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3900000015

第15章 古代的官不好当(3)

外官有排衙,净道出巡,威严肃穆,声势显赫——这在一板砖能拍倒一个尚书两个侍郎三个御史的京城是难以想象的。京城里达官显贵、王公大臣密布,谁能乘马谁能坐轿,用几匹马坐几个人抬的轿子,可以带多少随从、使用什么仪仗,甚至谁与谁相遇,如何避让、如何行礼,面面俱到,都有繁琐得不能再繁琐的规定。稍微有一丁点违规,就是“僭越”,就是“非礼”,是要被御史老爷弹劾的。普通京官只能坐两人抬的小轿子,带一两个小厮随从,不得不低调。在州县,情况就不同了。普通知县出行,动静都能和京城的顶级权贵相媲美,首先是铜锣开道、衙役净街,接着是长长的仪仗:先是高高举起的“肃静”“回避”牌,再是“某年举人”“某年进士”“某县正堂”“七品顶戴”“加级记录”“赏戴蓝翎”或“某某嘉奖”等等牌子,谁都能拼凑出一溜来。走完仪仗才是老爷的轿子,四人抬是最普遍的,此外还有押轿的长随、紧随的幕僚。殿后的是官府的差役,能量稍大的外官还能“借”来正规的官兵。这阵势,不仅能吓住乡野村夫,也能把同品级甚至高品级的京官惊得目瞪口呆。

清代笔记《巧对录》转录杨仪《明良记》说,官员使用伞盖有严格的规定,明代京官只有考官入场、状元归第时才使用,其他时候不敢打伞。当时的南京作为明朝的“留都”,保留了一套京官序列。南京京官在用伞方面稍稍宽松一些,显贵的人平常敢打两檐青伞。曾经有南北两个京官互开玩笑,北京京官说南京同僚:“输我腰间三寸白。”(牙牌)南京京官就回道:“多君头上两重青。”(两檐青伞)在实践中,古代官员还是倾向于当京官。明清的新科进士,最优者选翰林,平常者谋求中央部院职位,劣等进士才被分配到州县。这里就有一个非常实际的考量:外官有排衙,可以摆官威官仪,但事务繁杂,升迁不畅,政治前途黯淡。按照投入和产出来说,当外官是付出多、回报少的一条路。

现实也的确如此,新科进士出任外官,沉溺州县几十年,很多人一辈子都只是知县、知州,少数人能够熬到知府、道台退休。至于升迁为巡抚、尚书的,简直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其中的原因,大致是外官晋升的竞争远比京官激烈,且政务烦杂、责任重大,极易出错,耽搁前程。巡抚、尚书职位,几乎被进士出身的京官所垄断。明清政坛常见的“星光大道”是这样的:进士出身、入选翰林,几年后调任中央部院,再外放地方藩臬、道台(最不济也得是知府),在地方锻炼一两任后升迁为督抚藩臬或者回京任尚书、侍郎、九卿。通常只要二十年出头,一个新的达官显贵就诞生了。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留京为官。一些人就热衷当外官。个中缘由,不能全归为排衙的魅力,还有其他诱惑:地方官缺一般比同等京官“肥”,实际收入高。清代一个知府的养廉银几乎与内阁大学士相当;地方州县生活压力小,外官生活质量较高,尤其是在一些风光旖旎的鱼米之乡。清代京官,外放一省学政,不仅一辈子吃喝不愁,还能收一长串的弟子,并且吟诗诵词,指点辖区景点,好不快活。外官在游山玩水之时,京城的同僚们说不定正驾着小驴车,奔走在尘土飞扬的大街上,进出各家当铺典当衣物呢!

说到游山玩水,这简直是外官的“工作”内容之一了。修缮辖下景点、挖掘人文内涵,搞好了不仅能提升辖区的知名度,这项工作本身还能名垂青史。比如,杭州要感谢白居易、苏东坡两位父母官,扬州二十四桥要感谢杜牧。如今,神州大地的很多景点,都得益于古代的文人官员的修缮、提炼。

唐朝大中年间,雍陶出任四川简州(今简阳)刺史。州北二里,有一桥,名“情尽桥”。雍陶一次送客至情尽桥,问左右:“何为名此?”回答说:“送行之地止此,故耳。”雍陶认为用“情尽”二字命名桥梁,未免有背人情,因此改名为“折柳桥”。并题诗: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这一改名,很快成为了地方佳话和文坛趣事。历代文人墨客经过简州,就多了一项谈资和一个流连、题咏的地方。清朝乾隆年间,进士胡德琳出任简州知州,在折柳桥附近道旁广植杨柳,两行垂绿,直至折柳桥前,风景大增。他也写了一首七绝,说折柳桥:

夹道垂杨千万枝,春风长养碧参差;

桥边系马情难尽,折柳谁怜种柳时。

胡德琳就是一个文人官员,喜欢以诗文会友,为官每至一地,搜罗当地文献,编修地方志。他在四川、山东等地为官多年,主持编纂了多部志书,顺便自身也成了一个藏书家。

同样喜好诗文的赵熙,清朝末年在北京担任监察御史。公余,与一帮士大夫经常相聚于“广和居”酒家,谈诗文只是幌子,主要是对现状不满,一起来发牢骚、骂朝廷。聚会的都是士大夫、穷京官,没一个富豪权贵、上层人物,赵熙就自嘲大家是“下流社会”。

一次聚会,大家谈起直隶总督陈燮龙让妻子拜庆亲王奕劻为义父、安徽巡抚朱家宝让儿子拜奕劻的儿子为义父,都变相实现了自己给奕劻当儿子的“愿望”,认为这两人奔走权门,“无耻”。朱家宝和赵熙是同年进士,有很重的“年谊”。赵熙照骂不误,骂了不解气,还在“广和居”墙壁上题诗,讽刺“居然满汉一家人,干女干儿色色新”。店主惧祸,赵熙等人前脚刚走,后脚就叫伙计把诗给刮掉了。这事儿如果搁在地方州县,知府大人题写的诗句,就算狗屁不通,哪个店家敢刮、敢铲?

在游山玩水方面,苏东坡是一个典型。他历任外官多地,每到一地都留下了旅游和吃喝方面的佳话,菊酒、荔枝、东坡肉……一个也不能少。后人非但不说他“不务正业”,还觉得他是一个好官,顶多再说他“好吃”。说到吃,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宦游九州,绝对是“吃货”官员的最爱。我们就以四川成都为例子: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北方人贺伦燮任四川警察总监时,常在正兴园喜用北方味宴客,他喜大油好美器,人称“贺大油”。1909年的《成都通览》载:“席面之讲究者,只官正兴园一处。……其磁盘瓷碗,古色斑驳,菜亦讲究,汤味甚佳,所谓排场好而派头高也。”后来,浙江人周善培继任警察总监。他亦是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他的特点是求出新,常以扬帮菜味与川菜、川味相结合,烹制出“茄皮鳝鱼”、“芋头圆子”等菜品。还用新津县牧马山的大灯笼海椒,挖空瓤子,内填鲜虾,再掺入绍兴黄酒,使江浙菜略带四川辣味,达到“解酲未减黄柑美,隽味能欺紫蟹香”的美誉。(《益州集粹·川筵》)外官之中,多美食家、旅行家,这能否算是任职外官的一大吸引力呢?

不过话说回来,美食也好、风景也好,都不是评价政治成败的标准。成为美食家或者旅行家并不能为官员增加政坛斗争的筹码。“不务正业”的苏东坡在政治上就不太成功。要想平步青云,还得走京官路线。那么,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官员热衷外任呢?我们可以将此理解为他们与权力欲的相对“绝缘”。他们不追求飞黄腾达,所以投向地方、投向村镇和山野。州县吸引他们的,固然有美食美景,有淳朴的民风,更有保持个体独立与自由的可能性。

古代官员编制非常之少,一个县里吃皇粮的人屈指可数。知县上任后,拥有极大的权威,可以号令一方。同时,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在天高皇帝远的州县里,有心的地方官完全可以甩开羁绊,一展拳脚。清朝的方大湜,出身州县官员,在光绪年间历任直隶按察使、山西布政使,算是外官中的佼佼者。解职归田后,方大湜对亲友说:“官至两司,不如守令之与民亲,措置自如也。”在方大湜看来,省级的高官比不上州县的父母官,可以独立自主,施展平生所学、实现施政抱负。

如此的权威和独立,或许是那些怀抱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夙愿的父母官更在意的。如果说飞黄腾达和服务百姓,是两个不同的选择。当两者冲突的时候,历朝历代都有官员选择了服务百姓,舍弃前途。这是古代政治的一大闪光点。

古代官员的“红”与“专”

古代官员是一个专业要求很高的职业,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业务。比如教抚百姓、征收钱粮、司法刑狱等常规工作,又比如水利、漕运、剿匪、实业等非常规工作,哪一桩哪一件不需要专门去学习,不要求负责官员掌握相应的业务能力?

但是,我们看到古代官员似乎都是全能王,全面发展,到处开花,今天抓教育明天管财政后天负责军事,甚至把吏礼兵刑民工六个部门的职务挨个当过去,令人叹为观止。“学在于长,业在于精”的规律在古代官场失灵了。为什么官员们都是全能王?他们就真的是样样精通吗?会不会“外行管内行”,对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呢?

“政治”第一业务第二

古代并没有针对行政或者做官的专门教育,有的是儒家理论的教育。客观地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和实际政务有很大的距离,对读书人入仕后的实际工作帮助不大。

而官府要录取的恰恰是没有经过专门教育的读书人,而不是那些在财税、水利、侦查、审讯方面有专长的人才。科举考试不考钱粮刑狱,却考君臣礼义。如果一定要找出和官场实践有关的录取标准,那就是唐宋之后选拔官员,要看能否写一手合格公文,往俗了说就是看候选者会不会打官腔、写官样文章。专业历史名词叫作“判”,公文判词能做到文辞通顺、没有纰漏、有说服力的候选人优先录取。

读书人初入官场,对于实际工作内容,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一窍不通。他们所有的是满腹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章,能做的就是用儒家道德指导办公。比如明代大清官海瑞当父母官,审案的标准就是遇到财产纠纷,宁可委屈士绅尊长,也要站在百姓卑弱的一方;但是遇到名誉礼仪的官司,宁委屈百姓,也要维护士绅尊长的利益。这就是从儒家道德出发的审案标准。至于朝廷繁复的律法条文和种种判例,海瑞可能并不精通,很多官员甚至都没拿起来翻阅过,自然做不到“依法办事”了。

说到司法,古代官员常常会“法外施恩”或者“法外用刑”。对于贫苦孤独或者情有可原者,父母官常常减轻甚至免于刑罚;而对于残暴跋扈,激起民愤者,往往刑上加刑,动不动就先来四十大板杀威棍,甚至“立毙杖下”的记载也不绝于史。如此“有法不依”,古代官员非但不会受到处罚,反而留名青史,说不定离任时还会有绅民送“万民伞”,“脱靴遗爱”,来个挥泪相别。说到底,还是儒家道德在其中起作用。司法如此,民政、教育等其他政务也如此,维护儒家道德是官员们首要的考虑,业务成效倒在其次。

儒家道德的核心是“忠君”,是对君王忠义,在实践中表现为对皇权的绝对尊崇,听皇上的话、执行皇帝的命令。而皇帝考虑问题的首要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威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不是什么国计民生、百姓疾苦。他评价官员的首要标准,是忠诚,而不是业务能力。宁可用忠心的庸才,也不用异心的人才,是专制帝王用人的不二准则。就这样,帝王用人和官员办公,就找到了一个共同点:政治第一,业务第二。

古代官场任何制度都是围绕着君主专制而制定的,由于立法执法中的偏差以及君主个人的爱憎,所谓职官管理成为君主控制官员、维持皇权的手段。帝王的好恶决定着个人前途荣辱。于是,官员“阿旨曲从,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后汉书·宦者列传序》)谁还去真正重视业务工作呢?

按照现代政治理论,政府职能可分为社会管理和政治统治两大类。历朝历代设官置衙,帝王都突出政治统治的衙门的分量。除了掌管具体业务、维持国家运转的六部之外,唐宋之后的历朝历代无不设置了名目繁多、规模庞大、叠床架屋般的其他衙门,比如通政司、翰林院、都察院、太仆寺、太常寺、鸿胪寺、光禄寺、国子监、詹事府、宗人府等等,更不用说校书、锦衣卫、粘杆处等等了。这些机构或许曾经掌管具体的业务,或许仍然经手些微事务,但基本上是闲职,主要是为了维护帝王的威严、保证体制的稳定和忠诚。皇帝离不开这些“冗、虚、闲”的衙门,在其中安插了数目并不亚于业务部门的官员。他用这些闲职来犒赏效忠自己的官僚,安排体制内部的冗员,监视官僚队伍的动向,或者考察、锻炼、栽培某个官员。这就告诉那些只会八股文章、不识人间疾苦、不分豆菽麦稻的官僚们,不学无术没关系,不会办事也没关系,只要效忠皇帝,仍然有大把的官位虚席以待。

政绩是浮云

如果官员都重政治轻业务,业务成绩(政绩)不好怎么办?比如钱粮征收不足额,辖区内治安不好,怎么办?这就涉及第二个问题:业务考核。

理想的业务考核能够优胜劣汰,奖励埋头实干有成绩的官员,淘汰那些不干实事甚至干不了事的庸官昏官,从而促使官员们都钻研业务、提升政绩。

同类推荐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本书为2013年6月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后的最新版团章。团十七大一致同意在团章中对共青团的奋斗目标进行调整和充实,对现阶段共青团基本任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团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进行充实。大会认为,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团的工作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团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十分必要。”
  •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紧密结合文件精神,语言通俗易懂,书中配有大量案例、图片和相关链接,可读性、指导性强,可作为各地各级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参考读物。
  •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开篇即写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已经有前人绘声绘色地书写过,我不愿意再写。我现在所创作的这部书绝不是为了讲述这一段大历史,而是志在思考、研究、透视这一场大革命。”这部作品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大革命的本质、使命与功绩,从中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制度性诱因,从微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社会性诱因。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并从中获得历史的启示。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本书以导读的形式阐明了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前提,同时深刻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具体内容和一系列正确处理方法等等。结合原著作的架构,主题内容涉及: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肃反问题;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坏事能否变成好事;关于节约;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热门推荐
  • 仙境只是个传说

    仙境只是个传说

    传说中世界末日那天游戏在了个线,居然穿进网游里面去了!那就键盘网游当全息耍了还不行?喂!没有下线选项也好歹给个复活回城啊!现在闹出人命又是怎么一回事啊!各种谜团串不起来,每天都过着惊心动魄的倒数。争分夺秒跑迟一步都会死于非命!
  • 红楼同人之王妃黛玉

    红楼同人之王妃黛玉

    此文为黛玉同人文,金玉良缘成真,黛玉没死,抄家时被男主角所救,在后来每天的朝夕相处中互生情愫,结局圆满。着重着笔在黛玉离了贾府之后的境遇,贾府里的人物偶有涉及。人物设定按原著来,不会魔改。小白一个,头一次写小说,实在是非常喜欢黛玉同人小说却找不到我喜欢看的,不得已自己下手了,有逻辑不通顺,违背常识的地方万望多多包涵。
  • 恐怖的“玩偶之家”

    恐怖的“玩偶之家”

    一个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女性在家中的一间小屋里死了。这是某个夏日,在一幢木头建造的二层白色洋楼里发生的惨事。一楼大厅的隔壁有一间小屋,满满当当地布置着整栋楼房的模型,世称“玩偶之家”。它的四周环境、地形地貌以及建筑样式都和原物一模一样,只是原物十二分之一的缩小版,死者的遗体就横躺在“玩偶之家”的庭院里。这个小屋没有窗。如果从里面锁上唯一出入口的房门,通向外面的只有安装在小屋墙壁上的“玩偶之家”的两扉正门。
  • The Storyof a Bad Boy

    The Storyof a Bad B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零”的世界:归零心态改变人生

    心“零”的世界:归零心态改变人生

    归零心态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养。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自以为很有能力却总是得不到重视、取得一定成绩却无法越自我、整日埋头苦干却看不到成绩,总想抓住什么却总是失去,总感到痛苦,却无法解除的人。这些人不但自己感到十分痛苦,也让周围的人对他们颇有意见,甚至故意疏远。这一切皆因他们没有归零心态!倘若他们能够倒空自我,将心归零,便能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能力及良好的心态等等。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畅快;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拥有宽阔的视野与胸怀;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攀上人生道路中的更高峰!
  • 神医如倾

    神医如倾

    (正文已完结,可以放心看了,另外,此书已经出版,淘宝当当开始预售,名《不负韶华不负君》,有签名版和独家番外,还有精美明信片)风如倾,流云国第一纨绔,她貌似无盐,霸男欺女,却仗着有皇帝老子疼爱,不但棒打鸳鸯,强嫁给丞相府公子为妻,更是气晕婆母,最后因一旨休书而伤痛欲绝,就此了结了一生。再睁眼,锋芒毕露,她不再是胸大无脑,横行霸道的纨绔公主。……听说,公主府的奴仆都是灵兽,而那废柴公主每日喝的都是万金难求的灵药膳。听说,丞相府的公子前去找公主复合,被公主横着踢了出去。听说,昨日又有美男心甘情愿的上门,要为公主的奴仆,结果差点没被国师给打死。听说,公主把天下第一美貌的国师给打了,现在国师正到处找她要让她负责……
  • 有你的未来才很甜

    有你的未来才很甜

    婚后,颜暖发现,陆遇白对她是真好,悉知她好朋友的小日子,对她可谓是千依百顺,颜暖后知后觉才发现是上了贼船。颜暖:“陆遇白,去洗碗。”男人沉默片刻,乖乖的端着碗进了厨房。下一秒,厨房里传来“哐啷”的声响。颜暖:“陆遇白,你是有多笨?连个碗都抓不住?”陆遇白:“……”颜暖:“卧槽!你是倒了多久洗洁精?”陆遇白:“不许说脏话!”(这是一篇青梅竹马文,双洁,双暗恋。)
  • 我有一个全能空间

    我有一个全能空间

    全能空间:“我是一个全能的空间,我会世界最先进的医术,我会厨神厨艺,我有高科技的灵液,可以令菜无比美味,我会最高级的驾驶技术,我会各种炼气功法,我会变成各种形态,我会透视技术,我会炼丹,炼器,制符,我会训兽,我会命令各种动物,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得不到的。”
  • 重生之我为鬼帝

    重生之我为鬼帝

    一代鬼帝江寒因帝念有缺陨落于葬仙路,谁知却峰回路转,重生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地球上。且看他如何修补前世遗憾,纵横都市,登临仙界......。
  • 未来写文记

    未来写文记

    科技越发达,人们的内心就越容易空虚。你要做的,就是拯救他们的内心。你将会获得难以想象的丰厚回报——某人如是说。人类文明的传承已经残缺千年,外星文明却蓬勃发展。既然已经忘记过去,那就创造未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