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9200000015

第15章 协和谬误:承认现实,学会给自己“止损”(1)

当某件事情在投入了一定成本、进行到一定程度,却发现不宜继续下去,然而苦于各种原因而不得不将错就错进行下去,从而陷入一种欲罢不能、骑虎难下的境地,这在博弈论上被称为“协和谬误”。一旦进入骑虎难下的博弈,及早退出是明智之举,可是,在“协和谬误”发生的过程中,当局者往往无法当机立断,以便及时抽身而退,这就是所谓当局者迷。其实,协和谬误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犹疑的心理博弈。在这种矛盾中,人很容易失去理性,在失误中越陷越深。果断地退出是止损的明智之举,要学壮士断腕,应在所不惜。欲罢不能的困局

某件事情在投入了一定成本、进行到一定程度,发现不宜继续下去,却苦于各种原因而将错就错,欲罢不能。这种情况,博弈论上称之为“协和谬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位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学音乐,便给孩子买了一架电子琴,可是孩子生性好动,喜欢体育运动,而对音乐没有什么兴趣,因此,根本不愿碰电子琴。

然而,这位母亲认为,既然琴都买好了,若是孩子不学音乐,那就未免太可惜了。为了让孩子爱上音乐,她还请了一位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老师做孩子的家教,希望让这位老师把孩子带进音乐殿堂。但是,孩子始终对音乐不感兴趣。尽管这位母亲每个月支付高昂的家教费,但是孩子的音乐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结果,半年以后,这位母亲不得不放弃。

为了不浪费电子琴的投入,最终浪费的反而更多。这种因小失大的行为就是“协和谬误”的表现。

博弈论中的“协和谬误”其实是一种心理困境。当一个人对某事投入精力或成本之后若没有成果,人们选择的不是停止投入,而是继续投入。他们这样做,并不一定是不理智,绝大部分是因为陷入了欲罢不能、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

比如,按揭买房过程中,当房价跌破当初买的价格并且没有升的希望时,购房者面临着继续按揭供楼还是停止按揭供楼的两难选择:继续按揭供楼,就等于不断地将钱扔进水里,而停止按揭供楼,以前的钱就等于白花了。

在警匪片里常见到这样的情节:为了抓获犯罪团伙,某个警察被派做卧底,潜入到犯罪团伙的内部。当歹徒们对卧底有所怀疑时,便会对其进行“检验”。其中一个最常见的办法就是,让被怀疑对象做某种犯法的事情,比如杀人或者开枪打警察。

对卧底警察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杀了人,自己就成了犯罪分子,既有悖自己的职业,也有悖于道德、法律;而如果不杀人,自己将被怀疑,自己的身份也将暴露。无论做还是不做,都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

对歹徒来说,这样的做法是试金石:如果新来的人做了,证明他不是警察,或者即使他是警察,杀了人也无法洗脱罪名,也就无法再回到警察那边,他会进入欲罢不能的生存状态。

在现实的情况中,有些博弈注定要失败,就如陷入两难境地的人注定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

有一个拍卖的规则是:轮流出价,谁的价出得最高,谁将得到该物品,而出价少的人不仅得不到该物品,而且要按他所叫的价付给拍卖方。

假定有两个人争夺100元的物品,这个博弈开始后,只要双方开始叫价,双方就进入了欲罢不能的状态。因为每个人都这样想:如果我退出,我将失去我出的钱,若不退出,我将有可能得到这件价值100元的物品。

但是,随着出价的增加,他损失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博弈双方都面临着两难:是继续叫价还是退出?

当一个竞投者一下子叫出100元时,另一方会发现,如果他叫出更高的价格,那么无论他是否得到该物品,他的收益均是负的;如果他不竞投,那么他的收益为0——得不到该物品同时也没有损失。因此,当一方喊出“100元”的竞投价时,另外一方的理性选择应当是“不叫价”,拍卖即告终止,这样就能突破两难状态。

可惜的是,大多数时候人们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在实际拍卖中,均衡是难以达到的。比如,两位竞投人对该物品的估价不同,一方认为它值100元,另一方认为值120元。当认为值100元的竞投人喊出100的竞投价时,该博弈有可能并不能终止,认为值120元的一方可能会叫出超过100元的价。此时,叫“100元”的一方会考虑,如果停止,他将失去100元,于是,他会继续叫下去……

于是,竞价者便进入了欲罢不能的状态,这种情况只有到了一方不能忍受才能停止。

在实际生活中,不会出现这样“原原本本”的拍卖,虽然这只是一个抽象的博弈模型,但有些事情却很符合这个拍卖模型所说明的道理。

比如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就是“欲罢不能”的博弈。最终,前苏联因为解体,成了这场博弈的“输”家。而美国只是表面上风光,实质上也是输家,因为在这场竞赛中,美国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的。

又比如,在一个单位里,因某种原因,两人相互为敌,谁都想战胜对方,这样既耗费精力又耗费时间,可是谁都不想退让,因为退下来没有面子,结果到后来,双方都筋疲力尽,成了“输”家。

以上事实说明,有些博弈是必定要失败的,进退两难、欲罢不能的博弈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应当避免的。作为策略家,最好的方法是避免进入这样的博弈;如果因某种原因陷入了博弈,最好以某种方式诱使对方先退出这个博弈,使对方成为出第二价格的人并使对方承担退出的损失;如果无法使对方退出,自己及时抽身亦为上策。

骑虎难下的尴尬

在股票市场上,经常出现一种“骑虎难下”的情况:当你买进一支股票时,股价随之下跌;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损失,于是你便继续买进,可是它还是下跌……于是,你就陷入了尴尬之中,你再次购买的本意是想摊平损失,结果没想到越陷越深。

股票下一刻是升还是降?没有人知道。买还是不买呢?不买吧,先前已经投入了,若是退缩,购买成本就会很大;继续买吧,如果继续下跌,损失也会越来越大。

博弈论中的“协和谬误”,使得不少当局者陷入了这种“骑虎难下”的境地,最终让损失不断加重。

20世纪60年代,英国和法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开发一种新型商用飞机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该种飞机的特点是:机身大、设计豪华、速度快。在这个开发方向的指导下,英法两国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美元!

很显然,这是一场豪赌。

可是,随着开发走向深入,英法政府发现花费急剧增加,投入越来越大。然而,这个时候,他们还不能肯定这样的设计定位是否适应市场,因此,他们都开始犹豫了。

有些人提议停止研制工作,可是,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他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果就此放弃,那以前的投资就会付诸东流,所以到了后来,他们根本无法做出停止研制工作的决定。

于是,他们只能继续投入,直到把协和飞机研制成功为止。尽管后来协和飞机研制出来了,但是由于飞机存在明显的缺陷: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导致它最终被市场淘汰。为此,英法政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事实上,在这个研制过程中,如果英法政府能及早放弃飞机的开发工作,虽然会浪费前期的一些投入,却能够减少后期的损失,然而,他们没能做到,最终把本全赔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进入了骑虎难下的博弈状态。

很多人都知道,一旦进入骑虎难下的博弈,及早退出是明智之举,然而,当局者往往做不到。

20世纪60年代,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就是一个骑虎难下的博弈。1962年2月8日,美国在越南西贡设立了军事司令部,这标志着美国开始直接介入越南战争。随后,美伪军对南方的游击队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和围剿。

从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击队的反扫荡斗争进行了40余次,美军伤亡2000余人。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击队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万人口,这让美军受到了更严重的挫折。

遭受挫折后,美国就如同红眼的赌徒一样,开始不断增兵。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军人数超过了50万。到1968年,美军各兵种达到525万人。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美军已经深深陷入了越南战场。

1968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装发起“新春攻势”。经过45天激战,歼灭美伪军15万余人,这次攻势对美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使美军士气低落,美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美国在越南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预想效果,招致国内外一致反对。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迫于国内外的强大压力,尼克松希望美国走出越战泥潭,但还是有点不甘心就此罢休,想要通过谈判来“体面撤退”。1969年5月14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把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请到白宫办公室。基辛格表示:“我必须十分坦率地说明白,如果这种无谓的痛苦继续下去,势必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决定。这样拖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然而,苏联方面对于美国的计划表现出极为冷淡的态度。此后美国进行多方谈判,但进展缓慢。

1969年5月31日,侵越美军司令部宣布:自从1961年美国参加越南战争以来,美军官兵死亡已达35万人,损失飞机5400架。尼克松政府上任4个多月,侵越美军又有4000多人丧命,平均每月大约被打死1000多人。

尼克松在撤军问题上的犹豫不决终于使他吃到了苦果。

谈判不成,尼克松只好选择撤退。1969年6月8日,尼克松在中途岛宣布:在当年8月底以前,从越南撤出美军25万人。这是尼克松政府从越南的第一次撤军。

但美国仍希望奇迹能够出现。1969年11月3日,尼克松在白宫向全国发表了一篇电视演说,他主张的“边战、边谈、边化(越南化)、边撤”的方针,遭到了群众反对。为了回答尼克松具有挑战性的电视演说,“结束越战新动员委员会”组织了大规模的“向华盛顿进军”的抗议活动。

不得已,美国在加强南越政权力量的同时也加快了撤军步伐,驻越美军逐步减少。1973年1月27日,美国经过长期谈判,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上签字,这宣告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中的失败。美军撤出后,在南越留下了2万多名军事顾问,并保留了相当规模的海空部队用来支援110万陆军与南越军队作战。

越战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给美国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红了眼的赌徒输了钱,就想继续赌下去,希望能够返本,结果就会造成骑虎难下的博弈。其实,赌徒从一进入赌场开始赌博时,就已经进入了骑虎难下的状态,就好像入侵越南的美国一样,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必定会成为赢家。

损失憎恶与沉没成本

“协和谬误”的发生是因为两个关键点:一是损失憎恶,一是沉没成本。很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害怕,这被称为“损失憎恶”。而一项业已发生的成本,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收回的时候,就构成了“沉没成本”。实际上,“沉没成本”就是一种损失,若在做决策时过多地考虑沉没成本,出于对损失的憎恶,人们很容易做出不理性的思考,从而造成“协和谬误”的发生。

关于“沉没成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会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能收回。”

在这里,斯蒂格利茨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是沉没成本,同时,他还指明了对待“沉没成本”应持的态度,那就是忽视它、舍弃它。

可是,事实上,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因为他们怕浪费了买票的钱。为此,他们将会百无聊赖地浪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在企业决策中,“沉没成本”的出现是常见的事情,而且由于前期投入比较大,一旦启动投资,即便出现大亏损,有些管理者也不会马上停止项目,相反,不少人会继续投入,直到陷入“协和谬误”的尴尬境地。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觉得前期投入无法回收,实在太可惜了。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技术更新频繁,投资决策失误难免,若是无法跳出“损失憎恶”“沉没成本”谬误的圈套,在市场博弈中,必定会遭遇更大的损失。在投资失误已经出现的情况下,敢于舍弃对企业来说是真正的考验。2000年12月,英特尔公司决定取消整个Timna芯片生产线就是这样一个突破“损失憎恶”的好例子。

同类推荐
  • 成功故事

    成功故事

    初识东华软件董事长薛向东,是在北京山东企业商会成立5周年庆典上。在高朋满座、宾客如云的宴会上,穿着一身笔挺的黑色西装,举止潇洒、英气逼人的薛向东,两条浓眉下目光炯炯,脸上透着淡淡的真诚的笑容。针对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上市公司高管套现所引发的股市动荡和股民质疑,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东华软件(SZ002065)董事长薛向东说——“上市公司高管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适度套现、减持股票属于正常的流动,不会从根本上影响股市的行情,减掉的也不是高管对公司未来的信心。东华将秉承‘诚信’、‘人本’的理念,依托自身优势,专注IT行业长期发展,以良好的业绩实现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的共赢,回报广大的投资者。”
  • 掌控: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导权

    掌控: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导权

    从工作中的上司、客户、同事,到家庭中的父母、情侣、亲戚,以及日常人际交往中的朋友、对手和陌生人……掌握并运用本书中的社交技巧,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你都能够巧妙逆转被动局面,摆脱人际交往中的困局,快速、果断、从容不迫地取得主导权。即使你的对手比你强势得多,你也能在交锋中处于不败的境地,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化解困境。另外,本书对“人际界限”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阐述。缺乏界限感,是人际关系陷入困境的根源。人们往往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越密切越好,而事实上,人们生活中的许多矛盾正是由于与他人太过亲密而造成的。
  • 给心灵洗个澡(全集)

    给心灵洗个澡(全集)

    本书运用大量经典、充满智慧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具体介绍了人们应如何调节心态,在逆境中学会放弃,在绝望中抓住快乐,以积极的心态控制未来,使读者受益匪浅。
  • 用争气代替生气

    用争气代替生气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成功,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但有时你会遭遇挫折,会遭遇别人的嘲弄与排挤,这就是生活!生活需要你面对自己的不幸与失意,需要你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奋起,需要你在痛苦时寻找快乐,在愤怒时选择冷静,在执迷时敢于放弃,在失意时学会忘记!正所谓用争气代替生气!生活中有太多不值得我们去计较的事情了,公平、完美、屈辱、顾虑、失去……面对这一切,正是你的太过执著让你失去了生活本应有的快乐与幸福,学会淡泊、学会忘记、学会放弃、学会不去计较、学会用争气代替生气,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超脱。
  • 将青春活成传奇

    将青春活成传奇

    这是一本致力于探寻和聆听的心灵圣经,只写给不甘平庸相信奇迹的人间跋涉者们。它将见证在经济大潮金钱至上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需要那些仰望星空怀揣梦想的追梦之士。只要你读完这本书,就不难发现作者朴实真切的博大感情和追求真善美的坚定信念。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的文学追梦人实在不多见。该书不仅激励自己,更激励那些跟我们一样迷茫的人。告诉自己:即使再艰苦的人生,一个人也可以坚强地活下去,并可以把青春活成一种传奇……
热门推荐
  • 战天狂神

    战天狂神

    传说中的神兽异象重现人间,让濒临末世的人间再度掀起一阵血雨腥风,各宗门大派在人间开始疯狂吸纳门徒,啸天与兄弟宝明,得遇传说中的凰族后人和九五天龙族叛徒,因此发生一系列纠葛。未能及时觉醒血脉的啸天,机缘巧合下得到惊世传承,并因为一连串造化改变,恐怖的升级速度,让他为世间所不容,但是应龙转世的他,注定了他的宿命,觉醒归来的他,得到兄弟的支持,神秘宗族的帮助,携带至宝美眷,强势归来,让天地都因此而臣服在他脚下!
  •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星光璀璨(典藏版)

    星光璀璨(典藏版)

    浮华璀璨的娱乐圈,人心鬼蜮的名利场;泼天而来的明枪暗箭,防不胜防的阴谋圈套。他是万众瞩目的偶像巨星,每一步都小心谨慎,哪怕行差踏错一步,也可能万劫不复。她是为他保驾护航的经纪人,他们本该是止于工作关系的搭档,却鬼迷心窍,情难自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会有什么后果?或许是粉身碎骨,一往无回。
  • 混在三国争天下

    混在三国争天下

    汉末刘姓最好混,改姓吧。吾乃汉景帝第十七代玄孙,比十八代的刘备刚好大一辈。刘备吾侄还不快快过来参拜你叔父。新书(洪荒之时间逆天)
  • 我从圣道来

    我从圣道来

    苍茫圣道中消失的身影,以另一种姿态重生。
  • 粉嫩娇妻:总裁大人别想逃

    粉嫩娇妻:总裁大人别想逃

    十八岁家破人亡后,冬半夏去法国留学四年,回来后却选择在A市最大的酒吧工作,在酒吧碰见了常龙修。随后勾引他。两个月后半夏找上了他,并告知已经怀孕。冬半夏以为这是报复的开始,可是最后证明这是爱的开始。“说好的报复呢?”“给你生个拖油瓶是最大的报复。”他将她扔在床上,欺身而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野狐禅

    野狐禅

    《野狐禅》所收文章非“正禅”说教文字,作者漫谈历史旧事,畅论读书见解,娓娓叙述中频出真知灼见,常以旁敲侧击的方式翻旧案、立新论,对诸多文化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评介多让人拍案叫绝、耳目一新。
  • 吞噬星空之荒如梦

    吞噬星空之荒如梦

    在罗峰夺舍原始宇宙数个轮回时代之后,他的意识突然感觉到了危机,危机的来源就是无尽宇宙海。他模模糊糊感应到这次危机足以倾覆原始宇宙,但是他对此却无能为力,唯一的希望就在原始宇宙诞生出来的新地球之中。所以他耗费本源创造出吞噬星空系统,将其赠予了新地球中的一个人类——荒如梦!本文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李白诗选

    李白诗选

    李白是唐代最耀眼的诗人之一,其人其诗都以雄才纵逸,想落天外著称于世,代表着盛唐诗歌的气象和最高成就,也因此为历朝历代不同阶层的读者所接受和热爱。本书作为他的诗歌的选注本,共选诗160多首,约占李白现存诗歌的六分之一,原文则以广受好评的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为底本,注释和赏评则借鉴或取用了古今众多专家的研究成果。
  • 快穿之男神好苏

    快穿之男神好苏

    《新书请收藏~重生之后我还是大佬》半灵抬高了下巴,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对男神说:“男人,我看上你了,乖乖的进我碗里来吧。”男神不语,嘴角浮现一抹意味不明的笑。若干年后,半灵终于忍不住大喊:“我要换人!”男神笑:“你自己挑的人,恕不退换。”1vs1,男主只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