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0600000024

第24章 诸受是苦,尝尽世味始知甜(1)

风波世间,观受是苦。名利让人苦,欲望让人狂。凡事过了,必生祸殃。得到了未必是福,失去了也未必是祸。人生很多事情,都不能以得失来衡量。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经历秋天风霜的苹果,才会更加香甜。而苹果树成熟的时候,也就是它失去果实的时候。

只要还能够活着,就是最幸运的事情

佛语有云:“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幸与不幸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点,全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有一个青年十分不幸。在他8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生病去世了,他不得不学会做饭和照顾自己,因为他的父亲在外面打工,很少回家。过了10年,他的父亲死于车祸,这时,这个青年必须要自谋生路了,因为唯一可以养活他的亲人也不在了,他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

这个青年工作了两年之后,因为一次工程事故而失去了一条腿。倔犟的他从不轻易让别人帮忙,而是自己学用拐杖行走。后来,这个青年拿出所有的积蓄办了一个养鱼场。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把他的劳动和希望毫不留情地一扫而光。

这个青年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找到了上帝,愤怒地质问上帝:“为什么你要对我如此不公平!”

上帝反问道:“你怎么说我对你不公平呢?”

青年马上把这些年的不幸遭遇讲给上帝听。

上帝听完,不在意地说:“你的确是够凄惨的,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继续活下去呢?”

这个青年完全被激怒了:“我当然要活下去,我已经经历了这么多不幸,事实证明,没有什么会让我感到害怕了,终有一天,你会看到我创造出幸福的。”

上帝听完这个青年的话,对他笑了笑,然后打开地狱之门,指着其中一个人对他说:“你看那个人,他生前要比你幸福很多,可以说他是一路顺风地走到生命终点的,他经历的最后一件事和你所经历的一样,在同一场灾难中,他失去了全部的财富。与你不同的是,他选择了自杀,到了地狱,而你却坚强地活在人间,这便是你的幸运……”

其实,只要我们坚强地活着,这就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因为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会有希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马休在一家石油公司上班,很不幸,因为一次机器故障,导致马休的右眼被打伤了,经过抢救之后,他的右眼还是没有保住,最后医生只好摘除了他的右眼球。

马休原来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可是在那场灾难之后,他却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为他感觉有很多人都在看着他的眼睛。更不幸的是,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长,最后公司给了他一笔钱,把他辞退了。他的妻子海伦负担起了家庭的所有开销,为了保证家里的钱够花,她在晚上还做了一份兼职。她非常在乎这个家,她爱着自己的丈夫,想让自己的丈夫好起来,海伦觉得丈夫心中的阴影总会消除的,他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可更糟糕的是,马休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受到了影响。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海伦居然看到丈夫正在和儿子踢球。海伦没说什么,只是走过去靠近丈夫,轻轻搂住他的腰。

马休说:“亲爱的,我明白以后我会面对什么,我早就清醒地意识到了。”海伦听后,泪水立刻流了下来。其实,海伦早就知道这种结果,只是她担心丈夫承受不住打击,所以才请求医生不要告诉他。马休知道自己要失明后,反而比以前镇静了很多,连海伦自己也感到奇怪。

海伦知道马休能见到他们的日子不多了,她很想为丈夫留下点记忆。于是,她每天都把自己和孩子打扮得漂亮、整齐,自己也经常去美容院,在马休面前,不管她心中多么悲伤,也总是努力地面带微笑。

过了几个月,马休说:“海伦,我发现你新买的裙子颜色太暗了。”海伦说:“是吗?”之后她跑到一个马休看不到的地方,低声哭了。因为她新买的裙子颜色非常绚丽。

于是海伦想,还能给丈夫留下什么呢?

第二天,海伦把一个油漆匠请到家里来,她想把墙壁和所有的家具都粉刷一遍,好让马休永远记住这个漂亮的家。

油漆匠工作得非常仔细,也非常愉快,他一边干活还一边吹口哨。过了一个星期,油漆匠终于把马休家的所有东西都粉刷好了,同时,他也得知了马休的状况。于是油漆匠对马休说:“很抱歉,我干得太慢了。”马休说:“看你工作得那么开心,我也为此感到非常高兴。”

最后在算工钱的时候,油漆匠特意少算了5美元。海伦和马休说:“你少算了工钱。”油漆匠回答:“事实上,我已经拿得够多了,一个等待失明的人居然还如此平静,是你们教给了我什么是勇气。”

可是马休却坚持要多给油漆匠5美元,马休说:“你也让我知道了,原来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并且生活得很快乐。”原来,油漆匠只有一只胳膊。

人生也许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是变故,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畏惧或失望的理由,即使面对已成定局或无能为力的事,也不要担忧,不要害怕,因为在这一刻,我们还活着,我们还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这就足够了。

艰苦地磨炼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

《沙原隐泉》中有这样一段话:“爬,不为那山顶,只为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最后到达什么地方,只为了已经耗下的生命;嚷,站在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爬,只管爬。”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攀爬的过程,那是站在今天的顶端向着明天的顶端进步的过程。

一个国王非常想有一个女儿,而王后果真生了个女儿,国王很高兴,他日夜盼望女儿快些长大,可一个人的生长怎能如人的意志而变化呢?他的女儿仍然在不紧不慢地成长,好像丝毫不理会父王的急迫心情,国王实在没办法,便把宫中的医生召来。国王严厉地命令医生:“赶紧给我一种药,使我的女儿吃了能够立即长大。”医生笑着回答说:“我可以给您这种药,它能使公主立即长大,可是眼下我没有这种药方,您必须给我时间去寻找。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在我找药期间,请国王不要去看公主。等公主服了我给的药后,再请您见公主。”

于是医生就到远方去找药了,这一去就是12年。12年过后,医生采药回来了,他把药给公主吃了后,便带她去见国王。国王见了长大后的女儿很高兴,自言自语道:“确实是神医,真能找到这种药,吃了能让我女儿立即长大。”便诏令左右的侍从,给医生赏赐很多金银宝物。

人们都会嘲笑这位国王的无知,不懂得起码的常识,十多年过后,看见女儿长大了,便认为是药的作用。而看了下面这个故事,就能体会出这个故事折射出的深意。

曾经有一个信徒来到一个修行有道的高僧面前,说:“我非常想得到您的指点,使我很快透彻地领悟人生。”

高僧便从基础开始教他坐禅,抛除一切尘念的静虑,积累认识各种行为的规范,认真领会佛教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和解释,最后达到摒弃一切人生烦恼的修悟境界。这人听后欢呼雀跃,说:“真快乐啊!大师,您这么快就让我能达到佛学的最高境界,您真是太了不起了。”高僧听了摇摇头,一声不吭地离开了。

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有生必有死,生的必然和死的必然一样重要。然而,生命却不仅有这两种概念,生与死对某个个体而言也许只是一个符号,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这是每个人都该经历的,也是每个人都该尊重的。生命注定要在由生到死的过程中加入酸、甜、苦、辣的滋味,感受喜、怒、哀、乐的种种心情。在经历了一切该经历的之后,从幼稚变得圆熟,由青涩变成深红,如果你拒绝了这个过程,也就拒绝了生命。所以请不要在幼嫩的时候,急于经历风雨,也不要在熟稔之后渴盼回到从前。一生的过程需要每一天最真实感受的积淀。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有高兴,有失落,有松弛,也有紧张,令人回味无穷;也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本书,中间夹杂着无数的坎坷与危机,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其实无论是戏还是书,人生都只是一个过程。一个人有好的结果,往往是因为这个人很注重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即使失落,过后也会不断地继续追求。因为他知道唯有追求,才能完善完美生命的过程,完成一个有价值的生命。成功人士对于真理、对于事业的追求无不如此。而有些人却不懂得努力的过程,过分看重结果,到头来一事无成。其实只要追求过、用心过,即使得不到,也不会有遗憾!

传说中有一种荆棘鸟,这种鸟就是用剧痛和血泪换得了一生一次的生命绝唱,它让人们明白只有磨难与苦痛才能造就辉煌的生命过程。没有十年寒窗雪,哪得梅花扑鼻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任何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成功的事业需要用心经营,美满的婚姻需要真心经营,无悔的人生更需要细心经营。生命是一个过程,只有不一般的付出,才能见到不一般的结果,如果用简单的付出就能换来精彩,那么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变得精彩,所以绚烂夺目的伟大光环只属于哪些艰苦付出的人。只要肯付出,用心了,努力了,最后能得到怎样的结果,都并不重要,因为自己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用心地把每一件事情都画上一个句号就够了。

这样已经是很好了,事情原本可能会更糟

你所拥有的未见得不好,你没有拥有的,可能更糟糕。在情况转为更糟糕之前,人们往往很难体会自己是多么幸运。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缺少什么,能够欣赏自己手里拥有的东西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国王带领文武百官到海上巡视。当船出航时,不巧遇上了大风雨。一名服侍国王的卫兵从来没有见过大海,也没有坐过船,当他看到几米高的浪头此起彼伏,黑黝黝的海水深不见底时,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恐惧,一直哭哭啼啼,战栗不已。虽然大家百般安慰他,但他仍继续哭闹,扰得大家不得安宁。

船上的人几乎都受不了,而本身就为此担忧的国王听了他的哭喊声更为恼怒,一气之下就下令把他关起来。这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他在船舱里仍然哭喊,可是大家始终想不出办法让这个卫兵安静下来,在国王想杀掉他的时候,他身旁的一位官员说:“请您允许我试一下,我也许可以使他安静下来。”国王同意了。

这位官员立刻叫人在那个卫兵腰上系上绳子,把他抛到海里去,可怜的卫兵一被丢下海,就更高声嘶喊,手脚乱动。但是没人理会他,在沉浮了几次之后,官员才让人把他拖到船上。被拖上船的卫兵连忙双手紧紧地抱着桅杆,坐在那里瑟瑟发抖,不敢再出声了。

国王很满意,便开口问官员:“你这方法奥妙何在?”官员回答:“如果他不知道灭顶之灾的痛苦,便想不到稳坐船上的可贵。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

不经历忧患怎会知道安乐的可贵,不经历失败怎会知道成功的艰难。平常的日子里,应珍惜安乐的来之不易,而不是抱怨自己有什么东西没得到。只有当我们想到现在的情况还不是最糟的时候,才会更加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也才不至于一味地在没得到的事物上较真。事实也是如此,我们永远不是境况最惨的人,如果觉得自己惨,很可能是我们所求太多,忽略太多。

一位智者在去城里的路上遇到一个双眉紧锁的人,智者问:“你怎么了,为什么愁眉不展的?”那个人举了举手中破破烂烂的口袋,埋怨地说:“世界这么大,而我现在所拥有的东西连这个破烂肮脏的口袋都装不满。”智者摇头说:“真是太糟糕了。”语毕,突然从那人手里抢过破烂的口袋,沿着路跑开了。

那个人失去了仅有的一个口袋,不由得大声哭了起来,样子比以前更加可怜了,可是他还要赶路,只好一边哭一边继续往前走。智者此时正飞快地走到前面的转弯处,把那个人的口袋放在他的必经之路上。在那个人路过这里时,居然看见自己的口袋就放在前面的路上,他开心地大笑起来,一边笑还一边欢快地叫道:“我终于找到你了,我还以为要永远失去你了呢。”

躲在路边草丛中的智者看到这一切,摇头叹息道:“快乐就这么简单,这也是让别人高兴的一个办法。为什么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快乐呢?”

俄国大文豪契诃夫曾为一些心理不平衡并因此萌生自杀念头的人写过这样一篇短文: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那就需要“事情原本可能更糟”,这是不难的——假如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当庆幸,而且要感谢上苍,幸亏你的衣服不是火药库;如果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高兴地说:“非常好,幸亏来的人不是警察”;如果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真好,幸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如果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应该高兴,幸亏不是全部的牙都痛;如果你挨了一顿棍子,那就该蹦蹦跳跳地笑着说:“我多幸运,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如果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就更该高兴,幸亏她背叛的只是你,而不是国家。

同类推荐
  •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

    本书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之一。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通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优秀职场男人是甲壳虫

    优秀职场男人是甲壳虫

    如果将丛林比做职场的话,那些强壮、勇猛、机智、勇敢、绅士的甲虫与职场男性之间有着许多生存的共同点,本书将这其中的共同点娓娓道来,将动物本能的生存原则引入职场规则之中。本书对刚涉入职场的基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高层职场男性具有自我培训、方向性引导等价值。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忠告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忠告

    世界上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通过对女人的人生愿望、生活烦恼、生理和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女人如何获得幸福有着睿智的见解和精辟的人生感悟,总结出了一套专门针对女人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方法,引导读者理性地进行思考。在本书里,戴尔·卡耐基对相关问题既做了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提出了许许多多具体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指导。他的思想和洞见是深刻的,同时也是实用的,无论是对未婚的青年女子,还是对已婚的妻子或母亲都具有指导意义。任何女人,只要灵活、明智地运用这些方法,她就可以越过许多通往幸福的障碍,最终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如意的人生。
  •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内容简介:人生路上的摸爬滚打,事业的跌宕起伏,世间的是非议论,唯有敢与苦难作伴的人,才能在低谷的阴影中坚持向前,迈向光明。
  • 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课

    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课

    追寻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幸福,然而,幸福从来都不会从天而降,女人需要足够努力,足够聪明,才能具备足够强大的幸福力,才能保持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本书分别从生活、做人、做事、财富、成功、友情、爱情、亲情、婚姻、幸福等方面入手,给女性以全方位的指导。书中不乏真知灼见,大都是过来人的切身感受,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年轻女孩可以从中展望人生,尽早领悟生活的智慧和法则;成熟女人可以从中寻求共鸣,找到朋友与知音。希望在本书的陪伴下,所有女人都能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人生只若如初见

    人生只若如初见

    他恨她。恨她用爱的名义封闭着自己。但是当有一天,那个叫做林知薇的女孩死了,彻底的离开了他的生活,林亦衡才发现,原来,她早已经住在了自己的心里,这么深...如果人生只若如初见,那该有多好。
  • 网红成团计划

    网红成团计划

    CT,娱乐公司花重金打造是当下最红网团,一群女孩子将在娱乐圈里变成人气小花,实力演技派,一夜身价大跌,还是绯闻缠身
  •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本书为我国迄今收集惠特曼散文最全面的一种,译者马永波亦是诗人,译文准确、优雅,富于诗性。林贤治在序文中评价说:“《灵魂的时刻》是一部伟大的书,它包容了我们的存在。通过惠特曼的散文,通过他笔下的政治和美学,我们思考人,走向人。惠特曼告诉我们,真正的人,不会遗弃他的任何一个同类,也不会遗弃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世界属于人,人同样属于世界。”
  • 谁的青春不怒放

    谁的青春不怒放

    《谁的青春不怒放》是一部自传体的青春励志小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女记者林怡媛赴震区采访,经历了一系列生死的考验,她将这段历程向自己的人生延伸,自筹资金,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折磨,拍摄出两部高水准、高品质的电影,并因此获得国家级的大奖。她由懵懂到熟稔,从镜头都不会看的菜鸟成长为国内顶尖的电影制作人;她放弃优越的生活和职位,为了心中的信念,抵押房产和车只为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这份人间大爱记录下来,传递给更多的人,她的青春,她的人生在光影之间投射成一朵怒放的花朵。
  • 传信人

    传信人

    十二岁的女孩陆时雨是一位传信人,因为她能够听懂猫的心声,所以负责沟通宠物猫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帮助宠物猫们解决问题,倾听它们的烦恼。在时雨的生活里,有两个谜:一个是为她的传信人工作支付工资的神秘人的身份;另一个是江对岸那偶尔会出现的五彩斑斓、透着橘黄色灯光的建筑群,到底是她的幻觉,还是确实在某个地方存在着?有一天,一个戴着滑稽的猫脸面具、连汽车都没见过的奇怪女孩凭空出现在她的房间里。女孩自称来自江对岸的世界,因为时雨的房间恰好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壁垒薄弱处,才会无意中来到这里。前来追捕女孩的黑衣人来到时雨家,在混乱打斗中,时雨跌落到异世界——梦幻大陆,开始了一趟新奇、有趣的冒险之旅,在旅途中,她收获了许多朋友,并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身世……
  • 台湾文献丛刊南明史料

    台湾文献丛刊南明史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权财女掌门

    权财女掌门

    一个手掌权财,心存高觉,如霜面容冷对变幻风云。一个月下毓影,聪慧过人,历经磨难只为易命登升。本是奇缘姐妹,偏偏积怨成瑕,前路上终是走散,分别再无牵挂。繁华一场,争斗一世,哀叹一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不过是几簇泪珠儿落下,不过是凡人那些家常里话,终究虚假。只是苦了那痴心汉子,无奈何走过冬秋春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被称作“哲学小说”的书。此书成书于1883—1885年间。就是在这部书里,尼采写道:“上帝死了!”,并且同时还说自己正在研究“快乐的科学”。《善恶彼岸》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的思想的更加聚焦与延续,只不过,思想更犀利,目光更睿智。它们可说是姊妹篇。所以,现在把它们两本合而为一出版,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而且,这样还可以用比较低廉的价格,给读者提供尼采更多的思想内容。本英译本是尼采自己认可的最权威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