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96000000007

第7章 治病要治心

一、冤家

张家湾有这么老哥俩,在娘肚子里就是双胞胎,后来都成了家,都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没啥区别,可是到了六十多,黄土埋脖子的时候,分出差别来了。这话怎讲?老大的儿子小张在外面偶遇一位江湖郎中,授以岐黄之术,成了名医。这还不要紧,他后来又进了皇宫,给皇帝老儿瞧起病来了。御医可是五品官呐,从此老大成了“张员外”,老二成了“老张头”。

张员外自从儿子当了官,家业就慢慢大起来。老张头只有几亩薄田,过不了日子,就在河边开了一片荒,想着多块地就多份收入。可当他把地整出来正要种庄稼的时候,张员外来了。他手里拿着份地契说:“兄弟啊,这片地是我的,你开出来种可以,但是要分个归属。”

老张头一看地契,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知道河边这荒地以前谁也不归,归官府。因为这里地广人稀,官府规定谁开出来就归谁。可是自打张员外的儿子当了御医,本地县官为了巴结,就把这一块地的地契送给张员外了。问题是地是你的你早说啊,我还可以另找地方,现在又整田又除草累个半死,你再来上门说明,不是存心算计人吗?

想到这里,老张头的话就有点冲:“我不管什么地契,荒地是我开出来的,就得归我!”张员外也气,地契上写得白纸黑字,自己这个兄弟就是不认账。那好,他玩了招狠的,喊来家里人,把河里的石头子儿都撒到地里了。

这下地是不能种了,老张头想想自己大半年开荒都白忙活了,恼怒之下跑到大哥门前大骂一场,骂得张员外连大门都不敢出。打这以后,这老哥俩就都病了,症状还差不多,都是胸闷、哮喘、双目红肿。老张头家徒四壁,没钱看病,这病自然好不了。张员外倒是有钱,可是附近的郎中看了几回也不见好,有心叫儿子回来看看,可是皇帝老儿也闹病,这个时候他是万万不能离岗的。结果两个月后,这两个人约好了似的,都卧床不起了。

却说这一天,张家湾来了个白胡子老郎中,给人看病往往是一副药就好,而且收费极低。张员外家里人见状慌忙去请,却发现老郎中正在给老张头看病呢。因为两家吵过架,家人就站在门外听老郎中的诊断。老郎中对老张头一番望闻问切,再抬头看看屋里的家具摆设,就摇起了头:“老朽恐怕无能为力。”

门外张员外的家人听着也很失望,因为这老哥俩症状差不多,如果老张头不能治,那么张员外也够呛。虽然这么想,不过他还是把老郎中请到家里。没想到老郎中看完张员外,竟然说:“这病能治,但是要答应我三个条件!”

二、药渣

老郎中提出要治好病,必须要答应三个条件。一是病的时间太长,需要人参鹿茸一类的药材大补,这些东西可不便宜,张员外平时虽然爱财,这个时候也只有咬牙答应。二是这药材要老郎中亲自煎熬,究竟怎么煎别人不得过问。这一条没问题,也答应了。第三条说这煎剩下的药渣必须倒在后门的大街上,让路人随便踩踏,这是替他向鬼神赎罪的意思。张员外心知肚明,自己发家的时候,有些手段不够光明,心里一直隐隐有内疚,这一条也答应了。

花去大笔银子买来的贵重药材,都由老郎中亲自煎熬。这位郎中煎药很特殊,每副药只煎一次,然后找张纸盛了药渣,就摊在后门大街上。张员外家是出过御医的,知道一些常识,有家人就问,这煎药我家少爷向来是一副药煎两次,然后合在一起服用,您怎么只煎一次?老郎中捻捻胡子说:“还记得我当初的条件吗?怎么煎别人不得过问。”家人听了这话自然不敢问了,再说张员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这可是有目共睹的。

两个月后,老郎中出门办点事,临走嘱咐张员外家里人按他的方法煎药就行。这一天,张员外觉得身上有劲,就拄了根拐杖从后门出去,想去不远处的老张头家看看。他记得老郎中给老张头看病时说过,对他的病无能为力,现在说不定自己这个老冤家入土为安了吧。刚走到老张头院门口,就闻见屋里飘出一股药香,坐在火炉前煎药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张头!

看来老张头不但没死,还能干活了!张员外闻着药香好生熟悉,这是人参鹿茸的味儿啊,就凭老张头的家底儿能买得起吗?转脸一看,旁边还放着张粘着药渣的纸,细细一想,他就全明白了,药渣被老张头拿回家又煎了二回啊。看来老郎中只煎一次中药,再放到大街上,就是为了在药渣中留存一半药性,以便给老张头治病。不然以他的家底儿再得这种花大钱的病,还不是和绝症一样。

想到这里,张老员外就冲进去质问老张头:“看来你是越活脸皮越厚,怎么连我的药渣也熬上了?”老张头一脸疑惑:“这药渣是老郎中通知我去大街拿的,他说你有意送我药材治病,所以只煎一次,第二煎归我。还说你是有身份的人,怕街坊邻居笑话,所以才用这个办法,要我拿药渣的时候也得躲着点人。”

张员外听了这话,不由暗想开荒的事自己也有过错,心肠一软想就此和解,可又一想自己堂堂朝廷御医的父亲,被人蒙在鼓里都不知道,不由怒火中烧:“这都是郎中捣鬼,以后你休想用我的药渣!”

说到这里就说僵了,老张头一气之下倒掉药渣,张老员外抡起了拐杖。要不是家人拉开,能打个头破血流。打这以后,老张头就不煎药渣了,再次卧床不起。张老员外回家吩咐人,药材煎两次,药渣倒到河沟里!照他想,药力比以前加倍,自己好起来更快,万没料到才五天工夫,他就气息奄奄!

三、火候

张员外再次病倒,正准备叫人出门找老郎中,儿子张御医回来了。皇上的病已经好了,他是请了假日夜兼程赶回来的。张御医先给父亲切脉,然后又看老郎中开的方子,不由连连点头,说这个方子清心气,疏肝火,正是对症下药。家里人就说,这些天就是按这个方子服的药,为什么反倒沉重了呢?

张御医一声长叹,说这位郎中是高人啊,明白煎药也要讲个火候。中药第一煎通常药性猛烈,却不能持久。第二煎药性温和,但是功效较长。通常煎药,都是一服药煎两次,再合起来服用,以便中和。但是父亲平日锦衣玉食,身材肥胖,肚子里油水过多,只能利用第一煎的猛烈药性,破开油脂直补五脏,如果两煎全服,补得过了头,肝火反而更旺。老张头骨瘦如柴,受不住第一煎的猛烈,正好单独服用第二煎。

张御医讲完,就开始动手煎药,只给张员外喝第一煎。初始几天,病情还有起色,可是后来却不管用了,眼看气息奄奄。张御医知道这叫病入膏肓,该准备后事了。

在买棺材的时候,他听棺材铺老板说,老张头的儿子刚刚买走一具棺材。原来老张头自那天吵了架,病也一天比一天重,看样子没几天可活。张御医不由一叹,老哥俩这是何苦啊,莫非真为件小事斗到阴曹地府?

四、治心

张御医拉着棺材回家,进门只见一个白胡子老人正给父亲切脉。他不由喜出望外,这是传他岐黄之术的师傅啊,慌忙跪倒在地,恳求师傅救父亲一命。

老郎中捻捻胡须,对徒弟说:“你爹的病是从心上得到,所以治病先要治心。自你当了御医,老百姓有点害怕,当官的有点巴结,你爹就有点飘飘然,有钱有势嘛,做事就有点盛气凌人。不过说到底,他本质还是好人,虽然做了错事,但是还有罪恶感,都慢慢积存在心底里了。这一回被你二叔一顿骂,引出心底的内疚,这才犯了病。我用踩药渣赎罪的说辞,就是替他开导,这样配合药物才能治好病。可是当他知道真相,为面子又大吵一架,吃多少药也难治了。”

张御医是个孝子,闻言磕头如捣蒜,还是求师傅救命。老郎中想了想才说,除非张员外愿意亲自去向老张头奉上地契,亲自道歉还有可能。这样也能减轻内疚,说不定有救。

张御医慌忙对父亲说明此意,张员外在病榻上沉默不语,现在生死关头,他倒是有上门的意思,但是就此低头,面子上老大过不去。老郎中见状,拽过身边一条布口袋,掏出一颗滚圆的大西瓜来:“那块地洒上石头,种不了庄稼却正好种瓜,这是老张头的儿子劳作三个月种出来的,让我带给你。老张头还说以后他们每年交租给你,就算租地。”

话说到这里,张员外的心气一下子平了,说到底是亲兄弟啊。他挣扎着起来,叫儿子拿上地契,抬他到老张头家里道歉去。

病榻之上,这老哥俩终于握手言欢了。老张头没有接地契,张员外以后也不收租,这地块就算共有的。至于煎药,还是第一煎张员外喝,第二煎老张头喝,两位很快就痊愈了。这时候老郎中还有一番话,说其实老张头得的也是心病,他是因为自家贫困,面对为富不仁者愤愤不平,才得上的。所以开始煎药渣的时候,要告诉他张员外是故意帮他才有效果。后来张员外亲自上门道歉,自然好起来更快。

说完这番话,老郎中不顾徒弟的苦苦挽留,云游四方去了。这时老张头的儿子说出真相,原来西瓜是老郎中上门找他种的。老郎中知道药渣赎罪只能瞒一时,瞒不了一世,所以就找来西瓜籽种了瓜,以和解两家冤仇。那些天有事外出,其实就是为了采收西瓜。

同类推荐
  • 牧歌(短篇小说)

    牧歌(短篇小说)

    十月,巴滩草原上下起了第一场大雪。不久,巴滩草原四周的巍巍群山戴上了皑皑的白帽,欢腾了一夏的巴滩草原有点儿累了,似乎一步就跨入了这个冬日的睡眠中。望着大雪,梅朵掐算着黑颈鹤的归期……
  • 无限接近

    无限接近

    新学期,唐见纯到东北一所重点高校工作。十一月来了,她告诉我冬天来了,东北下了第一场大雪。唐见纯拍了照片,通过手机发送给我。我赞叹北方雪景的壮丽和多情。她说,到了傍晚四点半,天就黑了,学生们在暖气充足的图书馆里自习,上食堂吃晚饭的校园小径的两旁,积雪反射出亮晶晶的白光,学生们红扑扑的笑靥与路灯交相辉映,整个校园笼罩在静谧的遐想中,似乎所有的声响都变成低语,所有的喧闹都被厚厚的积雪过滤而沉寂下来。而这个时间里,在南方福建的我,穿件长袖尚可逍遥。唐见纯发来短信说:“老钱,真想念跟你在一起的日子。”
  • 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

    徐晚江,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在物质与精神的漩涡中挣扎的女人。她和丈夫同为军区舞蹈演员,虽然贫苦但却是幸福的一对,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像样的生活,她与丈夫商量离了婚,嫁给了偶遇中结识的、有钱的美国老男人,十多年间,她不动声色地挣钱把丈夫和孩子都移民到了美国,在潜意识中他们期望攒钱买上自己的房子然后踢开老男人,过上属于自己的物质富裕的生活。但是,事实上他们做不到,丈夫花光了妻子的钱却投资失败了,只好失落地回国了。而晚江却得继续在绝望中煎熬,为了女儿或者她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
  • 独木棺

    独木棺

    王松,祖籍北京,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文艺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曾下乡插队,做过教师、记者、编辑以及电视导演等。现为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文学期刊发表大量长、中、短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春天不谈爱情》《红》等多部。出版中篇小说集《双驴记》《王松作品集》(四卷)等多种。作品多次获多种文学奖项。喂,你是杜杨吗?你是谁?你是不是杜杨?你……有什么事?问一下,你是江西竹南县人吗?错了。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成书于1919年。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叙述了整个故事。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原是位证券经纪人的主人公中年,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热门推荐
  • 修真零食专家

    修真零食专家

    不要轻易拒绝给你推销的零食哦,保不准那就是吃了延年益寿的神食!
  • 天赐一品

    天赐一品

    卫瑶卿一睁眼,就从张家的掌上明珠变成了一位因为未婚夫太过出色而被嫌弃的平凡少女……放个书友群号:215715120,欢迎大家进群玩耍
  • 炮(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炮(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炮》一书由原来的《炮》和《鞋》两小书组成。《炮》以书中其中一篇文章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书名。《炮》一书分为七个部分“炮的来历”、“大战葫芦口”、“ 炮上了太行山”、“ 一炮打下了二十四个炮楼”、“ 炮变成了神话”、“ 炮又上太行山了”、“炮和人民见面了”,是作家苗培时为建国初的小朋友们写的一本书,生动描绘了建国前在河北地区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时,获得了一门神勇无比的大炮,战士们利用这门大炮打击日本鬼子,震慑了无数伪军,这门炮一时名声大噪,成为神话。
  • 这个时代在变怪

    这个时代在变怪

    活了这么多年的闲有财,一直以为灵气复苏是小说中才有的事情。但在某一天后,他发现事情确实是这样的,因为灵气复苏并没有来,来的只有规则复苏。人们在同一个声音响起后,便得到奇奇怪怪的力量,有人说这是神通,有人说这是异能,还有人说这是武功等等。但对这些闲有财并不感兴趣,也不想知道。他只想知道森林里的皮卡丘和亚古兽,还有天空中飞着的高达,和哥斯拉战斗的奥特曼到底是什么回事?
  • 别传心法议

    别传心法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些年丢了的时光

    那些年丢了的时光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人,有些事儿明明就在你的身边,你以为他们永远也不会离你而去。可多年以后,当你回过头去看时身后早已空无一物。那年我们十八岁,拥有那个年纪特有的叛逆、无知和幼稚。也是在那一年,我们开始渐渐的明白了长大原来并不难。
  • 逆境力:强化心理韧性的必修课

    逆境力:强化心理韧性的必修课

    逆境出强者,身处逆境,会有失落、彷徨、迷茫、自暴自弃等坏情绪。无论环境多坏,心情多糟糕,要做的只能是呐喊着挣扎出来。本书告诉人们逆境不可怕,它能带来痛苦,也能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告诉人们人生就是要不断攀登,人生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奋斗历程;告诉人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方法战胜逆境,获得成长,迈向成功。经过了逆境淬炼,是强者,更会无往不利!
  • 现代社会想象

    现代社会想象

    查尔斯·泰勒 加拿大哲学家,晚近英语哲学的关键人物之一,社群主义的主将,现任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哲学与政治科学教授。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勒以其对黑格尔哲学的再解读、对原子主义式的消极自由的批评、对社会价值的强调、对西方文化中自我认同观念发展的梳理,以及对文化多元论的论证,强烈影响着西方思想界。
  • 附身前世去修真

    附身前世去修真

    成圣难道就真的是天道追求的终点吗?圣人就再也没有追求了吗?圣人就真的是无情,修真就真的是逆天吗?冷翎风,一介凡人,车祸身死附身于一修真者的身体当中,并得到了他的一切记忆。回到现世,冷翎风在一所名为YY侦探事务所当中开始了他新的人生。
  • 楚乔传燕楚续写心甘情愿

    楚乔传燕楚续写心甘情愿

    她从战火中走出,却在青海的人心浮沉中长大。后来满手鲜血的楚乔才明白,有些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曾经燕北的那个人,她或许从不曾懂得。都说帝王无情,只是不知江山之重。不是他不信任她,只是她不懂政治。阿楚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却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可是军政何曾分过家?他太清楚,政治棋局中,她那样的人,迟早会送了性命。可是当她质问的时候,他却没有办法告诉她。不是他不记得她的信仰和理想,只是他知道她接受不了实现一个违背天下贵族的理想和信仰的代价。后来,他被困在黄金宝座上孤家寡人,她已经不在,他废除了大燕的奴隶制,用行动默默告诉她,他不曾忘记。重来一次,他们是否能殊途同归?本文书穿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