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2000000046

第46章 唐太宗诸子争东宫(3)

大臣们你瞅我,我瞅你,有的干脆把头低下,谁也不肯表态。后来还是通事舍人来济说了句活络话:

“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也得尽天年,这是最好的处置了。”

事实上,太子造反跟齐王不同,因为齐王那里是真刀真枪地干上了,还杀了重要官员;而太子这里却还只是有个阴谋计划,没来得及实行,应该说是“谋反未遂”吧!所以太宗很想保全他这个大儿子的性命,听来济这么一说,立刻同意,下诏废太子李承乾为庶人。

对于汉王李元昌,太宗也想保全他。但大臣们却认为他是太子的叔叔,作为长辈不去训导晚辈,反而教唆他谋反,不可饶恕。于是太宗赐他在家中自尽,他的母亲孙贵嫔和妻子儿女一概不问。

接着又把侯君集解上来。太宗说:

“公是功臣,朕不愿让刀笔吏来辱公,所以我亲自审问。”

但侯君集不肯承认,说他跟太子谋反的事无关。太宗让人把贺兰楚石押来。贺兰楚石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说了,太宗还拿出在东宫抄得的他给李承乾的信件,侯君集才不得不认罪。太宗起初听到张亮揭发他的时候,就有杀他的打算。但他是凌烟阁的功臣,杀了他怕引起其他功臣的不安,所以才在朝堂上公开审讯。如今侯君集已经服罪了,太宗便问大臣们:

“侯君集有功,朕想求众卿饶他一命,你们说怎样?”

那侯君集平日趾高气扬,尤其对文臣们不屑理睬,人缘实在不佳。大臣们还听出皇帝话里的意思并不是诚心饶他,于是纷纷反对。太宗便对侯君集说:

“只好与公长诀了。”说着流下泪来。侯君集也伏地痛哭。

侯君集临刑的时候,对监刑的将军说:

“没想到君集蹉跌到这个地步。但我事陛下于藩邸,击取二国(指征服吐谷浑和高昌),立了点微功,请转求陛下,留我一个儿子以奉祭祀吧!”

监刑将军把侯君集的话转告皇帝。太宗下令赦免他的妻、子,流往岭南。

东宫的官员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等因不能谏诤,都坐贬为庶人。只有詹事于志宁,曾多次上疏谏太子,受到嘉勉。倒是那个刺客纥干承基,因告密有功,不但免罪,反而封为平棘县公、祐川府折冲都尉,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事后,太宗到长广公主府上去见姐姐。长广公主以头碰地,哭着为儿子谢罪。太宗也很难过,一面回拜一面哭着说:

“赏不避仇,罚不阿(偏袒)亲,这是天下至公之道,小弟不敢违背,对不起姐姐了!”

其实赵节只能算是从犯,主犯是太子李承乾。可是主犯儿子饶过了,而从犯外甥却被处死,说这是“罚不阿亲”,未免有点自欺欺人吧!

如果说李承乾的被废是他咎由自取,那么他弟弟魏王李泰的一些作为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假如不是李泰那样暗中使劲,威胁到李承乾的太子地位,李承乾又何必谋反呢?

李泰和李承乾都是长孙皇后所生,他俩还有个同母弟弟,名叫李治,被封为晋王。他们同胞三人各有独特的性格,李承乾愚顽粗劣,李治柔懦腼腆,只有李泰聪明伶俐。他知道父皇尊重文人,自己也就努力学习,以博得父皇的喜欢。魏王府司马苏勖(xù)给他提个建议,让他在学术上创出点成绩,还给他找来著名文士萧德言、颜胤、蒋亚卿、许偃等人,聘为王府修撰。他们搜集了许多地理资料,编出一部大书叫《括地志》,共计五百五十卷,又有序略五卷。这部书对古代、今代的地理沿革和各州区划,以及山川、古迹等,都有详尽的阐述,的确是一部有价值的书。李泰把书呈献给父皇。太宗一看书的题签,不由笑了,因为那上面分明地写着“魏王李泰撰”几个字。

太宗当然知道,李泰作为一个年轻的王子,双足未曾踏出都城,又哪里知道天下形势?但他的组织工作也不可抹杀。何况他做的是正经事。于是准他“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人物辐凑,门庭如市”,而且每月的开支比太子还多。太宗还要他从魏王府搬进大内,让他住进武德殿。魏征上疏说:

“陛下爱魏王,常常希望他能够安全,那就应该抑制他的骄奢,不让他处于有嫌疑的地位。想这武德殿就在东宫的西面,海陵(指李元吉,因他追封为海陵刺王)当年曾经住在那里,当时就有人认为不合适。虽然今天时异事异,然而也怕魏王住在那里不能安心吧!”

太宗点点头,对魏征说:

“差一点做错了。”于是又遣李泰住回魏王府。

太宗有时到魏王府看儿子。魏王府所在地是长安城里的延康里。太宗下诏免去延康里居民的租税,并给里中的老人和王府的僚属以赏赐。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树立魏王在群众中的威信。

后来太子患了足疾,一些行为也惹起朝野议论,李泰暗暗高兴。但他从不在父皇面前说哥哥一句坏话,只是努力表现自己,以博取父皇的欢心。而在朝廷之中,他显得十分谦逊,“折节下士以求声誉”。太宗曾派黄门侍郎韦挺和工部尚书杜楚客来主持魏王府的事务。这两个人都是重臣,交游很广,便为魏王做说客,称他如何聪明,做储君多么适宜。杜楚客还用金帛来贿赂权贵,发展魏王的朋党。

等到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李泰便以侍奉父皇为名,干脆住进宫里。有一天,太宗喝了点酒,见李泰在跟前殷勤伺候,想想嫡子还有他和李治二人,而李泰是哥哥,便口头答应李泰将来立他为太子。李泰高兴极了,他对太宗说:

“儿臣今日才得为陛下的儿子,乃更生的日子啊!(这话的意思是指他已不再有被太子李承乾所害的危险。)儿臣有一个儿子,儿臣死的那一天,当为陛下杀了他,传位给晋王。”

太宗以为李泰说的是心里话,在朝堂上讲给朝臣听。谏议大夫褚遂良说:

“陛下这话大错了!希望陛下仔细考虑,不要造成失误。想将来陛下万岁之后,魏王据有天下,他怎么会杀了自己的爱子而传位给晋王呢?陛下日前既然立承乾为太子,却又宠爱魏王,待遇超过太子,才发生了今日的祸变。前事不远,是很好的鉴戒。陛下今日欲立魏王,希望先把晋王措置了,才能得到安全。”

太宗流泪说:

“朕没法那么做!”说着,怏怏回宫去了。

有依附魏王的大臣把太宗在朝堂上说的话偷偷告诉给魏王。李泰怕父皇册立李治,又知道他们的母舅长孙无忌是支持李治做太子的,便想去吓唬一下李治,让他自己提出不当太子。他找到李治,对弟弟说:

“你和汉王元昌叔友好,如今元昌已伏法,难道你不害怕株连吗?”

李治胆子很小,听了这话吓得提心吊胆,见了父皇竟躲躲闪闪。太宗见他这副样子十分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畏缩。李治没法只好把哥哥的话照实说了。太宗不由想起太子李承乾说的话。那时太宗曾面斥李承乾,责他不该谋反。李承乾说:

“儿臣身为太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但为李泰所图,只得与熟悉的朝臣谋求自安的办法,不逞之徒教儿臣做了不轨的事。如果儿臣废了之后,父皇立李泰为太子,那可是恰好落在他的算计之内了。”

这段话太宗当时不大在意,但今天想起,不啻(chì)为警钟,细想前前后后李泰的种种表现,无不是为了企图达到他入主东宫的目的。想不到自己半生英明,竟险些落入小儿的彀中,气得他一宿也没睡好觉。

第二天,君臣在两仪殿上朝。朝散之后,太宗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和褚遂良四位老臣,对他们说:

“我三子一弟(三子指李祐、李承乾、李泰,一弟指李元昌),竟做出这等事来,我真是活得没意思!”说着在龙床上撞头,长孙无忌等急忙把他扶起。他又抽出腰刀,往自己脖子上抹。褚遂良把刀夺下,交给旁边站着的李治。闹腾一阵,太宗才安定下来。长孙无忌等问他想怎么办。太宗说:

“我欲立晋王。”

长孙无忌大声说:

“谨奉诏,有异议的,臣请斩之!”

太宗回顾李治说:

“你娘舅答应保你了,还不赶快拜谢。”

李治跪下给长孙无忌叩头。长孙无忌赶忙避开。太宗对这四位大臣说:

“公等已同意了,只是不知外间怎样。”

四大臣说:

“晋王仁孝,天下早已归心。陛下不妨召来百官,当面问他们。”于是太宗登太极殿,将六品以上的朝臣召来。太宗说:

“承乾悖逆,李泰心地凶险,都不可立为太子。朕欲从诸子中选一个为嗣,谁合适,卿等可以明说。”

不少大臣欢呼说:

“晋王仁孝,当为嗣君!”

太宗听了很高兴。这时李泰知道皇上临时召集百官,定有大事,就带着百余名本府卫士骑马来到永安门,打探消息。门司(守门的官员)去报告皇帝。太宗派人把骑士驱散,带着李泰进了肃章门,幽禁在北苑。

丙戌,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大赦天下。太宗对侍臣说:

“我如果册立李泰,那就是说太子之位是可以经营而得的啦!如今失道的、窥视的,我统统抛弃他,还要把这件事传之子孙,永远作为警戒。”又说:“如果立了李泰,那么承乾和李治都不得保全。如今立了李治,则承乾和李泰可得以无恙了。”

9月,太宗将李承乾送往黔州、将李泰送往均州安置。

李承乾两年后死于徙所。至于李泰,则曾放回,先封东莱郡王,后又晋封濮王,到李治登基后的高宗永徽三年,病逝于郧乡。

同类推荐
  • 隋唐辽西演义

    隋唐辽西演义

    中华历史自五胡乱华,连年征战数百年,直到府兵制创立,铁血传承数代,助隋朝一统天下。辽西北口寨,百十户人家全是府兵,宋成及其伙伴则是他们的子弟。宋成小时候的目标是:精通兵法,当独领一军的大将军,不让这些能征惯战之士枉死。杨广登基后,穷奢极欲,三征高句丽,宋成在血雨腥风中快速成长,结识了长孙晟、裴矩等智者。宋成创建信联帮,以辽西府兵为骨干,经商大草原,以另一种方式,带领他们不再枉死。隋末群雄并起,信联帮贩卖战马,与众豪强往来交道,有铁血相争,有惺惺相惜,有肝胆相照。格谦、高开道、窦建德、徐世绩、李密、杜伏威等,你刚唱罢我登场,环环相扣。李密战败,关陇集团和前隋勋贵全部支持李渊,使得李渊异军突起。宋成审时度势,投靠李渊,让其部下求官得官,求财得财。宋成与唐初名将罗艺、李靖、徐世绩等多有交集,亲身参与灭郑、灭夏、灭梁之战,与秦王分庭抗礼,成为唐初最独立的大将军。宋成受裴矩启发,转战西域,战突厥、灭胡匪,打通河西走廊,再拓商机,为部下谋福,使国家获利。
  • 南陈衰亡录

    南陈衰亡录

    一代倾国红颜,天生丽质,发长七尺,光可照人,有幸结识南陈后主,宠冠六宫,无奈花痴后主寄情于饮酒赋诗,荒废朝政,致红颜命薄缘悭,一缕芳魂魂断清溪。
  • 南朝大争霸2:刘宋末路

    南朝大争霸2:刘宋末路

    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时代,这一时期虽然短暂,但对后来的隋唐大一统产生了极为正能量的影响,了解这段历史,是时代及读者的需要。本系列图书以轻松诙谐的笔调纵深讲述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异彩纷呈的历史,对南北朝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铁马金戈的战争场景、波谲云诡的宫廷阴谋、离散破碎的皇权亲情、无边泛滥的情色欲望等方面都有全面的描述与评论,帝国争霸兴衰史在轻松幽默的叙述中娓娓道来本书为该系列的第二册,讲述了南朝政权——刘宋,从繁盛到走向衰亡的过程。
  •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 西晋世子

    西晋世子

    这是一个故事得从公元265年的上元节说起。。这个故事就从,司马衷遇到蘭妍开始讲起。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3)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嫡女谋:侯爷请息怒

    嫡女谋:侯爷请息怒

    她天生媚骨,是被遗忘在乡野的侍郎府嫡长女。为了给出身尊贵的妹妹腾位置,竟被家人预谋联手铲除!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和他做了一笔交易。却被卷入一个又一个的深渊之中。面对重重波折,她和他携手并进,神挡杀神,佛堵灭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悟真集

    悟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中国岁月

    我的中国岁月

    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大事,斑驳陆离的怪相,风云人物的沉浮,比如: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北伐,日本在华势力日益坐大,蒋冯阎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还有活跃在政坛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等。作者的特殊背景,使他有机会与民国要人过从甚密;而作为记者的写作方式,使其回忆录如同摄像机,准确细致地描画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生动而真实,纤毫毕现。
  • 大师且留步

    大师且留步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娃娃的爸爸失业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娃娃的爸爸失业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透过娃娃的爸爸失业及发生洪涝灾害两个事件,讲述了供给和需求关系及失业问题。从小将这些基础观念深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面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和挑战,孩子将更有智慧,也更有勇气面对一切变化。
  • 竹马殿下超冷的

    竹马殿下超冷的

    一不小心,惨遭父母“抛弃”,6岁不到便被寄养在竹马的家里,小时候睡在上下铺,一起上学一起放学。转眼间,竹马家有青梅初长成,两人已经到了分房睡的年纪,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依旧同上一所高中。本以为是两小无猜,原来只是扮猪吃老虎。他腹黑恶魔洁癖狂,她冰雪聪明爱抓狂。“我把你当哥哥一样看待,你特么却把我当女朋友了。”一世英名将要毁于一旦。“胡说,你小时候可是一直都想睡我。现在你的机会来了!”步步紧逼,另类告白。“你诚实点能死吗?”千万只草泥马在内心呼啸而过。“没有人能够在我的心里兴风作浪,唯独你。从了我会怎样啊!!”强势固执,步步为营。终究,俏青梅醉倒在恶魔竹马的温柔乡。他宠她入心入肺。
  • 儒言

    儒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法错过的TA

    无法错过的TA

    第一次相遇,他们互生情绪,却错过于那间破旧的老教堂。第二次相遇,她被现实打压,自卑与害怕交织时,他向她而来,“我爱你。”她是他低谷时的美好,他更是她世界里温暖的光,他们还是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