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2900000002

第2章 仁政(2)

看来万章还是没明白,孟子继续开导他,说:“禹像舜推荐自己一样,也把自己的助手益推荐给了上天。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启躲到了山里,然而朝见的人和打官司的人也跟着追到山里,而不到益那里去。为什么?因为启继承了禹的作风。”

孟子的意思是,民众并不因为启是禹的儿子而放弃他,他们选择的是贤明的人。天又一次通过民众的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意志。《孟子·万章上》

民无怨而天不怒

西汉时,谏大夫鲍宣上书哀帝说:“君主应该把上天当做父亲来侍奉,把大地当做母亲来对待,把人民当做儿女来抚养。然而陛下即位以来,上天缺少光明,大地发生震动,百姓流传讹言,互相惊扰,实在令人畏惧。希望陛下反躬自问,举荐直言之士,征求批评,罢黜斥退外戚以及身边白吃饭不干事的人,启用贤能之士。天人同心,民心舒畅了,天心的愤怒自然也就化解了。(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资治通鉴》卷35)

国以民为本

东汉末年,曹操统帅大军进攻荆州,刘琮投降。当时刘备驻军樊城,刘琮不敢把投降的事情告诉刘备。刘备过了很久才知道,于是率众撤离。跟随的人有十几万,还有辎重车几千辆,每天只能走十多里地。有人劝刘备说:“您应当火速行动,退守江陵。如今人数虽然众多,但披甲士兵却很少,如果曹军追到,怎么抵挡!”刘备说:“成就大业的人,一定把人作为根本。(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如今百姓追随我,怎么忍心抛弃他们而去?”

东晋学者习凿齿评论道:“刘备虽然颠沛流离于危难险境中,却越发重信义,尽管形势逼人,事态严重,说出的话却不失道义。他追念刘表当年的旧恩,以情义感动三军,吸引那些追求道义的士人心甘情愿地与他共赴患难。刘备终于能建成大业,不是应该的吗!”(《资治通鉴》卷65)

隋朝末年,天下反叛,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黄河以西发生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惨剧,李轨用尽全部家当救济饥民,仍然不够,打算分发府库中的粮食,为此召集官员们商议。曹珍等人说:“国家以人民为根本(国以民为本),怎么可以舍不得仓库中的粮食而眼睁睁地看着老百姓饿死呢!”隋朝官员谢统师不以为然,斥责曹珍说:“百姓饿死,是因为他自己体质弱,健壮的人怎么也饿不死。国家仓库里的粮食是用来防备意外的,怎么可以用来喂养那些羸弱者!你们讨好民众,不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不是朝廷忠臣。”李轨深以为然,结果引起士人与百姓的强烈不满,离心离德,最后遭到民众的抛弃,以失败而告终。(《资治通鉴》卷186)

唐朝宪宗时,天灾频发。宪宗问宰相们:“你们屡屡提到淮南和浙江发生水旱灾害,然而近来有一个御史从那里回来,报告说情况没那么严重,尚不至于形成灾害。真相到底如何呢?”李绛答:“我仔细研究了淮南、浙西、浙东的奏报,都说发生了水旱灾害,人民流离失所,恳请朝廷设法安抚。官员最怕的就是朝廷追究责任,难道肯在没有灾害的情形下胡乱编造灾情吗!至于尚未形成灾害的说法,不过是御史出于逢迎,以期讨得陛下的欢心罢了。我希望得知此人姓名,给予审查,依法制裁。”宪宗说:“你讲得对啊!国家以人为根本(国以人为本),一旦听说灾情发生,应该全力赈济灾民才是,怎么可以纠缠于是否够得上灾情这一问题而犹豫迟疑呢!我刚才说的话有欠深思,是我失言了。”(《资治通鉴》卷238)

天下是全体民众的天下

三国时,魏明帝曹睿大肆建造宫室,为此连年征调劳役,农桑之事几乎停顿。侍中领太史令高堂隆上书说:“如今人们传言‘宫中开销与国家的行政和军事费用几乎相等’,民众难以承受,生出怨恨愤懑情绪。《尚书》说:‘上天耳聪目明,其实是人民耳聪目明,上天显示威力,实际是人民显示威力。’(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这是说上天的奖赏和惩罚,随民意、顺民心啊。”

魏明帝下诏强征民女。高堂隆病危,口授奏书说:“上天不特别亲近谁,只辅佐护佑有德之人。民众颂扬德政,政权存续的时间自然长久;下面怨声载道,上天就会选择新的贤能取而代之。由此看来,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只是陛下您的天下。”(《资治通鉴》卷73)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唐太宗很是注意对继承人的教育,曾对身边大臣说:“自从我立李治为太子,一有机会便亲自加以教诲。看见他用餐,便说:‘你知道耕种的艰难,就能够长久有饭吃。’看见他骑马,便说:‘你知道张弛有度,从而体恤马力,就能够经常有马骑。’看见他坐船,便说:‘水能够载船,也能够翻船,百姓如同水,君主如同船。’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到他在树下休息便说:‘木材经过墨线规划才能够正直,君主只有采纳谏言才能够圣明。’”(《资治通鉴》卷197)

唐朝德宗时,政局动荡。德宗就当前为政要务咨询翰林学士陆贽。陆贽上奏说:“今之要务在于审察大众的情绪。群情最为希望的,陛下先去施行它,群情最为厌恶的,陛下先去除掉它。君主的好恶与天下人相一致而天下人却不肯归向,这样的事情自古至今从未有过。治与乱的根本在于人心,何况如今正逢政局动荡之时,思想混乱之际,人心所向,政权就会稳固,人心所背,政权则会倾覆。”

奏章呈上十天,德宗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陆贽再次上书说:“船就是为君之道,水就是众人之情。船顺从水性才能浮起,违背了水性就会沉没;君主掌握了众人的情绪,地位才能巩固,反之,处境就会危险(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乃浮,违则没;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则危。)所以古代圣明君主虽然位居众人之上,但一定要让自己的欲念顺从天下人心, 而不敢使天下人依从自己的欲念。”(《资治通鉴》卷229)

陆贽一直坚持用这个理念影响德宗,在后来的上书中继续说:“我听说立国的根本在于得众,得众的关键在于掌握民众情绪(立国之本,在乎得众,得众之要,在乎见情)。所以孔子以为人情是圣王的田地,是说治理国家的办法以人情为基础。”(《资治通鉴》卷229)

历史教训

唐朝时,太宗与大臣议论周朝和秦朝的政治得失,萧瑀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讨伐他;周朝及六国没有罪过,秦始皇分别灭掉它们。取得天下的方式虽然相同,人心向背却不一样。”

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朝取得天下,更加修行仁义;秦朝取得天下,却更加崇尚欺诈和暴力,这就是长短得失的不同。所以说夺取天下或许可以凭借武力,治天下则不可以不顺应民心。(盖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萧瑀钦服不已。(《资治通鉴》卷192)

愿相公无权

唐宣宗时,周墀被任命为宰相。他问老部属韦澳:“我的能力小而任务重,你将怎样帮助我?”

韦澳回答:“希望相公您没有权力。”

周墀愕然,不知道韦澳什么意思。

韦澳解释道:“对于官员的赏赐和刑罚,天下人赞成的,您也应该赞成,天下人反对的,您也应该反对,千万不要以自己的爱憎喜怒为转移,这样天下自然就会得到治理,要权力干什么呢!”

周墀听后深表赞同。(《资治通鉴》卷248)

小结

故事中齐桓公的问题,管仲回答的原话是“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相似的说法还有“王者以民为天”,是楚汉相争时期郦食其对汉王刘邦说的,告诉他成就王业的人奉民众为上天。古人观念中,上天最伟大,是最高权威,正如孔子所说“唯天为大”(《论语·泰伯》)。这里,管仲把民众看成上天,足见民众地位之高。

上天是可以置换成民众的,儒家经典《尚书》这样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泰誓上》)民众的要求,上天一定遵从。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上天所见来自民众所见,上天所听来自民众所听,民众的眼睛就是上天的眼睛,民众的耳朵就是上天的耳朵。民众与上天是一回事,尊天意就是顺民心,反之亦然。

把民众等同于上天,目的是贯彻治国理政必须以人(民)为本的理念,换成现代语言,就叫宗旨。共产党人也把人民视为上天,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一文中,曾把人民大众称作上帝。上帝在信众心中是什么?是源头,是灵魂,是依靠,是希望,是未来。共产党在建党之初,便把人民的解放事业确立为自己的目的,没有不同于民众的私自的东西,民众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民众的愿望就是党的愿望,民众的困难就是党的困难,民众的幸福就是党的幸福。正因为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并付诸实践,中国人民才把共产党抬上执政地位,也正因为始终坚持这一信念并付诸实践,共产党才能在人民的拥护下继续执政。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可以说也是党执政的最根本的合法性依据。

(二)民生

要义

民生,古代叫惠民。惠民是衡量统治者是否仁爱的一个指标。孔子说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够得上君子,其中一个理由是“其养民也惠”(《论语·公冶长》),也就是实行惠民政策。

孔子提醒治政者,“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民众只有得到实惠,感情上亲近了,才会听从安排。唐太宗李世民曾对公卿们说:从前大禹凿山治水,那么苦重的劳役,百姓没有不满言论,是因为他的作为事关民众福祉;秦始皇营造宫室招致百姓怨恨反叛,是因为他损人利己。西汉大儒刘向这样记载大禹的话:不给民众吃食,我就不能使用他们,不给民众造福,我就不能让他们出力。(《说苑·卷一·君道》)

惠民也叫恩德。治政者谋民生,带来恩惠,民众会念他的好,不仅这辈子念,后世几代人都拥护他,这就叫恩德。唐太宗时,一个叫马周的官员上书论政,谈到历史教训,说汉朝能够延续400年,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良以恩结人心,人不能忘故也”,而汉朝之后的王朝,时间长的不过60年,短的只有20多年,原因是“皆无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资治通鉴》卷195)。意思是汉朝能够做到以恩惠凝聚人心,百姓不能忘怀,而其他王朝对人民没有恩德,基础不牢靠。

民生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和延续。

故事

为政的根本规则

周文王问姜子牙(吕望):“怎样治理天下?”

姜太公回答:“致力于王业的国家使民众富足,致力于霸业的国家使武士富足,仅仅寻求自保的国家使大夫富足,走向衰亡的国家使国君富足。情况越糟的国家富足的人越少,穷困的人越多。”

文王道:“说得好!”

太公提醒说:“听到好建议却不实行,不吉祥。”

当天文王便开仓放赈,接济失去家室的鳏夫、寡妇以及没有儿女的人和孤儿。

周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周武王继位。

武王问姜子牙:“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太公答:“爱民而已。”

武王接着问:“怎样做才是爱民呢?”

太公说:“有利于民众而不是去侵害,成就民众而不是去败坏,保护民众而不是去杀戮,给予民众而不是去掠夺,提高民众的欢乐而不是去制造痛苦,助长民众的高兴而不是去触发怨恨,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也是使用百姓的根本原则,其实不过是首先爱护他们罢了。什么是侵害?民众失去生业就是侵害。什么是败坏?干扰农时就是败坏。什么是杀戮?严刑酷法就是杀戮。什么是掠夺?横征暴敛就是掠夺。什么是制造痛苦?没完没了的征发劳役就是制造痛苦。什么是触发怨恨?劳民扰民就是触发怨恨。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爱儿女,哥哥爱弟弟,听说他们挨饿受冻便难过,看见他们劳累受苦便悲伤。”(《说苑·卷七·政理》)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夷吾请求秦国的帮助,承诺如果秦国支持他当上国君,便以五座城池答谢。夷吾如愿以偿,但绝口不再提那五座城池的事。不久,晋国发生天灾,向秦国求助买粮。有人劝秦国君主秦穆公不要答应,理由是夷吾不守信用,晋国出现饥荒正是上天的惩罚,应该借这个机会出兵征讨。

秦穆公说:“不错,夷吾是让我厌恶,可是他的人民有什么罪过呢?天灾流行,会在各国交替出现。急人所难、救人所困乃是道义,是绝不可以违背的。”于是秦国调动船队,将一船船的粮食运过黄河,送到对面的晋国。(《国语·晋语三》)

唐朝德宗时,河南、河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余州洪水泛滥,淹死了两万多人,兵部侍郎陆贽请求派遣使者赈济抚慰。德宗说:“听说损失很少,如果进行赈济,恐怕会助长奸诈欺骗。”陆贽上奏说:“赈济灾民,消耗的是钱财,得到的是人心,只要不失去百姓,还会为缺少用度而发愁吗!”德宗答应了,但把淮西地区排除在外,因为这里在藩镇的控制下不向朝廷缴纳赋税。陆贽再次上奏说:“从前秦国和晋国不和,互相敌视,但当晋国遭受饥荒后,秦穆公仍然出手援救。帝王怀柔万邦,眼里只有恩德与道义,宁可让人辜负我,不能让我辜负人(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德宗接受了陆贽的意见。(《资治通鉴》卷234)

同类推荐
  • 受伤的美国

    受伤的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作者向来关注重大政治事件,为此专程前往美国采访,以纪实文学作家的视角对“9·11”之后处于非常时期的美国,作了生动、翔实又充满细节、花絮的记述,写出这部长篇纪实文学新著。作者文笔流畅,娓娓道来,作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本书包含极其丰富的信息,而且立论公允、客观,相信这本书会受到读者的喜爱。这本《受伤的美国》在事发当时记述的是新闻,今日则成为一部充满现场气氛和细节的史书,尤其是“9·11”已成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划时代事件,这本书更值得一读。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软实力论》界定了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经验;论述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做法、问题,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思路;提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要坚持的四大原则:国家利益战略、国家营销、国际责任、国民智商。
  • 历史大搏杀

    历史大搏杀

    这是一本诠释中国帝王集团政权博弈的大作。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发展,揭示了隐潜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潜规则,即围绕着帝王,外戚、太监、士人官僚集团以及其他势力为了争权或合纵或连横,乃至兵戎相见的残酷血腥。作者这样说过:“研究中国帝王史,上要看政权操控者即不同的统治集团,下要看基层组织,同时更要看到历史大势的变迁,这才是研究历史的初衷,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读过《历史大搏杀》,你会惊奇地说:“原来故事中还有故事!历史可以见证未来!”黑格尔认为,中国文明是静止的,停滞的,是没有历史的。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理论研究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理论研究

    本书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为研究主题,在考察和平发展思想提出过程与背景、和平发展局面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的内涵、阶段、特征、任务、矛盾、动力、主体等相关理论概念。重点探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框架,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基本任务是要建立起经济、社会、文教、政治与军事安全等五大支柱,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框架建构的路径,提出“巩固与深化两岸政治互信”、“构建两岸和平制度化的机制”、“推进两岸社会一体化工程”与“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环境”是推进制度化框架建设的有效与可行路径选择。
热门推荐
  • 最强嫡妃,王爷乖莫闹!

    最强嫡妃,王爷乖莫闹!

    被迫嫁给由狼奶大的残暴王爷,将军府嫡小姐一哭二闹三上吊。折腾了两年,死了。唐芸穿越而来,顶替了“狼”王妃的位置。**前世,做了半辈子特工,到头来,被人一枪爆头。这辈子,唐芸只想金盆洗手,和自家好“狼”君,相敬如宾的过日子。奈何,府上银子入不敷出,全进渣男渣女手,穷的连下人月钱都付不起。奈何,自家从小长在狼堆,不识字,不懂人情世故的夫君,老被人嘲笑,当枪使。奈何,一堆女人眼巴巴的往她夫君面前凑,拼命败坏她的名声,就想进府坐她的位置。她是那么好欺负的?谁知,小日子正过得风生水起,怀着包子,数着银子,皇帝居然让她夫君上战场?被迫在家待产,谁知,包子刚满月,就传来她家夫君投敌造反另娶美娇娘的消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喊捉鬼

    鬼喊捉鬼

    当我是只小鬼的时候,我被捉!当我成为大鬼的时候还是被捉!
  • 碧海洗心录

    碧海洗心录

    天下大事久合分,混沌洪流祸乱生。仙魔妖邪人劫起,佛道儒侠丐入尘。奸佞巧伪祸社稷,世道污秽丧人伦。天地不仁万般苦,刍狗流离困踬行。明王普渡始沦翳,无生弥勒妄施语。黑莲白荷末舛逆,宄源孽藩涂碳糜。虎狼当道何足惧,秉承正义执身忱。纵跃不顾徇家急,粉身不浑赤子心。碧波荡漾明月升,洞天福地洗心灵。雪梅疏影伴吹笛,佳人添香仙鹤鸣。
  • 四教仪集注科

    四教仪集注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资本狂人

    重生资本狂人

    1970年代,世界经济秩序剧变,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石油危机爆发;正向亚洲金融中心前进的香江,也迎来了机遇无限的第一次全民炒股大时代;而一位年轻的项目经理,莫名其妙地闯入了这个华资开始崛起的时空。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大舞台上,数不胜数的奋斗者、投机客、暴发户、豪强、名门、望族、大亨、名流、阔少、名媛、明星、天才、泰斗……你方唱罢我登场。新旧之间,纵有万般不同,但一样不变——穷人仍是富人的燃料,弱者还是强者的花肥。自此,在财富晋级的天梯榜上,一位华人资本大亨,横空出世,闲庭信步中风云变色,纵横捭阖间奇迹诞生。经济秩序为我左右,尽显一代狂人本色!
  • 寝台特急1/60秒障碍

    寝台特急1/60秒障碍

    摄影杂志上一张题为“隼号寝台特快上遇到的女人”的照片引起了刑警吉敷竹史的关注。这并非因为女人漂亮的面孔,而是——在照片上显示的日期之前,这个漂亮的女人已经在家中遇害……快门的速度为1/60秒——这成了吉敷竹史无法逾越的障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茫茫诸天

    茫茫诸天

    大灾变十五年之后,杨牧浪迹在诸天万界,寻求那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