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2900000009

第9章 法政(1)

法在古代又叫刑。以法治政是为政的一种方式,简称法政,与德政一起构成治国理政的两大基本原则。用刘向的话说,这叫治国的“二机”。(《说苑·卷七·理政》)机,机枢、关键,意为治政的两大要害。对于二者的分工,孔子这样概括:“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道,引导;齐,一致。是说,以政令来左右,以刑罚来管束,可以威慑民众不敢犯罪,但是不能使他们产生羞耻心。以道德进行教化,通过礼制来约束,可以使民众建立羞耻心,从而引导他们走上正路。

(一)效用

法政的地位问题,历来存在着儒法两种观点,简单地说,儒家认为法政附属于德政,而法家则反过来,认为法政优先。双方的分歧从哲学上说源自不同的人性论。儒家相信人性善,而且相信可以通过教育确保人性在善的轨道上发展,所以主张德政第一。法家坚持人性恶,认为任何手段都不能根本改变它,因此诉诸法政。尽管双方存在着种种分歧,但在最重要的一点上是一致的,就是都认为法政不可或缺。

1.法政与德政

要义

在儒家看来,德政治的是本,法政治的是标;德政是事先预防,法政是事后惩办;德政主要用于太平社会,法政则是混乱时代的主角;德政造就的是自律,法政实行的是他律;德政的对象是好人,法政针对的是小人。总体上说,法政只有纳入德政的大盘子才有意义,它是仁爱的一种特殊表达,通过惩罚使人洗心革面,教育大众。所以刘向说:“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说苑·卷七·理政》)法政和德政都是教化的必然要求。这不只是学者的看法,当权者也常常这样理解。唐宪宗在敕书中就说:“德与法两项,都是实行教化的重大举措。”(礼、法二事,皆王教之大端。)

故事

法律也要贯彻仁爱

孔子有个学生叫高柴,字子羔,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他在卫国当法官时,曾经判决过一个犯人,砍掉了他的脚。不久卫国发生动乱,有人来捉拿高柴,他仓皇出逃。跑到城门口,有兵把守,根本出不去。

正在四处踅摸,一扭脸,瞧见了那个犯人。那人指给高柴:“那边城墙有一个缺口。”高柴说:“君子不跳墙。”那人说:“那边城墙有一个洞口。”高柴说:“君子不钻洞。”那人叹了口气,说:“这里有一间屋子。”高柴躲了进去。

追捕者没有发现高柴,走了。

高柴问那个人:“我下令砍掉您的脚,因为我是法官,不能违反国家法令。现在我身处险境,正是您报仇的好时候,您不仅没有告发我,反而给了我3次逃跑机会,您为什么这样做呢?”

那人说:“我被砍掉脚是罪有应得,没有什么好讲的。审判的时候,您把别人放在前面,把我排在后面,我以为您是偏向我。轮到判我的罪,定了砍脚的刑罚,您的眉头皱得老高,心情很是沉重。看见您的这副神情,我知道了您的心思,哪里是偏爱我?完全是出于君子的仁人之心啊。因为您具有君子的德行,我一定要帮助你逃跑。”

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这个官做得好!掌握了为官之道。心怀仁爱和宽恕就能够树立起恩德,而一味加强刑罚、迷信暴力,就会结怨于人。执行职务立足于公正,说的就是子羔吧。”(《孔子家语·卷二·致思》)

德先法后

战国时期,魏文侯问李克:“刑罚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李克这样回答:“刑罚之所以产生,就在于人的不正当而过分的行为。凡是邪恶不正的心思都是由饥饿和寒冷引发的,凡是过分的追求都是由奢华造成的。人们一旦迷恋精美的食品,就会妨碍农事;一旦醉心于华丽的服饰,就会伤害织业。农事受到妨碍,大家就吃不上饭;织业受到伤害,大家就没衣穿。饥寒交迫而不产生邪恶心思的,从来没有过;互相攀比服饰的华美而不造成过分追求的,也从来没有过。”

李克望望魏文侯,继续说:“如果君上不禁止诡诈技巧,就会导致国家贫困、民众奢侈。而国家贫困、民众奢侈则会使穷人产生邪恶之心,使富人产生过分追求,这等于驱赶民众走上邪路。而民众一旦走上邪路,国家便用刑法去对付,惩罚而不给予宽赦,这等于设置陷阱。这就是刑罚起始的源头。然而可悲的是,君主不在根本上下工夫,却把力量用在法令这些细枝末节上,实行的不正是伤害国家的法子吗?”

魏文侯点头称是,把李克的意见作为治国的原则。(《说苑·卷二十·反质》)

法律与人情

西汉哀帝和平帝两朝,卓茂在密县当县令。他把民众当做儿女,一心推行教化。曾有人上告一个亭长,揭发他接受了自己送去的米和肉。

卓茂问是不是亭长伸手要的?那人说是自己主动送的。卓茂问,那为什么还要上告?那人说,因为我害怕官吏,不得不送东西给他。卓茂说,你是个刁民!人之所以能够与禽兽相区别,在于遵循仁爱礼义,懂得互相尊重。而你眼里根本就没有这些。这位亭长我了解,一向善良,每年按时送他一点东西,是符合礼制的。

那人问,既如此,法律为什么禁止官吏收受东西呢?卓茂笑着说:“法律规定的是准绳,礼制顺应的是人情。现在如果我用道理来教育你,你一定没有抵触情绪;如果我用法律惩办你,你一定手足无措!同一个县衙,就轻可以说理,从重可以杀头,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卓茂上任之初,官吏民众都嘲笑他,邻县的人听说了他的所作所为也瞧不起他,上司也不信任他,还特地派人前去协助,加强工作。卓茂一点也不在意,仍旧按照他那一套办。几年下来,教化盛行,道不拾遗。朝廷上调卓茂为京部丞,密县民众无论老少全都流着眼泪跟随相送。(《资治通鉴》卷40)

法律以情理为参照

东汉桓帝和灵帝两朝,几次以打击党人的名义清除异己,殃及他们的家人和族人。和海上书灵帝说:“根据礼制,同曾祖而不同祖父的兄弟,已经分开居住,各有各的财产,恩惠情义已然很轻,即便从丧服上划分,也属于较远的宗亲。如今禁锢党人却扩大到这类亲属,这既不符合典章制度,也不符合正常法度。”灵帝看到奏章后猛然醒悟,解除了对党人这类亲属的株连。(《资治通鉴》卷57)

法律的实施在于人

三国时,魏明帝厌恶华而不实之士,下诏强调一定要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朝廷官员就官吏考核发表意见。司隶校尉崔林说:“《周官》作为考核官吏的法规,条例已经相当完备了。然而从周朝康王以后,就逐渐废弛,这说明考核官吏的法规能否发挥作用,完全取决于人。网上的孔目不张开,就要拉住它的纲绳;皮衣上的毛绒不整齐,就要抖动它的衣领。皋陶在舜帝的手下做事,伊尹在商朝供职,无德无能之辈便离得远远的。如果大臣们能尽到自己的职责,成为百官效法的榜样,那么谁还敢玩忽职守?不必一定依赖考核之法才能做到。”(《资治通鉴》卷73)

西晋时,武帝命令河南尹杜预依制考核官吏,决定其进退升降。杜预上奏说:“在古代,官吏的进退升降并不不拘泥于法规,到了衰亡的时代,才诉诸详细周密的考核条文。尽管这些条文无所遗漏,然而却因为苛求细枝末节而违背了主旨,所以在各朝各代都行不通。现在还不如重申唐尧时期的旧制度,取其大而舍其小,去其细而从其简,使之易于遵循。要想说透事物的道理,彰明精神实质,全在于人本身;抛开人而诉诸法,就会以条文损害道理。”(《资治通鉴》卷79)

唐太宗时,一个叫李好德的人精神出了问题,对朝政胡言乱语,太宗下诏查办。大理承张蕴古以此人精神失常为由判处无罪。有人举报张蕴古徇私,太宗一怒之下杀了他。从此法官们便倾向于重判严判。过了一段时间,太宗觉得不大对劲,问大理寺卿刘德威:“近来被判刑的人怎么比以前多了?”刘德威答:“这里的关键在皇上您,而不在臣下。君主喜欢宽大,刑罚就会宽大;君主喜欢急办,案子会就会急办。”(《资治通鉴》卷193~194)

诸葛亮为什么不运用大赦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大将军费祎接替他主持政务,实行大赦。大司农孟光当众责备费祎说:大赦是一种偏颇的政策,就像是树木一半茂盛另一半枯槁一样,不是圣明之世适于实行的。只有到了社会极其衰败无路可走,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暂且变通利用一下。如今主上仁德贤明,百官也都称职,并没有什么迫切之急需要施救而动用非常的恩典,以加惠那些为非作歹的奸恶之徒。

当初诸葛亮做丞相时,有人责难他舍不得运用大赦。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国家靠的是大的德政,而不实施小恩小惠,所以汉朝的贤臣匡衡、吴汉不愿意实行大赦。先帝(指刘备)也曾说过:‘我与陈元方、郑康成在一起时,常常听他们给我讲述治国之道,但是不曾提到过大赦。不同的是荆州刘表、刘琮父子,他们每年都实行赦免,然而对于国家的治理没有带来一点好处!’”由此蜀人称赞诸葛亮的贤明,知道费祎比不上他。(《资治通鉴》卷75)

法律、道德各有各的对象

三国时,魏国的晋公司马昭杀掉了钟会。钟会的功曹向雄为钟会收尸。司马昭很不高兴,把他叫来,斥责道:“从前王经死的时候,你哭于东市,我没有责问。如今你又给身为叛逆的钟会收葬,如果再容忍你,不是没有王法了吗?”

向雄辩解道:“过去先王掩埋枯骨腐尸,仁爱施于遗骨,这样做的时候,难道是先确定其功罪然后再去收葬吗!现在作为王者的您,诛戮已经施加于钟会,从法度上说已经完成了,我有感于道义而收葬他,那么教化也就没有缺憾了。法度立于上,教化弘扬于下,以此来作为万物的法则,不是正合适吗。”司马昭听了很高兴,留向雄吃饭,聊了一会儿才送他走。(《资治通鉴》卷78)

南北朝时,北魏齐州刺史韩麒麟,为政推崇宽和。从事刘普庆劝说道:“明公您身为封疆大吏,从来不肯杀人,凭借什么来显示威势呢!”韩麒麟说:“刑罚是用来制止犯罪的,仁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现今民众又没有犯法,为什么杀人呢?如果一定要杀人才可以显示威势,那就先拿你开刀!”刘普庆又羞又怕,赶紧起身走开。(《资治通鉴》卷135)

五代时,有人向后汉高祖刘知远报告说,幽州兵在大梁将发动兵变。刘知远进城,将1500名幽州兵全部杀死。后来,张琏率2000名幽州兵帮助叛臣杜重威。刘知远派人招降张琏,承诺不杀他。但在他投降后,还是被刘知远杀掉了,一同遇害的还有几十名将领和军校。再后来,杜重威又归降后汉,任太傅兼中书令,封楚国公。人们瞧不起这种反复小人,杜重威每次出入,路上的人常常朝他扔砖头,骂声不断。

司马光评论道:后汉高祖杀害无辜的幽州兵1500人,是不仁;引诱张琏投降而又杀掉,是不信;杜重威罪大恶极却被赦免,是不法。仁用以团结大众,信用以执行命令,法用以惩罚奸恶,失掉这三者,拿什么守卫国家!他的皇位不能延续,完全是应该的!(《资治通鉴》卷287)

法政的价值在法律之外

东晋重臣、长沙桓公陶侃领军41年。他明智,坚毅,善于决断,见识高明,有洞察力,思维细致缜密,别人很难欺骗他。陶侃去世后,尚书梅陶在信中说:“陶公神机妙算、明察秋毫如同魏武帝曹操,忠诚顺从、辛勤劳作如同蜀汉丞相诸葛亮,江南名臣陆抗等人根本比不上他。”太傅谢安经常说:“陶公虽然强调运用刑法,但常常能够领会到刑法之外的意义。”(《资治通鉴》卷95)

从根源上解决犯法

唐太宗与群臣商讨制止盗窃问题。有人提出只有加重刑罚方能奏效。太宗微笑着说:“民众之所以沦落为盗,是由于赋税繁杂,徭役沉重,官吏贪婪索要,百姓饥寒交迫,所以便不顾廉耻了。我的主张是,应当去除奢移,节省耗费,减轻徭役,降低赋税,选拔任用廉洁官吏,使民众吃穿有余,自然就不去做盗贼了,何必诉诸严刑重法呢!”此后不过数年,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人旅客可在野外露宿。(《资治通鉴》卷192)

小结

古代的法政,不是就法论法,而是在德政的平台上设计法、实践法。之所以如此,根本的考虑依旧在于以人为本。主要有两点,一是法政必须为“成人”这个大目标服务,通过惩治来促进失足者转化,通过推行来教育广大国民,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教化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教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是法政必须以道义为主旨,包括政令在内的举措一定要体现天理人情,否则就有可能沦为秦始皇式的苛政酷法。

这种人本主义法政是传统法政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体现着中国特色。如果说由于历史的局限,人本主义法政在古代不可能得到真正实施的话,那么在今天完全有条件成为现实,因为现在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我们的每一项决定和措施,不管是法律的还是行政的,都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非如此不能取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同类推荐
  • 社会契约论(译林人文精选)

    社会契约论(译林人文精选)

    发表于1762年的《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最重要的政治著作,书中提出的“主权在民”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其核心思想“合法的国家必须根据普遍意志来进行管理”代表了人民专制对旧有制度的替代,象征了主权和自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时的讲话

    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时的讲话

    本书收录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发表的《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深化金砖伙伴关系 开辟更加光明未来》《深化互利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记者会上的讲话》等4篇重要讲话。
  • 2020,期盼中国

    2020,期盼中国

    本书将晦涩的理论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为读者勾勒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图景。其间既有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总体方面的概括,又有各行业、各领域具体且精道的分析与预测。
  • 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2016)

    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2016)

    本书根据十八大新修订的《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编写而成,结合基层新实践,特别对社会转型时期在流动人员中发展积极分子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全面深入地讲解了新时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必备教材。 (附201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及课后检测题)
热门推荐
  • 青青那夏不流殇

    青青那夏不流殇

    夏絮是一个红到发紫的小说家,却在校园里“深藏功与名”。幼年时便走进了自己心里的男孩,那些不曾跟人提到过的过去,到底在夏絮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意义。他们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再次重逢?学校里,一个是放荡不羁的少年,面对死党对她始终钟情不移的暗恋,他以为他会无动于衷结果自己却深陷其中。一个是和自己一样的当红少年偶像歌手,又有多少不被人知的辛酸。他以为他一次次故意的制造事端,她会选择答应自己的要求,却不料自己竟掉进了她的温柔陷阱。看似帅气到有点邪魅的新实习老师,到底又是何种身份?突然发现的那首诗歌底稿,到底谁才是那年海边的那个男孩?阴谋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心酸故事...
  • 人性的优点(经典励志文丛)

    人性的优点(经典励志文丛)

    《人性的优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经典励志内容。是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伟大著作。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西方世界最持久的人文畅销书,至今已译成多种语种出版,在全球畅销不衰。无数读者通过阅读和实践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不仅走出了困境,最终还获得了成功,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
  • 天涯八门

    天涯八门

    我要取天下第一剑客的性命?为什么?一路跟随,却一起陷入重重杀机,我该如何抉择……笑傲一曲终绝响,江湖何处觅知音
  • 猎宠:天价小狂妻

    猎宠:天价小狂妻

    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权势滔天。她不过是卑微到骨子里的女人,为了复仇什么都肯干。事成,就要溜之大吉。容琛大手一揽,眼眸微眯:想去哪?我准了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大唐皇帝

    重生之大唐皇帝

    意外身亡,来到《华夏》,这是一个集炎黄上下五千年,各大朝代,武林势力于一体的世界。这里有秦王政鲸吞六国,楚汉之地相争霸。魏蜀吴争伐不休,大唐天朝坐拥中原,傲视群雄。也有一剑光寒十四州,拳镇山河唯我无敌。道门一言如皇令,南北少林法力通天。东西二厂划天下,锦衣夜行六扇门。丐帮子弟千千万,无心道魔笑看天下。来到这样一个世界,是暗自沉沦,还是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巅峰?我是李轩,我为自己代言。欢迎加入隔壁老王的书友们,群聊号码:674567201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 惊穹沙场

    惊穹沙场

    五星炁运,炁行辰洲。惊穹鬼尊,辰洲之大,都是你的沙场!
  • 那些我为你谱写的青春

    那些我为你谱写的青春

    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阴。高三的紧张生活让我很压抑,尤其是遇上这样阴沉沉的天气,让我更加心烦。最近喜欢上了微信的漂流瓶,这是一种不错的宣泄感情的方式,跟陌生人谈论几句心烦的事情,然后把记录都删除,就好像一切都不曾存在一样。前几天无意间认识了一个邻城的男生,很友善,有些想法跟我挺像,所以就加了好友,也并没有聊过什么,高三的我,哪里有那么多空余的时间浪费在聊天上。……
  • 神秘娇妻从天降

    神秘娇妻从天降

    {这是快穿,在123章开始穿,具体见评论区置顶帖。}初见,女皇内心:哇,现在的脑残都长这么帅吗?再见,靠这个变态,怎么不一直病下去!……后来,某总裁:我有病?女皇瑟瑟发抖,没病没病,老公大人求放过!(本文为架空世界,如有细节出错,请不必较真。)本文绝对甜宠一对一。[如果觉得前面的内容无聊,可以从18章或22章或者30章(男女主出没~)看起,(保证有趣,作者力推)]
  • 我的细胞能修炼

    我的细胞能修炼

    灵气复苏,危机降临地球。楚洛觉醒细胞异能。每一个细胞都可以吸收灵气,辅助修炼!而人体内总共有40-60万亿细胞。光想想就有些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