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62

第62章 新闻本质论(14)

当今时代逼着我们非改革不可,我们不仅要有表象新闻,而且要有意义新闻。所谓意义新闻,就是在报道中既要有新闻事实,更要有事实的意义,这就有了主观新闻和客观新闻的区分问题。这里说的主观是哲学意义的主观,不是日常生活中用的主观。日常生活中的主观有随意编造的意思,这里的主观意味着记者的主体性。光写表象的新闻只能叫做客观新闻;稿件中既有新闻事实,又有事实的意义,这就叫主观新闻。这个主观不是别的,就是记者的认识,记者的思想,记者的智慧。有了这些,稿件才加重分量,才能对人进行启蒙。这样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什么,而且还能看到为什么和有什么意义。

读者之所以喜欢这类新闻,这是好理解的。因为历史转型,天天都有大量新事物出现,对群众都是陌生的。群众不仅想知道是什么,而且还想知道有什么意义。因为不知道事物的意义,自然也无法理解它的价值,于是就会感到纳闷,甚至感到困惑,以致思想上顶牛。群众一旦了解了事物的意义,他就会豁然开朗,一通百通。

现在读者喜欢看图像,不爱看文字,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进入后现代以来,曾经发生过语言学转向,哲学、文学和其他社会学科都从语言学上找出路。在进入高科技时代以后,又出现了视觉的转向,文字是属于听觉的,读者从听觉转向视觉,也就是说,从文字转向图像。人们爱看电影、电视,不爱看文字,国内外很多专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因为整个世界都在转型,世界人民每天也遇到许许多多新问题,也有许多疑问,有许多困惑,这些都要在深层次上解决,靠图像无法解决。图像远没有文字的深厚、凝重和包容性,因此读者迟早会转向的,特别是在事物的意义层面,图像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说,同不是新闻,异才是新闻;普遍性不是新闻,特殊性才是新闻。实际工作,你做他也做,是属于普遍性的问题,它不是新闻。新闻是传达信息的,政治上要求同,新闻上要求异。什么是信息?按照信息论的定义,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也就是未知数的减少。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有很多未知数。通过新闻减少了人的不确定性,这就有了信息价值。”与陈坚先生不约而同,苏继赏先生也将新闻本质问题推进到了信息论的层面。(朱又可主编《主观新闻——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新闻实验》,花城出版社,2008年)

新闻工作者是教育人的,和教师一样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他的任务是塑造人的灵魂。记者、编辑都要站在思想者的高度,观念的高度,不能陷入到实际事务中去。10年前,《新疆经济报》就提出,事是人做的,实际工作是人做的,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人的思想、人的观念、人的能力、人的素质、人的心理品格都会显示出来,所以要从人的身上找新闻。这就得改变我们的思维定势。

新闻的新,最主要的是要表现时代的新。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伟大的转型时期,报道这个转型就是新闻媒体的母题。认识这个新,发现这个新,捕捉这个新,用新闻形式表现这个新,是当前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但是认识这个新,不独具慧眼很难发现,因为这个新,常常不是以突变出现,而是以渐变出现的,而这种渐变是人们很难察觉的。捕捉这个新尽管可以凭感觉感悟、理解,直观直觉,但最重要的是要靠思考,因为许多新并不表现在事物的表象层面,而是表现在事物的意义层面。意义是无形的,只有动用人的理性才能与它发生接触。

记者了解实际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时代之新、社会之新。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都是我们的新闻点。充分表现这个新,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因为这个转型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在人的思想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中,用繁星闪烁和雨后春笋都无法形容满目的新闻点。应该说,现在是新闻产量最大的时代,是新闻记者的黄金时代。但我们的记者沉溺在记录实际工作中,常常看不见时代之新。

这些年来,《新疆经济报》一直在引导记者从事物的意义层面去开拓新闻空间。任何具体事物,都有它的感性存在形式和它的意义内涵,只有表露了这两个方面,才算完整地表现了事物。仅仅涉及到事物的感性层面,不进入事物的意义层面,这只是表现了事物的一半,应该说那是很不完整的表达。写感性层面的新闻,那只是纯客观的描述,在意义层面上写新闻,那就要有分析。在通常情况下,在感性层面写新闻,是能满足读者需要的。但今天中国有特殊的国情,正在发生历史转型,仅有感性的描述,读者感受不到转型,因为这种转型,大多处在一种渐变过程中,人们很不容易感受到它的变化,看起来是一句话或一个简单的行为,它往往表现了历史的转型。事物的感性层面可以是纯客观的,而事物的意义要靠记者的理性来捕捉,甚至可以说是记者赋予的。事物的感性形式只有一种,而事物的意义有许许多多层面。记者的思维触角能达到哪个层面和他的理性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寻找事物意义时,不可能没有记者的主观性。

转型时代的觉醒

新闻担负着社会启蒙的职责,而新闻的启蒙属性,同样建立在新闻的认知本质之上。一个人的成长和去蔽,归根到底是其知识结构、认知图式和世界图景的演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如此。

《新疆经济报》提倡在意义层面开拓新闻空间,其中一个根据就是新闻担负着启蒙的职责。在18世纪,当欧洲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他们发生过规模宏大的启蒙运动。运动发端于法国,后来遍及全欧洲。启蒙运动的意义就在于促成人们的认识转型和思想转型,其核心就是把农业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转变为工业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现在,我们中国也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新闻对我们民族同样负有启蒙的任务,读者也有被启蒙的要求。

启蒙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紧迫任务,人们感性上感受到社会生活的转型,那是不够的,是很脆弱的,今天有感觉,明天可能丧失感觉,只有上升到理性高度,从理性上认识到转型,这样才能提高人们对转型的自觉性,稳定对转型的信念,积极去推动转型,并自觉地与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告别,这就是当今新闻启蒙的特殊意义,这个光荣的历史任务,在现时节就落到了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的身上。因为新闻媒体和千千万万读者有联系,通过媒体对民族进行启蒙非常必要。在新疆这项启蒙更为重要,因为新疆不仅要从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而且要由草原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在转型中不仅要淘汰农耕文化中一些陈旧保守落后的东西,而且要淘汰草原文化中一些陈旧保守落后的东西。自从15世纪起,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转移到深山老林以后,几百年间他们的文化比农耕文化还要保守封闭,因此新疆的历史转型更加艰难,启蒙的任务更加重要。党报的思想教育功能,今天主要是表现在时代启蒙上,党报若是忽略了这个职责,应该说是对历史的失职。

当前我们国家的社会转型,不仅是经济领域的转型,而且是整个社会的转型。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是转型的内容,尤其观念领域的转型表现得极其艰难。旧的没有完全退去,新的没有完全树起,社会的复杂度空前提高。社会中的新事物如雨后春笋,每时每刻都在中国大地萌生。如何认识这些事物,判断这些事物,社会成员为此感到迷茫、困惑。按照旧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对这些现象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判断不准,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选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都消融在集体中,命运由集体支配,个人并不需要发挥太多的主体作用。今天,许多人的生存命运都掌握在个人手中,强调个人的主体性,个人为了摆脱在新事物面前的迷茫,急切需要媒体能在认识上指点迷津,也就是接受启蒙。读者喜欢阅读报纸的言论就正是表现了这种阅读需要。

“作为党报,就应当抓住当前社会出现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从理论上加以分析,这种分析不应该是说套话、搬教条、浅薄的皮毛分析,言论必须是深刻的,说理的,鲜活的,言之有物的。现在的党报恰好忽略了读者这个重要兴趣,言论成了党报的稀缺物,报纸的启蒙任务被媒体严重忽略了,读者无法借用媒体的思想智慧去化解横亘在他们眼前的遮蔽,无法清晰地、准确地认识事物,在社会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思想梗阻,甚至扩散开来,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这一点迄今还没有引起媒体的重视。”(朱又可主编《主观新闻——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新闻实验》,花城出版社,2008年)

今天,反映现象世界的传送信息的新闻已经不是报纸的优势。这个优势已经被网络夺走。在这方面,传统媒体是永远无法和网络竞争的。报纸、广播和电视都是按时出报、按时播出的,是受到时间限制的。而网络是不受时间限制的,而且也不受容量限制。信息可以从网上迅速得到传播,报纸的记者即使在现场,也是以文字符号表现现场的,即使记者的文字再传神有力,也无法把现场逼真地呈现给读者。网络则可以通过动态的图像迅速把现场展现出来,使受众直观现场。网络的这个优势还在继续强化,传统媒体如果不及早准备,应对被网络改变了的读者的兴趣,其前景是非常暗淡的。《新疆经济报》现在正在进行着这种试验,就是要把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事物的现象世界引导进意义世界、情感世界,应该说这对报纸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不做这样的转变,报纸就会被网络逼入绝境。

“以人为本”这个宗旨用在报纸上是绝对正确的。文学是表现人的手段,它表现的是艺术的真人,而不是生活中的真人,而新闻表现的则是生活中的真人。报纸不仅表现生活中的真人,还表现人做事。反映事也是曲折地反映人,表现人应该是地方报纸的一个报道中心,读者阅读报纸也是想通过报纸上的人观照自己,从报纸上的人吸取人生经验教训,特别在建设市场经济的今天,生活中的偶然因素大量涌现,人生的变数越来越大,常常由于生活中的一个细小浪花改变了人的一生。正因为人的生活前景不可预测,读者很需要借报纸上的人揣测自己的人生前景,报纸上的人写得越真切、越深厚,读者的心理共鸣和情感共鸣就越强。

开发人的内宇宙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新疆经济报》的新闻改革的话,那就基本上是丰富人的内宇宙。这个内宇宙和外宇宙是相对应的,人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可以从各种不同的切入点去表现,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道德的,换一个视角就可以显露出一个侧面,这些侧面有时是有内在联系的,有时还连接不起来,有时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相互矛盾的侧面。过去我们最多的是用政治视角,这就把复杂的人简单化了。简单化的人是无法对读者产生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鸣的。

人是由情(情感)、行(行为)、意(思想)混合组成的,这三者混合成人的整体。我们过去办报,多注重表现人的行,因为行是外在的,是可感可觉的。即便是报道“行”,也都有个框框,有个界定——有框框限制,“行”本身的复杂性也表现不出来。而人最丰富的是人的意(思想)和情(情感)。当然,从人的行为中也可以表露出人的意和情,但是在我们的新闻写作中,只见人的行,却把人的意和情剥离出去了。有的有一点儿意,但这种意常常是记者强加进去的属于政治宣传的东西,没有表现出人的真意,自然就不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我们通过十几年的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出现在报纸上的人物,只有从意、情、行三方面统一才能对读者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我国新闻实践中的新的课题,还需要我们一起探索。

仔细研究《新疆经济报》,可以发现所有的稿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传播信息的;一类是用多种形式表现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行为,以及表现人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娱乐生活的。前者叫做信息,后者则叫做新闻。信息中偶尔也有人,但这个人只是信息的一个陪衬。譬如外交活动的报道,虽然也有人在,但稿件主要传达的是政治信息,和人没有直接关系……过去因为我们没有划清信息与新闻的界限,把两者混同起来,我们就没有在新闻写作技术上作深入探索和研究,新闻写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同类推荐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 新闻与传播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闻与传播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以互联网为依托,各种新兴的媒介形式以种类繁多的样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对于媒介的感知,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针对这种情况,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媒介,或者加强自身的塑造,或者适应新的情境的变化,总之媒介的样态以融合或者求新求变的形式也进行了诸多的改造。媒介从此步入后媒介时代。所谓后媒介时代,就是指在网络等的影响之下,各种媒介形式适应新的情境变化而在技术、内容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而重新建构的媒介世界,它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时代而言,是新兴的媒介时代。
热门推荐
  • 软软大魔王

    软软大魔王

    新书《都是为了孩子好》已发,人品保证,绝不断更。对话小说《女频作者的日常》已完结,欢迎大家围观。┉┉∞∞┉┉┉┉∞∞┉┉┉┉┉∞∞┉┉┉┉∞∞┉1V1,日常向。初次相遇,我只想带你回家。轮回转世,你我携手找到回家的路。什么?我们离婚了?复婚呗,软软都这么大了。哎,怎么多出了一个闺女?┉┉∞∞┉┉┉┉∞∞┉┉┉┉┉∞∞┉┉┉┉∞∞┉感谢火焰之星建立的读者群,群号:788576309
  • 别叫我山贼

    别叫我山贼

    秦川:我打下了一个国家!李万重:你就是个山贼。秦川:我手下兵多将广。明主:你就是个山贼。秦川:我有倾国红颜。苏明月:你就是个山贼。秦川:我会大荒九剑。阮星辰:你就是个山贼。秦川:能不能别提山贼?二牛:你爹被人杀了。秦川:……范无救:你岳父被人杀了。秦川:……卓天养:你师父也被人杀了。秦川:咱还是提山贼吧。巴必克:你就是个山贼。秦川:我……
  • 文忠集

    文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一束阳光

    那一束阳光

    "书里说每个女孩都是公主,无论在破阁楼还是城堡里."
  • 三国之龙胆赵云

    三国之龙胆赵云

    推荐新书《快进三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现代学生穿越成三国赵云,却发现自己身无长物,本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敢妄动历史。可谁料,穿越的不知他一人,另一人早已悄悄改变了历史,且祸乱天下。赵云不忍苍生受苦,于是两个熟知三国历史的现代人,在三国掀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龙虎争斗。
  • 森林报:夏

    森林报:夏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 空间小医女之将军来种田

    空间小医女之将军来种田

    新文已开,《锦鲤农女有慧眼》某天白汐问,“凤奕辰,你喜欢我吗?”“忘了。”“如果你忘了喜欢我,我会提醒你的!”她霸气侧漏的宣布。“不是喜欢,我对你是爱。”某人深情的凝望。她眨了眨眼,这土得掉渣的情话对胃口,又控诉他,“别人送定情信物都是玉佩、手镯什么的,你为何送我一头奶牛?”……1V1、成长型、颜控小萝莉与冷面将军的故事!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快穿攻略:百变男神,太心机

    快穿攻略:百变男神,太心机

    【1v1绝世宠文】(推荐超甜新书:《快穿极宠:病娇男神,太妖孽!》)某女神因为与某男神活(某)得(事)太(太)长(久)。于是乎自己创了个可以随意穿三千世界的系统,把某男神坑入系统。从此男神性格,一去不复返。场景一、昔夕绝望的看着抱着自己不撒手的漂亮少年,她乖巧听话的凤君,为什么突然变成了死皮赖脸?场景二、看着拿着刀,慢慢向自己走来的俊美男人,她呆萌可爱的老公,为什么一言不合病娇了?最后昔夕大喊:为什么她高冷尊贵的夫君说变就变?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