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16

第16章 新闻之路(14)

《今日美国》,1982年9月15日在华盛顿创刊,由甘尼特报团主办。它是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也是当今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期四个版组:新闻、金融、体育、生活。内容包罗万象,辐射大众;“各州新闻”版按照字母顺序报道50个州的新闻,无一短缺,让各地读者都能产生一种心理亲近感;版面采用丰富的图片和示意图例,适应在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读者为来去匆忙的商人和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20世纪,基思·鲁伯特·默多克是新闻事业的巅峰人物。他于1931年生于澳大利亚一个报业世家,毕业于牛津大学。1952年父亲去世,他回国继承父业,改革《阿德莱德新闻报》并获得成功。1956年开始报业扩张,先后控制了《悉尼每日镜报》《澳大利亚人报》,组成澳大利亚著名报团。1969年,默多克打入英国报业市场,先后购得《世界新闻》《太阳报》;1981年买下《泰晤士报》,成为英国最大报团,控有30多家报纸,占英国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1/3。此外,还拥有天空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的部分股份,成立国际新闻公司。

默多克20世纪70年代进入美国新闻市场,目前拥有《纽约邮报》、《芝加哥太阳时报》,期刊《纽约杂志》《新西方》《电视指南》等,还有哈泼科林斯出版公司。1986年创办FBC(Fox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1998年FBC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成为美国电视黄金时间段最主要的节目来源。20世纪90年代后向亚洲发展,控有香港最大的英文日报《南华早报》《远东经济新闻》,天空广播公司的电视频道已在亚洲部分国家开通。目前,新闻集团已成为集电影、电视、网络、卫星电视、杂志、报纸和图书出版等不同国际媒体产业于一体的传媒帝国。新闻集团在全球52个国家拥有789个企业,总资产560亿美元,年收入230亿美元。

法国

法国最有影响的是期刊业,期刊分类细密,针对不同受众,量身定做,内容丰富。期刊的发达与法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主要报纸有《费加罗报》《世界报》《法兰西晚报》《解放报》《人道报》《巴黎日报》,地方报纸主要有《西部法兰西报》,它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主要周刊有《快报》《观点》《新观察家》《巴黎竞赛画报》《费加罗杂志》等;法国约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较大的有331家。

法国最大的报团是埃尔桑报团。业主罗贝尔·埃尔桑(1920—1996)在二战时曾服务于贝当傀儡政权,战后初期经营广告公司和地方报纸。1950年创办《汽车报》,依靠刊登汽车广告致富。1972年后陆续购得几家大报,《费加罗报》(1975年)、《法兰西晚报》(1976年)、《震旦报》(1978年)等,一跃成为法国最大报团。

20世纪80年代末,该报团拥有40多家报刊,占地方日报总发行量的26.4%,巴黎日报总发行量的38%。它还控有通讯社(报业新闻总社)、广告公司以及印刷厂等。埃尔桑被称为“法国的赫斯特”,擅长用地方新闻、甚至黄色新闻提升报纸的发行量。为此,在1975年收购《费加罗报》时,曾遭到该报编辑人员的强烈抵制。埃尔桑在新闻界的兼并也招来社会各界的非议,1984年议会通过反报业托拉斯法(规定兼营巴黎和地方报纸的报团,其发行量不得超过同类报纸全国总发行量的10%),这条法令被称为“反埃尔桑法”。

日本

19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了短暂的政论政党报纸时期;80年代,经由70年代的小报开始形成现代化的商业性报纸。1886年《邮便报知新闻》率先仿照欧美模式进行改革。1888年《朝日新闻》形成日本第一个跨城经营的报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报业加速向企业化发展。从30年代(特别是1936年)至二战结束,这是日本报业的“统制时代”。这一时期报业被纳入“战时体制”,受到****势力的严格控制,服务于对外侵略扩张,成为其驯服民众的宣传工具。报业的自主经营和自由竞争完全被***的垄断所代替;二战后,日本新闻业按照美国模式经过改造,重新走上自由竞争的道路。

日本综合性日报社有121家。全国有影响的报纸通称五大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全国发行的三大地方报为:《中日新闻》《北海道新闻》《西日本新闻》;较有影响的杂志有:《中央公论》《东洋经济》《经济学人》《文艺春秋》等。

《日本经济新闻》前身为1876年创办于东京的《中外物价新报》,几易其名,1942年与《日刊工业新闻》等10家报纸合并,1946年改称《日本经济新闻》,是日本有全国性影响的综合性经济报纸,为财团、工商企业、银行界人士必读之物。其内容既有一般新闻,又注重准确、快速的经济新闻报道和经济动向分析。该报自2003年以来,每天发行7个版本,含日报4个版本、晚报3个版本,依次将最新新闻递补上去,大大提高了新闻时效性。该报设有一系列调查研究机构,如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日本经济数据开发中心、日经产业研究所等,从事有关研究,并向国内外提供各种经济信息服务。其编制、发布的“日经指数”,是考察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变动最常用、最可靠的指标。

德国

德意志民族是非常爱看报的民族,81%的德国人靠看报获得各类信息。目前德国有1500多家报纸,其中日报370多种,总发行量为2500万份,人均报纸拥有量占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瑞典、挪威和日本。其特点主要为:私人所有,报纸数量众多,很多日报设有地方版,地区性报纸实力雄厚,跨地区报纸较少,政党报纸力量较弱,报刊依赖广告,报业出现集中化倾向。

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其他全国性大报有:《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时代》周报、《世界报》;最大的地方性报纸是《西德意志汇报》;大报业托拉斯施普林格报业集团垄断了全国报纸出版量的五分之一。

德国有杂志1600多种,总发行量约1.4亿份;各种专业刊物8000多种。最著名的时事新闻周刊《明镜》发行量103.9万份。

施普林格报团是20世纪末德国最大的报业集团,号称“报界沙皇”。报团控有:全国性日报《世界报》《图片报》,最大的晚报《汉堡晚报》,最大的星期日报《星期日图片报》《星期日世界报》,最大的广播电视刊物《听》,另外还拥有两家通讯社。施普林格(1912—1985),战前曾在沃尔夫通讯社和几张小报当过记者、编辑,二战后继承父亲的印刷厂,在报界发展。1946年创办《听》,1952年成为《世界报》主要控股人并创办《图片报》,成为欧洲屈指可数的大报团。

贝塔斯曼集团现拥有200多家公司,足迹遍布欧洲和美洲40多个国家,其业务范围涉及图书、工业、报刊杂志、音乐制作、广播电视、电影和多媒体等领域。

1835年7月1日,卡尔·贝塔斯曼在德国居特斯洛创立了以印刷和出版教科书、宗教类图书为主的贝塔斯曼出版社。此后100多年中,该社始终保持宗教出版社性质;1971年,它的第五代传人莫恩将它改组为股份公司。1972年,该集团买下西德最大的期刊出版集团格鲁纳和雅尔公司3/4的股份,随后又买下两个大印刷厂。这奠定了它在德国市场的霸主地位。西德政府担心该公司在国内出版业的独家垄断,出面干涉,该集团从此开始向海外发展。

德国著名报刊有:

《世界报》:施普林格持有75%股份。该报消息灵通,报道广泛,编排活泼。国内外有广泛记者网,两面报道并重。读者为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中年人。

《法兰克福汇报》:1949年11月创刊于法兰克福,重视经济新闻和国际新闻。读者对象主要为政界、工商界、文教界人士。发行量相对略小,但是它对政界和经济界有重大影响。

《南德意志报》:1945年创刊于慕尼黑,1949年改为日报,倾向社民党。读者为自由派知识分子。

《图片报》:1952年创刊于汉堡,是图文并茂的大众化报纸。

《明镜》周刊:1947年创刊,社址在汉堡。政治上中间偏左,注重调查性报道,敢于揭露政界内幕和社会弊端。

俄国

根据俄罗斯新闻出版部1999年底的统计,全国有4000多种报刊。报刊归属形式多元化,既有国家直接控制的报刊、政党报刊,也有社会团体报刊、商业报刊等。

《火星报》于1900年12月24日创刊于德国莱比锡,后辗转慕尼黑、伦敦、日内瓦等地出版。1903年第51期前为列宁主持,从第52期起为孟什维克掌握。1905年停刊。报头上印着十二月党人的诗句:“试看星星之火,行将燃成熊熊之焰!”

通过对机会主义派别“经济派”的批判和斗争,《火星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通过代办员网的广泛努力,把分散的地方组织联结起来,为建党准备了组织基础;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完成了列宁创办该报的目的——建党;1903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鉴于该报为建党作出的巨大贡献,宣布其为“党的中央机关报”。

1912年5月5日在列宁的亲自筹划下,大型政治日报《真理报》在彼得堡创刊,公开发行。自创刊至1914年7月8日,该报先后8次被沙皇政府查封,后改用《工人真理报》《真理之路》刊名出版。1917年3月18日复刊至十月革命胜利,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出版,又遭到临时政府迫害,曾用《真理小报》《工人之路》等名出版。1918年3月迁至莫斯科,为苏共中央机关报,1989年日发行量达966万份。

1991年“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下令《真理报》停止出版。停刊一周后,该报重新登记,作为一般性政治日报出版,“坚持中派立场,支持社会的民主改革”,并刊登广告。

电子媒介的兴起

美国的广播电视业在20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广播公司NBC(1926),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27),美国之音VOA(1942),美国广播公司ABC(1943),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80),世界电视网World Network(1984),福克斯广播公司FBC(1986)。

1920年,美国人弗兰克·康拉德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电台:KDKA电台。1927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成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三大广播体制:一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型,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公共事业型,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私有商业型。

直到1980年,美国的广播电视领域,基本上是被三大广播公司瓜分和垄断,依次成立的时间分别为:全国广播公司(1926),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27)和美国广播公司(1945)。

美国之音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重视新闻时事节目;标榜所谓客观公正,强调所谓事实性新闻;注意所谓平衡性原则;风格以短、快、新、活见长。

广播的黄金时代:规模上,1925年,美国拥有收音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0%,而到1931年,这个比例上升到46%,1950年则达到趋于饱和的95%;经济上,美国广告收入总支出:1918年为15亿美元,1929年达34亿美元。随着全国性广播网的出现,电台的广告收入从1927年的300万美元上升到1929年的4000万美元;节目上,由“广”而“窄”的趋势已经成为广播发展的主流,广播的针对性越来越强,服务对象越来越单一,它逐渐表现出专业化、对象化、系统化、服务化的特性,我们不妨把广播的这些趋势和特性统称为广播的“窄播化”。

BBC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也是英国广播电视业的中坚。BBC的管理有两个法律文件规定:“皇家约章”和“执照协定”。根据文件规定,BBC的最高领导机构是理事会,成员包括社会各界代表,代表由政府提名,国王任命。理事会决定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任命总经理等主要领导成员,成立经营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

BBC的前身为1922年成立的民营英国广播公司(BBC),1927年英王颁发“皇家约章”,将其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1936年11月BBC建立电视台,率先定时播放电视节目。直到1955年,其独家垄断广播电视的局面才被打破。其经费来源主要为受众交纳的收听(看)执照费;此外还有书刊、教材、节目指南及音像产品的出售,技术设备租赁。对外广播经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给。

同类推荐
  • 公共人的衰落

    公共人的衰落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所向,无限精彩;本书以“微文化”的精神流脉为纲,以“微娱乐”的发展肌理为目,引领读者管窥一个异彩纷呈的“微家族”。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空间正义论:正义的重构与空间生产的批判(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正义论:正义的重构与空间生产的批判(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正义是当今时代正义理论新的生长点,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现代都市化运动,空间生产成为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对空间正义的本质及其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的详尽论述。
热门推荐
  • 都市新空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都市新空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科技博览》栏目以宣传“科教兴国”战略,倡导科技进步为已任,是国家电视台科技宣传和科普教育的精品栏目。《都市新空间》将“知识性、趣味性、时效性”有机的融为一体,引发广大观众对科学的爱好与兴趣,提倡创新精神,提高公众素养。带你从生活中有趣的小方面领略科技的大成果。
  • 西游之诸天杂货铺

    西游之诸天杂货铺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本杂货铺什么都有,什么都卖,只要你出得起价钱,啪!——“哪来的蚊子?”林飞揉揉脸上肿起来的一个小包,然后看看这片深山老林。“系统,你是不是抽抽了?在这还能有生意上门?”———这是林飞跟一个系统不得不说的故事。
  • 采芹录

    采芹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愁歌

    江湖愁歌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个世界已经被移除真正的历史另一范围之外,存在于地球的反面虚空,有着跟地球历史差不多的一段历史,但又不是真正的地球历史,在这片神奇的镜面世界,如今正处在一种火热朝天的黑暗历史中。……在黑暗历史之中,吴胜遭遇从平凡,到不凡。
  • MALBONE

    MALB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对无语是清欢

    相对无语是清欢

    “作为作家和教育名家的彭辉以书为伴,孜孜不倦,浇灌了他的心灵之花;丰富阅历,行走山水,孕育了他的文人情怀;重情重义,坦荡处事,成就了他的诗意栖居。漫漫人生路上,他幸福地行走着,行走于浩瀚书卷,行走于湖畔山巅;行走于学生目光的河流中,那目光中流淌着信任和期盼;行走于今生无悔的爱情中,那内心里有两不相厌的敬亭山;行走于自我心灵的麦田,那心灵从不会干涸与狭隘。”本书以清新流畅的文笔记述了两位老人相对静坐的生活小事,面对这一平凡的人与事,我们难免会被那种最细腻的感觉所打动,其间也蕴涵着人生大智慧,可谓是平淡而隽永,让人反复地去品味,具有感人的力量。
  • 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我叫李箖,是一名私家侦探。别担心叫错我的名字,对,就是和树林的“林”一样发音,以前我也不认识这个字,后来感觉名字太普通了,就干脆查字典找来的,一种竹子吧,好像是。私家侦探,听起来有点儿炫,而且我敢用人格担保在我们国家干这行应该说还是很有前途的。这个人格,可以是你的,也可以是他的,反正不是我的。现在,我一点儿希望也看不到。去年在我刚过完三十五岁生日的时候就离了婚。要是让我去调查别人离婚的内幕,或许我会很有兴趣,也能挣笔收入,可对自己的事儿却根本提不起精神来,尽管在离婚后我分到了五万块钱。
  • 乖徒儿,我们来生个蛋

    乖徒儿,我们来生个蛋

    突然发现自己醒来之后成为了一颗蛋,是怎样的感想。开心,害怕,还是不知所措。不了,是憋屈。谁来告诉她,〒_〒
  • 君心唯有唯有寒夜知

    君心唯有唯有寒夜知

    华灯初上,夜色阑珊,上元节时,她对他一见钟情,至此,开始了她辛酸的,卑微的,追爱之旅……两心相悦之人,为何,不能相守一生?命运多舛,他和她究竟该何去何从?盛唐姻缘劫之君心唯有唯有寒夜知,盛大开虐。
  • 成功诀窍

    成功诀窍

    八面玲珑的应酬技巧是现代生活中一门最高尚的艺术。应酬有术,大家都能互蒙其利,生活愉快;应酬无方,则只能千金散尽,孤了终生。若你深谙应酬之道,你的工作和事业必能一日千里,更上一层楼。成功者独具的胸怀凡是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人必有过人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有过人的智慧和能力,有着宽容的心胸,有着忍让的作风,并使这成为有助于成功的一种习惯,敢于面对复杂的战争,能够审时度势,忍受一时的委屈和不公正的待遇,在身处逆境之时不气馁,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化险为夷,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