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199

第199章 新闻超越论(28)

我们可以把知识比作是未知海洋中的岛屿。知识的数量便是岛屿的面积,海岸线便是已知和未知的接壤线。知识增长了,岛屿的面积扩大了,海岸线也就变长了,这意味着我们所面对的未知世界更加广阔了,发现的问题更多了。用分形几何来比喻人的认识,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知识进步了,如果我们思考得比较笼统、比较肤浅,我们就会发现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比较少;如果我们思考得细致一些、深入一些,我们就会发现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就比较多。

知识就是力量,创新是力量的源泉。而问题则是创新的源泉。

唤醒与突破

唤醒,就是让人在迷茫中醒来。

让人在欢天喜地中感觉到忧患,让人在一片黑暗中能看到光明。

觉醒,才能看到自己内在的残缺,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完满,才能迸发自我更新的欲望。突破,是一个何其艰辛的过程,要经历几多痛楚,如花蕾之绽放、蝉蝶之蛹变、冰河之消融……

然而,不在痛楚中突破,就在麻木中迷茫、腐朽、僵死。

2008年冬天,纸媒体“消亡论”已经“深入人心”,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严冬更加令人瑟瑟发抖。2009年元旦前夜,我曾对自己6年来的新闻记者生涯“抚今追昔”,写下了一篇万言文章,以《反思信息时代的报纸生态》为题,并发表在2008年12月11日的《新疆经济报》“社会科学”版上。

正是这篇文章,开启了我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理论探索之路。正是这篇文章,成了这本百万字著作的“火种”。我不敢说这篇文章有多少创见,有多少成熟的理论内涵,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映射了一个新闻一线的年轻记者内心世界的思考与追问。这本书是从这篇文章开始的,我最终以它作全书的结尾,实际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这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7.4.1报纸的涅槃——危机不等于末路

报纸不仅仅是媒介,更是理想。

报纸会死亡吗?回答是肯定的。世间万千事物,在它诞生之时就已经注定了它最终的归宿——走向死亡。但是,就像谈论“人会不会死”一样,谈论报纸会不会死亡的话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一个个体,人不管活多少岁,总是要死的。而作为一个类,却是一个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的过程,是历时态和共时态的统一。报纸的存在,同样也是一个历时态的共时态。就如同地球上的物种,有自然选择的无情,也有不同层次的物种共生。这好似人类社会的存在,有生老病死的轮回,也有老中青少童婴不同年龄的人共居。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开放的世界系统、生态环境当中的一个“生态链”而存在的。报纸也不例外,它同样也遵循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法则。生态环境处于不停的变化当中,每一个生态链都处于不断进化之中。我们国家的报纸,从盛唐时期的前身“邸报”,到西方传教士创办的“舶来报纸”,到20世纪初爱国志士“救世理想”的载体,到执政党的舆论工具,直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大众报纸”的商品时代,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一天天成长起来,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但是,随着近几年“都市类报纸的严冬”的到来,整个报纸行业的处境越来越令人担忧。目前来说,报纸的确是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新媒体的崛起,读者的流失,市场的分割,增长的减缓,效益的下滑……乃至有人断言:报纸的末路到了。

“不复存在的事物之所以不复存在,那是因为它的本性已经不再符合它所在的内在联系的体系对它所提出的要求。”就事物的消亡,英国美学史家鲍桑葵在其《美学史》中作出了这样的判断。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报纸究竟还能不能适应现实的环境?报纸还有没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们还需要不需要报纸?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报纸?报纸怎样才能满足信息时代人们的需求?回答了这些问题,报纸生与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事实上,在工业时代,报纸传播信息方面确实占据着毫无置疑的主导地位。而当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崛起之后,报纸传递信息的速度、成本、便捷方面的弱势已经不言而喻。目前报纸正从信息传播的“领导岗位”转向“退居二线”——今天的人们,如果单单为了知道“发生了什么”,第一选择已经不是“找一份报纸来看看”,而是选择上网、甚至接收一条短信息就可以了。

那么,报纸还有没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呢?

我们知道,信息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信息流动的汪洋大海,人们面对的海量信息。但是问题也随之来了,对有限生命的人来说,能够摄取和吸收的信息却是有限的。人们需要特定的信息,但是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汪洋大海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情况下,报纸原来一直被掩盖的一个属性就凸现出来了:那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提供给特定的对象。在信息的海洋中,人们就越是需要拥有港湾和灯塔。在信息时代,报纸的更为本质的价值才真正显现出来。

报纸原本是一张白纸。但是,报人在这一张白纸上却创造出一个“空故纳万境”的太一舞台。报人用文字和图片,在这个舞台上再现自然、社会、人生的“活剧”。一切来自真实发生,但采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大自然的云雨风雷、花草芳菲,社会的千姿百态、五花八门,人生的悲欢离合、奇思妙想,大事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小人物的身世变迁如梦……因为有了这个舞台而活了起来,动了起来,恢复了本来的生命,并且被赋予特定的价值思考。

这是一个奇妙的舞台。这个舞台四面临空,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社会生活的再现。这个舞台,可以把空间放射到客观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把时间延伸到每一个瞬间。在这个开放的、鲜活的舞台上,人们可以看到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可以听到宇宙万物的心声,可以进入到一个活的思想激荡的场域。

把事物真实地展现在舞台上,仅仅从事物本身的描述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来还原它特定的背景,把它放回到自己的时空坐标上,把它与相关联事物的关系揭示出来,把它运动、变化的轨迹描画出来。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更是一种神妙的“高峰体验”。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用感性思维的形态去拥抱事物的外部世界,又需要我们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形态去深入探究事物的内心深处。

现代社会是一个思辨的时代。尤其是我们今天处于大变革期、社会转型期,人们需要思考,需要启迪,需要抉择,需要分辨。报纸本身应该承担这样的职能。但是,这种思辨和哲理深度,不是赤裸裸的外化,而是通过富有感性的、有血有肉的形象来体现,需要感人至深、“润物无声”的“情丝织锦”来实现。在这方面,报纸的作用也是难以代替的。靠心灵的感悟去穿透天地、观照万物——从这个角度来说,报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其他媒体难以做到的。

报纸,不仅仅是给今天看的,也是给明天的人看的。报纸还承担着缝合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接合的使命。这就是报纸的历史价值。今天,社会是立体的,人的命运五彩斑斓,人的内心世界更是绚丽多彩,而我们用什么来记录和见证?强大的互联网,固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无穷尽的信息,但是同时又把我们淹没到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搜索一个词条,出来几万、几十万、几百万条信息——如果一条条去看,只怕我们看上几年也看不完。而报纸则不同,它可以在有限的平面载体上,为我们展开一幅社会生活的写真的画卷,同时,又是一幅以价值观和社会理想为骨架支撑的画卷,它引领着我们走出迷茫,走出不知所措。岂不知,报纸未来的生命,在于生活之中,在于读者当中,在于理想之上,在于引领人们为生的幸福而生,为爱的自由而活。这是报纸最大的价值所在——未来,报纸能够与其他媒体竞争,根本的优势在这里。

报纸虽然遭遇了危机,但是,还远远没有走到末路上。那么,目前报纸的危机,究竟在于何处?

现代报纸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承载着认识世界、发掘新知、启发思想的功能,而传播信息则是实现这些功能的载体。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报纸的功能被异化成以“传播信息为主”,到了所谓的“厚报时代”,这种异化更是达到了高峰。互联网时代风驰电掣而来,一下子把依靠“传播信息为主”的报纸逼到了悬崖上:你的信息量再大,终究大不过网络。

一切事物最根本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和吸收,在于不断打破自己的封闭,从其他事物中吸收养分和能量。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过分专门化是导致一种类灭绝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当一个物种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变得过分专门化时,它往往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它不在具有那种度过危机所必需的灵活多样性。报纸也是如此。今天,报纸面对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代变了,生活变了,读者变了,但是大部分报纸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当然也有一些报纸在改革创新,但是这种幅度,始终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须知,报纸是不能当饭吃的。也就是说,读者读报纸,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满足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享受。当然,新闻也可称为“精神食粮”。但是,报纸在提供这些精神食粮时,一定要开品种繁多、色彩夺目、香味诱人的“蛋糕店”,不能只开成干净卫生、简陋寒酸、别无选择的馒头店。读者想吃满汉全席,我们却只有糠菜饼子,还在埋怨读者胃口太刁,埋怨他们喜新厌旧——岂不知贪恋美食、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报纸姓新,新闻本身也姓新。读者变了,我们还在守着旧样子自怨自艾;时代变了,我们徜徉在过去的旧框框里打转转。我们落后于时代了,不是时代抛弃了我们;我们脱离读者了,不是读者脱离我们。让读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嚼白蜡、喝白水,是无能,是懒惰,更是羞耻。

一方面是本质的优势没有利用,一方面是对变化了的环境缺乏适应。这就是今天报纸所面临的危机。

至于把互联网当成报纸的“终结者”的说法,无疑是肤浅的。这就如同馒头店对面开了一家蛋糕店,老中医旁边开了一家西医诊所一样,只能说是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当然不能说是蛋糕店、西医要成为馒头店和中医的“终结者”、“掘墓人”。甚至,聪明的馒头店老板也可以把自己的馒头“创意”一下,通过蛋糕店卖出好价钱,中医又何尝不可以把自己的中药煮好了,通过西医门诊卖给患者。

今天的报纸,最大的危险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体制保守,思想僵化。缺少了开放的气度,缺乏创新的“孵化器”。所以面对新环境、新竞争、新契机的时候,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有的干脆学起了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

一位叫做周珣的优秀女记者曾发出过这样感叹:“我想不出任何一家‘中央级’报纸能容我这类风格的胡说八道,那种文体和语言的自由,是中国青年报特有的宽容度。”周珣的感叹,实际上在折射着今天报纸行业“凝固”的现实。今天的报纸,大多被老体制束缚了手脚,或被急功近利冲昏了头脑,缺乏开放的平台,没有创新的“孵化器”,引不来创新型人才,即使有人才也发挥不了作用。在这方面,新疆经济报是少数的保持清醒头脑的报纸之一,也是长期把不断创新、不断吸收作为自觉实践的报纸之一。为了鼓励记者尝试新的手法,专门开设了“试验新闻”、“新闻文学”这样的探索性栏目、版面,甚至还惊世骇俗地举起“主观新闻”的大旗……像这样不拘一格、敢于创新突破自我的“野报纸”,在当今的报纸圈里,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总之,网络不仅不会杀死报纸,反而为报纸的创新提供了新的传播路径;总之,信息时代不会抛弃报纸,反而为报纸的涅槃新生创造了新的契机。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报纸能不能涅槃重生,关键在于能不能实现自我的更新与突破。

7.4.2新闻之重生——从易碎品到精品

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报纸的自我更新与突破,首先从新闻开始。事实上,今天报纸面临的危机,更大程度上来自新闻的“易碎”。在现实中,甚至在新闻人自己心目中,新闻是“易碎品”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本来说“易碎品”是为了强调突出新闻的时效性,也就是保鲜期短——这本来是积极的。可是,曾几何时,这个“易碎品”却成了新闻“粗制滥造”、“不重文采”、“不值得下很大功夫”的依据!这不仅仅是错误,简直就是荒谬了!

新闻不仅是新近事实的报道,更是对新近事实能动的报道。新闻的本质是人对新事物的认知、表现和传播。新闻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作品和文化。新闻不仅是一种自为的生存方式,更是一种自觉追求的生活方式。

回望新闻在我国文化时空中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今天的我们应该感到惭愧和不安:古代史家的作品,达到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高峰境界;白话革命时代的报人作品,呈现出“惊涛拍岸、乱石穿云”的气象。但是到了我们,新闻却在形式上走进了“高度程式化”,语言上被“套式语言”淹没,新闻变成了寡淡无味的文字,再也不见了可以流传千古的传世佳作。

同类推荐
  • 政府网络发言

    政府网络发言

    该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网络发言人的时代背景、主体特征、功能定位、制度设计、组织架构和效能保障,同时从网络问政、网络论坛、网络微博,以及培养意见领袖、应对网络谣言等具体方面提出了政府网络发言的基本策略,并对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既具有理论开拓的价值,又有着广泛的实际运用意义,可以为新闻传播学者和各级政府官员提供有益的启发、借鉴和帮助。
  • 小岗村四十年

    小岗村四十年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1978年,这个村庄的18位农民以捺手印的形式大胆实行包产到户,开启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声,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0年时间过去了,小岗村从“包一代”繁衍出“包二代”“包三代”,营生方式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出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多种经营模式。小岗既不平凡,又很平凡,他们在转变的过程中、在光鲜的成绩背后,有诸多鲜为人知的付出和坎坷。小岗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当代中国众多农村的一个缩影,小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史。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者前后1年多的时间内,数十次走进小岗村,以及小岗村人足迹延伸的地方,采访了100余人,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用《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的手法,描摹了50多位人物40年来的人生轨迹。通过对“大包干”第一推手陈庭元、“大包干”带头人家族、走出小岗的小岗人、走进小岗的新小岗人的真实记录,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小岗村40年来风雨烟云和成长成功。除掉严俊昌、严宏昌、关友江、严金昌等著名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余山、关正标等“包二代”外,书中描写了更多普通的小岗人和新小岗人,比如造电动车的徐家有,李帅和他的兄弟,走向宝迪的刘永旺,女博士严艳等。无论是在小岗,还是在异乡,他们因为小岗,而拥有了小岗人的禀赋,血脉与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相连,与甘于奉献的沈浩精神相伴,书写了更多的别样人生。书中很多人物和故事都是第一次呈现,在写作过程中无论人物自述还是资料索引,作者都力求原汁原味原风貌。不求其他,只为反映中国农村改革40年,书写小岗村的《史记》!
  • 底层民意:中国社会心态调查

    底层民意:中国社会心态调查

    本书是揭露“驻京办”第一人、新华社调查型记者李松又一部关注民生的倾心力作。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并往往透过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等体现在社会心态方面。比如中国社会底层普遍存在的焦躁疑惧、迷茫失落、仇官仇富、愤青思维、拜金主义等,就是社会矛盾的具体反映。
  • 中西交流下的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

    中西交流下的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

    记得2007年5月,我参加了广州暨南大学陈伟明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邢照华的毕业论文答辩。小邢是一位纯朴、勤奋、认真、执著的年青学人,他对学术充满了期待,具有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精神。邢照华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西方宗教与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这是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选题,但他做得很好。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热门推荐
  • 春归

    春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冷王爷宠上天

    高冷王爷宠上天

    无数次轮回的破碎,最后一劫的任性。“冥王,冥王妃将您后院拆了!”“无妨。”“冥王,冥王妃把孟婆汤撒了!”“无妨,估计是孟婆又偷工减料了。”“冥王,冥王妃又去凡间了!”“近日凡间似有动荡,本王是时候下凡看看了……”黄泉边上,来来往往的鬼魂都最爱看那一株彼岸花,花叶终相见,此情不相断。
  • 她的心上人黑化了

    她的心上人黑化了

    一次火灾,姜后缘重生了。再次重生,她回到高中时代,她发现她的心上人竟然黑化了!印象里温润如玉的形象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狰狞可怕戾气缠身!前世,姜后缘自知阶层之差毫无缘分,她不声不响爱了孟琛十年又多,看他从少年到为人之父,直到最后的火灾意外,她的深爱才得以昭然若揭。只是她从未想过白月光的外表下竟是魔鬼猛兽!可怕!她被发现了!少女企图逃跑,却被手腕上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量一把扯回。他的手很烫,上面沾着血,但声音却温暖诱人:“同学你好,我是一班的孟琛,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是啊,她当然误会了!这个恶魔!这一世,姜后缘发誓要避开孟琛这个劫难,她要陪着爱她的人好好活下去,谁知那人早已处心积虑步步为营……他们,后缘将至。
  • 神医萌宝

    神医萌宝

    她,21世纪全球首席医生,医学界的传奇霸主,被害陨落,灵魂穿越……她,风云帝国让人嗤之以鼻的废物小姐,颜丑,人傻,还花痴!甚至被亲姐妹和未婚夫重伤致死……当她再次睁眼,一个是强者之魂,一个是弱者之躯……当她成为了她,命运将被改写,神迹将被呈现……这是一个腹黑遇上腹黑的故事.身心干净,结局一对一,简介无能,精彩待续……
  • 独爱玻璃鞋

    独爱玻璃鞋

    一夜疯狂的缠绵后,换来一句“我们分手吧!”三年来的感情如流水,是这般的难以捉摸。怀着他的宝宝,每天默默地在他的身边做事。他的妻子设计害她,算了,她作出了最大的让步,得到的竟是失去做母亲的资格!那么,就不要怪她心狠手辣。
  • 两小无猜不是童话

    两小无猜不是童话

    “瞳瞳,你就是我的童话。”孩童时稚嫩的话语成为一种疯狂的偏执。面对这样子炙热的感情,她单方面拒绝来往三年,选择了逃避,两人再次遇见。“除了我身边,你哪里也不能去。”面对将那份感情印入骨血的竹马,亦瞳再也不想逃开。QAQ可是谁可以告诉她,为什么竹马的画风有点不太对呢。“这是我的工作。”亦瞳认真的解释。可男人连看都不看她就想也不想的拒绝“不许。”“那可以退货么?”亦瞳暴躁了。男人却笑着放下手中的工作将人抱在怀里轻哄“乖一点。”
  • 盗墓之问鼎长生

    盗墓之问鼎长生

    千年前,长沙王刘发得知一个惊天大秘。之后,其五世孙光武帝刘秀为大汉延国祚两百年。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不为人知联系?千年之后,又是谁借天命之手,执子苍生。远古传说究竟是真是假,山海经记载的东西是否真实存在。当一切被掩埋在黑暗的地下墓宫,是谁撬开大门,将谜底解放。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道术、蛊术、血脉究竟谁能更胜一筹。【故事正在开始,各位读者请准备好瓜子饮料矿泉水,啤酒麻辣爆米花,一起来探索这个世界——最后的秘密吧。】
  • 麦肯锡时间分配法

    麦肯锡时间分配法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每天都会遇到一大堆事情,这些事情看上去很多,怎么做都做不完。麦肯锡认为,事情都有轻重缓急,将事情的属性整理出来,能大大提高解决事情的效率。本书针对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容易丢掉时间的细节,提出了多项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简单实用,你不需要做复杂的计算,不需要填繁杂的表格,只要付诸实践,就能见到效果。
  • 反抗死亡线路的魔王

    反抗死亡线路的魔王

    谁说魔王必须死,有谁规定了勇者一定要斩杀魔王。呵呵呵,愚蠢的勇者啊!老子已经躲在了拉斯维加斯,你找的到我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