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1200000023

第23章 为了那一片没有阴霾的蓝天白云(1)

——职场的交响

摘 要 编辑工作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必须脑子活,有眼光,手脚快。要想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必须在培养事业心、自信心,加强学习,学会与作者打交道以及借力于其他媒体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编辑工作? 创新能力?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C

我做编辑工作,已有27个年头了。1983年,大学毕业后,我便被分配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先是在校对科短暂地工作了半年,之后被分配到文学编辑室工作。从那时到现在,一直都在编辑这个行当上“混”。说是混,其实哪敢混!不能说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地面对这一份工作,但起码也是脚踏实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中青社是一家有着光荣传统的出版社,在这样一家出版单位工作,发自内心地说,一方面应该感到庆幸,但另一方面,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前者,我体会到的是荣誉和动力;后者,我体会到的是鞭策和重负。在动力与重负之间,出版社给了我很多,业务上乃至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当年的古韵犹存的四合院,而今的有些现代意义的办公楼,我在这里充分体会到工作带给我的乐趣和享受。也因此,我始终对编辑工作怀有感情。这些支持着我一路走来。春种秋收,我有过丰收的快乐,也有过歉收的烦恼。唯一没有丢失的是对于编辑工作的执著与忠诚。

伴随着改革开放,可以说,我赶上了我们国家出版事业最好的发展阶段。那个时候,由于国家刚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百废待兴,文化产品奇缺,出版社又少,我们做编辑的,根本不用考虑什么市场,差不多只要是编辑部认真讨论过的选题、编辑过的书稿,市场就有需求。记得当年印象最深的事是,新华书店拉书的货车常常停在出版社的院子内等货。这样的日子若从出版社1976年复业算起的话,至少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的竞争逐步加剧,我们开始感到吃出版饭的艰难。90年代后期至今,文化产品的繁多,买方市场的形成,我们空前地体会到图书市场的严酷。我们再也没了以前的“潇洒”,代之的是无尽的压力,甚至是困惑和茫然。若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概念来划分我们的编辑工作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以前”的编辑,只要有很好的案头文字加工功夫,坐得住,你就会是一个比较好的编辑。而“后来”,尤其是现在,仅仅这样来理解编辑工作,显然已不够。现在的编辑,要了解业界的动态;要了解市场;要有思想,有一种职业的嗅觉和灵敏;要有点子,知道做书的切入点;要懂得图书的成本核算,要懂得营销;要有做事业的责任感,保持工作的热情。总之,现在的编辑工作内涵更多,要求更高,编、印、发都要有所为。今天的编辑比过去的编辑难做,这是事实。如果说过去做编辑,被人尊重,头顶有一层光环的话,现在你如果还想被人重视、拥有光环,就必须为此付出非同一般的努力。其实,无论什么阶段,从个人角度考察,编辑工作都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并付出智慧的工作。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编辑——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

为什么我们要在今天提出“做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这样一个要求呢?我的理解是,首先,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经过长期高速发展之后,中央强调科学发展、全面统筹规划,提倡通过创新提升生产力。简单的来料加工,以及以牺牲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显然不可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自主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当下的经济活动中,有了它突出的意义。如果没有创新,怎样保证产品的更新、换代?又怎样占领市场,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更谈不上拥有自主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其次,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的出版行业,正在进行着全行业的转企改制工作。转企改制,首先是身份的改变。单位由事业单位改变为企业性质;个人由国家干部变成市场人。这样的变化提醒我们,市场是我们以后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要全力以赴面对的战场;而市场所带给我们的效益则是我们的生存本钱。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国家会给予文化单位以一定的政策扶持,但不会永远,也不应该永远。因为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也罢,如果永远不能离开拐棍,那他永远都走不远。既如此,我们只有丢掉幻想,好好地琢磨琢磨,怎样发展我们的事业,怎样布局我们的编辑业务,怎样提升我们产品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保证我们的产品结构的合理、有特色,争取我们的产品线被社会所认可并产生影响,从而保证效益。再次,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活力,决定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有竞争力,就会带来市场效益,带来资金和实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天然地负有传承文化的使命,但传承要有实力。当你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还何谈传承!四是今天从事编辑工作的业务人员的任职需要。创新能力可以有高有低,但绝不能没有。试想一下,一个编辑,不能策划选题,不能设计有特色和一定市场效应的产品,主要的编辑工作只是一味地依靠别人来进行,不仅自己不能创造价值,不能养活自己,甚至于经常性地消耗别人创造的效益,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而出版企业需要的是创造效益的人,当然不会养闲人。因此编辑创新素养的提升不仅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出版行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是出版的生产力。很难想象,一个出版单位,如果没有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没有他们策划并出版的具有市场活力的图书,会如何支撑得住!从我们的编辑工作实践看,出版社好的产品,基本上都出自这些有着创新能力的编辑之手。比如,近些年中青社出版的《藏地牛皮书》《毛泽东传》《变局》《城南旧事》《从战争中走来》《你的形象价值百万》《我的人生感悟》《没有任何借口》《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真相 :“九一三”事件考证》《梅兰芳传》《大战略之战 :整体战》《出埃及记》等。这些图书或在内容上有突破,或在形式上有创新,既提升了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在销售上码洋相对都很大,利润均较突出。没有这些品位较高、创新性较强的图书的出版,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将无从谈起,发展更谈不上。在这里,我们列举的只是图书品种、利润码洋,却没有列举在这些图书背后的那些兢兢业业、努力开拓的编辑。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编辑工作,不同于流水生产线,它更多地强调的是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对于编辑而言,每一本书,都是个性化的,都需要创造精神。因此,编辑的工作是否有创新、有建设性,成为衡量编辑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那么,什么样的编辑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通俗概括地说,即是:脑子活,有眼光,手脚快。

脑子活,指的是编辑的嗅觉要灵敏,要常思考问题,能够敏锐地捕捉图书市场的兴奋点,发现热点,进行前瞻性的跟踪策划。好点子,是脑子活的最终结果。仅以中青社开展了20余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为例。1989年前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力度的加大,我国经济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各种方式渗透进国内。有些人在理想、信仰、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混乱。我社的一些有识之士,认真分析、研究后,果断地推出了以青少年读者为对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活动得到了团中央、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全国少工委的大力支持。有几届活动,中宣部文明办、教育部还发文予以支持。这项活动有机地整合了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和出版资源,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一届的读书活动,都会选择一个极具当下现实意义的主题,再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编撰4种不同版本的图书,通过参与读书活动的各地教委、文化单位、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新华书店联合征订下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已开展20余届,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每年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达近千万人次,发行图书数百万册,为出版社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为出版社发展培育了潜在的市场。

有眼光,是说有品鉴好选题和好书稿的能力。我们的编辑在工作中,常常出现对于选题或者书稿的价值评判不到位,甚至是不知如何评判的情况。于是,将大量的平庸选题当作好的选题上报,严重地影响了好选题的产生。某种意义上说,好选题的诞生,需要从有意识地杜绝平庸选题入手。有眼光,要求我们的编辑,不仅是遇到了好的选题和书稿,要做到一不能丢,二要正确评估其价值;还要做到主动地参与好的选题的设计,孕育和催生好的书稿。《藏地牛皮书》,是中青社几年前出版的一本书。其出版过程经过了责编以及社领导的全面规划。那个时候,出版界普遍不关心图书形态的重要性。此书稿由于其特殊的形态设计,最初不被许多家出版单位看好,可谓命运多舛。及至拿到中青社后,从领导到责编都高度重视,不但客观,而且超前、敏锐地发现了图书特有的形态的价值。图书出版后,由于其特殊的装帧设计,以及内容上在旅游图书中有机地融合了人文的要素,使得图书非常受读者的欢迎。随后引领了一次业界图书装帧的革命。《你的形象价值百万》,本为其他社出版过的产品,销售业绩并不好。中青社的编辑拿到图书后,经认真阅读,发现了此书的市场价值,解决版权问题后,果断地将原书改名为《你的形象价值百万》出版。图书上市,大受市场青睐,至今行销几十万册。从这两种书的出版看,编辑眼光的独到,在我们的图书出版工作中十分重要。

手脚快,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好的选题,好的书稿,其实并不很多,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于是编辑工作就要比快速反应能力。谁的思维敏捷,谁的动作快,动得及时,谁就占据主动。若晚一步,好东西就会离你而去。以我社最近出版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为例,我们会看到“出手快”的意义。央视的“百家讲坛”即将开播此节目之际,数家出版社蜂拥而至,我们得以取胜,不仅得益于出手及时,也得益于我们的报价和经营谋略。若慢一步,此书将与我们擦肩而过。《从战争中走来》也是这样一种情况。这本书写的是共和国开国上将张爱萍的一生。不同于以往的其他一些传记作品,此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在传统的传记作品的概念上增加了新的要素。它并不仅仅拘泥于写张爱萍本人,而是将历史背景充分写足,在历史信息量空前充分的大背景下写人,塑造性格,既是写人,又是写史,这样,便做到了背景与人物相映生辉的写作特点;不为尊者讳,既充分写传主的丰功伟绩,也不回避“走麦城”,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增加了思考的成分,让人感到人物思想的深度。拿到这本书稿时,我们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做出了充分肯定图书价值并予以出版的决定。我们的出版合同刚签,就有其他社的知名编辑接踵而至。若晚一步,将会是一场火拼。

上面我们是从各有侧重的角度对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进行的概括,而就编辑工作的实践看,编辑的创新能力更多地表现为上述三方面的综合。这种综合能力会为编辑工作带来勃勃生机。

同类推荐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青春似酒

    青春似酒

    青春美好而阴晴不定,我们都曾经历,用文字,把它定格下来,我们就成了追逐阳光、露出灿烂笑脸的向日葵。这本书是余红人生经历和生活美景最真实的记录,像一扇扇门窗,每一篇都带你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和你分享青春的秘密,带你游历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一起感悟生命不可多得的智慧和哲理。余红用书写留驻了青春,将生命变成一条潺潺流淌、浅吟低唱的小溪,让我们在阅读中获益匪浅。
  • 奔赴岗位

    奔赴岗位

    写下这十天的日记之后,按照编辑部的安排我已从震区返回北京进行暂时休整。今天,当我把十天来的抗震日记整理出来时,我的自我评价是:一位摄影记者震后奔赴岗位的文字写真。我以为,汶川地震发生后摄影记者的岗位一定是在灾区的最前沿,而不应该是别处。所以,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到达现场,否则就是失职。事实上,和我一样无论是先行一步到达现场,还是稍后一点赶到现场的同行们,目前,他们仍然还有成百上千的人继续奔波在抗震救灾的各个角落进行着艰苦的采访。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 每当海岛又下起了雨

    每当海岛又下起了雨

    这是关于台湾的18个故事,也是一场关于海岛生活的漫长回忆。充盈着冰激凌甜味的校园恋情,走过山城九份寻找陶笛师,西门町的青涩少年,阿里山的流浪歌手,奋不顾身的异乡人,久久守望的绿岛太太,在黑夜的街头歌唱的多米尼加男子……每张面孔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收藏了当时的心跳。只希望这本书里也能有一些片段,像跌落地面的雨水,勾起你的回忆,让你再想起曾经的自己。
热门推荐
  • 妖后历险记:人间遇到魔王

    妖后历险记:人间遇到魔王

    命理奇特,人间历劫,恰遇在人间的魔王,体内的能量不断地爆发,技能不断提升,人间劫数已解,情结难解,解的开的劫数,解不开心里思念乱如麻,注定的命运在结束时又重新轮回。
  • 沧海

    沧海

    云沧海的出生,就是为了延续身为巫族命定天女的姐姐的性命,每年月晕之日,以体内三成血喂进姐姐口内,压制天女体内的作祟邪魔。而沧海因此,需长年住在阴冷的巫山之颠,以食香兰草延续生命,待生命力恢复旺盛时,又是献血时……周而往复,十五年过去。云家次女的血治百病之说风传天下,使之成为各族尽相争夺目标。世人对云沧海的掠夺,皆因可治百病的血液……
  • 最强机甲之王

    最强机甲之王

    被誉为最强机甲设计师的林一因为种种原因遭到公司解雇报复。离开顶尖机甲公司的他寄身于一家机甲训练中心成了一个场馆,但是拥有最强技术的他决心不再做一名二线工程师。带着这种不甘,林一决定为自己打造最强机甲,走上重返巅峰之路。
  • 灵气兽医

    灵气兽医

    说好的让我来这里救治一条巨龙,结果病床上躺着个娇滴滴的大美女是几个意思?我是个兽医!明白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男神快哭吧

    快穿之男神快哭吧

    元萌萌的酸甜苦辣虐哭男神之路,本文无厘头
  • 医妃妖娆:邪王大人千千岁

    医妃妖娆:邪王大人千千岁

    得老天垂怜,一朝穿越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千金小姐。被迫嫁给病恹恹的王爷儿子只为冲喜。成了她的妻,她才知晓,他这副病恹恹的样子,都是装模作样。二人各取所需,达成共识,步步化解危机。一次醉酒一夜荒唐,自那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某男一脸邪魅地笑意,“娘子,为夫今日看了夫妻之道,我们来秉烛夜谈。”某女扶腰欲哭无泪,“相公,明日再谈也不迟。”
  • 洽逢其时

    洽逢其时

    【1V1超甜轻松,无撕逼白莲花绿茶婊】小娃娃屁颠屁颠地拿着二年级的作业练习册去找爸爸,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爸爸,恰逢其时是什么意思啊?”男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就是你妈遇上了命中注定的你爹。”厨房里传来女人的嗔怒声:“江悍时,有你这么误人子弟的吗?”男人一脸无辜:“‘洽’逢其时,不就是何洽洽遇到了她的江悍时吗?”简言之,这是一个外热内冷女老师遇上逗比靠谱男卧底,一起悄悄打响珍稀鸟类保卫战的故事。
  • 枫走云留

    枫走云留

    我从未想过你还能等我,大概是努力后才可能看到最美的太阳吧,感谢你,错过你,还能说句:“我喜欢你”吗?
  • 穿书:水晶鞋

    穿书:水晶鞋

    自觉够本白赚一世的许盼,穿书以后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彻底放飞自我,在搞事作死的路上越奔越远......【下面是详细版文案】皇家舞会上,王子对灰姑娘一见钟情,非卿不娶,最终两人幸福相守。这样的爱情感天动地,多少女孩都曾梦想着,自己就是那个灰姑娘。巧同造化,当现实的“南瓜马车”、“皇宫”、“华服”、“水晶鞋”,接连出现在三个乡村少女的生命中。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仿佛触手可及。午夜十二点魔法消失,这次她们抓住王子了吗?谁是下一个灰姑娘呢?——《水晶鞋》简介————*————呵呵。我管你!!!看书是女主视角,女主变成白富美,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叹一声,妹子牛掰啊!发现穿书?!跟女主一起的炮灰女?!!最后一滩烂泥死在街角?!!!命运,真是很棒棒呢。我不开心了,谁也别想快乐!天大地大我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