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11

第11章 新闻之路(9)

在路易十四统治末期,为满足公众好奇心,政府批准发行了相当一批民间报刊。但是如果这些报纸的言论触怒实权者时,或与官办报纸竞争得过于激烈时,政府便向其发出警告,责令其安分守己。比较著名的有:《特雷武纪事》《教会新闻》《赞成与反对》《文学纪学》等。与此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抨击性小报,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王权,揭露各种腐败行为。这些小报质量不高,生命短暂,但说出了民众想说的话,因而能植根于民众之中。最著名的批评性小报是勒诺布尔创办的《政治试金石》。

1690年美国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诞生了。

近代报业的兴起

约公元1700-1750年间,在英国,劳力密集型产业结构也进入大发展阶段。成百上千人的手工工场纷纷出现,以致产生劳动力紧张情况,机械代替人工的发明创造开始产生。为解决粮食问题与劳动力紧张问题,农村开始进行农业技术革命,第二次圈地运动产生,形成了土地经营农场。重商主义贸易管制政策从以控制原料市场为主转为以控制产品销售市场为主。在中国,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制度,使流民获得彻底的人身自由。劳动力市场在全国各地形成,劳动力价格低廉,其价格在物价普遍比清初上涨一倍以上的情况下仍保持在清初的水平。大批流民流往台湾、东北、蒙古、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垦荒,使边远地区经济得到开发,产生了大批新兴工商业城镇。

约公元1750-1800年间,在西欧,英国因劳动力紧张,开始了大规模机械代替人工的工业技术革命,发明家大多是普通工人。这次产业技术革命使大批手工工场被改造为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开始形成。这期间,重商主义贸易管制政策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以至爆发殖民地独立运动。在中国,劳动力过剩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缺少机械代替人工的动力,机械代替人工的发明创造得不到应用,海禁的实行使手工业的发展缺少海外市场的推动,劳力密集型产业仍处于手工工场发展阶段。因缺少生产技术改造的动力和海外市场需求的刺激,积累的大批资金大都用于享受性浪费而没有用于生产领域。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至40年代基本完成,前后历时约七八十年。在这段时间内,各国广泛采用和发展大机器生产,实现了各个工业部门的机械化,使社会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也对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蒸汽印刷机、轮转印刷机开始使用。由于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报纸可以大批复制,广泛传播,其读者可以扩展到更广大的人群。其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各国人口布局。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加速集中,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此时报刊种类增加了,价格降低了,发行量扩大了,读者群体由过去的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逐渐扩展到普通民众。这一时期各国均出现非党派独立经营的廉价报刊,有的国家则出现政党报刊和非政党报刊同时并存、非政党报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

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报刊的种数和销量都在增长,1776年有日报53家,全国报刊发行总数1778年为1400多万份(1771年只有200万份)。报纸的内容也有所扩展,有关国内情况的报道和述评增多,经济新闻、文艺作品、读者来信也不断增加。由于工商业的日益繁荣,广告逐渐多起来,报纸开始刊登广告,广告逐渐成为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一时期许多报刊仍然具有一定的党派背景,但是报业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增强。

在独立报刊纷纷出现的基础上,18世纪末,《泰晤士报》脱颖而出,其影响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其他报纸,成为独立报纸的典范。

《泰晤士报》创办于1785年1月,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该报致力于详尽而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闻,整版刊登国会辩论实况,及时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几年后便跻身于伦敦一流报纸的行列。作为英国最大、权威性最强的报纸,《泰晤士报》的社论不仅能够在国内产生震动,还能对欧洲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还能引起欧洲小国的倒阁潮。美国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前夕接受《泰晤士报》记者采访时曾说:“伦敦《泰晤士报》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张报纸。事实上,据我所知,除密西西比河外,再没有比它更有力量的东西了。”

1703年,彼得一世下令在莫斯科创办《新闻报》,从此开始了俄国定期刊物的历史。

1704年4月,约翰·坎贝尔创办美国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

1721年8月,詹姆士·富兰克林创办了《新英格兰报》。该报与当时的各报迥然不同,广告很少,无须当局许可,日常稿件也不送审,“是为读者提供喜闻乐见和迫切需要的新闻,而不是刊登被那些只关心自身利益的官僚所控制消息的第一张美国报纸,它的风格是敢作敢为,而且文学水平高”。该报笔锋直指宗教和政治领袖,开创了美国报纸编辑史上的独立传统,被誉称为“叛逆者”。

1725年以后,英属各殖民地的报纸纷纷创办了起来。在波士顿,塞缪尔·尼兰创办了《新英格兰周报》,杰里米·格里德利创办了《每周评论》;在费城,威廉·布雷德福创办了《美利坚信使周刊》,缪塞尔·凯默创办了《宾夕法尼亚公报》;在纽约,威廉·布雷德福创办了《纽约公报》;在弗吉尼亚,帕克斯创办了《弗吉尼亚公报》。到18世纪30年代,美洲的出版商已不再需要取得政府批准了,为了禁止发表对政府不利的言论,报纸对自身言论承担事后法律责任,这就是所谓的诽谤法。一旦被认为犯了煽动性的诽谤罪,就要被判处监禁。

1733年,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该报文章大部分是平民派领袖所写,多是批评总督威廉·科斯比和地方议会的内容。一年后,科斯比令首席法官以“对政府进行无耻的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性责难”的罪名,对曾格提起诉讼,并与1734年11月将他逮捕。1735年8月法庭开审,当时最有名气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以80岁高龄出庭为曾格辩护。按照当时英国和北美的惯例,凡是对政府进行批评,不管内容是否真实,一律视为诽谤。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判曾格无罪。

1776—1783年北美的独立战争是一次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北美报刊在这场战争的酝酿、准备和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报纸的主要变化,是以政治新闻代替陈腐的国外新闻。此时的报纸分为两派:一派是主张武装抗英、彻底独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报刊有:《波士顿公报》《马萨诸塞侦察报》《宾夕法尼亚新闻报》《宾夕法尼亚邮报》《宾夕法尼亚公报》《新闻报》;另一派是保皇派,主要有《波士顿邮差报》《公报与信使周报》《宾夕法尼亚晚邮报》《宾夕法尼亚汇报》《皇家宾夕法尼亚公报》等。独立战争中,一批革命宣传家脱颖而出,如塞缪尔·亚当斯、托马斯·潘恩、艾赛亚·托马斯等。

继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启蒙思想家们掀起了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不仅将封建制度批判得体无完肤,而且对“理性”社会的实现充满信心,认定理性的力量是最强劲的,必将赢得胜利。启蒙运动最直接、最伟大的功绩是为摧枯拉朽的法国大革命铺平了道路。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1791年制定宪法,确定君主立宪的政体,由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君主立宪派执政。同年8月,法国国民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其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乃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而,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承担责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

这一时期,报刊业空前繁荣,各种形式的出版物纷纷问世,各种政治倾向都显露于报端。各报之间的激烈竞争和炽热的政治激情,使大多数报纸的笔锋相当犀利。其中比较著名的革命报纸有自由派贵族米拉波创办的《普罗旺斯邮报》、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报》、阿贝尔创办的《杜歇老爹报》、卡米尔·德穆兰创办的《法国布拉班革命报》等等。

革命浪潮同时席卷整个欧洲。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到德意志诸邦。拿破仑发动的侵略战争使黑暗的德国各邦接受了一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报刊也相继出现。

1798年,德国出现了一份有影响的商业性报纸《总汇报》,创办人是出版商科塔,因遭受各种政治压力,多次迁移,1810年在奥格斯堡立足,故又称《奥格斯堡总汇报》。该报自创办之日起就冲破帝国禁令,大量报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消息,显示了一定的民主主义倾向。在三四十年代的欧洲革命风暴中,该报以消息及时、内容丰富著称于德国,一直出版到1882年。恩格斯曾将它称作德国的《泰晤士报》。

廉价报纸的兴旺

约公元1800-1850年间,在西欧,英国工业技术革命推广到欧美各国,兴起了机器生产淘汰手工生产的运动,重商主义政策被贸易自由主义政策取代。

约公元1850-1900年间,石油、电气、化工、通讯、汽车等新兴产业纷纷出现,形成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发明家大多是专家学者。这次产业革命形成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托拉斯之类垄断市场的企业集团出现,欧美列强之间开始武力争夺世界销售市场,国家资本主义政策产生。

工业革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18世纪晚期,但其实际影响应该是从19世纪才逐步发挥出来的。一般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此后一系列技术革命形成连锁反应,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工业革命传播到北美地区,最终在商业领域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公司制。

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盛装出场,来自于机械技术和能源利用方面的新成就在19世纪被吸纳到非常广泛的社会领域中,并随着它们与各行业特点相结合,社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极大提升,技术进步的诱人前景也使更多的人开始转向改良行业传统工具、提高工作效率。新闻行业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最受欢迎的印刷机是英国的普通印刷机,但完成一次印刷需要做12个以上不连续的动作,即使是熟练工人,每小时也只能完成200次印刷。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从18世纪末起,美国开始了手工工厂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1810年,美国出现了效率相当于人力印刷机10倍的滚筒式印刷机,使出版物的印刷成本大大降低,复制能力大大提高。二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浪潮,议会废除了禁止工人结社的法律,各州相继取消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社会中下层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参政意识不断增强。

到了1830年,蒸汽动力应用到印刷产业,霍式滚筒印刷机出现。1837>年,报纸开始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滚筒式印刷机,每小时印刷4000份,使报纸的大量发行有了物质技术上的保证。此后印刷机的改良就更加频繁起来。1846年,铅字轮转热印系统把生产速度提高到每小时印刷30000次以上。最终,到1890年,新型霍氏轮转印刷机的采用,将单台印刷机生产速度提高到每小时印刷48000次,这成为在大城市发展报纸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技术革新的突破,预示着手工式的报纸生产系统已经被工业化生产系统所取代,报业大亨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一大的环境背景下,美国报纸开始向社会中下层发展。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东北部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首先出现了一批廉价报纸,以后这类报纸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19世纪60年代以前,廉价报纸与原有的政党报纸并存;南北战争(1861—1865年)以后,廉价报纸逐渐超过政党报纸而成为报业的主体。

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由本杰明·戴创办于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的成功之处在于:

首先,他善于经营,《太阳报》坚持低价发行,每份四版,售价1美分,以街头零售为主。他还给报贩很大的折扣(100份报纸的批发价只有67美分),以促进发行。《太阳报》大量刊登广告,第三版的半个版面和第四版均为广告,有时第一版也插登广告。充裕的广告收入使报纸有可能改善条件,更新设备。

其次,在内容上,《太阳报》一改过去单调沉闷的办报风格,以变化多端的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吸引读者。为此该报聘请了一些善于挖掘、采写新闻的行家里手当记者,他们的文章和报道经常给读者带来惊奇的感受。

同类推荐
  • 返璞归真说教育

    返璞归真说教育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精华集萃,体现了李镇西做朴素真教育的思想。李镇西老师质疑“校校有特色”的办校风格,批评教育中的假科研,忧心于现今教育界的种种浮躁现象;他认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者应当持着“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思想,把孩子放在心上,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教师不能迷恋于展现各种“教育艺术”,忘记教育的基本,而要掌握扎扎实实的“教育技术”,认真踏实地做教育;要降低教师成长的门槛,让教师都能成长起来,使每个教师都能从教育事业中体会到职业幸福,从而“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
  •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曾经“眼红”与“红眼病”的讨论占据20世纪80年代报纸头条,现在“羡慕嫉妒恨”又成为流行词汇。本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因采矿暴富的三个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由此探讨乡土社会嫉妒的发生、控制及消解机制,并针对由财富快速积累而引发的急剧社会变迁进行更为深入的人类学解读。
  •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一些大学生开始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热门推荐
  • 幻想兽世的日常生活

    幻想兽世的日常生活

    在一块的世界里,名为兽人的生物与人类共存,故事就由……没有主角开始,每一章可能视角都不太一样。在这个世界里面充满了人类和兽人的恩怨情长。
  • 名门枭宠:老公别太坏

    名门枭宠:老公别太坏

    一场情事,将他们的人生彻底交缠。父亲出事,将她一纸契约卖了出去。哪知对方竟是他!而所为,只是她肚子里的宝宝。他养着她,宠着她,护着她。给她能给的一切,却唯独给不了她想要的爱!既然如此,那她就彻底的逃开!可最后,却被他禁锢在身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留献彭门郭常侍

    留献彭门郭常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锦绣农庄

    锦绣农庄

    唢呐声声声作响,锣鼓声声声冲天。向阳眉头紧皱着,怎么这么吵?“这可怎么办啊?玉娘就这么死了,我们怎么向肖家交代?”“呜呜呜,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我们可是收了人家好多聘礼的,这该怎么还啊?”向阳被吵得不耐烦了,又发现有人在她的脸上大做文章,不由怒了,猛地睁开双眼。然而,入眼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黑漆漆的屋顶……瓦片屋顶。……
  • 画中人之夕阳

    画中人之夕阳

    一幅被撕碎的油画,于痛苦中放声恸哭,在绝望中寻求救赎!
  • I Hated to Do It

    I Hated to Do It

    For over 40 years, Donald C. Farber was Kurt Vonnegut's attorney, literary agent, and close friend. In this deeply felt memoir, Farber offers a rare portrait of Vonnegut that is both candid and entertaining. A renowned entertainment lawyer with a largely famous clientele and a highly acclaimed author in his own right, Farber provides colorful anecdotes that detail the daily realities of working with Vonneg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rson who knew him best. The millions of fans around the world who mourned Vonnegut's passing will treasure this new and intimate portrait of him, not just as an acclaimed author, but also as a witty, eclectic, and brave personality that contributed greatly to our culture.
  • 蚂蚁

    蚂蚁

    坠毁“跃进”号在坠落之前,飞船上的主电脑最后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释放了一个空间位置信标,把自己穿越虫洞失误退出的报警信号维持在退出点上大约四十八小时;第二件则是面对已经不可避免要碰撞的星球2376,释放了微型救生舱“兰斯洛特”,将“跃进”号上的宇航员尽可能安全地输送到那颗星球上。然后,“跃进”号自己则在撞击2376地表后化为一片残骸。这并不是一次事故,更严格地说,只是一次方程计算失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弗玉

    弗玉

    繁华落尽,几人欢喜几人忧愁若有来生,惟愿庭前一株海棠,旧人不复见
  • 京西大拆迁

    京西大拆迁

    太阳给冷峻的山海镀上一层金的华光。一条大河,在狭长的山谷中跳着远古拙朴的舞蹈,唱着地质时代300万年的歌谣。这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的桑干河和内蒙古兴和县的洋河,在河北怀来县汇合成永定河。永定河向东流至官厅,又纳延庆的妫水后入官厅山峡,在沿河城边的向阳口拐弯进入珍珠湖,在两岸青山的簇拥下奔腾激越,用水的巨笔绘成百里画廊,从三家店冲出山口,流过平缓的门城镇和永定平原,流成卢沟晓月的意境。千百年岁月的泥沙淤积成河边成片的土地,也成就了这个地区仅有的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