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200000003

第3章 少年经历:耕山有路勤为径,农海无涯苦作舟

1953年,王智保出身在浙江省东阳县的湖田村。

1953年,国际上的大事有很多,跟中国有关的,就有3月5日的斯大林逝世和7月27日板门店协定即《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国内的大事值得一提的那就更多了。就是从这一年的1月1日起,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笔者写作此文的2011年春节,听到最多的话语之一,就是什么“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那么倒溯回去,“一五”的开局便就是1953年。这一年的12月16日中共中央还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这一年王智保来到这个世界,当然是个农业户口。

1953年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不知道统计员有没有把王智保统计进去。这一年的好事还是很多的,比如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的基调。还有中苏签订了合作建设的协定,从此中国有了一个苏联老大哥了。那些年听大哥的话,总是没错的,后来兄弟失和,做弟弟的不听大哥的话了,那是国际共运史上一段人人皆知的“秘密”。

王智保上面也有一个大哥的,他比智保要大二岁。

王智保出身的这个地方,叫湖田村,湖田又分上湖田和下湖田两个自然村,王家是属于下湖田村的。后来湖田村又改叫任湖田大队。为什么在湖田前面加了一个任字,那就因为在湖田,姓任的是大姓,后来成为王智保妻子的任秀仙,就是任家的。在任湖田,姓王的只是一个小姓,虽然王姓在总量上无论是当年的东阳还是今日之中国,那都是绝对的数一数二的大姓。听说王智保后来到了山西的王家大院之后也是感慨颇多,因为外界只知乔家大院,那名气是跟一部同名电视剧颇有关系。

王智保的父亲早年就外出打工做泥水匠了,好在走南闯北也终于在省交通厅下属的工程队里谋得正式的工人编制。这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今天,公务员、事业、企业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在农村里有一个吃皇粮的父亲,这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大家知道,东阳位于金衢盆地,人多地少,所以东阳自古以来就有“出山”的传统。所谓“出山”,即走出东阳去闯天下。这一传统便就形成了东阳人独特的价值观。那些在外打拼的人,被看作是最有出息的人,而那些呆在本地不肯出去的人则被讥为“田乌龟”。其实不仅在东阳,就是在杭州一带的土话中,也有一句“有没有出山”的话,意即有没有出息,有出山即有出息,没出山即没出息。

要想有出山,东阳人只有两条路好走。一条即苦读书,通过读书考学来改变命运;另一条是通过学一门技术,即通过学木工、泥工等技术外出打工挣钱,所以东阳也有百工之乡之名,它的木雕和竹编技术,都堪称中国一绝和世界一流。这种东阳人特有的出山传统,后来被东阳籍的科学泰斗严济慈先生就概括为两点——勤耕、俭朴、学艺、求技,可谓东阳人的特有品格;勤读、苦学、进取、开拓,乃东阳人又一特有品格。严老先生的话,出自1993年版的《东阳市志》。

后来王智保能走出东阳走到杭州,虽然是去顶父亲的职,但基因中那种不甘贫穷和平庸的性格,却是东阳人特有的。

王智保的父亲走的是第二条道路。这意味着自小王智保就和父亲聚少离多,而家庭的重担也差不多全部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了。本来嘛在民间有长兄如父的说法,因为哥哥的身体原因,王智保实际上担当起了长兄的职责。

从王智保记事起,有两个事情一直是纠结着他的,纠结一词是21世纪10年代的流行词,但要是退回半个世纪前,即回到王智保六七岁的时候,这两个事情一直像一把刀子一样顶着他的。

第一个事情就是智保的哥哥成了个智障者。哥哥比智保大二岁,在一场出水痘发高烧中,哥哥的脑子烧坏了。那当然是一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更是缺少科学观念的年代,母亲是不识字的,父亲常年在外,哥哥发烧就把脑子给烧坏了。其实那一场水痘,王智保也染上了,但他却安然无恙,而哥哥从此却成了需要照顾的人,虽然成年后生活也尚能基本自理,但诸如传宗接代、独挑家庭大梁的事,只能指望王智保了。

直到今天,80高龄的母亲还在照顾着自己的长子,因为哥哥没有婚娶一直是单身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他能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但当时生产队里的工分最高只能开到七分半这相对于一个妇女劳力的最高工分。

所以后来有人对智保说,你这个人这么聪明,那是你哥哥的脑子也给你用了,你有两个脑子,所以就格外聪明。

这样王智保成了王家事实上的长子,后来他又有了两个妹妹,大妹妹都比他要小12岁,小妹比他小17岁。所以他这当哥的,在确是压力和担子都吃牢吃足的。

还有一件事,也是王智保不能左右的,那就是与生俱来的右眼上的胎痣,小时候倒没觉得什么,可是大起来之后才觉得有点不好看,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智保记得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由父亲带着到浙江第一医院来看过,那时候从东阳农村到省城来就医,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啊,当时医生说要做手术,手术也做了,但却没有成功,那胎痣的颜色反而更深了。

笔者在与王智保交谈时,专门提到了这脸上的“记号”,王智保说其实年轻时倒也没什么大碍,只是人到中年后,自己作为企业的领导经常参加招投标什么的,好像在形象上先吃了一亏的,人家可能记不住王智保的名字,但却很容易记住那个脸上有一块胎痣的人……

王智保的童年,早早承担了家庭的重任,比如很早就学会了烧饭割草等事情,小学刚刚读完,母亲刚生下大妹妹不久,所以他就在家里带起了妹妹,因为母亲既要干农活和家务活,还要做点副业,里里外外也只有他能派得上用场。

要说起小学时的生活,王智保印象反而不太深。他说他最多在班级里只能排上中等吧,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那么讲学习成绩,但他读小学正好是文革之前,所以还算是有规有矩吧。也许每一个小男生眼里,都有一个美丽的女老师,现在王智保讲起小学老师,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长辫子的老师——郭祥光,智保长大后在东阳吴宁镇上还见过这位老师,那时她已经嫁到县城里去了。

那时的中学里,也还出过一个很有才的老师,后来也调到了东阳城里,专门做文史方面的工作。王智保记得那时他们红卫兵还贴过他的大字报呢,因为老师当时把茶杯压在了一张报纸上,报纸上正好有伟大领袖的照片,那还得了啊!这个老师当时就说过,这个学校的庙太小了。

说起童年生活,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爷爷了,爷爷是个让他又亲又怕的人。

先说亲吧。

祖孙之间的情感,可能因为年龄越是悬殊,感情就会越深。正如今天王智保和他的孙辈。只不过今天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年代了,祖孙之间感情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了。为什么王智保会觉得爷爷的可爱可亲呢,其实也还是因为吃的原因嘛,因为智保的父亲是爷爷的大儿子,因此智保也就是爷爷的长孙,这个大孙子的待遇还是有的,虽然他上面有个哥哥,但因为哥哥残疾了,所以爷爷等于把对哥哥的那一份疼爱也给了智保。

再来说怕。

在王智保的印象里,爷爷以前也是个手工匠,早年也是走南闯北的,包括杭州一带也都来过,而且家境也还过得去,至少饭还是吃得饱的,因为智保的母亲是十几岁时就到了王家做童养媳的,后来在是给智保的父亲还是二叔做老婆时,爷爷好像也是颇为犹豫。父亲他们是三兄弟,爷爷最为疼爱的是老三,农村里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难免会有些家长里短的事情的。智保还有印象,那就是家里时不时地会吵架的,有时就是母亲和爷爷奶奶吵,一吵爷爷就要骂人,当然主要是骂智保的母亲,这么一来智保就害怕,不过吵过之后爷爷对智保还是很好的。

至于奶奶和母亲,在智保的印象中是非常能吃苦又勤劳的。有时半夜三更智保醒来,会看到奶奶和母亲还在油灯下纺线织布,那时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也许他就是被纺机吵醒的吧。后来母亲生下大妹妹之后,既要管家里,又要做田里,还要在外面帮人包粽子,帮人做米粉干赚点外快,所以日子还是艰辛的。

爷爷在手工匠吃不消做之后,还做过牛市上的“中介”,即他介绍张家的牛卖给李家,他从中得到一点佣金。凡一拿到佣金,爷爷就会给智保一角两角的,让他去买东西吃,而且还特别叮嘱要买吃得饱的东西。什么东西吃得饱呢,粽子、馒头、瓶干、油条什么的。爷爷有了钱,就是智保感觉最美好的时候,当然他也会悄悄地拿一点给哥哥吃的。但那个时候的“牛市”毕竟是不多的,爷爷也是难得做成几笔生意的,而且做成之后,他的开销也很大,他会去集市上的茶馆里泡上一会儿,享受一下他的劳动成果。毕竟爷爷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后来的“家道中落”大约跟一场火灾有关,这一点王智保是略有印象但也印象不深了。

在王智保13岁的时候,王智保很清醒地记得,有一天爷爷把他叫到一边说,这个家要靠你了……四十年之后的王智保时常想起爷爷的这句话,他觉得奇怪,爷爷怎么会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呢?

反倒是父亲,因为长年在外,王智保反而觉得有点陌生,那个时候父亲基本是一年才回来一趟,最多是一年两趟,即使是过年,也就住个两三天。那时父亲与母亲之间的联系,基本靠王智保的写信,因为他会写信啊,母亲每次督促智保写信时,总是那么一句——多寄点钱来!是啊,四个兄妹,一家五口,再加上爷爷奶奶就是七口,那都得等着父亲的那一点工资啊,母亲在生产队里做也只有七个工分,哥哥能干体力活,最多也只能拿七个半工分,那么在智保未成为主劳力之前,这个家真的就全靠父亲的工资了,但父亲长年一人在外,烟酒都沾,平时也都是吃食堂吃餐馆的,这开销哪能不大呢?所以智保家里一年到头在村里还是倒挂户的,只有当智保一天可以赚十个工分时,家里才稍有起色,但这个起色最初也只是不倒挂而已。

不过在湖田村人们还是很羡慕他们家的,因为父亲在外挣钱,总是有几个活钱可用的呀,其他农户一年到头也看不到几个活钱的,说不定一年做到头也还是个倒挂户,东阳农村之所以出耕读人家和能工巧匠,这跟农村里实在太苦是有关系的。对于广大农村青年来说,那个年代耕读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上至一千年即是如此,直到科举废止、直到1949年之后,这个传统也还在延续,而且我相信,耕读的香火是一直会延续下去的。

一年当中,王智保最美好的那几天,自然就是父亲回来的时候,那时父亲总会带来一点饼干和水果糖。那时的小孩见了糖哪里还有节制呢,所以王智保后来认为,他的牙齿就是那个时候吃坏的,并不是因为常年吃吃得多,而是一看到糖那是藏也藏不住了,总想一下子吃掉它。智保印象最深的是,吃到最后一颗糖时,母亲就把糖咬碎然后分给他们孩子几个,18岁之后,智保本来也是想去当兵干一番事业的,但征兵的人说了,你的牙齿是过不了关的,这恐怕就是短暂的“甜蜜”带来的后果啊。

对于少年时期的记忆,除了玩耍以及处处要争先之外,王智保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饥饿二字,这大概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集体记忆,否则“吃过没有?”(东阳人问话的发音则是食过米?)就不会成为一句全民式的寒喧问候语。这也正如王智保在自述的回忆文字中所说的那样——民以食为天,饥饿是人类最基本的苦难,也是人类最严重的苦难。

最基本和最严重,让小小的王智保都碰上了,尤其是1960年前后的三年自然灾害(其实更是人为灾害)期间,为了能抵抗饥肠,他通常会拿些烤熟的豆子装进小铁皮盒子(这可不是为了吃着玩呢!),当时家中充饥的主食主要是糠饼,磨成浆的玉米芯,还有野草等。吃了这些东西,大便就会硬得像鹅卵石一般的坚硬,怎么办呢,只好让母亲想办法抠出来。也许跟西北和安徽等地的大饥饿相比,浙江中部一带还算是好的,但直到现在,历史还没有完全能正视这一段饥饿史。笔者小时候听过忆苦思甜报告,是当时的一个女劳模说起解放前的饥饿没饭吃,那时她只有下河摸螺蛳煮来吃,也是母亲帮她抠大便……小时候听到这一段,大家不仅严肃不起来,且还会笑场,而且因为如此的报告听多了,一到了摸螺蛳,大家都期待着要抠大便了,真是少年不识饿滋味,为赋新词举拳头。为什么说要举拳头呢?因为这个时候忆苦思甜报告会的主持人便会带领大家喊口号了,什么口号呢?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饥饿跳跃到万岁,这便是我们当年全民式的电影蒙太奇手法。

所以后来王智保在顶职到杭州时,最想做的一份工作就是到食堂去伙头军师,因为这至少可以吃饱肚子啊!

王智保是在14岁那一年,正式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的,那一年就是他小学暑假期间。

那时在生产队劳动一天只能挣三个半工分,但他还是非常想证明自己,在大人眼里,那时的王智保刚刚在长个子,这多少有点像一只赤膊的鸡仔似的,会遭人戏弄和嘲笑的。14岁的年纪,可什么活都得干啊,施肥、割麦、插秧、割稻、挑猪粪等等。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成人世界里,王智保学会了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成人的苦力劳动中,最能拿来消遣的话题便是关于女人,而女人话题的变种则是少年。少年有时就是在大人的嚼舌头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人在农村里要被看得起,必须要在农活中体现出来,要样样农活都拿得起放得下,而且要做得顶呱呱才行,虽说干农活是体力活、累人活,人称都是粗活,似乎不能跟干木工、竹编等相提并论,但是王智保想到,父亲母亲从小都是嘱咐自己要好好干活,要让人受到尊重,那就要处处比别人做得好,不让人说闲话。

王智保能在弯弯曲曲的田埂路上越走越正,能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茁壮成长,这跟他过硬的农活是分不开的,这也正如在部队里,如果你打枪不准,跑步不快,那你拿什么去服人呢?除非你是一个政工干部,但这也得有嘴皮子和笔杆子呀。

1966年,轰轰烈烈的文革开始了,就算湖田这么一所乡下小学也没有能够幸免,好在这一年7月王智保刚刚读完小学,照理说要读初中的,但因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小乡村里的人一旦革命起来可能比谁都要来劲,于是那时就没有中学可上了,智保便也辍学在家,因为他要抱刚刚出生的大妹妹……一年之后的1968年,公社办起了五七中学,他便又开始背着书包上学堂了,但在王智保的记忆中,那也是一段混混的日子,他唯一记得的,大概有两三本课本,其他则有关于写大字报贴大字报的记忆,这大概也是一种人生的教育吧。

在这里有必要宕开去来说一说五七中学,它是从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中引伸过来的。具体说来,就是毛主席在1966年的5月7日给当时主持军队工作的林彪的一封信,起因是总后勤部在5月2日有一封给中央军委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部队做好农副业生产问题的,但毛主席的批示就不局限于此了,四十年之后,有学者称,五七指示“是毛泽东理想主义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妨做个文抄公,来看看这有关“理想”的文字——

林彪同志:

你在5月6日寄来的总后勤部的报告,收到了,我看这个计划是很好的。是否可以将这个报告发到各军区,请他们召集军、师两级干部在一起讨论一下,以其意见上告军委,然后报告中央取得同意,再向全军作出适当指示。请你酌定。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一个这样的大学校,除打仗以外,还可做各种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八年中,各个抗日根据地,我们不是这样做了吗?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教“四清”运动;“四清”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但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兼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同样,工人也是这样,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四清”,也要参加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例如大庆油田那样。

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

以上所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意见、创造发明,多年以来,很多人已经是这样做了,不过还没有普及。至于军队,已经这样做了几十年,不过现在更要有所发展罢了。

……

今天我们来看这“五七”指示自然别有一番滋味的,因为后来所谓的“五七干校”“关牛棚”等皆是出典于此,多少家破人亡,多少悲欢离合,不是战争,胜似战争。或许这个指示对于知识界教育界的影响要超过了军队和工农商等界别,尤其是“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也等于是文革正式开始的一个信号。

而“五七中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那么一边学习、一边劳动就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了。十年之后的1976年,笔者还经历了开门办学的运动,那是生物课改成农业课,物理课改成机电课,男生都去学开拖拉机,女生都去学打针,一时间男女同学的手臂皆惨不忍睹啊。

说这些背景式的事情,笔者只是想说明,当时王智保已经不可能再读书了。而这时也正好父亲从杭州让人代为写信过来了,父亲信中对王智保说,他已经到杭州大学数学系当工宣队员了,他是大字不识几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的一个人,现在竟然也占领了大学的讲堂,父亲便现身说法,劝儿子不要再读书了。不过父亲在信中还埋下了一个伏笔,这个伏笔对王智保而言,可以说是终生受用啊,父亲说,他会给每个月五角钱,让他订一份杭州日报来看,因为学校里是学不到什么东西了,还不如自己看看报纸管用了。

五角钱,订杭州日报,专款专用,这等于是父亲的圣旨,智保当然是领旨的。王智保不仅听毛主席的话,也还听父亲的话,他后来果然订了一份杭州日报,每天看报,成了王智保的必修课。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这也就是王智保人生道路的开始,也就是在艰苦的劳动中,王智保发育成长起来了,这是一种健康的成长,虽然营养不够,也曾中途辍学,但是他在农活中证明了自己,他在看报读书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些知识和能力,在后来的日子里证明都是有用的,这也可算是自学成材吧。大概要直到15年之后,王智保才获得初中文凭,然后再去不断学习和进修,既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严济慈,但人人必须识字断文,更重要的是通过识字断文,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

[17岁]

虽然世界多数法律上都规定18岁为成人,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在中国的南方,生活富裕起来之后有为17岁孩子办生日酒的,那种阵式是仅次于婚礼的,这说明17岁在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同类推荐
  • 彩虹雨

    彩虹雨

    这本书是8年卷首语的第二本集子,第一本叫作《旷野的鸟》,这本就叫作《彩虹雨》。有雨的时候,是不应该有虹的,而有虹的时候也不应该是有雨的,这是一种矛盾。但是,雨与虹又是紧密关联的。如果说旷野的鸟,是希望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像大鸟那样飞翔;那么彩虹雨,是渴望生活和事业的滋润和美好。这是一种矛盾后的期盼,人生如斯。
  • 浪子回家集(译文经典)

    浪子回家集(译文经典)

    《浪子回家集》共六篇文字:纳蕤思解说、恋爱试验、爱尔·阿虔、菲洛克但德、白莎佩、浪子回家,既像散文诗、像小说,又像戏剧,而作者却统称之为“专论”(Traités),译者卞之琳先生觉得译为“解说”算是差强人意。六篇文字的素材皆取自希腊和《圣经》中的神话、传说或者寓言,以象征诠解象征,书中有书,画中有画,层层叠叠,意味百出;充分体现出20世纪最复杂的文学大师纪德独特的美学观、艺术观、宗教观和道德观;六篇文字各有侧重而又交相辉映,可以视为纪德最艺术化的精神自传。
  • 不存在的照片

    不存在的照片

    《不存在的照片》是樊小纯写作的一本虚构书信集,整本书的视角被分裂成了讲述者与隐藏的倾听者,但最终都拢归于作者本身的叙述。信件的一隐一显的两位主角去看世间万物,通过摄影、绘画、建筑、文学所关涉的场景,来讲述世界的景观——秩序下的自我与他者。
  • 国超诗苑

    国超诗苑

    国超有许多写乡居和闲情的诗,或写人,或咏物,或写景,一屋、一树、一花,都颇有超然物外的禅意,又有镜花水月的静幽悟心。如《乡间止嚣庐》:“采风点墨风华香,旷野飘遥美自尝。远隔家人成异客,离开闹市守芸窗。踏春赏景称佳地,爬格抒怀潜醉乡。蚊子飞叮掀梦醒,结庐寻扇写文章。”大有陶渊明的境界。又如《船夫》:“惊涛拍岸烟波淼,巨浪绕滩岂等闲。浓雾锁江难摆渡,轻舟越过两山间。”写《村姑》:“村姑质朴善良心,直白勾通无拐点。知足乐观长寿方,淡然有趣病灾敛。”写《村景》:“白云溪竹绕,乡土翠条柔。横在青纱帐,村景一览幽。”写《秋菊》:“晚来秋菊俏,豪放傲风霜。风彩园林竟,淡然花露香。”写《山水间》:“乐穷无限景,烟雨雾云环。险处攀登绝,采峰何等闲。”写《村上树》:“村树已眠尽,嫩芽吐露馨。秀枝舒展尽,青绿满园娉。”写《月下树》:“月明婀娜树,围坐品茶吟。相守举杯敬,清池倩影深。”每一首都类白描,形象生动,观察精细,平淡里不乏雅致!
  •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
热门推荐
  • 行万里遇长安

    行万里遇长安

    十安一生最是敬重自己的娘亲,在娘亲那里,爹、长安,是个禁区,提起来,就要缄默良久。可他毕竟是和他爹流着同样的血,越长大,越对娘亲口里那个提不得的人越感兴趣,后来终于借着旁的事,瞒着他娘亲回了长安。可长安的确不是个宜居之所,一波又一波的风浪接踵而至,他开始想退,可却晚了
  • 骑士的荣耀征途

    骑士的荣耀征途

    一部较为考究的历史向奇幻小说,算是圆我的一个骑士梦吧,设定来源于ck2、天国拯救、骑砍等中世纪题材游戏以及我本人还算可以的历史、兵击等知识,同好的话不妨支持一下。另外本书比较慢热,也是为了多描写一下其他同类型书中较少出现的中世纪的日常。加官进爵会有的,板甲冲阵会有的,只要你耐心看下去,精彩的内容都会有的。
  • 一剑名天下

    一剑名天下

    他回来了,江湖上有人说他恶贯满盈,是地狱而来的恶鬼,有人说他侠肝义胆,一剑安得乱世风云。可他却什么都不知道,现在他只是醉仙楼的一个小老板,未婚妻身死,他心灰意冷,怎么就徒生了这么多事端?他叫梁萧,曾经名满天下的大侠,但这次让他名动天下的,却是数不尽的骂名......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快穿之大佬上线中

    快穿之大佬上线中

    这是一个满级大佬回炉重造,虐哭一众小渣渣的故事。百年前,兰疏影为求公正,大闹南明府,被府主打入夺情狱;百年后破狱而出,隐于三千界内休养备战,意外得知南明府存在的真相……诸神博弈,不想做棋子,如何杀出一条生路——【无CP】反派女神破而后立的进化之路主角专精设局看戏,徒手拆CP谢绝写作指导,去留随意。人身攻击永久禁言,拉踩行为一次删帖两次禁言,谢谢合作。书友群:282902451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神尊大人

    我的神尊大人

    要说人生最倒霉的是什么,喝凉水塞牙?走平路摔跤?吃饭噎死?不不不,对于木之然来说最倒霉的就是遇到了白萧然,第一次穿越死在了他的手上,第二次重生死在他手上,这都第九次了还死扒着她不放,非要让她死,而且每一次的死法还都不一样,却总是让人记忆深刻,名字取的倒是光明磊落,怎么性格这样恶劣呢??此后人生不过是一路上你追我逃,一段段奇异的际遇,一场场无边的风花雪月,到底是迷了谁的眼,乱了谁的心??
  • 情深蚀骨之总裁有毒

    情深蚀骨之总裁有毒

    狗血的闺蜜设计,让她被心爱的男人唾弃,婚后开始一段更狗血的相爱相杀。她拼尽全力想让男人爱上她,却始终被男人拒之于千里之外。她伤痕累累放弃退出,却被他追上纳入保护圈,“夏依依,对不起,以后换我来追你,好不好?”
  • 大汉痞夫

    大汉痞夫

    汉武晚年,穷兵黩武,巫蛊之祸,匈奴入侵,西羌犯边,藩王独立,权臣乱纲,豪强圈地,世族霸权。大汉危矣!大汉将亡矣!值此国难家危,大厦之将倾,苟栋,一个从现代穿越到西汉的地痞竟然说出了让全天下人耻笑的大话。“大汉有我苟栋痞夫在,万世长存!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为汉土!天下大势,舍我其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大势,皆出我手,成就王霸之业,开辟盛世之局!”?权利旋涡之中,所有人想致他于死地,而他小心前行,妄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朝廷权臣,刘姓诸王,士族豪强,三墨钜子,七国后裔,百家继者,匈奴王庭,南瓯逆贼,西域诸国皆乃我苟栋手中玩物,虽不能一登九五,但大丈夫定要手执天下牛耳!
  • 做最好的员工:优秀员工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

    做最好的员工:优秀员工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

    《做最好的员工》共分为五个大章:好员工才会成功,好员工擅长合作,好员工明白事理,好员工掌握规律,好员工知进识退。书中案例经典、论述深刻,是优秀员工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