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43600000006

第6章

大國者下流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以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此章借大國小國之得所欲,以喻知道之人,宜謙宜靜,非教人自下以取勝也。三代而下,世有取國之事,故因其所見以為喻爾。下流者,自處於卑下也。大國之人能自卑下,則可以合天下之交,譬如牝者以靜而勝其牡也。自下者以靜為道,故曰以靜為下。以大取小曰以取,以小取大曰而取,此兩句文字亦奇特。大國之意,不過欲兼畜天下之人,以為強盛;小國之意,不過欲鎸刺求入於人。二者皆非自下不可,惟能自下,則兩者皆得其欲。然則知道之大者,必以謙下為宜矣。此句乃一章之結語,其意但謂強者須能弱,有者須能無,始為知道。一書之主意,章章如此,解者多以其設喻處作真實說,故晦庵有老子勞攘之論。獨黃茂材解云,此一章全是借物明道。此語最的當,但不能推之於他章,故亦有未通處。

道者萬物之奧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道者萬物之奧,此提起一句,贊美言之也。此下卻言道在天下,人人有之,無智無愚。其為善人者,有道之人固寶之愛之矣。其不善人者,有道之人亦保合容之。此即中以養不中之意。市,人之相與以利交也,亦能為美言以相悅。一鄉之間,纔有一善可尊者,人亦推敬之,可以加於人之上。以此而觀,則此性之善,何嘗絕於天下。然則人之不善者,知道之士其可棄之耶?美言可以市,市者,自售也,如今藥家有曰不欺廣惠者,是以美言自售也。尊行可以加人,如鄉落之間,或有長厚者,或有好善者,其鄉人亦未嘗不稱尊之。此二句,蓋謂雖庸人亦未嘗不知此道之為善。拱璧以先駟馬,聘賢之禮也。卑辭厚禮求賢,而致之三公之位,不若能虛能謙以求此道,故曰不如坐進此道。且古之以此道為貴者何也?求則得之,道本在我,為仁由己,由人乎哉。有罪以免者,言一念之善,則可以改過。即惡人齋戒沐浴,可以事上帝也。不曰者,如謂詩不云乎。道無賢愚,悟則得之,此所以為可貴,故曰故為天下貴。

為無為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無為而後無不為,故曰為無為。無所事於事,而後能集其事,故曰事無事。無所著於味,而後能知味,故曰味無味。能大者必能小,能多者必能少,能報怨者必以德,能圖難者必先易,能為大者必先於其細。自味無味以下,皆譬喻也。難事必作於易,大事必作於細,只是上意申言之也。聖人不自大,而能謙能卑,所以成其大。輕諾者多過當,故鈴至於失信。以易心處事者,多至於難成。此亦借喻語也,但添一夫字,其意又是一轉。前言易矣,恐人以輕易之心視之,故如此斡轉曰易,非輕易也。聖人猶以難心處事,遂至於無難,況他人乎。此意蓋謂前言易者,無為無事而易行也,非以輕易為易也。

其安易持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方其安時,持之則易;及至於危,則難持矣。事之未萌,謀之則易;及其形見,則難謀矣。脆而未堅,攻則易破;及其已堅,則難攻矣。迹之尚微,攻之易散;及其已盛,則難散矣。事必為於未有之先,治必謀於未亂之始。合抱之木,其生也,必自毫末而始;九層之臺,其築也,必自一簣之土而始;千里之行必自發足而始。凡此以上,皆言學道者必知幾。此幾字,有精有粗,如十三之一亦餞也,無始之始亦幾也,自然之然亦幾也。至於為至於執,則皆有迹矣,故曰為者敗之,執者失之。聖人為以不為,執以無執,故無敗無失。凡人之從事於斯世,其所為之事,皆有可成之幾而常敗之者,不見其幾而泥其迹也。不求事之終,而致慎於事之始,則無敗事矣。眾人之所不欲者,聖人欲之;眾人之所貴者,聖人不貴之。難得之貨,借喻語也。眾人之所不學者,聖人學之;眾人之所過而不視者,聖人反而視之。復,反也。此亦借喻語也。聖人惟其如此,於事事皆有不敢為之心,而後可以輔萬物之自然。

古之善為道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於大順。

聰明道之累也。聖人之教人,常欲使之晦其聰明,不至於自累,故曰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愚字下得過當,秦之愚黔首,此語誤之。故晦翁所以謂之勞攘也。智巧多,則民愈難治,故以智治國者,反為國之害。蓋上下相尋,皆以知巧,則亂之所由生,故曰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兩者,智與不智也。能知智之為賊,不智之為福,則亦可以為天下法矣。能知此法,則可謂之玄妙之德。深矣遠矣者,欺美之辭也。反者,復也。與萬物皆反復而求其初,則皆歸於大順之中矣。大順,即自然也。

江海為百谷王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百谷之水,皆歸之江海。江海為百谷之尊,而乃居百谷之下,此借物以喻。自卑者人高之,合後者人先之之意。以言下之如曰愚夫愚婦一能勝予是也。以身後之稽乎眾,合己從人是也。聖人非歌上民,欲先民而後為此也。其意蓋謂雖聖人欲處民上民先,猶且如此,況他人乎?語意抑揚稍過當耳。聖人雖處天下之上,而民不以為壓己。雖居天下之前,而民不以為害己。舉天下皆樂推之而不厭者,以聖人有不爭之道,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不重,不厭也。一章三是以,亦猶《繫辭》一章數是故也。

天下皆謂

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我有三寶,寶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大似不肖,當時有此語也,故老子舉以為喻,亦前章不穀孤寡之意。天下皆謂者,言天下皆有此常語也。夫惟大#1,故似不肖,至大者,必以至小之心處之。肖,象也。慊然似無所肖象,自小之意也。若自以為有所肖象,則為細人矣,非大人之量也。此二句乃老子以當時俗語如此發明也。一本於謂我下添道字,其細下添也夫字,皆誤也。三寶,其道可寶而用之也。我有者,人人有貴於己也。惟慈故能勇,惟儉故能廣,惟能不敢先,故為天下之長。《左傳》曰:晉公子廣而儉。正用此語。歛,收敵也。廣,開豁也。亦小而後能大之意。器,形也,成器即成形也。凡在地之成形者,我皆為之長,故曰成器長。今人捨慈而用其勇,捨儉而用其廣,捨後而用其先,此非保身之道也,故曰死矣。戰,交物而動也,猶莊子曰與接為構,日以心闘也。守,猶莊子曰純氣之守也。人能以慈為主,則外可勝物,內可自守,故曰以戰則勝,以守則固。救,佑助也。衛,自衛其身也。能以慈衛,天所佑也。此語隱然,有譏責今人不能之意。能者天誘其衷#2,則不能者天奪之監矣。前言三寶,此舉其一能慈,則二者在其中矣。

善為士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士,士師之官也。武,猶曰健吏也。作士明刑,豈以健吏。戰而怒,忿兵也。不與,不與物為對也。用人為之下,即前章以下取國之意。四者之善,皆不爭之喻也。不爭之德,可以配天,可以屈羣力用天下,自古以來無加於此,故曰古之極。

用兵有言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一及者勝矣。用兵有言者,亦舉當時之語以為喻也。用兵者,不敢為主而為客,重於進而易於退,以不行為行,以不攫為攘,以無求敵而引敵,以無執而為執,此皆兵家示怯示弱,以誤敵之計。仍,引也,引敵致師也。如此用兵,方有能勝之道。若輕敵而自矜自眩,則必至於喪敗。不爭而勝寶也,輕敵以求勝則喪其寶矣。故兩敵之國抗兵以相加,能自哀者常勝。哀者,戚然不以用兵為喜也。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則非哀者矣。此章全是借戰事以喻道,推此,則書中借喻處,其例甚明。

吾盲甚易知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之人莫有知者,莫有行者,此欺時之不知己也。宗,主也,君亦主也。眾言之中有至言,故曰言有宗。舉世之事,道為之主,故曰事有君。世無知至言至道之人,所以莫有知我者,故曰夫惟無知,始不我知。既言天下不我知矣,又曰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此即前章不笑不足以為道之意。聖人之道,足於己而不形於外,猶被褐而懷玉,故人不得見之也。

知不知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於其至知,而若不知,此道之上也。於不可知之中,而自以為知,此學道之病也。人能病其知之為病,則無此病矣。聖人之所以不病者,蓋知此知之為病而病之,所以不病。此一章文最奇,或以上為尚,又於首句添兩矣字,誤矣。

民不畏威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不畏刑者常遭刑,章首之言借喻也。居,廣居也。生,長生久視之理也。人皆自狹其所居,自厭其所生,不安於退而務進,不觀於無而惑於有,是自狹也,自厭也。無者,戒敕之辭,言才可如此也。夫惟不厭者而能久安,故曰是以不厭,只就下句紬繹。一厭字不及狹字文法也。聖人雖知道,而若不自見,然能晦也。雖愛其身,而若不自貴,然能謙能賤也。去彼者,去眾人狹厭之心。而自取足於斯道也,故曰取此。

頁於敢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勇於敢為者,必至於自牋其身。臨事而懼,是勇於不敢也。活者,可以自全也。敢者之害,不敢者之利,二者甚曉然。天道惡盈而好謙,則勇於敢者,非特人惡之,天亦惡之也。而世之人未有知其然者,故曰孰知其故,欺世人之不知也。聖人猶難之者,言聖人於此,亦以此道為難能也。天惟不爭,而萬物莫得而傳之;天惟不言,而自有感應之理;陰陽之往來,不待人召之而自至。坦然,簡易也。乾以易知,坤以簡能,即坦然善謀之意也。天道恢恢,譬如網然,雖甚疏闊而無有漏失者,言善惡吉凶,無一毫不定也。聖人之於道,雖以無為不爭,而是非善否,一毫不可亂。此數句又以天喻道也。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手矣。

此章言人之分別善惡。自為好惡,至於泰甚者,皆非知道也,故以世之用刑者喻之。言用刑者不過以死懼其民,而民何嘗畏死。使民果有畏死之心,則為奇寰者,吾執而刑之,則自此人皆不敢為矣,故曰吾得執而殺之,孰敢。今奇寰者未嘗不殺,而民之犯者曰眾,則民何嘗畏死哉?司殺者,造物也。天地之間為善為惡,常有造物者司生殺之權,其可殺者造物自殺之,故曰常有司殺者殺。為國而切切於用刑,是代造物者司殺也。以我之拙工,而代大匠斲削,則鮮有不傷其手者,此借喻之中又借喻也。此章亦因當時嗜殺,故有此言,其意亦豈盡廢刑哉?天討有罪,只無容心可矣。

民之飢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惟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食稅之多,言取於民者太過也。上之有為,言為治者過用智術也。上貴利則民愈飢,上好智則民愈難治,此兩句亦借喻也。凡人過於自愛,反以喪其身,飲食太多,亦能生病,此其一也。過於自愛自養,欲以謀生,故曰求生之厚。輕用其身以自取死,故曰輕死。忘其身而後身存,故曰無以生為者,賢於貴生。貴生,猶前章曰益生,求生之厚者也。賢,猶勝也。

人之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柔弱、堅強,皆借喻也。老子之學主於尚柔,故以人與草木之生死為喻。徒,類也。是以而下,又以兵與木而喻之。兵之恃強者必不勝,木之初生者皆柔,久而堅強,至於拱把,則將枯矣。故知道者以柔弱為上,堅強為下。共,猶宰上木拱之拱也。

天之道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天之道惡盈而好謙,猶弓之張者,不久則必弛也。高者必至於自抑,有餘者必至於自損,而自下者必舉,自屈者必伸,自損者必益,是天之於物,每每然也。而人之為道,何為而不然,乃欲損人而益己,不足,而為一己之有餘唯有道之人,乃能損我之有餘以奉天下,故曰孰能有餘以奉天下,惟有道者。《易》言損益,亦是此意,此亦借以喻道也。聖人所以雖有為於天下,而不以自恃,雖功成而不居其功,雖有至賢之行,而不欲以此自見。此為道日損,必至於損之而又損也。

天下柔弱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3,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水為至弱,而能攻堅強,世未有能勝之者。千金之堤,敗於蟻穴之漏,是弱之勝強者。無以易於水也,故曰其無以易之。弱能勝強,柔能勝剛,如水之易見,人莫不知之。而至道在於能柔能弱者,莫之能行也,故古之聖人常有言曰:能受一國之垢者,方可為社稷主,能受一國之不祥者,方可為天下王。此即知其榮,守其辱之意。不祥者,不美之名也。蓋位至高者,不可與天下求勝,須能忍辱,則可以居人之上。垢與不祥,不可受之受也,似反一世之常言,其實正論,故曰正言若反。聖人云三字自佳,一本以云為言誤也。

和大怨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恩怨兩忘,方知至道。人有大怨於

我,而必欲與之和,雖無執怨之心,猶知怨之為怨,則此心亦未化矣。雖曰能與之和,此心未化,則餘怨尚在,安得謂之善道,此誠至理之言,亦借喻也。左契者,如今人合同文字也,一人得左,一人得右,故曰左契。此契在我,則其物必可索,聖人雖執此契,而不以索於人,忘而化也,此亦借喻之語。有德者則司主此契而無求索之心,無德者則以明白為主。徹,明也,猶今人言必與之討分曉也。有德司契者,善人也。天雖無私親,而此等有德之人,天必佑之,故曰常與善人。

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猶孟子言得百里之地,皆可以朝諸侯,一天下之意。老子蓋曰,有道之人若得至小之國,不多之民井而居之,使有什伯,如今人之保伍也,人人皆有可用之器,而不求自用。是人皆有士君子之行,而安於自退也。重死而不遠徙,小人皆畏罪不為惡,而各安其居也。雖有舟輿,無所乘之,不致遠以求利也。雖有甲兵而不陳列,不恃力以求勝也。合書契而用結繩,復於素朴也。甘食美衣,安居而樂俗,鄰國雖近,雞狗之聲雖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各自足而不相求也。此老子因戰國紛爭,而思上古淳朴之俗,欲復見之也。觀其所言,亦有自用之意。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真實之言,則無華采;有華釆者,非真實之言也。莊子曰:言隱於榮華。即此意也。善,純也。純德之人則無所容言,又何辮乎?好辮則非純德者矣。知道之知,不以博物為能,以博物為誇,非知道者也。聖人之道,虛一而已,何所積乎?未嘗不為人也,而在己者愈有;未嘗不與人也,而在己者愈多。其猶天道然,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為人、與人,言以道化物也。天之道雖有美利,而不言所利,則但見有利而無害。纔有利之之名,則害亦見矣。聖人之道無為而無不為,而未嘗自恃其有,故不與物爭,而天下莫能與爭。一書之意,大抵以不爭為主,故亦以此語結之。

#1夫惟大:『夫』原作『大』,據影宋本改。

#2天誘其衷:『衷』原作『重』,據影宋本改。

#3攻:原本作『功』,據影宋本改。

同类推荐
  • 鸳鸯牒

    鸳鸯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ix Lectures on Political Economy

    Six Lectures on Political Econom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LIGES

    CLIG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霓裳续谱

    霓裳续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Professor(III) 教师(英文版)

    The Professor(III) 教师(英文版)

    The Professor was published posthumously in 1857. It was the first novel written by Charlotte Bront? and is unique among her works as the only one to feature a male narrator. Rejected by multiple publishers during her lifetime. Written two years before Jane Eyre, The Professor was Charlotte Bronte’s first novel and was based on her experiences in Brussels. The story is one of love and doubt, as the hero, William Crimsworth, seeks his fortune as a teacher in Brussels and finds his love for the good Anglo-Swiss girl, Frances Henri, severely tested by the sensuously beguiling and manipulative headmistress, Zoroa?de Reut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social protest sounded distinctly in this novel that is typical for mature works of Charlotte Bronte. In particular, this protest is expressed in the image of a soulless, prudent businessman, the factory owner Edward Crimsworth who devoided of basic humanity in dealing with workers and their families.
  • 极品全能剑仙

    极品全能剑仙

    剑法,与当代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墨心出生在这样一个剑术世家,却没有掌握高深的剑法。反而遭遇家道中落,成为孤儿,最后只有祖传的一个盒子遗留给了他。盒中召唤出的剑仙,号称墨家专属的剑仙。有此极品剑仙相伴,墨心从此会过上走向人生巅峰的生活吗?
  • 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下)(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下)(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具有“陆战之王”的美称,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门自动武器,有的带有穿甲弹,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极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突击能力,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 向左看,向右转

    向左看,向右转

    俞又暖签了两次离婚协议,都败给了民政局。左问给民政局送了一面锦旗,“人民的好公仆”。
  • 快穿我辈当自强

    快穿我辈当自强

    【宿主篇】【女强】不小心误入快穿,得知可以回到原来的世界。我努力着想要与你相遇!“白瑶瑶你这个白眼狼!”强大的怨念让白悦夕在人间中久久不散。“这下一步到底做什么呀?我该怎么办?”白悦夕在一旁就静静的看着那纠结来纠结去的,最后的结论是——“算了,把你丢进去,等到时机成熟,左把你捞回来就好了吧。”白悦夕眉间一皱,正想说些什么就被一只小黑手推下转世台。从此她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 游侠纳兰3:此情可待成追击

    游侠纳兰3:此情可待成追击

    这是山向南面一个小小盆地,一大片蓊绿的草坡,绿波如潮,随风起伏,饶有韵致。就算打从山坡里翻滚下来,在厚软的草地上滚下,一二里路落到山下,也保管不会受到任何损伤。更美的是琪花瑶草,点缀其间,有几株特别长得高眺的紫蓝色喇叭花,在晨风里轻颤着,令人觉得原来风吹、革动、花颤、水流的节奏都是一致的……
  • 末日灵晶

    末日灵晶

    术法魔剑士体系以强大的技能伤害与buff加成闻名于世,其中之一却遇到了“月览计划”的失败品“漆黑火焰”,无奈之下只得牺牲自己将存有“术法魔剑士”的储灵水晶传送回了过去,意图阻止月览计划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本书以1482年的法国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天真纯洁的吉普赛姑娘爱丝美拉达、年轻英俊的卫队长浮比斯、道貌岸然阴险毒辣的主教代理弗罗洛、外形畸形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希魔多……作品以这些人物的关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具有15世纪巴黎风俗的鲜明色彩的奇异故事。美与善的化身爱丝美拉达最后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卡希魔多终于认清了弗洛罗的狰狞面目,把他从钟楼顶上推下来摔死,来到刑场,抱着爱丝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构成了作者诉说人类与宗教、社会、自然的矛盾这一永恒的命运主题。本译本译文洒脱,多用短句,节奏明快。
  • A Confederacy of Dunces

    A Confederacy of Dunces

    A Confederacy of Dunces is an American comic masterpiece. John Kennedy Toole's hero, one Ignatius J. Reilly, is "huge, obese, fractious, fastidious, a latter-day Gargantua, a Don Quixote of the French Quarter. His story bursts with wholly original characters, denizens of New Orleans' lower depths, incredibly true-to-life dialogue, and the zaniest series of high and low comic adventures" (Henry Kisor, Chicago Sun-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