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6900000026

第26章 儿童传播的载体研究(8)

现在,有些父母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方面不如自己的孩子。美国MTV网的休闲时间调查说明,儿童比成人更喜欢新技术。在美国,喜欢在家里使用计算机的成人为40%,4~11岁的儿童却为60%;喜欢在万维网冲浪的成人占29%,在儿童中却占44%。这大大增加了网络教育的难度。但要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唯一的办法只有学习,向孩子学习、向媒介学习、向专家学习。至少应该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规则,学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会了解网络在孩子生活中的地位,学会与孩子交流,否则就难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应该是自己孩子的最佳保护者,因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的关注和帮助,是保证孩子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1]。

美国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在理想上是要让儿童成为新技术的主人,他们不希望儿童为新技术及其环境所控制,被动地去适应新技术,而是反复强调儿童面对新技术时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作为人如何利用新技术工具。我们要知道,计算机教育是要将儿童培养为一个主动的使用者。当他需要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解决问题时,他会使用计算机。如果他不需要,他也可以不使用。据一些校区的计算机教育主管介绍,大多数孩子平均每天上网1~2个小时。户外游戏、伙伴交流、体育运动、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爱好仍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唯一让他们注意的是,有些儿童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看电视的时间。但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好事,因为网络技术使用是互动的,而看电视多少是被动的行为[2]。

2.如何对待儿童看电视

(1)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下看电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完作业才看电视。如果放学以后就有好看的电视节目可以先看,但一定要留出足够的做作业的时间。否则,只好放弃这个电视节目。

如果有户外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的机会,先安排这些活动,然后再安排看电视的时间。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这种机会太少了。

帮助孩子制定看电视的时间表。父母和孩子一起商量,什么时间是孩子看电视的最好时间,这要根据儿童电视节目的安排和孩子学习时间来统筹安排。鼓励孩子将安排好的时间表画出来,挂在家里某个显眼的地方,并督促孩子自觉遵守。

在选择电视节目的时候,一定要看好节目时间的长短。如果每天看电视的话,尽量选择一个小时以内的节目看。如果一个节目超过2个小时,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把作业、家务、休息等活动安排好。否则,最好别看这个节目,或让父母录下这个节目,待休息日再看。

对节目有所选择,即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最有意思的节目看。待节目完后,迅速离开电视机,去做其他事情。有些孩子(包括成年人)在电视完了后,还靠在沙发上懒得动,无意义地将频道换来换去,结果时间都浪费掉了。

(2)选择电视节目。电视台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电视节目,但我们不可能都看。这就需要我们做出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电视节目看。

选择可以从电视节目单开始。在电视节目单上,我们看到,有些节目对孩子毫无意义,如某些教学节目所教授的内容与他们无关;有些节目孩子可能完全不感兴趣,如家具城介绍等。实际上大部分儿童、青少年比较感兴趣的节目是儿童连续剧、成人连续剧、《焦点访谈》类的新闻节目、综艺晚会、谈话节目和青少年节目。我们可以在这些感兴趣的节目中做出选择,即: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一个或两个最有兴趣的节目看。

每个人看电视的兴趣不同。比如,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儿童不一定喜欢看;或者正相反,儿童喜欢看的父母不喜欢看。认识儿童的电视兴趣,才能选择最适合儿童自己的节目。个人的电视兴趣往往与他自己的生活追求和情趣相联系。如果一个人喜欢幻想或追求娱乐,他可能就要看武打片、侦探片、科幻片、童话剧等;如果喜欢通过电视认识世界、社会和自我,就可能爱看大量的纪实类节目;对军事武器特别感兴趣的孩子,可能专门看军事节目。电视既可满足我们认识社会的需要,也可满足我们幻想娱乐的愿望;既可开阔我们的眼界,也可提高我们对某种事物的专门兴趣,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电视兴趣由3个元素组成:节目类型(新闻节目还是戏剧节目等),节目主持人或演员,节目内容(幽默内容还是严肃内容,幻想的内容还是现实的内容,等等)。电视兴趣没有好坏之分,如不能认为喜欢看知识性节目就是好的兴趣,喜欢看娱乐节目就是坏的兴趣。认识儿童的电视兴趣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电视节目,使他们的生活更快乐,而不是为了在家里开辟“第二课堂”。

(3)观看成人电视剧。如果孩子喜欢看成人电视剧,注意选择情节简单、比较接近现实生活并与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接近的内容。如果成人片里有表现成人社会阴暗面的内容,如暴力、乱伦、奸杀等,或成人的焦虑、怀疑、恐惧、狭隘等,要避免儿童观看,否则要向儿童做出解释,说明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的,并且是被社会所否定的。尽量避免让年龄较小的孩子看到暴力、色情及令他们焦虑和恐惧的内容。

当然,儿童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对电视的理解水平也是不同的。有的儿童很小,就能看成人纪实类的片子了,有的儿童都上四五年级了,还只会看动画片和童话节目。在一般情况下,有较高理解水平的孩子特别愿意看比较复杂的成人片。叮嘱孩子最好不要独自看暴力、恐怖等内容的成人片。

(4)关于“电视瘾”。“电视瘾”即看电视上瘾。20世纪60年代的一些专家发现,过于沉湎于电视的儿童,其行为和思维方式逐渐脱离了现实世界,在适应社会方面产生了严重障碍。因看电视上瘾而导致适应障碍,被称作是“电视瘾”,有时也叫做“电视病”。有电视瘾的儿童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

由于图像信息比较容易吸引儿童,转移儿童对现实的注意力,儿童越来越依靠电视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从而脱离了其他活动。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后,可以逃避到电视中去,在无休无止的观看中,危机感消失了,儿童重又变得“充实”和“满足”,忘记了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看明天的电视节目,成了激励儿童生活的希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看电视越上瘾,对现实生活越不关心;越不关心,就越难适应社会;而越难适应,就更依赖电视。结果,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适应障碍。

专家们认为,儿童看电视上瘾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倾向。一些父母看了媒介报道后对“电视病”很紧张,动不动就问孩子爱看电视是否有“电视病”,其实,由于大多数儿童生长在正常环境中,“电视病”不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病”。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来测量孩子是否有“电视病”,这些指标主要是:接触量过多,比如平均每日接触4小时以上;不加选择地看电视;除了看电视,对其他活动大多不感兴趣,尤其是对与人交往不感兴趣。看电视成了最好的精神寄托;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

如果只有其中一两种表现,比如在假期中儿童、青少年可能每日看电视时间较长,但仍对其他活动非常感兴趣,还不能说是上“瘾”。

如果同时具备上述4种表现,那么,就是非常典型的“电视瘾”了,这时就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了。研究表明,社会关系不好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容易患“电视病”。社会关系不好是指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紧张或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伙伴关系紧张(如总遭到伙伴排斥)以及师生关系紧张(如总感到教师不喜欢自己等)。这些儿童实际上是把电视当作缓解紧张的“药物”。但过度依赖“药物”,就会失去在现实中生活的勇气。所以,如果孩子社会关系紧张或感到学习压力较大,父母就该关心他们的媒介使用。关心媒介使用是为了观察孩子的生活状态和变化,而不是为了杜绝他们的媒介使用。在这时,杜绝并不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获得成功[3]。

3.如何指导儿童阅读图书

儿童读什么书好?首先要看儿童能读什么书,而儿童能读什么书,取决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儿童只有读了适合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的书籍,才可能得到娱乐、知识和智慧。因此,我们从儿童能读什么书谈起。

(1)婴儿。他们不能真正读书,只能用耳朵“读”父母讲给他们听的事物、故事或歌谣。当父母指着色彩鲜艳的儿童书籍给孩子“讲”书时,婴儿开始知道了书籍是与自己有关的东西,认识了书里有好听的、能使自己快乐的故事和歌谣。而在父母没有开始为孩子讲书时,孩子即使看到了书,也不知书为何物。在这个时期,父母是儿童“读书”的主宰,他们决定读或不读、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等等,儿童年龄越小,越被动地等待着父母的“恩赐”,这是婴儿“读”书的主要特征。

婴儿能“读”的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以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的书,如看图识字类的书籍。我们知道,婴儿1岁半以前主要是单词句时期,即用一两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如婴儿说“帽帽”,可能表示“我要戴帽帽”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词类的数量也增加了。婴儿依靠这些词来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等,并开始理解一些事物间简单的关系。因看图识字类书籍不仅仅是识字,主要是通过图画和父母发出的声音来认识事物。目前,儿童图书市场上看图识字类书籍较多,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或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来选择。

第二,以简单短句为主的书。婴儿能说出的句子有3种:单词句、简单句(有主语、谓语或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等)和复合句(两个以上有一定相关关系的简单句)。据心理学研究者统计,年龄越小,使用单词句越多;年龄越大,学会使用复合句越多;但在1.5~3岁的年龄段中,儿童使用简单句最多。并且,年龄越小,儿童使用句子的字数越少。所以,给儿童“读”的书应该是以简单短句为主的书。这些书可以是介绍事物的,如介绍轮船、飞机等,也可以是介绍人的,如介绍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等。其表现形式可以是看图说话,或是有简单情节的故事书。

第三,构图对比强烈、颜色鲜明的图画书。心理学实验说明:婴儿知觉的分化性较差,不能感知细微的变化和比较;同时,婴儿对鲜明的暖色,如红、黄色反应较敏感。因此,我们给婴儿“读”的书,其各个构图应该是差别较大的,甚至是较夸张的,有强烈的对比性。比如,图中一个女孩戴有一个蝴蝶结,这个蝴蝶结也许大到和女孩的头、甚至身体一样时,小“读”者才能高兴地感觉到;图画的颜色也应该是鲜明的,以唤起小“读”者对认识对象的强烈直感。

第四,“重现”自己生活的图书。由于婴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特征和经验的贫乏,婴儿大多难以想象和理解他人的生活。比如,当图书中有“爸爸”、“妈妈”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理解什么是爸爸,什么是妈妈,但当出现“银行职员”时,他们就不能理解或想象了。当婴儿抱起布娃娃“喂”东西时,头脑中想象的是妈妈或阿姨喂自己的情景。因此,儿童能“读”懂“重现”自己生活的内容,如穿衣、吃饭、和妈妈爸爸等人亲热、上幼儿园、和小朋友游戏等。

第五,内容单纯、容易上口的歌谣。婴儿时期是儿童开始学习说话的时期。他们的再认能力较低,语言连贯性较差,如果反复吟唱一首歌谣,儿童就能不断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首传统的歌谣饶有趣味,常常使儿童获得这种满足: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不仅如此,儿童还从歌谣中学到了一些知识。

第六,注意力集中在10分钟左右的书。儿童心理学指出,无意注意是整个婴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注意形式。一个1.5岁儿童能集中注意5~8分钟;2岁半的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是10~20分钟,家长为孩子买书,应该尽量买10分钟之内能“读”完的书。在这个时期,家长可以为儿童购买类似《彩图婴儿故事集》(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书籍,也可为孩子订阅像《婴儿画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那样的杂志,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4]。

同类推荐
  • 拆字谜:老爷爷的故事宝囊

    拆字谜:老爷爷的故事宝囊

    本书所选的谜语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有爱国故事、历史故事、民间爱情故事、侠女故事、幽默笑话故事等,在故事中融入谜语,并在故事结尾留有谜题,与读者形成良好互动,在教读者猜字谜、拆字谜的同时,提高读者我国汉字、历史等传统文化的认知,锻炼读者的想象力,同时丰富广大读者的业余生活,使读者增长知识,启迪人们进取向上,并使人读后开心一笑,留有余味。
  • 有蹄大家族

    有蹄大家族

    从来没有哪一种疆界像动物王国一样让我们自由驰聘,也从来没有哪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可以如此:轻松、贴心、灵动。本书是“动物王国探险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在这本书里,你将继续跟随少儿科考队。这次少儿科考队将带领你们去考察的是有蹄动物大家族。像斑马、梅花鹿、长颈鹿、大象、犀牛等等等等。想多了解它们这个家族,那就接下来听听它们的故事吧。
  • 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

    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

    尽览古今中外武器宝库,揭开全球经典武器秘史!遴选人类武器制造史上的王者利器与经典之作,以权威数据和珍贵图文资料进行专业解读!本书分为古代武器、轻武器、火炮、舰艇、导弹等章节,全面清晰地展示了各类武器的传奇历史、发展脉络、性能特点以及神奇威力等,以海量的美图向你展现武器的无穷魅力。还等什么,赶快跟随本书进入博大的武器家族吧!
  • 史海沉钩(走进科学)

    史海沉钩(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世界科学博览2

    世界科学博览2

    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类图书。力图全方位诠释科学领域的种种现象,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科学世界,更加立体、真实地感受奇妙的科学之旅,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热门推荐
  • 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图书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本书由韩震担任主编。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听风过唯落花雨下

    听风过唯落花雨下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造化弄人,将他们分隔两方。相隔不远却似隔有千万里;寄情以风,貌似只有风才是自由的,它带去一切所思所想。遥城山水仍在,但存留给他们的就只有那一点的儿时欢乐和寄予风中的一丝真情……他们的故事关乎友情,关乎爱情。微风阵阵,声声不息。繁花落,雨暂歇,唯他(她)而已。愿多年之后,他们能成为心中的自己。
  • 仇池笔记

    仇池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去往G城

    去往G城

    吕行发出的最后一封邮件是周末,他跟一位同样注册了“同城约会”的男性朋友交流着彼此的“艳遇”感受,他似乎很中意约会中一位叫“糖”的女人,吕行在给那位男性朋友的邮件里表达了对糖的赞美,说她的确像块奶糖一般会令男人融化……说有机会介绍他们认识。邮件末尾他说会和“糖”去周边某个景区尽情玩几天。我将吕行的邮箱从地址簿中删除了,选择了拒收此用户邮件。虽然这一切意义并不大。吕行,也许他认为他压根谈不上背信弃义,他只是在用男人的方式享受生活,如此而已,那次路过我的城市,他或许认为只是一种相互的成全,如果我因此而衍生出什么,以至对现有生活产生质疑甚至颠覆的念头,那也只是因为我长期生活在内陆城市所造成。
  • 天籁魔灵音倾世魔音

    天籁魔灵音倾世魔音

    沈清忱是妖界的公主,桀骜不驯,可却偏偏爱上了白宸,沈清忱的歌声是可以让重伤的人起死回生的,可后来白宸要娶韩诗晴,大婚之日,悲伤不已的沈清忱,穿着一身黑色的婚服,拿起师傅生前赠与的琴,一瞬间洁白的琉璃琴,变成了黑色,她弹起了琴,唱起了歌,可却不是起死回生,而是……
  • 逐梦的音符

    逐梦的音符

    我们就像跳动的音符,在生活的五线谱轨迹上彷徨、挣扎,渴望成为那个最强音,不断发出欢快、愤怒、哀伤的心声,可大多数,都被无情禁锢,或淹没在了音浪之中。本书故事人物均以小明、小红、小芳、小杰、小强、老江大哥、隔壁王婶儿等方式命名,泛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也许,他就在你的身边,也许,你也曾是其中一员。
  • 寄卢载

    寄卢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