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100000026

第26章 军事科技(2)

1939年,德国占领波兰后,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议,未得到英、法两国答复。10月9日,希特勒拟定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包括攻打荷、比、卢和法国北部的“黄色作战”计划以及攻打法国本土的“红色作战”计划。

1940年5月10日,德军的轰炸机突然对法荷、比、卢四国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许多城市进行猛烈进攻。5时30分,在北海与马奇诺防线间的300多千米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比、卢进行了大规模激烈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12日下午,德军攻下了法国要塞城市色当。13日上午11时,德军出动约400架轰炸机依次对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这严重打击了法军的信心。下午5时30分,德军强渡马斯河,对法军造成极大的威胁。14日下午,德、法爆发了开战以来最激烈的空战,之后德军装甲师团一路挺进,法军惊慌失措。但是希特勒担心装甲师团消耗过大,因此下令停止进攻,英、法联军借机实施“发电机计划”,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

6月3日,德国空军对法国机场和后方进行了猛烈轰击。6月5日拂晓,德军渡过索姆河。6月10日,意大利趁机向法国开战。13日,法国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14日,法国政府迁往波尔多,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巴黎,法国政府随即分裂垮台。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1940年6月21日,法国政府向德国宣布投降,至此法国全部沦陷。

法国沦陷后,英国就直接暴露在了德军的枪口之下,德国潜艇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可以从法国西部的港口自由进出北大西洋,仅此一点,就让英国很头疼和警惕。另外,德国空军获得了法国北部的大批机场,可以把轰炸机飞到伦敦上空去,从而有条件展开对英国本土的战略轰炸。

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国的沦陷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对整个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二战史上的重要一环。

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是二战时苏德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向德军发起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1941年6月22日,**德国与其盟国入侵苏联,并以闪电战战术快速占领苏联领土。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这是通往莫斯科的一个重要据点。9月下旬德军抢占布良斯克。10月3日苏联奥廖尔陷落。10月底,苏联红军的防线崩溃,死伤无数。

11月初,防守莫斯科的苏联红军获得了包括10万人,300辆坦克和2000门火炮的补给。为振奋国民及军队的士气,斯大林下令11月7日在红场举行阅兵典礼。苏军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接受检阅,阅兵结束后直接开赴前线。

1941-1942年,苏联的冬季异常严寒。德军因战线过长,战役中消耗过大,加上补给不足,既无法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法在冬季条件下作战。到了1941年11月29日,德军在各个方向上的进攻都已被遏制,成了强弩之末。这时苏联红军已经具备转入战略反攻并粉碎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条件。

同日,斯大林下令反突击。12月6日,西方面军对德军发动反击,德军部队因气候原因,在莫斯科附近被击退。9日,苏联红军收复了罗加切沃,11日到20日期间又解放了许多苏联城市。1942年1月7日苏联红军重夺了加里宁。4月,德军被苏军击伤击毙16万8千人,并被赶到了距离莫斯科350千米以外的地带。苏联付出了伤亡和被俘70多万人的惨重代价,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争,但它将希特勒吹嘘德军无敌的神话打得粉碎,是德国东线被灭的开始。同时,此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二战转折的基础,也促进了世界反***同盟的形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德国为侵夺苏联南部的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5月29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这次战役既是二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该战结束后,苏联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1942年5月8日,德第11集团军首攻克里米亚。5月17日,德军向苏军侧翼发起进攻,并于5月29日,歼灭了大部分红军。苏联红军共有25万人被俘,损失了1249辆坦克和2026门火炮。德军暂占优势。

7月17日,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展开了激烈战斗,会战正式开始。28日,斯大林下令,称将击毙擅自离开战斗岗位或撤退的军人,并命令苏联红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9月2日,德军第4航空队出动数百架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轰炸。9月13日,德军攻城。14日,德军从城北攻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进行了激烈巷战,该城变成了一片废墟。25日,德军占领了市中心,并于27日重新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但又被苏联红军在29日夺回。此时,德军在苏联南部的战线长达1250英里,而德国的兵力和资源,却不足以维持如此长的战线。10月14日,希特勒向德军部队下达通知:整个苏德战线除斯大林格勒外均转入战略防御态势。苏军指挥部将战略重点从莫斯科转至伏尔加河地区,并且集中了全国的空中力量支持斯大林格勒。12月27日,苏联红军发动反击,处在包围圈中的德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逐渐减少,将要弹尽粮绝。1943年2月1日,德第6集团军投降。2日,被围困在城北的德第11军残部宣布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最终结束。

单从伤亡数字来看,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参与这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其他任何一次战役的人数多。双方伤亡共计约200万人。但这次会战在二战史上是意义重大的一战,它使德军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并造成了德军的大规模恐慌和士气枯竭,二战的局势由此彻底转折。

开罗宣言

1943年,世界反***战争初现曙光。同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中正、罗斯福、丘吉尔汇聚,在开罗举行了会议。此后,12月1日,美国白宫发表宣言,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并承诺了对日侵略者的惩罚措施,这次会议达成了着名的宣言——《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以反***战役为背景,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讨论并决定,得斯大林肯定,以国际协定形式公布于世。此次宣言展现了同盟国同仇敌忾的气概以及维护国际正义的共同政治意愿。有着毋庸置疑的合理性、严肃性、正义性和有效性。

《开罗宣言》的发布,具有非常积极的历史意义。首先,开罗宣言兼具法律效力,更得到了一定的历史支撑。它既讲了***战争的战略问题,同时也涉及了殖民地的解决问题。从17世纪至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两大主要矛盾主导着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一是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二是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开罗宣言是同时解决两大矛盾的基本国际文件。它不仅表达了同盟国打败日本****的坚定决心,而且明确了武力掠夺别国领土的非法性、无效性。所以,开罗宣言有着充分、深刻的历史正当性,强有力地支撑着它的合法性。二战后,整个亚太地区的领土安排和国际秩序的建立就是以《开罗宣言》为基石的。

更重要的是,在《开罗宣言》中,第一次承认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它从法律上承认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

德黑兰会议

1943年,反***战争发生大逆转,盟国逐渐获取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此时,为了更进一步规划战略进程解决战后问题,同年11月28日-12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齐聚德黑兰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

11月28日,会议开幕。会议主要解决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对战后世界安排进行进一步的磋商。其中,对德国的战后处置和对波兰边界问题未形成统一意见。波兰问题也成为会议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美、英、苏少数几个大国却背着波兰擅自决定了波兰领土的处置问题,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达成协议,就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各国交换了意见。为了维护战后的秩序与稳定,各国同意建立一个非地区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会议最终成功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

德黑兰会议和《德黑兰宣言》为反***联盟主要国家在战后建立有效军事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更加强了盟国之间的团结,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对彻底击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在召开德黑兰会议的过程中,三大国达成了某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这对战后世界产生了不良影响。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战略进攻,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大作战战役。其中有多达300万的士兵乘船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这次登陆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和击败德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场战役于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发生。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目的是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但由于美国还未正式参战,英国则无力组织这样大的大规模登陆作战。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会议正式批准了所谓的“霸王”计划。同年11月,英、美、苏三国首脑参与的德黑兰会议确定将于1944年5月发动代号为“霸王”的行动,此次战役的目的就是为了横渡英吉利海峡,取得法国北部的一个战略性登陆场,为击败德国创造条件。

1944年6月6日,基于双方当时准备不足,这一天则还算平静。到了第二日,德军的增援部队遭到了盟军的重创,甚至无力发动反击。6月28日,英军主力趁机渡过奥登河,成功建立起宽达3650米,纵深900米的桥头阵地。29日,德军开始反击,集中了5个装甲师。当时天气晴朗,这为盟军创造了大好的条件,盟军集中空军发动反击,德军装甲部队受到了极其猛烈的轰炸,德军攻势衰退。30日,德军将所有火炮集中,同时占领211高地,双方即刻陷入了对峙。

1944年7月1日,盟军正式宣布“霸王”登陆作战胜利。3日,盟军一鼓作气集中14个师的兵力,向德军约7个师发起猛烈进攻。6日,美军第3集团军踏上了欧洲大陆。7月9日,德军为抗击美军的攻势,将党卫军装甲教导师调到维尔河地区,纵然该师火力全开,但美军的推进已成事实。7月11日由于德军所有物资所剩不多又无法补给,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随后美军发起第二轮进攻,德军此时终于不支,圣洛最终被占领。

7月18日,登陆场逐渐形成,这主要得益于英军由卡昂向东南推进,登陆场的形成为桥头堡的建立和巩固打下了坚实基础,大规模地面总攻不再是问题,更为收复西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诺曼底登陆战役宣告成功。

雅尔塔会议

1943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战败结局已经形成。反***盟军的军事行动进行到最后阶段,一系列政治问题被搬上台面,客观上三大盟国举行新的最终会晤显得更加急迫。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齐聚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了一场会议,这场会议被称为雅尔塔会议。会议最终决定美、英、法、苏四国将德国分区占领,除此之外,德国还必须交付战争赔偿,同时要彻底消灭其****和**主义。会议上,苏联作出承诺,同意参加对日作战。同时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会议最终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并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

雅尔塔会议使战后和平与安排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此次会议缓和了反***盟国之间的矛盾,维护和巩固了三国战时联盟,既使得盟国对德、日作战得到了协调,也加速了反***战争胜利进程、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更为联合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一些国家的同意,严重损害了其他国家的主权,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在此次会议上,三大国作出了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格局影响巨大。此次会议也是战后冷战格局形成的标志。

攻克柏林

柏林会战是苏军在二战的苏、德战争中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反攻性战役。它开始1945年4月16号,历时半个月,结束于1945年5月2号。这次战争的胜利,使德军妄图在柏林消耗苏军兵力以拖延战争的图谋破灭,加速了德国***的灭亡及欧洲战场的终结。

这场战争其实早有伏笔。早在1945年春,苏、美、美、法四国已将战场转移到德国本土,准备歼灭德军。美、英的先锋部队已到了距德国首都100-120千米的易北河。德军主要集中对付苏军,并且在柏林组建了超过2万人的守军兵力。

同类推荐
  • 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选取了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撒拉族、裕固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北方十五个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创世神话。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公安文化通论

    公安文化通论

    阐释公安文化基本概念,研究公安文化主要元素,分析公安文化载体,规划设计公安文化的发展路径。公安文化,是广大公安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体现整体公安人的信仰和追求,包括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业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因素,其核心为公安精神。公安文化聚合警察的思想,产生警察职业自豪感和对警察集体的归属感,激发起他们的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民警队伍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书十二章,由概念板块、公安核心价值观板块、公安文化效用板块和公安文化形态板块组合而成。
热门推荐
  • 工业造大明

    工业造大明

    王晨,一个人到中年的坏蛋来到了大明,看着满目苍夷的中华大地,不由得端起了自己坏蛋的饭碗在这个前有李自成、后有后金铁蹄、身边环绕着正义感十足的东林党、王晨该怎么在这个血与泪交织的大明混下去呢?(新书三国已经上传求收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炮灰女配的逆袭之路

    炮灰女配的逆袭之路

    她被身边最重要的伙伴背叛,身负重伤还被一脚踢下飞舰,为了回来报仇雪恨,她在委托者与任务者之间选择了后者,穿梭一个个位面,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
  • 灰纪之末

    灰纪之末

    “惊了,你听说过吗兄弟。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不是那不缠斗你倒是跑啊,搞快点。”——————————————————一部菜鸟书生下山受苦的快乐史。
  • 埋伏

    埋伏

    《埋伏》.又名《谁知道那就是一种感觉,叫做悲伤》.小心被颓废的文字挫伤.女主人公像是你恋恋不舍的童年的一颗乳牙.谁记得这个年代,谁记得我们的野蛮倔强而悲伤的孩子,他生活在一片不见天日的天空下,他的眼睛里只能看到黑和白的颜色,还有一团红色的忧伤,涌动,奔流在他的身体里.那团忧伤源自一个漫无天日的黑夜,红色的兽呼啸而过,她的小诺随那团红色跌下山冈.那红色打入了他的眼睛,挥之不去.他陷入巨大的忧伤里,他在荒山上匍匐了了十年,等待他的小诺,在此期间,他时常看到自己的另一个身体脱离自己,走进岩石里,跃上天空,然后自由自在的翱翔……他可以摇身一变,便可以拥有冰雪高贵的血统,更多的时候是低贱的植物和野蛮的野兽为伍.他在等待那只红色呼啸而过的红色的兽.最后他遗憾的发现那只野兽一直匍匐在他的身体上.那是尊植物,它成功击败了墙的情人,成功的把一块丰盛的土地变为一滩虚土,他它甚至可以站立起来,生成人的模样,然后,细细的看你绝望忧伤的表情,呼啸而去.那尊植物,叫做忧伤,它匍匐在我的身上,很遗憾的,你们与我为伍.一段缠绵缠绵而又忧伤的祭文,献给谁,谁也不知道,你读读看.
  •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 兽王·宠兽花园

    兽王·宠兽花园

    丹婆婆带着兰虎来到了迷晨森林修炼炼丹术。在这里生活了两个星期后,兰虎有一次在追逐一只偷丹的野蜂王时意外发现,在这个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中竟然还隐藏着一个古老的神秘部落——桃花源。兰虎受到邀请参加桃花源的祭祀大典,却突然发现,新联盟的魔爪也已经悄悄伸入到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之中。新联盟为了获得强大的力量。派出独孤奇混进祭祀大典,企图救走被桃花源封印近万年的太古凶兽。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 火影之大筒木一族的阴谋

    火影之大筒木一族的阴谋

    曾经的朋友,仅此而已。人长大之后都会变的,如果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路,必定要放弃一些无足轻重的友情。因为,你不是我,永远,无法理解我,我也不是你,永远,无法理解你,我们都无法抛弃自己最重要的路,站在彼此自己的路隔海相望,连影子都没有,对立的局面,那就必须背道而驰……也许我们从来都不会后悔,这就是我们永远无法更改的剧情。四小只的影子倒影在温暖的大地上,那是木叶最美的风景。
  •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上)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上)

    已经被战局搞得晕头转向的希特勒又赶紧下达“从加来开往诺曼底的装甲兵和步兵立即停止前进”的命令,这样,配有重型装备和久经沙场的德国第15集团军依然留在了加来。希特勒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救了盟军,如果第15集团军进入诺曼底战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