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3900000025

第25章 衙门里边怪事多(3)

所谓“任子”,顾名思义,就是任命官员的子弟当官。西汉政府规定:“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认同产若子一人为郎,不以德选。”(《汉书·哀帝纪》)这项制度有两个标准:第一是官员级别必须是二千石以上,而且任满三年。西汉官员的俸禄是用粮食计算的,粮食的多少等同于官员的级别。二千石是地方太守、中央三公九卿的级别,属于高级官员。第二个标准是任子的对象是“同产若子”,必须是高级官员的儿子或者侄子。只要符合这两项标准,就可以当官。至于才能、品德等,都忽略不计(不以德选)。任子一般担任郎官,也就是宫廷的侍从官员。因为离皇帝近,受人瞩目,升迁的速度也快。西汉著名爱国者苏武,就是靠任子制当上的郎官。他的父亲苏建是卫青的战友,官至代郡太守,符合条件。

任子制本身是高级官员的福利,在实际操作中日渐朝着便利官员的方向发展。比如制度没有规定任子的数量,于是高官们的子弟纷纷入仕。汉元帝时宠臣史丹,史载“有子男女二十人,九男皆以丹任并为侍中、诸曹”。九个儿子都通过任子制当上官,可见这项制度执行起来不严格、不严肃。而大权臣霍光,则因为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是骠骑将军,在十几岁就被任命为郎,很快升迁为诸曹侍中。他显然不符合“同产若子”的标准。

汉宣帝时的御史大夫陈万年,靠上下钻营、溜须拍马升迁,病中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传授经验。他耳提面命到深夜三更,还喋喋不休,陈咸直打瞌睡,差点碰倒屏风。陈万年大怒:“你老爸教导你,你竟然睡着了。为什么不听我的话?”陈咸说:“我都知道你的意思了,无非是要我如何谄媚奉承。”陈万年见儿子懂得了自己真传,这才不说话。就是这样一个品行不端、声誉欠佳的大臣,也让所有儿子都通过任子制当上了官。

东汉接过任子制的大旗,把可以任子的官员范围从公卿高官扩大到了校尉、尚书等重要岗位的官员。《汉书》中有不少这样的记载:“子弟以父兄任为郎”,“大臣任举子弟为官”。宦官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官员,把子弟都往官场上放,心里难免痒痒。他们虽然不是正常人,也有光宗耀祖、惠及子孙的欲望。恰好东汉是宦官专权严重的朝代,任子的范围最终扩大到太监的头上。东汉“宦官方炽,任及子弟为官布满州县”。这些“太监子弟”当然不可能是真的,少数是太监的侄子、亲戚,更多的是像曹操他爸曹嵩那样“未能审其本末”(来历不明)的孩子。

任子制到隋唐,换了个名字,叫做“荫”。这个字传神地继承了任子制的真髓,大树底下好乘凉,官二代背靠老子的树荫,可以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只是苦了那些没有“荫”可托庇的普通人家子弟。因此,这个字一直延续到清末,用来指代官二代当官的现象。

唐朝官二代直接当官,称为“恩荫”。它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扩展了任子制。第一是可以任子的官员级别降低到从五品。第二是明确规定了官二代直接当官的级别。唐朝“官一代”和“官二代”的级别对应为:“凡用荫,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正九品上;从五品及国公子,正九品下。”第三,任子对象扩展到官员的孙子甚至曾孙。唐朝规定,三品以上大官可以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可见,唐朝官员的此项福利,大大提高。一个官员在官场好好努力,连孙子的前途问题都能解决。

盛唐时期宰相姚崇本名姚元崇,父亲姚懿曾任嶲州都督,可以受荫直接当官。而且朝廷已经选中他当亲王李弘的挽郎,官场向他敞开了大门。但姚元崇觉得靠父亲的恩荫,靠给人抬棺材当官,有伤自尊。他事后未去吏部登记,而是改名姚崇参加科举,高中进士,当上了官,传为佳话。无独有偶,北宋名臣司马光也是放弃父荫,通过自身努力,科举考中进士当上的官。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有三个儿子,钟爱小儿子司马光。司马池的官不大,只能让一个儿子恩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司马光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大哥司马旦。但是像姚崇、司马光这样的官二代还是少数。唐代恩荫风气很盛,人数很多。唐朝确定了科举取士制度,后人似乎认为科举是唐朝选录官员的主要渠道。其实不然,唐朝科举录取的人数很少,每次数十人,且考期不固定,远远不能满足官场的需要。恩荫是更常见的官员选录渠道。

通过恩荫、科举入仕的官员群体,引爆了唐代的党争。中唐的“牛李党争”除了政见分歧外,牛僧孺一派多科举入仕的官员,李德裕一派多官二代,双方党同伐异,存在很浓的“恩荫—科举之争”。

李德裕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李栖筠是唐代宗时期的御史大夫,使得其父李吉甫恩荫入仕,起点就是驾部员外郎。李吉甫后来当到了宰相。李德裕很为自己的家世自豪,不喜欢和出身普通家庭的读书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恩荫为校书郎。李德裕当官之初,有个科举出身的李姓同事,和他官职相同。一日,有个举子行卷(读书人向名士官员投递自己的文章,希望得到推荐),将二李搞错了,误投给了李德裕。有读书人主动行卷,李德裕挺高兴。不料没几天,那个举子来要回了自己的文章,说:“这是投给进士及第的李大人的,不是给您的。”李德裕顿时万分尴尬,据说落下了心理阴影,此后一味排斥科举出身的官员。

宋朝有读书人的天堂美誉,文官福利异常优厚,恩荫制度得到了畸形发展。首先是不论品级大小,是个官员就有恩荫特权。其次是恩荫的对象极广,除了子孙,还可以恩荫“期亲”、“异姓亲”、门客等等,相当于七大姑八大姨、家庭教师、管家门丁都可以当官,真的称得上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第三,恩荫的法定数量壮大,宰相可荫10人,执政荫8人,侍从荫6人,中散、朝议大夫等散官可荫3人。像司马池那样的州县小官,虽然只能荫一人,但宋朝在法定之外,常常有“特荫”。比如遇到重大庆典,朝廷会给所有官员增加一个恩荫的名额,算是发放福利;又比如某个大臣去世,朝廷顾念其“勤勉王事”或者“清正廉洁”等等,临时允许恩荫若干亲友为官。宋朝大将曹彬死,亲族、门客、亲校(也就是警卫员)二十余人被荫补为官。大将李继隆死,儿子全部当官,幕僚门客二十多人也全部补上官职。

西汉高级官员任子,只能做到“郎”一级的低级官员,之后的前途就要看自身的努力了。唐朝的一品高官,恩荫子孙也只能是七品的低级官员。元朝则大大提高了各级官员任子的级别,比如正一品的官员子、孙可以授予正五品官员;从一品官员的子、孙可以授予从五品的官员。五品官已经算是中级官员了。也就是说,元朝的中高级官员可以靠“恩荫”取得。不过,官二代当官的福利,在元朝发展到了一个顶峰,进入明朝就开始降低。

明清的官员选录,完全以科举为正途,录取的人数也多。恩荫入仕成了异途、支流,不再那么拿得出去了。恩荫制度不再像宋元那般宽松、优厚。比如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曾规定:“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他把恩荫的官员范围限制到了七品以上,恩荫对象限制为一人,更重要的是恩荫不一定得官,而只是领取一份俸禄,没有实职(世其禄)。如此严格的限制,显然让官僚集团不满了。在官僚集团的鼓吹、运作下,明朝中期后恩荫范围有所扩大:“正一品子,正五品用;从一品子,从五品用,递减至从五品子,从九品用;正六品至从七品子分荫上、中、下三等未入流职内叙用。”这就取消了只能恩荫一子的规定,且恢复了元朝时期的高品级。不过鉴于僧多粥少,明朝很快补充规定:第一,官二代必须通过考试,合格后才有恩荫的资格;第二,三品之上的官员子弟,有可能获得实职。多数官二代恩荫得到的只是领取俸禄的资格,没有实职。要想得到实职,还要去科举考场上博取功名。为了方便官二代考取功名,受恩荫者可入国子监读书,称为“官生”。明朝多数中下级官员的子弟,其实没有沾到恩荫的好处,只是能免试进入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而已。

清朝在明朝基础上,继续缩紧恩荫的范围。官二代直接当官的渠道进一步收缩。清朝规定,恩荫的官员范围为“京官四品、外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或者阵亡、因公殉职、因军务病故的官员。这就把大多数官员的恩荫特权给取消了。其次,受恩荫者和明朝一样,只是获得免试入国子监读书的资格而已,修业期满后,等待分配官职。受荫入仕的官二代大为减少。不过,清朝有另外一种恩荫制度,就是八旗子弟常挂在嘴上的“祖荫”。祖荫说的是祖宗流血流汗留给子孙后代的好处,除了人们熟知的“铁杆子庄稼”,还包括恩荫和世袭爵位等。为了照顾八旗将士,更出于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自卑心理,清朝统治者给不少满族家庭颁发了世袭爵位。大贪官和珅就是参加科举名落孙山,转而依靠祖荫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的。他的祖辈追随统治者入关,南征北战,给子孙留下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有了这个小爵位,和珅就能到乾隆身边当个低级侍卫,进而步步升迁。此外,清朝规定了官职的满汉比例、规定特定的职位只能由满族人担任,便利八旗子弟当官。所以,对于清朝的汉族官员来说,让子弟直接当官比较困难;但八旗子弟要想直接入仕,途径还是很多的。

回顾古代的任子—恩荫制度,必须得承认,直接当官的官二代中不乏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如唐初名臣、大书法家褚遂良,就因为父亲褚亮做到了通直散骑常侍而受荫为秘书郎入仕。著名诗人韦应物的曾祖韦待价在武则天时期任宰相、祖父韦令仪曾为宗正少卿,父亲韦銮曾任宣州司法参军,因而他14岁左右就受荫为右千牛卫。官宦子弟从小耳濡目染祖父辈的行政和做派,见多识广,他们受到的教育也更优质、更有针对性,所以比普通人家子弟更熟悉政务、视野更开阔,政治素质较高。

可惜,豪门并不必然出人才。很多官宦子弟因为背景铁硬、生活优越、前途坦荡,放松了学习和修养,不思进取,贪图享受,作威作福,甚至骄恣荒淫。这样的官二代直接当官,产生了恶劣的政治影响。明朝大臣杨涟指出当时:“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诰敕之馆目不识丁。”官宦子弟不学无术,大量涌入官场,空费钱粮,不仅严重影响行政效率,还阻碍具备真才实学之士的仕途,制造官僚集团内部矛盾,最终降低的是整个体制的质量。

最典型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子制恶化为“九品中正制”。官员选录标准彻底脱离能力和品德,只看家族背景。豪门子弟不到二十岁就能身居高位,寒门子弟年过三十才有资格去竞争刀笔小吏。这就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显宦豪门为了把持官位,不断强化门第观念,相互通婚,抱团排斥寒庶家庭。南朝甚至发展出了“谱学”。学习这门学问的人,一辈子钻研各个豪门大族的家世,需要牢记各家豪门的祖宗名讳、官爵,目的是维护门阀特权利益,防范有人冒充豪门得官。九品中正制的后果是,达官显贵们涂粉抹油、终日清谈阔论,以干实务为俗。当将军的畏马如虎,掌管钱粮的不知道库存何在,南朝政府越来越弱,最终灭亡。其他朝代不像南朝这么极端,但任子—恩荫塑造的既得利益集团始终存在,只是强弱不同而已。

这个利益集团的强大,很多时候足以威胁皇权。两汉外戚专权的出现,就受益于当时的任子制。西汉末,外戚王氏权倾朝野,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就连一个父亲早死、无依无靠的王家子弟也受荫为黄门郎。而这个人就是后来代汉自立的王莽。明朝后期,魏忠贤结党揽权,专擅朝政。大臣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一大罪状就是:“今日廕中书,明日廕锦衣……如魏良弼、魏良材、魏良卿、魏希孔及其甥傅应星等,滥袭恩廕,亵越朝常,大罪十三。”这里指的魏良弼、魏良材等人都是魏忠贤的亲戚晚辈。正是依靠恩荫制度,魏忠贤得以迅速把大批亲戚晚辈塞入朝堂,建立派系力量。魏忠贤权势熏天,若不是太监不好当皇帝,还不知道这位“九千岁九百九十九岁”能干出什么大事来!

既然任子—恩荫制度弊病丛生,历代皇帝为什么不废除呢?

古代官员辛苦一辈子,心里都装着子孙后代,希望能把荣华富贵传之久远。这是人之常情。皇帝们抓住臣属的这个心理,允许他们的子孙直接当官,借此笼络人心。更深一层来说,皇帝此举也“绑定”了臣属家族。任子—恩荫制度让官员子孙后代的命运和王朝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家族永葆荣华富贵,官员们就要维护王朝统治的巩固,这不仅是为自己、为现在打拼,也是为子孙、为家族的未来负责。因为一旦现存体制岌岌可危甚至王朝倾覆,子孙的福利就是一张白纸了。

任子—恩荫制不仅让官员分享了王朝的期权收益,皇帝还可以借此控制官僚集团。试想,子孙的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官员们敢不效忠卖力吗?这一点在中央王朝和少数民族关系、皇帝和权臣的关系上体现得最明显。

同类推荐
  •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

    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作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本书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及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指导方针、主线、基本目标、总体布局等几方面,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的基本理论及实践路径,对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总部署有一定的帮助。
  • 不能丢掉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的六大法宝

    不能丢掉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的六大法宝

    这些年来,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鼓噪下,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不仅被少数人任意涂抹,而且党的优良传统也成为被否定的目标。他们极力散布所谓优良传统“过时论”、“僵化论”,甚至“一心为公”都成了他们嘲弄和批判的对象。对于这种掺杂着时尚辞藻的污染物,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 治术

    治术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9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治政之术。术是一门学问,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经营、战争等都离不开术。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
  •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开篇即写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已经有前人绘声绘色地书写过,我不愿意再写。我现在所创作的这部书绝不是为了讲述这一段大历史,而是志在思考、研究、透视这一场大革命。”这部作品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大革命的本质、使命与功绩,从中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制度性诱因,从微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社会性诱因。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并从中获得历史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幻境门

    幻境门

    何为幻镜?无人知晓。然而,何为环境?何又为幻境?这一切,更没有人解释的清楚。可这一切,却让一个局外人搅了进来,从而慢慢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幻镜的存在。但,幻镜到底是什么?……
  • 绝世大小姐:王爷太妖孽

    绝世大小姐:王爷太妖孽

    传说闻人家的大小姐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工于心计,胸中墨水不输男子,只可惜投了女胎,否则还有他们这些男子什么事。可濮阳莲看到闻人舒第一眼的时候,怎么觉得与传说严重不符?闻人舒表示很无奈,怪只怪有人生得太美,才让她几次三番沉迷于美色,甚至被他算计进去,白白活了那么多年。
  • 奇闻见习录

    奇闻见习录

    平日里一些乱七八糟,天马行空,或是有些惊悚的想法,在书里成了有趣的故事。【目前所有篇章已经写完,这种东西需要灵感,也就随缘更新了。】(请勿喷,随心所写的东西,水平也就这样。)
  • 日食妖后

    日食妖后

    穿越成为身中巨毒被人毁婚的极品丑女,精湛医术,素女功,驭兽术,日食异能,开放思想,丰富阅历和淡泊心境使她重获丽容、逍遥皇宫、笑傲江湖,成为天下名士追逐的绝代佳人。于乱世中救了避难皇帝和小太子,无意中获得逍遥丹容颜不老、逍遥天书窥视天下,几经周折,她被封一国皇后。皇帝患重病昏厥,赐她玉玺,辅佐太子,掌管朝政。她在国内推施仁政,使国家走出绝境,国富民强,带领军队抵御外国大军的侵略。文武百官里,与她关系暧昧的多人。更有国外风流皇帝慕名前来和她约会。天下第一风流美女,妖后之名,传遍天下。带只可爱小色猴,在江湖里玩遍群侠帅哥,在皇宫里色遍文武百官。爱我者,必被我珍爱;伤我者,必将被我丢弃。皇帝、王爷、将军、国师、异人……到底谁是最爱她的人?谁又是她的最爱?古代家族谍中谍,皇族艳史,总有你想象不到的剧情。欢迎阅读芳菲第五部曲《日食妖后》。
  • 掠夺从系统开始

    掠夺从系统开始

    叶幽,剥夺一切。技能?我摸一摸,好了现在是我的了;异火?我摸一摸,好了现在也是我的了;系统?我摸一摸,卧槽真的摸出来了?。。。。在斗破苍穹世界,抢走药尘戒指进行魔改,抢走萧薰儿。萧炎:mmp!在约会大作战世界,抱走精灵妹子,建立组织搞事,当一次伪主神,散播生化病毒。。。五河士道:我*****哔~~(手动消音)
  • 问道红尘

    问道红尘

    秦弈曾认为,修仙的人首要淡泊宁静,无欲无求,耐得住性子,经得住诱惑。可最终发现,仙首先有个人字旁。仙路苦寒,你我相拥取暖。——————PS:本书原名《仙子请自重》。PS2:普1群722908813,普2群927524330,普3群379370167,哪个有空加哪个,回答简单问题即可。V群请进普群后找管理验证,致谢。
  • 婚后密爱:顾少追妻指南

    婚后密爱:顾少追妻指南

    刘浩曾经和莫寒说过,说他不是她的王子,给不了她尊贵的爱恋,可是他可以做她的骑士,会给她一生的守护。莫寒为了这句话,便决心跟刘浩一辈子。为了他,她相信婚姻的天长地久,相信爱情的山盟海誓。为了他,她可以不顾他家庭的贫困,家人的极品,更不顾他凤凰男的身份。可是她不曾想过,一次意外,她闯进她的卧室,竟然发现他和另外一个女人……从此以后,好男人的典范变成渣男的典范;小三登堂入室竟然是莫寒大学的同学;婆婆公公以照顾他们生活为名住进了莫寒的家;极品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莫寒终于忍无可忍,慢慢的开始自己的新生活。突然出现的大学同学顾梓言给了莫寒新的希望和人生。给她工作,给她重新规划人生。可是,现实却不让她……
  • 逆天神颜:国民男神是女神

    逆天神颜:国民男神是女神

    她,世界第一杀手,意外重生在一位名字叫华灼的少年的身上,自此,那个有自闭症的华灼不见,出现了一个国民男神:华灼
  • 空巢:乡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启示录

    空巢:乡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启示录

    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用近乎白描的手法,通过对全国六七个省份的考察和调研,讲述了五十多个空巢老人的故事,意在引起全社会对空巢老人现象的思考和关注,也可以作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
  • 乱厄之主

    乱厄之主

    是谁散播着疯嚣之语,惊动了远古的神灵?是谁搭建了血肉祭坛,向新神痴求升华的永生?吾之为人,因欲望而觉醒,也必将因欲望而迷失!乱厄将至,无人得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