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3900000002

第2章 前言衙门的千古嬗变(2)

贵族政治的缺失,有利也有弊。弊的一面就是中国社会缺乏“贵族精神”。贵族精神,似乎是一个类比西方历史的概念。西方的贵族不全是建立在爵位和财富之上,更主要是与荣誉和责任相挂钩。真正的贵族视荣誉为生命,独立正直,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富有号召力,被视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一个衣着光鲜的暴发户和一个破落寒酸的贵族同时走到大街上,西方民众会向后者致敬。这就像民国时期的云南彝族,成分有黑彝和白彝之分。白彝是普通大众;黑彝是领袖,是战士,服务乡里,操持公务,贡献智慧,类似于西方的贵族。当时,尽管黑彝生活困苦,为生计奔波,但依然把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穿着打扮整整齐齐,走路干活挺直腰板。遇事,黑彝急公好义,把握乡里的主导权,白彝服从黑彝。中国传统社会就缺乏类似的贵族,少的是领袖、多的是看客,少的是公义、多的是私利。地方乡绅扮演了类似角色,但乡绅家族本身流动性很大,极难世袭成为贵族家族。

第三,政治体制内部蕴含制约精神和制度设计,保证了体制的生命力。

古代帝王虽然专制独裁,但程度并不绝对,面临软硬两种制约。儒家思想可能是对专制君主的最大的软性制约。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历代帝王都改造儒家思想为我所用,标榜以儒治国。既然标榜了,不管帝王的真实心思如何,就得做足表面文章,接受儒家思想的约束。儒家讲求“仁政爱民”,帝王就要跟着呼喊仁政口号,做出亲民举动,掩饰自己不仁不义无孝无良的言行。而用儒家思想武装起来的士大夫群体,也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帝王。“臣事君以忠”,反过来要求“君待臣以礼”。君臣各有道,君无君德、臣无臣道,就会被朝野视为天下将乱的征兆。总之,如果帝王不遵照儒家思想仁政爱民,就会丧失执政的合法性。

儒家影响之深广,经后人阐发,衍生出了更多的制约思想。比如,既然仁政爱民是帝王的职责,那么后世就发展出“暴君可伐”的思想。那些残暴无道的君主,也就丧失了继续执政的合法性。这一点甚至成为了王朝更替的口号。许多暴君的统治合法性,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他们开国老祖宗高喊的“暴君可伐”。又比如,“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使得国家的分量很重,并不输于帝王。清初,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把皇帝死活、朝代更替作为兴亡标志,而把思想文化之变作为天下兴亡的标志。这就把帝王的地位排在了思想文化、国家天下之后。再比如,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有参政议政的热情和动力,这就限制了帝王对权力的垄断,抵制帝王的独断专行。南宋著名御史刘黻说:“天下事应当于天下共商议,非君主一人可以私下处置。”潜台词就是皇帝要选贤用能,分权给贤能之士。“贤能政治”是古代的一大政治理念。君主要亲贤能远小人,如果疏远贤能迫害好人,也会损害政治合法性。当然,上述思想和现代民主思想是有差别的。

帝王言行有错,臣民是可以规谏的。这不仅有理论上的制约,更有制度设计。比如大臣们对帝王的政策、举止、作风有意见,可以劝谏乃至指责。历史上就不乏犯颜上奏甚至冒死极谏的大臣。唐代的魏徵、明代的海瑞,就因训斥皇帝而出名。一些脑袋“冬烘”的读书人,还以劝谏皇帝来博出位、立名节,拿着放大镜查皇帝的纰漏,乐此不疲。打屁股、蹲大狱甚至砍脑袋都无所畏惧,甚至欢迎,只要能“名垂青史”就可以。古代政治制度中始终存在“谏官”系统,专门负责纠察劝谏皇帝。因此,《甄嬛传》里的雍正,好不容易去清凉台看望病中的弟弟,还来去匆匆,说:“出宫一趟不容易,多少言官的眼睛盯着朕呢!”

制约虽多,但并没有达到实效。一来,这些制约缺乏强制力,不能对皇权产生实质性的冲击;二来,所有制约的前提观念是承认皇权,承认皇帝的与众不同和无上权力,只是要求皇帝不能做得太差,不能背离原则胡作非为。这和现代的权力制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当一个皇帝不怕舆论、不畏惧文官集团的死缠烂打,拒不接受制约,儒家思想也好、文官集团也罢,就都束手无策了。历史上还真涌现出不少这类的胡为帝王,比如南朝宋代的前废帝、后废帝,比如明朝的正德皇帝。

第四,政治权力和社会力量存在博弈,官府强而民间弱,但基层自治力量不容忽视。

古代官员似乎很空闲,涌现了不少“官员旅行家”。后人在名胜古迹中常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北宋的苏东坡就是众多官员旅行家之一。比如,他主政杭州期间,修了一条苏堤方便观赏西湖风景,白天跑到西湖群山上和僧人们喝茶谈诗,晚上约一票客人夜游西湖。后人有言“东坡到处有西湖”,可以理解为苏东坡处处点景、造景。他宦海沉浮,“历典八州,行程万里”,今人对他的施政举措知之甚少,倒是随处可见“东坡肉”和与其相关的风景。这说的是古代官员政务的清闲。史书中经常出现能臣干吏长年累月不处理政务,一旦处理起来,龙飞凤舞,手写口授,在短短时间内就处理完积压政务的记载。古代官员人数不多,但朝廷每每能以有限官员控制广袤的领土。这说明政府活动有限,远没有到无时无处影响社会的程度。

因为技术限制,古代官府对全国的治理,更多的是观念上的,而非数字上的精细化管理。广度和深度都有限度。黄仁宇在《中国社会的特质》一文中指出:“由于缺乏所谓的技术精细化,中国的官僚政府通常表现得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这一点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不被权力所诱惑,还是能够找到一块世外桃源,自食其力,过上清贫简单但却独立自由的生活的。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政权却在收缩。秦汉有相当于现在乡政府的亭里政权——刘邦就当过亭长,但从宋朝之后,公权力收缩至县一级。之后,最基层的政权是县政府。县级以下的地区,完全放手由百姓自治。而控制广大农村和绝大多数人口的就是士绅阶层。他们主要由退休或者在乡的官员、有功名的读书人和一部分有文化的富裕人士组成。他们既立足乡土,又明了儒家思想和政权运作,介于官与民之间,表率乡土,处理基层纠纷,主持公益事业,协助官府征收赋税。州县衙门也优待乡绅,重大政策也要征询后者的意见。重大节日、隆重庆典、教化百姓、传达要闻等等,也缺不了士绅代表到场。可以说,乡绅阶层分割了相当一部分基层权力。

基层的另一大自治力量是宗族势力。宋朝之后,宗族力量高涨,把越来越多的人口网络其中。与乡间百姓生活最密切的,首先是宗族,之后才是乡绅,再就是官府。很多人遇到问题,首先找宗族长老商议;宗族中也有一套法律观念来评判是非,处理纠纷;宗族有祠堂,有聚会,有执事,有族田,基本上能解决族人生老病死的多数事务。真的出现了大事,人们也习惯于在宗族内部解决,比较排斥直接让官府插手内部事务。

因此,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才有可能。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只要不遇到大灾大乱,乡间百姓可能终生都没见过父母官。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直到近代科技和社会结构的侵入,才被打破。

第五,政治制度日渐繁密。这一方面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强化统治。

从秦到清,政治机构越来越多,规章制度越来越严,官是越来越难当的。“治官重于治民”是古代朝廷的一大认识。历朝历代都通过驱动官僚群体来统治亿万百姓,严密政治制度就成了重中之重。汉朝的官制还只有职、爵、品级等少数名目,官员从县令县长或者郎官起步,上升一级就是太守,太守调入中央即为九卿级别,再上升就是位极人臣的三公了,层级少、入仕渠道也多。到了明清,官制多了阶、差、加官等许多名目,层级更是扩展到九品十八级。清朝的衙门和规章制度之多,使得制度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一般人几乎没有可能了解掌握难以计数的大清律、格、令和则例的条文,仅一部《钦定六部则例》就够人读个十年八载的,而且规章制度时刻都在增加。比如,制度再严,比不过皇帝的一句话。老皇帝做了某项指示,新皇帝又发了相关的指示,其中有相同的意见、也有不同的旨意。如何处理新旧皇帝的旨意,就是一道难题。各个衙门都有专门的书吏研习此道。他们终生埋首卷宗,熟悉制度的来龙去脉。官员们依赖书吏协理政务,几乎言听计从,以至于有“本朝与胥吏共天下”之说。

制度要完善,就要创新。古代政治制度在延续发展中,出现了新的制度,但旧的制度并没有完全被抛弃,而是保留了下来,表现出保守的特点。比如,清朝设置军机处来处理中枢政务,就没有废除原来的内阁。内阁大学士依然存在,只是成了荣誉虚职。更典型的要算中央各寺,如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大理寺等,职名起自先秦,确立于秦朝,数代之后职权就被其他衙门侵夺,甚至沦为可有可无的闲曹冷衙,但它们一直存在到清末。鸿胪寺掌管对外交往事务,隋唐后礼部负责具体的朝贡与外交事务,清朝又增加了理藩院参与外交,后期还有总理衙门,后三者都比鸿胪寺重要,但这并不妨碍鸿胪寺存在两千多年。这些“化石衙门”的主要作用,是安置官僚,养官僚的资历和品级。

同类推荐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系我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中的一种,第一辑10种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本书以原著为蓝本,对原著的写作背景与出版过程、主要内容、主要概念、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进行系统解读,对中国社会古今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介绍,从而帮助读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的讲话

    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的讲话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访美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在中美省州长论坛上的讲话》《在西雅图出席侨界举行的欢迎招待会时的讲话》《在白宫南草坪欢迎仪式上的致辞》等讲话。该书将讲话结集出版。
  • 俄罗斯与中国两国经济改革战略的对比分析

    俄罗斯与中国两国经济改革战略的对比分析

    本文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客观对比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历史路程,客观对比中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济增长速度、社会物价水平变化和两国本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在对比的基础上做出对中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战略优劣的历史分析结论。34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和21年的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历程对比显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战略的经济收益(成果)比俄罗斯为高,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战略的(国内外)经济成本比俄罗斯为低。文中还使用经济惯性理论,解释了中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成果的差异。
  • 人才

    人才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4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价值、德才、君子小人、态度、条件、知人、识别、举用、掌控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人才理念及实践。人是一切因素中最可宝贵的,治政之术的实施,关键在人才,所谓“治本在得人”。
  • 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2015年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
热门推荐
  • 何似不识凉尘

    何似不识凉尘

    第一次见面,他是她的军训教官,训练新生严厉……
  • 重生之伊风化雨

    重生之伊风化雨

    职业杀手卢敏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落入陷阱,不幸陨命。醒来后发现自己的灵魂寄居在了影视明星裴伊风的身体里。这具身体本尊裴伊风乃富家女,典型的傻白甜,将追求影帝闵浩雨作为毕生的事业。重生而来的裴伊风第一个要扮演的角色便是这具身体的本尊裴伊风。然后,秘密调查自己前一世的死因,誓要报仇雪恨。最后不仅大仇得报,还收获了爱情,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已有轻松、诙谐、甜宠完结作品《触动你的心弦》,坑品有保证,欢迎赏析。
  • 名门嫡女:皇后不好惹

    名门嫡女:皇后不好惹

    她,是丞相府最受宠的小姐,字不认书不读,整天只会胡作非为。她,是有另外一层人格的女子,冷静沉着,从容面对事件的一切。大婚当天,替嫁而来的丞相府小姐却被打入冷宫。她可不是那蜜罐里的小姐,灵魂交换,且看她痛打皇帝,玩转后宫。
  • 嫕样流转

    嫕样流转

    三代女性轮回着同样的生活方式,想要摆脱这个像旋涡一样的轮回,而现实却越陷越深……轮回,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相同的模式转了一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不要成为某人的替代品,嫕也是一样,她总觉得自己,可以拥有想要拥有的一切,不甘平庸,但真实的生活让她知道,越是努力的不想成为复刻品,却发现某一天,某一件事情,却仿佛是重复照做,自己好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最亲的人从前的生活……生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生下来就得活,谁人不想丰富多彩,炫丽多姿!可事实呢?有时候真的感觉挺有意思的,总是发生背道而驰的事情,越是往反的方向用力,得到的却是不想要的结果。这里有多个要强的女人,时下最流行的一段话:怀孕之难、生子之痛、月子之仇、带娃之苦,不共戴天!其实还有很多事情是让人无法接受的,真的是不共戴天的!下面,就带你来到嫕的世界中……也许她也是你的复刻品呢!
  • 我有一艘冒险船

    我有一艘冒险船

    不管记忆是否停留在某一天…不管失去什么东西,即使要在数个扑朔迷离的岛屿上迎接死亡边缘的挑战…我也一定要找到那个理想的宝藏!
  • 不就是只兔子

    不就是只兔子

    天才少女顾枫溪在获得最高文学奖后回家的路上,因为救助了一只兔子而掉入了不见底的洞穴中,重生在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以强者为王的世界,转生后的顾枫溪在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一点都不平凡.....
  • 我与他歆皆可白

    我与他歆皆可白

    听说一向张扬的裴大小姐最近乖得像猫,[裴小白,这是在说我吗??(???????)?喵]究其原因,原来是她看上了林家的大公子。又听说一向高冷的林大公子最近有点不太淡定了,呜喵,难不成冰山要被融化了吗?
  • 送裴相公赴镇太原

    送裴相公赴镇太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被关注了

    你被关注了

    这个世界本就有数不清的奥秘,各从其类!所有的奥秘都记载在那本天书上,只是……很少有人相信!
  • 管理学常识一本通

    管理学常识一本通

    《管理学常识一本通》整合各正宗管理学读本为一体,《管理学常识一本通》通晓整个管理学。同时给理论知识配上案例故事,方便读者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案例故事中得加深理解和记忆。易懂的语言,巧妙的故事构成了《管理学常识一本通》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身的管理学常识大集合,给您生活和工作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