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173

第173章 新闻超越论(2)

人的感性与理性

在现代社会,从某种角度看,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这两种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不可缺少的。

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性化,理性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市场经济的广泛存在,市场经济是理性的经济。但是理性如果片面发展,变成了工具理性,就会造成人的片面化现象。人的片面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就是,理性化容易使人的思想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进而形成一个自我的思想牢笼,人的理性越来越扩大,人的思想被理性控制着、消解着,最终人的思维变得单一了,没有色彩了。而人的思维从来都是丰富多彩的,人的思想也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如果人的思维变得单一了,人就成了可怜的动物。

如何把人的思维的色彩、情感的温度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与各种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场域,情感在这个场域中,推动着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情感是实践的动力。

由此我们看出,理性常常是由情感牵引出来的,同时,情感又常常蕴含着理性的成分。当我们在实践中,在情感中加入一些理性的成分,我们就会明白自己的情感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为了什么的情感,怎样控制情感。感性和理性在实践中,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方面,两者无时无刻都处在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之中。

生活是瞬息万变的,人们置身其中,每个人的情感也常常是变化的、发展的。如果没有理性的控制,人的情感常常处于突变的状态中。反之,如果有理性的控制,人的情感就有了方向。

如何在人的情感中加入理性的成分,这就需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人的各种情感会充分表现出来,得到检验,并最终寻找到一个有价值的出口,让它在实践中发挥它的作用。从这一点看,情感界定着我们世界的各个向度,一个人的爱恨情仇,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往往都是由各种复杂情感的活动和意念决定着。情感决定着我们的世界,也决定着我们的价值,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当情感以兴趣、好奇心等方式将人的精神导向认识活动的对象时,情感是理性的发端,而渗入理性的情感才会定性,才会明晰化,成为认识的动力;当情感以愿望、动机、决心等形式将人类精神导向实践活动的时候,情感就定向化了,体现为人的意志。

这样看来,情感不仅为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动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动力而且为人的认识和实践规定了方向,使它们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行。可以说,没有情感,无论我们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就都失去了动力。

在情感的导引下,在我们前行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意志。意志和想像、回忆、欲望等一样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我们常说的坚持性、韧劲、耐性、忍耐等就是人的意志的一种表现。在实践中,我们尤其需要意志,意志是情感理性化的一种表现,意志和人的情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定,现实世界的各种实践活动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因为在实践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思想与社会生活发生着广泛的、深刻的联系,在这些联系中,人们的各种情感不可避免地迸发出来,这些爆发的情感接受着世俗世界的“检验”,并最终推动着实践向彼岸世界行进。

不断敞开真实的世界

赵慧在《人不断敞开真实的世界》一文中指出,知和行的活动是人类社会一直以来的重要活动,它们贯穿于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进程之中。所谓“知”就是认识世界,所谓“行”就是改变世界。事物的各种意义产生于人们的知行活动,也呈现于人们的知行活动。(赵慧《人不断敞开真实的世界》,《新疆经济报》,2009年11月12日,4版)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义生成并呈现于人的知行活动,以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变革世界与变革自己的历史发展为前提,世界与人自身的存在,表现为意义的形态。作为意义生成的前提,人的知行活动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正是在成己与成物的创造性过程中,人既不断敞开真实的世界,又使它呈现出多方面的意义。

任何事物,任何人的存在都是意义的形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行活动,因此,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独特的意义形态,都是与他人截然不同的一个意义的存在。一个人的存在价值,要通过个体的知和行表现出不同的意义,个体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不断打开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世界。就记者而言,采访就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现实世界中的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种活动。而记者的行则表现为把采访的内容写成新闻作品,并发表在报纸上,这也是记者改造世界的一种独特行为。事物的意义于是生成在记者的采访和写作的过程当中。如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事物的意义,这是记者很重要的一个社会责任和工作能力。反之,如果一名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始终缺乏对事物意义的发现,那么这名记者就是不合格的记者,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记者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给事物赋予意义。

每一个人都是未完成的存在,自始至终是一种动词性的存在,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和完善之中,这就决定了人不能只在一种规定性上生产自己,而是要将各种要素、各个层次、许多方面综合起来,充分考虑到人的本质所体现出来的复杂性,深入挖掘深层次中的诸多元素,在多种规定性上生产自己,更好地进行自我塑造,创造人的价值。

从这一点来说,人活着既要创造自己,又要创造世界。创造自己就是成己,创造世界就是成物。成己成物就是人们把真实的世界打开,是敞开世界的过程,比如记者采访一个地方,就是敞开这个地方的真实世界,发现这个地方的多方面的意义,让更多的人从多种层面认识这个地方,并最终能在某种程度上改造这个地方。

人的知行活动本质上就是创造性活动,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过程,也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过程,每个人都不能不面对它,都不能不进行知行活动。如果一个人在知行活动中没有发现事物的意义,这个事物在你的面前是没有光彩的,在他人的面前也是没有光彩的,因为事物缺乏了思想的内涵,缺乏了可以承载丰富生命活动的意义,事物就是静态的、干瘪的。每个个体都需要理解事物的意义层面,给客观事物赋予意义,这才是人的知行活动的目的所在。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抓不住事物的意义形态,抓不住人的意义形态,那么我们对事物,对人的认识就是不完整的、零碎的、片面的,这是没有创造性的知行活动,在这样的知行活动中,人自身就没有在这一过程中走向自由之境,人的生产和生活都是被动的。人只有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才表现出意义,人自身才能最终走向自由之境,从而不断敞开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

7.1.2记者的超越与突破

身为新闻人,似乎总在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为什么我们的新闻缺乏深度?为什么我们的新闻枯燥乏味?为什么我们的新闻缺乏感染力?为什么我们的新闻总是不够美……不仅读者对此不满,我们自己同样对此不满。

被内心的迷障所困时,我们最需要一把理性的“剪刀”——用它剖开一层层“遮蔽”。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要摆脱迷茫,就只有从“云深”中超越出来。

记者这个职业,本身就承担着追求超越和突破的社会使命。

记者的一生,注定就是追求超越和突破的一生。

是啊,超越与突破——谁不想呢?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超越?从何处突破?

纵横之一:思维之超越

谁也无法否认,现实中,平面思维、碎片思维、孤立思维、单线思维、定型思维、爬虫思维……这些思维方式经常“不请自来”地体现在我们的新闻作品当中。这样的作品,不仅读者会抱怨其琐碎、浅薄、枯燥、无味,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很郁闷、很无奈。

而当我们品评一篇精彩的新闻作品时,我们常常可以从中发现与上述不同的思维方式:立体思维、系统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开拓思维、飞行思维……哪怕有时候只是这些思维方式的“灵光一现”,就足以给我们的新闻作品带来新亮点、新气息、新感觉。

认知、体验和表达,是记者工作的核心任务。

而如何认知、如何体验、如何表达,则直接受控制于记者的思维方式。

作为“时代船头瞭望者”的记者,思维须超越一般人的高度。

记者追求超越与突破,首先当从“思维的超越”开始。思维的超越,看似复杂,却可以用“纵横”两字来统领。

纵,即思维的深度。把握事物,不仅看到眼前,更看到其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仅看到表面的种种现象,更要看其背后隐藏的实质;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横,即思维的广度。把握事物,不仅看到其本身,更要看到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不仅看到其静态,更要看到其动态中的变化;不仅从正面的视角看,还要从侧面、背面、上面、下面等多视角看。

有了思维的超越,事物不是被复杂化了,而是被简单化了。中国历史不可谓不复杂、漫长,但我们把握的方法,无外乎“纵横”两字:纵向把握发展脉络,横向把握其各个领域的情况,并发现其中的联系与互动。《红楼梦》不可谓不宏大、细密,但从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演化、人物的关系等方面把握,也无外乎“纵横”两字。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只要心中装着“纵横”两字,思维的“遮蔽”也就不难打破。

复杂的事物,要在认知的过程中化繁为简地呈现;相反,看似简单的事物,往往需要在认知的过程中反映出其本来的复杂性。在化繁为简的过程中,新闻的“主观性”更加不容辩驳地凸现出来:不经过我们的主观加工,把纷繁复杂的事物、人物原貌表现出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反映事物和人物,而无法将事物和人物原本不动地请上报纸版面或者电视镜头。

离开了超越思维,我们无法接近事物深层次的真实。

离开了超越思维,我们无法反映事物深层次的真实。

新闻采访写作的过程,就是提出、研究和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果你在一次新闻采访中没有提出让自己感觉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是在茫然中跟着别人走,那这次采访是失败的。问题,是新闻存在的支点——没有问题的新闻,是站不起来的,更不要说进入读者的心里去了。

人的思维与人的四肢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可以通过锻炼和使用变得灵活、强健起来。很多人平时很忙,累得一塌糊涂,但大脑却处于混沌的半睡眠状态,是为“忙混”。一个建立起超越思维的人,就有了摆脱知识贫乏的基础——他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够主动去寻找知识、储存知识。新观点的吸收,往往会成为进一步刺激人寻找新知识的动力。

纵横之二:知识的超越

“新闻”的本质是“新知”,记者本身是新知的传播者。

身为记者,常常感觉自己身陷于知识的“淹没”之中——知识的海洋,对记者来说是一种非常确切的比喻。记者总要面对陌生的知识,面对海量的信息,记者给人的感觉似乎是知道的很多,面对各个领域的专家时,又总是感觉到贫乏与苍白。

很多人给记者的定位是“杂家”,实际上这是一个肤浅的误导。记者要想从知识的包围中超越出来,首先要明确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杂家”,而是要立足于做一个“大家”——不仅要着眼于占有大量知识,更要从根本上构建起自己庞大而有序的知识体系。

从“知识的海洋”中超越出来,是很多记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实现知识的超越,也要从“纵横”的维度出发。

纵,即向本专业深处探求。新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新闻无学”的认识是一种肤浅、片面的误解。现实中,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脱节、甚至自相矛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作为记者,不仅承担着新闻报道的天职,更应该肩负起丰富和发展新闻理论的使命。在这方面,我们不可能眼巴巴指望别人——只有我们每个记者在实践中自觉探求、总结、升华,构建起强大的专业知识机体,才能拥有吸收和消化更多知识的能力。

横,即向多领域探求。记者除了具备专业知识素养之外,还必须向多知识领域迈进。多,不等于杂乱无章。记者对知识的猎取,不是为了占有而猎取,而是为了吸收和消化,并使之化为热量和能量,注入新闻报道的实践当中。记者获取的知识,必须是新知,必须是真知,必须是经过提炼和浓缩的新知和真知。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能自觉获取知识,更在获取的过程中淬炼自己驾驭、吸收、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打破陌生知识领域的壁垒。

一般人身上往往存在这一个劣根性:在物质消费和享受中求新求异,而在知识的获取中却“喜同斥异”,尤其是对陌生的知识和思想领域,因为陌生而难懂,因为新奇而不好消化,就望而生畏、畏葸不前,甚至形成一种“下意识”的排斥之心。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本身已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的驾驭和把握能力,在于我们的消化分解与吸收能力——这样的能力,不可能从“吃流食”、“喝稀饭”中锻炼出来,求知的路上,尤其需要“啃硬骨头”、“吃螃蟹”、“尝百草”的勇气和毅力。

同类推荐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陶行知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陶行知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陶行知谈教育(名家谈教育)》一书分为两个部分,共收录陶行知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33篇。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教学合一》《生活教育之特质》《活的教育》《行是知之始》等;第二部分的文章是陶行知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回忆育才学校办学的历史和教育宣言等方面的文章。
  • 驯化

    驯化

    被誉为与《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比肩的人类史著作;打通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基因研究等多领域;罕见的全能型天才专家艾丽丝·罗伯茨为你讲述人类及其盟友间彼此纠缠的史诗故事。4万年前,人类尚以狩猎采集为生。某个格外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原来搜寻动物残骸为食的狼群,受饥饿驱使,靠近了人类的营地。到了夏天,狼群开始参与到狩猎行动中。猎人们发现,狼群提高了捕猎的成功率,人们挨饿的时候减少了。于是人类与狼群,渐渐形成了联盟。过了几代人的时间,那些友好的狼已经开始对人摇尾巴了。它们已经变成了狗。人类不断驯化新的物种为己所用。
  • 泛在环境下高师院校网络课程的构建研究与教学实践

    泛在环境下高师院校网络课程的构建研究与教学实践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泛在环境下高师院校网络课程的构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研究专著,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高等院校网络课程理论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强调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原则,其目的是力求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 民国时期西部边疆的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民国时期西部边疆的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本书另辟蹊径,以民国历史为考察的入手点,重点关注宏观历史下的社会变迁与其中微观层面的群体或个人行动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索历史事件与历史趋势的社会学意义。因此可以说,本文集是有关民国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史研究的汇编,其中蕴含着社会学研究者以史为鉴的现实关怀。
热门推荐
  • 冷王霸爱:大龄丫鬟

    冷王霸爱:大龄丫鬟

    一朝穿越,让在现代人人称颂的菜馆女老板,变成了某个美艳妖娆男人的细作。她当细作的同时,也成了某位冷漠残酷的王爷府上最大龄的丫鬟。当丫鬟就当呗,谁知这妖娆的男人还让她去给冷漠残酷王爷最宝贝的侧妃下药!若是那个冷漠残酷的王爷发现了,她还有得活?而许久后的一日,这位冷漠残酷的王爷却附身在她的耳边,幽幽地道,“灵瑞啊,既然你助本王的侧妃怀上了别人的孩子,那你也应该好好听话,给本王生一个孩子啊?”而这幽幽还带着一丝阴森的语气,便让俞灵瑞一颤,“你该不会是想……”于是,这冷漠残酷的王爷又一次期身而上,而她却不知他如此待她,只是因为她心里装着别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砺行深秋万里

    砺行深秋万里

    他默默守护了她五年,直至他决定放手,她才说“可是程沥,我喜欢你啊”。后来他就开始为她抛下一切“宁可辜负所有人,也不会负她”“顾小姐,我何时停止过爱你。”原来你一直站在这里。“我知道,因为我也是。”“顾小姐,你确实很有魅力,能让我奋不顾身的为你……”“不论何时,我都在这里,这样你还怕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爱情日志

    我的爱情日志

    清雨,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从自己的小世界不断走向外面的世界,不断经历打击,却又不断收获成长,遇见了不同类型的人,尝试着爱情的酸甜与苦涩…
  • 君心唯有唯有寒夜知

    君心唯有唯有寒夜知

    华灯初上,夜色阑珊,上元节时,她对他一见钟情,至此,开始了她辛酸的,卑微的,追爱之旅……两心相悦之人,为何,不能相守一生?命运多舛,他和她究竟该何去何从?盛唐姻缘劫之君心唯有唯有寒夜知,盛大开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剑荡燕云

    剑荡燕云

    北宋雍熙三年,宋军兵分三路北伐契丹,西路军主力先锋杨业因为王侁潘美等人的见死不救陷入敌众我寡之地,杨业率军在陈家谷浴血奋战,无奈孤军无援,部下军队大部分战死,杨业身受重伤,被俘后绝食三日而死。在此战之中,一个婴儿在一众武林人士的保护下突出重围……这个孩子长大后注定要搅动武林和天下的格局;南疆苗岭蛊师五毒派的神秘莫测;蜀中唐门的机关秘术;西夏一品堂的蠢蠢欲动;梵天林和太一塔内的凶险诡异;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背后不为人知的算计与悲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未来:人类的征途

    未来:人类的征途

    《未来:人类的征途》是今何在创作近20年完成的一部科幻小说,作品以时间为轴,以宇宙为卷,创造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新世界、大时代。一段科幻版的人类史,跨越百年的探索之旅,全景展现从过去到未来的三次世界级战争:创造超级量子计算机的数学家,对抗智能清洁武器、飞越宇宙的飞行家/超级游戏玩家,建立智能化和平帝国的少年……在庞大的时间机器里,一个微小的齿轮就可能使未来面目全非。悲欢动荡的百余年里,不同人物粉墨登场,联邦与自由派互相角力,觉醒的智能机器人也试图左右人类的未来,一个个国家在战争中兴起、陨落,英雄归于何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