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300000022

第22章 拓展研究报告(7)

1.青少年慈善的早期阶段(17世纪—18世纪末)

早期青少年慈善事业更多的是关注青少年救济领域,其核心理念是对贫困家庭青少年的施舍与恩赐。在西方,宗教被称为慈善之母,早期的教会特别是基督教为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思想方面,更突出地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如救济残疾青少年、关照儿童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以后,许多脱离教会支持而转入世俗社会的慈善机构不得不重新考虑资金运作机制问题,私人慈善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增多,社会服务需求日益扩大,人们逐渐不再把贫穷看作是个人的原因,而认为社会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西方各国政府开始关注民间慈善,与民间慈善进行了有限的合作,逐步对慈善行为以及慈善组织的管理进行国家立法,如英国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鼓励发展从事慈善救济等社会公益事业,确立起了官方济贫体系。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慈善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基督教的仁爱怜悯精神、新兴的商人阶级的崛起、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政府参与社会意识的增强有着巨大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些独立于宗教、国家的青少年慈善志愿组织雏形。英国最有历史名望的一些青少年慈善组织都是在这段时期内成立的,如国家防止虐童社团。

2.青少年慈善公益组织系统形成阶段(19世纪—20世纪中叶)

这一阶段是国家介入慈善、慈善国际化的阶段,以教堂为中心的慈善活动和个人对弱势青少年直接的慈善救济,逐渐被有组织的慈善活动代替。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逐渐发展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欧美各国政府纷纷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并对慈善组织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开启了与民间组织合作的时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特别是青少年发展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各种致力于青少年慈善服务的基金会以及其他类型的非政府组织纷纷建立起来,并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在历史舞台上占据了重要一环,如1904年成立的“大哥哥”志愿者组织和“慈善女子”组织(1977年两者合并成为“大哥哥大姐姐”组织)。慈善组织改变了过去济贫院中不加区分地救济穷人的做法,而是通过调查了解他们产生贫困的原因,并适时适当地给予帮助,使得他们能逐渐凭借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青少年慈善服务组织聘用专业人员经营,开始专业化分工,地区性的慈善公益组织联合募捐等现代慈善组织系统开始形成。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慈善家,如美国的“钢铁大亨”卡内基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这一时期,我国香港地区的慈善事业开始发展起来,成立了东华三院、保良局和乐善堂等慈善组织,为贫困家庭青少年群体提供救助和救济。

3.青少年慈善系统重组发展和结构调整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至今)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慈善服务由救济型逐渐向发展型过渡,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化和多样化。“二战”以后,人们对战争的抵触和对人类的关怀意识增强,青少年积极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涌现出大量的权利保护组织与和平维护组织,如人权组织、儿童保护组织等以及各种反战组织,它们在各国的社会重建和社会变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进入繁盛时期。这一阶段,政府对慈善组织的政策时紧时松,有时国家收紧服务项目和资助,有时又放回给慈善组织,重组不断,动态平衡。总的趋势还是宽松、尊重和包容。如“二战”以后英国工党政府上台,通过推行“国有化”,将原来由许多慈善组织提供的社会公益服务接管成为政府公共服务。20世纪70年代上台的保守党撒切尔政府针对政府公共部门低效率和机构臃肿等问题,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将许多原来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委托等方式转交给民间慈善组织,使政府公共部门与民间公益部门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5年工党政府重新上台,布莱尔政府推行公共部门的所谓“现代化”改革,重新定位政府公共部门、私人企业部门和民间公益部门的关系。布莱尔政府推行的所谓“现代化”,一方面强调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积极活动的民间公益部门,另一方面强调政府和民间公益部门积极的合作。

从纵向发展历程来看,英美及我国香港地区青少年慈善服务的发展呈现出“内力重于外力”“多元优于统一”“沟通先于苦干”的规律[62]。所谓“内力重于外力”,内力指增强人们的慈善意识,外力指改善慈善事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由思想、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决定的慈善意识对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度更大,效果也持久。而“多元优于统一”,多元体现在慈善事业的各个方面:慈善组织机构、资金来源、资金筹集方式、服务项目等均有多元化的特征。慈善事业所面对的社会问题本身就复杂多样,用单一的思路、统一的形式难以满足各种慈善需求。“沟通先于苦干”,是因为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是民间捐献,人们在捐献资源之前需要了解和沟通,而且,只有沟通,才能做好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媒介和桥梁,慈善组织不仅要苦干,还要做好宣传沟通。

二、英美及我国香港地区青少年慈善服务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立法和税收制度对慈善进行引导支持。在立法方面,政府出台了《慈善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慈善事业的进程和发展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并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使其适应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税收方面,政府的做法可以归纳为“一疏二堵”:“一疏”,是指企业和个人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可以获得免税的待遇;“二堵”,是指用巨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对资产转移进行限制[63]。美国在1913年开始征遗产税,税率最低为37%,当遗产达到300万美元时,税率达55%。这就意味着,很多富人在他们死后,大部分的财产会归政府所有。此外,美国还通过减税来鼓励企业的慈善行为:如果一个企业向社会捐出善款的数额超过应缴税收的10%,那么应该减免10%的税款;如果不到10%,则可以在缴税时扣除已经捐出的善款。英美及我国香港地区慈善组织的发展,也与其完善的政府监管、内部监控以及财务公开制度密切相关。在英美及我国香港地区,民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很高,已成为慈善捐赠的主体。每年,每个美国人要将收入的1.8%进行捐赠,每个美国家庭贡献志愿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占家庭总收入的2.36%。在英国,由各个不同慈善机构开设的慈善商店已经是英国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都成立了企业基金会,很多慈善组织实力也比较雄厚。据统计,全美各类基金会大约有4万个,资产额度大约1900亿元。美国的富裕阶层——企业和个人,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做出的慈善公益捐助有6700多亿美元,通过第三次分配的财富,占美国GDP的9%。

英美及我国香港地区青少年慈善服务主要面对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如残疾者、失业者、低学历者、单身母亲、流浪儿童,等等。项目也是围绕着提高青年教育和培训水平、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能力、维护青年基本权益、帮助弱势青年回归主流社会而展开的。以服务性质划分可分为补教型、发展型及预防型服务;以服务对象分类则包括学生、一般青少年、高危青少年、残障青少年,以及违法犯罪青少年。与我国内地相比,英美及我国香港地区青少年慈善事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和医疗卫生始终是慈善关注的重点

从2007年美国基金会关注的领域分布看,教育和医疗卫生始终是慈善关注的重点:“教育”筹款占22.8%,拨款占20.0 %;“健康”筹款占22.7%,拨款占13.1%;“人工福利服务”筹款占14.9%,拨款占26.0%;“公民社会及民政”(包括公共事务、公民权利、慈善以及志愿者服务)筹款占10.9%,拨款占11.4%;“艺术和文化”筹款占10.6%,拨款占14.3%;“环境和动物”筹款占6.8%,拨款占0.6%;“国际事务、发展与和平”筹款占4.5%,拨款占2.4%;“科学和技术”筹款占2.9%,拨款占1.8%;“宗教”筹款占2.1%,拨款占3.5%;“社会科学”筹款占1.4%,拨款占0.9%;“其他领域”筹款占0.4%,拨款占0.1%[64]。而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方面,青少年群体是主要的受益对象之一。

2.生殖健康和性教育在青少年慈善服务当中占有突出的位置

由于英美青少年的发育期要早于亚洲青年,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在14~16岁即开始了首次性生活,所以生殖健康和性教育在青年工作当中占有突出位置。在我国,如何对1.61亿15~24岁的青少年提供到位的性健康服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防治青少年酗酒、吸毒需求突出

英美等国的青少年较东方的同龄人独立性强,往往上大学或就业以后就离开父母,但由于一文不名,他们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购置房屋。青少年当中酗酒、自杀和吸毒问题突出。综上所述,解决青年人面临的实际生活问题也就成了青年工作的主要课题。如英国的转机慈善组织致力于帮助防止英国年轻人暴力犯罪,主要针对年龄在16~25岁之间、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工作的年轻人,鼓励年轻人重新接受教育,支持他们就业。该组织为暴力犯罪的受害人及其家人建立了一个支持网络。美国的“40 比 0 项目”(Forty to None Project)组织实施了一揽子计划,旨在帮助无家可归的青年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解决其基本生活需求。

4.服务方式以发展型为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扶危济困的救济型慈善被视为养老模式,很多青少年慈善组织在做好对弱势青少年群体救济工作的基础上,开始重点关注青少年的发展问题。如总部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男孩女孩俱乐部在美国有4000个集体会员,为400万16~18岁的青少年提供学习、培训及各种服务,主要开展五项公益活动:性格与领袖能力培养;教育及职业发展培养;健康与生活技能培养;艺术培养;运动、健康与娱乐活动。

5.关注青少年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

英美及我国香港地区的青少年慈善组织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及其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如美国的非营利组织——“许愿基金会”作为一家老牌国际慈善基金会,专门为患有重大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圆梦。年龄在两岁半到18岁之间,被确诊患有重大疾病,没有在其他许愿组织申请过,就可以向当地合作伙伴提出愿望。各地的合作伙伴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不仅管理资金和物资的捐赠,也联合当地的企业、名人、其他的公益组织,增加群众基础。以“玩游戏救孩子”(Play Game,Heal Kids)为口号的“延长生命”(Extra Life)是通过游戏募捐,以资助医院里病困儿童的慈善活动,报名参加活动的玩家要在24小时内连续不断地玩游戏,平均每1小时赞助商就会为每名参与者支出1美元,活动结束后募得的所有款项将通过“儿童奇迹”组织捐助给儿童医院。梅格·伯恩(Meg Bourne)缔造了艺术食粮组织,与超过800名志愿者一起工作,为残疾或经历过创伤的儿童提供创造性的理疗与鼓励,服务于逾8000位儿童。

6.服务对象不仅限于本国青少年,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速,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大趋势,国家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交往越来越密切,彼此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慈善事业也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共同的救济事业,这是目前世界慈善事业的总体趋势。一些青少年慈善组织走出国门,放眼世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缺少的新兴力量。这些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向受援国的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提供援助,包括资金和资源;与受援国的民间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共同开展活动;直接向受援国派遣志愿者参与和执行项目。

英美等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在青少年慈善服务领域形成的特征,与其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大关系。比如,英国在社会福利方面主要以第二次分配为主,而美国在社会福利方面不仅重视第二次分配,也重视第三次分配,慈善事业相对有了更大的发展。在20世纪,美国出现了很多世界慈善家,而在英国,政府在社会福利投入中占有更重要地位,所以很多慈善家的位置被政府所取代。英国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90%以上的人认为,英国不再需要慈善机构。2004年,英国个人捐赠仅占GDP的0.9%;在法国,这一比例为0.28%;德国更低,仅为0.13%。这主要是因为,在高福利的欧洲,人们认为捐赠的责任应该由国家来承担。现在英国出现了慈善的复苏,因为英国政府发现慈善在某些社会问题领域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

同类推荐
  •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本书收录了林徽因主要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她的诗歌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具有新月诗派典型的韵律感;她的散文和小说注重抒发真情实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散文《窗子以外》,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其代表作。林徽因也因其创作上的天赋和成就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
  • 空午与重写

    空午与重写

    本文以天狼星诗社同时代的一些现代主义小说家陈瑞献、菊凡、宋子衡、温祥英、小黑、洪泉、张瑞星等及后起者——迟到者如贺淑芳为讨论对象,着眼于他们前后期写作的差异。有的停笔,有的延续既有的现代路径,更深入地探索;有的“向现实转化”,早已抛却早年的实验;有的愈见老辣,有的转趋枯淡。这些作者,经历了数十年生命的流转,是否还让那现代的钟面延续,即便文学风潮已几番更新。从这些不同案例,本文尝试修正温任平的现代主义论,思考马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基本问题:那一直延续着的现代时间,究竟在小说本身有着怎样的投影?时间的吊诡是否进驻文学本身?在离境者和“迟到者”身上又有怎样的表现?
  • 草色·天韵:叶延滨精短美文100篇

    草色·天韵:叶延滨精短美文100篇

    本书收入著名诗人、作家叶延滨所作精短散文随笔100篇,这些文章有对既往生活、人物的回忆,也有行走各地的游记,有的侧重抒情,有的侧重说理,更多的是夹叙夹议,渗透着作者对生活、人物和祖国山川很深的情意,充满着人生思考和积极乐观的情调,哲思与诗意是它们的最大特色,格调高雅,深受青少年读者欢迎,有的被用作高考试题。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正步走过春天

    正步走过春天

    本书用纪实的手法,文学的笔调,丰富的素材,采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武警深圳市支队的成长史、奋斗史、光辉史。
热门推荐
  • 临水照花人

    临水照花人

    咏絮才情,如花锦思,殊不知,她们不过是青花瓷上的点缀,清冷的幽光,暗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辗转和忧伤。与她们隔空对酌,才情美貌,不过是自命的华丽。她们不过是一只落入凡尘的狐,琴棋书画,诗文六艺,是足够魅感的曲子,原以为,会赢得锦上添花,烈火烹油,殊不知,在红尘的八面埋伏里,却辗转于世事的翻云覆雨中。
  • 幽默的艺术

    幽默的艺术

    幽默生活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本书将教会你:在工作时,上司可能因为你幽默风趣、头脑的机敏睿智,而对你大加赞赏或提拔重用;在爱情中,你所追求的异性可能因为你妙语连珠、诙谐幽默,而对你青睐有加;在人际关系,人们可能因为你大方得体的幽默口才,而对你加倍称赞,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 不可或缺的危机意识

    不可或缺的危机意识

    在德国奔驰公司董事长埃沙德·路透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照片,照片下面写着这样一句警语:“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英特尔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格洛夫有句名言叫“惧者生存”。这位世界信息产业巨子将其在位时取得的辉煌业绩归结于“惧者生存”四个字。进入商战时代以来,关于危机意识的警言不绝于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魔鬼暴君

    我的魔鬼暴君

    一觉睡醒,歌坛新星云许发现自己跳楼死了。她想不明白,自己活得好好的干嘛要想不开?真相只有一个,但肯定被那个男人吃了!“我要知道我的死因!”云许来势汹汹质问神秘男人。付凛诡异一笑:“知道那个干嘛?既不想死,那你就重生好了。”于是,云许不(半)情(推)不(半)愿(就)地走上了重生这条不归路。但她没想到,别人重生不过是眼睛一闭一睁的事,到了她这儿,却遭尽了罪。男人给的坑爹系统一点儿都不靠谱,各种bug层出不穷,为了给它收集数据完成重生。云许开始每日早出晚归,可勤勤勉勉工作了大半年,一个女人的出现却让她动摇了重生的想法。地下室里沉睡着的神秘女尸是谁?神出鬼没的绿头精灵为何频频对她下杀手?还有那个长得与浮凛别无二致的男子又有着怎样的来历?付凛,他要利用她的重生做什么?从前,云许总觉得,如果他喜欢自己,他就会主动。倘若真的和他错过,那便是两个人心照不宣的选择。后来,她才发现,自己根本放不下,无时无刻,脑子里想的只有他,想去找他,想去见他,心照不宣彻底沦为一厢情愿。~~~她问系统:“你老板为什么非要让我复活?”系统:他爱你呗!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他补充说明:此爱翻山海,时光流转,不论生死亦如初。
  • 成交赢在心态:成功销售心态的50个法则

    成交赢在心态:成功销售心态的50个法则

    在销售行业中,决定你的销售业绩的不是你学会了什么销售技巧,而是你拥有什么心态,你以什么心态来做销售,就会有什么样的业绩。你想做一个成功人士吗?你想成为销售中的强者吗?只要你想你就一定可以做到,你要相信自己,自己一点都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你就一定也能做到。想要改变自己的一生,就让自己先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有拥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不管在什么时候就再也不会被挫折打倒,你不再是一个弱者,而是一个能够改变自己生活的强者。让你一步步改变自己的生活,让你成为销售中的强者,看本书怎样为你解答,相信你的选择,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 培根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培根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无敌从当主宰开始

    无敌从当主宰开始

    绝对的无敌,寂寞如雪。无论你是最强兵王,都市神医,万古仙尊,还是地狱来的魔帝。到了方闲手中,永远一招秒。方闲懒散地掏了掏耳朵:“好一股老套路的酸臭味啊。这种装逼犯主角,不暴捶一顿,留着过年?”PS:所有人都在讲灵气复苏后的故事,那我就来讲讲,这个世界,为什么会灵气复苏。
  • 夙世浮生

    夙世浮生

    历尽千难,他终于成为万人之上的君王。结果,却因此失去了最心爱的妻子。备尝艰辛,她的心终究被伤的体无完肤。最终,踏上了那条暴殒轻生的绝路。转世轮回,他只愿做个无欲无求的王爷。却无法接近女子,唯她除外。可她却已与别人定下婚约。人生朝露,她只盼能够平凡一生,能与青梅竹马的表哥白头偕老。可他却总是阴魂不散的缠着她。情敌以青梅竹马刺激他,无妨,若论相识的早,谁能早的过他。而这前世相识又将他陷入两难之地。如实告知或是继续隐瞒?她若知晓一切后,又会如何选择……
  • 双生花之千金归来

    双生花之千金归来

    她答应了他的求婚,并且衷心地希望他快点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