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纳粹专权的时期,犹太人四处遭到迫害。1939 至1942 年期间,为了躲避战火,年幼的品特与一些同龄人被送到了距离伦敦400 公里的乡下,因而早在幼年时期,品特便体会到了外来移民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人间的冷漠无情。这一时期代表着品特童年的记忆,对品特未来的生活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2 年,品特进入了哈克尼文法中学学习,这一时期开始表现出他对文学的爱好,艾略特、海明威、乔伊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萨特等作家的作品最受他的青睐。在此就读期间,品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戏剧演出,并在演出中扮演“麦克白”的角色,他的戏剧表演才能在演出中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激发了他对戏剧表演及创作的兴趣。1948年,品特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继续深造戏剧艺术,并在学院的多次演出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健康等方面原因,他未能完成在该学院的学业,中途辍学。1949年,品特以独白的形式写下了他人生的第一首小诗《英国中部的新年》,并发表在诗歌杂志《伦敦诗歌》上,在这些诗歌中,已经包含了未来品特戏剧的某些成分,品特作为一位戏剧家的潜力初步显现。1950年,品特开始了他的戏剧表演生涯,跟随剧团在爱尔兰巡回表演,艺名“大卫·巴隆( David Barron)”。“我当演员的经历影响了我的剧作,肯定是的,虽然我无法指出这种影响是什么。”[16]显然,这一时期的经历不但激发了品特对戏剧的兴趣,也加深了他对戏剧的理解,为他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应朋友的请求,品特以4天的时间完成了他的首部戏剧《房间》,标志着他作为剧作家生涯的开始,品特正式选择了戏剧创作的人生之路,并从此义无反顾,直到他74岁宣布封笔。品特可以称得上多产的作家,他一生当中创作了29 部戏剧,主要作品包括《房间》《生日晚会》《看管人》《哑巴侍应》《微痛》《归家》《山地语言》《送行酒》《归于尘土》《茶会》《背叛》《昔日》等。然而,品特不仅仅在戏剧写作上成果丰厚,还在戏剧导演上有所建树。他成功导演了27 部戏剧,包括乔伊斯( James Joyce)的《流亡》( Exiles ) ,马麦特( David Mamet ) 的《奥莉安娜》( Oleanna) ,以及他自己创作的一系列戏剧,包括他的首部戏剧《房间》,以及最后一部戏剧《庆祝》。与此同时,品特还将一些作家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同样成绩斐然,这些改编例如罗宾·毛姆的《仆人》、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个巨头》、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为表彰品特在戏剧和影视方面的贡献,2004年,品特获得了意大利米兰戏剧电影艺术荣誉证书。

品特不仅仅在戏剧创作上令人刮目相看,在诗歌创作上也卓有建树。相比“剧作家”的称号,品特更愿意被称为诗人:在一次与作家高索( Mel Gussow)的谈话中,品特坦承:“比起剧作家,诗人的生活更加吸引我。”[17]评论家皮科克( D. Keith Peacock)非常赞同给予品特诗人身份,认为品特的戏剧秉承了他早年诗歌的“常常产生于强烈的情感,大多数晦涩难懂,甚至难以诠释”的特点,他指出:“品特戏剧中出现的重复、沉默等语言现象在他早年的诗歌早已呈现,是他的诗歌常用的韵律结构。”[18]品特一生当中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歌,从1950年在《伦敦诗歌》上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开始,从未间断过诗歌的写作,他的诗歌结集出版的有1971年的《诗集》、1977年的《我知道那地方》、1978 年的《诗文集1949—1977》、1990 年的《早期诗》、1995 年的《诗文集》和2002 年的《“消失者”及其他》,以及2003年出版的《战争》。2006年,品特获得了威尔弗莱德·欧文诗歌奖,这是对他诗歌创作才能的高度肯定。

由于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品特一生获奖甚多,他获得过莎士比亚戏剧奖、欧洲文学奖、皮兰德罗奖、卡夫卡奖等十多项奖项,并于1966 年获得了“大英帝国勋爵”、1998年获得了“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勋爵”的称号,这是对他在文学尤其是戏剧领域创造能力的承认。2005年,世界更证明了剧作家品特的卓越才能,他被瑞典皇家学院评定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品特获得了每个作家都孜孜以求的最高荣誉,他的戏剧艺术享誉世界,逐渐为世人所认知,越发获得世人的喜爱。对此,与品特合作多年的戏剧导演金伯尔·金( Kimball King)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英国的戏剧历史上,我们决不能忽略品特的领导作用。不管贝克特的戏剧多么精确的呈现出诗意,也不管奥斯本的戏剧作为里程碑在舞台表现上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品特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他从此完全改变了人们对英国当代戏剧的期待和情感,自他出现以后,戏剧表演的语言、动作和意义必然都要以他的成就来衡量。[19]

在戏剧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品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创造了一种自己的风格———品特式风格( Pintersque)。如今,品特式风格已经作为一个词条被收入牛津文学词典。德莱伯( Margaret Drabble )将其风格总结为:“通过对日常对话的天才描绘,品特发现了日常语言的细微差别、交流的困难、语义的多层、沉默与停顿。”[20]艾斯林则认为品特戏剧的主要风格特色是:“体现日常生活语言的抑扬变化和散漫无聊时的令人惊叹的精确严密;逐渐充满危险、恐惧和神秘的平淡处境、行为动机的故意省略。”[21]部分学者按照戏剧风格及其主题内容将品特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

期:早期的威胁喜剧、中期的记忆戏剧以及后期的政治剧。虽然实际上品特的戏剧创作并不存在着这么明显的界线,在三个时期中,他的戏剧风格多有交叉现象,例如在他的创作早期,也有政治的因素存在,在政治剧中,胁迫的气氛也并未消失,而在记忆剧中,政治与胁迫也仍然部分存在。然而,这样的划分有利于人们对品特戏剧的认知,因而被广泛采纳。

同类推荐
  • 梦醒记

    梦醒记

    这是一本用梦境编织而成的成人寓言集。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文字,带领你进入她多姿多彩的梦境。读完全书你会发现自己开始变得满心欢喜,思维更加澄澈,心态更加祥和,这是文字的魅力,更是思想的力量。就像有一道光,驱赶走了所有的黑暗和心头那些挥之不去和不可言说的压抑与委屈。
  •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

    村山富市传的翻译、肩扛小红旗的王墨在与小泉和安倍晋三外交战略顾问冈崎久彦及其周围人的“较量”中,见证了国际形势的变换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尤其是见证了中日关系从蜜月期到恶化期的变化。王墨因此见识了一个其他人无法了解的日本上层对中国、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更因此结识了日本的前首相村山富市,还因此对中日关系和中日之间的许多关键问题有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或许,这些来自与日本政治上层接触得来的观点对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 潘家洵译易卜生戏剧

    潘家洵译易卜生戏剧

    这本《易卜生戏剧选》,从易卜生的全部剧作中精选出六部剧作,均在国内外多次出版。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玩偶之家》演出后引起了激烈的反响。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
  • 老舍散文

    老舍散文

    本书精选老舍散文作品,是我社原“中华散文插图珍藏本”的改装本。老舍的散文作品与他的小说创作同样有着浓郁的京味和幽默色彩。书中所收作品或描写市井风情,或记载友人交往,或抒写自然风光。文笔清新自然,妙趣横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点十分

    十点十分

    不知过去多长时间,也许是一分钟,也许是一辈子,她终于停下来,狠狠地抹了一把眼泪,之后把目光移向放在石条上的饼子和大葱上,移向那盘带着绿莹莹葱花的炒鸡蛋上。这时,当她看到那个被咬了一半的饼子和大葱,看到那盘根本没有动过筷子的炒鸡蛋,像真的有一股潮水向她汹涌过来,淹没过来,她一屁股坐下去,坐到了孔科长蹲过的位置上,红肿的眼睛在正午的日光下闪着迷蒙的光……
  • 月光落下

    月光落下

    一不小心嫁给了世界级的冷酷总裁,宋翎情搞不清状况。当她准备履行一下做妻子的责任时,冷酷总裁却说:不需要!宋翎情眸色一转:总裁,那就离婚吧。男人立即爆起:你敢离婚试试?
  • 被恐怖笼罩的村庄:死鸟

    被恐怖笼罩的村庄:死鸟

    这个秋天赤板市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一团巨大的黑云笼罩了中心广场,花朵在一瞬间枯萎……就在这样的夜晚,晚报记者石萍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匿名电话,电话中诡异的事情让石萍来到了偏远的水曲柳乡村。整个乡村被一种迷离恐怖的气氛笼罩着,两个少女在阳光下背靠背微笑着自杀,一只又一只小鸟莫名其妙地突然坠落死亡,夜半凄厉的招魂声在秋风里飘荡……是什么把死亡的气息洒满了整个乡村?
  • 冬阳不识俞心乐

    冬阳不识俞心乐

    情人节那天,某人玩心大起,“pgsk.com,pgsk.com,pgsk.comorning,moonfornightandyouforever.”某个曾经英语不及格的男人:“时太太,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某人听完,羞红了一张脸,她家小哥哥真是越来越撩了。(注:冬阳更名为时墨)
  • 穿越之萌宝在上,爹爹请投降

    穿越之萌宝在上,爹爹请投降

    凰临异世,欺她,辱她者,必百倍奉还!她心狠手辣,素手翻云覆雨,带着萌宝闯天下。一国皇帝以妃位为聘,神秘国师默默守护……神秘的孩子他爸,见面就想宣布主权,“以江山为聘,娶你可好?”呸,想的美!
  • 我在火影当忍者

    我在火影当忍者

    带着游戏职业系统重生火影世界,成为超级忍者,拥有无尽的查克拉,了解忍者世界的真实,登上忍者世界的顶端改变忍者世界成为忍者之神。
  • 砣村已经远去的圣人们

    砣村已经远去的圣人们

    杨百钟已经老了,他拿着宰猪刀的手已经发抖了。在砣村杀猪宰羊的都算手艺人。砣村管这些手艺人不直呼其名,只叫他们百年来传下来的绰号,按说杀猪宰羊应该叫屠夫,而砣村却叫他们寒手,这也是有来历的。当年屯村出了一个举人,这个举人叫杨望石。他三次进京参加殿试未果,后来便做了汤县的县丞。他在县丞的位置上干了四五年,原本是要升任县令的,只是他没能向衙门打点。就背负着举人的牌号回乡做了私塾先生。杨举人除了做私塾先生还是有名的诗人。
  • 妙趣人生

    妙趣人生

    《妙趣人生》是著名作家蔡澜的散文集。其中精选蔡澜回忆悲欢往事,品鉴生活细节,阐述生命哲理,抒发人生感慨的文章。作者妙笔生花,叙事、状物、写人、说理,皆明白如话,妙趣横生,而又余味无穷。蔡澜已在国内出版了近百本简体字版的著作,《妙趣人生》选文的角度比较独特,其中不少文章是首次结集出版。
  • 浅笑嫣然山月明

    浅笑嫣然山月明

    她叫月禹嫣,高一,正在经历家人的情绪暴力他叫林浅嵘,转学而来,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他们在校广播站相识并成了搭档她为了他虐心又甜蜜他为了和她一个班,奋发努力一系列搞笑又温馨的故事之后最后他们变成了同班同桌时间慢慢流逝高考结束后,他问她学校的名字,然而她却发现高三毕业榜没有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