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35800000003

第3章

归敬福田中。又有三释。一敬涅槃而非菩提。二敬菩提而非涅槃。三俱敬涅槃.菩提 初敬涅槃而非菩提。涅槃四义。体皆真如。并唯识性。此通在缠.出缠二位。体性虽净在缠名因分。分者位也。今之所敬意归满位。以真如性为迷悟依。迷故生死。悟故涅槃。有舍有得。真虽性净。离杂染时假说新净。说为转依。虽亦得菩提。而今非所敬。第九卷说二乘满位名解脱身。在大牟尼名法身故。今唯识性是满分净者。简于因位不名法身故 又此涅槃随其假实总有四种。唯识性者自性清净涅槃。满清净者。有余.无余二种涅槃。要果圆时方证得故。分清净者。即无住处涅槃。许十地位已证得故。涅槃虽四体总真如。又下论云又为开示谬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此以真如迷悟依故偏敬之也。又二乘涅槃唯假择灭。大般涅槃三事圆满。三事有二。一体三名三事。二义三名三事。能观智惠.所观法身.离诸系缚假择灭等。名为解脱名体三事。一真如上惠本性故名摩诃般若。出缠之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性离生死缚名曰解脱。一体之上义有三故名义三事随其所应二乘唯得一解脱故。三乘同座。今归大般涅槃名满分净者 次敬菩提而非涅槃者。菩提即是四智品法。二智在因得。谓妙观.平等。二智果中得。总而言者菩提因已得。今显所敬意取满分。虽通二乘果位。今取大乘二障都尽名清净者。以菩萨者意趣菩提不趣涅槃。所以断障唯断所知障。犹留烦恼障。涅槃通得菩提独成。今显所敬异于二乘。及显得果异于二乘。故唯敬菩提不敬涅槃也 摄论颂云。烦恼伏不灭。如毒咒所害。留惑至惑尽。证佛一切智。今论所言唯识性者。此是菩提事唯识性。又即真如。显是菩提所证体性。而意取彼能证菩提 又菩提言通因果智。因中二智分清净者。果中二智满清净者。故皆归敬 后双敬菩提及涅槃者。唯识性是涅槃。满.分清净是菩提。意显涅槃本性净故不言满分。其大菩提四智品法。因时已得而不圆明。今唯取果满.分净者。故各别也。下第九云。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舍依他起上遍计所执。及能转得依他起中圆成实性。由转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故今归敬。明欲释论但敬菩提.涅槃二果不敬余也。故下序云。断障为得二胜果故。乃至广说。由前证故。故本论师所以作论。今既释论敬意须同。即以所趣为所敬法。若不敬之便不趣故。虽有七解归所敬田。然依本义唯取疏四解中人而非法本.释二师。以唯识性第七转声中说所于声也。非所依声。以第七声通根.境故。此为能差别。满.分净者为所差别。第四转中说。以一切所敬皆以第四所为声说。若唯识性亦所敬者应第四摄。

然依苏漫多声说。即是八啭也。一你利(上二字合声)提势(此云体声。亦云泛说声)二邬波提舍(书我反)泥(此云业声。亦云所说声)三羯咥(都诘反)唎(上二字合声)迦(上声)啰(上啭舌)泥(奴皆反。此云能作具声。亦云能说声)四三钵啰(上二字合声)陀你鸡(居梨反。此云所为声。亦云所与声)五褒(补高反)波陀泥(此云所从声)六莎弭婆(上声)者你(平声。此云所属声)七珊你陀那(长声)啰梯(上二字合声此云所依声)八阿曼怛罗(上二字合声)泥(放皆反。此云平声)上说总八啭。此中各有一言.二言.多言之声。合有二十四声。又有男声.女声.非男非女声。更各有二十四。合总别有九十六声 男声八啭者。一婆(上重声读之下皆准此)婆那。二婆婆那担。三婆婆多。四婆婆羝。五婆婆多褒。六婆婆那多阿。七婆婆底(都耳反)八于初啭上加醯字则是 女声八啭者。一婆婆那帝(底音读之)。二婆婆那底摩。三婆婆那底夜(上二字合声羊鹅反)。四婆婆那带。五婆婆那底夜(二字合)褒。六婆婆那底夜(二字合)阿。七婆婆那底夜(二字合)摩。八于初啭上加醯字即是 非男非女声八啭者。一婆婆多。二婆婆[多*頁]。第三啭下稍近男声。既无别字所以不出。脚注上字等者依四声呼之。注返者以翻字法读之。注二合者两字连声读之。注轻重者随轻重声读之。其间亦有全声半声。恐烦不迷。但是婆字皆上声读之。然瑜伽第二卷。七啭声亦名七例句。依一男声中唯诠一丈夫之七啭故。除第八呼。前是男声中总目一切。故此不同。彼论亦名七言论句。一补卢沙(夹夫体)二补卢衫。三补卢崽拏。四补卢沙耶。五补卢沙[多*頁]。六补卢杀婆。七补卢铩。第八迦呼声云醯补卢沙。若云迷履底是别女声体。若云纳蓬(去声呼之)索迦是别非男非女声体。然有别目但唯七啭。第八乃是泛尔呼声。更无别诠。

唯识性言。既境第七。略有二解。一依三性。二依二谛。依三性者。唯识第九云。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虚妄。谓计所执。二真实。谓圆成实性 复有二种。一世俗。谓依他起。二胜义。谓圆成实。故知三性并名唯识性。

三性有二体。一常无常门。常为圆成。唯真如是。一切有为皆依他起。二有漏无漏门。一切无漏皆圆成实。诸有漏法皆依他起。菩提.涅槃并圆成故。如论第八自有此文。

依初三性略有十重 一唯说真如为圆成名本实性。证此清净名内证净 二总说无漏为圆成。菩提.涅槃皆是唯识性。名菩提性.获悟净。菩提.菩提断皆名菩提故 三总说有为依他。事识性.悟俗净 四唯说有漏依他。幻识性.断除净 五唯说所执。妄取性.遣之净 六圆成对依他。真俗性.断得净 七圆成对所执。真妄性.遣证净 八以依他对所执心境性.遣断净 九以圆成对依他.所执幻实性.取舍净 十以圆成.依他对所执。空有性.遣悟净。但无以圆成.所执对依他为唯识性。以隔越故。又理无故 依后二谛辨唯识性者。瑜伽六十四云。世俗有四。一世间世俗。二道理世俗。三证得世俗。四胜义世俗。唯识第九云。胜义谛有四。一世间胜义。二道理胜义。三证得胜义。四胜义胜义 今者略为三类。一总别相对。二别.余相对。三总.余相对。四重二谛如章中解 第一总别相对。应为四句。一以俗总对真别有一句。过四俗之真唯有后一故。谓安立.非安立唯识性。第二以俗别对真总有四句。胜俗之真四皆是故。一以初俗对四真。遣悟性。二以第二俗对三真。断知性。三以第三俗对二真。解修性。四以第四俗对一真。觉证性。三以俗总对真总唯有一句。谓真俗唯识性。四以俗别对真别有四句。一一次第各各相望为四句。一心境性。二事理性。三别总性。四证旨性。初俗为境初真为心。第二俗为事。第二真为理。第三俗为别。理四谛故。第三真为总。理二空故。第四俗为诠。依空门故。第四真为旨。废诠论故。如是相对合成十句 第二别.余相对有二类。初类有四句。谓以初俗对真如名妄如。以第二俗对名事如。以第三俗对名理如。以第四俗对名观如 后类有十句。谓以初俗对四别真为四句。以第二俗对三别真为三句。以第三俗对二别真为二句。以第四俗对一别真为一句。如是合有十四句 第三总.余相对中有三类。第一以二俗对真有十句。以初二俗别对真中一有三句。不对初真即第二俗故。胜俗名真。彼齐等故。即以此二俗对二真有二句。亦除初真。以此二俗对三真有一句。如是合有六句。次以第二.第三俗。对真中一有二句。对真中二有一句。无对三者亦齐均故。如是合有三句。次以第三.第四俗对真唯一句。余真齐均及体劣故不可为句。第二以三俗对真有四句。谓以初三俗对真一有二句。对真二。有一句。除初俗故。以后三俗对真亦唯一句。第三以四俗对真有一句。不对前三真故。如是合有十五句。各有别名恐繁且止。智者思之。如是二谛合有三十九句唯识性。并三性中合有四十九句。无有以俗对真中间隔越为句。亦无以真对俗齐均及劣法为句。便非胜义故。若体空者遣之净。有漏者断之净。无漏者获悟净。随应具知。

此等唯识皆能差别。为所归之境差别于漏分二净。若所归敬为唯识性。唯取三性中初本实性。及第二菩提性。非取一切。余非可敬故。

颂下两句造论意中。略有五句。一但为法而不为人。欲令法义当广流等。虽论说言利乐有情。有情利乐令法不灭。以下句释上句也。如说有情依教修行。三宝种性不断绝故。由此律云。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不说利生 二但为有情不为正法。菩萨修行本以利生。虽释彼说意为利乐诸有情。故显上句释下也。显扬论云。显扬圣教慈悲故。文约义周而易晓 三双为法.及利有情。第三.四句如次配之。故佛地论云为法久住济群生 四所为无住涅槃。释说大智。利乐大悲。二种熏修速疾证得无住涅槃。生死.涅槃二俱不住。故对法云。由悟契经及解释。爰发正勤乃参综。此意为得无住涅槃。亦可说言。双非人.法故。

五者自利.利他令法久住三义故造论。释说令法久住。利乐益于他。此二既施即为自利。故摄论云。为利自他法久住故。我略释摄大乘。故为五意而造论也 瑜伽释云。今说此论所为云何。谓有二缘故说此论。一为正法久住世故。二为利乐诸有情故 复有二缘。一教已没令重开故。未隐没者倍兴盛故。二诸有情有性修善得自乘果故。无性修善得人天果故。此上二释随其次第配颂下二句 复有二缘一于说空不了义经。如言计著憎有教者舍无见故。二于说有不了义经。如言计著憎空教者舍有见故。此释但为利益有情除二见故。或能学.所学分人.法故。随二句释 复有二缘。一为菩萨种性唯依大乘教。遍于诸乘文义行果生巧便智。断障修善证佛菩提穷未来际常二利故。二为余乘种性及无性者。亦依大教各于自乘文义行果生巧便智。断伏障修自善。出离三界超恶趣故。此唯识教亦得说为趣一切乘。被空.有故。皆可配二句。并有人.法故 复有二缘。一为外道.小乘愚痴犹豫者生信解故。二为于经意心迷诽毁者生信心故。此但为有情。亦可逆次第配 复有二缘。一为乐略勤修行者。采集众经广要法义略分别故。二为乐广勤说法者。于一一法开示无边差别义故。二义并通法之与人 复有二缘。一显实相立正论故。二除妄执破邪论故。此但为法。亦可通为人。即能学故 复有二缘一显遍计所执情有理无。依他.圆成理有情无。令舍增益.损减执故。二显世间.道理.证得.胜义法门差别。令修二谛无倒解故。此但为法 复有二缘。一为开随转.真实理门令知二藏.三藏不相违故。二为开因缘.唯识.无相.真如理门令修观行有差别故 复有二缘。一为示现境界差别令知诸法自性.相状.位差别故。二为示现修行差别令知三乘方便.根本.果差别故。此中但为法而非人。亦可通人。即能学故 说总颂曰。法情.开.有空。性通.及内外。略.显等.三四。二四.境行果。

六十二种有情 颂曰。

五.四.三.三.四  三.二.及三.七

十九.四.四.一  故有情名诸

五趣为五。四姓为四。男.女.非男非女为三。劣.中.妙为三。在家.出家.苦行.非苦行为四。律仪.不律仪.非律仪非不律仪为三。离欲.未离欲为二。邪性定.正性定.不定聚定为三。出家五众.近事男.近事女为七。习断者.习诵者.净施人.宿长.中年.小年.轨范师.亲教师.共住近住弟子.宾客.营僧事者.贪利养恭敬者.厌舍者.多闻者.大福智者.法随法行者.持经者.持律者.持论者为十九。异生.见谛.有学.无学为四。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为四。轮王为一。合名六十二种有情。

论。今造此论等者。疏中二解。一依人。二依法。俱依能迷。若第二解依所迷释。生.法我无执有名谬。不悟无我名为迷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空山新雨时

    空山新雨时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与成长的故事,北漂女孩谢沐瑶接受了母亲安排的相亲对象,从北京回到上海,要完成的第一件事却是与年少时的爱情做一场盛大告别。人生的轨迹在上海重新开始,却与她的设想背道而驰,在安定的生活与未卜的命运之间她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可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后来在那些难熬的时刻里,她的天空只有一颗星,她很想离他再近一点,像枝头的鸟儿永远向往春天一样,向往他。
  • 诡吻阴缘

    诡吻阴缘

    给一个车祸的美女做了人工呼吸,但她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我收到了她发给我的信息··········吻禁术出世,一个始鬼带我走进了一个阴阳圈子。三生三世,阴缘不断囚天禁庙,铜棺葬天,阴阳劫难,阴阳何存这一切都是如何发生在黑暗中的···
  • 摩诃无量曼珠沙华

    摩诃无量曼珠沙华

    彼岸花开开彼岸,世世轮回永相恋。可惜花开难见叶,黄泉一路两挂牵。梵语波罗蜜,此云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彼
  • 撼江

    撼江

    【从心出发!执笔武侠!】天下盟盟主在倒在血泊中的时候用内力说道:“江湖只在江湖之中,岂是狂风暴雨能掀倒的。”此时一个五岁的孩子正在一旁的马车下面看着这位名冠天下的老盟主。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朱正廷之当朝皇帝

    朱正廷之当朝皇帝

    穿越小说。偶像练习生三十位都有参与,角色不同,作用不同,朱正廷则为男主,本篇完结之后则会更新现代香小榭和陈立农的。简介不多说了,简介好坏不重要,重要是书的好坏。不敢百分百保证书是好书,毕竟每人喜欢的类型不一样。我的书是好是坏,合不合你胃口,你只有看了才知道。约一下嘛~
  • 无心的爱人

    无心的爱人

    “逸,我会一辈子都待在你身边的!”为了报答他的恩情,注定了她一生被利用的一颗棋子为了能留在他身边,做尽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只为一个“情”字!“逸,我不要你爱我,只要让我留在你身边,什么都足够了!”为了报答他的恩情,她出卖了朋友只为一个“爱”字!“逸,我曾经许下的诺言,能不能驳回?只求你放我一条生路...”恩情,还清了;爱,随着恨意一点一滴的消失了;孩子,在你无情的危杀下,最终离我们而去...那么,我还能用一颗心去爱你吗?当熊熊的恨意燃烧着你的理智时,我的心随着孩子的流掉,对你的爱一点一滴的消失...恩,清了!缘,已尽了!心,已经死了!那么,死了的心,你还要吗?究竟,这一切的恩怨情仇到何时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破碎的心,又怎么能得到痊愈?
  • 洛阳牡丹记

    洛阳牡丹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