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7700000005

第5章

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此有二释。一者六尘是境识体是心。心对根尘有缘虑相。虑相如影举体全无。自心灵明本非缘虑。今认缘虑谓是自心。念念随之漂沈苦海。如珠明彻本非青黄。对青等时即有影像。愚执其色谓是其珠。如迷自心认缘影也。故唯识云。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为遣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亦是法执。佛顶经云。此是前尘分别影事等。故知缘影决定是空。若清净真心本无缘虑。灵知不昧无住无根。今认缘心诚为妄矣。二者此一句。经译者回文不尽。应云缘六尘影。六尘影是所缘。妄识是能缘。六尘无实犹如影像。从识所变。举体即空。故此缘心亦无体也。余同前解。前标颠倒云种种者。通论则我法二执。于中各有种种相转及凡夫二乘。各有四倒。若克就此文。即上迷身迷心。总有四对颠倒。谓四大非我认为我。法身真我而不认。是第一对。四大如幻。本无而见有。法身真实。本有而见无。是第二对。缘念生灭认为真心。真心了然而不自认。是第三对。缘念如珠中黑色。全空而执有。真心如珠中明相。实有而见无。是第四对。一三我执。二四法执。如斯等见不因师宗。但是凡愚任运如此。既四对八只不同故云种种。二喻文二。初直喻前文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 翳眼观空里。无华妄。见华。捏目望月轮。月边别见月。空华幻月皆喻妄见。众生一念迷心。翳自圆明觉性。而于圆明体上妄见生灭身心。故曰空实无华病者妄执。妄执之言。正对前妄认之语。若悟真如无相。但是一心。如空本无华。天唯一月故。首楞云。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又云。汝身汝心。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亦可别配二喻。谓华喻认身。月喻认心。身则但因心迷当体妄认。如空华但因眼翳外无别依。心则内根外尘相依而起。如幻月下因捏目上因本月相依而生。故配身心昭然义现。然月喻例华亦应云。月实无二捏者妄执。经文影略故不具之。又为一解。翳捏皆喻见分。空华二月皆喻相分。眼喻智慧。空及本月喻真理。世亲般若论以翳喻相分者。据释处之意。取所见之华也。后展转到见

由妄执故 牒前生起转计所以

非唯惑此虚空自性 虚空之性清净无物。今执华生空处。即似空变成华。妄见空华。无生而生。无物成物。是迷惑虚空之性也

亦复迷彼实华生处 既执华从空生。即不知从翳而起。翳则实是华之生处。非谓真实之华。若具法合。应云。非唯惑此真空自性。亦复迷彼身心生处。此乃但怪空里有华。不觉眼中有翳。外嫌身心苦恼。不知内畜迷情。三出其过患

由此 因前妄认身心相也

妄有 生死不实

轮转生死 妄执身心。若无过患任其长执。不必化之。既由此执尘沙劫中轮回不绝。地狱鬼畜八苦五衰为害之深。故须开示。三结

故名无明 明即令人解脱。故知令人轮转即名无明。二显本空。文三。初标定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 言无体者。但是假名。内外求之了不可得。推其本际元是妙明。故论云。念无自相不离本觉。又云。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了斯无体诸行不生。不生故无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是知十一支法皆有所因。唯此无明横从空起。今悟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老死灭也。次喻释

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前说种种过患皆归无明。今又云无体。道理难见言语路绝。故约喻释。谓睡时梦物且见是有。故前种种说其行相。寤欲求之终不可得。故此显示云无体也。问求不得者何处灭去。故次答云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 征意云。若无灭处即应还在。以何义故。言空无也

无生处故 意云。见幻华时若实是有。今不见时即说灭处。见时本无生处。不见何寻灭处。问前云实华生处。此复何通。答约前妄执之时而言有也。悟了始知有时元无。以法合之昭然可见。故楞严经云。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此正是无生之理。若决定忍可于心。名无生忍。华严云。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后断疑疑云。前说生死。由于无明。无明既无。何有生死。故释云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 无明及与生死本末一切俱无。众生于此无中迷情横见生死。前就横见故说有。此就实论故说无

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指前文也。由是横见之故。故前文说名生死。第三释成因地。上来所说妄空真有者。有佛无佛性相本然。今明依此通达心意冥符方成本起因地。释成正答所问。文中三。初依真悟妄顿出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 牒前所标。即依真也

知是空华 悟妄也。下皆顿出生死

即无轮转 无生死之法也。既知万法如空华。岂更见有轮转。还丹一粒点铁成金。真理一言点凡成圣。亦释因不异果。如斯因地方谓真修

亦无身心受彼生死 无生死之人也。谓若计有我是免轮回之者。即是未免我执。我我所忘方为解脱。即是照五蕴空。度一切厄。外遗世界内脱身心。不计身身同虚空。不计心心同法界

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非由我作观行方得身心空无。本性空寂元来无故。故金刚三昧经云。若化众生无生于化。不生无化其化大焉。次展转拂迹释成正因。拂有四重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 一拂觉妄之智。谓能觉身心性本无者。亦如太虚都无所有

知虚空者即空华相 二又泯其拂心。知能觉无者。即同空华体即无也

亦不可说无知觉性 三遮其断灭。但不起念分别空有。不是无心

有无俱遣 四总结离过

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释成因也。有无既不当情。斯即心言路绝。清净觉体从此显彰。但不背之合尘。即名随顺。亦非别有能顺。故罗什云。无心于合合者合焉。随顺净觉。故言净觉随顺。如是执尽病除。然后兴心运行。则聚沙画地合掌低头皆成佛道。如斯修习可谓正因。后征拂所由。释归圆实

何以故 身心幻妄可说全空。知觉称理因何又拂。有无俱绝约何修行。次释意云。相因对待皆是从缘。从缘之法岂实有体。生心动念即乖本性。失正念故。圆实性体俱无如是等故

虚空性故 一切法空不生灭也。谓如上相因诸相。犹若虚空。本自不生今无可灭。非谓拂之方令空也。故佛藏经云一切法空无毫末相等

常不动故 一切法寂不来去也。非已去非未来非现起故。故法句云。诸法从本来寂灭无所动。法华亦云。常自寂灭相

如来藏中 上二句明诸法。此下皆是显一心也。论指一心云如来藏故。楞伽亦云。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此经下云。圆觉妙心涅槃即名佛性。今此一句总标。次二句空藏。后三句不空藏。通云如来藏者。由三义故。一隐覆义。谓覆藏如来故云藏也。故理趣般若经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胜鬘云。生死二法名如来藏。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如来经藏云。一切众生贪嗔痴诸烦恼中有如来身。乃至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便以九喻喻之。一萎华佛身。二岩蜂淳密。三糠糩粳米。四堕秽真金。五贫家宝藏。六庵罗内实。七弊物金像。八贫女轮王。九焦模铸像。二含摄义。谓如来法身含摄身相国土神通大用无量功德故。又亦含摄一切众生。皆在如来藏内故。三出生义。谓此法身既含众德。了达证入即能出生故。十地论云。地智能生无漏因果。亦能生起人天道行。此三义者。初约迷时。后约悟时。中间克体然约真妄和合。总有二种行相。谓此经下云。如来藏自性差别。论云。真如生灭。然真妄各有二义。真谓不变随缘。妄谓体空成事。真中不变妄中体空。即真如自性也。真中随缘妄中成事。即生灭差别也。初真如性中。复有二相。胜鬘云。有二种如来藏空智。所谓空如来藏脱离一切烦恼藏。不空如来藏。具过恒沙不思议佛法。论中亦说如实空如实不空。义全同此。后生灭中亦有二相。谓漏无漏。无漏复二。有为无为。有漏亦二。谓善不善。此等行相皆有业用。初真性者。有其二业。一能持自体恒沙功德。从本已来不失不坏。二能御客尘恒沙烦恼。无始时来不染不污。后生灭亦有二业。一能起惑治业。旷劫长受六趣生死。故楞伽云。如来藏者。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乃至若生若灭。二能知真达妄发心修行证三乘果。如前所引十地论等。由是二业故。宝性论引经偈云。无始世来性。作诸法依止。法性有诸道。及证涅槃果。长行引胜鬘释云。性者。如来藏。依止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诸道者。有如来藏故说生死。是名善说。证涅槃者。若无如来藏者。不得厌苦乐求涅槃。既诸佛因果始终依之。故入道行人先须信解。离此别信信则堕邪。故密严经诃为恶慧。华严亦云。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据此则了之方知正道。故胜鬘云。若于无量烦恼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于出缠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华严初会普贤即入如来藏身三昧。意在此也。然虽此心凡圣等有。但果显易信因隐难明。故浅识之。流轻因重果。愿诸道者深信自心

无起灭故 释上所知生死等

无知见故 释上彼知觉者等。此上二句释空藏矣。谓见生死起者。即云执情。见生死灭者。即云知觉。今以如来藏中既无可起可灭。何有能执能知。又迷时生死非起净心非灭。故无迷也。悟时净心非起生死非灭。故无悟也。无悟故无知见矣。此乃非唯不可识识。抑亦不可智知。识智俱如。方为自体真实识知。大智慧光明遍照。为下三句不空藏矣

如法界性 法界性与如来藏体同义别。别有其二。一者在有情数中名如来藏。在非情数中名法界性。如智论明佛性法性之异。二者谓法界则情器交彻心境不分。如来藏则但语诸佛众生清净本源心体。如云能造善恶能起厌求。就法界言。即无斯义。据此则藏心克就根源。界性混其本末。混则普骇之义易信。克则周遍之理难明。故指藏心如法界性。亦乃摄其二义之别。归于一体之同。方显觉妄因依。诚非究竟圆实

究竟 竖穷三际始终常然

圆 遍周虚空

满 众德具足

遍十方故 无边际故。良由如来藏性本自如斯。岂须减旧添新灭惑生智。是以三重泯绝冥合觉心。将此为本修行始得正名因地第四结牒问辞

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但结前文更无别义。此下偈讽文二。一标举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然偈有二种。一伽陀。此云讽颂。谓孤起偈。今非此也二祇夜。此云应颂。颂长行也。或为钝根重说或为后来之徒。或为增明前说故。今此经偈皆祇夜也。然凡言长行偈讽相望。有五对之例。谓有无广略离合先后隐显。今经问目皆长有偈无。答皆长广偈略。余随相当对文当指。二正陈。然此段中五偈。但重讽长行。更无别义。故如次依前四段科之。但经文增减故科段名亦小殊。四者。一讽了悟本觉

文殊汝当知  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

皆以智慧觉

义不异前。二讽推破无明

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

上二段皆长离偈合。三讽拂迹成因

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

上二句长先偈后

成道亦无得  长无偈有

本性圆满故  四讽结牒问曰

菩萨于此中  能发菩提心  长隐偈显

末世诸众生  修此免邪见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20世纪末,苏联在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中,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实践走向终结,并导致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面对如此震撼全球的世纪性、历史性、时代性悲剧,马克思主义者唯有走向历史深处多方探寻剧变的根源,才能在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来剖析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和本质特征,深刻揭示其导致苏联演变的实践过程。本书以苏联社会主义历史为背景,从苏联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视角,揭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列宁主义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以剖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为着眼点,系统研究了该理论与苏联演变的本质关系。
  • 西点军校22条军规

    西点军校22条军规

    本书详细阐述了“荣誉高于一切”、“忠诚是一种义务”、“没有任何借口”、“无条件执行”、“停止空谈,立即行动”、“只做第一,不做第二”、“细节决定成败”、“永不满足于现状”等22条西点军规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对西点人及其案例的解读,深刻剖析了每一条西点军规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渴望成功的读者认真阅读的好书,从中不仅能够获得人生启示,更重要的是获知了从普通人走向精英阶层的奥秘。学习西点军校的军规并在实践中运用,正如西点人最终脱颖而出一样,通过努力,你肯定也会远离平庸,拥有一个很好的人生。
  • 一个人的舞蹈

    一个人的舞蹈

    我和雪儿翻越了凄风苦雨的日子,也翻越了快乐和悲伤。经历过了不少事情后,我更铁定了今生今世和雪儿厮守的决心。任何外界的诱惑都无法使我堕落,都不能把我和雪儿分隔开去。
  • 叶鱼儿的穿越笔记

    叶鱼儿的穿越笔记

    现代法医穿越不曾被记载的时代,成为秋元国丞相的独生女。温柔稳重的太子元子安,冷漠古怪的阎罗殿主人凌阎,外表温柔性格恶劣且霸道嗜血的言祈,能够幻作虎兽的夜玄……经历人世百态,遇见奇妙幻世奇缘,且看叶鱼儿的穿越笔记。
  • 我真的是食神

    我真的是食神

    赤炎天熊,五级珍贵食材,取掌先用七七四十九支暴雨梨花针扎出无数细孔,再刷上一层玉罗蜂蜂蜜,放入大竹峰的百年青松竹编制的蒸笼里蒸上三天三夜,最后置入九天玄冰中疾速冷却,使之外酥内嫩,一道入口即化甜而不腻的踏雪寻梅就做好了。客官如果您不满意,小店还有其它菜品供您选择:红烧紫瞳魔牛牛腩,清蒸金角猛犸铁皮象拔,椒盐飞天紫纹蝎,金翅银鲲刺身…这里是属于厨艺为尊的世界,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你就必须要突破极限,领悟最强奥义!厨者,厨师,大厨师,厨灵,厨王,厨皇,厨宗,厨尊,厨圣,厨帝,食神!
  • God the Known and God the Unknown

    God the Known and God the Unkn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知行合一王阳明4: 轻轻松松读懂《传习录》

    知行合一王阳明4: 轻轻松松读懂《传习录》

    百万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系列全新续作。 用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解读《传习录》,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心学要点。在轻松的阅读中掌握《传习录》中的“心即理”“事上练”“致良知”等心学概念,不知不觉领悟“知行合一”的心学真谛。《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但因其文字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多心学爱好者望而却步。本书作者度阴山,研究《传习录》数十年,始终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心学理念。在本书中,度阴山通过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将《传习录》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概念解释得十分透彻。
  • 情窦初开在你的酒窝里

    情窦初开在你的酒窝里

    【双向暗恋】【暗恋日记】【青春校园】15岁那年的第一眼,裴似锦潜意识里就想着,这个有着小虎牙的男孩子笑起来真好看,要是做她男朋友就好了。17岁的裴似锦,为了能够在年级大榜上与贺前程出现在同一位置,拼了命地学习最讨厌的理化生。18岁的裴似锦在日记本上写着:遇见你啊,是初阳入冬雪,止水落烹油,三尺心房,刹那大雪崩。-15岁的贺前程发现,自己最近总是喜欢偷看窗户对面那家的女孩,她笑起来的时候有酒窝,真好看。17岁的贺前程,为了裴似锦,放弃自己最擅长的理科,选择了文科,结果却不尽人意。18岁的贺前程对裴似锦说:“小酒窝,我好喜欢你,喜欢你很久了。”-两个怀着相同心思的人,换了一本又一本的日记本上满满都是对方。【我说人间值得,是因为有你,人间才值得。】日记摘抄,送给正在暗恋中的你,愿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又名《暗恋日记》《祝你前程似锦》
  • 明德学校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明德学校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本书依据宏富的史料,记述了明德学校艰苦卓绝的办学历程及其辉煌的办学业绩,展示了胡元倓等一批明德人“磨血育人”的办学精神和“坚苦真诚”的个性品格,彰显了明德学校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民国时期教育家办学的原貌和特点。
  • 中外名人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

    有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曾经说过:“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一切教育。”在孩子单纯的心里,名人头上的耀眼光环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模仿和崇拜的心理,会让他们不自觉地从思想和行为上去学习和模仿。阅读名人成长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这些名人是如何因各自不同的理想、性格而造就不同的际遇和人生,深刻了解名人是如何以他们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超人的天赋在历史的丰碑上刻下不朽的烙印,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得孩子拥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