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4800000010

第10章 必须清晰和面对的基本前提(5)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一直伴随着一股否定之风,这股否定之风,否定新中国成立后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否定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否定的人们有时往往打着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口里津津乐道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创立和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然而,他们却根本不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公与私的革命和斗争中产生的这一最大的客观实际出发,去研究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性;他们也根本不了解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民主制度的危害性。却盲目崇拜西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民主,甚至蛊惑吹捧西方多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其立场和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另有号称社会精英兼专家的人们,张口闭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却恰巧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唯物辩证法。他们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的立场上,打着批判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幌子,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际情况不调查,不研究,不了解,却抓住新中国成立后30年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前进中难以避免而又及时纠正的缺点和失误,大做文章。只看局部,不看全体;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攻击一点,否定全盘。把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描绘得一团漆黑,一无是处。完全割断了新中国成立60年中前30年和后30年的必然联系,似乎现今一切经济发展成果都是后30年从零开始的,真是荒谬之极!这种对历史真实性的歪曲和否定贻害无穷。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走过了近80年的辉煌历程,一朝亡党亡国,土崩瓦解了。悲剧的发生虽众说纷纭,但总体上可以断定是和平演变的悲剧。如何演变,有一点也是可以断定的,即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及戈尔巴乔夫等,一再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斯大林,否定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历史所致。尤其赫鲁晓夫,当斯大林在世时,大肆吹捧斯大林,并肉麻地称斯大林是自己的再生父母,而在斯大林逝世后的苏共二十大上,却又180°大转为,咒骂斯大林是凶手、独裁等,并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造成党内外严重的思想混乱。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更加快了演变的步伐。提出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与公开性,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甚至十月革命。以至产生了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使苏联人民的思想极度混乱,多种社会矛盾总爆发,最终于1991年12月彻底解体。有人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亡党亡国的主要原因,这个理由不成立。虽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模式,但在苏联解体前,在全世界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相当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总和。其先进科学技术很多方面领先于美国,况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所以,自斯大林逝世到苏联解体的38年历史来看,从否定苏共历史开始的和平演变分析其主要原因,似乎更客观,更合乎逻辑。从我们党和国家与苏联直接相处的亲身经历中,也完全可以得到证实。在赫鲁晓夫集团步入修正主义邪路的同时,断然改变了同兄弟党和国家的原有立场和态度。在我国,先是于1960年突然单方决定撤走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这一背信弃义的伎俩,是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格格不入的。后于1963年7月14日,苏共中央又发表《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公开信》,采取了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手段,对我党进行有意的攻击。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真理,明辨是非,揭露赫鲁晓夫集团的真实面貌,从1963年至1965年的3年中,先后10次发表了10篇《评苏公中央的公开信》的反驳文章,震撼国内外。公开信的主要内容是批驳赫鲁晓夫之流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历史,并倡导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修正主义路线等等。如此同时,鉴于赫鲁晓夫集团的教训,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全党和全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止和平演变的战略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反修防修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虽在党内外少数人中引起过不同反响,但时至今日,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苏联亡党亡国的重大历史悲剧的发生,充分证明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批驳苏联修正主义是高瞻远瞩的英明举措,充分证实了防止和平演变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措施的远见卓识,更有力的佐证了苏联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改革开放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和深层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从新世纪初,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英明决策,随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2008《一二·一八》讲话中再次强调:“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振聋发聩,寓意深长。既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地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丰功伟绩和新中国成立之后30年的伟大成就;也有力的回击了否定之风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下面,我们用事实来见证胡锦涛同志英明正确的判断,回击否定之风,也澄清一些同志特别是现今年轻一代对前30年是非功过的困惑和迷茫。

新中国成立后30年社会主义生产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艰难曲折中迅速发展。1949年10月共和国成立时,面对的生产力是:粮食年产量2100亿斤,钢产量十几万吨,没有机器制造业,更没有汽车、飞机等制造业,文盲半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以及一把镰刀,一把锤头的汪洋大海般自给自足的小生产。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起,生产力迅速发展。1950年,工农业总产值为575亿元;1951年为684亿元;1952年为810亿元;1954年为1035.4亿元;1956年为1286亿元。(以上和下述数据均依据《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1957年主要经济指标:工农业总产值138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84亿元,农业总产值604亿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钢535万吨,煤13100万吨,发电量193亿度;粮食19505万吨,棉花164万吨。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年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9%,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国民收入总额增长了53%,全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增长了23%。从1950年至1957年这7年间(包括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0年代中期即1966年,同1965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一倍。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24%,工业总产值增长1.7倍,农用拖拉机增长5.4倍,化肥施用量增长6.8倍,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3倍,化学纤维增长370倍,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均成倍增长。重工业方面,钢产量增长2.4倍,原煤增长1.3倍,原油增长11.5倍。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大部分提前完成。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突出成就。高等学校毕业生增长1.2倍。国民收入增加,积累规模扩大,财政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1966至1970年,即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炼钢652.7万吨,铁矿开采3590.1万吨,合成氨244.4万吨,化肥204.16万吨,水泥1533万吨,塑料18.7万吨,棉纺绽322万吨,化学纤维1.23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191万吨。

70年代,1971—1975中央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工农业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元,1975年粮食产量达到6000亿~6500亿斤,棉花6500万~7000万担,钢3000万吨。到1975年底,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并安排了第五个五年计划。“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五五”计划执行的情况来看,1977至1987年间(即新中国成立后的第28.29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超过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且收入略有节余。从以上数据可清楚的看到,社会主义制度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以30年中期的1975年为例,与1949年旧中国的主要产品粮、钢比较,15年间,粮食增加了2倍,钢增加了149倍,用突飞猛进说明发展速度并不为过。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没列在统计范围内的重大经济建设指标,即农业的土地开垦和良田的改造,庞大的水利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事关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千秋万代稳产高产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庞大的工程建设,在当时我们面临的背景下,唯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合作化道路才能办得到,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是根本不可能的,它在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现今每年的GDP中所占的分量,是很难以用数字表达清楚的。

根据水利部计划司1990年《四十年水利建设成就——水利统计资料》提供的情况:“截止“五五计划”结束时的1979年,全国拥有有效灌溉面积7.3亿亩,占世界灌溉面积的1/4,居世界首位;人均灌溉面积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把灌溉密度(灌溉面积占实际耕作面积的比例)提高到了46%,处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目前灌溉密度仅为13%)。同时还完成2.6亿亩的除涝和6200万亩盐碱地治理。其间共完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数百万座被民间称为水库的塘坝不在统计之列。总库容4000多亿立方米。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

根据水利部《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水利建设经济效益》提供的数据:“1949—1987年全国水利工程总投入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164.11亿元,劳动力折合投入1137.03亿元”。80年代是中国水利建设的低谷时期。水利建设投入占基本建设投入份额由1958—1975年的7.08%降低为2.7%;这么低的投入恐怕连工程维护都完不成,新建水利工程项目就更不可能了。因此,有理由认为:在1949年—1987年的2164.11亿元投入中,至少有1800亿左右是由1949—1979年这30年投入的。特别是1137.03亿元的劳动力投入,完全是人民公社靠生产队“计工分”完成的。

同类推荐
  • 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本书收录胡适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28篇。所选文章多为胡适先生的教育心得,能够代表胡适的教育思想,如《大学的生活》《学生与社会》《杜威的教育哲学》《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谈谈大学》等,包括一些演讲稿;此外也选编了胡适先生关于文学、人生、读书、自由等方面的文章。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创新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创新

    本书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针对具体问题展开研究的,重在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操作性强、可供借鉴的参考,同时也总结了高校管理的有效之道,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的逻辑体系和实务理念。
热门推荐
  • 花瓶影后反转攻略

    花瓶影后反转攻略

    沈砚笙出道的时候,除了一张脸,什么都没有。网友:呵呵,花瓶。沈砚笙出道一年后,发歌必霸榜,名导抢着要,演技分分钟碾压对手,国内外各种大奖拿到手软,甚至还因为英勇救人上了社会新闻。网友:卧槽!女神!然而女神却完全没把这些放在心上,因为对车祸失忆后的她来说,这一切都只是寻找儿子的工具而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首荞麦界

    回首荞麦界

    莽莽群山,呈一派钢青的颜色。山腰间零零星星地点缀着几栋半藏半露的木屋,从木屋里偶尔传出几声狗吠或几声雄鸡的啼唱。一忽儿又归于沉寂。山雾说起便起。山雨说来就来。雾若是从山谷底下向山腰升腾,颜色又呈乳状,尽管那气势是翻江倒海的样子,也准是个爽朗的大晴天;而雾若是从山顶往下窜来,颜色又显灰暗,哪怕是稀落零散,东一块西一片的,那也便注定是个下雨的日子无疑了。但无论晴或雨,最先惊醒群山的,便是由一根牛绹绳不紧不慢牵出的牛铃的脆响……那是可绘画的意境。那是能写诗的情趣。
  •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寂寞的小巷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寂寞的小巷

    麦场主系列《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丛书共计十本,收录于其中的小说都可谓是当代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加之安武林老师独到精辟的点评,使麦场主系列成为不可多得的儿童阅读与写作精选丛书。本书为该丛书之一。
  • 宇宙征服游戏

    宇宙征服游戏

    我不就随便玩了玩游戏,顺便就实现了宇宙一统的大业。
  • 末代探陵官

    末代探陵官

    华夏上下数千年,皇朝兴衰迭起,风水命运轮转,从古至今无数人的一生,富贵荣华也好,颠沛流离也好,都在这气运二字之中。气运本虚无缥缈,但在我的手中,它却是可以被控制改变的……让我来告诉你,关于你们不知道的一切,探陵官的故事……
  • 妃心叵测之王爷缠上身

    妃心叵测之王爷缠上身

    重生归来前世所受的耻辱她必定要一一还回去,只是返还当然难解她心头之恨,十倍百倍才能聊以慰藉。她能助渣男登太子之位同样能让他的太子之位如坐针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最终她将前世仇人拉下皇位。对付白莲花的最好方法就是比白莲花还要白莲一分,害死她的直接凶手也被用最惨烈的手段夺取性命。本以为所有的计划天衣无缝,正准备跑路的她被男子拉扯到了怀中。“做了本王的女人你还想跑哪里去?你的前世本王没能留住你,这一世你休想跑。”怀中女人睁眼看着面前的男人。“楚……楚奕凌,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话未说完一道身影压了过来。
  • 那些年,人人都是小马哥

    那些年,人人都是小马哥

    “我”出生于1970年代,成长于北方一个小县城,有一群以“小马哥”为崇拜对象、豪情侠义的朋友。即将开始高中生活,好友周磊却面临着辍学。为此,在“我”的鼓动下,众人模仿“小马哥”采取了一项义举,无意间却介入到了父辈们之间的游戏规则,使“我”过早体会到了成人世界的忠诚与背叛,周磊等人的命运也从此逆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道学院

    异道学院

    孤儿院中成长的少年与被封印的异能,在这奇异大陆上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百大学院中的院长与圣王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 这个少年有点强

    这个少年有点强

    当绝世天才遇上传奇辅助秘宝,究竟可以强到何等地步,且看夜寒为我们演绎一场天才的崛起之路。某路人甲:“听说您天下第一,是真的吗?”“唉,无敌是多么寂寞~”夜寒无奈说道路人乙:“听说您在家里一言九鼎?”“呃,当然,必须的,哈哈”夜寒强装硬气到“哦,是吗?”一道清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噗通”“我错了........”路人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