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55

第55章 新闻本质论(7)

我的态度,正如金观涛先生在《系统的哲学》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

一个时代的先驱者探索所碰到的问题,甚至他们找到的解放方法不再适应今天,这一切并不能否认探索本身。对于思想及个人,对于理论和学派,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对于一个民族思想变迁的过程是无所谓正确与错误的,正如天体运行的轨道、山崩海啸无所谓对和错一样。追溯一个伟大而永存,然而却处在动荡中的民族思想,重要的也惟一有意义的是去把握它转化的历史,它所经过的阶段以及它未来的道路!它在任何一个阶段的困难和危机绝不是意味着过去的一切毫无意义,这只不过是表明民族历史已把过去作为一种必须继承的遗产交到她所期望着作出新的创造的后继者手里!理解了这一切,哲学家就会从纯知识到纯理论的狭小探索圈子里跳出来,发现哲学的真正生命。(孙正聿著《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在对一种思想和理论进行批判的时候,切不可忘记金观涛先生的振聋发聩之声:

“在今后那壮烈的民族思想变迁历程中,意识形态的变化,一种定型的思想的生和死都不可避免。但这一切再也不会阻止我们去追求,我们可能不会把自己献身于一个具体的固化的口号和目标,但我们却知道这种整个民族的探索本身的意义将万古长存!”(孙正聿著《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3.2.1重申“主体”与“客体”

主体客体本为一体

就新闻的本质来说,既然它是人的认知活动,如果按照主客观分离的思维方式,它当然是主观的。但是,主客观从来都不曾自己分开过,是人的概念系统强行分开了它们。在这里,我所强调的新闻的“主观性”,并不是与客观世界割裂的“主观”。新闻认知、表现和传播的对象,不仅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不仅包括人的“外宇宙”,也包括人的“内宇宙”。

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而整个世界则是人改造和认识的对象,也就是“客体”。人同世界的关系,只有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才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去揭示人同世界之间的现实关系。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关系性存在。它们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关系”的存在是客观普遍的,但是要使“关系”作为“关系”而存在,就必须以“我”的存在为前提,就必须构成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我”是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存在,是作为历史的“结果”的存在。所谓“客体”,它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存在的,是作为被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存在的。

孙正聿在《哲学修养十五讲》中指出,主客体关系是以“我”的存在为前提,这就意味着,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先在性”。这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所谓“逻辑先在”,即主体在“逻辑”上先于客体而存在,而不是主体在“时间”上先于客体而存在。如果不能从逻辑上证明“我”作为“主体”而存在,怎么能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视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呢?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从“主体”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出发去理解“属人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主体在“逻辑”上先于客体,就需要从主体的历史发展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与世界的关系,当然是先有地球后有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完全正确。但是,把人同世界的关系转换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人同世界的关系具有了二重性。一方面,是人同世界的“时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人同世界的“逻辑关系”。在时间意义上,人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和结果,所以那个自然的世界对于人具有一种“时间的先在性”;再一方面,当人与世界发生关系的时候,人同世界的关系又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这就是人对世界的逻辑关系。人对世界具有“逻辑的先在性”。

孙正聿指出,主体和客体是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的一种反思层面的理论的自觉。它是在反思的意义上成立的,我有关于我的自我意识,我才把我同世界把握为一种“关系”。所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以主体的“逻辑的先在”为前提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难以理解的问题。很多人就是对这个问题不理解。他总是在“时间的先在性”上想问题,而没有一种逻辑的把握,哲学难懂就在这里了。哲学不是一种表象思维,而是一种概念思维,但是它的概念思维是有内容的思维。所以一般人都说哲学抽象,但黑格尔却说哲学是最具体的,哲学是最敌视抽象的。但是这两个“具体”却不同:一个是表象的具体,另一个是思想的具体、概念的具体。只有达到概念的具体、思想的具体,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作为对象的事物。马克思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这都是在反思当中成立的。在反思的意义上去理解逻辑关系,这是最难的。

如果我们把主客关系诉诸人同世界的关系,就又能展开很多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我等。而在这些关系当中,又可以概括为四种基本关系:第一种是实践的关系,在实践的关系之中,还蕴含着三种基本关系,即认知的关系、价值的关系和审美的关系!因此作为第一个问题,“我与主客体关系”,可以构成这样一个很复杂的关系和内容。

从“我”出发,才真实地构成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没有“我”的“逻辑先在”,就构不成作为主客体关系的人同世界的关系。只有在我的逻辑的先在的意义上,人同世界的关系,才构成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主体才是人,才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客体”没有“自在”的意义,这又和那个“世界”不一样了。我们讲世界,讲“自在世界”与“世界图景”,但是没有“自在客体”。客体是在这个主客的逻辑关系当中构成的,离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就没有了主客体关系中的客体。

这才是真正的哲学层面的思考!孙正聿指出,主客关系所具有的这种真实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种人同世界之间的非常丰富的关系。我们把它描述为人同自然、人同他人、人同社会、人同历史以及人同自我的关系。那么哲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其实就囊括在这里了。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的生命的活动,这才叫实践。实践蕴涵着两个尺度,一个是“任何物种的尺度”;另一个是它贯注着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就是人的需要、欲望、目的、世界图景。按照前一个尺度就是“合规律性”,而按照后一个尺度就是“合目的性”,二者合起来,不就是“合乎规律地”把世界变成“合乎目的”的世界吗?不就是把现实变成人所理想的现实吗?

孙正聿认为,原来通行的哲学教科书,在理解人同世界、主体同客体关系的时候,有两个根本性的弊病:一个是离开“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而直接去断言世界的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离开“中介”去理解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他人、我与历史、我与自我的关系都是有“中介”的。作为“自我”的那个“我”是以文化作为中介的。以文化为中介,才能构成对于“我”自己的理解。

主体,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历史性的存在、文化性的存在。主体对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以“我”的存在为逻辑的前提,而且它是以“我”的“文化”“历史”为中介的存在而构成现实的主客体关系。

首先主体是社会性的。人在其现实性上,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存在。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它超越了自然性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不是一个凝固的、僵死的、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历史的展开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就是超越其所是的存在。人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存在,人是一种教育的产物。人不是一种毛坯状态的存在。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以我们的语言构成的世界图景、文化的世界图景为中介的。

主体与客体如何统一

学习哲学都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等等。但是,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把这样一些正确的命题简单化、庸俗化了。什么是实际?没有相应的背景,你怎么看得出什么是实际?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怎么能够认识那个物理客体?怎么认识社会?离开了社会科学的中介能做到吗?怎么认识人?没有人文学科为中介能做到吗?没有社科理论,怎么能认识市场经济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从实际出发,当然要面对现实。但是没有相应的理论背景怎么去面对现实?理论背景就是一种构成现实的主客体关系的“中介”,所以才有“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所污染。有了“中介”,才构成了一种现实的主客体关系。

以“中介”的观点看待主客体关系,首先可以启发我们重新理解“理论”与“现实”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总是把认识的主体与理论和现实割裂开来,认为“理论”是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真理”,“现实”也是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存在”,而认识的“主体”则成了“一无所有”的“感性存在”。只有当主体进行认识活动的时候,才一方面以空白的头脑去观察与主体无关的“客观存在”的“现实”,而另一方面又去寻找同样与主体无关的作为“客观真理”的“理论”。如果主体既能不受任何“偏见”的污染而以“白板”一样的头脑去反映“客观存在”的“现实”,又能找到某种绝对正确的作为“客观真理”的“理论”去解释现实,那么主体就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统一,就获得了科学的认识成果。

这样的理解,首先是把“主体”当做了超历史的、抽象的存在,而没有理解任何时代的认识“主体”都是历史文化的存在;其次是把“理论”同“主体”割裂开来,似乎认识的主体能够没有任何理论而进行认识活动,似乎理论能够不通过主体的解释而去解释现实;再次是把“现实”同“主体”割裂开来,似乎“现实”对于任何认识者来说都是现成的、既定的认识对象,似乎认识者在无须任何“理论”的前提下都可以把握任何“现实”作为认知的对象。

现代哲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哲学命题:“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等。这些“中介”观点的主客体关系理论告诉人们:在现实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能否成为观察的对象,它在何种程度或何种水平上成为观察的对象,它被怎样理解和解释,它被怎样改造与利用,是与主体所占有的理论以及主体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密不可分的。

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双重化过程,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客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关系”是相互作用、互相规定、互为中介的。人是以“类”的方式与自然构成“主客体关系”的。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生活资料的再生产的历史,也不仅仅是一个人自身的再生产的历史,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的历史。

在人与世界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概念”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概念既是人类思维的形式,又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概念、内涵与外延相统一的方式构成主体对客体的规定性的把握。因此,在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中,作为主体的人既要以概念的方式去把握、描述、解释和反思人与世界及其相互关系,又要以概念的方式去构建关于世界的规律性图景以及对世界的理想性、目的性要求。这表明,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和只能以概念的方式去实现对世界的本质性、普遍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把握与解释,也就是以概念的方式实现思想中对世界的占有。概念是人在思想中构筑经验世界的方式,也是将思想中的世界世世代代传递下去的社会遗传方式。

概念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水库”,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阶梯”和“支撑点”。人们从历史上承继下来的各种概念体系,直接地和深层地制约和规范着人们的历史性创造活动,制约着和规范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每个人的自我理解。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概念的形成、演化、变革、更新和发展的历史。这表明,人通过“概念世界”,即“历史文化水库”与“主客体关系”,在人对世界的观念把握中是统一的。

现在很多哲学界的朋友们讨论交往实践,凸显了交往实践的问题。而任何问题的提出,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当你仔细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只有在解决问题的条件具备时才会被提出来。现在为什么凸显了“主体际”关系?正是今天的时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这意味着在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往、合作更为突出和重要了。同样,也就具备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条件了。

同类推荐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书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女儿的亲身体会,把家庭教育理念和儿童心理分析,用举例和自己孩子成长的故事轻松明快地呈现给读者,教你如何引导和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好孩子,书中没有枯燥冗长的理论却隐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可操作性非常强。
  •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第一本真正切入研究英国私立教育体系的中文著作,一部关于英国私立学校的研究性报道集。主要提出这样五个问题,多元化、帮助小孩走向社会、体育、批判性思维、公民教育和精英教育。
  •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以写作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其艺术性、技巧性为点,实例佐证为辅,选例准确,讲明要领。
  • 再造世界的100个奇迹(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再造世界的100个奇迹(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文字简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富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是一部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奇迹缩影。涉及到影响世界文明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宗教、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重大历史文明。以从历史中所启迪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创造人类历史的崭新未来。
热门推荐
  • 法师乔安

    法师乔安

    1620年代的瓦雷斯世界,正处于时代更迭的转角。魔导蒸汽机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启蒙思潮正在冲击封建皇权的根基,旧大陆的帝国日薄西山,新世界的殖民者野心勃勃,一千六百年来建立在“剑与魔法”之上的旧秩序,即将为一种全新的秩序所取代。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就是殖民地少年乔安·维达学习和生活的年代。“人人生而自由,但施法者更自由。”这是一个关于魔法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相关游戏:《开拓者PF》,《龙与地下城》5E;自定义房规:瓦雷斯天宇)
  • 金丹直指

    金丹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攻略之男神请留步

    快穿攻略之男神请留步

    她以绝色颠覆娱乐圈,以演技征服演绎圈,更是无数粉丝的女神,可就是这样这样的人生赢家,就想逛了个街吃个甜品,就被天降一道光给砸死亡了,云墨咬牙,阴森森的看着罪魁祸首,“你告诉我,你就是一团光怎么砸死我的,给我个合适的理由!”系统“虎躯一震”,亮光暗了些,“这……我也不知道呀,要不然跟着我征服星辰大海?”就这样,云墨和系统踏上了一条“征服大海之路”,可谁来告诉她,这个男人怎么回事!?怎么跟过来了!?男人勾起唇角,“女人招惹了我还想逃?”云墨看向系统:!系统:Σ(?д?|||)??……1V1,甜宠文,男女主双洁,偶尔可能(注意是可能!!)会虐虐,绝不不扰乱整体剧情线,该喂小甜饼喂小甜饼,嘻嘻作者有时逻辑废,看的不舒服的,那就跳过那一章。看整本书不爽的,慢走不送。毕竟为了大家身心健康着想,就别互相伤害了哈~么么啾,比心!
  • 盛唐太子

    盛唐太子

    一觉醒来高明发现自己重生了,而且是太子,好吧既来之则安之,什么李泰要弄死我,看我怎么教他做人,杀侯君集要害死我?看我怎么玩死他,李世民要打死我,看我……等等谁?我靠跑吧,看主角重生盛唐如何打造一个强盛富民的盛世!
  • 不可拯救之:惊险玩偶

    不可拯救之:惊险玩偶

    梦中我成了一个冰冷的布偶,就坐在他面前,任黑暗的死亡将他蔓延,无动于衷。我是什么,是人,还是怪物,我求乞被拯救,亦或者是被毁灭,在绝望之前。
  • 网游之史上第一骷髅

    网游之史上第一骷髅

    刚进游戏就被系统劈死,甚至连自己百分之一百二帅气的人物模板都变成了弱鸡炮灰骷髅兵……何小毛:“系统,你想闹哪样?”系统:“不好意思出bug了,我的锅。”
  • 公孙瓒传

    公孙瓒传

    一位从边关浴血拼杀,守土保国的将军,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能够吸引来赵云这种绝世猛将的将军,又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公元190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何公孙瓒排第十四路,又为何为北平太守~?坐拥四郡之地的公孙瓒又是如何败亡!?找找某人,发现根本找到的只有只言片语,就是想给某人写一个人物传记,如有不足还请大家指正,我也好修改,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三国演义》之人,从没有把公孙瓒当一回事。一来,公孙瓒武艺不算很厉害,难入读者法眼;二来,公孙瓒打仗老输,最后还落得过自焚而死的下场,作为失败者自然不会被人提起,只是三国演义多有不实之处。自古以来胜者王侯败者寇,作为一名失败者自然会被遗忘。即使铭记也是反面教材,衬托胜利者的光辉,更何况,在大多数人眼里击败公孙瓒的袁绍,尚且是个窝囊废,被誉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的草包,早早被袁绍淘汰掉的公孙瓒就更不容易被铭记。其实,公孙瓒在三国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他不但入了董卓的眼,袁绍的眼,赵云的浓眉大眼,还入了刘皇叔的“心眼”
  • 魔兽战神9:五星古神

    魔兽战神9:五星古神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每一次历劫成神登顶巅峰之时,就会被神秘的莫家人打下神坛,噬其命魂圆满自身。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
  • 男儿天下行

    男儿天下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这个江湖,由人组成,因人而盛,却从未因人而衰……
  • 废神管理局

    废神管理局

    突然冒出个便宜舅舅,告诉你你是神仙,还是二郎神?就问你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