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1600000005

第5章

延昌□年。灵太后。以李玚言佛为鬼教。罚金一两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李孝伯传。李玚字琚罗。涉历史传。颇有文才。气尚豪爽。公强当世。延昌末。司徒行参军迁。司徒长兼主簿太师高阳王雍。表荐玚。为其友正主簿。于时。民多绝户而为沙门。玚上言礼以教世法导将来。迹用既殊。区流亦别。故三千之罪。莫大不孝。不孝之大。无过于绝祀。然则绝祀之罪。重莫甚焉。安得轻纵背礼之情。而肆其向法之意也。正使佛道亦不应然。假令听然。犹须裁之以礼。一身亲老。弃家绝养。既非人理。尤乖礼情。堙灭大伦。且阙王贯。交缺当世之礼。而求将来之益。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斯言之至。亦为备矣。安有弃堂堂之政。而从鬼教乎。又今南服未静。众役仍烦。百姓之情。方多避役。若复听之。恐捐弃孝慈。比屋而是沙门。都统僧暹等。忿玚鬼教之言。以玚为毁谤佛法。泣诉灵太后。太后责之。玚自理曰。窃欲清明佛法。使道俗兼通。非敢排弃真学。妄为訾毁。且鬼神之名。皆通灵达称。自百代正典。叙三皇五帝。皆号为鬼。天地曰神祇。人死曰鬼。易曰。知鬼神之情状。周公自美亦云。能事鬼神。礼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是以明者为堂堂。幽者为鬼教。非天非地。本出于人。应世导俗。其道幽隐。名之为鬼。愚谓非谤。且心无不善。以佛道为教者。正可谓达众妙之门耳。灵太后。虽知玚言为允。然不免暹等之意。独罚玚金一两。

肃宗熙平元年。诏遣沙门惠生。使西域采经律 按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释老志。熙平元年。诏遣沙门惠生。使西域采诸经律。正光三年冬。还京师。所得经论。一百七十部。行于世。

熙平二年。灵太后。令度僧不得滥取非人。僧尼不得私度。犯者。以违旨论 按魏书肃宗本纪。熙平二年夏四月乙卯。皇太后。幸伊阙石窟寺。即日还宫 按释老志。熙平二年春。灵太后令曰。年常度僧。依限大州应三百人者。州郡于前十日。解送三百人。其中洲二百人。小州一百人。州统维那与官。精练简取充数。若无精行。不得滥采。若取非人。刺史为首。以违旨论。太守县令。纲寮节级连坐。统及维那。移五百里外异州为僧。自今奴婢。悉不听出家。诸王及亲贵。亦不得辄启请。有犯者。以违旨论。其僧尼。辄度他人奴婢者。亦移五百里外为僧。僧尼。多养亲识及他人奴婢子。年大私度为弟子。自今断之。有犯还俗。被养者归本寺。寺主听容一人。出寺五百里。二人千里。私度之僧。皆由三长罪不及己。容多隐滥。自今有一人私度。皆以违旨论。邻长为首。里党各相降一等。县满十五人。郡满三十人。州镇满三十人。免官。寮吏节级连坐。私度之身。配当州下役。时法禁宽褫。不能改肃也。

熙平囗年。于城内起永宁寺。立佛图。高四十余丈 按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释老志。肃宗熙平中。于城内大社西。起永宁寺。灵太后亲率百寮。表基立刹。佛图九层。高四十余丈。其诸费用。不可胜计。景明寺佛图。亦其亚也。至于官私寺塔。其数甚众。

神龟元年夏。诏为胡国珍设斋。令人出家。冬以尼礼。葬皇太后于北邙。任城王澄。奏请禁城内建寺。僧不满五十。不得别造 按魏书肃宗本纪。神龟元年秋九月戊申。皇太后高氏。崩于瑶光等。冬十月丁卯。以尼礼葬于北邙 按释老志。元年冬。司空公尚书令任城王澄。奏曰。仰惟高祖。定鼎嵩瀍。卜世悠远。虑括终始。制洽天人。造物开符。垂之万叶。故都城制云。城内唯拟一永宁寺地。郭内唯拟尼寺一所。余悉城郭之外。欲令永遵此制。无敢逾矩。逮景明之初。微有犯禁。故世宗仰修先志。爰发明旨。城内不造立浮图。僧尼寺舍。亦欲绝其希觊。文武二帝。岂不爱尚佛法。盖以道俗殊归。理无相乱故也。但俗眩虚声。僧贪厚润。虽有显禁。犹自冒营。至正始三年。沙门统慧深。有违景明之禁。便云营就之寺。不忍移毁。求自今已后更不听。立先旨舍宽抑典。从请前班之诏。仍卷不行。后来私谒。弥以奔竞。永平二年。深等。复立条制。启云。自今已后。欲造寺者。限僧五十已上。闻辄听造。若有辄营置者。依俗违敕之罪。其寺僧众。摈出外州。迩来十年。私营转盛。罪摈之事。寂尔无闻。岂非朝格虽明。恃福共毁。僧制徒立。顾利莫从者也。不俗不道。务为损法。人而无厌。其可极乎。夫学迹冲妙。非浮识所辩。元门旷寂。岂短辞能究。然净入尘外。道家所先。功缘冥深。匪尚华遁。苟能诚信。童子聚沙。可迈于道场。纯陀俭设。足荐于双树。何必纵其盗窃资营寺观。此乃民之多幸。非国之福也。然比日私造。动盈百数。或乘请公地。辄树私福。或启得造寺。限外广制。如此欺罔。非可稍计。臣以才劣。诚忝工务。奉遵成规。裁量是总。所以披寻旧旨。研究图格。辄遣府司马陆昶。属崔孝芬。都城之中。及郭邑之内。检括寺舍。数乘五百。空地表刹。未立塔宇。不在其数。民不畏法。乃至于斯。自迁都已来。年逾二纪。寺夺民居。三分且一。高祖立制。非徒欲使缁素殊途。抑亦防微深虑。世宗述之。亦不锢禁营福。当在杜塞未萌。今之僧寺。无处不有。或比满城邑之中。或连溢屠活之肆。或三五少僧。共为一寺。梵唱屠音。连檐接响。像塔缠于腥臊。性灵没于嗜欲。真伪混居。往来纷杂。下司。因习而莫非。僧曹。对制而不问。其于污染真行。尘秽练僧。薰莸同器。不亦甚欤。往在北代。有法秀之谋。近日冀州。遭大乘之变。皆初假神教。以惑众心。终设奸诳。用逞私悖。太和之制。因法秀而杜远。景明之禁。虑大乘之将乱。始知祖宗睿圣。防遏处深。履霜坚冰。不可不慎。昔如来阐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恋着城邑。岂湫隘是经行所宜。浮諠必栖禅之宅。当由利引其心。莫能自止。处者。既失其真。造者。或损其福。乃释氏之糟糠。法中之社鼠。内戒所不容。王典所应弃矣。非但京邑如此。天下州镇僧寺亦然。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有伤慈矜。用长嗟苦。且人心不同。善恶亦异。或有栖心真趣道业清远者。或外假法服。内怀悖德者。如此之徒。宜辨泾渭。若雷同一贯。何以劝善。然睹法赞善。凡人所知。矫俗避嫌。物情同趣。臣。独何为孤议独发诚。以国典一废。追理至难。法网暂失。条纲将乱。是以冒陈愚见。两愿其益。臣闻。设令在于必行立罚。贵能肃物。令而不行。不如无令。罚不能肃。孰与亡罚。顷明诏屡下。而造者更滋。严限骤施。而违犯不息者。岂不以假福托善。幸罪不加人。殉其私吏难。苟刻前制。无追往之事。后旨开自今之恕。悠悠世情。遂忽成法。今宜加以严科。特设重禁。纠其来违。惩其往失。脱不峻检。方垂容借。恐今旨虽明。复如往日。又旨令所断。标榜礼拜之处。悉听不禁。愚以为树榜无常。礼处难验。欲云有造立榜。证公须营之辞。指言尝礼。如此则徒有禁名。实通造路。且徒御已后。断诏四行。而私造之徒。不惧制旨。岂是百官有司。怠于奉法。将由纲漏禁宽。容托有他故耳。如臣愚意。都城之中。虽有标榜。营造粗功。事可改立者。请依先制。在于郭外。任择处便。其地若买得券证分明者。听其转之。若官地盗作。即令还官。若灵像既成。不可移撤。请依今敕。如旧不禁。悉令坊内行止。不听毁坊开门以妨里内通巷。若被旨者。不在断限。郭内准此商量。其庙像严立。而逼近屠沽。请断旁屠杀。以洁灵居。虽有僧数。而事在可移者。令就闲敞以避隘陋。如今年正月赦后造者。求依僧制。案法科治。若僧不满五十者。共相通容。小就大寺。必令允限。其地卖还。一如上式。自今外州若欲造寺。僧满五十已上。先令本州表列。昭元量审。奏听乃立。若有违犯。悉依前科。州郡已下容而不禁。罪同违旨。庶仰遵先皇不朽之业。俯奉今旨慈悲之令。则绳墨可全。圣道不坠矣。奏可。未几天下丧乱。加以河阴之酷。朝士死者。其家多舍居宅。以施僧尼。京邑第舍。略为寺矣。前日禁令。不复行焉 按任城王澄传。灵太后。锐于缮兴。在京师。则起永宁太上公等佛寺。功费不少。外州各造五级佛图。又数为一切斋会。施物动至万计。百姓疲于土木之功。金银之价。为之踊上。削夺百官事。力费损库藏。澄上表切谏。虽卒不从。常优礼答之 按胡国珍传。国珍女。即灵太后也。国珍。年虽笃老。而雅敬佛法。时事斋洁。自强礼拜。神龟元年四月七日。步从所建佛像。发第至阊阖门。四五里。八日又立观像。晚乃肯坐。劳热增甚。因遂寝疾。十二日薨。肃宗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令七人出家。百日设万人斋。二七人出家。

神龟二年。崔光。以皇太后登佛图。又幸嵩高。上表切谏。不从 按魏书肃宗本纪。神龟二年九月庚寅。皇太后幸嵩高山。癸巳还宫 按崔光传。神龟二年八月。灵太后幸永宁寺。躬登九层佛图。光表谏曰。内经宝塔高华。堪室千万。唯盛言香花礼拜。岂有登上之义。独称三宝阶。从上而下。人天交接。两得相见。超世奇绝。莫可而拟。敬恭拜跪。悉在下级。远存瞩眺。周见山河。因其所盼。增发嬉笑。未能级级加虔。步步崇慎。徒使京邑士女。公私凑集。上行下从。理势必然。伏愿息躬亲之劳。广风靡之化。勿践勿履。显固亿龄。九月。灵太后幸嵩高。光上表谏。太后不从。

静皇元象元年。诏。城中新立寺皆毁废。又诏。牧守令长。造寺。以枉法论 按魏书静帝本纪。不载 按释老志。元象元年秋。诏曰。梵境幽元。义归清旷。伽蓝净土。理绝尘嚣。前朝城内先有禁断。自聿来迁邺。率由旧章。而百辟士民。届都之始。城外新城。并皆给宅。旧城中。暂时普借。便拟后须。非为永久。如闻诸人多以二处得地。或舍旧城所借之宅。擅立为寺。知非己有。假此一名。终恐因习滋甚。有亏恒式。宜付有司。精加隐括。且城中旧寺及宅。并有定帐。其新立之徒。悉从毁废。冬又诏。天下牧守令长。悉不听造寺。若违者。不问财之所出。并计所营功庸。悉以枉法论。

兴和二年春。诏。以邺城旧宫。为天平寺 按魏书静帝本纪。不载 按释老志。兴和二年春。诏以邺城旧宫。为天平寺。世宗以来。至武定末。沙门知名者。有慧猛慧辨慧深僧暹道钦僧献道晞僧深慧光慧显法荣道长。并见重于当世。自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集中国。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百一十九卷。正光以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万矣。其寺三万有余。流弊不归。一至于此。识者所以叹息也。

武定六年。集名僧于显阳殿。讲说佛经 按魏书静帝本纪。不载 按北齐书杜□□传。武定六年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于显阳殿。讲说佛理。□□与吏部尚书杨愔。中书令邢邵。秘书监魏收等。并侍法筵。敕□□升师子座。当众敷演。昭元都僧达。及僧道顺。并缁林之英。问难锋至。往复数十番。莫有能屈。帝曰。此贤。若生孔门。则何如也。

同类推荐
  • 释氏要览

    释氏要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今译经图纪续

    古今译经图纪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处世悬镜

    处世悬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赛红丝

    赛红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Damnation of Theron Ware

    The Damnation of Theron Wa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语笑不及你嫣然

    语笑不及你嫣然

    13岁的小公子和12岁的小丫鬟,情愫从开始就已种下,今生是你,来世也是你呀
  • 山河后庭花

    山河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一曲后庭花,承载多少亡国之恨、历史兴衰。从南北朝大分裂末期的陈朝到隋朝大一统却盛极而衰的山河乱世,以陈朝长宁公主陈姮与隋炀帝杨广的山河虐恋为主线,全面还原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之下的陈隋兴衰到唐朝初年的历史社会万象,更全面客观真实地还原隋炀帝杨广这位颇具争议的千古一帝和大业江山。在南与北的山河交错之中,有最铁血柔情的家国大义、最惊心动魄的夺嫡宫斗、最难解难分的生死爱恋、最令人扼腕的江山权谋、最无可奈何的朝代兴衰湮灭。演绎最刻骨铭心的山河绝恋,最荡气回肠的家国情仇。后庭花,亡国恨;山河错,生死情。从隋灭南陈的南北朝乱世末期到隋盛隋衰的千古悲局,百年间的社会大变、家国大义,乱世山河的爱恨纠葛,尽在《后庭花》。情极缘却,难为宿命。因果轮回,幻灭如空。一曲后庭花,山河乱世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斗罗大陆之再现辉煌

    斗罗大陆之再现辉煌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距灵冰斗罗创建传灵塔已有数千年了,可传灵塔还在,斗罗大陆却破败不堪了,资源枯竭,生命气息也快消失了。联邦决定销毁了所有攻击性魂导器,只为有一个更好的大陆。所谓的‘神炎’,却带给了他与常人不一样的能力,他,为了朋友,家人,老师不断努力。创造出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 易经的预测

    易经的预测

    据史籍记载,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学习过《易经》:伏羲、周文王、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苏轼……更令人称奇的是,足巨今3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菜布尼茨看到了一本《易经》,通过研究卦爻,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瑞士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琼认为《易经》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尔斯。波尔甚至把太极图印在自己的衣袖上……通过一代代密室暗传下来的易经预测学,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运用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人生的计划怎样才能成功?怎样增进与我所爱的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和经济收入?
  • 万界之最强奶妈

    万界之最强奶妈

    科幻新书《纬度重启》已发,现已经开始连载
  • 都市全职天师

    都市全职天师

    姜易很羡慕古代的那些天师,只要努力抓抓鬼,捉几个小妖怪,皇帝都要叫你爸爸。而现在,做为一个优秀的天师,不仅要认真读书工作,还要赚钱买房,赡养师傅,照顾美女徒弟,最后还要学科学技术……为了让自己活得明白点,只好把所有挡在面前的妖魔鬼怪、天才对手全部踩在脚下让他们用力叫,爸爸!
  • 娶定王妃:王爷求下嫁

    娶定王妃:王爷求下嫁

    初见,莫阳王朝的郡王爷一身痞气的毫不忌讳地拿起别人的水杯,喝水喝得正欢,什么风度翩翩,都是骗人的!再见这人脸皮已经丢到了九霄云外了吧。初见,秋氏家族的嫡亲大小姐一身男装,淡定的看着某人从手里接过杯子,嗯,喝得正欢,而她坐在那里优雅极致,再见一身素萝轻衣,美如画中仙,冷眼看着这个衣冠禽兽,卖弄风骚。什么赐婚?不要!那好,要么娶你,要么我嫁给你!从此以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郡王爷要下嫁秋家小姐,请问这到底是上演哪一出啊?她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他说:等一个人,无论多久,只要值得,是对的,无论多久都不嫌久,只因为那人是你!本作品云起书院首发,发现盗版必追究法律责任,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见谅!
  • 老子百句

    老子百句

    《老子百句》精心撷取《老子》中深富智慧的段落百句,以权威的释义、精当的解读,阐述老子五千言的核心思想。著名学者汪涌豪教授在本书中紧贴当下读者至为关心的内心话题,以深入浅出、意蕴悠长的文字,将人们已然忘却的老子精义从岁月的锈蚀中打磨出来,探寻老子哲学世界中的生命意义,传递经典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 返璞归真说教育

    返璞归真说教育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精华集萃,体现了李镇西做朴素真教育的思想。李镇西老师质疑“校校有特色”的办校风格,批评教育中的假科研,忧心于现今教育界的种种浮躁现象;他认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者应当持着“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思想,把孩子放在心上,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教师不能迷恋于展现各种“教育艺术”,忘记教育的基本,而要掌握扎扎实实的“教育技术”,认真踏实地做教育;要降低教师成长的门槛,让教师都能成长起来,使每个教师都能从教育事业中体会到职业幸福,从而“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