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3900000003

第3章 前言衙门的千古嬗变(3)

政治体制内部的权力分配不可能平均,有些机构的权力要远高于其他机构。随着皇权专制的强化,权力始终倾向于同皇权结合紧密的机构。从两汉的尚书,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到两宋的政事堂和枢密院,到明朝的内阁,再到军机处,无一不是各自时期由皇帝掌握、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它们是权力的核心。机构增减、官员沉浮,皇帝看在眼里,却不记在心里。他真正在意的只是核心权力部门的运行和人事情况。千百年来,政治制度日渐繁密,核心权力机构始终处在聚光灯下,是后人观察古代政治的便捷窗口。

何谓“衙门逻辑”?

古代政治制度在千百年的实践运转中,产生了自己的逻辑。千古衙门在实践中逐渐背离缔造者和设计者的初衷,产生了独立的、强大的运行规律,诞生了新的标准和规则,自动运转下去,我们可以称之为“衙门逻辑”。衙门逻辑往往是有违常理的。它没有明文的规定,却真实存在;它独立于人们,却让衙门内外的官员、百姓都深陷其中。

这就好比人们设计了机器人,希望机器人为人类服务。结果机器人有了自己的思维,自行活动起来。人类非但操纵不了机器人,反而受到了机器人之害。做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古代衙门就是那个机器人。

在古代,任何一个立志改革政治弊端的人,必须进入现行体制博取高官显位,才有可能实践抱负。但结果都不是他改变了体制,而是体制改变了他。在攀登高位的过程中,他逐渐变成了体制的一分子,变成了现行体制的“产品”。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尖锐批评晚清体制中的高官“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喏,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等位高权重、大权在握,“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他们不仅年老体衰,而且不愿意改革了,“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要知道,如今的老朽高官,倒退几十年也是热血青年,激扬文字、革故鼎新,满口变革。进入体制之日,他们以为自己踏上了实现理想的征程,殊不知最终走到了理想的对立面。

下述例子,也许能更形象、更直观地说明“衙门逻辑”的概念:

例一:天下官员,无论职位高低,在理论上都是朝廷命官,都上对皇帝负责、下为百姓造福。大家是平等的。职权的大小并不代表素养和人品的高低,权力更不能侵犯人格尊严。但在实践中,权力扭曲了人格。官大一级压死人,官职高者欺压职位低者,权力大者侮辱权力小者。可悲的是,这种欺压与侮辱为上下所接受,官卑职小者仿佛觉得自己就低人一等、理应受欺负。而对他人颐指气使、飞扬跋扈的高官,自身往往受过被侮辱、被打压、被迫害的创伤。秦汉时期,官员关系还相对平等,县令能参见宰相,侃侃而谈;唐宋时期,下官小吏敢跟主管争辩政务,并不唯唯诺诺;明清时期,不要说县令,就是巡抚也要上下运作才能见内阁大学士,大学士一问巡抚一答。有位知县老爷跪在和珅门口求见,和珅骂道:“知县是什么虫豸,也来见我?”总理衙门处理外交,外国使臣说一句话,清朝官员面面相觑,下级看上级、资历浅的看资历深的、大臣看亲王,亲王说一句,大家纷纷响应。在场职位最高的人不说话,其他官员就一片沉默。

不知从几时起,官员相见的礼节也恶化成了跪拜礼,下官拜见上官。如果两人官职相差太大,下官还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谨小慎微、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个,仿佛奴才见主子一样。这种不正常的官场礼节,直到清末才从南方省份开始逐步纠正,改为官员相互行作揖礼。官职低者先行礼,高者再还礼。

例二:人类对于疾病,总抱着“早预防、早治疗”的态度,希望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初。讳疾忌医是不对的。政治体制和人体一样,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体制的长远健康发展着想,这些问题也要早预防、早治疗。然而,古代官员对于衙门内外的问题,往往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既关己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官员们的惯常做法是行文发函,似乎用几封文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文书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推卸了自己的责任而已。古代官员,尤其是达官显贵们,是社会精英,视野、思路甚至智商都比黔首愚民们要高。他们理应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有责任处理掉。可惜,多数官员任由衙门外狂风暴雨,端坐厅堂之上无动于衷,只盼着问题别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起码别在自己任

期内恶化。

究其原因,一来是官员们不愿意做事。多做事就多出事,少做事则少出错。勇于干事的古代官员有,但仕途顺畅的极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干了很多事,经受了很多挫折,最后即便列入正史、名垂千古了,但在生前几十年沉溺于州县下曹,不得升迁。相反,中庸无为的同僚们,则“无病无灾到公卿”,飞黄腾达去了。那谁还愿意去揽事、去直面问题呢?第二,很多问题并不是官员个体力量能解决的。衙门内外的很多顽疾和突发问题,是系统性的、根本性的问题。比如闭关锁国、横征暴敛、皇权扩张、军人干权等等。政治体制有问题,体制中人比一般百姓的感觉更敏锐,也更深刻。他们深知不改变现行体制,就不能根治问题。而根本性的变革,谈何容易?大家坐视衙门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救,只好在血雨腥风中又来一次改朝换代。

例三:凡事都有是非曲直;做人要有对错观,做正确的事情、拒绝错误的事。相信每个人从小都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但是,古代衙门不论对错,只看输赢。比如,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先后做过山东范县及潍县的知县。他刚正不阿,不逢迎上司,却深入民间,洞悉百姓疾苦。一年闹饥荒,郑板桥主动为民请赈,结果忤逆了上司,被参罢官。他去官的那天,百姓遮道挽留。应该说,郑板桥做了正确的事情(勤政爱民),但却是官场上的输家(弹劾罢官)。郑板桥在古代史中并不孤独,官场输家中有许多人做了正确的事情。同样,许多仕途赢家,却做了错事,比如弄虚作假、阿谀奉承、你虞我诈、倾轧伤人、口蜜腹剑、厚颜无耻、趋炎附势等。可叹的是,当时的官民都羡慕后者;后来者,即使嘴上赞颂郑板桥,心里却在羡慕同时期的和珅。

“官场莫论对错”的本质是功利政治,抛弃了道德、真理和精神等等,只看是否对仕途有利,是否对处理政务有利。长官决策时,采纳的往往是“可行”的意见,而不是“正确”的意见。因为意见虽然是“对”的,但与现有体制不吻合或者对巩固自己的权势无益,为什么要采纳呢?长此以往,“输赢”绑架“对错”。官场上最后的赢家,自封为或者被认为就是正确的、光荣的。赢家书写历史,强制推行自己的对错标准。如果民众对此熟视无睹,无异议不反抗,就很可能黑白颠倒,贻害无穷。

例四:靠本事吃饭、独立且正直,应该是人类社会公认的正形象、正能量。但在衙门里,真才实学并不是平步青云的通行证;独立与正直非但不为衙门认可,还可能对衙门、对保持者造成伤害。我们在古代史上能找到许多例证。庸才青云直上、尸位素餐的有,阿谀奉承、攀附权贵的官员也不在少数。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官场中人,免不了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与行政无关的事情。很多时候,决定他们宦海沉浮的不是才能和品格,而是哪些“无关的事情”。在施展抱负之前,官员们先要在人情世故、官场明规则潜规则等等编织的巨大网络中纵横捭阖,以求获得干事的身份与地位。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有真才实学的贤臣干吏,缺少的是既有真才实学,又能折冲缓和,把才学用到实处的能臣帅才。

凡此种种不合常理之处,都因为衙门逻辑的作祟。而衙门逻辑的核心,是“权力本位”,一切行为以获取或保有权力为目的,一切考量围绕权力的得失展开。在政治体制中,各个衙门考虑的是自己的部门利益,官员考虑的是个人的进退荣辱。天下安危、百姓祸福、仁义道德,都退居其次,甚至只停留在口头。因为,品级的高低(权力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官场中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权力,是官员施展抱负、实现目标,甚至保全人身和财产的首要条件。官场中人必须巩固现有的权力并不断扩展权力,才能谈及其他。这一认识,可能是剖析古代政治中种种消极与负面内容的利器。

越往后发展,衙门按照自身逻辑独立运转下来,离初衷就越远。衙门本身发展得越强大,对衙门中人的异化就越严重,改革的难度就越大。

黄仁宇在《中国社会的特质》一文中认为中国的高度中央集权,是由地理环境造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因为不得不持续地被加以完善并维系,使中国的政治和伦理的成熟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制度的发展,如多样化的经济制度、系统化的民事契约法、保护个人的司法体系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述的那些制度相对而言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反而确定无疑地被抑制,以免它们扰乱帝国的统一管理。”中国古代集权的强化,与衙门逻辑也大有关系。衙门逻辑的运行,离不开政府集权。集权环境是衙门逻辑的温室,公平、公开和竞争则是衙门逻辑的“病毒”。集权的需要,塑造了衙门的稳固和规模。衙门为了自身利益,反过来要强化集权。它为了摄取更多的资源,就要跳出政府范畴,插手控制其他领域;为了垄断权力和资源,它就要排斥平等的对话,拒绝妥协、开放和变革;保守是它的特质,僵化是它的趋势,虚弱和奔溃是它的结局。遗憾的是,中国古代少有新意的改朝换代,使得衙门虽然能够被摧毁,但衙门逻辑每每在新的王朝借尸还魂。

绝大多数时候,官民人等并非反对官府,反对朝廷,也不是反对官场中人,而是反对自私保守、封闭僵化的“衙门逻辑”。

同类推荐
  •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本书以笔者自己访学美国期间的经历为基础,观察与思考当下美国的日常生活、宗教状况、种族问题、娱乐产业、社会治理及在美的华人状态等,多元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立体的美国。书中既有生动的个案, 如美国真人秀节目、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华人的圈子文化等,又有与前辈学人观点比较之下的个性化思考,探讨了美国媒体在社会与政治参与中的角色,美国娱乐行业生态与背后的治理逻辑,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适应问题等。
  • 开拓机遇 应对挑战——在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上的发言

    开拓机遇 应对挑战——在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上的发言

    2015年11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题为《开拓机遇 应对挑战》的重要讲话。
  •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和它的前景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和它的前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华黎明就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和它的前景,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伊朗的角度看,伊朗为什么这么执著地要发展核技术?在这里我没有说核武器,因为伊朗官方从来不承认它研究或者生产核武器,所以我说的是核技术;(2)美国同伊朗到底敌对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跟伊朗关系这么紧张?(3)所谓的核不扩散体制实际上是什么情况?
  •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新闻办联合承办,是一个高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的学术论坛。本论坛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是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中国故事丰富而精彩!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卖古董养你啊

    我卖古董养你啊

    娱乐圈当红小花X古董界大佬1.即将走上大红大紫人生巅峰的林锦枝,遇到了晕倒在她家门口“弱不禁风”的美男子。一个没忍住,把他拐进了家门。哪知第二天就被传出当红小花夜会神秘男子的绯闻。“证据”确凿,被迫承认“恋情”。2.拥有神经质超能力的殷荀洲,只要身体虚弱就会失控,自从遇到林锦枝后,身体虚弱不会瞬移了,但只要她神经紧绷,就会被瞬移到她身边。林锦枝:“你怎么老是出现在我面前”殷荀洲:“我的超能力好像认识你”林锦枝:“????”
  • 好冷我能蹭个热度么

    好冷我能蹭个热度么

    “姐姐,给口烫水喝吧.....”陆和平在大街上抱住了一位美女的大腿,可怜巴巴。“姐姐没有烫水哦。”这位美女微微一笑。“没关系。”陆和平十分干脆地从背后的旧冰箱里拿出了一个破电热壶。“我这有工具,给我蹭点热度,我来烧。”
  • 驯徒记

    驯徒记

    当大部分女修因复仇、重生、穿越等种种理由从炼气期开始奋发向上时,阮琉蘅开局元婴期,活了两千多岁,浑身爆满了金手指。有最强的修真界师门作为后盾,贵为峰主,总裁气质全开,所向披靡!直到她遇到了那个落魄流离,却桀骜不驯的少年,生生把满身仙气儿的她逼成“妇道人家”。玉不琢不成器,忠犬调教,势在必行!
  • 深深夏寒轻

    深深夏寒轻

    18岁以前:乔深深与江之夏青梅竹马,早有婚约,江之夏对乔深深像管女儿一样事无巨细,在乔深深眼里江之夏是她的专属家长,禁欲系男神,不敢亵渎。18岁以后:乔深深:“江之夏你别再过来了我已经没力气了!”江之夏:“没关系我还有力气。”乔深深:“江之夏我想请你帮个忙...”江之夏眸子一沉:“帮忙可以,不过要先贿赂我。”乔深深炸毛:“说好的禁欲系冰山男神的呢!”江之夏莞尔一笑:“我可从没说过我是正人君子。”
  • 青华秘文

    青华秘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漫威之八极天

    漫威之八极天

    简介实在是不好写,主题大致就是一个原地球少年到漫威,凭借着动漫星游记的最强格斗术八极天打酱油的故事。
  • 我家王妃是个小神医

    我家王妃是个小神医

    穿越到书里面,还是自己写的书,居然不是女主角,幸亏也不是反派。自己的书,小神医当然要自己把握命运。
  • 思兮暮兮

    思兮暮兮

    一场邂逅,让他和她的命运交缠在一起是命运之神的眷顾还是捉弄……甜宠小剧场:“嘶!兮儿,疼!”君暮白可怜巴巴的说.“活该,谁叫你非要逞能,我又不会被伤到!”叶思兮好没气的说.“兮儿~要不你亲我一下吧,这样我就不疼了.”君暮白笑着说。“滚”“兮儿~你不爱我了~”“…………”(不虐,男主对女主和其他人双标,女主人前有点冷酷,但熟了之后不一样了)
  • 最漫长的告白书

    最漫长的告白书

    那一年,她是静坐海边、孤单看书的小女孩。那一年,他是枕着浪花而来、碧眼栗发的小男生。那一年,她拉着他去海边看星星。那一年,她和他成了彼此唯一的玩伴。可是,转眼,他们之间就隔了十年的距离。十米,五米,两米……就算面对面擦肩而过,也无法抵挡时光带来的面目全非。在日落的海边,青春永远没有地平线,却是我们最美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