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02

第2章 引论:认知之路(2)

四是“吸收新知”。任何一个科学家,甚至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天才,都不是天生的。他们的一生,都是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思想,不断使自己保持开放和生命活力的一生。世界一直在发展变动,已知的世界越大,未知的世界也就越大。一个想保持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人,必然要不断发现和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去积极寻求新的知识,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五是“学术争论”。科学世界是百家争鸣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不应有国王和臣民,更不应有极权和特权。越是伟大的科学家,越是喜欢听到别人不同的声音,越是勇于面对新的观念的洗礼和新问题的挑战。科学天地,本应是人类最自由、最能张扬个性、最渴望“大不同”的天地,这也是科学世界里最诱人的美丽之处。

第二条道路:哲学之路

人类认知世界的另一条道路是哲学之路。

哲学是一切文明的灵魂。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哲学的自由就来自人对世间万物的无穷探索和追问。

哲学的终极价值在于打破狭隘与成见,在于不断开辟新的探索路径,在于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可能。

自从有了哲学,人类才开始走上自觉地摆脱蒙昧与遮蔽之路,走上自觉地认知、探索和追问世界奥秘之路。

哲学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路,而是从“世界”和“人”的原点出发,向无数的方向、无穷的远处走去的“无数条路”。

走在哲学之路上的哲学家们,尊奉着一条原则:不走前人走过的路。即使是关注同一个哲学难题,也是你沿着一个方向走去,我向另一条道路开辟。

永远朝着新的方向。

永远向着未知的地方。

永远揭示新的秘密。

这也许就是哲学最诱人的魅力:它就像一株大树,根向着无穷深处、无限方向扎去,永远在长出新的枝叶,永远在绽放新的芬芳,永远在结出新的果实,永远生生不息……到今天,当代哲学对“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的追问更加自觉。

大约从1960年开始,围绕科学认识的基础、方法和界限的哲学讨论发展成一种广泛的思想运动。有关这类讨论的文章来自世界各地。与哲学史上的早期年代不同,现代思想家们能够经常会面,在国际会议和论坛上,在著作里共同讨论问题。一个孤独的思想家想旁若无人地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代思想家们讨论的主题转向:特有对象的概念及其关系;自然与人工语言;真理、必然性和自然法则;归纳与演绎;科学认识的进步及其可检验性与可证实性;因果性与可能性;自由与必然性;心理物理学问题……

1962年,库恩发表了他的《科学革命的机构》第一版,他以自然科学历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为依据,得出了一个令科学理论家们瞠目的结论:自然科学认识的进步并不是逐步地和持续地进行的,而是在危急的变革中跳跃式地发生的。

库恩首先描述了“常规”科学的本质。他指出,常规科学发生于科学家共同体中,他们将过去的科学成就和认识作为他们自己的研究活动的背景而接收下来,这些科学成就和认识通常被写进了人们普遍认可的教科书里。科学家共同体忙于解答那些普遍流行的而且原则上讲能够被解答的难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牛顿力学就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背景。牛顿力学作为一种被普遍认可的“范式”而行使着自己的职责。迄今为止,人们普遍认为科学认识进步的特点就是:平静的发展和渐进的知识增长——这种观点对于“常规科学”的时代是完全适用的。但是,有时却会出现一些与这种范式不相符合的现象,即所谓的反常现象,它需要一种彻底的思想更新,一种全新的理论起点,并最终发生一种范式转变。而这种范式转变不会发生在常规科学家的头脑里,不会有越来越多的旧范式追随者去“皈依”新的范式,而更多的情况是,从一开始就熟悉新范式的年轻科学家会变得越来越多,而旧的范式的追随者则会逐渐消亡。

费耶阿本德则将库恩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彻底地排除了,他否认科学方法和范式的可比性,并主张一种相对主义的真理观。在他看来,没有绝对真理,因为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达到与事实完全相符。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一书的副标题就是“无政府主义认识理论纲要”。他认为,科学发展没有一定的规律,科学理论也没有固定的价值标准,因此科学研究的原则就是“怎么都行”。

谁都可以从事科学研究,而且也不管他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各种理论和假说都可以并存,他们之间应该彼此宽容。这就是费耶阿本德所说的方法上的“达达主义”或“方法多元论”。

在科学和认识理论上,波普一开始就没有把兴趣放在研究和巩固既有的知识上去,而是把兴趣放在了如何获得新知识这个问题上,他更感兴趣的是知识的发现、发明和增长。在他的《客观知识》一书中,他就归纳问题的解决又发表了自己新的看法。他指出“没有任何真的检验陈述会证明解释性普遍理论是真的这一主张”,但是,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即某种检验陈述会证明一个理论是错误的。于是科学在许多彼此竞争的理论中做选择时就拥有了一个标准,依据这个标准他就能够把那些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剔除掉。原则上讲,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确定,那些保留下来的理论是否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被新的检验陈述证明为假的而被淘汰。

波普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大量的观察和经验而推导出某种理论假说。科学假说并不是以这种简单的方式得以实现的,而更多地是通过瞬间的和直觉的灵感获得的认识,这种认识后来又转化为一种在经验上可被检验的假说。在科学史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波普看来,通过归纳,我们既不能获得必然真理,也不能获得或然真理。

“所有的理论都是假说,所有的理论都可以推翻。”

“另一方面,我绝不认为我们要放弃寻求真理。我们对理论的批判性讨论受寻找一个真的和强有力的说明性理论的想法支配着,而我们通过诉诸真理观念为我们辩护:真理起着规则性观念的作用。我们通过消除谬误来测定真理。我们对猜测不能给出证明或充足理由,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能猜测到真理。我们有些假说很可能是真的。”(卡尔·波普著《客观世界——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31页)

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可以被看做是他的本体论的核心部分。波普把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是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是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第三,是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以及艺术作品的世界。卡尔·波普的《客观知识》一书,其副标题就是“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他对进化认识论的诞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进化认识论的创始人康拉德·洛伦茨(1903—1989)也是行为科学的先驱。他曾经说过一句简短而精辟的话:“实在世界的范畴与我们的认识相配,这就像马和草原相配,或鱼和水相配,他们的原因都是一样的。”(汉斯·约阿希姆·施杜里希《世界哲学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第501页)

在洛伦茨看来,认识系统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原则上讲,和鱼与水的关系,或一幅画与被画的对象的关系没有什么两样。

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人的空间、时间、速度和数的概念是如何逐渐形成的进行了研究。

而对动物学家黎德尔来说,整个进化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获得认识的过程。我们甚至可以把动物也看做“假说的现实主义者”,它们也会通过不断的摸索去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空间和时间的形式,也是人类及其祖先进化的产物,这既说明了人的伟大的创造能力,也说明了人的能力的限度。当我们遇到物质的基本粒子或宇宙的整体结构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就会认识到,进化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进化过程中,这样的问题对于个体以及种群的保存并不是性命攸关的。

进化认识论的思想家们的基本观点是“假说的现实主义”:人不可能获得最终确定的知识。认识是有缺陷的,在认识能力上人也是有缺陷的。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如果说过去的哲学家们在思考科学问题时,通常考虑的是如何获得较为确定的认识基础和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那么,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哲学家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则是认识的界限以及科学的意义和目的。

一言以蔽之,人们更加关心的是无止境的科学进步的意义、目的和正当性,以及技术的实际应用所带来的问题。除了核能技术、基因技术等带来的思想冲击之外,还有许多思想事件,促使人们逐渐关注科学的界限和科学的边界问题。

1927年,维尔纳·海森堡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测不准原理”,即在原子范围内不存在精确测量的界限——这是现代科学认识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1930年,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1906—1978)在维也纳科学院的一次报告中提出了他的“不完全性定理”。后来这次报告的内容以《论数学原理及其相近体系的不确定性》为题发表。哥德尔认识到,对自然数理论来说,罗素和怀特海的《数学原理》中所说的公理体系包含的原理虽然是真的,但是它在体系的范围内却得不到证实。他的“不完全性定理”告诉我们,数学根本不可能精确完整地描述实在世界。

哥德尔的理论,是人类认知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即我们的认识原则上是有限度的。这里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认识的界限,而且更多地涉及自然变化过程本身所蕴含的不确定性。因此,因果性这个概念也就被相对化了,一种完美无缺的决定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测不准原理”和“不完全性定理”是微观物理世界的理论,对于宏观物理世界来说,一种严格的决定论仍然还是能够被认可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得对于整个宇宙谈什么“某个特定时刻”变得没有意义了,同时确定性这个概念再也站不住脚了。我们在宏观物理世界里,往往把遥远的干扰排除在外,尽管如此不确定性也是不能排除的。因为微小的计算错误是难免的,而这种微小的计算错误,可能导致对整个发展过程的预测错误。这样看来,我们绝不可以把太阳系的运行与一个精确时钟的运行相提并论,而更应该把它看做一个不精确的时钟,起初的一点细微干扰,也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误差,甚至会导致“决定性的混乱”。

波兰数学家贝诺伊特·曼德布洛特(1924—2010)发现了另一个精确测算的原则上的界限。他是碎片几何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碎片现象做了这样的解释:英国海岸线有多长?对此我们只能大约给出一个数据,比如以公里为单位。能不能更精确一些呢?用米来表示呢?或者用毫米呢?是不是应该把那些不规则的构造也算在内呢?不管我们选择哪一种标准,总是还会存在一些细微的无法把握的不规则的碎片,它们无法被考虑在内。对此,他试图发展出一种应对这种现象的数学方法,即“分形几何论”。

至此,我们已经很难甚至不可能再去相信科学万能了。科学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是有限的。而自然本身也为我们认识它设置了障碍。我们能不能完全搞清楚生命无法估量的复杂性呢?特别是当宇宙的界限正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不断地远离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否期望解开所有的宇宙之谜呢?

科学认知和哲学认知的终极,竟然是无法抗拒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如同我们站得越高,眼前世界甚至连地平线也变得一片苍茫——苍茫,难道是人类认知的终极结果?

认识这个世界,认识处在这个世界之中的人——在这条漫长的哲学之路上,未知的奥秘永远在我们面前,这条路永无尽头。

“思想有多远,人类就能走多远。”这句话的深层内涵是:人类并不缺少空间,真正缺少的是思维空间的转换。

同类推荐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再探讨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再探讨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历来备受重视,但是毋庸讳言,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就是致力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的一本著作。书中通过系统清理、检讨、评估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深入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苏联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力争回归、尊奉教育的原旨、本真,寻找更有效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缤纷人生教与学

    缤纷人生教与学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对教与学的实践和思考的精华集萃,体现了李镇西老师身在教育、心系教育、胸怀大教育的思想。李镇西老师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经历,感念给自己以教育启迪的人和事,并思考其对教育的实践意义。李镇西老师持之以恒地阅读和写作,拓展了思维广度,加深了对教育的思考深度;他的教育行走,拓宽了他的教育视野,丰富了他的教育内涵。他认为教师要不断成长,需要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与学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
热门推荐
  • 超级无敌宗主

    超级无敌宗主

    “我乃是武宗强者,尔等都要跪伏在我的脚下!”苏成淡定的看着眼前口出狂言的黑袍人,挥手召出一个三十多丈高的虚影!“你说什么?大声点!我没听见!”黑袍人瞬间跪倒在地:“我错了!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装逼了!”
  • 执宰大宋

    执宰大宋

    未央觉得登州太穷,于是登州成为天下第一富庶府州。未央觉得皇帝太仁慈,于是赵祯横刀立马,操刀来到了前线。未央觉得辽国太欠,于是辽国被狄汉臣帅大宋铁骑灭了。未央觉得西夏太嚣张,李谅祚立刻去除国号,俯首称臣。不一样的宋时明月,不一样的晓风残月。新书《唐司命》,请大家收藏一下。
  • 莫名其妙爱上你

    莫名其妙爱上你

    才貌双全闻名全校的美丽学姐,潇洒率性桀骜不驯的帅气学弟,偶然相遇的两人却因重重原因不得不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之间将会经历怎样的波折,擦出怎样的火花?等待他们的结局,会如想象般美好吗?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度沧海

    度沧海

    少年纵河川,万里龃龉游。世不遂人愿,天生如意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解体诸因

    解体诸因

    读西泽,怎能错过匠千晓!内容介绍:做什么事都有原因,比如将一个人置于死地。之后呢?还有更凶残、更极端、十恶不赦、即使很麻烦还是有很多人要做、就两个字但我不能明说的那件事。纽约有八百万人口,有八百万个故事,有八百万种死法……可能还有八百万个做那件事的理由?!但这本书不是布洛克写的,推理名家西泽保彦的超强脑洞,完美诠释“解体”这么高的犯罪成本,凶手们为什么要一次次地支付。
  • 七年

    七年

    她、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美景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她叫沈思思,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体的女生。从小生活在景阳市的她,高中时期去洛水高中念书,辗转反侧的徘徊中邂逅了瑰姿艳逸的童乐,认识人生众多知己蓝颜。然后举案齐眉,待嫁新装。她认为他是她这辈子永远无法度过的劫。只是时光苍苍,风过添伤,曲终人散那一刻,花自飘零水自流。
  • 迈向克里玛莎

    迈向克里玛莎

    “谦恭!正直!怜悯!英勇!公正!牺牲!荣誉!信仰!”他是一只巫妖,他却恪守着骑士精神!他是一只巫妖,他却坚守着光明信仰!“强敌当前,不畏不惧!果敢忠义,无愧圣灵!忠耿正直,宁死不屈!保护弱者,无违天理!”站在世界的顶端,无论多大的风雨,没有人能阻挡他追随圣灵的步伐!圣灵也不能!……这是一只碎嘴猫和一只将身心都献给光明的巫妖的烂漫传奇故事!是的,“烂漫”,不骗你!就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