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8200000008

第8章 劳动,拿起改造自然的武器(1)

每天出工是两个月亮一个太阳;她说男子汉不要哭,我说我饿;谁没握过锄头把子,谁没抡过坎土曼;上海鸭子呱呱叫,受欢迎得很。

在上海青年的记忆中,到团场以后最初的磨炼是刻骨铭心的。印象特别深的,好像都是那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比如清早的敲钟,比如原始的工具。当没有别的路可以逃避的时候,无论你是多么的脆弱,无论劳动强度和生活条件多么的难以承受,都必须和大家一起去面对。这是由上海学生转变到兵团农工,必须经历的过程。用那时候老职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说,任何人来到了这里,早晚都得过三关:思想关、劳动关、生活关。

他们怪怪的,提着裤子走路

刚到团场不久的日子,王祖炯和伙伴们兴致都特别高,好奇心也特别强,几个年轻人说去场部逛逛,看看场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肯定比连队强多了,能有街道、商店之类的吧。

趁着星期天,太阳明晃晃的,几个人沿着土路走过去,走得头上都冒汗了。到那儿一看,这就是场部吗?只有些平顶土房子,土坯垒起来的,屋顶也是在树棍上压的泥巴。房子的正面有五角星的图案还有牌子,证明这里就是场部了。说起来也算是形成了一条很短的小“街道”,宽就是七八米,连上海的一条里弄都不如。

小街道一下子就走到了头,看看有商店、邮电所、小食堂。他们这么逛着,就有几个女的站在那儿喊:“欢迎欢迎!”那是场部唯一的小商店,牌子上写着叫供应社。王祖炯一脚踏进去,里头黑咕隆咚,因为就是一扇门的亮光照进去。眼睛适应一下,这才看清,摆了点商品,毛巾肥皂脸盆暖壶之类,蒙了一层土,当然在塔里木有些尘土是很正常的。

门口那几个女的眼光很好奇地打量这几个男生,因为之前就知道从大上海来人了,也夹道欢迎过他们。她们是这里的售货员,也是团场职工的家属,都二三十岁,平时大概很单调,难得见到外面来的生人。听说大街上来了上海的知识分子,所以就从店里出来,一看到以后就叫他们进来。

其中一个售货员比较大方,从柜台下面拿出一包打开的香烟,递给他们说:“抽一支,抽一支。”这是待客的表示。其实他们几个都不会抽烟,也没见过这种场面,就摇头说:“不会。”几个女的笑起来,旁边另一个女的又说:“抽一支吧,以后干活累了,都抽烟的,抽一支很解乏的。”

男生们不知接不接好,才上完初一的王祖炯带头伸手拿过一支,女售货员“啪”划着了火柴,他平生第一次抽烟,扬头刚要吐出个烟圈儿,马上呛得咳嗽。那烟自然不是什么好的,大概是“棉花”牌,一毛钱一包。那时候就连这样的香烟也是奢侈品,很多职工是不买香烟的,抽不起,都是自己卷烟叶。

与此同时,其他的一些学生也在连队农场周围到处转,城里的孩子,看什么都新鲜。更有甚者,抓住猪骑猪,抓住毛驴骑毛驴,连长程均友在后面就笑,又怕出事,追着喊:“猪不能骑!驴惹急了要踢人的!”

在农一师5团那边,安康他们同样是一安顿下来就到处跑。他们想看看老职工们住的是什么样子,老职工家的门一般都敞开着,看见他们探头探脑的就招呼他们进来。结果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有的屋里是炕,土做的炕;有的是把树桩打到地上,横上棍子,铺两块板,铺点草,这就是床。窗子没有玻璃,都是纸糊的。他们走家串户,没有看到一家有真正的床,没有一家有柜子或者有桌子。如果说所谓的桌子,那也是把树桩打到地上,棍子一横,上面架块木板。

与这些上海青年年龄相仿的老职工子弟,像何立云他们也都在注意着这些大城市来的男生女生。何立云有个发现,刚开始上海青年走路的样子都怪怪的,他再一仔细观察才明白,原来他们是担心弄脏了裤脚。因为塔里木是荒漠地带,脚踩下去就有很深的土,于是这些上海青年就提着裤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就那么爱干净。

确实,上海青年刚开始到地里劳动的时候,中间休息,谁都不愿意坐在地上,宁愿就那么扶着锄把站着。老职工随处坐在田埂上、水渠上,让这些上海娃也坐下来歇歇,但是他们都摇头。有的女生倒是坐了,但要先掏出块手绢垫在下面。到后来干活太累了,就只能哪儿都坐了。往后的日子,才终于和老职工一样,什么都不在乎了。再过去很多年,他们自己就是地道的老职工了。

60年代,不少团场都是吃粗粮,吃高粱、玉米,没有白面,因为很多地方不适合种麦子,而即使种也产量很低。为了给刚到的上海青年创造一个安心的生活条件,有的师专门从个别种麦子的团场调来白面,做成白面馒头只给上海青年改善一下。农场老职工看到了,都禁不住瞪大了眼睛说:“这可是过年才吃的啊!”但上海青年往往并没意识到白面馒头的来之不易,吃不了的,就扔了。一时间,草丛里、房顶上,到处扔的都是。

在毛国胜的那个连,许多人吃剩下就往外面扔,连长捡了一背篓的干馒头。王祖炯也在自己的连队看到过相同的一幕,上海青年带着优越感,觉得人家捡回馒头那是捡垃圾的。自己认为上海是全国最好的地方,其实并不知道上海的粮食是别的地方支援的。有天晚上,吹哨全体集合。坐在油灯底下的一个人,是场长,也就是团长。王祖炯坐在下面看着场长,见他黑瘦的脸上满是痛心,至今记得他的一句话:“我是一场之主,我一天也只有三个包谷馍!”

一听说发枪,高兴得跳起来

在阿拉尔市,原农一师师部礼堂改成的纪念馆里,那些看上去很原始的农具已经成了摆在架子上的展品。馆长端起一个木柄的工具介绍说:“这个是坎土曼,在这里用了上千年。我们兵团人也曾经使用这个。人民劳动总结出来的这种坎土曼,确实比较适合这里的土质。”

位于巴音郭楞州和静县的21团的场部,有一排排的平房宿舍,昔日的上海女青年韩培芬和她的老伴北京支边青年白振杰,至今居住在这里。推开他们家的小木栅栏门,就看到葡萄架下笑着迎出来的韩培芬。在他们自家的小院里,夫妇俩展示了使用和保存几十年的坎土曼,很明显,这工具前面的铁铲头依然还是锃亮的,木柄也被握得十分光滑。

姜步宏记得刚进疆那年最激动的一天,分到下面的连队以后休整教育了一个星期,当年的7月30号,宣布举行发枪仪式。一听说要发枪,大家都高兴得跳起来。就是说不单穿上军装,而且要拿到枪了!这回总该算是真正的解放军了吧。

他们迅速集合排好队,步伐比往常都整齐有力,个个昂首挺胸,高喊口号,男男女女的脸上放着红光。队伍走到发枪仪式的麦场上,大家一看,哪有枪啊?只有很多像锄头一样的东西摆在那里。后来知道那家伙叫“坎土曼”,就是它要成为人手一个、朝夕相处的伙伴。还摆着一些铁锹、独轮车、挑土筐子之类的。原来上面说的要发的“枪”,就是这土头土脑的坎土曼!

基层的干部们,比如像连长程均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对上海青年们说:“搞生产,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手里的生产工具,不就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武器吗?!”在当时热映的纪录片《军垦战歌》里,也正是这样表达的:“拿住,年轻人,这是改造大自然的武器,当然也就是革命的武器。”

这些来自黄浦江畔的年轻人,从没见过那么广大的荒地和田野,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手握着坎土曼,眼前望不到头的土地实在让人发愁。毛国胜听到老职工告诉他:“现在咱们连队有五千亩地要耕种。”王祖炯他们被领到地里,眼前看到的是长方形条田,连长程均友自豪地介绍说:“这每一块地都有五百亩到七八百亩那么大。”

不过,程均友还是很能理解这些上海娃的。他对其他老职工说:“你想想,从学校放下笔杆子,到这儿发个坎土曼。这个转变,一般人不容易,不是劳动人民,一般确实不容易接受。”一开始带着上海青年干活,他尽量不叫他们累着,来的头一个月正是盛夏,除了安排出操,就是到凉快的时辰,叫他们去树林里捡柴火。有人问:“连长,总捡柴火做什么呢?”程均友开玩笑说:“你们不是说到过年要搞篝火晚会吗?咱捡上一大堆柴火,到过年的时候,好好地点着。”结果,天天一人拿根绳子捆那么大一堆柴火背回来,就算完成任务。其实,这柴火到冬天取暖都要靠它了。

新疆和内地时差有两个来小时,夏天日照时间更长。都是天刚亮,听钟声,一打钟就起床,洗把脸,干活去了。

他们在塔里木的生活有个形象的说法:“早穿皮袄午披纱,守着火炉吃西瓜。”以王祖炯所在的34团连队为例,早晨天不亮吹哨子,或是敲钟。所谓钟可能是个废弃的拖拉机轮子钢箍,挂起来,“当当当”地敲,周围老远都能听到。这时候正在梦里,醒来看到外头还漆黑一片。衣服都是怎么个穿着?头戴草帽,脖子上扎块纱布,身穿黄棉衣、单军裤,扛上坎土曼,腰间系根麻绳,麻绳上插把镰刀。往地里去干活了。

等太阳出来以后,棉衣开始脱掉,用脖子上扎的纱布把脸蒙上。干活快到中午了,全脱掉,就剩件汗衫或背心。到晚上收工天黑了,棉衣什么的再穿起来,就这样,度过温差大的一天。还要开荒,一年发一套军装,开荒的时候,军装脱了放一边,大家都怕把衣服弄破。

在很多上海青年的记忆中,那些年月亮没下去他们就上班了,吹哨子,四五点钟起来。白天顶着大太阳干活,到傍晚月亮升起来,他们还没下班。所以叫“两个月亮一个太阳”。有的时候累到什么程度?眼睛都睁不开,在上班的路上闭着眼还在打瞌睡;晚上有的人连肚子饿都感觉不到,累得回到屋里也不洗,“咣当”躺到铺上不起来了。

说起来,他们都喜欢把到地里上工说成是上班,或许是身为兵团职工总要有别于下地干活的老农吧。过了最初那段艰难的时间,大家的一个切身体会是,等到手上打起老茧了,干活的功夫也就差不多练出来了。

但是要经受住这些磨炼也是不容易的,有的连队就发生过上海青年逃走的事情。人一逃出去就盲目地跑,连长、指导员发现了马上报告团部,团部派出武装人员去追。因为逃跑的人都不敢走大路,而离开道路就是茫茫戈壁,没有任何参照物,一会儿就迷路,迷路就会死掉,一到晚上更恐怖。最后,这些跑的人听见骑马的经过,还打枪,以为是土匪,实际上是团部派去追他们的。被带回来后,他们一个个痛哭流涕,连连说再也不敢跑了。

也有人是顺着公路步行逃出去。每个团场都有警卫班,骑着高头大马,挎上枪,去追。追到以后,把人用绳子拴在马鞍子后面,前面骑着马走,后面跟着。逃跑的事情开始发生的时候不处分,考虑到他们刚来,为了稳定队伍,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后来再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关到禁闭室反省,关上十天半月再说。

一碗饭的分量在心里几十年

对这些初来乍到的城市学生,许多朴实的老职工把他们当成宝贝一样看待,为了对他们“传、帮、带”,为了照管好他们,费了不少心思。团场领导对下面的连长、指导员要求也十分严格,要求上海青年做到的事,干部必须首先要能够做到。

从程均友来讲,那时候当个连长,全连的名字都得随口能叫上来,二百多人,自己没事就背花名册。管起这些城市的孩子真费劲儿,有的给你捣蛋,出工的时候说受不了,就坐在那儿不走了。还都是孩子,就算中学毕业能有多大,也就十八。整天都要不停地看着他们,不到夜里十二点以后,做连长的睡不成觉。

每天早晨都敲钟上班,在路口或桥头敲钟,连长早早就在桥头等着了,他要带头。而且收了包谷,收了麦子,他都不许家里人捡麦子,如果去捡了,就要让家里人送回到场上。所以那时候大仓库不用人站岗,没人去偷。

到新疆的第一个冬天来了,很冷很冷,需要烧火墙。老职工会给他们把柴火劈好,下面垫软柴,上面垫硬柴,再上面放煤,慢慢地教会他们。如果是烟道不通了,还跑来帮他们掏。老职工有时候觉得他们苦,会把上海娃叫到家里,也没有别的,就是吃碗面,吃点他们泡的酸菜。让上海青年们思想观念发生潜移默化改变的,也许正是当年那种大家庭式的温暖。

在王祖炯的内心一直装着一段温暖的故事。他的脚要穿44码的鞋,而供给制发的解放胶鞋最大的相当于42码,发的鞋他穿不了,只能让母亲从上海买了鞋寄来。但家里困难,寄一双鞋要穿很长时间。

同类推荐
  • 院墙

    院墙

    吴佳骏是当代散文新俊,本精品集以幽微的洞察、冷静的笔调,叙写了生活卑微者的血泪与悲歌,写到了人的局限与可十白。这里,没有田园的牧歌,没有抽象的抒情,只有实实在在的苦难与困境,其中充满宗教情怀的思索,以及颇具深度和诗意的人性开掘。让人看到在生存的磨难和耻辱面前,如何有尊严地活着。同时,书中还充满了作者对物性的体悟,对于人之外的动物和生物的体恤与深情,这是中国作家最为缺乏的。这反映了作家的天地情怀,一种“天容地载”的担当与超越性意向。
  • 摇着轮椅上北大

    摇着轮椅上北大

    本书主人公是河北女孩郭晖,小时候聪明又漂亮,健康且活泼,父亲是浙江大学毕业的大学教师,母亲是大学图书馆管理员。作为父母唯一的宝贝女儿。她有着许多许多的爱好,当然也有着许多许多的梦想。但命运在她一岁那一年陡然转折:因为一次轻微的挫伤,由于几家医院的错误治疗,她竟然成了高位截瘫的人。她先后做了两次开胸大手术,死里逃生,受尽了大痛苦,但最终也只是保住了生命。所以,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她就辍学了,她只能仰躺在床上,连翻身的能力也没有。但她没有放弃自己,她仰躺在床上,先后自学了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而后又在父母的帮助下,参加国家自学考试,学习了专科、本科课程。2002年,她以优异成绩获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2002年,她再次在父母的帮助下,进京赴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计划内统招博士。成为北大建校百年以来第一位残疾人女博士。
  • 灵感

    灵感

    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写《灵感》,先是受了古人诗话和笔记的影响,后来又加上今人“手记文学”的启发。由“灵感”“灵感补”“灵感五讲”和“灵感访谈”四部分组成。其中,“灵感五讲”包括“可大可久谈原型”“亦师亦友谈模仿”“成方成圆谈结构”“有隐有显谈比喻”和“求新求变谈造句”。“灵感访谈”包括“美学教授汉宝德谈灵论感”“诗人高上秦(高信疆)谈灵感的滋味”和“小说作家师范谈灵感移植”。此次出版的简体字版《灵感》补充了很多新写条目,新增了灵感五讲,提供了实践的经验。这是一卷闲适小品,也是灵感标本的展览。读这本书,可以从别人的灵感中来,到自己的灵感中去。
  • 延安延安

    延安延安

    由中共陕西省委、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纪录片《延安延安》(上下集)以口述历史的形式,真实反映了1935年至1948年,中央红军从进入陕北到中央机关离开延安的13年间,中国共产党人与当地群众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的历史。本书是电视片《延安延安》的同名图书扩容版,收录并整理了大量电视片由于时间限制而未能收入的最新史料和珍贵采访,不仅是电视片《延安延安》珍贵的文本留存,更是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典范教材与生动解读。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
热门推荐
  • 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

    全书故事围绕王葆的梦展开,想象力十分丰富。小学生王葆,好吃零食,又爱幻想,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像宝葫芦一样的宝贝,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一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他有了一个宝葫芦,心里想要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会摆在他的眼前。什么金鱼 、画报、玩具……要什么便有什么。但是王葆有了宝葫芦,并没有得到幸福和欢乐,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和苦恼。他逐渐认识到宝葫芦不是好东西,便主动向同学们揭露了宝葫芦的秘密,并毅然表示与这个“宝贝”决绝。
  • The Link

    The Link

    The work The Link began as a 557-page outline that Richard Matheson wrote for a proposed twenty-hour ABC mini-series in the late 1970s. The ABC executives asked Matheson to shorten the series into seven hours but after Matheson had written three hours of the series, the two parted company. Matheson's original vision could not be condensed without destroying the essence of the plot and characters. Here in The Link is the original outline, in narrative form, in publication for the first time.The story follows Robert Allright as he explores his own demons as well as those of psychics past as he also struggles to decipher his father's dying wish to explore an archeological dig in Arizona. Allright's only clue is the mystifying crystal that his father believes is the key to a great discovery.
  • 网游之时来运转

    网游之时来运转

    你可曾见过每刀都能暴击的刺客?你可曾听过每只普通怪物死后都能掉落极品装备的传说?王爽30级时觉醒逆天天赋,从此横扫垃圾玩家,越级吊打BOSS,收揽天下美女NPC追随。最终财色兼收,成为一代网游界的传说。
  • 糖风吹入公子心

    糖风吹入公子心

    一手遮天的神明从神位跌倒,滚入泥潭中裹满满身荆棘。曾是受万人敬仰的神,却因一念之差遗臭万年。重写过去,翻篇历史,尔等且看吾扭转风云,再向天借与君之缘。手覆红尘,眼观万千,着一袭素衣再战神佛。
  • 异类共生

    异类共生

    猎人与猎物身份互换,食客与食物命运交转。曾经不可一世的人类,如今被异类主宰。人类的科技造就了这些高级生物,在他们面前,人类这种动物只配叫作“它们”。昔日的人类夺走了这些“高级生物”的自由甚至是掌管着他们的生死存亡。他们如今站起来了!人类的罪,将百倍奉偿……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喜欢回忆里的那个你

    喜欢回忆里的那个你

    七夕短篇本人真实感受bebebe甚入!!
  • 你的余生与我相伴

    你的余生与我相伴

    PS:推荐新书《宿主她是个真大佬》欢迎大家过来观看! 前世的喻江淮冰冷无情铁石心肠,每每面对自己即将门的妻子桑池胭不是冷语相待就是直接无视。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的准妻子却因他惨死。当她满身血迹的躺在自己怀中时喻江淮那颗寒冰做的心开始慢慢融化……后来他偶然重生在与桑池胭第一次见面那天,看着倾城倾国、温婉贤淑的桑池胭,他笑了。喻江淮宣誓:“这一世,我喻江淮必定护你一世幸福安康!” 喻总:“和我结婚,钱我赚饭我做碗我刷家务我全包。” 临产前,喻总也跟着进了产房旁边架着一台分娩模拟机。 喻总:“你负责生,我负责疼。你生几小时我就疼几小时。” 桑池胭:“嗯嗯,我就是个莫得感情的大米虫!”
  • 豪门重生:首席娇妻别想逃

    豪门重生:首席娇妻别想逃

    【耳边是惑人心神的情话,掌下是猛烈跳动的心脏,背后是僵硬冰冷的墙壁,面前是自己一直深爱的男人,她怔怔地听见他说,“我心疼你。”】上一世被小白花妹妹抓住机会毁得一无所有,身死绝爱。重来一世,她不再懦弱,用心努力地成就自己的梦,打压不长眼的人,安静地写故事,没想到,却遇见了一直暗恋的他……他一直喜欢她,前世一直在寻找,却频频错过,这一世,他不在寻找,而是主动出击,果然,萌妹纸哪里跑!抓!新人新书求支持!我是浅浅,大家好!打滚卖萌!
  • 花蕊之死

    花蕊之死

    唐末五代乱世,藩镇割据,互相攻伐。五十四年间,中原地区在混乱中经历五个朝代,还有十多个小国与之并存,史称五代十国。几十年的大分裂、大混战、大破坏,田园荒芜,生灵涂炭,人们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祈祷上苍早日降下真龙天子,让百姓安居乐业。后周将领赵匡胤于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在胞弟赵匡义和心腹幕僚赵普的策划指挥下,发动陈桥兵变,代周而立,国号宋,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拉开了统一中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