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74

第74章 新闻本质论(26)

新闻因公众而存在,新闻的公众作用就是放大和改善交谈者的交谈。但是公共新闻理论者认为,传统新闻的精英主义哲学阻碍了新闻公共作用的发挥,因为精英主义意识的专业记者把公民看成是民主的旁观者和潜在的新闻消费者,他们满足于向新闻生产的另一端提供满足消费者个人需求的信息,这是导致公民远离公众生活、公众远离新闻的思想根源。因此,新闻记者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新闻视野中的受众,应该看到公众是民主生活的主体,公众和公众生活是新闻的关键和立身之本。

记者不应将人们看成是被追求的消费者或寻求娱乐的观众,不应将人们看成是事件的旁观者,而应将人们看做是公众,看做是有行动能力的市民,看做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话者”。当新闻媒介和记者把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看成是有行动能力的市民时,新闻事业才会明确方向,积极地与公众及公众生活发生联系,寻求各种方法来鼓励公众参与讨论和解决公共事务。只有有了公众的普遍参与,公众生活才能健康地发展,新闻的公众作用才得以显现。因此,公共新闻是以公众和公众生活为核心的新闻事业。

美国传统的公共事务报道追求客观、平衡、中立的报道准则,致力于做真实事件的记录者。而公共新闻运动强调的则是记者编辑放弃冷漠的记录者角色,用他们的新闻策划、报道鼓励人们走出家庭的狭小空间,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去,帮助人们克服那种对公共生活毫无作为以及被社会疏远的感觉。公共新闻运动强调媒体在保持社会“看门狗”本色的同时,增加作为“导盲犬”的责任,除了在大选中帮助公民掌握更多的信息和参选技巧外,还要让公民在民主社会中找到真正能发挥个人作用的位置。

为更好地履行“导盲犬”的职责,参与公共新闻运动的各地媒体在公共新闻报道方式上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选题方面,通过大量的受众调查了解他们真正关心的信息和话题。公共新闻运动广泛开展之前,许多地方媒体记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当地的一面镜子,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反映出来。但是这种反映的方式忽视了社区事务与个体之间的关联,同时他们的目光也基本集中在当地比较著名的机构和团体组织上,缺乏对社区整体生活的认识。探讨的公共话题,大多数比较抽象。虽然具有普遍性,但是针对本地社区生活的不多。比如,讨论有关堕胎控制、枪支管理以及同性恋是否可以结婚等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媒体纷纷改变选题理念,把目光转向社区内,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广泛接触,发现他们共同关心的生活话题,继而展开调查式报道,帮助居民增加对这些问题的了解。

2.重视地方问题的解决之道。对于公共问题如何解决,此前媒体习惯于邀请一些专家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最好能形成针锋相对的观点,但是也仅限于讨论的层面,没有进一步的行动。而公共新闻运动则提倡媒体真正行动起来,去考察其他地方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否可以用于本地。报纸试图从相关的普通人那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报道显示这件事值得社区每一个人关心。运用集体的智慧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更好地解决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市民们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承担起处理公共事务的责任,并为此不断努力。

3.在新闻报道的叙述方式上,改变说教的口吻,用事实说话,关注新闻事实本身,提供充足的信息帮助公民思考,促进公民与事件的联系。此前有关公共问题的报道,媒体习惯于大量引用专家和政府官员说教式的评论,而忽视了新闻事实本身的说服力。改变说教的口吻,用事实说话,关注新闻事实本身,提供充足的信息帮助公民思考,可以避免无谓的指责和辩解,减少冲突,把重点集中在新闻事件本身。

4.避免冲突,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1998年,皮尤基金会在研究“克林顿——莱温斯基丑闻”的报道中发现,媒体将焦点集中在克林顿和肯·斯塔尔、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对决。但是民意测验表明,大多数美国公众虽然不赞同克林顿的行为,但是并不认为这会影响到克林顿的执政能力,因此克林顿依然享有很高的支持率。尽管如此,许多华盛顿的记者却对民意调查的结果置若罔闻,不予报道。公共新闻运动提倡重新定义“平衡”的意义,主张不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力量的平衡而是通过对中间意见的强化报道来平衡两个极端的力量。公共新闻运动的倡导者认为,长期以来,读者并不在乎对立双方的输赢,他们不只是希望做一个美国政治的观众,谁给予媒体的压力大就支持谁,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和声音能在新闻报道中有所体现,让评论不仅仅局限在双方观点,而是在四方或者八方意见之中展开。

5.从社区中拓展新闻源。在公共新闻运动开展过程中,许多地方报纸都对一些关于社区及其公共事务的既定看法进行反思,然后通过记者的实地调查去验证。记者致力于找寻社区中最有行动力和号召力的那些人,他们也许并不出名,也不是机构的负责人,但他们是许多社区机构的联络人,见多识广。拥有广泛的信息渠道,了解社区中正在发生的一切。找到他们之后,记者需要做的是和他们进行开放式的对话而不是采访和他们建立友谊,听听他们对于社区的看法。在既定的概念里,犯罪意味着暴力和贪婪,好的学校意味着高升学率,但是在他们眼中,这些表象都有更深的含义,他们会给记者提供很多鲜活的背景故事,让人们对社区公共事务有新的认识。一旦记者和这些人建立了联系并且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观点受到了重视,他们会主动给记者提供有关社区的新闻,这些线索人物会提供第一手的新闻素材。

6.通过技术手段,增加与受众的互动。公共新闻运动追求与受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采用例如辟出专版供读者发表言论,和广播电视媒体就同一话题展开合作,网站BBS论坛主题讨论等媒介交流形式,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形式,例如由媒体牵头组织公民论坛、市镇会议等等。计算机在20世纪90年代的普及使用,扩大了公共新闻运动的影响范围,新闻媒体对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工具的使用,便于发现公共话题,分析公众意见类型,形成网上虚拟社区就公共话题进行集中讨论,新闻媒体组织公共生活以及公民的参与都变得越发容易。

网络的检索功能使得新闻媒体可以为公共生活提供更多的背景和历史资料,几乎无限的“赛博空间”可以将一些过分占用报纸版面的内容展现在读者面前,人们可以通过对公共资料的梳理,形成自己对公共问题的看法,这大大减轻了公共新闻运动中媒体所负担的前期解释工作。在新兴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媒体所引导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在网络上呈现“多对多”的格局,对于公共事务的讨论速率大大加快,意见的交流不再受见面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公共新闻运动对美国媒体最大的影响,首先是对以个人理性主义为基调的思想自由市场理论形成的挑战。公共新闻运动首先是增加了媒体和公众的联系。公众可以广泛地接触到媒介,一方面便于记者获得更多更真实的新闻素材,另一方面便于公众了解新闻媒介的运作,增加公开发表言论的机会,赢得公众对媒体的信任,也赢得了发行量。扩大公民接触媒介的机会是新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公共新闻运动有助于恢复媒介的民主催化剂功能。

其次,输入了以公民为主的新闻操作理念。无论从新闻来源、题目选择还是叙述方式,报道意义都是围绕着公民来展开的。报道重点从以权力机构为主适度转向以公共利益为主。记者坚信公民的知情权,他们的公共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空前加强,公共利益的诉求被高度认知。

再次,公共新闻运动的发展恰好证明了当前美国新闻媒体发展的不健全。在商业压力面前,新闻媒体是逐利的,以利润为导向;在日益加快的竞争节奏下,新闻媒体是快速、肤浅的,新闻报道的质量大不如前;在白人精英的领导下,新闻媒体是傲慢、排外、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激进的公共新闻理念支持者认为传统的新闻媒体是以记者为中心,缺乏公众活力,且无助于社会的改善。

公共新闻运动是对当前美国新闻媒体状况的一次反思,也对精英主义的新闻思想敲响了警钟。

第一,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决定了它对话语权的垄断。传统新闻媒体是一个具有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的职业意识形态(Occupational Ideology),也是实行分工合作的庞大企业组织。这决定了这些公众还得通过“过滤”程序,通过电视、广播的主持人、报纸的版面编辑这些中介(mediate),发表经过“筛选”的言论。而这些“演说者”也往往是经过“筛选”的具有代表性与专业性的少数人,这与媒体及其中介的专业地位相称。普通公民依旧不能担当记者、编辑的角色,不可能任意发表自创的新闻或自我的观点。

第二,传统媒体有限的时空,决定了它对议程设置的垄断。报纸的版面、电台的时段,是媒体最宝贵的、最有限的资源。因此,媒体必须对议题进行筛选,强调某些媒体自身认为重要而且数量有限的事件,并努力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与此。同时,它还不得不忽略其他事件。时空资源的稀缺性也注定议程必须经过排序,以此集中公众有限的注意力。结果,某些议题被广泛讨论,而其他的则被忽略。因此,能够定义问题的传统媒体就具备了意识形态的权力。这些媒体的本质因素是体系内部的运动所无法打破的,新闻传播依旧受到以媒体为主导的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的框架所约束。

第三,传统媒体的传播环境,决定了它对意涵解读的垄断。公众的意见进入传统媒体之后,不再以独立的形态存在,往往成为引用和佐证,变成新闻叙事论述中的一部分,原本意涵的解读难免受叙事整体的影响。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指导着它要求守门人追求正确性(Correctness),进而造成意识形态的封闭性(Closure),接着将受众锁定(Anchor)在从优解读(Preflled reading)的方向上来看待新闻报道这个“剧本”。于是乎,公众与有识之士奋力抗争取得了传统媒体的近用权,他们自己却反倒扮演了传统媒体编撰的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而这种参与,更使编撰的剧本具有真实性和可行性,更使其合法化、合理化。

第四,公众中的不同团体共同争夺稀缺的时空资源,造成边缘团体的再度边缘化。依据媒体再现理论(Represent on Theory),个人和团体向传统媒体抗议自己没有近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至于不能在公众的心目中推展自己的观点;媒体有识之士也希望真实地再现社会的“真实性”。可是依据再现理论推出的“不偏倚”(Impaniality)原则,即在任何话题上各种声音都有近用权,看似迎合了近用权的需求,但诸如环保、女权等边缘团体原本以为可以借此结束自身在大众传媒上边缘化的现状,却“自然而然”地被再度边缘化,而主流声音变得更为主流。所以,受到传统媒体自身局限性的影响,传统媒体向公民下放部分近用权、公民与社团向传统媒体索要近用权,这些努力终究会落入不尴不尬的境地。幸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凭借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便捷灵活的移动技术以及博客(Weblog)、聊天室、留言板、维基(Wiki)的出现,以改造传统媒体为主旨的公共新闻运动,已经于2004年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市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或参与性新闻(Porticipatory Journalism)。发起人已经放弃了“为人民的新闻”,转而求助于“人民的新闻”,也就是新出现的、尚未定型的“我们媒体”(We Media)的概念。

无论如何,公共新闻运动是美国新闻史上辉煌的一笔。

美国新闻界对公共新闻的实践探索和学术争议,是美国社会发展和大众传媒发展的结果,它表现了美国新闻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媒体社会责任的新的思考和努力。

在对美国内部事务的报道中,在沟通社会信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美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方面,美国新闻界的公共新闻理论及其实践的确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受众观念的颠覆

汪慧珍、石张在《受众的选择性心理与传媒引导》一文中,对受众的选择性心理作了比较深刻地分析。文章指出,面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受众首先进行的是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人的注意力投放在媒介内容上的多少和集中与否。对于任何性质的新闻媒介,受众的接触与选择,都是其一切功能目标实现的首要前提。(汪慧珍、石张《首重的选择心理和传媒引导》,《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中)

文章认为,近年兴起的电视频道专业化和受众细分化,正是基于受众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注意应运而生的。不同性别、年龄、收入、职业、教育水平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期待和接受需求,对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注意。频道的专业化在中国也是大势所趋。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

同类推荐
  • 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

    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

    本书是从文学语言变革角度研究中国文学文体现代转型的一本专著。文学形式是文学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文学语言是影响文学形式的关键因素。五四文学革命是在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基础之上完成的,语言变革是考察中国文学文体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切口。本书从文学语言入手,从总体上探讨了语言变革对文体功能、文体形态和文体格局转型的影响,详细分析了语言变革作用于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各类文体体裁程序而导致的文体转型,探析了语言变革对文体渗透这一特殊的文体现象现代转型的影响。同时,本书跳出文学的内部研究,将语言变革还原到民族共同语生成的文化语境中,探察这一语言现实对文体转型的作用情形。论题的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文学的现代性及当下文学创作的一些语言困境等问题提供启示。
  • 当代欧美身体研究批评

    当代欧美身体研究批评

    身体是什么?人究竟是精神灵魂性的存在,还是身体性的存在?为什么身体研究热潮会在20世纪中后期出现?本书是目前为止国内对欧美身体研究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分析与评述,不仅对欧美身体研究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梳理,还论述了欧美身体观念的发展史、身体研究的理论资源及其发展史、身体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身体研究为何会出现、身体研究所针对的主要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还把欧美身体问题置于中西比较视野中,辨明了欧美身体观念与中国传统身体观念的异同以及各自所产生的哲学文化背景。本书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非常开阔,跨越了哲学、文学、文艺理论、艺术等学科领域,兼具对中西文学文本的深入解读。在阐述欧美身体理论的同时,初步思考了与此相关的中国问题,由此不仅凸显了欧美身体研究的特点,而且有利于推动中西身体理论的学术交流和对话。本书虽为学术著作,但行文平易晓畅,所探讨的许多论题既有学术性,也是人们感兴趣的通俗话题,兼具学理性与可读性。
  •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6)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6)

    孩子是我们真正的产业,对孩子的投资就是对未来的投资,再多的金钱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和家庭教育的失败。我们不应该做金钱的奴隶,让我们同孩子和事业共同成长。犹太教育智慧的精髓,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提问,能够解决问题,树立目标和理想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犹太精英教育的核心有六大价值观:没有灵魂的人永远不会忏悔,过有节制的生活、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智慧、问号代表一切、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思想能不能烤出面包。
  •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最令人向往的理想空间。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学校做强,强在名师。学校的主体之一是教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完善自我;给他们一个竞争的氛围,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课程主张个性发展。就是强调教务主任本身要张扬个性,如果教务主任没有兴趣爱好,那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显其他的舞台,模型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鲜活灵动,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也要创建一种学校文化,让它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更加完善“自我”,从而构成学校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热门推荐
  • 腹黑男孩

    腹黑男孩

    殷娃,孤儿,十八岁,泰阳高中高二学生,成绩十分之差,差到一塌糊涂,凡是人见了都会汗颜!而且常常被人耻笑,因为名字取的不好!殷娃,淫娃!大家都直接叫她淫娃!可是殷娃她很正常,一点都不淫!不过她也不在意,人家要笑就让她们去笑,反正自己脸皮很厚。而又因为她的身高比一般女孩高挑,所以老师安排她坐在最后面,脸蛋又平平无奇,毫无特色可言,所以她没一个朋友,每天都独来独往,不过这样也好,她最喜欢安静……
  • 咸鱼宇宙的翻身日记

    咸鱼宇宙的翻身日记

    早晨七点半,裴玉秀从床上起来。他昨天接到一个通知,今天九点得去一趟清河海,这个名字在三百多年前又叫火葬场,他得八点半到达那里,九点开始火化自己……Ps:这是未来三百年后一个全新的人类社会与不同的星际文明,甚至是各个宇宙激烈碰撞的故事。我叫裴玉秀,我真的不是外星人,我来自另一个宇宙。
  • 王俊凯浅夏淡过花开时

    王俊凯浅夏淡过花开时

    细草懒洋洋,绿木正密繁,万物被太阳吻过变得热和香,东南西北风缓缓吹过,白天是西瓜和冰淇淋,入夜是拥抱和啤酒瓶。汗水划过眉心,贴着锁骨亮晶晶,又湿透了一件衣。走在路上拾星星,手一划就触碰到天上的云,热情的秘密被高温发酵成甜蜜,一切都因为夏天和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特色南瓜

    特色南瓜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恋上我的拽拽小姐

    恋上我的拽拽小姐

    就因为一场邂逅,自己的气质,而踏入了爱情之路,而且还靠自己大脑,感恩自己所爱的人。这条爱情之路会一直顺顺利利么?不,其中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她们会冲过重重考验得到真正的爱情么?一把琴好比一个爱情局,上面的弦就好比是她们的爱,他们之间的弦会不会断掉呢?如果断掉会不会重新接上呢?
  • 快穿女主她很作

    快穿女主她很作

    作为引魂使,商引肩负着勾搭……哦,No,是攻略反派boss的任务——第一位面,黑化boss很病娇,“娆娆,我们一起下地狱吧!”“……”“想把你关起来,你独属于我!!”第二位面,变态boss更鬼畜!“姐姐,你不乖哦~”“等我,我们一起下地狱吧!”妖冶血腥的九幽之下,绽放朵朵鲜血浇灌的红霓花……“商引,不是说好等我?!为什么不等我!!”“……”反派爸爸不是萌萌哒?乖乖哒?!呵呵,套路什么的都是骗人的啊啊啊!!
  • 玉锵璆鸣

    玉锵璆鸣

    抚长剑兮玉饵,璆锵鸣兮琳琅,手持长剑,凌厉之气环珮周身,声之玲珑,是为异世之彩......
  • 农场贵妇

    农场贵妇

    伊雪身患白血病,在生命最后,带着破碎的游戏空间到了架空的时代,开始她人生能够走完的历程。她穿越成一个贫穷的农家女,家徒四壁,满眼心酸;看她如何变身改变家庭困境,建立一个超级农场。建立大大的农场,开酒庄,五星大饭店、平民连锁店,做煤老板,将生意做到天边;学武功,成立私人警卫队,保家园;权贵为她折腰,士子为偶低头===只有他能让自己改变,也只有他能为自己改变。
  • 项链回来了

    项链回来了

    也许这世间真的很奇妙,我的彼得宝石项链被人偷了,而且拿走几十里路,明明全宿舍的人都认为就是她拿走了,可是李主任一个又一个电话打给她:“我没拿项链。”“如果你不承认,那就报警了!”“你报吧,反正我就是没拿!”她立直气壮!那只好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