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100000022

第22章 电视新闻语体的有声语言表达(1)

电视新闻如果仅停留在文本阶段,那么它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它必须经过与画面的整合后,最终外化为有声语言的形式。只有当在内在情感驱动下的语气、语调、停连、重音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赋予电视新闻以跳动着的生命活力,电视新闻才能成为内容与形式完备的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

广大电视观众直观感知到的新闻主要是播音员通过声音向他们传递的新闻信息,可以说,有声语言是电视新闻语体的外在显性表现方式。

以往人们对语体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对文本的探讨。这固然有历史传统原因,更重要的是,其他语体样态很少有像电视新闻语体这样,将文本和有声语言表达如此水乳交融地整合在一起。在电视新闻中,文本和有声语言表达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那样无法分离。因此,对电视新闻语体进行研究、探讨,有声语言表达这一维度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回避的。

第一节有声语言表达与新闻文本的关系

一.台前与幕后

每一个社会人在不同的生存空间内充当不同的角色,在场景与场景之间进行着台前与幕后的角色转换。

“台前”、“幕后”这一对名词术语借自于戏剧表演。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被受众关注到的人物角色以及人物行为,处于台前;相反,不在舞台上表演,但进行着与表演相关的准备活动、保障工作的人,居于幕后。

在戏剧表演中,一张大幕隔开了前台与后台。而在电视媒介中,摄像机的镜头分隔开了台前与幕后。面对镜头而进行的有声语言表达处于台前的中心位置,而有声语言表达所依托的文本则处于后台的位置。

台前与幕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离。镜头前,流畅、完美的有声语言表达,取决于镜头无法触及的幕后的存在。在幕后,有声语言创作主体熟悉、理解、感受稿件,与同事讨论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着有助于有声语言表达的文化储备和生活积淀。台前的成功来源于幕后文本的支撑,来源于有声语言表达者和文本创作者长时间的准备与积淀。可以说,隐匿的幕后是台前完美表现的基础和保障,台前是幕后的延伸与体现。

幕后规定、制约着台前。新闻文本在构建过程中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包括传播信息所要达到的目的性、针对性、方向性,传播信息内容的取舍以及结构上的安排),规定和制约着台前有声语言表达的表现样式与整体格调。《新闻联播》中的文本以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为主,结构严谨、叙事简练,内在地规定了其有声语言表达庄重、严肃、大气的播报方式。《新闻社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特别关注》、《第七日》(北京电视台)等有对不良现象的曝光,有对新人、新事、新气象的赞赏,也有轻松娱乐的趣闻,结构相对松散,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叙事详尽,因而,在有声语言表达上采用轻松、活泼、通俗、跳脱的表达样式与格调。

幕后对台前的规定、制约作用还表现在,有声语言表达者的准备、积淀以及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与整体把握,直接决定了前台的方向和具体表现。有声语言表达在台前对文本方向的体现无外乎三种情况:正确体现文本的精髓;与文本存在着一定偏差;与文本完全背离。与之相对的具体表现有:如鱼得水、胜任愉快;差强人意,基本胜任;勉力支撑、难以胜任。幕后的付出与台前的表现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当然,充足的幕后准备只是为台前的完美表现提供了可能性,却并不具有必然性。有声语言表达者在台前良好的镜头前状态、积极强烈的播讲愿望和流畅、到位的有声语言表达会使幕后的期待、目的得以实现。没有好的新闻文本,播音员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播音创作,即使再优秀的新闻文本也只能是“明珠暗投”。因此,台前与幕后二者皆不可偏废。也没有必要分出个孰轻孰重,而是要齐头并进,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电视新闻文本对有声语言表达的制约与影响

电视新闻的有声语言表达是以文本为依托的。传播什么样的信息,怎样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文本的制约和影响。

㈠.电视新闻文本的结构和话语特点影响着有声语言表达

在第四章,我们对电视新闻文本的篇章结构进行了分析。构成电视新闻语篇的各范畴中,标题(也称内容提要)和导语是新闻的核心范畴,新闻主体部分是核心话语的延展与深入,是电视新闻的主要构成部分。

文本进入到有声语言表达阶段,情况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电视新闻的标题并不需要有声语言将之传递出来,它只是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电视屏幕下方。对有声语言表达来说,标题虽然不需要念出来,但却是有声语言创作过程中留在内心的主线与提示,是对篇章的总体印象和把握。

导语容纳了新闻的核心信息,也是有声语言表达的重点部分。表现在有声语言上,导语部分往往语速较慢,语势的起伏度相对较大。

新闻主体部分是核心话语的扩充,会根据时间因果关系或者逻辑层级关系逐步推进展开,使整个新闻报道血肉丰满。在有声语言表达上,内在感受比较丰富,注重整体的流畅与清晰。相对于导语部分而言,语速稍快,因而语势的起伏度相对较小。

从微观的词语、句式上看,电视新闻语体中常见的长单句以及时常出现的新词新语现象等也都是有声语言再加工时需要留意、关注的。长单句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简短、随意的原生态谈话方式,是经过精心加工、整理的思路清晰、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然而又符合受众接受习惯的精粹口语。而不断出现的新词新语现象反映了电视新闻与时代共振的特性,说明电视新闻是不断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思维、新观点的有效平台。反映在有声语言表达上,有声语言表达整体上比较规整、凝练,同时透过声音传递出一种时代感、新鲜感。

可见,不管是宏观结构还是微观分析,电视新闻语体始终是沿着自身特有的轨迹运行着。有声语言表达应该积极适应电视新闻文本结构模式和话语特点。

㈡.电视新闻文本的总体基调决定着有声语言表达的整体基调

不管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电视新闻语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这些宏观表现结构和微观表现手法都是为了电视新闻客观、真实、新鲜、准确的叙事而服务的。明确了这一本质要求,有声语言表达主体就应自觉地调整传播心态,体现并满足电视新闻传播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积极平和、新鲜明快的总体基调。

基调,是指文本转化为有声语言时所要把握的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基调,一方面是指稿件本身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上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应融入播音员在播讲目的指导下产生的具体态度,以及有关的政策对播讲态度的制约。”[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213页。]

电视新闻(消息)的客观性要求其语言表达尽量中立,因而所蕴含的感情色彩比较浅淡。相比而言,通讯对人物、事件的描写详细具体、形象生动,善于以情动人;评论重在说理,是对某种现象、某个人物的评价、议论,或褒扬、或贬抑,观点十分鲜明,因而二者的感情色彩都比较浓烈。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新闻、通讯和评论的感情表现的话,新闻是“实”,通讯是“情”,评论是“理”。

故此,在进行有声语言表达时所产生的具体态度和声音色彩也是有所区别的。通讯要求创作主体把自己的真切感受融入事中、景中,与播读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高低、强弱、虚实、明暗、快慢的丰富变化,表现文本中丰富细腻的情感,塑造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评论则是要有感而发,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讲究以理服人、寓情于理,声音坚定有力、真挚中肯。与它们不同,消息播报要求播音员主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为主,情绪多平静和缓,声音扎实饱满,色彩新鲜明快,语气真切自然。

电视新闻总体基调的确立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在有声表达和听感接受上可以明确感知到的独具特色的整体感觉与印象,体现了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和语言特点,这一基调也是在和其他语体类型的对比中不断彰显出来的。

有声语言表达必须与电视新闻语体的总体基调协调一致,但协调一致并不意味着被其紧紧束缚、禁锢而不能有所作为。基调也是由一个个实在、可感的基本语用单位所形成的整体,它具体化为生动的内在感受、具体的语气把握、推进的声音节奏。

对电视新闻语体总体基调适应、把握,是进行有声语言表达的前提条件之一,为准确、高效地实现电视新闻传播铺平了道路。

三.有声语言表达对电视新闻文本的能动作用

从宏观的规定性和框架来说,有声语言表达必须遵从和履行文本对它的制约。但是限制有时恰恰也能够营造一个创造性的空间,在稍微观的层面,有声语言表达还是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的。

㈠.有声语言表达对文本的再创造

准确地说,从拿到新闻文本的那一刻起,有声语言表达者就已经开始进入到对文本的再创造的活动中来,进入到充分发挥自主性将视觉符号(文字)转化为听觉符号(有声语言)的创作阶段。“形之于声”是有声语言表达创作活动的核心和集中体现。

“形之于声”是建立在对文本充分理解、具体感受的基础上对结构、脉络、思想感情的整体驾驭,是有声语言传播者对自己内在感知活动的整体把握,表现为有声语言表达的控纵自如。

有声语言表达创作的灵魂在于“新”。虽然电视新闻的有声语言表达具有日常性、连续性,但是真正的有声语言表达创作,它的每一次表达都不是对上一次表达的复制(何况内心感受、声音形态也是没有办法复制的),始终以一种积极、饱满的创作态度、常播常新的创作愿望体验着创作的快乐与兴奋。

运动对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运动体现着一种变化与生命活力。“在那些不动的东西中固然看不到变化,就是在那些不断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或是一直做着同一个动作的事物中,同样也见不到变化。”[[美]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7页。]积极饱满的创作态度、常播常新的创作愿望,驱使着声音的不断变化与运动,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达样式,推动传播目的的实现,使得有声语言创作具有丰富性和表现力。

㈡.有声语言表达对文本意义的深化与提升

魏巍对齐越所播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感受是,“(他)不仅把我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而且把我想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可以作为有声语言创作对文本意义、内涵深化与提升的鲜明例证。而张颂的这句话,“虽然以稿件为依据但那本文意义已经得到再造和升华,超越了本文,转变为更加容易理解、更易感知、更具有对象意义的、深入浅出的有声语言。”[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144页。],则道出了有声语言表达对稿件深化、提升的理论依据。

某些拙劣的有声语言表达仅仅满足于对已经固定在文字材料中的思想的传递,在这种状况、心态下的表达只是文本的奴隶与附庸,是失去了自我、没有主体性的机械传送。高明的有声语言表达善于在文本与表达之间找到一个有效的“感应点”,把自己的理解、感受、个性结构系统、审美理想追求,融入到有声语言中去,“这种‘感应’是以某个新的参照系骤然之间闪耀在人们对生活底蕴的理解上的方式,使感觉主体无形中得到感悟,从而悄然地完成某个精神的升华。它表现的是一种取自实在而又超越实在的感觉。”[杨建民《艺术感觉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16页。]

对新闻文本的提升和深化,如果仅有主观幻想和热切期待,那将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是“镜中月、水中花”。对新闻文本的提升和深化,不是“见字出声”式的表达可以自然实现的,而是有声语言创作者“内外功力兼修”并达到相当程度后的结果。所谓内部功力,就是有声语言表达创作者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具体感受;外部功力指的是有声语言表达创作者高超、精妙的语言功力以及由此而达到的整体和谐。

㈢.有声语言表达对文本的预作用

在整个电视传播的环节中,有声语言表达是最后一个环节。在人们意识里,是先有文本后有表达,文本作用于表达,表达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对文本被动的转述。在这种“文本中心”的认识作用下,文本创作常常会处于一种封闭、自足的状态。有些文本看起来很好,但由于没有考虑到下一个流程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表达,也没有顾及到受众的“耳朵”,因此,传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电视传播是一个需要集体协作的全流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着全息性。如果各个环节“各自为战”,纵然分别达到最佳状态,也不意味着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只有每一流程向上承接,向下开启、延伸,形成一个开放的、贯通的系统链条,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共生互济,融汇为整体才有可能达到传播的最佳状态。

同类推荐
  •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本书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先生的新演讲集,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等领域,如文学的江湖、茶中的故乡、兴亡千载说昭君、苏东坡的历史观、汉语的世界、不住象牙塔要坐冷板凳、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前提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等。
  • 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与社会发展

    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与社会发展

    作者以长期的新闻实践为基础,详细描述了新媒体时代党报生存与发展境况,全面观察了新媒体对党报采编方式、广告运营方式、发行方式、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党报理论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党报的发展策略。本书选题紧扣现实,论述角度新颖,案例详略得当,语言通俗流畅,不仅适合新闻传播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之用,也可以作为新闻管理者、从业者的业务参考之需,还可以作为新闻传播研究者案头阅读之备。
  • 和谐密码:贵州省余庆县创新社会多元治理模式

    和谐密码:贵州省余庆县创新社会多元治理模式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是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理想社会。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教育何为?

    教育何为?

    尼采唯一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精彩导读。为了生存,人必须学习,但任何只把谋生方式树为前景的教育,绝对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尼采150年前的教育观点,成为全球现代教育的超级预言,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
热门推荐
  • 咸鱼的综漫历险

    咸鱼的综漫历险

    我,王浩,今天有话要说!明明说好了失败一次就另找宿主,这个强制绑定是什么鬼?哇,我只想当个咸鱼混一混日常生活。哇,这个世界里的生活真好啊。哇,真香。~~~~~~~~~~~~~目前世界:我的英雄学院,游戏人生zero,关于我转生成史莱姆这档事
  • 每天读点管理学和领导学

    每天读点管理学和领导学

    领导与管理有着泾渭分明的边界。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领导就是率领并引导大家朝着一定方向前进,而管理就是负责某项工作使它顺利进行。也就是说,领导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而管理是要正确地做事情。被誉为“领导力第一大师”的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说:“管理者试图控制事物,甚至控制人,但领导者却努力解放人与能量。”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领导与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管理和领导互不相同——管理的工作是计划与预算、组织及配置人员、控制并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建立秩序;领导的工作是确定方向、整合相关者、激励和鼓舞同仁,其目的是产生变革,显然,这也正是领导力的运行轨迹。
  • 帝国相父

    帝国相父

    千百年来,诸侯大陆,战争不断,涌现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然而他们终究只是帝王争夺无上神权的棋子……(本书已签约,请放心收藏)
  • 泰山和十字军(人猿泰山系列)

    泰山和十字军(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桃妃倾天下

    桃妃倾天下

    一个因面上印朵五瓣桃花而被亲生父亲雪藏的侯府女儿,终日过着躲闪清贫的日子,在姐姐选秀的前一天告知自己必须代替“她”进宫选秀,自此人生发生了惊天大逆转。一朝荣华富贵与天齐,一朝跌落掖庭无人怜。当罪臣之女“叶慕卿”遇上多情王爷,已是深宫囚妃的叶贵人将会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一颗眉心的“桃花印”究竟是坊间传闻还是真有奇事?而桃花教的邪教教主究竟又是谁?数百年前的一场政治祸乱,又和她有何干系?朝堂江湖的波诡云谲将把北汉的政治中心推向何处?
  • 剡录

    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圣尊去哪啦

    我家圣尊去哪啦

    沐云亲爱的圣尊将她带到了异世界,却丢下她置之不理。沐:爱呢?墨:我,我这个,那个,我只是在磨练,对!只是在磨练你啊!沐沐。沐:……
  • 厨娘当自强

    厨娘当自强

    一次意外,安记私房菜的传人安然,穿越到架空古代,一个倒霉被甩的小丫头身上,凭借一身厨艺开始了厨娘自强的征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一座大金山

    我有一座大金山

    简介:本作者先言,本书不腻。十二岁那年,地球迎来新生,黄金枯竭,世间稀少。师父说,人这一生,不看开头、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和平被打破,一座黄金大山在大洋漂浮,先知预言,世界要浴火重生,我们皆在涅槃。一场旷世大戏上幕,你们都在奋力出演,而我,是唯一的看客。走上一条不归路时,我与这世道在争斗,想努力成一个阿拉丁神灯,帮你实现最后的愿望:名利、金钱、权位,请任选其一。人穷不过过饭,终有一日会出头,我在金山的顶端,等你超凡。